『壹』 加息是如何导致本国货币汇率提高的
在外汇市场中,高息货币本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果某国货币处在一个动态的升息通道中,那么就会有大量国际资本持续购买该货币,由于市场的需求上升,该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将会上升(升值)。
『贰』 美联储加息对外汇什么影响
如果美联储确定加息时间并执行加息的措施,对美元来说是长期利好的情况,因此美元的价格应该会往上涨,其他一揽子交易货币则面临着下行压力,包括人民币在内。
新兴市场的汇率可能会遭受急跌,但是大幅度的价格波动将会为炒外汇的投资者带来非常多的盈利机会,因此关注美联储加息的政策变化十分关键。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它被看作是独立的中央银行因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成员任期也跨越多届总统及国会任期。其财政独立是由其巨大的赢利性保证的,主要归功于其对政府公债的所有权。
它每年向政府返还几十亿美元。当然,美联储服从于美国国会的监督,后者定期观察其活动并通过法令来改变其职能。同时,美联储必须在政府建立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总体框架下工作。
『叁』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美元加息对抄美国的好处:
美元加息是个收紧货币政策,当政府真正实施了美元加息的政策,事成上部分流动资金会向美国央行央行靠拢,然后通过贷款等形式向企业流通,促进企业发展,同时提高了人均收益,会促进整体经济向好发展。
市场资金相互流动性加大,企业活动资金变多,公民存息变大,人均收入普遍上涨,带动整体经济水平提高,美元自然升值。
美元加息对我国外汇的影响:
1、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是称反比的,美元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再次加息,则会造成美元的大幅升值,而人民币则会遭到打击而贬值;
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会降低,选择这类理财产品的客户则会更换理财产品,银行资金减少,企业资金需求紧缺。
3、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政府出台的政策会主要保证国会及银行等企业,不会大程度利于民生。
『肆』 中国央行加息对外汇市场有什么影响
中国央行加息,利率上升,控制国内通货膨胀,收紧货币。因为中国和欧美的经济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又遭遇09年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经济的回复都比较倚重中国,所以中国加息,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减少,生产投资贷款个方面资金减少,直接影响外贸交易。外国经济好不到哪儿去,它的货币自然就相对要贬值。这验证了经济强,货币强。这就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最近的一次中国加息是2010年的十月十九日。当日在下午5-6点时间区间,非美下跌将近百点。
『伍』 美元加息为何国内美元定期存款利率下降
一方面美元目前尚未加息,整个利率还是非常低。另一方面,国内的美元利率和国外利率是不相同的,国内的美元利率是受到国内美元的供求关系影响的。
之前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客户倾向于卖出美元持有人民币,美元被央行收为外汇储备后导致市场上美元资金紧张,美元利率上升;而从去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双向波动,而随着去年7月份开始美元指数的大幅上涨,市场看跌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升温,投资者持有美元的意愿增强,国内美元存款大幅增加,美元供过于求,导致国内银行的美元利率持续出现下跌。
『陆』 央行加息在普罗汇外汇中是什么意思
加息是中央银行或普通商业银行(包括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对现行的某种或某些利息率进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某具体目标而做出的举措。
『柒』 外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以往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利率政策处在核心地位。从利率与通胀率和汇率的关系看,主要是通过利率的升降来调控以汇率和通胀率为代表的内外平衡关系,即当通胀率上升时,内部需求会大于供给,相应引出贸易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因此在以往时代,当通胀率上升时,汇率是反向走势,即会出现贬值。而提升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国内总需求水平上升,从而抑制了国内的通胀率,一方面也因为压缩了国内需求,使进口得到抑制,同时促进了出口,本币汇率由此得到提升。所以当加息对紧缩总需求发生了作用,使通胀率下降时,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但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在中国出现了人民币的“内贬外升”,即当通胀率与汇率出现同方向变动,在这样的时代,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工具,肯定不会收到以往的效果。
其一,从道理上说,在新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国与国际经济已融为一体,而前面的分析也说明,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和人民币汇率提升是长期趋势,这样就会引来大量投机于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而国际热钱的成本是热钱本币的利率,收益率则是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和,所以人民币利率的提升,也是热钱收益率的提升,所以提升人民币利率不仅不会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反而会刺激热钱更大规模地流入。而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是用基础货币收购外汇,这样就会导致因外汇流入增长所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增长,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央行加息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通过抑制货币投放而达到紧缩总需求的目的,但因为热钱流入的增加,投放的基础货币反而被迫上升,所以加息这一举措就变成了刺激货币投放的宏观政策效果。由于加息引来的外汇流入更多,加息会提升本币汇率这个结果没变,但是由于货币供给规模更大了,对抑制通胀的目的来说,就是适得其反。
其二,从实证角度看,加息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自2007年3月以来,央行已进行了6次加息,但通胀率到11月份已上升到6.9%的十年以来高点,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也从去年1月份的15.4%上升到11月的18.5%,所以很难认为若央行在今年继续加息,会有能压制住通胀率和货币增长率的那一天。
有人认为,去年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其主因不是央行加息,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如股市和地产价格的大幅度攀升,这个判断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去年在央行进行6次加息之后,国际热钱流入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是明显上升了。如果以FDI加贸易顺差为正当外汇流入,这两者之和在2003~2006年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是74%,但2007年前9个月这个比重却下降到63%,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显然,热钱比重上升与人民币利率上升是同时发生的,但2003~2006年我们却没有看到这个情况,而地产价格的上升自2003年以来就很强劲,以至于到2005年国家不得不出台抑制地产价格的大量措施。股市的“大牛市”出现在2006年,而当年FDI加贸易顺差比当年新增外汇储备还高出了3%,所以如果国际热钱是为了投机于中国的资产价格,那为什么在本轮经济增长高潮的前几年我们看不到,却偏偏在央行连续加息后出现了呢?所以人民币利率上升与热钱比重上升同时出现,不应看成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因果关系的。
其三,从国际上看,近年来由于日元利率很低而美元利率很高,所以引发了大量“套息”交易,国际上估计有近万亿美元。而去年以来,日本央行为了应对经济过热而开始进入加息通道,美联储则为了应对房地产泡沫崩溃所引发的衰退不得不减息,所以日元与美元间的套息交易被大量取消,表现为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目前已从2007年初的1:123上升到1:109,可见利率始终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向的重要机制,而对美元与日元间的套息交易萎缩,国际上一般都是用两国利率水平的相对变化来解释,而未见有用美元资产价格作解释的言论。那么,如果在国际主要货币资本之间发生的流向变动是因为利率变动,在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流向变动就会例外吗?
此外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对利率政策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去年美、欧都出现了明显较以前年份为高的通胀率,但是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市场危机,不得不连续减息,而欧盟自2006年以来为应对经济过热已开始连续加息,但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威胁下,也不得不放弃了加息举措。到去年12月,欧元区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已高达10.7%的历史高峰,已经远远高出原先所设定的4.5%的年增长率,但目前仍在酝酿减息。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了,在发达经济体中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而并不似以往那样,出现了通胀率的抬升就必须得加息。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利率这个传统宏观调控工具在今天的作用,考虑新的宏观政策工具组合。
重新认识汇率
如果利率调节宏观总需求的能力在当代新经济格局中被弱化,那么哪个宏观调节工具能取代?我认为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汇率。
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率的地位之所以特别突出,是因为利率对需求水平变动的影响最大,但这是在内需主导时代得出的经验和理论。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内需在中国的需求增长中仍是主导因素,但外需的增长速度显然更快。从净出口占GDP的比重看,2006年为4.5%,去年一季度已上升到7.7%,二季度进一步上升到9.8%,三季度则超过了10%,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了,而且今后肯定还会上升。从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看,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口占GDP的比重长期在9%左右,日本号称出口导向型经济,可战后到70年代完成工业化的长期内,出口比重最高也只有16%,而中国目前已经达到40%,在未来时期进入到前面所提到的承接发达国家重工业转移时代后,出口比重肯定还会上升,可见外需因素对中国工业化过程的影响,已经与以往的工业化过程完全不同了。而正是由于外需在中国需求的边际变化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就使汇率在调节中国总需求水平方面,以及对国内通胀率的影响与控制能力方面,可能替代利率的地位。
具体地说,由于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巨大外部需求,而提升汇率是出口企业的减收因素,出口企业为了维持原有利润就得提高供货价格,这样就可能使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需求发生转移,从而达到紧缩总需求扩张的目的。然而在长期内保持较低汇率水平,是中国获取更多新全球化利益,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过快或过多地让人民币升值,从长远看对中国并不是有利的选择。但若因外需增长过快,过度拉升了中国的通胀率,导致中国内部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提升汇率就是抑制国内通胀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所以从新全球化时代所构成的新环境看,人民币汇率的提升速度必须把握在不显著快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汇率上升速度的水平上,并兼顾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汇率就是平衡中国的全球化利益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关系的核心。
重新认识通货膨胀问题
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由于在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与当代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格体系差距,而在新全球化时代市场的力量要纠正这个差距,所以主要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内出现较高通胀率就会是一个长期趋势。提升汇率是抑制通胀率的必然选择,但会使中国丧失新全球化利益,所以是让汇率较高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利,还是让通胀率较高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利,就必须进行选择。
以往的经济理论通常认为,年均不足1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可以定义为“通缩”,1~3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是合理通胀,超过5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是显著通胀,10个百分点以上是严重通胀,而若到几十个百分点以上就是恶性通胀了。但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价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胀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与发达国家拉近价格水平,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长期内出现6%~8%之间的较高通胀率,可能是一个新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现象,也是中国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须支付的代价。不仅是在中国,在其他能够享受到新全球化利益的国家,目前都在经济增长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物价上涨率。例如印度,200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8年来最高点,为9.2%,而去年前10个月的通胀率也上升到了6.7%,并不比中国低。近年来俄罗斯和越南的经济增长率也显著提高,去年前10个月前者的通胀率为10.8%,后者为8.1%,更高于中国。所以在新全球化时代,通胀率的合理水平至少在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捌』 央行加息对汇率的影响 都说央行,央行是什么都办理什么业务
央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简称央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是央行管辖下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受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央行具有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经营国库,制定修改货币政策等职能.并从事相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资本货币其最大特点是追逐利润,当美联储保持低利率不变的的情况下,国际热钱必然投向利率上调的国家,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买进这个国家的货币,这和抄股和抄楼是一样的,买的人越多,价格就要走高,所以这个国家的货币就升值,所以加息会刺激人民币的继续升值的预期.
『玖』 央行加息对汇率有怎样的影响
利率高低,会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一国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国内影响是更多人选择将钱存到银行,流通的货币总量减少,货币升值;而国外投资者也会选择将金融资产转移到该国,从而导致该国货币需求增大,资本流向该国,汇率升值.当然这里也要考虑一国利率与别国利率的相对差异,如果一国利率上升,但别国也同幅度上升,则汇率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一国利率虽有上升,但别国利率上升更快,则该国利率相对来说反而下降了,其汇率也会趋于下跌.另外,利率的变化对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汇率预期变动的因素,只有当外国利率加汇率的预期变动率之和大于本国利率时,把资金移往外国才会有利可图,这便是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十分著名的国际资金套买活动的"利率平价理论"
高利率也会带来国内信贷紧缩,投资需求也下降,这样,国内有效需求总水平下降会使出口扩大,进口缩减,利率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是短期的,一国仅靠高利率来维持汇率坚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为这很容易引起汇率的高估,而汇率高估一旦被市场投资者(投机者)所认识,很可能产生更严重的本国货币贬值风潮。
如果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同,利率和远期汇率之间是反向的关系,即从远期汇率来看,利率高的币种会相对于利率低的币种贬值,反之亦然。因为利率的差异导致了市场上货币量的变化。
至于此次欧洲央行加息的影响应这样看待:市场在6月份就基本已经确信欧洲央行会在7月加息,此次欧洲央行的利率会议把基准利率从当前的4.0%调高到4.25%也正好应证市场的预期,并且行长特裏谢会後暗示今後继续加息把握不大.
一方面,加息的影响已经提前被市场所消化,继续加息使欧元走强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导致了欧元兑美元7月3日从1.59跌破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