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正觉外汇

正觉外汇

发布时间:2021-07-30 13:02:48

① 如何让自己更有定力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在静修中,敲钟的师父要时常地请钟响起来,此前他要默诵一首偈子:
身语意合一
心随钟声起
闻者醒迷梦
离苦趋正觉

然后他(她)呼吸三次, 请钟响起来。我们其他人听到钟声的时候,也要停止思虑,呼吸三次,默诵下面这几句话:

听呵,听呵
这悠扬的钟声
将我带回真正的自我

修习禅定是为了清楚在你体内、感觉上、意识中、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佛教中最珍贵的修行就是禅定。以一种好的心态来练习禅定是很重要的。为了能修禅定,我们必须多微笑。旨在提起正念的钟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假设我们有个儿子,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年轻人。对我们来说,要爱他也许是困难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只有可爱才会被爱。如果我们的儿子已经变得很难让人爱他,我们会很不快乐。我们希望自己能爱他,那么这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理解他,理解他的处境。

我们只好把空观或其它课题暂时置之一旁,而把儿子当作禅修的具体课题。首先我们要终止感情和思想对我们的干扰,因为它们会削弱我们在禅定中的力量;同时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定力,在梵文中,我们称之为samadhi(三摩地)。孩子想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停止嚼口香糖、听收音机,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如果我们想理解儿子,我们就必须学会使那些能转移人注意力的事情停止发生。定(三摩地)是禅修中的第一个修行步骤。

现在我们有一个灯泡。为了使光不分散、集中起来,我们需要一个灯罩。光集中到书上,我们读书就容易多了。习定就像得到一个灯罩,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物上。坐禅、行禅时,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住当下,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定力,借助定力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问题。这就是禅悟。首先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上,然后我们深入地观察它,以了解它的本性 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即了解我们的儿子为何不快乐的根源。我们不想责备儿子,而只想知道他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通过禅定的方法,我们发现了所有导致他目前这种生存状态的远近因。我们观察得越多,就越理解他,越理解他,就越容易对他产生悲悯和爱的情感。理解是爱的根源,理解就是爱本身。理解是爱的别名,爱是理解的别名。我们学佛时,这样修行是有益的。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 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儿子。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永远不要责备,永远不要试图用理由和论辩来说服,它们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效果。这是我的经验。不要辩论,不要申诉,不要责备,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你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悠扬的钟声是佛呼唤我们回归自我的声音,我们必须尊敬那声音, 停止思虑和谈话,借助微笑和呼吸回归自我。这不是我们身外的佛、而是我们的自性佛在呼唤我们。如果我们听不到钟声,也就听不到来自自性佛的其它声音,如风声、鸟声乃至汽车声或婴啼。它们都是自性佛让我们回归自我的呼唤。借助于钟修行是有益的,一旦你能借助钟修行,你就能借助风声或其它声音来修行 。从此以后你不仅可以借助声音修行,你还可以借助色法修行。透过窗户的阳光就是一种来自法身(Dharmakaya)的呼唤,呼唤佛身(Buddhakaya)和僧身(Sanghakaya)的现前。

"安静,微笑,当下一刻,美妙一刻"。坐禅时,你可以背诵它,行禅时你也可以用它。你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像数息:吸,一,呼,一;吸,二,呼,二;吸,三,呼,三……,直到十 。然后你再倒着数:十、九、八、七……,数息是一个帮助你专心致志、进入三摩地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定力,你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修行上的突破,就不能够契入禅机。因此呼吸、行禅、坐禅和其它修行首先就是为了帮助你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定,这叫做"止"。"止"是为了专心致志。就像灯罩防止灯光扩散使你更容易阅读一样,禅定的第一步是"止",止住散乱,集中到一个事物上。最好的事物、最有价值的事物莫过于你的呼吸。呼吸很妙,它把身心联系在一起。不管你是数息还是仅仅随息,都是为了"止"。"止"和"观"是非常紧密的。一旦你止住了,书页上的字就变得更清楚了,我们的儿子有什么问题也就变得清楚了。"止"和"观",就是禅定,就是禅悟。顿悟的意思是你有洞察力,对实相的洞察力。"止"也是为了"观",反过来,"观"可以帮助"止"。这两者是二而一的。我们做那么多事,跑得那么快,形势那么糟糕,因此很多人会说:"不要光坐在那儿,干点儿什么吧!"但是做得越多可能形势越糟。所以你应该说:"不要总是忙忙碌碌的,坐下来吧。"坐在那儿,止住,首先成为你自己,然后再从头开始。这是禅修的意义所在。你可以在禅堂、家里或其它任何地方如此这般试一试,但你必须真正地坐,仅仅坐着是不够的,既要坐,又要"是(安住当下 译者注)"。坐禅没有"是"就不称其为坐禅。是什么呢?是"止"和"观"。

"止"和"观"有很多方法。聪明的老师能够发明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携你。据说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助你契入实相。法门是修行的方法。当我们骑着一匹失控了的马的时候,我想,我们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停下来。怎么停下来呢?我们必须控制速度,保持镇定,因此我们必须组织抵抗。茶禅中把两个小时花在一杯茶上就是一种抵抗行为,一种非暴力抵抗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有僧团。我们可以一起做,一起来抵制这种使我们丧失自我的生活方式。行禅、坐禅都是我们的抵抗。所以如果你想停止军备竞赛,你就必须去抵制,并且从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抵制。我在纽约看见过一辆小汽车,保险杠上有这么一条标语:"让和平从我开始",这是正确的。"让我从和平开始",这也是正确的。行禅可以是很有乐趣的。我们慢慢地走,一个人或与朋友一起,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场所。行禅是真正地在享受行走,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不暇接的目标,而只是为了行走本身。目的是活在当下,享受你迈出的每一步。因此你必须甩掉所有的焦虑和烦恼,不想将来,不想过去,而只是享受当下一刻。行禅时你可以牵着一个小孩子的手。你走着,一步一步地迈进,就仿佛你是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一直在走路,但是我们走路往往更像跑步。当我们那样急匆匆地行走时,我们就是在把焦虑和痛苦印在大地上;我们必须这样走 只把和平和宁静印在大地上。倘若我们渴望和平和宁静,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选择后一种方式行走。这一点,每一个小孩都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能那样走一步,那我们就能走两步、三步、四步、五步。当我们能够平和愉快地走路时,我们就是为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作着贡献。行禅真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佛陀关于禅定的基本教法是《四念处经》(The Satipatthana Sutta)。有巴利文、中文以及其他多种语言(包括英文和法文)等版本可资利用。根据这部经文,禅定就是对在你身体、感觉意识中以及作为意识之对象的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很清楚正在发生什么,那么当问题出现时你就能够看得很清楚,并且有助于防止问题的进一步产生。当事情爆发出来了,那就太晚了。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言谈,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这就是禅修。我们必须学会把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容易的事情可以尝试着去做。比方说,吃晚饭前,大家可以围坐在桌前,练习深呼吸三次。这样做是为了使你恢复自我,成为真正的自己。我相信每次深呼吸都可以使你重新成为完整的自己。其次开始吃饭前你可以微笑着看看大家,每个人看两、三秒钟即可,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我们总是没有时间互相看对方,包括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一旦无常,很快一切都会太晚了。毫不掩饰地去欣赏自己家里的每个成员,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在梅村,每天吃饭前有一个孩子诵偈。端起一碗米饭,他知道他是非常幸运的。作为难民,他知道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孩子们吃不饱饭。他们在西方买到的这种大米,是从泰国进口的最好的大米。孩子们知道,即使在泰国本国,泰国儿童也没有机会吃到这样的大米。他们吃劣质大米。好米留给国家出口换外汇。当一个难民儿童端起一碗米饭时,他必须记住他是幸运的。他知道每天有40000个像他一样大的孩子死于饥饿。然后孩子说一些类似于下面这些话:"今天,桌上有妈咪刚做出来的好东西。爸爸在那儿,哥哥在那儿,姐姐在那儿,咱们大家这样坐在一起吃饭,真好。我知道有很多人在挨饿。为此我很感恩。"

为了把觉照带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修行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做:在电话的间隙呼吸、在商务会议的间隙行禅,帮助饥饿儿童和战争受害者的同时修习禅定。佛教是入世的。倘若佛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系,那么修禅又有什么用呢?

练习呼吸和微笑时,你可能会觉得非常愉快。有很多条件可以利用。你可以在禅堂练习,可以在家里练习,可以在公园里沿着河边练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练习。我建议我们在各自的家里都设置一间练习呼吸用的小间。我们有卧室、餐厅、厨房,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练习呼吸用的小间呢?呼吸是很重要的。

我建议那小间布置得朴素些,光线不要太亮。你也许想要一只小钟,一只有着优美声音的小钟,几个坐垫或几把椅子,或许再要一瓶花,以提醒我们回归自性。孩子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微笑着插花。如果你家里有五个成员,你可以买五个坐垫或五把椅子,再加上几个给客人的。也许你会时常邀请一位客人来与你一起练习三、五分钟的静坐和呼吸。如果你想要一尊佛的雕像或一张画像,请挑剔些。有很多次,我看到的佛像是既不放松、也不安详。可见制造佛像的艺术家们没有练习呼吸和微笑。如果你想请个佛像到家里来,请挑剔些。为我们的孩子着想,这张佛像应该是微笑的,快乐的,美丽的。如果他们看到佛像并没有感到精神为之一爽和快乐,那它就不是一尊好佛像。如果你找不到一尊美丽的佛像,请等一等,先用朵花代替。花就是佛,花有佛性。

我认识一些家庭设有专门练习呼吸用的房间。 早饭后,孩子们进去,坐下来,呼吸十次,呼 吸 一,呼吸 二,呼 吸 三,十次,然后去上学。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如果您的孩子不想呼吸十次,三次怎么样?以作佛为自我期许来开始这一天,是开始新的一天生活的非常好的方式。如果我们早上是佛,在全天的时间里都努力去滋养这个佛,那么这一天结束时我们就能够微笑着回家 这尊佛仍在,没有被我们丢失。当你生气时,不要做任何事,也不要说话。随着呼吸慢慢地走进呼吸间。(呼吸室象征着我们内心的佛土,只要需要,我们随时都可以进去,即使我们不在家)。我有个朋友,每逢生气时,他就到家里的休息室中去,呼吸三次,请钟响一次,然后开始诵偈。这样他立刻感到好受多了。如果他需要多坐一会儿,他就呆在那里。他妻子准备晚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呼吸室里传来的钟声,这钟声也提醒了她专心致志于她的工作。每逢这种时刻,她很激赏她的丈夫。"他真棒,真与众不同。他知道怎样对付自己的怒气。"如果她刚才生气了,她的怒火这时也就慢慢平息了。有时她会停止切菜,去呼吸室跟他一起静坐。这幅画面是这么可爱,远比一幅昂贵的肖像画更美丽。这样处理问题对每个人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只是言教,而且还身传。当你的孩子生气时,你不必说:"去那间屋子!"你只要握着他(她)的手,一起走进呼吸室,一起静坐。这是最好的和平教育。作为一个佛来开始一天真是美好。每当我们感到自己将要离开自性佛时,就坐下来呼吸,直到回归真正的自我。我要建议你们三件事:在家里安排一个呼吸室,用于禅修;每天早上与孩子一起练习几分钟的呼吸、静坐;睡前与孩子一起去练习缓步行禅,只要十分钟就够了。这些事情是很重要的,它们能够改变我们的文明。

② 长治怎么样

人口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237526人,人口密度达到235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比重达到39.61%。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66%。
自然灾害
主要为干旱、冰雹、洪涝。2007年的自然灾害给13个县(市、区)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受灾人口达到113.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17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9.4万亩,倒塌住房2729间。
气候与灌溉
长治属典型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4.9--10.4摄氐度之间,气候条件与避暑山庄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气温为-6.9摄氐度;7月份最热,平均最高气温为22.5摄氐度。号称“无扇之城”。年日照时数2418-2616小时,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为132.2毫米,1月最少,为5.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风速为1.5-3.0米/秒之间。 长治各月平均气温: 一月:零下6.9°C二月:零下3.4°C 三月:3.7°C 四月:11.7°C 五月:17.4°C 六月:20.5°C 七月:22.5 °C八月:20.5°C 九月:15.6°C 十月:9.8 °C十一月:2.6°C 十二月:零下5.6°C
城市规划布局与规模
定位:综合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未来环漳泽湖链状城市空间体系中,将老城区和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共同组成未来长治市的主城区。新区建设以“东山西水、南秀北美”为特色,重点在“特”字上下功夫,全面打造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新区建设将根据“水边的五彩石”这一开发主题,在新区城市空间上规划了“绿、紫、蓝、红、橙”的五色物质空间,即绿色空间———生态魅力新区,紫色空间———传统民间文化的激活和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蓝色空间———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朝阳产业,红色空间———新区的政治职能,橙色空间———新型的人居环境。要在三年内构筑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框架,五年内粗具规模,十年内建成大气典雅的全省一流新区。
[编辑本段]旅游胜地
中村申家宅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北依小寒山 ,西临漳河 ,地处上党盆地的东北角 ,属于上党盆地的边缘丘陵地带。据申氏族谱记载,申氏宗祖是明万历年间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入的。全村现有300多户,共1300余人,申姓族系占70%之多。 申家大院中村在明朝时属潞城县 ,直隶山西布政司。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未打消这里民众积极求生的欲望 ,他们从农业生产转而向丝绸 ,布匹 ,酿造等手工业发展。由于处在河东盐池及本地物资向东南转输的运道上 ,也是从陕西和晋南向河南运输的必经之路 ,并且是与以北的太原连接的重要通道。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本地铁矿产量丰富 ,于是盐与铁便成为泽潞商人重要的贩卖货品。据《潞城县志》记载 ,清朝至民国期间 ,中村是当地著名的物资交流中心集市之一。晋商发展的同时 ,商家大院也就成了晋商文化的代表 ,成为中华民居建筑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申氏在明初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迁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开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十三有二子,第四世时有七子,第七世时发展为三十子,第八世时发展到五十子,成为一大家族。 村内申家的老宅院始建于明代中叶 ,至光绪年间基本建成。村内现存明清院落 20 余座 ,窑 50 余孔,房 300 余间 ,基本保存完好 ,是非常宝贵的建筑遗产。村落位于半丘陵地带 ,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以十字街为中心 ,呈网格形分布 ,分为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 4 个大的区域 ,申家宅院落位于东北区域。 村中的明清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建于古街道两旁的商业区 ,分布有当时申家在中村开的店铺 ,由当铺、盐店、布店、花店、染坊、铁铺院、歇马店等手工业、商业建筑组成;另一部分则是申家的家宅———二十四院 ,占地面积约 3 万 m ,主要用于居住、接待贵客以及一些仓库 。 村中一条古街自村口引入 ,贯穿全村。古街南北走向 ,并随着古商道与商业的互助性发展而演变成一条商业街 ,并且最终成为清代中村的村落布局轴线。古街北端止于申家大院 ,这就导致申家在村中开设的店铺布局呈现沿街与顶端两种布局方式 ,最终形成了 T字形的排列。申家店铺所在院落的布局有两种:一种是院落本身正南正北朝向 ,而将临街一面的房屋设置为店铺的铺面 ,对外开放;另一种则是以垂直街道方向的空间轴线统领整个院落 ,多样的组合方式使得村落的空间布局更加灵活 ,更有效地利用了土地。 村中空间布局另一个特色的部分就是申家宅院,原由24个院落组成,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加之文革时期一些人为的破坏,现存只有7座院落保留完好,但是从倒塌的墙垣和留存的基石仍可看出当年大院的规模和气魄。这二十四座院落分列于东西两条并列的轴线上,一条高差近4.5m的断坎将两条轴线自然分开。 申家大院从十字街往东 ,首先步入的是二十四院西轴线。西轴线上分布5 个空间节点 ,分别是临街的店面院 ,过厅院 ,花园 ,宅院以及裙楼和窑洞。商家独有的宅院功能承载了以店面为中心的外向性功能模块和以花园为中心的内向性功能模块。西轴线的起点是十字街东北角临街的空间 ,这里并列地设置了两个前店后寝的宅院 ,分别是当铺和盐店铺 ,这当属商家宅院的一大特色。两个院子之间用巷道相连 ,虽为巷道却也是二十四院西轴线的起点 ,故在临街处建有门,既保障了院落的私密性,也为院落空间的功能增加了趣味性和相对的完整性。沿巷道向北则进入了商家宅院的又一特色空间“厅”院。厅房院是一个多向性空间 ,对内对外的流动性都很强。厅房的北边是小花园 ,也是内外空间的分界点由此向北则进入到后宅院。 由盐店院向东 ,在断坎上面的院落组成了二十四院东轴线东轴线上分布了 4 个空间节点 ,分别是三节楼 ,中庭院 ,东庭院以及东北角的两进牛棚院。东轴线承载的使用功能与西轴线相比较为单一 ,大多为不承担对外交流功能的宅寝。沿拔贡院前的小路向东爬上断坎 ,首先看到的就是三节楼院。这是一座一层窑洞再加两层楼房的三层门楼式建筑 ,也是申家大院里的制高点 ,起到了保家护院的作用。三节楼的西边一条小道直通后宅院 ,东面是中 ,东两组并列的庭院。中线庭院南起中庭下院 ,直接利用台地的侧面挖凿窑洞组成 ,地势较低。中庭下院正房窑洞的正中有一条导入型通道 ,连通其后的中庭院。中庭院也是现存整个大院里单体建筑形制最高的一进院落。中庭院之后为中庭后院 ,院子已毁 ,只留有基址可见。与中庭组院并列的东庭组院分别是东庭下院 ,东庭院和东庭后院。两院的空间布局基本一致 ,东庭组院每进院子的规模均大于中庭组院。东庭下院大门临十字街 ,东庭院建在台地上与中庭下院平齐。台地上的每进院子均开设旁门方便相互贯通。东庭组院的北面原建有两进牛棚院 ,是申家杂役圈养牲口的地方。整个东轴线连接了三大功能模块 ,防御 ,居住和辅助。 多元化的要求使空间功能性质也具有多样性 ,但在众多空间特性要求的前提下 ,申家大院用简单而有序的组合方式解决了多重矛盾 ,充分体现出商家大院在规划设计之初对于空间处理手法的独到认识 ,同时也是晋商文化空间特征的一个优良典范。
产业与交通
资源
土 地 境内的土地总面积为138.9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7万公顷(1985年),宜林地面积2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9.9万公顷,牧坡20余万公顷。 林 木 境内共有森林面积39万公顷,其中成林面积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3%,木材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沁源境内的灵空山,属太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活立木蓄积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油松,占林木总量的62.3%。而长治境内的老顶山森林面积达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 水 源 境内属北方地区的相对富水区,水资源总量为17.9亿立方米。 牧坡草地 草地主要分布于沁源。 矿 产 上党地区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地质储量为906亿吨,探明储量为242.9亿吨;除沁县、黎城、平顺3县外,其余县、区均有分布,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以无烟煤为主。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亿吨,矿石品种有赤铁矿、褐铁矿、赤褐铁矿和菱铁矿,矿床的类型为山西式铁矿。主要分布地区为黎城、平顺、壶关、襄垣、武乡、沁源等县。锰铁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锰菱铁矿和含锰赤褐铁矿,工业分类称屯留式铁矿,分布于沁源、屯留、长子等县。铝土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襄垣。硫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62万吨,主要分布于长治、壶关等县。耐火粘土的探明储量为1606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长治等县。大理石探明储量为140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平顺、壶关、陵川等县。长治市的熔制白云岩就有5827万吨,主要分布于黎城、潞城等县,还有铁矾土、硅石、石膏等,分别分布于沁源、平顺、黎城、襄垣、潞城、长治等县。其他矿藏还有钒矿、钛矿、镓矿、电石灰岩、制碱灰岩及铅、锌、铜等。 野生动物 境内的野生皮毛、肉用、羽用、药用等经济动物,主要有狐、蛇、獾 、野兔、野猪、黄羊、黄鼬、狍子、麝、豺、青羊、猴子及各种鸟类。有害动物有狼、野猪、獾、野兔和鼠类等。害虫天敌有鹰、猫头鹰、黄鼬、啄木鸟 、燕子等。 野生植物 境内群山环列,盆谷相间,地形复杂,各地有不同类型的小气候,从而形成植物资源独具的区系分点,有种子类野生植物,还有蕨类、菌类、藻类、苔藓等。 水利资源 长治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19.86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为10.83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7.73亿立方米。全市现在漳泽、后湾、关河3座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 农林资源 长治市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豆类、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潞麻、苹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优特产有:沁州黄小米、潞麻、潞党参、黄芪、连翘、木耳、沁源松蘑菇、黄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饼、绵核桃、平顺大红袍花椒、马铃薯,长子青椒;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已达81种。林业资源有宜林面积735万亩,实有林地585万亩,其中天然林173万亩,经济林165亩,林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3%。牧业资源有宜牧面积480万亩,已开发草场271万亩。
产业
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7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2亿元,下降3.5%;第二产业增加值486.7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53.4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8:63.4:31.8调整为4.5:62.8:32.7。人均生产总值23558元(按年末美元汇率折算为3450美元),增长9.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7%。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5.50万人,比上年增加2.1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5.00万人,减少0.60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1.79万人,增加0.5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8.70万人,增加2.24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9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6%,比上年上升0.1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9.57亿元,增长11.1%。扣除“两权”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169.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0.8 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0.3%和7.9%。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3%,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20.7%、18.9%、19.3%。 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6.6千公顷,减少0.3%;油料种植面积2.4千公顷,减少14.6%;蔬菜种植面积18.1千公顷,减少8.2%。 全年粮食产量116.6万吨,同比下降18.2%;其中夏粮7.1万吨,下降24.1%;秋粮109.5万吨,下降17.7%。油料产量0.35万吨,减产28.1%;蔬菜产量79.5万吨,下降14.4%。 全年肉类总产量5.99万吨,增长17.6%,其中猪牛羊肉5.37万吨,增长18.8%;禽蛋产量7.29万吨,增长8.3%,奶产量1.37万吨,下降12.1%。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1亿元,下降3.2%。其中,农业总产值36.2亿元,下降15.0%;林业总产值4.6亿元,增长23.2%;牧业总产值15.4亿元,增长24.9%;渔业总产值0.27亿元,增长8.4%。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8亿元,增长12.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6%,重工业增长12.3%;产品销售率93.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比上年增长10.5%,发电量增长10.7%,生铁增长8.9%,焦炭增长6.2%,钢材增长5.3%。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4.85,比上年提高20.16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32.99亿元,比上年下降6.8%。实现利税146.42亿元,下降11.4%,其中实现利润76.83亿元,下降9.1%。亏损企业亏损额23.67亿元,比上年下降40.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0.54亿元,下降8.47%;上缴税金1.69亿元,增长4.9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3.7亿元,比上年增长62.3%。其中,城镇投资425.0亿元,增长66.5%。其中国有投资240.3亿元,增长60.1%,非国有投资184.7亿元,增长75.6%;农村投资18.7亿元,增长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8亿元,增长145.6%;第二产业投资247.2亿元,增长53.5%,其中煤炭投资56.6亿元,增长54.6%;第三产业投资164.0亿元,增长85.2%。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3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5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住宅投资22.2亿元,增长44.9%。商品房销售额29.3亿元,增长130.6% ;其中,住宅销售额为25.4亿元,增长132.1%。 能 源 城镇能源工业投资中,煤炭工业投资56.6亿元,增长54.6%;电力工业投资21.9亿元,下降42.5%。全年共向省外运输煤炭2780.63万吨,比上年增长3.68%;向省外运输焦炭821.09万吨,增长6.86%。全市采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79.4%。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4.3亿元,增长21.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0.5亿元,增长22.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0.5亿元,增长22.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1.4亿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7.4亿元,增长20.9%;其他行业零售额6.9亿元,增长16.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2%,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1.5%,服装类增长5.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4.8%,家具类下降19.5%。 全年进出口总额27918.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出口2416.7万美元,下降51.0%;进口25501.9万美元,下降5.0%。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商投资2970.26万美元,下降53.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967.4万美元,下降72.0%。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民航客运量34万人,比上年增长30.97%,旅客周转量305697万人公里;货邮运输量1490吨,货邮周转量132.91万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350.7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281.74万人,比上年下降2.5%,旅客周转量21.5亿人公里;货运量5217.4万吨,比上年下降22.5%,货物周转量72.4亿吨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1.5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9%,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6.41万辆,增长17.5%。民用轿车保有量7.81万辆,增长31.5%,其中私人轿车6.27万辆,增长3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370万元,增长14.2%;电信业务总量48.3亿元,增长4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8.1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7.0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1.0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1.95万户。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小灵通用户总数达到245.2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4.3部/百人。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3.97万户,比上年增长37.5%。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9.1万人次,增长28.8%;国内旅游总收入74.6亿元,增长21.6%。全年入境人数7.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外国人4.12万人次,增长20.3%;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3.09万人次,增长8.9%。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7.20万人次,增长15.1%。旅游外汇收入1368.7万美元,增长27.1%。 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31.5亿元,比年初增长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636.9亿元,增长16%。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75.8亿元,比年初增长1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9.8亿元,增长22%。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4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23亿元,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5.6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91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5.6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2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2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给付0.21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2.78亿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独立招生的高等院校6所,全年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9224人,在校大学生3.04万人,毕业学生8919人。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5所,全年招生2.10万人,在校学生5.19万人,毕业学生1.56万人。全市普通中学245所,其中完全中学40所,普通高中10所,普通初中156所。全年高中招生2.79万人,在校学生8.07万人,毕业学生2.53万人。全年初中招生5.33万人,在校学生15.37万人,毕业学生5.97万人。全市普通小学1625所,全年招生3.50万人,在校学生25.63万人,毕业学生5.33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88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80万人。 全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667件,比上年增长35.8%。全年全市科学技术成果93项,其中有38项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比上年增加3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0项,增长81.8%;成交金额20781.7万元,增长36.3%。 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2家,全年对69户企业实施了产品认证,对11种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5万台件。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12万册,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114卷。全市广播电台12座,电视台12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98%和96.59%,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5.3万户,其中接收数字信号用户36036户。在全国地方戏评比演出中,我市创作的小戏《拆围墙》成为全省三个入选剧之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长治举办了地方戏研讨会,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梅花奖”艺术家奉献了精彩演出。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5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7个,妇幼保健机构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病床位1448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702张。卫生技术人员2015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586人,注册护士5347人,药剂人员1058人。乡镇卫生院142个,床位3124张,卫生技术人员2616人。年末全市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到100%,全市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率88.75%,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 全市运动员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全国冠军10个,全省冠军84个。 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530万平方米。年末城市房屋建筑面积5355.7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4.1%,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917.98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年末城市交通运营车辆557辆,出租汽车1800辆。市区有公园4座,总面积127公顷。 全年城市供水总量8458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60升。全年液化气供气总量5310吨,天然气供应量1592万立方米,煤气供气总量1.1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煤气4086.17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82.81%,比上年提高12.53个百分点。市区集中供热面积由上年的1374万平方米提高到185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14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3万平方米。市区污水处理能力14万吨/日,全年污水处理量5113万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519.36万亩,年内增加耕地面积0.86万亩。本年度检查验收合格造林面积20.6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千公顷。义务植树762万株。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6.8千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3%。 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4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00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0.9%,工业用水增长2.4%。全年曾有14.2万人、2.7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354天,比上年增加8天,占全年天数的97.0%。全市达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比例52.1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辛安泉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人,比上年下降42.3%;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37人,比上年下降27%。全年发生火灾事故68件,比上年下降45.2%,直接损失109.3万元。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81起,造成251人死亡、46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2.8万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29.91万人,比上年增加1.63万人,出生率11.12‰,死亡率6.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4‰。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1.04%,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性别比(女=100)为105.73。 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3.41万人,比上年增加2.12万人。其中职工25.27万人,离退休人员8.1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44.96万人,比上年增加4.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4.61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10525人。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73所,比上年增加27家;床位9473张,收养各类人员304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5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292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755万元。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14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746人。
[编辑本段]观光游览
长治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秦开始,为历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内她那山河壮丽气势磅礴的锦绣山河与历代古物交辉息息相印,有其独特的文化神韵。全市有大量的不同时代历史古迹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珍品。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光荣的传统,构成了长治市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长治旅游资源独特。有老顶山森林公园、太行山大峡谷和太行水乡、灵空山、武乡溶洞等天然胜景;有上党门、城隍庙、二贤庄、仙堂山、北魏石刻等文物古迹;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位于市郊的三垂冈(也称三垂山、二冈山),在中国历史上大有名气,唐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三垂冈之战,使李存助不仅占据了上党,而且为最终消灭后梁政权、统一中原、建立后唐奠定了基础。清代著名诗人严遂成为此写下了一首奇诗《三垂冈》。毛主席一生饱览古代典籍,用兵如神,对三垂冈之战史事烂熟于心,挥笔书写了严遂成的《三垂冈》诗,那大气磅礴、雄健潇洒的毛体书法,为三垂冈增添了无穷魅力。 作为长治市象征的上党门,钟鼓二楼左右对峙,风驰云动,蔚为壮观;分水岭出土的大批战国时期车马文物,多系上乘精品;观音堂殿内的明代悬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玉皇观的琉璃塔,飞阁流丹,金碧辉煌;五凤楼斗拱莲柱,匠心独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层大雄宝塔,巧夺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艺精湛;位于沁源县的灵空山,松林密布,古树参天既有五龙池、益海洞等“灵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杆旗”等珍贵古松,实为旅游避暑之胜地。壶关县的天然紫团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洞外山雾缭绕,郁郁葱葱,确属人间奇景,使游人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还有长子县的法兴寺和崇庆寺、襄垣县的仙堂寺、壶关的二仙庙、以及相传女娲补天采石的黎城县广志山、精卫填海采山的长子县发鸠山,神农氏炎帝尝百谷的老顶山等。此外,还有革命纪念地八路军总部旧址、上党战役主战场、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处。 长治及附近主要旅游景点:始祖百草堂 灵空山 红豆峡 太行山大峡谷 青龙峡 黑龙潭景区 金灯寺 黄崖洞 五凤楼 大云寺 九天圣母庙 广志山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盘秀山 天台庵 石评梅故居 林里关王庙 花坡 老顶山森林公园 女妖洞 八泉峡 羊肠板 长治观音堂 法兴寺 紫团山 天脊山 城隍庙 北齐石刻造像 大寺 古佛 分水岭古墓群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 原起寺 仙堂山 七宝塔 龙祥观 古脊椎动物群化石遗址 大云院 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 阎寨 南涅水石刻造像馆 崇庆寺 黄崖大峡谷 上党门 壶关太行大峡谷十八盘 太岳烈士陵园 玉皇观 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 正觉寺 神头之战纪念碑 嶷神岭 太行八泉峡 太行水乡 古城长治
还是不错的

③ 如何让自己更有定力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在静修中,敲钟的师父要时常地请钟响起来,此前他要默诵一首偈子:身语意合一心随钟声起闻者醒迷梦离苦趋正觉然后他(她)呼吸三次,请钟响起来。我们其他人听到钟声的时候,也要停止思虑,呼吸三次,默诵下面这几句话:听呵,听呵这悠扬的钟声 将我带回真正的自我 修习禅定是为了清楚在你体内、感觉上、意识中、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佛教中最珍贵的修行就是禅定。以一种好的心态来练习禅定是很重要的。为了能修禅定,我们必须多微笑。旨在提起正念的钟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假设我们有个儿子,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年轻人。对我们来说,要爱他也许是困难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只有可爱才会被爱。如果我们的儿子已经变得很难让人爱他,我们会很不快乐。我们希望自己能爱他,那么这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理解他,理解他的处境。 我们只好把空观或其它课题暂时置之一旁,而把儿子当作禅修的具体课题。首先我们要终止感情和思想对我们的干扰,因为它们会削弱我们在禅定中的力量;同时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定力,在梵文中,我们称之为samadhi(三摩地)。孩子想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停止嚼口香糖、听收音机,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如果我们想理解儿子,我们就必须学会使那些能转移人注意力的事情停止发生。定(三摩地)是禅修中的第一个修行步骤。 现在我们有一个灯泡。为了使光不分散、集中起来,我们需要一个灯罩。光集中到书上,我们读书就容易多了。习定就像得到一个灯罩,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物上。坐禅、行禅时,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住当下,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定力,借助定力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问题。这就是禅悟。首先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上,然后我们深入地观察它,以了解它的本性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即了解我们的儿子为何不快乐的根源。我们不想责备儿子,而只想知道他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通过禅定的方法,我们发现了所有导致他目前这种生存状态的远近因。我们观察得越多,就越理解他,越理解他,就越容易对他产生悲悯和爱的情感。理解是爱的根源,理解就是爱本身。理解是爱的别名,爱是理解的别名。我们学佛时,这样修行是有益的。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儿子。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永远不要责备,永远不要试图用理由和论辩来说服,它们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效果。这是我的经验。不要辩论,不要申诉,不要责备,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你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悠扬的钟声是佛呼唤我们回归自我的声音,我们必须尊敬那声音,停止思虑和谈话,借助微笑和呼吸回归自我。这不是我们身外的佛、而是我们的自性佛在呼唤我们。如果我们听不到钟声,也就听不到来自自性佛的其它声音,如风声、鸟声乃至汽车声或婴啼。它们都是自性佛让我们回归自我的呼唤。借助于钟修行是有益的,一旦你能借助钟修行,你就能借助风声或其它声音来修行。从此以后你不仅可以借助声音修行,你还可以借助色法修行。透过窗户的阳光就是一种来自法身(Dharmakaya)的呼唤,呼唤佛身(Buddhakaya)和僧身(Sanghakaya)的现前。 安静,微笑,当下一刻,美妙一刻。坐禅时,你可以背诵它,行禅时你也可以用它。你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像数息:吸,一,呼,一;吸,二,呼,二;吸,三,呼,三,直到十。然后你再倒着数:十、九、八、七,数息是一个帮助你专心致志、进入三摩地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定力,你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修行上的突破,就不能够契入禅机。因此呼吸、行禅、坐禅和其它修行首先就是为了帮助你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定,这叫做止。止是为了专心致志。就像灯罩防止灯光扩散使你更容易阅读一样,禅定的第一步是止,止住散乱,集中到一个事物上。最好的事物、最有价值的事物莫过于你的呼吸。呼吸很妙,它把身心联系在一起。不管你是数息还是仅仅随息,都是为了止。止和观是非常紧密的。一旦你止住了,书页上的字就变得更清楚了,我们的儿子有什么问题也就变得清楚了。止和观,就是禅定,就是禅悟。顿悟的意思是你有洞察力,对实相的洞察力。止也是为了观,反过来,观可以帮助止。这两者是二而一的。我们做那么多事,跑得那么快,形势那么糟糕,因此很多人会说:不要光坐在那儿,干点儿什么吧!但是做得越多可能形势越糟。所以你应该说:不要总是忙忙碌碌的,坐下来吧。坐在那儿,止住,首先成为你自己,然后再从头开始。这是禅修的意义所在。你可以在禅堂、家里或其它任何地方如此这般试一试,但你必须真正地坐,仅仅坐着是不够的,既要坐,又要是(安住当下译者注)。坐禅没有是就不称其为坐禅。是什么呢?是止和观。 止和观有很多方法。聪明的老师能够发明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携你。据说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助你契入实相。法门是修行的方法。当我们骑着一匹失控了的马的时候,我想,我们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停下来。怎么停下来呢?我们必须控制速度,保持镇定,因此我们必须组织抵抗。茶禅中把两个小时花在一杯茶上就是一种抵抗行为,一种非暴力抵抗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有僧团。我们可以一起做,一起来抵制这种使我们丧失自我的生活方式。行禅、坐禅都是我们的抵抗。所以如果你想停止军备竞赛,你就必须去抵制,并且从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抵制。我在纽约看见过一辆小汽车, 保险杠上有这么一条标语:让和平从我开始,这是正确的。让我从和平开始,这也是正确的。行禅可以是很有乐趣的。我们慢慢地走,一个人或与朋友一起,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场所。行禅是真正地在享受行走,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不暇接的目标,而只是为了行走本身。目的是活在当下,享受你迈出的每一步。因此你必须甩掉所有的焦虑和烦恼,不想将来,不想过去,而只是享受当下一刻。行禅时你可以牵着一个小孩子的手。你走着,一步一步地迈进,就仿佛你是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一直在走路,但是我们走路往往更像跑步。当我们那样急匆匆地行走时,我们就是在把焦虑和痛苦印在大地上;我们必须这样走只把和平和宁静印在大地上。倘若我们渴望和平和宁静,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选择后一种方式行走。这一点,每一个小孩都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能那样走一步,那我们就能走两步、三步、四步、五步。当我们能够平和愉快地走路时,我们就是为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作着贡献。行禅真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佛陀关于禅定的基本教法是《四念处经》(TheSatipatthanaSutta)。有巴利文、中文以及其他多种语言(包括英文和法文)等版本可资利用。根据这部经文,禅定就是对在你身体、感觉意识中以及作为意识之对象的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很清楚正在发生什么,那么当问题出现时你就能够看得很清楚,并且有助于防止问题的进一步产生。当事情爆发出来了,那就太晚了。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言谈,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这就是禅修。我们必须学会把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容易的事情可以尝试着去做。比方说,吃晚饭前,大家可以围坐在桌前,练习深呼吸三次。这样做是为了使你恢复自我,成为真正的自己。我相信每次深呼吸都可以使你重新成为完整的自己。其次开始吃饭前你可以微笑着看看大家,每个人看两、三秒钟即可,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我们总是没有时间互相看对方,包括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一旦无常,很快一切都会太晚了。毫不掩饰地去欣赏自己家里的每个成员,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在梅村,每天吃饭前有一个孩子诵偈。端起一碗米饭,他知道他是非常幸运的。作为难民,他知道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孩子们吃不饱饭。他们在西方买到的这种大米,是从泰国进口的最好的大米。孩子们知道,即使在泰国本国,泰国儿童也没有机会吃到这样的大米。他们吃劣质大米。好米留给国家出口换外汇。当一个难民儿童端起一碗米饭时,他必须记住他是幸运的。他知道每天有40000个像他一样大的孩子死于饥饿。然后孩子说一些类似于下面这些话:今天,桌上有妈咪刚做出来的好东西。爸爸在那儿,哥哥在那儿,姐姐在那儿,咱们大家这样坐在一起吃饭,真好。我知道有很多人在挨饿。为此我很感恩。 我建议那小间布置得朴素些,光线不要太亮。你也许想要一只小钟,一只有着优美声音的小钟,几个坐垫或几把椅子,或许再要一瓶花,以提醒我们回归自性。孩子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微笑着插花。如果你家里有五个成员,你可以买五个坐垫或五把椅子,再加上几个给客人的。也许你会时常邀请一位客人来与你一起练习三、五分钟的静坐和呼吸。如果你想要一尊佛的雕像或一张画像,请挑剔些。有很多次,我看到的佛像是既不放松、也不安详。可见制造佛像的艺术家们没有练习呼吸和微笑。如果你想请个佛像到家里来,请挑剔些。为我们的孩子着想,这张佛像应该是微笑的,快乐的,美丽的。如果他们看到佛像并没有感到精神为之一爽和快乐,那它就不是一尊好佛像。如果你找不到一尊美丽的佛像,请等一等,先用朵花代替。花就是佛,花有佛性。 我认识一些家庭设有专门练习呼吸用的房间。早饭后,孩子们进去,坐下来,呼吸十次,呼吸一,呼吸二,呼吸三,十次,然后去上学。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如果您的孩子不想呼吸十次,三次怎么样?以作佛为自我期许来开始这一天,是开始新的一天生活的非常好的方式。如果我们早上是佛,在全天的时间里都努力去滋养这个佛,那么这一天结束时我们就能够微笑着回家这尊佛仍在,没有被我们丢失。当你生气时,不要做任何事,也不要说话。随着呼吸慢慢地走进呼吸间。(呼吸室象征着我们内心的佛土,只要需要,我们随时都可以进去,即使我们不在家)。我有个朋友,每逢生气时,他就到家里的休息室中去,呼吸三次,请钟响一次,然后开始诵偈。这样他立刻感到好受多了。如果他需要多坐一会儿,他就呆在那里。他妻子准备晚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呼吸室里传来的钟声,这钟声也提醒了她专心致志于她的工作。每逢这种时刻,她很激赏她的丈夫。他真棒,真与众不同。他知道怎样对付自己的怒气。如果她刚才生气了,她的怒火这时也就慢慢平息了。有时她会停止切菜,去呼吸室跟他一起静坐。这幅画面是这么可爱,远比一幅昂贵的肖像画更美丽。这样处理问题对每个人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只是言教,而且还身传。当你的孩子生气时,你不必说:去那间屋子!你只要握着他(她)的手,一起走进呼吸室,一起静坐。这是最好的和平教育。作为一个佛来开始一天真是美好。每当我们感到自己将要离开自性佛时,就坐下来呼吸,直到回归真正的自我。我要建议你们三件事:在家里安排一个呼吸室,用于禅修;每天早上与孩子一起练习几分钟的呼吸、静坐;睡前与孩子一起去练习缓步行禅,只要十分钟就够了。这些事情是很重要的,它们能够改变我们的文明。

④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更有定力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在静修中,敲钟的师父要时常地请钟响起来,此前他要默诵一首偈子:身语意合一心随钟声起闻者醒迷梦离苦趋正觉然后他(她)呼吸三次, 请钟响起来。我们其他人听到钟声的时候,也要停止思虑,呼吸三次,默诵下面这几句话:听呵,听呵这悠扬的钟声 将我带回真正的自我 修习禅定是为了清楚在你体内、感觉上、意识中、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佛教中最珍贵的修行就是禅定。以一种好的心态来练习禅定是很重要的。为了能修禅定,我们必须多微笑。旨在提起正念的钟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假设我们有个儿子,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年轻人。对我们来说,要爱他也许是困难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只有可爱才会被爱。如果我们的儿子已经变得很难让人爱他,我们会很不快乐。我们希望自己能爱他,那么这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理解他,理解他的处境。 我们只好把空观或其它课题暂时置之一旁,而把儿子当作禅修的具体课题。首先我们要终止感情和思想对我们的干扰,因为它们会削弱我们在禅定中的力量;同时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定力,在梵文中,我们称之为samadhi(三摩地)。孩子想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停止嚼口香糖、听收音机,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如果我们想理解儿子,我们就必须学会使那些能转移人注意力的事情停止发生。定(三摩地)是禅修中的第一个修行步骤。 现在我们有一个灯泡。为了使光不分散、集中起来,我们需要一个灯罩。光集中到书上,我们读书就容易多了。习定就像得到一个灯罩,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物上。坐禅、行禅时,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住当下,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定力,借助定力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问题。这就是禅悟。首先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上,然后我们深入地观察它,以了解它的本性 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即了解我们的儿子为何不快乐的根源。我们不想责备儿子,而只想知道他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通过禅定的方法,我们发现了所有导致他目前这种生存状态的远近因。我们观察得越多,就越理解他,越理解他,就越容易对他产生悲悯和爱的情感。理解是爱的根源,理解就是爱本身。理解是爱的别名,爱是理解的别名。我们学佛时,这样修行是有益的。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 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儿子。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永远不要责备,永远不要试图用理由和论辩来说服,它们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效果。这是我的经验。不要辩论,不要申诉,不要责备,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你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悠扬的钟声是佛呼唤我们回归自我的声音,我们必须尊敬那声音, 停止思虑和谈话,借助微笑和呼吸回归自我。这不是我们身外的佛、而是我们的自性佛在呼唤我们。如果我们听不到钟声,也就听不到来自自性佛的其它声音,如风声、鸟声乃至汽车声或婴啼。它们都是自性佛让我们回归自我的呼唤。借助于钟修行是有益的,一旦你能借助钟修行,你就能借助风声或其它声音来修行 。从此以后你不仅可以借助声音修行,你还可以借助色法修行。透过窗户的阳光就是一种来自法身(Dharmakaya)的呼唤,呼唤佛身(Buddhakaya)和僧身(Sanghakaya)的现前。 "安静,微笑,当下一刻,美妙一刻"。坐禅时,你可以背诵它,行禅时你也可以用它。你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像数息:吸,一,呼,一;吸,二,呼,二;吸,三,呼,三……,直到十 。然后你再倒着数:十、九、八、七……,数息是一个帮助你专心致志、进入三摩地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定力,你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修行上的突破,就不能够契入禅机。因此呼吸、行禅、坐禅和其它修行首先就是为了帮助你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定,这叫做"止"。"止"是为了专心致志。就像灯罩防止灯光扩散使你更容易阅读一样,禅定的第一步是"止",止住散乱,集中到一个事物上。最好的事物、最有价值的事物莫过于你的呼吸。呼吸很妙,它把身心联系在一起。不管你是数息还是仅仅随息,都是为了"止"。"止"和"观"是非常紧密的。一旦你止住了,书页上的字就变得更清楚了,我们的儿子有什么问题也就变得清楚了。"止"和"观",就是禅定,就是禅悟。顿悟的意思是你有洞察力,对实相的洞察力。"止"也是为了"观",反过来,"观"可以帮助"止"。这两者是二而一的。我们做那么多事,跑得那么快,形势那么糟糕,因此很多人会说:"不要光坐在那儿,干点儿什么吧!"但是做得越多可能形势越糟。所以你应该说:"不要总是忙忙碌碌的,坐下来吧。"坐在那儿,止住,首先成为你自己,然后再从头开始。这是禅修的意义所在。你可以在禅堂、家里或其它任何地方如此这般试一试,但你必须真正地坐,仅仅坐着是不够的,既要坐,又要"是(安住当下 译者注)"。坐禅没有"是"就不称其为坐禅。是什么呢?是"止"和"观"。 "止"和"观"有很多方法。聪明的老师能够发明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携你。据说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助你契入实相。法门是修行的方法。当我们骑着一匹失控了的马的时候,我想,我们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停下来。怎么停下来呢?我们必须控制速度,保持镇定,因此我们必须组织抵抗。茶禅中把两个小时花在一杯茶上就是一种抵抗行为,一种非暴力抵抗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有僧团。我们可以一起做,一起来抵制这种使我们丧失自我的生活方式。行禅、坐禅都是我们的抵抗。所以如果你想停止军备竞赛,你就必须去抵制,并且从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抵制。我在纽约看见过一辆小汽车,保险杠上有这么一条标语:"让和平从我开始",这是正确的。"让我从和平开始",这也是正确的。行禅可以是很有乐趣的。我们慢慢地走,一个人或与朋友一起,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场所。行禅是真正地在享受行走,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不暇接的目标,而只是为了行走本身。目的是活在当下,享受你迈出的每一步。因此你必须甩掉所有的焦虑和烦恼,不想将来,不想过去,而只是享受当下一刻。行禅时你可以牵着一个小孩子的手。你走着,一步一步地迈进,就仿佛你是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一直在走路,但是我们走路往往更像跑步。当我们那样急匆匆地行走时,我们就是在把焦虑和痛苦印在大地上;我们必须这样走 只把和平和宁静印在大地上。倘若我们渴望和平和宁静,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选择后一种方式行走。这一点,每一个小孩都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能那样走一步,那我们就能走两步、三步、四步、五步。当我们能够平和愉快地走路时,我们就是为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作着贡献。行禅真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佛陀关于禅定的基本教法是《四念处经》(The Satipatthana Sutta)。有巴利文、中文以及其他多种语言(包括英文和法文)等版本可资利用。根据这部经文,禅定就是对在你身体、感觉意识中以及作为意识之对象的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很清楚正在发生什么,那么当问题出现时你就能够看得很清楚,并且有助于防止问题的进一步产生。当事情爆发出来了,那就太晚了。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言谈,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这就是禅修。我们必须学会把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容易的事情可以尝试着去做。比方说,吃晚饭前,大家可以围坐在桌前,练习深呼吸三次。这样做是为了使你恢复自我,成为真正的自己。我相信每次深呼吸都可以使你重新成为完整的自己。其次开始吃饭前你可以微笑着看看大家,每个人看两、三秒钟即可,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我们总是没有时间互相看对方,包括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一旦无常,很快一切都会太晚了。毫不掩饰地去欣赏自己家里的每个成员,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在梅村,每天吃饭前有一个孩子诵偈。端起一碗米饭,他知道他是非常幸运的。作为难民,他知道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孩子们吃不饱饭。他们在西方买到的这种大米,是从泰国进口的最好的大米。孩子们知道,即使在泰国本国,泰国儿童也没有机会吃到这样的大米。他们吃劣质大米。好米留给国家出口换外汇。当一个难民儿童端起一碗米饭时,他必须记住他是幸运的。他知道每天有40000个像他一样大的孩子死于饥饿。然后孩子说一些类似于下面这些话:"今天,桌上有妈咪刚做出来的好东西。爸爸在那儿,哥哥在那儿,姐姐在那儿,咱们大家这样坐在一起吃饭,真好。我知道有很多人在挨饿。为此我很感恩。" 我建议那小间布置得朴素些,光线不要太亮。你也许想要一只小钟,一只有着优美声音的小钟,几个坐垫或几把椅子,或许再要一瓶花,以提醒我们回归自性。孩子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微笑着插花。如果你家里有五个成员,你可以买五个坐垫或五把椅子,再加上几个给客人的。也许你会时常邀请一位客人来与你一起练习三、五分钟的静坐和呼吸。如果你想要一尊佛的雕像或一张画像,请挑剔些。有很多次,我看到的佛像是既不放松、也不安详。可见制造佛像的艺术家们没有练习呼吸和微笑。如果你想请个佛像到家里来,请挑剔些。为我们的孩子着想,这张佛像应该是微笑的,快乐的,美丽的。如果他们看到佛像并没有感到精神为之一爽和快乐,那它就不是一尊好佛像。如果你找不到一尊美丽的佛像,请等一等,先用朵花代替。花就是佛,花有佛性。 我认识一些家庭设有专门练习呼吸用的房间。 早饭后,孩子们进去,坐下来,呼吸十次,呼吸一,呼吸 二,呼吸三,十次,然后去上学。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如果您的孩子不想呼吸十次,三次怎么样?以作佛为自我期许来开始这一天,是开始新的一天生活的非常好的方式。如果我们早上是佛,在全天的时间里都努力去滋养这个佛,那么这一天结束时我们就能够微笑着回家 这尊佛仍在,没有被我们丢失。当你生气时,不要做任何事,也不要说话。随着呼吸慢慢地走进呼吸间。(呼吸室象征着我们内心的佛土,只要需要,我们随时都可以进去,即使我们不在家)。我有个朋友,每逢生气时,他就到家里的休息室中去,呼吸三次,请钟响一次,然后开始诵偈。这样他立刻感到好受多了。如果他需要多坐一会儿,他就呆在那里。他妻子准备晚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呼吸室里传来的钟声,这钟声也提醒了她专心致志于她的工作。每逢这种时刻,她很激赏她的丈夫。"他真棒,真与众不同。他知道怎样对付自己的怒气。"如果她刚才生气了,她的怒火这时也就慢慢平息了。有时她会停止切菜,去呼吸室跟他一起静坐。这幅画面是这么可爱,远比一幅昂贵的肖像画更美丽。这样处理问题对每个人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只是言教,而且还身传。当你的孩子生气时,你不必说:"去那间屋子!"你只要握着他(她)的手,一起走进呼吸室,一起静坐。这是最好的和平教育。作为一个佛来开始一天真是美好。每当我们感到自己将要离开自性佛时,就坐下来呼吸,直到回归真正的自我。我要建议你们三件事:在家里安排一个呼吸室,用于禅修;每天早上与孩子一起练习几分钟的呼吸、静坐;睡前与孩子一起去练习缓步行禅,只要十分钟就够了。这些事情是很重要的,它们能够改变我们的文明。

⑤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更有定力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在静修中,敲钟的师父要时常地请钟响起来,此前他要默诵一首偈子:
身语意合一
心随钟声起
闻者醒迷梦
离苦趋正觉

然后他(她)呼吸三次, 请钟响起来。我们其他人听到钟声的时候,也要停止思虑,呼吸三次,默诵下面这几句话:

听呵,听呵
这悠扬的钟声
将我带回真正的自我

修习禅定是为了清楚在你体内、感觉上、意识中、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佛教中最珍贵的修行就是禅定。以一种好的心态来练习禅定是很重要的。为了能修禅定,我们必须多微笑。旨在提起正念的钟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假设我们有个儿子,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年轻人。对我们来说,要爱他也许是困难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只有可爱才会被爱。如果我们的儿子已经变得很难让人爱他,我们会很不快乐。我们希望自己能爱他,那么这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理解他,理解他的处境。

我们只好把空观或其它课题暂时置之一旁,而把儿子当作禅修的具体课题。首先我们要终止感情和思想对我们的干扰,因为它们会削弱我们在禅定中的力量;同时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定力,在梵文中,我们称之为samadhi(三摩地)。孩子想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停止嚼口香糖、听收音机,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如果我们想理解儿子,我们就必须学会使那些能转移人注意力的事情停止发生。定(三摩地)是禅修中的第一个修行步骤。

现在我们有一个灯泡。为了使光不分散、集中起来,我们需要一个灯罩。光集中到书上,我们读书就容易多了。习定就像得到一个灯罩,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物上。坐禅、行禅时,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住当下,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定力,借助定力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问题。这就是禅悟。首先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上,然后我们深入地观察它,以了解它的本性 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即了解我们的儿子为何不快乐的根源。我们不想责备儿子,而只想知道他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通过禅定的方法,我们发现了所有导致他目前这种生存状态的远近因。我们观察得越多,就越理解他,越理解他,就越容易对他产生悲悯和爱的情感。理解是爱的根源,理解就是爱本身。理解是爱的别名,爱是理解的别名。我们学佛时,这样修行是有益的。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 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儿子。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永远不要责备,永远不要试图用理由和论辩来说服,它们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效果。这是我的经验。不要辩论,不要申诉,不要责备,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你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悠扬的钟声是佛呼唤我们回归自我的声音,我们必须尊敬那声音, 停止思虑和谈话,借助微笑和呼吸回归自我。这不是我们身外的佛、而是我们的自性佛在呼唤我们。如果我们听不到钟声,也就听不到来自自性佛的其它声音,如风声、鸟声乃至汽车声或婴啼。它们都是自性佛让我们回归自我的呼唤。借助于钟修行是有益的,一旦你能借助钟修行,你就能借助风声或其它声音来修行 。从此以后你不仅可以借助声音修行,你还可以借助色法修行。透过窗户的阳光就是一种来自法身(Dharmakaya)的呼唤,呼唤佛身(Buddhakaya)和僧身(Sanghakaya)的现前。

"安静,微笑,当下一刻,美妙一刻"。坐禅时,你可以背诵它,行禅时你也可以用它。你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像数息:吸,一,呼,一;吸,二,呼,二;吸,三,呼,三……,直到十 。然后你再倒着数:十、九、八、七……,数息是一个帮助你专心致志、进入三摩地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定力,你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修行上的突破,就不能够契入禅机。因此呼吸、行禅、坐禅和其它修行首先就是为了帮助你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定,这叫做"止"。"止"是为了专心致志。就像灯罩防止灯光扩散使你更容易阅读一样,禅定的第一步是"止",止住散乱,集中到一个事物上。最好的事物、最有价值的事物莫过于你的呼吸。呼吸很妙,它把身心联系在一起。不管你是数息还是仅仅随息,都是为了"止"。"止"和"观"是非常紧密的。一旦你止住了,书页上的字就变得更清楚了,我们的儿子有什么问题也就变得清楚了。"止"和"观",就是禅定,就是禅悟。顿悟的意思是你有洞察力,对实相的洞察力。"止"也是为了"观",反过来,"观"可以帮助"止"。这两者是二而一的。我们做那么多事,跑得那么快,形势那么糟糕,因此很多人会说:"不要光坐在那儿,干点儿什么吧!"但是做得越多可能形势越糟。所以你应该说:"不要总是忙忙碌碌的,坐下来吧。"坐在那儿,止住,首先成为你自己,然后再从头开始。这是禅修的意义所在。你可以在禅堂、家里或其它任何地方如此这般试一试,但你必须真正地坐,仅仅坐着是不够的,既要坐,又要"是(安住当下 译者注)"。坐禅没有"是"就不称其为坐禅。是什么呢?是"止"和"观"。

"止"和"观"有很多方法。聪明的老师能够发明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携你。据说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助你契入实相。法门是修行的方法。当我们骑着一匹失控了的马的时候,我想,我们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停下来。怎么停下来呢?我们必须控制速度,保持镇定,因此我们必须组织抵抗。茶禅中把两个小时花在一杯茶上就是一种抵抗行为,一种非暴力抵抗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有僧团。我们可以一起做,一起来抵制这种使我们丧失自我的生活方式。行禅、坐禅都是我们的抵抗。所以如果你想停止军备竞赛,你就必须去抵制,并且从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抵制。我在纽约看见过一辆小汽车,保险杠上有这么一条标语:"让和平从我开始",这是正确的。"让我从和平开始",这也是正确的。行禅可以是很有乐趣的。我们慢慢地走,一个人或与朋友一起,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场所。行禅是真正地在享受行走,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不暇接的目标,而只是为了行走本身。目的是活在当下,享受你迈出的每一步。因此你必须甩掉所有的焦虑和烦恼,不想将来,不想过去,而只是享受当下一刻。行禅时你可以牵着一个小孩子的手。你走着,一步一步地迈进,就仿佛你是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一直在走路,但是我们走路往往更像跑步。当我们那样急匆匆地行走时,我们就是在把焦虑和痛苦印在大地上;我们必须这样走 只把和平和宁静印在大地上。倘若我们渴望和平和宁静,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选择后一种方式行走。这一点,每一个小孩都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能那样走一步,那我们就能走两步、三步、四步、五步。当我们能够平和愉快地走路时,我们就是为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作着贡献。行禅真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佛陀关于禅定的基本教法是《四念处经》(The Satipatthana Sutta)。有巴利文、中文以及其他多种语言(包括英文和法文)等版本可资利用。根据这部经文,禅定就是对在你身体、感觉意识中以及作为意识之对象的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很清楚正在发生什么,那么当问题出现时你就能够看得很清楚,并且有助于防止问题的进一步产生。当事情爆发出来了,那就太晚了。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言谈,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这就是禅修。我们必须学会把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容易的事情可以尝试着去做。比方说,吃晚饭前,大家可以围坐在桌前,练习深呼吸三次。这样做是为了使你恢复自我,成为真正的自己。我相信每次深呼吸都可以使你重新成为完整的自己。其次开始吃饭前你可以微笑着看看大家,每个人看两、三秒钟即可,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我们总是没有时间互相看对方,包括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一旦无常,很快一切都会太晚了。毫不掩饰地去欣赏自己家里的每个成员,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在梅村,每天吃饭前有一个孩子诵偈。端起一碗米饭,他知道他是非常幸运的。作为难民,他知道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孩子们吃不饱饭。他们在西方买到的这种大米,是从泰国进口的最好的大米。孩子们知道,即使在泰国本国,泰国儿童也没有机会吃到这样的大米。他们吃劣质大米。好米留给国家出口换外汇。当一个难民儿童端起一碗米饭时,他必须记住他是幸运的。他知道每天有40000个像他一样大的孩子死于饥饿。然后孩子说一些类似于下面这些话:"今天,桌上有妈咪刚做出来的好东西。爸爸在那儿,哥哥在那儿,姐姐在那儿,咱们大家这样坐在一起吃饭,真好。我知道有很多人在挨饿。为此我很感恩。"

为了把觉照带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修行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做:在电话的间隙呼吸、在商务会议的间隙行禅,帮助饥饿儿童和战争受害者的同时修习禅定。佛教是入世的。倘若佛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系,那么修禅又有什么用呢?

练习呼吸和微笑时,你可能会觉得非常愉快。有很多条件可以利用。你可以在禅堂练习,可以在家里练习,可以在公园里沿着河边练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练习。我建议我们在各自的家里都设置一间练习呼吸用的小间。我们有卧室、餐厅、厨房,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练习呼吸用的小间呢?呼吸是很重要的。

我建议那小间布置得朴素些,光线不要太亮。你也许想要一只小钟,一只有着优美声音的小钟,几个坐垫或几把椅子,或许再要一瓶花,以提醒我们回归自性。孩子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微笑着插花。如果你家里有五个成员,你可以买五个坐垫或五把椅子,再加上几个给客人的。也许你会时常邀请一位客人来与你一起练习三、五分钟的静坐和呼吸。如果你想要一尊佛的雕像或一张画像,请挑剔些。有很多次,我看到的佛像是既不放松、也不安详。可见制造佛像的艺术家们没有练习呼吸和微笑。如果你想请个佛像到家里来,请挑剔些。为我们的孩子着想,这张佛像应该是微笑的,快乐的,美丽的。如果他们看到佛像并没有感到精神为之一爽和快乐,那它就不是一尊好佛像。如果你找不到一尊美丽的佛像,请等一等,先用朵花代替。花就是佛,花有佛性。

我认识一些家庭设有专门练习呼吸用的房间。 早饭后,孩子们进去,坐下来,呼吸十次,呼 吸 一,呼吸 二,呼 吸 三,十次,然后去上学。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如果您的孩子不想呼吸十次,三次怎么样?以作佛为自我期许来开始这一天,是开始新的一天生活的非常好的方式。如果我们早上是佛,在全天的时间里都努力去滋养这个佛,那么这一天结束时我们就能够微笑着回家 这尊佛仍在,没有被我们丢失。当你生气时,不要做任何事,也不要说话。随着呼吸慢慢地走进呼吸间。(呼吸室象征着我们内心的佛土,只要需要,我们随时都可以进去,即使我们不在家)。我有个朋友,每逢生气时,他就到家里的休息室中去,呼吸三次,请钟响一次,然后开始诵偈。这样他立刻感到好受多了。如果他需要多坐一会儿,他就呆在那里。他妻子准备晚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呼吸室里传来的钟声,这钟声也提醒了她专心致志于她的工作。每逢这种时刻,她很激赏她的丈夫。"他真棒,真与众不同。他知道怎样对付自己的怒气。"如果她刚才生气了,她的怒火这时也就慢慢平息了。有时她会停止切菜,去呼吸室跟他一起静坐。这幅画面是这么可爱,远比一幅昂贵的肖像画更美丽。这样处理问题对每个人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只是言教,而且还身传。当你的孩子生气时,你不必说:"去那间屋子!"你只要握着他(她)的手,一起走进呼吸室,一起静坐。这是最好的和平教育。作为一个佛来开始一天真是美好。每当我们感到自己将要离开自性佛时,就坐下来呼吸,直到回归真正的自我。我要建议你们三件事:在家里安排一个呼吸室,用于禅修;每天早上与孩子一起练习几分钟的呼吸、静坐;睡前与孩子一起去练习缓步行禅,只要十分钟就够了。这些事情是很重要的,它们能够改变我们的文明。

⑥ 银杏树的资料

银杏(gingkgo gingko.)拉丁名 Ginkgo biloba L俗称白果,公孙树、鹅(鸭)掌子,属裸子植物。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 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银杏为著名的“活化石”。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第四纪冰川降临,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山东南部临沂地区浙江西部山区。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将被取代。

银杏树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搜索大丰女贞银杏基地可位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古往今来,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从现存古银杏树的树龄来看,中国商、周之间即有银杏栽植。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从而为中国的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迅速提高了银杏的利用价值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银杏树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系孑遗植物,中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极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它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氰酸、组胺酸、蛋白质等。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金钱松、榧树、杉木、蓝果树、枫香、天目木姜子、香果树、响叶杨、交让木、毛竹 等。
银杏寿命长,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交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寿命长,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编辑本段银杏的分布
银杏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量分布。银杏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很很广。从水平自然分布状况看,以北纬30o线附近的银杏,其东西分布的距离最长,随着这一纬度的增加或减少,银杏分布的东西距离逐渐缩短,纬度愈高银杏的分布愈趋向于东部沿海,纬度愈低银杏的分布愈趋于西南部的高原山区。银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区内,边缘分布“北达辽宁省沈阳,南至广东省的广州,东南至台湾省的南投,西抵西藏自治区的昌都,东到浙江省的舟山普陀岛”,跨越北纬2lo301-41o461,东经97o-125o,遍及我国22个省〈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从资源分布量来看,以江苏、山东、浙江、江西、安徽、广西、湖北、四川、贵州等省最多,而各省资源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县或市,如江苏的三泰地区、大丰,邳州、吴县,山东的郯城县、泰安市、烟台市,湖北随州的洛阳镇,何店镇花园村,广西的灵川、兴安等。许多银杏专家考证后认为,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等偏僻山区,发现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它们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确保银杏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资源考察人员还在湖北和四川的深山谷地发现银杏与水杉、珙桐等孑遗植物相伴而生。
银杏的垂直分布,也由于所在地区纬度和地貌的不同,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不完全一样。但总的来说,银杏的垂直分布的跨度比较大,在海拔数米至数十米的东部平原到3000m左右的西南山区均发现有有生长得较好的银杏古树。如江苏泰兴海拔为5m左右、吴县海拔约300m、山东郯城海拔约40m,四川都江堪海拔1600m,甘肃为1500m(兰州),云南为2000m(昆明),西藏为3000m(昌都)。但这些分布现状,并不表明银杏能够分布在这样的垂直跨度内的所有地区,因为影响银杏自然分布的因素除纬度和海拔外,地形和土壤也是很重要的因子,如土壤含水量、含盐量、日照、极温等均直接限制着银杏的发展。在银杏自然分布的边缘地区,可能由于地形等因素,出现利于银杏生长的小气候,银杏仍旧可以生长得很好。同样在银杏的自然分布区范围内,由于小气候或者地形、土壤、水热条件的差异而有不适合银杏生长的地区,所以在自然分布区范围内,银杏多呈点状分布。从气候因子来看,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年平均气温8o—20o,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20o的海拔范围内,这是符合银杏的生态习性的。
编辑本段保护价值
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残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种子作干果。叶、种子还可作药用。
濒危类别:稀有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浙江省西天目山为中国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状态的银杏应严禁采伐。对海拔1000米陡峭岩壁处一株由茎、干基部再生树干的“五代同堂”古银杏,已垒石加固。中国各地零星的银杏古树,亦应加强保护;许多省区已有栽培。
编辑本段银杏树栽培要点
银杏实生繁殖。种胚有休眠现象。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原遍布于全球,第四纪冰川之后,仅留存于中国亚热带山区.现在的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
种植方法
1.播种育苗种子宜采收颗粒大,树龄在80年左右的母树最好,采收的种子去皮阴干。南方可以秋播,北方以春播为宜。苗床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
2.利用萌蘖繁殖苗木在2月前后(北方化冻后)挖取基部半边带根的萌枝条,栽在苗圃里,直径1厘米至4厘米均可。此法容易成活。约10年左右即可开花结果。
3.扦插育苗在5月至6月份选用当年生软枝,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上留3叶至4叶,插入士中一半经常喷水,保证叶片不干,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即可生根。
4.苗木移植银杏直径在5厘米以下可以裸根种植,6厘米以上一般要带土培。裸根栽植的苗木,当年是缓苗期。而带土坨的苗木当年能生长。小苗成行栽好后用水漫灌。而大树栽植,最好是栽前将坑中灌满水,待坑中水渗完后,将大树植入坑中捣实,让坑中的水返上来滋润根部。下次浇水宜在坑边挖引水沟盛满水,让水慢慢渗透到银杏的根部。千万不要大水漫灌,很多人移栽银杏不活的主要原因不是干死的,而是泡死的。因为银杏的根系呼吸量大,大水漫灌,使根系缺氧窒息而发不出新根,根系逐渐腐烂。有些银杏即使死了,它的叶子还能展开,甚至第二年、第三年还能发芽,但是叶子很小,待它体内的营养耗光了,它才不发叶了。这就是银杏的“假活”现象。而有些银杏种下后第一年不发叶,甚至第二年也不发叶,如果掐皮,会发现皮是新鲜的,枝条也不干缩,这种树不一定是死的,说不定第三年就能发出叶子来。这种现象又称为银杏的“假死”现象。确定银杏假死还是假活,不能光看叶,重要的是看根。所以购买大苗,特别是从外购进的假植苗,一定要看根是否发黑,如果是,说明这苗是假活苗,再便宜也不能要。新鲜的苗应该是根的木质部发白,根皮略呈红色和木质部紧贴。
5.苗木的管理
(1)银杏成活后无须经常灌水,北方地区,化冻后发芽前浇一次水,5月如果天气干旱,可浇一次水,因为这是银杏—年中的生长高峰期。到了秋天,8月中旬是银杏一年中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可浇一次水,两次灌水都可结合施肥进行。
(2)施肥:苗圃地施肥可在春、夏两季进行,春季在两行间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斤至10000斤,然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一遍,使肥均匀捣入土中,大苗可开放射状沟数条,将有机肥和表土拌匀填入沟中,春季施肥如果量大,一年一次即可,量小则在8月中旬补施一次。
(3)修剪:银杏一般不用修剪,因为银杏新梢抽发量少,即使是苗圃里的苗木,也应尽量地保持多的枝叶,以利其加速增粗。将要出售苗木的前一年,将1.8米以下的枝条剪去,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将剪口长满,表皮光滑,枝干直立。
(4)中耕:适当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中耕对银杏的须根起到了修剪作用,可以刺激更多的须根萌发,中耕的次数春秋各一次即可。
(5)防病治虫:银杏的病主要是幼苗期的立枯病。大田里苗木的主要虫害是金龟子幼虫(蛴螬)。幼苗期注意通风排湿,疏松表土,喷施波尔多液,防止立枯病。防治蛴螬的办法是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在施肥时,全园喷施一次3911农药500倍液,然后旋耕一遍,将喷施过药的肥料,旋进土里。另一种办法是将麸皮、米糠等拌湿后,拌上敌百虫药,用桶装两天,让其充分吸收了农药后,撒进地里,然后中耕。还有一种办法是每隔10米左右,埋一堆枯草,枯草上经常浇些水,每隔两个月掀开枯草,下面会有许多蛴螬,集中杀灭。
(6)结果树的培养:银杏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所以结果树应配置授粉树,银杏的授粉能力很强,在微风下顺风25公里都是有效的授粉区,雄树和雌树的区别是:雌树枝条轮生明显,枝条平展生长,叶色浓,而雄树枝条直立互生。银杏果园种植的间距为4米×6米,实生苗生长速度快,选取胸径3厘米至4厘米的苗木,截头进行嫁接,一般用枝接,接穗选用3年生,皮色有光泽,并带有3个至6个短枝,结果颗粒大的优良品种为好。嫁接后3年至4年即可挂果。
编辑本段银杏品种
银杏适应性强,用途广,抗病力强,易管理,是可持续利用的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树种。银杏树干通直,木材是制乐器,家具的高级材料,是公认的绿化、美化环境和具观赏价值的经济林木。其经济结果年限可达数千年之久。现存30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
部分良种介绍于下:
安银1号大马铃
种核平均每千克268粒,出种率28%,出种仁率78%。树冠投影面积产量为每平方米2.7千克。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
大佛手
江苏省洞庭山一带的主要地方品种。种核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88cm,宽约1.73cm,每千克300—350粒,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9月成熟。3元/株。
大园铃
为山东郯城银杏产区主栽品种。果实圆球形,熟时棕黄色被薄白粉,并具半透明油脆,种实单粒重11.8-15.7g,千克粒数64-85粒.种核卵圆形,单粒重2.97-3.75g,千克粒数266-366粒.出核率25%,出仁率78%,种仁质细性糯味香清甜,品质上乘,丰产,9月成熟。3元/株。
小园铃
为江苏大丰林业基地的特产,不但常年供应果实,用于绿化的银杏树非常多有几万株之多,是全国银杏基地保护地之一。
编辑本段银杏的经济价值
银杏又名白果,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 中国白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银杏叶、果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尤其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重要的医药原料,从银杏叶中提取物可以“捍卫心脏,保护大脑”,特别是叶片的化学提取物达160余种,其有效利用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果是高级滋补保健品。
食用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类似。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此外,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等11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丝棉金尺蠖3天内防治率达100%,同时可防治叶螨、桃蚜、二化螟等害虫。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山东牧畜医站研制的定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治愈率达95%。
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
银杏及银杏叶被用于制作健康枕头,《枕头记》中记录:银杏的种核俗称白果,品味甘美,营养丰富,医.食俱佳,也作药膳或入药,银杏的叶子.种皮和树根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入中药,精选三龄以上银杏叶等名贵中草药配制成银杏叶健康枕.淡淡幽香,能改善人体呼吸,提高睡眠质量,长期使用可以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止成年人因血管老化引起的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可使成年人尤其在中老年时期维持正常的心脏输出量以及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天然物质,使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
保健方面,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制的护肤、护发、等方面的产品达50余种。此外,江苏大丰银杏基地有10公分以上2万株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苏省邳州市在银杏叶的种植和加工提取物(GBE)生产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中国有成千上百个用银杏果叶机器提取物为原料,研究开发保健食品,医药品、化妆品的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银杏的产品琳琅满目,银杏的科学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银杏的产值已在中国各银杏产区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银杏的资源和深加工产品市场在国内外竞争激烈。
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一干果;属于林木一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及观赏树种,对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雕刻匾及木鱼等工艺品,也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级家具。银杏木具共鸣性、导音性和富弹性,是制作乐器的理想材料。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及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在工业生产上,银木最适宜制作X线机滤线板、纺织印染滚、机模及脱胎漆器的木模、胶合板、砧板、木质电话等。
银杏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银杏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
注意事项
银杏叶不能与茶叶和菊花一同泡茶喝。 银杏内含有大量的银杏酸,银杏酸是含有毒性的,一般买来的叶子未经过深加工和提取,里面的银杏酸含量高达3000-4000ppm,特别银杏酸是水溶性的,一泡水不但没有吃到里面的银杏黄铜和银杏内脂等有效物质,反而效果是相反的,里面有毒! 在药品方面,特别是医院用药的银杏制品里面允许略含10ppm的银杏酸!
编辑本段银杏的生态价值
人类对银杏生态价值的认识较晚,银杏价值的最高层次--生态价值,无价之宝! 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干果;属于林木--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对我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化环境
银杏抗病虫害,被公认为无公害的种树,是观赏绿化最理想树种。公园,园林,住宅小区,行道两旁,城市绿化,栽植银杏,可谓"一劳永逸"。
二、净化空气
银杏具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能。可在工业区、住宅小区、城镇、人口密集地、休间小区、等按一定比例种植银杏树,形成银杏林区,银杏林带,自然净化空气,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三、保持水土
银杏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效。在森林被伐,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地带,栽培银杏防护林区、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防沙林等,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1996年贵州省普定县把栽培银杏,发展银杏产业为该县脱贫致富之路。该县水土流失严重,即使一把土也要种上一棵玉米,满地都是石炭岩沙。为防水土流失,农民改种银杏,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有经济收入(银杏叶卖给加工厂),当今,银杏已作为大别山,大巴山,沂蒙山等老、少、边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即种银杏,改善生态环境,又形成产业经济,一举多得。
四、防治虫害
银杏有杀死农作物病虫之功能,尤其对棉花、叶螨、桃蚜、二化螟虫等尤其有效。在农业区周围种植银杏,为作物虫害天敌,以保护农作物。
五、调节气温
银杏树具冬暖夏凉特异功能。盛夏时节,掌心触摸银杏树干,手感冰凉,触摸其他树干(柳树),掌心觉热。据测定,盛夏时节,阳光直射大气气温高达40.20C时银杏树下为35.30C,大气气温与银杏树荫下温差为4.90C,而垂柳温差仅为2.30C,银杏调温能力为柳树之2倍多。因此,营造银杏林区,银杏林带,形成规模,造成小区气候,对农田,居住区均有调节气温改善气候的不可小视的良好影响。
艺术价值
银杏气势雄伟,树干虬曲、葱郁庄重。在中国的名山大川、古刹寺庵、无不有高大挺拔的古银杏,它们历尽兴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历代骚人墨客涉足寺院留下了许多诗文辞赋,镌碑以书风景之美妙,文载功德以自傲。选取姿势优美的银杏,加工制成盆景,将大自然中银杏的雄姿浓缩在盆盎之中,古特幽雅、野趣横生,清供案头,令人怡情怡目。
银杏树是著名的长寿树种,生命力强,叶形奇特,易于嫁接繁殖和整形修剪,是制作盆景的优质材料,用银杏树奶制作的银杏盆景更是一绝,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银杏是中国盆景中常用的树种,银杏盆景干粗、枝曲、根露、造型独特、苍劲潇洒、妙趣横生,是中国盆景中的一绝。夏天遒劲葱绿,秋季金黄可掬,给人以峻峭雄奇、华贵雅之感,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被誉为“有生命的艺雕”。按照人们不同的欣赏要求,主要有观实盆景、观叶盆景和树桩盆景几种类型......

⑦ 帮忙~~~不会很难的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Hetu)、缘(Paccaya),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还有这样的说法:
缘起即‘依缘而起’。‘依缘’是指‘藉着条件’;‘起’是指‘发生’的意思。因此,缘起就是‘藉着种种条件而产生现象的原理’。缘起就是‘缘起的道理’,亦称‘此缘性’(idappaccayata^,‘缘于此’、‘相依性’),是指现象相互依存的关系。

现象是无常的,常常生灭变化,但它的变化却不是没有规律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变化。这变化的法则就是缘起。它和如来的出世与否都没有关系,它就是法,就是‘此缘性’。

缘起说中最基本的,就是以下这句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而当作法眼(悟的智慧)内容的句子∶‘一切集(原因)法为一切灭法。’也道出了缘起说的意义。这一句,意指‘因条件而生的现象,也会因条件消失而灭’。

缘起说是由法印说而产生的。法印说是佛教的根本特征。因此,缘起说即佛教的根本说,而缘起亦可视为法(佛法)。此在原始经典中亦曾见及。如‘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缘起’及‘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佛法的中心就是缘起〕 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从印度佛教到中国、日本的佛教。几乎全部的佛教,都是以缘起说为中心思想。故如能充分了解缘起说,即可了解佛教。可以说,缘起说不仅为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哲学不同的地方,它是佛教独有的特征。

传统中国和日本的佛教思想,都是由缘起论和实相论两大系统所组成的。二者的区别是∶缘起论谈的是现象的时间关系,实相论则论及现象的空间关系。而实际上,缘起论所谈的是现象的时间、空间的一切关系。并及于由现象之时空所产生事实的关系,与现象间理论的逻辑关系。在此意义上,一切佛学均可涵盖于缘起说之中。

古来,缘起论计有∶说一切有部(俱舍宗等)的业感缘起论,瑜伽行派(唯识法相宗)的阿赖耶识缘起论,法性宗(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缘起论(或真如缘起论),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论(重重无尽缘起论),真言宗的六大缘起论等。实相论则有天台宗和三论宗的诸法实相论。禅宗、念佛宗等也属于以上的系统。中国、日本的佛教诸宗均可视为此二系统的宗派。

但是,在华严的无尽缘起与真言的六大缘起论之中,缘起论不仅说诸法的时间关系,也说空间及逻辑的关系。又,实相论所说的,不只是诸法的空间、逻辑关系,因、缘、果、报等时间关系也包含于诸法实相的十如是中。因此,根据这点,对缘起论及实相论严加区别,是不合理的。应该将它们都视为缘起说。

〔二种缘起说——一般缘起与价值缘起〕 缘起说,是将宇宙、人生现象的活动,当做时间、空间、逻辑等关系,而正确地加以考察。佛教不像哲学或科学之为一种单纯、客观的学科,它是着重在具体解决人生问题的。因此,佛教不只是研究宇宙、人生之单纯、客观的活动而已,它是为了解决人生苦恼,而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人生活动视为缘起,而加以考察的宗教。

在这个意义上,缘起有一般缘起(外缘起)和价值缘起(内缘起)二种。虽然佛教着重的是价值缘起,但一般缘起也是佛教的基础,而且是用譬喻方式来说征。因此在佛教中,一般缘起(缘起一般)也会被提到。前面所提及之缘起说的基本句子‘此有故彼有’云云,即是所谓的一般缘起。

总之,社会、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按照缘起的法则而生灭变化。现代学问是研究现象的逻辑、心理、生理、物理、化学、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伦理等各方面之因果关系的活动法则。但佛教的缘起说,并不是在说明这些事实世界的现象关系;而是为了正确了解苦乐迷悟,而去探讨与人类命运有关的社会或人生之宗教、伦理等现象活动。

就一个人的存在而言,他的现在即是他个人已往一切经验的总合。也就是说自他出世后,即在种种环境下成长。接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并和各类型的人接触。这一切经验绝对不会消失,它们会藉着某种形式保存下来。一个人随着他所经验的善恶,其行为就会朝着善或恶发展,而形成他的人格。所谓人格,乃指智能、性格、体质等而言。它也就是我们出生后,时时刻刻经验到的事物的总合。

以上的例子,是在说明一个人的缘起关系——个人是存在于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中。个人常常受外界善恶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影响周围。例如学生,是受同学、长辈、老师等人的影响,而形成他的人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管是家庭、学校、公司,乃至地方团体、国家,我们时时刻刻都置身其中,受它们的感化、影响。这种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相依相成的缘起关系、有机的连带关系。这不只是在伦理人格关系上如此,即使是在衣食住等经济关系上,也是如此。

就衣食住等方面来说,我们都必须麻烦世界上很多人,才可顺利取得。若是去追究我们取得一个面包、一条手帕的来源及过程,就可知道,它们是要经过很多人的生产、运输、加工、贩卖等曲折复杂的程序。彻底地说,如果没有世界上的人的协助,我们的经济生活就一天也过不下去。反过来说,因为我们要生存就必须消费,世界上的生产、运输、加工、贩卖等才可顺利经营,而金融机构、交通通讯机构,以及其他社会设施等,彼此间也才可直接、间接地发生关系。佛教中有所谓‘众生恩’,意思就是说,唯有靠周围社会的庇荫,我们的生活才可继续下去。这也是缘起原理的一种反映。

文化方面的精神生活也一样。现代社会的文化财,如语言、思想、科学、文学、艺术及技术等,都是我们继承过去人类,并由现代人继续努力发展,再透过报导及教育机构的帮助,我们才得以享受到。如果没有新闻、杂志、收音机、电视等报导机关,不仅思想传达的语言、文字不能顺利进行,今日的文明生活也都无法发展、经营下去。依此类推,我们与世界所有的文化均有关系,与过去人类的全部历史,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由此观之,可知我们在人格道德上、政治经济上及文化艺术上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过去经验的总合,而且与周围的全世界,在时间上、空间上,均有密切的关系。换言之,如果没有过去,与周围环境及其过去的全部历史,我们的现在也就不存在。

因此,可以说我们自己及周围一切的过去,都包含在现在的一瞬间之中。也可以说,我们当前的存在,是限定我们自身未来的要素,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及历史的形成,也会有重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佛教所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仅我们个人与一切世界相通,一切世界也与我们个人有密切关系。亦即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不管从纵的、横的、积极的、消极的或任何意义上来看,彼此间都有密切的关联,此即华严哲学所说的‘重重无尽缘起’。

前面已经提到,缘起可分为∶含有宗教伦理价值的缘起,以及与价值无关的一般缘起。四法印与这两种均有关系,而十二缘起及四谛说,则只谈价值缘起。所谓价值,有‘生死轮回之迷的状态’的负面价值,及‘不死涅盘之悟的状态’的正面价值二种。负面价值的缘起称为流转缘起;正面价值的缘起称为还灭缘起。兹列表如下∶

┌—————┬————————————————┬————┐
│缘起说 │缘起略说 │四法印 │
├—————┼————————————————┼————┤
│ │此生故彼生┐ │诸行无常│
│一般的缘起│此灭故彼灭┘(时间的前后) │ │
│(缘起一般├————————————————┼————┤
│) │此有故彼有┐ │诸法无我│
│ │此无故彼无┘(空间的、论理的) │ │
├—————┼————————————————┼————┤
│ │缘无明有行——┐ ┌苦(果)┐│ │
│ │缘行有识…… ├流转┤ ││一切行苦│
│ │缘生故老死等一│ └集(因)┘│ │
│价值的缘起│切苦蕴生———┘ │ │
│(十二缘起├————————————————┼————┤
│、四谛) │无明灭故行灭—┐ ┌灭(果)┐│ │
│ │行灭故识灭……├还灭┤ ││涅盘寂静│
│ │生灭故老死等一│ └道(因)┘│ │
│ │切苦蕴灭———┘ │ │
└—————┴————————————————┴————┘

由上表中最后面的四法印来看,‘诸行无常’是就时间的先后关系论述无常;‘诸法无我’则包含了时间关系、空间的同时关系(不含无常),或理论的逻辑关系。若以此配置缘起略说,则可见‘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表示时间的先后关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表示空间或逻辑关系。

其次,‘一切行苦’表示迷的轮回状态,因此是负面价值。而‘涅盘寂静’是表示悟的涅盘状态,因此是正面价值。十二缘起之中,‘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生故老死等一切苦蕴生’,是表示迷界的流转缘起;‘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生灭故老死等一切苦蕴灭’则表示悟界的还灭解脱缘起。同样的,四谛中的苦、集二谛是流转迷界的因果关系;灭、道二谛是悟界还灭的因果关系。因此,四谛也可说是流转缘起及还灭缘起。由此可知,这些迷悟的价值缘起,与四法印中的一切行苦及涅盘寂静二者,是有关联的。

瑜伽行派的唯识说主张有∶遍计所执性(分别性)、依他起性(依他性)、圆成实性(真实性)等三性。它们虽有种种的说法,但本来的意思,却是如《华严经》所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我们将心看做是染净的依他起性;将佛看做是表示悟界正面价值的圆成实性;将众生看做是表示迷界负面价值的遍计所执性,则可知依他起性与一般缘起有关,遍计所执性与流转缘起有关,圆成实性与还灭缘起有关。(取材自水野弘元《佛教要语的基础知识》)

◎附一∶印顺〈缘起的定义〉(摘录自《佛法概论》第十一章第一节)

因缘有杂染的、清净的,杂染的因缘,即缘起法。缘起法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则。他的内容,是‘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总结的说,即‘纯大苦聚集’,这是经中处处说到的。在中观、瑜伽学中,缘起法——或依他起法,通于染净,成为佛法中异常重要的理论,所以这值得特别留心!

缘起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简单的,可解说为‘缘此故彼起’。任何事物的存在——有与生起,必有原因。‘此’与‘彼’,泛指因果二法。表明因果间的关系,用一‘故’字。彼的所以如彼,就因为此,彼此间有着必然的‘此故彼’的关系,即成为因果系。此为因缘,有彼果生,故缘起的简单定义,即是缘此故彼起。在这‘此故彼’的定义中,没有一些绝对的东西,一切要在相对的关系下才能存在,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结论。也就因此,悟得这一切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神造的。佛陀的缘起观,非常深广,所以佛说∶‘此甚深处,所谓缘起。’(《杂含》卷十二·二九三经)如上面所揭出的三句∶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都依缘起而说的。佛陀先观察宇宙人生的事实,进一步,再作理性的思辨与直观的体悟,彻底的通达此缘起法。缘起法不仅是因果事象,主要在发见因果中间的必然性,也就是悟得因果的必然秩序。这缘起法,佛说他是‘非佛自作,亦非余人作’,这是本来如此的真相。愚痴的凡夫,对于世间的一切,觉得纷杂而没有头绪,佛陀却能在这复杂纷繁中,悟到一遍通而必然的法则。观察到有情在无限生死延续中的必然过程,知道一切有情莫不如此,于是就在不离这一切现象中,得到必然的理则,这即是缘起法。能彻了这缘起法,即对因果间的必然性,确实印定,无论什么邪说,也不能动摇了。

◎附二∶水野弘元着·郭忠生译〈缘起论〉(摘录自《原始佛教》第四章)

缘起论的根本架构是依‘三法印’(或四法印)而建立的,所以吾人亦可视之为佛教的根本教理。据说释尊便是在菩提树下悟入世间的缘起而得无上正等正觉。从这个观点看来,吾人更可说∶佛教根源于缘起论的思想。这是人生世间的真理,亦是佛教的世界观。‘缘起法’被认为是绝对、常住、永恒的,不管诸佛出世与否,不管佛教存在与否,它是客观的、宇宙的、理性的真理。缘起如以‘法’之一字来表示则为∶‘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缘起。’更进一步的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如果能正确的体悟缘起论,则佛教已在指掌中矣!

那么‘缘起’是什么意思呢?在日本,有人常说∶‘缘起就是善’、‘缘起就是恶’与‘人们非常关心缘起’,这些都与缘起的原意不合。因为他们所谓的缘起是‘一件事物发生的标志’、‘征候’或是‘预兆’等等。或者是‘某座寺庙的缘起’与‘某座神社的缘起’等情况,此处意谓著「某事物如何产生的’或是‘由来’,同样的也失去缘起的真意。

缘起的意义是由三法印或四法印衍生而来的。首先,‘诸行无常’告诉我们世间是无常的,现象界不断的改变,流转生死。其次‘诸法无我’告诉我们∶所有的存在绝非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时空里相互依存,彼此关涉。再透过‘诸受是苦’的教说,吾人可知生命的本质乃是焦虑不安,无常苦空。苦、焦虑绝非无因自生;而且这些苦、焦虑不安并无固定性,吾人可加以改变或解脱它的束缚。所有的现象都是无常、无我;而事物流变与彼此关涉所由之道并非漫无规则,必定有某种法则支配彼此的关涉与生灭变化,而所有的事物亦必依此原则而兴衰消长。在这范畴之下,此种法则就是‘缘起法’。

缘起(paticcasamuppa^da)意思是∶‘由彼此关涉而生起’,或是‘现象界的生命与世间彼此关涉所由之道’。生命与世间诸现象是在事物所必由的条件与因缘之下产生,遵循着缘起的法则。这不像其他学派所主张的由控制事物生灭的最高神只而生,或所有现象界的存在已经命定或由业报所固定,或无因自生,漫无规则,或突然而生。依据缘起法的解释∶吾人如对现象事物的流变与在何种条件之下事物之存没生灭有正确认识的话,吾人可由自己的努力,除去吾人所不愿意的与实现吾人的意愿。这即是说∶由缘起法,吾人可轻易的离苦得乐;止息生死轮回之苦,享受解脱涅盘之乐。释尊所发现的真理就是缘起法,且由此而成佛。

在原始圣典中,曾以不同的方式表示缘起法;其中最根本的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或则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亦可看出缘起法的含意。后者通常指对佛教人生观得到理论上的了悟,并且已得最低的果位——无染的法眼(法眼净)。这即是说∶吾人如欲对佛法的原理有所理解,必须了悟缘起法;了悟缘起法的智慧即是法眼。此处‘法眼’的‘法’是指‘真理的法则’,除了缘起法以外别无他物。总之,‘法眼’是缘起法之智慧眼目。

缘起法的根本原则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由此开展出缘起的根本二支数,四圣谛的苦集灭道正可分成二部份而构成此二支,即‘流转缘起’与‘还灭缘起’二支。(详见后文)。在经典中曾提到不同支数的缘起;除了二支以外,尚有三、四,甚至到九、十、十一、十二或者是更多的支数,但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十二缘起’(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

缘起的支数可把它看作表示人生世间生灭流变的关系,但这种分类的原意不只是为了说明一般事物的发生,而是显示人类命运之苦乐,与在何种条件、因缘之下,痛苦会因而消失。所以就缘起法的立场,现象界的产生并非自然映现,而是有关于伦理与宗教的价值,如苦乐之果报由善恶之业而生等。而且就堕落懈怠而言,即是向着轮回的‘流转缘起’;反之向涅盘精进则是‘还灭缘起’。流转是说∶由重复生死而招聚业惑;还灭则是解脱业惑的生死轮回而向理想的涅盘前进。如果以此意义来解释四圣谛——缘起的苦集灭道,则苦集二圣谛可归为‘流转缘起’;灭道二圣谛则为‘还灭缘起’。甚至在十二缘起中,向着生死苦聚一面的为‘流转缘起’;而苦之止息则为‘还灭缘起’。准此,缘起的理论从宗教与伦理的立场,吾人可发现生死的链锁与世间现象的流变。这与研究现象界一般原因与效能的科学是有所不同的。

虽然如此,缘起亦可从自然界之因果关系予以说明。亦即有关宗教伦理价值的缘起法,可包括那与价值判断无关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关于一般现象界的缘起称之为‘外缘起’,而与价值判断有关的为‘内缘起’。对根机较钝的信众而言,外缘起通常以譬喻的方式来说明,以便了解复杂的内缘起。

无论如何,缘起的因缘关系亦关涉过去现在未来的业力思想有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包含着无法以科学立场来解说的一种期待可能性。尽管如此,缘起论本来的立场还是非常的合理,其观察方法亦不会与今日的科学脱节。

到今日为止,吾人尚未发现在原始佛典中,对现象界的彼此关涉有详细的诠释;但是在较后代的佛教却以不同的角度来谈此一问题。广泛的说,这乃是任何时代的佛教,无不以缘起论为其一贯的立场。但是,后代佛教却将缘起局促于较狭隘的意义,而且仅论及时间前后相续的范围,而与时间无关之逻辑的缘起关系却被称为‘实相’(real-state),而非‘缘起’。所以后代佛教,缘起论与实相论的立论相反,且为不同系统的教理。也就是因为如此,印度与中国的佛教教义才被分为‘缘起’与‘实相’两大源流。但就广义而言,实相论仍是缘起的一支而已。总之,缘起可分为两端∶

(1)以直线式,时间前后相续的观念来考察事物。

(2)就时间的某一点来考察事物存在的彼此关涉。

前者是具体而实在的缘起论,后者则是从逻辑或形式的立场来考察事物。

例如由种子而发芽、而枝叶茂盛、而开花结果,再回复到种子。这便是具体而实在的缘起(相互关系)。但是如代数程式∶2□3=5,这即是前数对后数,全体对部分,全称对个例,相对对绝对,而与时间前后因果无关的逻辑关系;这即是‘非时间’或‘逻辑’的缘起关系。

阿毗达磨佛教(部派佛教)以后,缘起论仅就时间有关的部份而谈,与时间无关的‘逻辑的缘起’则被拒之于外。但‘实相论’的原则是立足于‘逻辑的缘起’,缘起的本意亦是在探究实相本身。所以龙树菩萨在他的《中观论》(Madhyamaka-ka^rika^)一书便提出‘空’的概念,以解释诸元素的逻辑关系;这无非是要使缘起的意义能更清楚、更明白。

阿毗达摩佛教以后,谈缘起总是就二个观点而言∶与时间有关的缘起论,与时间无关的实相论。但仅就时间有关的偏狭立场来谈缘起,却渐成为一种风尚;这在原始佛教,我们是无法发现缘起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界限。原始佛教论及缘起,并不区别时间与非时间的缘起,以便能如实了知事物的存在。更进一步的说∶原始佛教有时为初学者,而设许多方便譬喻,这正如吾人在谈缘起二根本原则时所提及的;缘起有各种不同的种类。而在阿毗达摩佛教(部派佛教)则分为四种缘起∶

(1)刹那缘起(ks!anika-prati^tyasamutpa^da )。

(2)连缚缘起(sa^mbandhika-prati^tyasamut-pa^da)。

(3)分位缘起(a^vasthika-prati^tyasamutpa^da)。

(4)远续缘起(pra^kars!ika-prati^tyasamutpa^-da)。

于此,吾人亦可看出缘起的不同意义。其中,刹那缘起是说∶事物现象在一刹那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以逻辑的立场来谈缘起。其他三种缘起则是在时间的过程中谈缘起。连缚缘起是说∶因果关系没有间断,接续而来。分位缘起是说∶在今生与过去世之间,来世与今生之间,构成吾人身心的五蕴,各于其时表现的因果关系。远续缘起则是隔越多生多劫,从无始远续而来的因果关系。

如是可见,现象的缘起有许多不同的元素,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即是有关于逻辑、心理、生理、物理、政治、社会、经济、伦理、宗教等等的因果关系,而大部份的现代科学亦是致力于研究此类的因果关系。在一般情况之下,事物的因果关系总是非常复杂的,绝非一条鞭式的单一因果关系,而是多重的、繁复的,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因果关系。但佛教所说的缘起因果关系却还要超越乎此,包含许多以形而上学或是宗教为基础的因果关系,例如由过去世到现在世,由现在世到未来世的三世因果关系,及善因乐果、恶因苦果的‘异熟因果’等。

如上所述,吾人可发现有许多不同的缘起因果关系,但佛教谈缘起的目的并不在说明事实世界的现象关系,而是在指出不安苦恼的来源与如何离去苦难而证得常乐之理想境界。亦即是正知人生真象,于中道的德行中,精进、修行、证果。缘起论所谈的乃是人类有情的生命;至于自然界的因果关系,虽然有时被利用为方便的譬喻,却 不是目标所在。

总之,缘起论在一般意义之下,固然能将宇宙世界的现象关系解释得条理分明。但是,就佛教的观点而言,毋宁是就宗教、伦理的立场,而详于正见社会人生命运的关系。然而社会人生的现象极其复杂,不能轻易理解。

例如把一个人视之为一个体的存在,此人现前的种种不过是先前一切经历的总和。生下来以后,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在家庭、学校、社会接受教育,与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接触,在每个各别时间所得到的阅历并未消失,而是积蕴在其生命自身。善恶的经历将会导致善恶不同的趋向;每个各别时间的经验或许极其微细,甚至不为人所注意,但重复发生的结果,却因而扩大其影响力。如果一个人习于为恶,则其谈吐、举止、轻浮的言行与眼神,很自然的看起来就像个为恶之人;反乎此,为善之人看起来必然是那么的纯净、圣洁。没有人在初生之时即有现在的容貌或态度,而是往后的善恶之行在他身上所刻划的痕迹。吾人的智能、性格、体质都是吾人出生以后,在各个时刻所为之善恶行为的总和。毫无疑问的,吾人在初生之时,已具有现前之智能、性格、体质的一部份,而这些乃是吾人前世经历的结果。所以现前的存在必须归诸于前世与今生的所作所为。职是之故,目前的自我、人格与过去的经验有密切的缘起因果关系。相同的,未来的一切视现在的作为而定。佛教有所谓的‘宿命通’——由现在的一切,推知过去的命运;‘天眼通’——预测未来;这些能力都必须通达缘起论,始能证得。

前面我们已谈过贯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缘起因果关系。但是,如果以个人现前的存在来谈他周遭的一切,则可发现他不断的接纳外界给他的刺激与影响;相同的,他也在刺激、影响他人。这是说不仅要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吾人所受的影响,而且必须立足于周围环境、社会不可分的缘起关系。例如一个学生,在朋友、学长、师长的影响之下,建立他自己的人格。如果有良师益友,则他会力争上游;反之则会旷废堕落。在家庭、学校、公司、村落、城市、国家之中,吾人受环境的影响,也在影响别人。这种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便是彼此关涉、相互依存的缘起因果关系。这不仅是在善恶的伦理范畴,亦在衣食住行的经济生活等种种关系中发现。

吾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从世界各地,由生产者、运输者、贩卖者而进入我们的手中,一粒米、一条小手帕皆必须经过许多媒介。严格的说,我们的生活没有一天不是与世间和衷共济的,而且只要我们消费商品,即必须与他人有生产、运输、贩卖的关系。更进一步的说,各种金融机关、运输组织与其他的社会设施无不间接或直接的彼此关涉。佛教说吾人须‘念众生恩’,便是告诉我们∶人是生活在环境之中。

这在文化生活亦复如是,所有的文化财产如语言、思想、科学、文学、艺术与技术成就皆是由前人继承而来,再加以改进而臻于现在的阶段。我们经由大众传播与教育而享受这些成就。如果没有报纸、杂志、收音机、电视、语言、文学将这些成就传递给我们,则文化生活亦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空想而已。所以在文化财产的范围里,我们在空间上与世界诸文化系统息息相关,在时间上亦无法与人獭微去的历史脱节。

总之,吾人目前的存在,不仅与自己过去的人格道德的经验、政治经济的经验、文化艺术的经验有关,与全世界在时间上、空间上亦是息息相关。相同的,吾人目前的一切,亦是决定未来自己、历史与世界命运的要件之一。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现在的每一时刻肩负着决定未来命运的使命。

佛教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其意即在于此。个人即是全世界,全世界与个人有密切的关联。世界所有的现象或多或少、或纵或横、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彼此关涉,所以后代华严哲学称之为‘重重无尽缘起’。如前所述,吾人任何微细的举止将是决定未来一切的要件之一,它将或善或恶的影响环绕在周围的一切。吾人的思想与言语将对世界负责,所以不可随意妄作。因为我自己的善行,家庭、学校、社会……将因而受益,反之则不幸将遍及世界。所以吾人自己精神或物质的享乐,并不只是自己个人独享而已,而是世界与我共享;吾人之坎坷多乖亦复如是。当战争进行激烈之时,交通因而中断,无法自海外进口各种物质,自己岂能独自享乐。唯有在安和乐利的社会之中,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毕竟这个世界需要其成员相互协力,提携共进,所以唯有‘众乐乐’才会有‘独乐乐’。这种人皆尽知的常识恰与佛法的缘起论不谋而合。或者是缘起论能更清楚的说明这种常识,这

阅读全文

与正觉外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悟空理财体验金什么用 浏览:327
择期外汇交易是 浏览:844
投资大连油亏损情况 浏览:532
尿素期货有 浏览:585
资金占用监管核查的专项说明 浏览:312
投资是艺术不是科学的区别 浏览:922
基金华夏2号净值 浏览:873
2018年投资者信心 浏览:74
融资入股协议 浏览:166
马云健康股票是什么意思 浏览:992
父母投资 浏览:708
五一后基金行情 浏览:474
证券投资方法 浏览:637
外汇稳吗 浏览:631
股票趋势图怎么画 浏览:466
原油期货现在是多少 浏览:15
银行房产抵押贷款40万还款5年 浏览:525
股指期货交割是促使股指期货 浏览:287
2018中公教育股票历史价格 浏览:76
中国彩票股票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