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烽火佳人的评价
《烽火佳人》堪称“新民国剧”。
《烽火佳人》是一部经过充分商业设计的电视剧,并复制了市场上表现优秀的古装剧的成功经验。与传统的民国剧相比,《烽火佳人》的价值观念、情节节奏、故事桥段、人物关系都有全新变化,堪称“新民国剧”。
在这部电视剧中,有家族恩怨、商场争斗等热点收视元素,构成了整部剧情节的框架。同时,每一部分都情节密度极大、桥段足够丰富,构成了既跌宕又纠结的五条情感线索,这些或小清新或深情或腹黑或沉沦的情感,给予了观众足够多的情感带入视角。
『贰』 名人通过精神支柱的力量取得成功的故事
1、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也给他起到了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
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2、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3、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4、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5、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叁』 为什么勤于储蓄
有得存才有得花,存钱与花钱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矛盾体,而孩子处于稍大的年龄段,生活中对钱的观念应该是以存为主,学会储蓄,有计划地将自己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看看华尔街股票大王的幼年经历,你或许就会对储蓄的益处有所解了。
被称为股票神童的司徒炎恩14岁便扬名华尔街。9岁时在妈妈的生日,司徒炎恩送了一个生日卡给她,写道:“我没有钱买礼物,但我可教你如何投资。”另外写了一封信,说如果有几十元钱可以买股票,有4 000元钱便应该买房子出租。他十二三岁就想自己买股票,结果,股票行不让儿童买股票。到14岁那年,司徒炎恩用储蓄下来的1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的股票,股票价格大涨,3个月之后,他把股票卖掉,净赚800美元。1993年他在父母的同意下,向家人、亲戚及要好的朋友借钱,共集资2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15岁的司徒炎恩成为该基金公司的经理。
3年中,他的基金每年均有3成多增长,1996年增长达到4成。后来,他父亲把自己10多万美元的退休金交他管理,这时这位年轻的基金经理正管理着20万美元,他打算积极吸纳投资者,5年赚到2000万美元。
从股票神童司徒炎恩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可以看出西方有些孩子有较强的金钱观,甚至高过上辈人。司徒炎恩生在国际大都市香港,长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和拥有占全国人口40%的股民的纽约对司徒炎恩有巨大的影响和熏陶,纽约金融中心——曼哈顿,以及全球最大的证券公司——美林公司是他成长的土壤。司徒炎恩经常出入曼哈顿,在美林证券公司打工,这些为他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这本书的作者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为了鼓励孩子存钱,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银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使孩子们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地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而是必须先挣来,把它存到银行里去。以后才能再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既然储蓄是如此的重要和有益,那么,怎么让你的孩子拥有这种好的生活习惯呢? (1)把储蓄放到优先位置
或许他会和大人一样,总喜欢将储蓄延后,结果想存时才发现根本无钱可存。所以应该在花钱之前先把钱存起来。可以在家里的“银行”开一个“户头”,用孩子的名义,然后妥善保管“存折”,这样慢慢把钱存放起来,并使之逐渐增加,那么他的储蓄习惯就很容易养成。
(2)为特定目标设定期限
如果孩子想存钱买复读机,就应该找好要买的品牌和价格,然后在上面写上希望购买的日期。用磁铁把这些钉在冰箱门上或钉在你的卧室的门上,让自己能时时看到自己的目标。
(3)和家长分享“骗自己存钱”的技巧
每周存下部分的零用钱(对子父母则是薪水);将所有在节庆时收到的礼金及“压岁钱”都存起来;少花点钱在自己身上,多为父母做事;在有时间把钱花掉之前先存起来;和同学、朋友共吃一盒爆米花,而不要自己吃一整盒;尽量少放钱在口袋里。
(4)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
让孩子知道,他现在拥有的有形的和无形的金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得来的,要珍惜它,不要随便浪费掉,要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
(5)合理地使用零花钱
可以制定一个计划,什么东西是必要的、急需的,应优先考虑。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会有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零钱,这个时候孩子的花销,要合理地安排。
让储蓄成为他自身的一种习惯,从现在起就开始培养,那么它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习惯,一旦自小养成,那便很难再丢掉,储蓄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