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外滩12号大楼到白渡桥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2号线 → 地铁11号线 → 嘉定58路,全程约33.8公里
1、从上海外滩12号大楼步行约920米,到达南京东路站
2、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4站, 到达江苏路站
3、步行约260米,换乘地铁11号线
4、乘坐地铁11号线,经过10站, 到达南翔站
5、步行约200米,到达公交南翔站
6、乘坐嘉定58路,经过13站, 到达大宏村站
7、步行约440米,到达渡桥
❷ 上海马戏城到上海外滩12号大楼怎么走
地铁1号线 --地铁2号线
40分钟(9.2公里)| 步行1.4公里 |4元
时间短
上车站上海马戏城(3号口进)
起
上海马戏城
步行246米至上海马戏城(约4分钟)
地铁1号线(莘庄方向)
上海马戏城上车(3号口进)
人民广场下车
约4分钟/趟6站
人民广场站内换乘
地铁2号线(广兰路方向)
人民广场上车
南京东路下车(3号口出)
约4分钟/趟1站
步行934米至终点(约14分钟)
终
上海外滩12号大楼
❸ 有上海外滩12号圆顶建筑的相片吗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gbv=2&svnum=10&complete=1&hl=zh-CN&newwindow=1&q=%E5%A4%96%E6%BB%A912%E5%8F%B7
这里有
❹ 哪本书有外滩12号的油画或者谁有外滩12号的壁画以及类似的油画
一般不多,我们经常画的也就哪几张
❺ 上海外滩有那些著名建筑急!
1号,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原名亚细亚大楼,建于1913年,是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的办事处。史称“外滩第一高楼”,底段与上段都是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上 外滩海高层建筑中最年长的建筑。
2号,现为东风饭店,曾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有“东洋伦敦”之称,设计上仿效英国古典主义,也参照日本帝国大厦。三角形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有一条110多英尺的吧台,号称远东最长的吧台。
3号,现名有利大楼,原名联合大楼,属于美国有利银行所有,现为新加坡佳通投资有限公司所在地。1916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大楼,钢材来自德国。
5号,现属华夏银行,原为日本日清公司大楼,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外立面采用花岗石,建于1921年。
6号,现属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原为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的典型建筑。
7号,现为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1907年建成。
9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建于1901年,盛宣怀投资白银220万两。
10—12号,现为浦东发展银行所在地,原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于1923年。三扇青铜大门和两旁的铜狮子,由英国专门铸造,据说铸成后立刻将铜模毁掉,狮子成为绝版珍品。底层中部突出一个八角形门厅,由此进入宽敞的营业大厅。门厅的顶部有8幅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筑风貌。画旁有文字“四海之内皆兄弟”。此楼耗资800万两白银,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建筑”。
13号,现为海关大厦,是汇丰银行大楼的姊妹楼,建于1927年,仿造英国议会大厦的大钟(大本钟)制造,在英国造好后到上海组装,此楼楼外立面的大钟为亚洲第一大钟,世界最著名的大钟之一(全球现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钟之一),每逢整点奏威斯敏斯特报时曲,于文革时改为东方红。
15号,现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为华俄道胜银行大楼,1902年竣工。
16号,现属招商银行,原为台湾银行大楼。台湾银行原为日商银行,是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之后,日本在台北开设的,1911年又在上海设立分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将台湾银行划归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所有。
17号:现为友邦保险大楼,原为《字林西报》大楼,是上海第一幢高层建筑。《字林西报》创刊于1850年,是英国人办的一张英文日报,也是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字林西报》起初只是一份4页的英文周报,刊登商贾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信息,后因时常刊登英租界当局的文告、新闻公报,被称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大楼室内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墙面,金色马赛克穹庐顶,十分气派。
18号:建于1923年,是一栋有着84年历史的市级经典保护建筑,位于外滩南京东路口,原名麦加利银行的外滩十八号楼,曾是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总部,建于一九二三年。自一九五五年渣打银行迁址以来,历经多家单位使用。
修复后的外滩十八号楼进门四根古希腊式的大理石柱是原装,谜一般地来自二百年前意大利的教堂。两盏量身定做的三米高红色玻璃吊灯,全部由空心玻璃管组装而成,每盏灯由一百八十五个零件拼装起来。大堂璀璨耀眼的二十四K金砖马塞克壁画是全手工制作。其被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时装、珠宝、名表、美食、娱乐、艺术中心。
19、20号:现为和平饭店,分为南楼和北楼,南楼原为汇中饭店大楼,北楼原为华懋(mào)饭店大楼。汇中饭店是上海现存最古老饭店之一,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华的旅馆。1906年翻新,翻新时,旧中国第一次在建筑物内安装电梯,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华懋饭店由地产大亨沙逊投资,又名沙逊大厦,被誉为“远东第一楼”,1956年改为和平饭店北楼。
23号,现属中国银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
24号,现属中国工商银行,为老沙逊洋行行址。
26号,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为扬子保险公司大楼。
27号,现为外贸总公司大楼,原属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1872年创办于广州,是英国最早进入中国的贸易商行。
29号,现属光大银行,原为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注:门牌号均为中山东一路门牌号)
❻ 澳门广发银行高士德分行的电话谁知道是多少吗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直译为“香港和上海银行有限公司”,英文缩写HSBC,中文简称汇丰,取“汇款丰裕”之意)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属于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以及在亚太地区的旗舰,也是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以及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其他两个是中国银行(香港)和渣打银行),总部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号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现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各附属公司主要在亚太地区设立约700间分行及办事
汇丰集团(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HSBC)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于英国伦敦。汇丰集团在欧洲、亚太地区、美洲、中东及非洲7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9,500间附属机构。汇丰在伦敦、香港、纽约、巴黎及百慕大等证券交易所上市,全球股东约有200,000,分布于100个国家和地区。雇有232000名员工。汇丰银行在全球拥有超过1亿1千万的顾客。
汇丰银行由苏格兰人托玛斯·萨瑟兰德(Thomas Sutherland)于1864年在香港发起,资本500万港元。最初的担任发起委员会成员的包括宝顺洋行(Messrs Dent & Co.;委员会主席)、琼记洋行(Messrs Aug Heard & Co)、沙逊洋行(Messrs Sassoon Sons & Co)、大英轮船(The Peninsular & Oriental Steam)、禅臣(Messrs Siemssen & Co)、太平洋行(Gilman & Co)、 顺章洋行(Messr P Cama Co)等十家洋行。1865年3月3日正式在香港创立;同年5月,上海分行成立。
汇丰银行(2张)
汇丰银行通过以先进科技联接的国际网络,以及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能力,汇丰提供广泛的银行及金融服务:个人金融服务;工商业务;企业银行、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私人银行;以及其它业务。汇丰银行以“从本地到全球,满足您的银行业务需求”为其独有的特色。
统一品牌
1998年,汇丰控股采用HSBC四个英文字母和公司的六角形标志,作为汇丰集团在全球每一个经营地点使用的统一品牌(在使用中文的地区,HSBC称为汇丰)。
2业务编辑
香港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以香港业务为出发点,开业时以当时股东之一沙逊洋行拥有,位于中环域多利街(现称银行街)的域多利大厦作为总部,并取得发钞权。总部位置与2012年的所在地相若,并于1886年购入改建为第2代总行行址。1880年代,东藩汇理银行因锡兰咖啡失收结业,汇丰取得源自东藩汇理银行的香港政府的往来帐户,成为香港的准中央银行。1872年获港英政府授权发行1元纸币,以补充严重短缺的1元银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汇丰肩负起重建香港经济的重任。1960年代及1980年代两次银行风潮中,汇丰为最后拯救者。另一方面,汇丰在九龙区兴建一坐总行作为处理九龙新界区帐户和服务,九龙旺角弥敦道673号旺角汇丰大厦作为第二总部,除此之外,1999年汇丰在大角咀的写字楼建筑物群上进驻汇丰中心,汇丰中心共三座,属于港铁奥运站物业发展计划第一期,汇丰中心原址为大角咀码头巴士总站,1998年,该写字楼未命名时,发展商信和集团将该写字楼以40亿港元出售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作为后勤总部人力资源部及把部份原旺角分行部份业务迁入,因而命名为汇丰中心。 汇丰为香港市场领导者,在存款市场方面,香港汇丰的市占率达两成四,而信用卡结余的市占率为两成九,按揭及人寿保险市场的占有率则分别为约一成七及两成。
港元纸币
2010版汇丰银行港币(6张)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有发行港元纸币,但初期主要用作商业上的交易。直到1935年,港英政府通过货币条例,汇丰获授权发行5元以上的港元纸币(5元钞票于1975年发行之后随即终止发行)。1994年起政府发行10元硬币,汇丰自此不再发行10元纸币(最新的是1992年1月1日发行)。现时汇丰的港元纸币发行量占全港流通纸币的63%以上。
收购恒生
1965年,香港发生银行危机,
1914年英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拾圆样票
恒生银行发生几次挤提事件,并且蒙受巨大损失。4月8日,董事局决议把银行控股权售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最后汇丰收购恒生银行51%股份。取得控股权后,汇丰除去了香港银行业最具威胁的对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银行零售业的垄断优势。不过汇丰在收购恒生银行之后,只派出4名代表加入董事局,继续保持原来的华人管理层。现时汇丰持有恒生银行62.14%股权。
自动柜员机
1980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引进一个自动柜员机网络,名为“易通财”(ETC,全写为Electronic Teller Card)。初期的ETC只在中区的闹市设立,后来在各区分行都有设立,并将网络扩展至澳门。现时除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之外,旗下的恒生银行亦使用ETC网络,至于其他港澳地区的商业银行都使用银通网络。另外,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以及恒生银行于1991年推出自助式户口查账系统,名为“查数快”,在广告中称为“万能叔叔”,客户透过银行卡,可以查看户口结余。但是2012年来电子银行服务普及,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话等查账,加上保安、隐私等问题(不提供密码都可以查看户口结余),查数快于2007年1月1日起停用,并于4月中全部拆除。
网上银行
随着网络发达,汇丰银行亦提供了网上银行服务,服务范围包括申购基金、外币定期存款(惟非香港居民不能从事人民币的定存投资,其他外币皆可)、买卖香港股票、债券、衍生性商品、黄金及定时定额扣款申购股票基金等。
社会印象
汇丰2012年在香港关闭多间营利不佳的分行,为香港偏远和贫穷地区的居民带来不便,引起舆论责难,但汇丰在香港仍有崇高地位。香港人购买股票时,流行以购买汇丰当成储蓄,深信其管理层可以将公司价值不断提高。其派息长期保持稳定,亦建立出“与民分息”的形象。2006年,香港政府实施五天工作制,但汇丰反其道而行,延长服务时间,但聘请更多员工(但位于工业区内的分行却在星期六、日均全日休息),两者成为比较的对象。
前美林证券香港副总裁林森池曾指,若香港人由1977年开始,每年以1万港元购买汇丰的股票,第10年开始,其股息已足够购入1万元股票。30年后,汇丰市值已经增长80多倍,每年股息有50多万港元。当时有市民戏言,要投资,只需学4个字——HSBC,以此反映香港人对该银行的态度。不过,汇丰市值庞大,令股价长期不动,投资界把它叫作“大笨象”,当“大笨象”的股价急速起飞时,外界往往视此为利好消息,或股市走势可以炽热的信号。投资界亦有所谓“圣诞钟、买汇丰”的流行语,认为圣诞前夕买入汇丰,必赚无疑,惟该民间智慧2012年已经证实站不住脚。2009年3月,汇丰公布其2008年全年业绩,录得2012年来少见的盈利大倒退,2008年盈利相对2007年大幅倒退接近七成,并宣布供股以筹集资金。消息公布后,汇控股价大幅回落,单日下跌18%,股价回到90年代中的价钱。
银行职务
汇丰、渣打银行及中银香港同时获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权发钞,而除了发钞之外,汇丰亦为香港政府的主要往来户。
慈善基金
汇丰银行慈善基金是香港的一个注册慈善基金,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81年注资成立,并由该行提供持续经费。
扶助企业
社联-汇丰社会企业商务中心是香港一间汇聚各界力量创立的商务中心,为社会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包括网罗专业人士(包括汇丰员工)为社企提供专业意见和顾问服务。该中心由汇丰银行慈善基金拨款资助。
大陆(近现代)
上海分行:上海是汇丰银行的发迹地。汇丰银行英文缩写HSBC中“S”字母指代的正是上海。1864年上海的几个英商洋行大班在聊天时提议集资设立一家银行。同年,英商会德丰洋行的大班(总裁)麦克林(David McLean)得知该银行要在上海设立分行,由于看好银行业前景,他立刻回国筹资于第二年携巨款返回上海成立汇丰银行上海分行。
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营业额,不但居各地分行之首,甚至从成立伊始就远远超过了香港总行。与汇丰银行的创始股东之一的沙逊洋行类似,汇丰在成立一段时间之后就把业务重心从当时发展缓慢的香港转移到了上海。一直到抗日战争之前,上海都一直是汇丰在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汇丰在上海的地位已不如美资银行,1949年政权更迭以后汇丰作为唯一一家留守上海的外资银行发现营业收入甚至已经远远不如持有物业日常养护的开销,不得已于1955年彻底退出上海市场。
晚清至民国,汇丰上海是中国政府偿还外债和赔款的主要经收机关、代总税务司收存保管中国内债基金、收存中国关税的主要银行。1915年上海所有中外金融业的库存金银合计8099万两,其中华商银行和钱庄占17.3%,其他9家外国银行占44.3%,而汇丰一家即占38.4%。1926年,汇丰的4295万港元总发行额中,在香港流通的占24.2%,在其他国家流通的仅占4.6%,在以上海为重点的大陆各地流通额占71.2%。1936年汇丰的全行存款2.55亿美元,其中在华吸收的为1.53亿美元,占59.9%,占各外商在华银行吸收存款总额的43.4%,而上海分行又占了其中极大的比重。此外由汇丰经手买卖的外汇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量的60%-70%。
汇丰银行于1921年至1923年在上海的金融中心外滩(属于上海公共租界)建造了一幢高7层、占地14亩,气派非凡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今外滩12号,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这幢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的大楼,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造价10倍于当时的香港总行。精雕细刻的外表美轮美奂,希腊式圆形穹顶直插云霄,这栋新大楼不但使得汇丰银行在上海银行界的领袖地位更加稳固,也立刻成为了上海这个远东金融中心的新地标。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广州分行:1865年6月汇丰银行于广州开设分行。1920年在沙面广州英租界内建有一座4层楼房(今沙面大街54号胜利宾馆),转角处建有穹顶。而今连同整个沙面近代建筑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口分行:1866年开设,在汉口英租界江滩建造2层楼房。1913年-1920年重建成为豪华的古典主义式样的4层大楼,建筑面积10244平方米,正面的柱廊采用爱奥尼柱式。1949年停业。是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曾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汉口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分行:1866年开设。
福州分行:1866年开设。位于仓山塔亭路,是一栋19世纪建造的两层西式红楼。1949年停业,改为福州市第二医院宿舍,损坏严重。
宁波分行:1866年开设。
厦门分行:1873年开设。初设英租界海后路(今鹭江道)。1938年迁址鼓浪屿鼓新路。1950年停业。鼓新路行址是造船厂宿舍。
烟台分行:1876年开设。位于滋大路(今海关街),1921年建造一座券廊式平房,列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九江分行:1879年开设。
北海分行:1880年开设。
澳门分行:1881年开设。
天津分行:1882年开设。1925年在天津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84号)和领事道(今大同道)转角建成一幢古典主义风格的银行大厦,有华丽的券顶,正面的柱廊也是采用爱奥尼柱式。同和工程师设计。1954年停业。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分行:1889年开设。1902年在东交民巷建成文艺复兴风格的楼房。1955年停业,为北京市公安局占用,1980年代后因拓宽马路被拆除。
牛庄(营口)分行:1892年开设。
镇江:1894年开设代理处。
青岛分行:1912年开设。1917年在馆陶路与吴淞路十字路口建成一座德式建筑。
哈尔滨分行:1915年开设,位于道里水道街(今兆麟街37号),1923年建成一座古典主义式样的4层大楼。1941年停业。为中国银行使用,列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
奉天(沈阳)分行:1917年开设,1931年-1932年在十一纬路三经街路口建造一座古典主义风格的5层大楼。为交通银行沈阳分行使用,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连分行:1922年开设。1925年在今中山区玉光街61号兴建略带文艺复兴风格的四层楼房。为中国工商银行使用。
重庆分行:1943年开设。
大陆(当代)
汇丰银行(中国)有 限公司于2007年4月2日正式开业,
总行设于上海,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银行,其前身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原中国内地分支机构。
至2012年,汇丰中国共有134个网点,其中28间分行设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厦门、济南、青岛、南京、杭州、苏州、昆明、重庆、成都、太原、西安、武汉、长沙、大连、合肥、郑州、宁波、哈尔滨、沈阳、东莞、唐山、无锡和扬州;另外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厦门、成都、重庆、大连、佛山、中山、珠海、杭州、苏州、武汉、西安、宁波、青岛、惠州、江门、昆山、潮州、茂名、清远、汕头、韶关、湛江、肇庆、阳江和云浮等地设有支行。这一不断扩大的分行网络在内地外资银行中首屈一指。融汇国际经验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汇丰银行在中国独具优势,为您或您的业务提供广泛的银行和金融服务。
汇丰银行在中国各分行的主要业务可分为两类:
一是工商银行业务(Corporate Banking),包括项目方面的贷款与房地产贷款、进出口押汇与票据托收、证券托管与B股业务、外汇资金安排等四个方面;
二是零售银行业务(Retail Banking),如存储账户、汇款、旅行支票、信用卡、商户服务等。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还为客户提供房地产按揭贷款等业务。汇丰的优质服务已获得广泛的认可,所获奖项包括:
《金融亚洲》中国最佳外资银行
《资产》中国最佳资金管理银行
《Global Finance》最佳私人银行
《银行家》亚洲与西欧最佳银行
《欧洲货币》评为“中国最佳外资银行”(连续4年)
在香港银行开立帐户:香港银行一般要求公司所有董事亲自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户口签署人或公司董事如果是中国内地人士,必须持有中国护照或来往港澳通行证方可办理开户。应带备公司文件及相关资料。
董事不去香港开立银行帐户的方法:由于有些董事不方便直接到香港银行开户,他们可以在香港银行设在中国境内的分行签署开户档(俗称签名见证),等到分银行把档送到香港总行后,我们再到总行代为办理开户手续。由于此类开户较为复杂,开户前可向我们查询。
在中国境内外资银行开立帐户:如果您没有护照,您可以到香港银行设在中国境内的分行开立离岸户口。户口签署人及非户口签署人只要拥有中国内地身份证即可办理。开户人应带备相关的证件资料。
开立银行帐户所需资料:董事的身份证明文件(身份证明或护照) 正本/商业登记正本/注册证书正本/公司章程正本/公司章程/会议记录正本/会计师签署的开户档/存入新户头的现金/银行会开出的资信证明正本(资信证明应含有:开户人姓名、护照或身份证号、开户日期、存款额、和“银行来往记录良好”字样) 。
银行开户服务内容:推荐开户银行、安排向开户银行发出签名见证指示函、准备会计师或律师签署的开户证明、准备银行开户申请书、到银行协助客户办理公司开户。
汇丰银行账户管理费用及手续费用:
账户3个月平均结余低于HKD50,000,银行收账户管理费:HKD100/月
通过网上转出:110HK每一笔;网上转入:60HK每一笔
通过香港汇丰柜台汇出:中午12点前是200HK;12点之后是240HK
通过香港汇丰柜台汇入:最低收取50HK,具体由银行确定
汇丰「理财易」商务账户可以转钱到内地公司及个人账户:
具体:汇丰账户如果转到内地个人账户,可转美金港币;汇丰账户如果转到内地公司账户,转美金或者港币。
在香港汇丰开出来的账户,拿卡可以到内地汇丰的ATM机提取人民币,每天可以取2万,手续大概是200人民币。
3银行荣誉编辑
《环球金融》(Global Finance)杂志2012年全球50家最安全银行榜单,汇丰银行排名第23。
2008年度世界500强第20位,收入1465亿美元,净利润191.33亿美元。
早期发展
1865年7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伦敦分行开业,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早期商标
并于旧金山开设代理机构,直到1875年成为提供全面服务的分行。1866年,汇丰在日本横滨开设分行,成为日本政府的咨询顾问。1888年,汇丰泰国分行成立,成为泰国第一间银行,并为泰国发行首批钞票。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最初是为在华的外国企业(以英资为主)提供金融服务,虽然在成立初期已经在全球建立分行以及代理行网络,但是主要业务依然是中国以及亚太其他地区。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原本的名称为:香港上海汇理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mpany Limited),1866年英文名称改为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1881年中文名称改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汇丰”这两个字据说是由华人买办古应春于测算过笔划吉凶之后建议的,取其“汇款丰裕”之意。至1900年,汇丰在远东其他地区,如印度、新加坡等地也设立了分行。1911年后,汇丰取得中国关税、盐税的收存权。到了20世纪初,汇丰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第一大银行。由汇丰经手买卖的外汇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量的60%-7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汇丰业务曾暂时中断,随着战争结束,公司的业务进一步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汇丰业务再次受影响,并暂时将总办事处迁往伦敦。战争结束后,香港的业务恢复运作,并取回香港总行营运权。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汇丰在中国大陆的分行相继关闭,只有在上海的分行继续运作,汇丰成为少数在中国大陆没有中断业务的外资银行。鉴于发展空间大受限制,汇丰在1950年代开始实行集团形式运作。
集团化运作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端纳(Michael Turner)的带领下,于1953年开始实行以集团形式运作。首先于1955年在美国加州成立集团首间附属公司-加州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959年,汇丰收购有利银行及中东英格兰银行,这是汇丰集团的第一宗收购。1965年,汇丰收购恒生银行的控制性股权。1972年,汇丰成立获多利有限公司(即汇丰投资银行控股有限公司前身)。1980年,汇丰入股美国海丰银行(Marine Midland Bank),并在1987年成为汇丰的全资附属公司。1981年,汇丰收购赤道控股有限公司(Equator Holdings Limited)的控制性股权;同年汇丰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失败,但对于收购英国大型银行的兴趣未有减退。1987年,汇丰入股英国米特兰银行(Midland Bank),透过合作协议,汇丰和米特兰互相转拨业务。
汇丰控股
1990年12月17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宣布进行结构重组,其中包括:成立一间集团控股公司,名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并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伦敦分行升格为汇丰控股的注册办事处。汇丰银行股份转移到汇丰控股名下,汇丰控股再发行新股,以4股汇丰银行股票换成1股汇丰控股股票,并将原发行股缩减至3/4,以便日后在海外上市。汇丰控股股份取代汇丰银行股份后,分别在香港及伦敦的证券交易所上市。汇丰控股在英国注册,但以香港为集团总管理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为汇丰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在香港的注册维持不变,以便香港业务的发展。 1991年,汇丰银行母公司汇丰控股成立,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股份转移至汇丰控股股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则由汇丰控股全资拥有。199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马来西亚的业务转移至在当地注册成立的马来西亚汇丰银行。
4最新新闻编辑
汇丰银行(HSBC)周三(2013年7月10日)表示,"2013年7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2013年及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其强调下调的预期的原因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欧元区经济的衰退,可能在未来限制黄金价格涨幅。"[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二(2013年7月9日)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了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均0.2个百分点,至3.1%和3.8%。
汇丰银行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贵金属来说不是好事情,首先这意味着和工业密切关联的铂金,钯金及白银不得不因此承压。同时,IMF对未来通胀前景不佳的预测对黄金也是巨大的利空消息。"
汇丰银行还称,"近期黄金价格上修的动力大多来源于新兴市场资产,因此IMF对新兴市场经济放缓的预测可能会影响金价的上扬。不过,对黄金来说也有好消息,因未来金融市场的波动将更加剧烈,预计金价将出现逆转。"
❼ 公和洋行的代表作品
香港
19世纪
第二代香港汇丰总行大厦(1886):巴马为汇丰总行大厦的前后部分设计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立面,面向德辅道的一边(当时临海)采用了当时香港最普遍的外廊式(殖民地式),和周围的建筑保持了和谐;面向皇后大道的一面则采用了当时英国本土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式样,拥有科林斯柱廊和一个巨大的穹顶。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建筑师对香港多元社会的一种理解,也得到了业主的认可。这幢大厦于1886年落成,到1933年被拆除重建。
上海
20世纪上半叶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1923):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 1923年6月23日 外滩12号。1921年,汇丰银行(Hongkong&Shanghai Banking CO.)已经发展成实力最雄厚的在华外资银行,并且它设在外滩12号的上海分行业务量已经超过了香港总行。于是汇丰上海分行决定投入巨资,拆除建于1877年的三层文艺复兴式旧楼,重建一座更宏伟的分行大楼。公和洋行为它设计了一幢“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正中巨大的穹顶,沿江正立面的爱奥尼亚式柱廊,粗犷的花岗石外墙,大理石、黄铜等装修材料,精美的壁画,无不有助于业主展示其财富与权势。这幢大楼的建成,同时也使上海人充分领略了公和洋行对于西方古典手法的纯熟运用,为该事务所赢得了巨大声誉。
江海关大楼 :Customs House 1927年12月19日 外滩13号。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北侧紧邻中国最重要的海关——江海关。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后,1925年,江海关也决定拆除原有的哥特式红砖建筑,出资430万两白银,请公和洋行为它设计一座新楼。1927年12月19日,江海关新楼落成,其建筑风格总体上仍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建有风格地道的多立克柱廊。不过,顶部层层收进的钟楼所表现出的立体感和高耸感,说明公和洋行的审美趣味正在趋向于艺术装饰主义(Art Deco)风格。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 1929年9月5日 外滩20号。1926年,公和洋行设计了上海第一幢10层以上的大楼,也是上海第一幢抛弃古典风格的高层建筑。当1929年9月5日大楼落成时,它那典型的艺术装饰主义风格曾引起上海滩的轰动,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一直是外滩一个醒目的标志。大厦的业主是英籍犹太人沙逊家族开设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新沙逊洋行利用大厦的大部分楼面开设了一个顶级的豪华饭店华懋饭店(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1956年以后饭店名称改为和平饭店。
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外滩中国银行大楼的原址是德国总会,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后被中国银行接管。1928年,南京政府建立以后,中国银行总行也从北京迁到上海。1936年-1937年,中国银行上海总行重建,公和洋行与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合作设计了这座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17层大楼,上方是中国传统的蓝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一些细部装饰带有中国传统色彩。大楼总高70多米,略低于相邻的沙逊大厦。
20世纪上半叶公和洋行在沪主要作品列表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建成时间 地址
有利大楼 Union Building 1916年 外滩4号
上海永安公司 Wing On Company 1918年 南京路635号
扬子大楼 Yangtze Insurance Building 1920年 外滩26号
格林邮船大楼 Glen Line Building 1922年 外滩2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Chartered Bank 1923年 外滩18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Yokohama Specie Bank 1924年 外滩24号
犹太会堂 Jewish Synagogue 1931年 博物院路(已拆毁改建文汇报大厦)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32年 博物院路(虎丘路)20号
河滨公寓 Embankment Building 1933年 北苏州路310—434号
汉弥尔登大楼 Hamilton House 1934年 江西中路170号
都城饭店 Metropole Hotel 1934年 江西中路180号
高纳公寓 The Grosvenor Garden 1935年 法租界迈尔西爱路
中国银行大楼 Bank of China 1937年 外滩23号
上海三井银行 Mitsui Bank 1937年 九江路50号
郭宅 1924年 静安寺路1418号
南京
原中央大学大礼堂,大礼堂位于东南大学校园中央,与南大门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是原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于1930年3月28日动工兴建的,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工。1930年至1931年,朱家骅任中央大学校长,他利用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召开国民会议的名义,获得国民政府的拨款。此后,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1931年4月底竣工。 大礼堂由英国公和打洋行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包建造。 大礼堂造型庄严雄伟,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主立面取西方古典柱式构图,底层三门并立,南向,三排踏道上下。正立面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上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铜质大穹窿顶,顶高34米。堂内三层,面积共4320平方米,可容2700余人。1965年添建两翼,为杨廷宝设计,2544平方米。 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之象征。1994年4月,在台湾的中大校友余纪忠先生捐资107万美元修葺大礼堂,使其焕然一新。国民政府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曾在这里召开。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香港
自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巴马丹拿在香港陆续完成20多座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多数都属于现代风格的摩天大厦:
中国银行大厦(Bank of China Building):位于中环德辅道中2A号。建于1950年代,1991年以前曾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所在。
太子大厦位于中环遮打道10号,建于1965年,大厦楼高29层。置地公司的物业。
怡和大厦(Jardine House):位于中环康乐广场1号,楼高52层(179米),置地公司物业,于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在1970年代曾经是香港及东南亚最高的建筑物。怡和大厦前称康乐大厦,1988年,怡和集团总部搬迁至康乐大厦,并易名为怡和大厦。圆形的窗户设计是怡和大厦的特色。
交易广场 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共有3座办公大楼,底层设有商场,地下设有巴士总站。建于1980年代。
娱乐行:建于1990年代。
渣打银行总行大厦
美国友邦保险大厦
新加坡
美国友邦保险大厦
泰国
长春广场
澳门
威斯汀酒店
中国大陆
南京金陵饭店:1983年,巴马丹拿(公和洋行)回到中国大陆后负责设计的第一个项目,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最高建筑。
东方广场 (北京)
上海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