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旧中国的屈辱和新中国的成就
耻辱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中国日益的强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生命扣上[安全带"
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重点监管的领域之一.<安全生产法>出台.改革国家安全监管体制.违法违规行为被严惩等举措.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按照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到2007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将稳步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将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孩子上得起学
200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7.2%.教育投依然严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性教育支增长将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等逐步增长.办学条件差.运转困难.教育乱收费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到2010 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将接近100%.
看病心里舒畅
过去的5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破了靠政府单一发展的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医疗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小病[大处方".[滥检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面将扩大到40%.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国家将落实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放心喝水吃肉
2005年.为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国家关闭了15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实行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2006 年.让百姓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已经明确.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识.
支起[保护伞"
2005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0万人.[十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的目标已提前实现.但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今后几年里.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将达到1300万-1400万人.今后.企业不得集中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国家也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将新增4500万个就业岗位.一些歧视性就业协议将被禁止.优化就业环境.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多部门联手出击调控房地产市场.市场秩序得到好转.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随着中央稳定住房价格政策的陆续实施.房地产市场将朝着遏制投资.控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房价的预期目标方向发展.投机性购房行为将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将会得到更多关注.房价将在更大范围与百姓对接.
老有所养
统计显示.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费19年增长119倍.但目前我国公共养老覆盖面只占总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农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国家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越来越多的人将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共享发展的成果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目前占全国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其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2006年.政府将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入手.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今后.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举措.也将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农民工及时拿到工钱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陆续掀起清欠农民工工资行动.截至2005年9月.全国累计清偿2003年以前竣工项目拖欠工程款1410亿元.占拖欠总额的75.82%.但漠视.侵害农民工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务工环境仍待根本改观.2006年.让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钱.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国家有效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业主行为将会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建和新建项目拖欠工资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将更加宽松.
生活更有质量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达到84.8%.文化产品也大大丰富.但和老百姓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务网点还很不健全.一些景点高昂的票价依然让百姓[望景却步".2006年.让普通百姓看得起风景.享受更有质量的生活.给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百姓将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务,在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的普及.将把农民的传统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1.10多亿中国人已解决了近百年留下的生存问题--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了不得的伟绩.
2.中国人在中低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已形成了可挑战外界的能力.这给外界百姓造成的影响是振聋发聩.
3.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正脚踏实地解决科技现代化问题.现今很多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的项目.已纷纷被快速解决,更今人欣慰的是.我们是以远低于这些发达国家在其它地区的售价.解决了这些问题.
4.说中国已很强大.有些不符实际,但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且有13亿人坚持社会主义的中等产业水平国家.谁也不敢小视.因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举全国之力来对付外来入侵和进行维护国家统一.
5.我们中国人是每月1000元可过.每月100元也可活.不怕打烂坛坛罐罐.这在发达国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6.外界对中国人已无可奈何.
『贰』 一般精算师资格考试分几个部分考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分为两部分,准精算师部分和精算师部分。其中准精算师部分的考试内容包括:
本次考试为准精算师部分的六门课程,科目及考试内容如下:
(一)科目名称:数学基础I 1、科目代码:01 2、考试时间:3小时 3、考试形式:标准化试题 4、考试内容: (1)微积分(分数比例:45%) ①函数、极限、连续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反函数 复合函数;隐函数;分段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初等函数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的左、右极限;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与间断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②一元函数微分学
导数的概念;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和隐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微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③一元函数积分学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变上限定积分及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的概念及计算;定积分的应用。
④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有界闭区间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多元复合函数及隐函数的求导法;高阶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无界区域上的简单二重积分的计算;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⑤无穷级数
常数项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概念;级数的基本性质与收敛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性;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断 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交错级数;莱布尼茨定理 幂级数的概念;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幂级数的和函数;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求法;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泰勒级数与马克劳林级数。
(2)线性代数(分数比例:30%)
①行列式
n级排列;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行列式的计算;克莱姆法则。
②矩阵
矩阵的定义及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几种特殊矩阵;可逆矩阵及矩阵的逆的求法;分块矩阵。
③线性方程组
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n维向量及向量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④向量空间
向量空间和向量子空间;向量空间的基与维数;向量的内积;线性变换及正交变换;线性变换的核及映像。
⑤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相似矩阵;一般矩阵相似于对角阵的条件;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若当标准形。
⑥二次型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线性替换;矩阵的合同;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和规范形;正定二次型及正定矩阵。
(3)数值分析(分数比例:10%)
①插值法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拉格朗日插值的唯一性及误差分析;逐次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差分差商与牛顿插值。
②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
高斯消去法;矩阵的三角分解;矩阵的范数及条件数。
③迭代法
非线性方程组的简单迭代法和牛顿迭代法;线性方程组的雅可比迭代法和高斯��塞德尔迭代法。
④数值积分和数值微分
数值求积公式及基本数值微分公式。
(4)运筹学(分数比例:15%)
①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概念;单纯形法(包括大M法和两阶段法);单纯形法的矩阵形式;对偶理论;影子价格;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
②整数规划
③动态规划
多阶段决策问题;动态规划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程;动态规划的基本定理;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离散随机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
④排队论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输入与输出;生死过程;单服务台的情形M/M/I模型;多服务台的情形 M/M/C模型。
⑤决策论
风险情况下的决策(最大收益期望值决策准则、最小机会损失期望值决策准则、信息的价值);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乐观法、悲观法、等可能性法、后悔值决策方法 乐观系数法);决策树法;效用;效用曲线;效用曲线的类型及应用。
5、参考书: ①《高等数学讲义》(第二篇 数学分析),樊映川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线性代数》,胡显佑,四川人民出版社。 ③《数值分析》,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3版。 ④《运筹学》(修订版),1990年,《运筹学》教材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
除以上参考书外,也可参看其他同等水平的参考书。
(二)科目名称:数学基础II 1、科目代码:02 2、考试时间:3小时 3、考试形式:标准化试题 4、考试内容:
(1)概率论(分数比例:45%)
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空间的含义;典型概率类型的计算方法 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运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求解概率问题 统计独立性的含义;事件的独立性及利用独立条件求解概率问题 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矩?;随机变量特征函数阶性质;能够利用特征函数求解随机变量的各阶矩;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几何分布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数学期望、方差?连续型:均匀分布、指数分布、Г-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χ2分布等?联合分布律;联合分布函数及联合密度函数;边际分布律;边际分布函数及边际概率密度等;条件概率密度及求解条件概率;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契比雪夫不等式;运用随机变量的变换得出新的变量的密度函数及概率。
(2)数理统计(分数比例:35%)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样本(子样);总体(母体);统计量;样本矩;顺序统计量和经验分布函数;求估计量的两个常用方法(矩方法、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无偏估计概念;正态总体样本线性函数的分布及其数学特征;χ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密度函数及其期望、方差;正态总体样本均值及样本方差的分布;柯赫伦定理;假设经验;正态总体的参数(均值、方差)的检验方法;多项分布的χ2检验方法及联立表的独立性检验;广义似然比检验;线性模型及参数β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剩余平方和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参数β的假设检验方法及其置信区间构造和Y的预测;Y关于x的线性回归函数的性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方差分析表的构造;估计中的一些概念及有效估计的概念;无偏估计的(有)效率;充分统计与完备统计;最大似然估计的性质及参数估计的贝叶斯方法的基本步骤;在二次损失函数下参数的贝叶斯估计量及其计算方法;假设检验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奈曼一皮尔逊基本引理;顺序统计量及其分布。
(3)应用统计(分数比例:20%)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假设检验及置信区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及F检验 异方差性问题;序列相关性问题 多重共线性问题;非线性回归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移动平均模型;自回归模型;ARMA模型及ARIMA模型;自相关函数及偏自相关函数;回归模型预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预测区间。
5、参考书:
①《概率论第一册》,复旦大学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4月第1版。
②《概率论第二册》(第一、二分册),复旦大学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8月第1版。
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希孺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④《应用线性回归》(美)S.Weisberg著,王静龙、梁小筠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除以上参考书外,也可参看其他同等水平的参考书。
(三)科目名称:复利数学 1、科目代码:03 2、考试时间:2小时 3、考试形式:标准化试题 4、考试内容:利息理论 5、参考书:《利息理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刘占国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四)科目名称:寿险精算实务 1、科目代码:07 2、考试时间:3小时 3、考试形式:标准化试题和问答题 4、考试内容:寿险精算实务 5、参考书:《寿险精算实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李秀芳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五)科目名称:非寿险精算实务 1、科目代码:08 2、考试时间:3小时 3、考试形式:标准化试题和问答题 4、考试内容:《风险理论与非寿险精算》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5、参考书:《风险理论与非寿险精算》(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谢志刚、韩天雄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六)科目名称:综合经济基础 1、科目代码:09 2、考试时间:3小时 3、考试形式:标准化试题和问答题 4、考试内容:
(1)经济学(分数比例:40%)
A、微观经济学
供求理论;消费者理论;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厂商理论、竞争与非竞争的市场类型;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B、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民收入决定;货币与金融体系;IS-LM模型;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经济波动
(2)金融学(分数比例:35%)
A、货币银行学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B、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和传统的调节理论;国际收支的新理论;汇率与外汇市场;汇率决定与汇率制度;外汇风险与汇率预测;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3)财务管理与会计(分数比例:25%)
财务制度;成本核算;资金管理;业务核算;利润核算;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
5、参考书:
①《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下,魏埙、蔡继明、刘俊民、柳欣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②《货币银行学》国家级重点教材,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l版。
③《国际金融学》,陈彪如等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2版。
④《财务管理》,卢家仪、蒋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⑤《会计学》,张文贤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叁』 什么是国内资源成本法
国内资源成本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皮尔逊(Pearson,S.R.)教授与其他学者 合作创立的衡量比较优势的方法,包括社会净收益(简称NSP)、国内资源成本(简称DRC) 以及有效保护率(简称ERP)三种指标。一般来说,以NSP、DRC和ERP三种指标从事事前的评 估,可以作为安排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之依据;如从事事后的评估,则可以探究贸易政策的保 护水平与政策的扭曲作用。
(一)社会净收益(NSP) 社会净收益旨在衡量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 益,包括直接效果与外部效果(external effect)。即:
产品生产的社会净收益=以影子价格计产品产值-以机会成本计产品生产 所耗资源成本+外部效果
NSP的利益比较,由于受各国货币单位不同的限制,不能作为国际间的利益比较, 仅能作为国内社会净收益的衡量。
(二)国内资源成本(DRC) 国内资源成本是指赚取(或节省)一边 际单位外汇而从事某项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要消耗国内资源成本的价值。将外汇用影子汇率 换算为本国货币,或将国内资源成本DRC除以影子汇率可得一系数,即国内资源成本系数, 简称DRCC。
DRCC实际上可看作生产活动过程中,国内资源使用转换成外汇的平均效率。D RCC本身没有价值单位,不受货币单位限制,因此,可作为国际间利益比较的指标。如果DRC C<1,表明使用国内资源进行生产,该产品如果是出口品,其成本小于净外汇所得,可以增 加外汇收入;该产品如果是进口替代产品,则成本低于从国际市场购买这种商品的外汇支出 ,国内生产可以节约外汇支出,可见,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相反,当DRCC>1时,由于生产该产品的国内资 源成本高于净外汇所得(或净外汇节省),因而该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 应该进口。如果DRCC=1,表明使用国内资源进行生产,生产处于利益均衡状态。产品生产的 DRCC值越高,表明比较劣势越强,而DRCC值越低,则表明比较优势越强,按照DRCC值将不同 产品进行排序或相比,可以得到各产品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
(三)有效保护率(EPR) 有效保护率旨在衡量由于关税等贸易政策 、国内生产保护政策等作用,国内生产实际的附加价值比在国内生产无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 情况下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增加多少百分率,以确定国内对生产活动的保护水平及保护效果。
有效保护率不仅可测度某种产业受到保护的程度,同时,从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市场扭曲 或障碍的严重程度。公式如下:
国内资源成本法兼用生产成本数据和贸易数据,并且按照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计算生产的成 本收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政策的保护和扭曲作用,可以反映生产真正经济意义上潜 在的比较优势;此外,DRCC值可直接用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和不同类产品之间比较优势的比较 ,因此,与大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和其他从生产层次测算比较优势的方法相比,国内资源 成本法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这一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国内资源成本法是一种静态的方法,在分析中只能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的DRCC以考察比较 优势的动态变化。
2.这一方法需要掌握一套完整的机会成本和影子价格资料。估计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最准 确的方法是应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方法,但这一方法要求详细的投入产出和价格资料, 受资料限制,实际研究中应用该方法进行影子价格计算的难度很大。因此,实际研究中往往 根据国民经济评估的原理,按照机会成本原则估算农产品和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
3.由于外部效果较难量化,目前尚未有科学而完善的计算方法。因此,实际测算中往往都 假设外部效果为零,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比较优势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二、国内资源成本的测算
国内资源成本、社会净收益和保护率等指标都涉及到产出品的影子价格和投 入要素的机会成本,因此,对农产品影子价格和投入要素机会成本的估算是测定农产品比较 优势的重点。影子价格的估算应当按照机会成本的原则进行。
对于外贸品和非外贸品,影子价格的估算方法大不相同。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外贸品主要包 括农产品、种籽秧苗、化肥、农药等,估价原则较为简单。燃料动力、塑料薄膜、农机 和小农具等虽也有进口,但由于上述费用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占比很小而且进口相对国产比 重也很小,我们将其视同非外贸品。因此,非外贸品主要包括劳动、土地、农家肥、畜力、 塑料薄膜、机械作业、排灌、燃料动力、棚架材料、其他直接成本项目、固定资产折旧、初 期生产费用分摊、小农具购置和修理、销售费用等。由于机会成本原则适用于涉及市场交换 的商品,因此对上述非外贸品的估价困难成倍增加。分析中使用的成本收益资料来自国家发 展计划委员会等部委合编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一)经济评估参数 在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的估算中,用到了 很多国民经济评估经济参数,有些通过本研究估算,有些来自其他研究,有些来自经济评估行业,1998年重要经济参数见 表1。
表1 中国1998年重要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标准换
算系数 官方汇率元/$ 影子汇率元/$ 社会折现率%/年 贸易费用率 运输费用率
0.926 8.2791 8.2791 9.63 0.06 0.0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世 界主要国家关税政策与措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有关资料整理计算。
1.标准换算系数。本研究在估算产品及投入的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时,大量 地使用到了标准换算系数或部门换算系数。标准换算系数是用于将未知成本构成的国内价格 近似地换算成国际价格的通用换算系数,它仅调整由贸易政策引起的价格扭曲,它适合用于 没有特定或部门换算系数的小额费用或非外贸品的估价。
计算所有进出口货物的口岸总价值与其考虑了一切关税和其他进出口税收和补贴的总价值之 比,我们就可以得到标准换算系数历史值的粗略估算值(英国海外开发署,1996)。其基本 表达式为:
2.影子汇率。影子汇率又称市场均衡汇率,它是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充分竞 争的情况下,由外汇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汇率水平。我国汇率长期以来由国家管理控制, 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直到1994年汇率并轨,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本研究直接使用1998年官方公布的年均市场汇价作为1998年影子汇率近似值
3.社会折现率和贸易费用率。在估算主产品和重要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或机会成本时,我 们考虑了贸易费用,使用了贸易费用率这一参数;而在估算资金时间价值时,我们使用了社 会折现率。两参数资料均来自于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二版),具体数值贸易费用率取0.06,而1998年的社会折现率根据1998年农业生产费用 资金利率与1992年该利率的对比关系对1992年的社会折现率12%折算而得。
4.运输费用率。除了正常的贸易费用,运输费用也应当考虑到计算之中。根据对外贸公司和 运输公司的调查,大宗农产品国内贸易的铁路运输费用率平均约为0.05,由于资料限制以及 简便起见,我们假定各种方式的运输费用率均为0.05。
5.固定资产换算系数。我国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存在着折旧过慢的倾向,为此,对不同时 期的固定资产折旧用不同的换算系数进行转换。固定资产换算系数来自其他研究(李向红, 1994)。
『肆』 标准差是什么意思
标准差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也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标准差定义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同时标准差也是一种平均数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不一定相同。
标准差指统计上用于衡量一组数值中某一数值与其平均值差异程度的指标。标准差被用来评估价格可能的变化或波动程度。标准差越大,价格波动的范围就越广,股票等金融工具表现的波动就越大。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而方差的计算公式为s^2=[(x1-x)^2+(x2-x)^2+......(xn-x)^2]/(n) (x为平均数)。
(4)外汇皮尔逊扩展阅读: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中文中又常称均方差,是离均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标准差未必相同。
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在概率统计中最常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上的测量。标准差定义是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可以当作不确定性的一种测量。例如在物理科学中,做重复性测量时,测量数值集合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测量的精确度。
当要决定测量值是否符合预测值,测量值的标准差占有决定性重要角色:如果测量平均值与预测值相差太远(同时与标准差数值做比较),则认为测量值与预测值互相矛盾。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如果测量值都落在一定数值范围之外,可以合理推论预测值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