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為什麼會成為全球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因為香港的發展和內地有關。
紅籌股通常是指在香港注冊, H股是指在香港直接上市的中國國有企業。1992年,香港股市迎來了第一隻紅籌股,招商局下的油漆生產公司海虹集團,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公司。 1993年,第一家H股青島啤酒也在香港上市。隨著中國鼓勵中資企業向海外擴張,香港股市迎來了紅籌股和H股的熱潮。分析人士指出,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香港的大中型公司基本上已經上市,甚至將香港股票市場變成了備受批評的房地產市場內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無疑改變了香港股市的命運。
❷ 為什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gdp只有美國人的一半
你說的是人均抄GDP吧
GDP除以人數,就是人均GDP
拿2007年來說,2007年美國GDP總量為139800億美元,香港GDP總量是2050億美元。美國是香港的86.2倍
2007年美國人口3億,的香港人口為692.17萬,美國人口數是香港的43倍
這樣算出來的人均GDP自然美國是香港的2倍
美國是一個國民經濟體系很健全的國家,也就是說,工業,農業,服務業(包括金融)都很發達,美國的金融中心,比如紐約、芝加哥,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都不弱於香港。香港只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領土,面積,人口等方面遠遠弱於美國,總的GDP自然比美國少很多。
GDP是衡量國民經濟的,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和GDP總量沒多大關系,和人均GDP關系也不大,人均GDP不能說明財富分配情況。
基尼系數來源於洛倫茲曲線,它是先將一國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隊,然後考慮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將人口累計百分比和收入累計百分比的對應關系描繪在圖形上,形成了一條曲線。洛倫茲曲線和45度線之間的區域的面積,除以45度線以下三角形的面積,就是基尼系數。
❸ 【請教】為什麼香港的土地面積這么少,卻能夠成為重要的、有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香港具備發展世界級金融中心的最佳區位條件和制度條件,而且在此基礎上,還具備發展金融業的基本條件,具備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區位優勢。
首先是全球區位優勢。香港與倫敦、紐約三分全球,在時區上相互銜接,紐約下班,香港開始上班,香港下班,紐約開始上班,三座金融中心可以使全球金融保持24小時運作;
其次是亞洲的區位優勢。香港位於東亞中心,從香港到東亞大多數城市的飛行時間都不超過4小時。
還有全國的區位優勢。背靠經濟迅猛發展的大陸,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香港和內地是兩個不同的金融體系,有利於建立互補、互助和互動的關系。
二是制度優勢。香港具有完善的法律體系,系統、嚴明、高效並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及經濟監督機制,擁有靈活、高效的貨幣調控體系,能夠充分、合理、公平競爭的商業銀行體系和證券公司體系。長期以來,香港的土地、股份、股票、債券和衍生品產權界定、登記、注冊、交易都有完全的法律保障。香港的金融市場交易成本很低,金融交易量大,金融市場發達。香港金融業的關聯行業蓬勃發展,使得金融交易的稅收低,時間快,形式靈活多樣。
三是政治經濟環境穩定。香港資金市場的資金來源和用途都不限於本港,這是以政局穩定為前提的。東南亞有不少游資,特別是華僑資金,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由於當地政局不穩,要找出路。香港政局比鄰近的印尼、非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要穩定得多,因而有條件通過香港來融通國際資金。香港實際上成為國際資金對我國開展經濟合作和投資的觀察站及融通基地。另外,我國也以香港作為發展對外金融關系,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前哨陣地。
此外,香港宏觀基本面發展狀況良好。金融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是互相促進,互為條件。金融業務的擴大進一步推動了工業、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了近十餘年來香港經濟蓬勃發展的局面。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工商業發展很快,建築業、飲食業、旅遊業發達,因而吸引了大量外資來港。外來投資,發達的工商業以及大量的旅客都要相應的金融機構來服務,這就促進了香港金融業的發展。
2015年,共有125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港交所IPO融資總額達318億美元,超過上一年的冠軍紐交所,居全球第一!香港現在仍舊和紐約、倫敦,並列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並且不是亞洲金融中心之一,而是名副其實的亞洲金融中心,沒有之一!
❹ 香港為何是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可替代。香港目前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版期。香港背靠祖國,面權對世界,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運中心地位、貿易中心地位,是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 盡管上海所蘊涵的發展潛力巨大,但上海要後來居上,趕上或超過香港也並非易事。上海離國際金融中心還很遠。從現實條件來看,上海由於受資本市場的環境以及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短時間內尚難以圓夢國際金融中心。只要人民幣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硬通貨,只要中國還沒有開放資金流通,只要中國的法制和監督體系還不健全,香港就一直會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
❺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怎樣形成的
最早港英時期是為了向共產制國家展示資本制優越性而在經濟政治內上加以支持;
現在是共容產制國家為了向資本制國家展示社會主義優越性而在經濟政策上「頂」起香港;另外就是為了向台灣宣展一國兩制的好益吧;
答的沒什麼理論性質,多多見諒。
❻ 為什麼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
地理位置是香來港無與倫比的源優勢.在這樣一個全球市場中,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需要有一個接駁點來連接,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首選。
在發展指數報告中,香港在5個評價要素方面發展均衡,皆名列前茅,尤其是成長發展方面表現突出,排名第2,僅次於上海。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且排名靠前與香港政府的不斷推動密切相關.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中國內地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做基礎,香港定位於和紐約、倫敦的競爭。
❼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原因
所謂國際金融中心,簡單地說,就是國際資金的集散中心。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經濟競爭的根本,就在於對國際金融主導權的掌握,在於對全球資本控制權、支配權的爭奪。擁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對於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金融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包括亞洲在內的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毫無例外地努力爭取把本國、本地區某一大都市培育成為區域或國際的金融中心,使之能在促進本地區或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於上海和香港誰能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是個在經濟金融界頗有爭議的問題。下面,筆者擬就此問題談幾點個人的淺見。(一)中國地廣人多,經濟規模龐大,完全可以容納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個國家內,已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下,如果再打造一個功能相同的國際金融中心,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競爭和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在服務功能上尋求不同點,將上海打造成較之香港具有不同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個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美國有紐約和芝加哥兩個國際金融中心,這兩個金融中心各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務對象。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上海等內地金融中心,如果也能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就有可能在互補與共存、共贏中促進兩地金融共同做大做強。(二)要維護和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金融業在中國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一直發揮著獨特而又極其重要的作用。香港回歸祖國後,如何維護和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個必須十分重視和認真對待的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香港作為重要的貿易與金融中心,對內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內地經濟規模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繼續發揮好香港的作用,有助於推進內地與香港的共同繁榮和發展。就香港而言,其定位必須立足於中國,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和角色十分重要。香港的未來系於中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維持,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內地的支持,離不開與內地經貿、金融的加速融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維持,還取決於香港金融監管與管理體制能否不斷改進和完善。香港只有通過加強自身的金融深化,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擴大金融業的輻射與服務范圍,才能維護和不斷提升在亞太地區金融業中的地位。(三)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可替代。香港目前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香港背靠祖國,面對世界,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運中心地位、貿易中心地位,是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盡管上海所蘊涵的發展潛力巨大,但上海要後來居上,趕上或超過香港也並非易事。上海離國際金融中心還很遠。從現實條件來看,上海由於受資本市場的環境以及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短時間內尚難以圓夢國際金融中心。只要人民幣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硬通貨,只要中國還沒有開放資金流通,只要中國的法制和監督體系還不健全,香港就一直會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❽ 香港如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第一是地理位置,再來是政府政策支持,國外相關銀行認可,良好的政府相關服務,快捷的進出口手續!
❾ 為什麼香港,倫敦,可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而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哪些條件
需要放開資本管制,讓資金可以自由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