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內金融評級公司哪個好

國內金融評級公司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1-01-14 01:28:36

❶ 2011年了談我國內信用評級機構的現狀及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 急sos 大家一起來談談吧

國內本來有五大政府各部門發的全牌照的資信評級機構,分別為中誠信國際,聯合資信,大公國際,上海遠東資信,上海新世紀評級。上海遠東和新世紀市場份額很小,只有市場不到5%的份額,而上海遠東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退出了評級市場。現在資本市場評級業務只剩下四家了,中誠信,聯合,大公瓜分了資本市場95%以上的份額,上海新世紀基本忽略不計,市場影響力非常小。目前來看,聯合資信占據評級市場一半以上的業務,為國內最大的評級機構。

像國內這些央企,地方企業還是民企之類的企業,包括銀行,城商行,保險公司之類的金融機構,如果他們要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就是說發行固定收益債券的話,國家規定必須進行評級,評級的後的結果級別表示這些企業在債券到期後的償付能力,像國家電網發行短融就是由聯合資信評級的,建設銀行發行次級債也是由聯合資信評級的,這兩個企業都是最高等級AAA級,表明它們的抗風險能力最高,償付能力最強,投資買固定收益債券的機構不用擔心。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看中國政府不開放這塊市場,它們只有曲線進入國內市場,只能以參股的方式進入,像穆迪參股中誠信49%的股份,惠譽參股聯合資信49%的股份,只有標普正在與另外兩家談參股的事宜。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已經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從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均衡的方向演進。

祁斌在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上海證券同業工會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投資中國——2007上海證券期貨國際論壇」上表示,促進金融體系的平穩轉型,推動我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一要繼續推進基礎性建設,加快資本市場的建設,推動金融創新,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效化解金融風險。應加快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債券等在內的市場發展,完善資本市場結構。推動上市公司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強,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應強化各種金融風險和外部沖擊的快速決策和反應機制,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第二是要推動相關制度的變革和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建設創造有利的基礎。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推動信用體系和誠信文化的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要加強監管的有效性,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的邊界,進一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體系的建設,逐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機制。同時要充分發揮交易所和自律監管功能,逐步完善市場的自我約束機制,形成高效的多層次監管體系。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和提高執法效率,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推動資本市場法律體系的建設,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提高違規成本,建立有效的體系。第四,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穩步對外開放,增強我國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祁斌說,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直接融資比例穩步上升,有效地改善了我國的金融結構,分散了金融系統風險,中國金融體系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2006年資本市場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比例為22%,截至2007年9月底,這個比例超過30%。

他認為,目前資本市場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第一,資本市場結構失衡,資本市場的約束化機制不足,市場主體需要進一步培育。第二、宏觀經濟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日益增加。第三,銀行存款分流現象是我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的開始,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並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但也對監管體制和金融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第四個挑戰是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進程,金融活動的全球化特徵更加凸現,我國金融體系面臨著全球競爭的趨勢不可避免。

中國金融體系如何走出困局

據《中國投資》報道,2004年在宏觀調控情況下,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趨勢,但是證券市場走勢卻出現了嚴重的背離。以銀行和資本市場為主體的金融體系運行效率低,金融資源浪費嚴重,直接融資內部機制失調,多層次市場發展滯後等多種問題,尤其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長期嚴重失調,導致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加劇了金融體系風險的積聚。

在重築金融體系中,銀行和資本市場各應扮演什麼角色?中國金融體系戰略究竟應該選擇銀行主導,還是資本市場主導?銀行業為建立與資本市場相匹配的經營體系,在經營方式上應選擇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2005年1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多位國內知名專家提出了破解金融體系謎題的思路。

銀行主導還是市場主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戰略選擇

從世界各國金融發展的歷程來看,金融體制的選擇和金融業的發達程度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與現代科學技術共同構成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力,並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趨勢。各國金融體系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德國、日本;另一類是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美國、英國。

從理論研究上看,很難得出哪一個金融體系更優的結論,因此,關鍵的問題是建立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金融體系。對中國而言,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推動經濟增長、有效配置資源,又能平滑經濟波動,合理分散風險,同時還能夠使居民分享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的金融體系,不僅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保持持續的經濟增長,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且也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保持競爭的優勢。

剛剛調任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的謝平認為,銀行與資本市場誰是金融體系的核心並不重要,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絕對是互補的。一個國家只有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的階段後,才可能慢慢發展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這也是為什麼英、美發達國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也是銀行主導型,只是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後才建立了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從投資者個人來說,只有其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想到把自己財富的多大比例投資在股票市場,另一部分進入銀行;如果個人財富很少,他只需要到銀行儲蓄就夠了。而目前的數據還不足以證明,銀行主導和市場主導,哪一種金融制度更有利於經濟增長。

北京銀行副行長趙瑞安堅信:「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仍然占據重要的地位」。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所暴露的問題也比較多,其發展需要商業銀行體系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發揮作用是客觀的和必然的。銀行聚集了大量社會資金,具有能力和實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從社會資金需求來看,金融機構具有便利、有效的融資方式,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注入資金。從消費者的金融習慣來看,中華民族具有節儉的傳統,因此大量資金聚集在銀行也是一個客觀的必然。

但商業銀行目前面臨著治理結構不完善、資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資產規模過大的問題,而解決這三大問題最好的場所就是資本市場。對於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推動其在資本市場上公開發行上市,已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此外,資本市場還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補充資本金最有效的渠道——通過發行長期次級債務和股票可以使商業銀行在短期內補充巨大的資本。資本市場是商業銀行改革和未來業務創新的重要平台,而銀行對資本市場的介入,對於保證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著政府隱性擔保的商業銀行進入資本市場,首先就會為廣大的投資者帶來巨大的信心支持。
國內三大評級機構說得就是中誠信國際,聯合資信,大公國際,這三家為國內三大評級機構。

❷ 金融機構評級包括哪些

金融機構評級包括商業銀行評級、保險公司評級、擔保公司評級、基金公司評級、證券公司評級等。

❸ 我國有沒有信用評級機構

我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信用評級機構

證券信用評級的主要對象為各類公司債券和回地方債答券,有時也包括國際債券和優先股票,普通股股票一般不作評級。
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信用評級被認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在金融市場上的作用受到各國普遍質疑。美國次債風險早已顯露,各種高危的金融衍生品被包裝上市,很多都被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評為2A級、3A級以上的信用。美國銀行界2008年開始警告次級按揭市場的危險,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直到2009年春季才大規模調低相關債券的投資評級。在次貸危機發展過程中,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掩蓋了次債的真實風險

❹ 中國最權威評級機構有關中國未來金融經濟結構布局和產業調整的深度剖析pdf

中國經濟明年或遇到
金融海嘯已經降落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可能很快就會面臨經濟衰退最困難的中間,正在採取全球救市措施。在第三季度的GDP增長只有9%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如何讓經濟重上?我想講幾句話。

難以扭轉統計的20國家統計局在經濟不景氣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9%,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為了計算只有9%,第三季度GDP的增長速度。因此,許多人表示,第四季度關注中國經濟和2009年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經濟衰退已經相當嚴重,根據此前公布的九月份消費增速已經下降到3%,1月下降至9.9%的消費增長,根據經驗,這種使用功率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長應少至少為9%。主要的問題是,在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出口的貢獻下降了0.9個百分點。現在看來,經濟衰退正在加劇,這是很難當底部來確定,因為硬著陸對中國經濟的未來風險。當它發生時,端部可以是一個很長的時間。金融風暴在全球總需求下降,會有一個滯後,所以明年年中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影響國內通脹壓力
CPI同比上漲4.6%,九月份,比前一個月高0.3個百分點四個因素; PPI同比上漲9.1%,或1.0個百分點,比上月回落。 PPI和CPI 2009年第四季度和通脹形勢

後如何雙降?
事實,CPI銳減,翹尾因素基本消失,PPI下降主要是國際商品市場近期大幅下跌。當前緩解國內通脹壓力,通脹預期繼續下降在第四季度,但在2009年存在較大的通貨膨脹不確定性。 {чī℡版權答案屬於◇偉拒絕透露所有的細節粘貼}
西式空前的救援計劃,始終是通脹的中長期未來的潛在來源。就國內來看,值得注意的幾個因素:

1,能源,食品等初級產品的價格後,將震盪向上翻身。因為喘息市場流動性後,資金是要尋找出路,如果美國經濟沒有出現新的亮點行業,它可能只有三個去向,消費信貸,新興市場和能源市場。其結果是,商品市場反彈,從而產生對PPI的新推力。 2,減少財政能力會迫使政府放鬆價格管制,從而使長期的通脹壓力被釋放。 3,製造了大量的企業倒閉後,製造品的供給方面將產生新的通脹壓力。 4,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將不得不採取的貨幣供給推動價格水平上升。最大壓力是
企業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外部需求驟減超過去年同期,其中9月份增長11.4%增加到15.2%,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該數據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狀況增加了惡化,增長率回到個位數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四家公司面臨的壓力: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銳減。如果歐洲和美國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出口量佔全國的GDP40%,是致命的。
現在看來,三季度出口保持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第一的順序一半,而從一月到美國金融危機9月以來沒有從市場顯著蔓延到實體經濟,美國經濟一直保持2%的增長。但在9月下旬,雷曼之後,感覺明顯不一樣,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防火牆被沖垮,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入衰退顯著的溢出效應波及全球,中國的出口是不是持樂觀態度。明年上半年很可能會下降到個位數增長。
明年增加
貶值的可能性截至2008年9月,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九月份外匯儲備美元增加21.4十億,遠遠低於美元29.3十億貿易順差當月。總體而言,在資本流入7,8,9本月降幅是非常強大的。在金融危機之後,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應該是一個趨勢,而且正在發生。美國經濟去杠桿化,消費信貸將大幅收縮,經濟前景在新興市場的悲觀情緒相對應的出口模式。同時,出售資產,以支付巨額資本損失本國金融機構,金融調整退出,以滿足杠桿率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不2009年中期後中國的外儲下降的一個月排除。事實上,在2007年,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現有的經濟模式,在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已經顯著的轉折點結束。中國的新模式出現之前,人民幣升值的實際匯率已用完。這一點最清楚海外,新加坡1年期無本金交割人民幣匯率呈現出一個顯著的溢價。 2009年是中國製造業的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可能性增加

脆弱的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是什麼?在我看來,這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的製造業是巨大的結構,資源和市場都捏在美國和歐洲的手中。一方面,中國的製造業原材料價格要承受輸入性通脹的壓力;而在另一方面,中國的製造業是無法搬遷成本壓力,因為價格是不是世界上製成品中國,盡管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還是「世界工廠」。但在中國現代製造業的價值鏈的兩端都得不到控制,高附加值的研發,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等方面都在美國手中和歐洲。中國的製造業的工作只是接訂單,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這樣的結構是非常脆弱的,資源和市場擁擠雙向的,這將是很多企業歇業。
不要延長價值鏈
中國是否有新的增長點支撐的經濟?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可以看到一個跳動的改革,而且要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宏觀上看,主要是調節投資和消費結構,通過堅定地轉向內需主導型經濟加快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改革,加快財富的居民,政府,企業和居民的布局調整和居民之間的形成機制。在微觀層面,所謂的企業重組也好,葉蚝升級,不準確,不推遲我們的勞動強度大,內陸,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中國製造業的問題是勞動力的國際分工踐踏分銷鏈價值低端。所以,問題是做
重點產業價值鏈的延伸不僅延伸到二,如原材料采購,研發,物流,倉儲,配送網路,品牌等,以創造一個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性行業,因此,達到與宏觀經濟目標相一致。

❺ 世界上有幾家金融評級機構是哪幾家

穆迪,標准普爾,惠譽國際是最有名的,前兩家都是美國的,第三家是法國的,但是高盛掌握了20%的股份,間接地被美國人所控制。

❻ 什麼是信用評級機構,我想具體了解

一、美國評級機構控制我國評級市場將直接威脅國家金融安全美國評級機構通過對資本市場的控制,就可以直接影響我國的宏觀經濟,甚至擾亂我國的經濟秩序。長時期以來,美國評級機構有意壓低我國的信用級別,影響了我國政府和企業的國際形象,增大了海外融資成本。如:2003年底,正值我國銀行業謀求海外上市之際,美國標准普爾宣布維持其10年來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B B B級,即「適宜投資」的最低限,而這10年正是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外匯儲備穩定增加的10年。還將中國13家商業銀行的信用級別都評為不具備投資價值的「垃圾等級」,同時美國評級機構又高調肯定境外投資者參股中國銀行,使其在與中國商業銀行談判時壓低價格,為國際壟斷資本攫取我國的國有資產大開方便之門。據最新統計,僅2006年,境外投資者在工、建、中、交等國有銀行身上就賺了7500億,加上從其他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享受到的利潤,保守估計,外資一年從中國銀行業賺取的利潤超過1萬億。世界銀行在2007年5月30日公布的《中國經濟季報》中明確指出:中國銀行股被賤賣,問題並不在IPO環節,而是出在此前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定價上。較低的入股價格使得境外戰略投資者們在中國金融股身上享受著暴利。目前國內專家學者越來越清楚地感受到了我國銀行被賤賣造成的損失和危害,但對美國評級機構在其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卻依然沒有充分的認識。近年來,美資機構加大了對香港金融市場的滲透與操縱,經常對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進行評級,每次都會引起香港股市的震盪。鑒於美國評級機構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與日俱增,2002年7月,香港交易所與標准普爾簽署了合作協議,有專家認為,這是香港以金融主權出讓,換取美國評級機構「口下留情」,這種做法在當今國際上實屬罕見。而美國評級機構正悄然進入中國經濟腹地和敏感性行業,通過參與越來越多的中國國內重大債務融資評級,試圖控制中國信用評級市場,通過主導中國金融市場定價權的方式滲控我國金融主權,實現其國家戰略圖謀。二、美國評級機構控制我國評級市場將嚴重威脅國家經濟技術信息安全美國信用評級機構滲控我國評級業就可以方便地獲取我國的政務信息、國有骨幹企業、國防工業和特種行業、乃至國家全面的經濟和技術信息,從而掌握我國技術發展動態和重大商業機密,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這勢必從根本上動搖國家的競爭力。事實上,美國評級機構正以所謂「權威」和「公正」招牌參與越來越多的中國重大債務融資評級(包括國防企業和特種行業),悄然進入我國的經濟腹地和敏感性行業,公開竊取中國最有價值的經濟技術情報和政務信息。最可悲的是,我們還要為此支付高額服務費用。三、美國評級機構控制我國評級市場將使中國難以在國際金融服務體系中獲得話語權目前美國在國際金融服務體系中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壟斷地位。信用評級沒有國際標准,美國評級機構代表了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經常通過其擁有的絕對話語權影響和操控國際資本市場,協助美國企業和政府攫取經濟和政治利益,成為美國政治和經濟強權的新工具。東南亞金融危機醞釀階段,美國評級機構有如合謀保持沉默,危機爆發後又降級過激,加劇市場恐慌,將金融危機風暴成功攔截在美國之外,使亞洲淪為重災區,美國本身卻成為「安全避風港」。1998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馬來西亞總理就此嚴詞批評美國穆迪和美國標普的評級缺乏客觀性,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助紂為虐。美國還對反伊戰的德國企業連續降級,而對其支持者澳大利亞提升信用級別。事實證明,美國評級機構通過其擁有的絕對話語權影響和操控國際資本市場,經常「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❼ 什麼是金融評級機構

金融評級來機構是信用中介機構的源一種。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的背景下,跨國經貿和金融業務急劇擴張,跨國公司難以僅靠自己的力量選擇和鑒定合作者.因而日益倚重信用中介,特別重視金融評級機構的作用。在長期的優勝劣汰中,美國的穆迪、英國的標准一普爾、歐美合營的惠譽和美國的湯臣百衛等少數幾家信譽較高的國際性評級公司脫穎而出,其業務日益專業化和系統化,越來越多的國際商務活動參考這些評級機構的評估結果。

❽ 華爾街的信用等級評級機構

信用評級業是金融體系中特殊的中介服務,是維護國家金融主權的重要力量,代表了一個國家在國際金融服務體系中的國家地位。它通過對企業和政府的債務償還風險進行評價,引導金融資本投資和經濟決策,直接關繫到金融產品的定價權,並影響一國信貸市場利率及匯率形成,與國家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密切相關。
在美國,企業資金需求的30%通過銀行信貸解決,70%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解決,而其中又有70%是通過發行債券解決的,這些債券的發行交易和定價完全依賴於信用評級。
現代社會的信用關系是通過信用評級的機制維系並運行的,信用評級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就會動搖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引發信用危機和經濟危機。1997年,美國穆迪宣布對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證券降級,直接導致其股價狂跌和倒閉,美國美林公司借機接管了山一證券,以極少的代價成功進入日本證券市場。
信用評級對一國金融體系安全可以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通過信用評級對金融產品市場交易價格、信貸市場利率、國家匯率等影響作用,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的內部運行機制受此影響會產生波動、危機或顛覆。二是通過信用評級對各類金融主體的影響,如銀行、證券、保險、信託、擔保、基金以及其他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是靠自身信用吸引資金並對資金進行有效管理而生存的,對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狀況更是關繫到一國金融資本的穩定和金融體系的安危。
然而,由於信用評級在發展中國家屬於新生事物,在整個金融和經濟體系中尚缺乏應有的位置,它所體現的國家金融主權的本質還遠沒有被人們所認識。目前我國有五家全國性的信用評級機構:中誠信、聯合資信、上海遠東、上海新世紀、大公國際。到目前為止,美國穆迪於2006年收購了中誠信49%的股權並接管經營權,同時約定七年後持股51%;同年,香港新華財經公司(美國控制)收購了上海遠東62%的股權;2007年,惠譽(美國控制)收購了聯合資信49%的股權。目前,美國標准普爾與上海新世紀已進行技術合作。
中國的評級業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末,雖然評級業在我國已有近20年歷史,但實際有規模的市場營運不過兩年時間,而且我國信用評級市場過度開放。首先,人們對信用評級業缺乏了解。在我國加入WTO的文件中,也沒有涉及信用評級業。二是盲目迷信外國技術,認為美國評級機構比中國的好。在沒有明確政策法規的情況下,實際上鼓勵了外國機構迅速佔領中國評級市場。三是信用評級機構處於無人管理狀態,目前我國的評級行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相關政策法規和政府監管缺位,國家尚無明確政策法規限制外國機構進入中國評級市場,民族評級機構得不到支持。四是美國評級機構利用我國目前對信用評級業不完全了解和政府的監管缺位,持續進行政府高層公關,以此向公眾傳遞中國政府支持其進入我國市場的信息。
實際上,信用評級掌握著發債企業的生殺大權和債券發行交易的定價權,是控制資本市場走向的制高點,與國家的金融主權息息相關。美國信用評級機構一旦控制了我國評級業,就意味著掌握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定價權。中國未來的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發展就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評級機構,這勢必嚴重影響中國通過金融手段調控宏觀經濟的能力。
中國的評級業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末,雖然評級業在我國已有近20年歷史,但實際有規模的市場營運不過兩年時間,而且我國信用評級市場過度開放。首先,人們對信用評級業缺乏了解。在我國加入WTO的文件中,也沒有涉及信用評級業。二是盲目迷信外國技術,認為美國評級機構比中國的好。在沒有明確政策法規的情況下,實際上鼓勵了外國機構迅速佔領中國評級市場。三是信用評級機構處於無人管理狀態,目前我國的評級行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相關政策法規和政府監管缺位,國家尚無明確政策法規限制外國機構進入中國評級市場,民族評級機構得不到支持。四是美國評級機構利用我國目前對信用評級業不完全了解和政府的監管缺位,持續進行政府高層公關,以此向公眾傳遞中國政府支持其進入我國市場的信息。
實際上,信用評級掌握著發債企業的生殺大權和債券發行交易的定價權,是控制資本市場走向的制高點,與國家的金融主權息息相關。美國信用評級機構一旦控制了我國評級業,就意味著掌握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定價權。中國未來的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發展就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評級機構,這勢必嚴重影響中國通過金融手段調控宏觀經濟的能力。
中國的評級業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末,雖然評級業在我國已有近20年歷史,但實際有規模的市場營運不過兩年時間,而且我國信用評級市場過度開放。首先,人們對信用評級業缺乏了解。在我國加入WTO的文件中,也沒有涉及信用評級業。二是盲目迷信外國技術,認為美國評級機構比中國的好。在沒有明確政策法規的情況下,實際上鼓勵了外國機構迅速佔領中國評級市場。三是信用評級機構處於無人管理狀態,目前我國的評級行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相關政策法規和政府監管缺位,國家尚無明確政策法規限制外國機構進入中國評級市場,民族評級機構得不到支持。四是美國評級機構利用我國目前對信用評級業不完全了解和政府的監管缺位,持續進行政府高層公關,以此向公眾傳遞中國政府支持其進入我國市場的信息。
實際上,信用評級掌握著發債企業的生殺大權和債券發行交易的定價權,是控制資本市場走向的制高點,與國家的金融主權息息相關。美國信用評級機構一旦控制了我國評級業,就意味著掌握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定價權。中國未來的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發展就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評級機構,這勢必嚴重影響中國通過金融手段調控宏觀經濟的能力。

❾ 中國有金融評級機構嗎和監管機構的關系是怎樣的


金融機構信用評級的主要分析項目可分為:外部環境分析、經營管理狀回況分析、業務及其答風險分析、資產質量分析、籌資能力分析、清償能力分析。
其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1)金融機構經營管理與業務發展水平。
(2)資產質量與財務狀況,包括資本充足率、貸款收益率與穩健程度、財務穩定性、支付能力等。
(3)外部環境,包括行業發展狀況、經濟發展情況、政策法規的變動、外部支持因素等。
(4)值得注意的突出問題:是否存在支付危機,是否有違規違法行為,高級管理人才的變更,大的政策出台對其有無大的影響,是否存在道德風險問題等。
可參照國際信用評級慣例,信用等級的設置採用三等十級制,即AAA、AA、A、BBB、BB、B、CCC、CC、C、D,對每一個信用級別分別規定具體的標准。

❿ 中國有金融評級機構嗎和監管機構的關系是怎樣的

金融機抄構信用評級的主要分析項襲目可分為:外部環境分析、經營管理狀況分析、業務及其風險分析、資產質量分析、籌資能力分析、清償能力分析。
其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1)金融機構經營管理與業務發展水平。
(2)資產質量與財務狀況,包括資本充足率、貸款收益率與穩健程度、財務穩定性、支付能力等。
(3)外部環境,包括行業發展狀況、經濟發展情況、政策法規的變動、外部支持因素等。
(4)值得注意的突出問題:是否存在支付危機,是否有違規違法行為,高級管理人才的變更,大的政策出台對其有無大的影響,是否存在道德風險問題等。
可參照國際信用評級慣例,信用等級的設置採用三等十級制,即AAA、AA、A、BBB、BB、B、CCC、CC、C、D,對每一個信用級別分別規定具體的標准。

閱讀全文

與國內金融評級公司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黑名單怎麼貸款買車 瀏覽:764
中小型融資擔保企業法務怎麼樣 瀏覽:790
人民幣的匯率牌價在哪查詢 瀏覽:848
價格調整計算公式 瀏覽:930
美原油今天開盤價格 瀏覽:364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
指數基金對比混合基金 瀏覽:116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
天下金理財 瀏覽:936
為什麼內部融資增加的是經營負債 瀏覽:640
廣安歐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26
10000曰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懶人投資不是假的吧 瀏覽:514
鼎立股票行情 瀏覽:435
天治旗下品種基金 瀏覽:149
人民幣和韓幣匯率今天 瀏覽:93
人眾金融白領投資 瀏覽:208
告投資者說 瀏覽:165
浙江祥貴貴金屬關閉後 瀏覽:128
香港天富寶貴金屬官方網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