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金融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3-01-14 12:06:13

『壹』 中國金融開放後,會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中國金融開放後,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我國的國際化進程,雖然短時間內,我國的金融市場在面對國際金融市場沖擊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波動,但是從長遠來看,國際化是一個趨勢,中國的發展已經很迅速,早晚都要經歷這么一個階段,所以中國的金融市場應該對外開放,面向全世界,這樣才能更好的和全球資本進行對接。

三、在發展的同時,也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水平。

新事物的發展有其兩面性,金融大門的打開必然會對我國的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沖擊,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沖擊會讓我們以後發展壯大,所以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沖擊,我們應該持有謹慎的態度,在穩定中前進,在前進中發展,找到自己金融發展的方向,這樣才有利於穩定金融市場。

『貳』 金融全球化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一種不可抗拒的趨勢席捲世界。作為一種趨勢,金融全球化一方面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形成嚴峻的挑戰。金融全球化在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影響,同時具有正負兩種效應。 1.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的正面效應
(1)金融全球化有利於中國吸引外資,加快工業化進程
(2)金融全球化有利於先進的金融運作經驗引入中國,提高金融效率
2.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的負面效應
(1)金融全球化使中國金融業面臨挑戰
(2)金融全球化為國際游資製造金融風險創造了環境
(3)金融全球化加劇了銀行的脆弱性
(4)金融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監管的難度

『叄』 金融業開放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金融開放的根本在於支持實體經濟

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表明,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無論是拉美國家的債務危機,還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或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都有一個共同原因,即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發展創新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導致金融業過度自我服務、自我循環。

金融內生於實體經濟部門,實體經濟部門所擁有的金融權是金融體系的一個基礎性構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根植於實體經濟部門,一旦金融脫離了實體經濟,金融泡沫的產生便在所難免。

發端於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而言,是一種外部植入型金融體系。這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部門的企業和居民沒有金融權,以及金融機構的設立、金融產品的問世和金融業務規模都需要通過嚴格的行政審批。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外植型金融體系的缺陷愈發突出,如實體經濟部門和金融部門之間的資金錯配現象愈加嚴重。因此,金融回歸實體經濟是改革的根本方向。

2012年初,中國召開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總結國際金融危機教訓和本國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做好新時期金融工作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改革開放的經驗告訴我們,越是開放充分、競爭激烈的行業,進步就越快,金融業也不例外。近年來,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其本質是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例如,隨著海外市場的開辟,與外國企業合作經營並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金融業為其提供的支持也越來越大,這便是在開放的過程中讓金融回歸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

『肆』 運用所學經濟知識,說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為什麼要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符合新發展理念。
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有利於我國完善市場經濟體系,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切合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主線,有利於金融業服務於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需要,推進金融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伍』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

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

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5)金融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金融發展規律

1、在一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上層結構的增長比國民產值及國民財富所表示的經濟基礎結構的增長更為迅速,因而金融相關比率(FIR)有提高的趨勢。

2、一國金融相關比率的提高並不是永無止境的。一旦達到一定的發展階段,特別是當FIR達到1~1.5之間時(西歐和北美20世紀初就達到了這一水平),該比率將趨於穩定。

3、經濟欠發達國家的FIR比歐洲和北美國家要低得多。欠發達國家目前(指20世紀60年代)的FIR多在1和2/3之間,相當於美國和西歐在19世紀後半期就達到並超過的水平。

4、決定一國金融上層結構相對規模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經濟單位和不同經濟集團之間儲蓄與投資功能的分離程度。

5、在多數國家中,金融機構在金融資產的發行額與持有額中所佔份額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大大提高了。即使一國的FIR已停止增長,該份額卻依然呈上升勢頭。

『陸』 金融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金融具有資本積累效應與資本配置效率,後兩者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資本的總量集聚上,金融發展可以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積累,在以哈羅德—多馬模型、索洛模型等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而金融可以通過更好地動員儲蓄,作用於資本積累,進而對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金融能夠提高儲蓄和資本積累水平,提高投融資水平能力,金融發展對投資的擴大具有直接決定作用,影響投資的供給效應和需求效應,並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加速經濟發展。

金融市場可以通過兩種形式起到資本的集聚效應。一種是直接融資形式;一種是間接融資形式。在直接融資方面,如通過證券市場可以提高全社會的資金集聚水平。

在間接融資上,由於銀行等信用中介的存在,可以通過更好地聚集現有的金融資源和更好地動員可用的儲蓄,並通過貸款規模的擴大,促進資本積累水平的增加。

——在資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決定著投融資的效率。我們提出兩個效率:一個是融資效率;第二,能夠提高投資效率。

融資效率也就是資本集聚的效率。通過金融的發展,可以提高融資轉換為投資的效率。比如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和證券市場融資效率等等這意味著投資的效率提高。

儲蓄並不是全部被轉化為投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的,在實現中往往有相當部分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浪費掉了。

一個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的金融體系是造成這種浪費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發展能夠降低這種浪費,也就是儲蓄能夠轉換為投資的比率,就能提高經濟增長率。

競爭機制的缺乏,某些制度限制等因素都是造成金融低效的原因,從而使得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白白的浪費掉了。

另外,金融的發展,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達,可以提高直接融資的效率.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同金融推動知識和資本的結合一樣,金融也推動和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結合進程。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而金融體系與工具的發展可以起到分散投風險的目的。金融的發展使得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從而對高風險的產業進行投資成為可能,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技術發展。

此外,金融業不僅可以通過資金融通,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自身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金融服務。從就業結構來看,隨著金融的發展,金融部門的從業人員比重在不斷上升。

而金融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對人力資本的集聚效應明顯。一個例子是隨著幾十年證券市場的發展,培養和吸引了大批證券從業人員,為推動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隨著經濟不斷金融化、金融活動的日益深化,不僅金融從業人員,而且對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人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金融直接推動了知識資本化的過程。知識作為一個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正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識有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其必須同資本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而金融的發展,實現和加速了知識同資本的結合過程。

3、金融可以改變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規模
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成長和規模擴張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大型跨地區甚至跨國企業往往也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支柱。

企業的規模擴張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要素投入實現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另一種是通過收購兼並或資產重組實現經濟規模的擴大。

在前一種情況下,企業往往要藉助銀行或資本市場來實現;而後一種情況大多是通過資本市場完成的——這種擴張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要求企業更加熟悉金融和資本市場。

4、金融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金融的發展及深化對產業結構影響可從兩方面解釋:

首先,金融業的發展直接體現為金融業的產出較大,這在統計核算中不僅表現為GDP總量的擴大,同樣表現為第三產業增長加快,第三產業比重增大,產業結構優化。金融發展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方面,金融產業本身就是區域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發展金融產業本身同發展經濟是一個概念。

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對金融發展的需求也就越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產業佔GDP的比重也會呈現出逐漸提高的趨勢。

因此,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促進。金融產業的比例提高就是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

其次,金融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各產業不同程度的增長,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資本在不同產業的流動及通過一定宏觀調控方式進行再配置。

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傳遞機制如下:金融——影響儲蓄和投資——影響資金(資本)結構——影響生產要素分配結構——影響產業結構。

金融可以通過資本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失衡及調整的困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此相伴的是金融發展的滯後,兩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而金融業得以較快地發展則為產業的優化提供資金及資本支持,為產業結構調整營造良好的資本環境,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

金融可以通過調整信貸方向和結構,集中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也可以通過引導優勢企業上市融資,以上市公司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

在過去的一、二年時間里,上海市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上海上市公司實行資產重組,使2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企業通過重組成為上市公司。

5、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模式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如何發展金融產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上就存在兩種具體模式。即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

所謂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強調在銀行和證券市場在融資上的主導作用。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而言,它是以商業化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依託的。

所謂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通過政府的作用,利用政府信用實現對資金導向的倡導機制與矯正補充機制。

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又分為政策引導型和直接投資型。前者強調政策的引導體現在通過實施一定的財政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實現投資與產業政策的相互協調,達到資金融通的目的。

而後者則強調發展中都有若乾重點產業或新興產業,它們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這些行業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收期長、風險高,私人金融機構難以承擔其融資。

故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也往往直接參與資金的配置,也稱為直接投資型政策性金融。

為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帶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向私人(民間)金融機構不願提供資金、無力提供資金以及資金不足的重點、新興部門進行投資和貸款。

但在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金融機構必須按市場化規范而不是按行政方式進行管理而運作,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結果。

(6)金融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金融服務業特徵: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

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

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

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

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

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

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服務業



『柒』 金融對於實體經濟意味什麼

當前中國仍以實體經濟為主,並對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金融業能夠提供便利的經濟服務,在扶持經濟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階段,處於較困難的過渡階段,表面上看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然而實體、虛擬兩大經濟間的矛盾還有待解決,就世界經濟發展視角而言,世界經濟發展不平穩,呈緩慢恢復態勢,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來自方方面面,應當避免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
一、金融服務中國實體經濟存在的弊端
(一)宏觀角度看實體經濟效益不佳
在中國實體經濟運行過程中,由於受金融風暴和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資金鏈脫節、成本上升及產能超標等一系列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經濟效益逐漸下滑,中端產業和低端產業尤為顯著,規模較小的企業也同樣屢屢受挫,無法及時調用資金,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遭遇訂單荒,矛盾日益凸顯。對於實體經濟,產量迅猛下跌,價值提升速度也減緩,而且盈利能力欠佳,產業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二)產業空心化局面的出現
實體經濟在運行中面臨著各方的壓力,如人力、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的影響,再加上通貨膨脹率較高和泡沫現象,實體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具體體現在人力和物力成本不斷增加,企業產品形式單一,趨於同一化,缺乏個性,眾多企業紛紛效仿,尤其是那些非大型企業和非高端產業,可謂是頻遇困境。金融資本同實體經濟分離開來,對經濟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
(三)虛擬經濟占據金融扶持比重
目前,我國正實施信貸收緊政策,金融行業可釋放的信貸資金量呈下降趨勢,造成實體產業運行十分艱難,其中規模較小的企業尤為顯著,其很難通過銀行獲得貸款,於是民間金融逐漸產生,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了資金的順利周轉。鑒於虛擬經濟能夠獲得金融支持份額,一部分金融資金會流向這些領域,若資金鏈出現脫節,將會造成很大風險,實體經濟將遭受嚴重打擊。
(四)大批實體企業走向虛擬經濟市場
中國虛擬經濟的優勢日益凸顯,回報率很大,導致很多實體企業由實體經濟走向虛擬經濟,加入到炒房地產、期貨及債券等的隊伍,藉助暗箱操作來謀利。表面上看是一派繁榮景象,但背後卻存在著很大的危機。
二、金融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制約要素
(一)高回報率深深吸引著投資者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使中國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並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將眼光投向具有高回報率的投資項目,一味地強調盈利,心浮氣躁,一心想著發財,將誠信合法拋之腦後,這種浮躁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此外,當代很多企業家難以做到實至名歸,缺乏健全的創新管理機制,產品形式趨於同一化,導致實體產業基礎不牢固,金融資本逐漸與實體產業脫節,且這種局勢越演越烈。
(二)實體經濟的金融水平受金融體系影響
實體經濟的金融水平受金融體系影響,一方面體現在貸款規模上,另一方面體現在融資結構上。就金融就貸款規模而言,行業和民間資金的參與度均有待提高,參與度的缺乏制約著貸款規模的發展。此外,不滿足貸款的基本要求,信貸配套抵押體制尚不健全,迫使中小企業陷入僵局。
就融資結構而言,直接、間接融資比重應持平,而目前存在比例失衡現象,在實體經濟運行過程中,絕大部分為間接融資,比重相當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金融資源配置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金融制度落實不到位
缺乏健全的金融制度將阻礙我國實體經濟的總體運行效率,一些發展不錯的高端產業和大規模企業搶佔了很大比例的金融份額,使那些非高端產業和非大型企業面臨窘境,因遭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難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這些企業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盡管我國在金融制度中制定了大量的扶持戰略,然而支持策略並沒有切實落實到家。
(四)實體企業效益空間收窄,缺乏扶持動力
實體企業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使實體企業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模式,以更好的節約成本,於是轉向了經濟發展較為遲緩的地方,且擁有充足的資源,經過一段時間,發達區域的經濟開始衰退,這種失衡狀態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出現。
(五)虛擬經濟高回報率吸引金融支持
當前中國虛擬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由於具有高收益的特性,搶佔了金融支持份額,實體經濟的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樣下去,形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局面。
三、金融扶持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提升的方式
(一)加強金融市場體制建設
建立健全的體制是保證一切有序開展的基礎,金融體系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包括市場參與者、交易手段、資產及政府的管制等,必須確保各因素保持平衡發展狀態。加強金融市場體制建設,在制度上要降低准入門檻,落實對內和對外兩個開放,實行國家干預政策。此外,還要走向國際化,吸取國外先進的金融制度策略,進一步加強金融市場的秩序。
(二)大力開發新型金融產品
就中國金融而言,專門為實體經濟提供的服務方式和規模已大致成型,我們應當從金融產品入手,加大開發力度,這對新興行業尤為關鍵,深入分析實體經濟的特性,並據此建立科學的效益空間,同時按要求收費。通過各種手段推出各類金融衍生品,推廣衍生品類型,加大收益金融化步伐。
(三)調整金融信貸制度
金融信貸制度尚不健全,我們應當結合各地區的經濟形勢,制定符合當地需求的金融扶持制度,這點很關鍵,這就要求制度必須存在差異化,不能一刀切,涉及分類管理、危機防範、資金定價及產業項目准入門檻等。資金活動存在周期性,因此應當加大資金賬戶的監督力度,確保資金的周轉順暢,同時還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預防信貸危機。
(四)大力引導金融資金轉向實體經濟
根據上述的闡述,可知我國現階段虛擬經濟佔有絕對優勢,搶佔了很大的金融扶持份額,阻礙了實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核心領域和較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具體方案如下:第一,明晰金融資金流向,了解投資方向,嚴控投資份額;第二,根據地區特點逐步提升實體經濟水平,將第三產業作為中國西部區域發展的重點,對於東部區域,應當將戰略產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第三,做好風險防範工作,嚴格遵守客戶准入規范,實行聯戶營銷,加大開發力度,使金融服務起到應有的功效,有側重點的對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扶持。
(五)規范和發展民間金融
正如前文所述,我國有待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信貸制度也需要改革,這就給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帶來了借貸困難,企業難以確保自身能夠具備足夠的發展基金,這種情況下,民間金融出現了,為他們帶來了光明,有利於中小企業突破窘境,然而由於價格雙軌制的實施,我國銀行市場性和競爭性的缺失,而且政府部門始終嚴把著利率,使得民間金融存在著許多弊端,在利率水平上,民間金融遠遠不如規范的金融部門,與其相差甚多。
四、結語
實體經濟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把控著國民經濟的命脈,鑒於此,我們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體系,提升直接融資的比重,控制融資費用,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產業的效率,從而確保中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

『捌』 我國金融機構的變革對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中國金融業發展面對的挑戰
記者:「後危機時代」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實力重新配置,國際金融體系和貨幣體系面臨重構,而國內經濟轉型加速和經濟增速放緩。在這樣的國際、國內背景下,我國金融業發展會面對哪些問題?
苑德軍:中國金融業進入了發展加速和開放擴大的新階段,既面臨著良好的成長機遇,也需要應對各種挑戰。
首先是經濟轉型的挑戰。推進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礎上的經濟轉型,是我國未來經濟工作的重心。這種轉型既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經濟面對日趨險惡的國際外部經濟環境和日益強化的國內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可以說,經濟轉型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經濟轉型要求金融必須轉型,而沒有金融轉型,就無法實現經濟轉型。經濟轉型是金融轉型的依據和前提,金融轉型是經濟轉型的推手和動力。兩者緊密聯系,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支持經濟轉型特別是產業轉型,是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方面和核心任務。
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結構中佔有優勢地位,決定了商業銀行在支持經濟轉型方面負有重要使命。適應金融轉型的要求,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應實現在發展戰略、支持重點、配置結構等方面的轉型,做到四個轉變:一是優化信貸投放的行業結構,使信貸支持重點從製造業向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二是優化信貸資金配置的空間結構,使信貸資金配置從集中於經濟發達地區向區域均衡轉變;三是優化信貸支持的企業結構,使信貸資金投向過度朝大企業傾斜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轉變;四是優化信貸業務結構,使信貸業務由傳統信貸向綠色信貸轉變。
必須有效發揮直接融資對經濟轉型的推動作用。要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優先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屬企業上市;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加快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並購基金,增加創業資本供給,促進產業擴張、產業融合和產業並購,促進產業升級;大力拓寬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創新直接融資方式,支持更多企業利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直接融資工具融資。
其次是利率市場化的挑戰。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刻不容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義,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而利率作為資金價格則是資源配置的「指示器」和「調節器」。利率沒有市場化,就談不上金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和高效率,自然也就談不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利率市場化也是銀行商業化的一個重要條件。沒有利率的完全市場化,就不會有真正的銀行商業化。長期的存款利率管制損害了存款人利益,使存款人的存款在負利率情況下連保值也做不到,同時造就了銀行的高利差,使銀行可以安享壟斷利潤而阻礙了貸款定價能力、利率風險防控能力的提高,不利於銀行競爭力的培育。利率管制使利率信號失真,使利率難以有效地發揮宏觀調控功能,而且其也是誘發民間高利借貸的重要根源。因為在利率實行雙軌制並且金融市場資金供求關系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市場利率必然大大高於管制利率。當前,整個經濟社會和金融當局都已經認識到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迫切性,相信「十二五」時期利率市場化改革會有明顯進展。
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將面對無時無刻存在的利率風險,股市和債市行情的波動將更加頻繁,利率對券商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固定收益業務、衍生品交易業務等的影響加大,金融機構的產品定價能力、利率走勢監測分析能力、利率風險控制能力等亟待提高。
再次是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挑戰。在金融業綜合經營持續發展的情況下,金融各子行業之間的行業壁壘和市場壁壘被打破,跨行業、跨市場的金融產品大量涌現,金融競爭強度提高,各類金融機構不僅要面對同一金融子行業競爭對手的競爭,還要面對行業外競爭對手的競爭,這對金融機構的營銷能力、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產品創新能力、風險防控能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聚合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兩年在我國迅速發展的影子銀行,適應了籌資者和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在某些方面替代了商業銀行的功能,侵蝕了商業銀行的傳統領地,對商業銀行構成了嚴峻挑戰。這種挑戰,實際上是金融業綜合經營給金融機構帶來現實挑戰的具體反映。
最後是金融發展方式轉型的挑戰。傳統金融發展方式注重金融總量擴張,忽視金融結構優化;注重金融市場廣度,忽視金融市場深度;注重金融競爭,忽視金融效率;注重金融硬實力(金融資產規模、金融機構數量、金融市場份額等)打造,忽視金融軟實力(金融創新能力、金融企業綜合競爭力、金融企業公司治理機制、金融發展環境、金融文化建設等)培育。金融機構都把「做大做強」作為自身發展目標,都在追求規模擴張,業務、產品同質化傾向嚴重,缺少經營特色。必須用科學的金融發展方式取代粗放經營的金融發展方式,加強金融機構的精細化管理,實現金融發展過程中規模和結構、廣度和深度、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和諧統一。

『玖』 金融市場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發達、完善和高效運作的金融市場是創業投資發展的基礎。金融市場是整個金融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為金融交易的雙方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和公正交易的場所和機制。由於創業投資機構的主要組織形式是股份制或合夥制,創業資本的運動貫穿於創業投資的整個過程,資金要能夠通暢地進出,金融市場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加速技術實現的速度。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理論上講會放大FDI的技術溢出效應,進而推動東道國經濟增長。新技術、新發明作為中間產品促成了新資本品的產生或促進原來資本品的技術升級,提高了生產中所使用的實物資本的生產效率,這個過程需要國內特定金融市場的支持。
增大投資的效率。國內金融市場越發達,金融中介的力量越強,較強能力的金融中介能夠把國內儲蓄、FDI企業的流入資金介紹給國內最需要該資金的企業或者是國內邊際產出較高的項目上,提高投資的利用效率。國內金融市場越發達,監管體系越健全,監管部門越能有效監督FDI資金的使用效率。
加速儲蓄的資本化與國內外企業的聯系。儲蓄高效及時地轉化為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從經濟增長的一般途徑來看,投資是實現經濟增長的根本途徑之一。儲蓄水平提高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可能,將儲蓄有效地轉化為投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現實性。
貨幣市場是金融機構調節資金頭寸的重要場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市場生成並顯示資金供求信號,是及時反映資金價格的窗口,對於中央銀行正確制定利率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貨幣市場又是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平台,是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途徑。
貨幣政策資本市場的傳導過程,是貨幣供給量變動產生財富效應對資本市場和可貸資金的需求,以及社會公眾、各經濟主體持有金融資產數量的影響過程,而社會公眾及各經濟主體持有的金融資產數量的變化,決定了資本市場影響最終支出的操縱效果。

『拾』 金融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金融,顧名思義就是資金融通,辭典里一般解釋為與貨幣流通和銀行信用有關的一切活動,如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吸存與放貸;有價證券的發行和交易;金銀、外匯的買賣;支付結算;保險、信託、租賃,等等。提起金融,我們頭腦里可能會浮現出宏偉的銀行大樓,聯想起「要購房找銀行」、「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等廣告詞。在現代社會,金融好比一個虛擬錢袋,時時處處為人們提供各種資金便利,與人們的生活亦步亦趨、形影不離。無論是辦理儲蓄還是購買國債,無論是換購外匯還是代發工資,人們都會和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打交道,會接觸到匯票、旅行支票、信用卡等金融工具。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找銀行貸款買房買車、超前消費漸成時尚,人們對金融的功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金融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金融,企業就更不用說了。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一般要與金融機構間建立諸如資金借貸、擔保、貼現、支付、保險、證券發行和承銷等金融關系。沒有金融的生活,簡直難以想像。 金融的本質屬性是什麼?不同的主體站在不同的角度,對事物或現象的描述常常各不相同、各有側重。對金融的認識也是如此。比如,一國從經濟發展總體出發看待金融,會得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的結論,所謂「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許多國家的政府首腦認識到金融對於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性意義,指出金融是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一種重要資源,發展金融的目的在於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在經濟學家眼裡,金融是一種資源配置手段,是以償還為前提的、購買力在餘缺單位之間的有償讓渡;在法學家眼裡,金融是社會高效運行不可或缺的游戲規則,金融發達與否是社會文明程度和法制健全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如前所述,金融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從通俗意義上說,金融是什麼呢?通俗地講,金融就是金融機構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種有償的資金服務。筆者對金融這一意義的深刻感受,來自一位從美國回來的金融學者。該學者曾談起他在美國印象最深的兩件事:一件是在發生在兩個信貸員之間的一場爭論,爭論銀行的信貸工作該朝南坐還是該朝北坐。一人主張信貸工作應朝南坐,認為「晴天送傘、雨天收傘」是藏在信貸人員心靈深處的經營秘訣。另一人則反對,並列舉出不少反例加以辯駁,指出「站著放款一瞬間,跪著討債一輩子」。其實,信貸工作朝南坐還是朝北坐的問題,實質就是信貸工作的主動和被動地位的問題。另一件事是關於一組雕塑的對話:該學者曾去美國第一芝加哥銀行辦事,在跨進銀行大廳時被大廳里一組流光異彩的塑像所吸引:一位紳士站著,左手拿著禮帽,右手持著手杖,一身豪氣,滿面風光;而面對他的另一位,雙膝跪地,一雙手伸向空中,哀求的目光中充滿著施捨的期待……。學者暗自思忖,半信半疑地問一位銀行職員:「你看我對這組塑像的理解是否正確?銀行家是資金擁有者,客戶是資金需求者和使用者的代表。在商品經濟的市場里,有錢萬事亨通,因此站著的應是銀行家;客戶為了借錢,無論是多大的老闆,在銀行家面前有時也只能苦苦乞求,也就是說跪著的人代表客戶。誰知那位銀行職員聽罷哈哈一笑說:「正好相反。跪著的是銀行家,站著的是客戶,銀行家正在哀求客戶償還債務。」隨後他解釋說,銀行的信貸工作是風險和利益共存的,沒有永遠的主動,雖然在被動情況下可以尋求法律的保護,但訴諸法律往往是萬般無奈的事,於是銀行家便成了一個乞討者。由此我們可以感悟到金融的服務屬性。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從事的營生無非是向廣大的客戶提供一種資金服務。金融業賴以生存的基本收益就是存貸利差,而奉養銀行的正是向銀行提供存款和借取貸款的各類客戶。換句話說,客戶是享用服務的上帝。既然金融是服務,那麼效益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就仰仗於服務的質量,取決於享用服務的消費者的評價,不得不看消費者的臉色。從這一意義上說,我國金融從業人員如果不明確自身定位、不及時調整心態,還懷揣計劃經濟時代的上帝夢消極經營,而不代之以市場經濟環境下求生存、求發展的危機感,主動出擊,積極創新,勢必被真正的上帝——老百姓所拋棄或遺忘。如果說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業的危機感只是紙上談兵、理論上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更多時候顯示出的是優越感),那麼我國加入WTO後,這種危機感就因近在咫尺、無可迴避的殘酷競爭而深入人心了。這里提到WTO。WTO是什麼?其與金融有什麼關系?加入WTO對我國的金融業及老百姓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為老百姓所普遍關心但又不甚明了。以下筆者就此作一點解釋。WTO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簡稱,是當今世界上全面規范、調整各國貿易政策與貿易關系的全球性貿易組織,以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貿易自由化為宗旨。WTO法則是規范成員國政府對外貿易政策、制度和行為的規則體系。WTO法所調整和規制的國際貿易不僅包括我們熟悉的有形貨物的跨國交易,而且包括以無形技術和服務為對象的跨國交易。由此建立起WTO與金融間的聯系,即:金融被作為一種服務(稱為「金融服務」)納入WTO法的管轄范圍。換言之,WTO的管轄范圍已經涉及長期以來由國家壟斷經營的敏感行業——金融服務業。WTO體制下的金融服務是指一成員的金融服務提供者(諸如銀行等中介金融機構和證券公司等直接金融機構)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質的服務,服務內容廣泛涉及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信息服務等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WTO法規制的金融服務主要有四種提供方式:跨境提供、國外消費、商業存在和人員流動。金融服務的跨境提供是指從一成員方境內向其他成員方境內提供金融服務,如一國銀行向另一國客戶提供貸款或吸收另一國客戶的存款;金融服務的國外消費是指在一成員方境內向任何其它成員方的服務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如一國銀行對外國人提供信用卡服務等;金融服務的商業存在是指服務提供者通過在消費者所在國設立機構包括設立辦事處、分行、子行等提供服務。這是目前國際金融服務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種,通過此種方式提供的金融服務佔到整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量的70%以上;金融服務的人員流動指一成員方的金融服務提供者在其它締約方境內提供服務,此種服務的提供者來自另一個國家,但在接受國境內無商業存在,如金融咨詢服務的提供、風險評估、跨國銀行內部高級管理人員的移動等。由於金融服務問題的主權敏感性及其在一國經濟中的重要作用,長期以來金融服務一直屬於各國國內法的排他管轄范圍,各國有權自主地決定是否向他國開放本國的金融服務市場以及如何開放。如今,WTO通過《服務貿易總協定》、《金融服務附錄》、《關於金融服務承諾的諒解》等多邊條約及其補充性文件,建立起金融服務貿易的多邊體制,要求成員國逐步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並履行給予外國金融服務提供者及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以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公開國內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行政措施等條約義務。眾所周知,我國加入WTO已經兩年有餘,加入WTO對我國的金融業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狼來了」,意味著到2006年必須「與狼共舞」。因為作為WTO的成員國,我國必須履行WTO條約義務,遵循WTO關於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游戲規則,逐步對外開放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服務市場,兌現我國在金融市場准入、給予外資金融機構以國民待遇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具體承諾。這些承諾如:在加入WTO後兩年內允許外資銀行從事中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五年內對外資銀行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和客戶限制;五年內取消所有現存的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和設立形式、以及對其分支機構和許可證發放進行限制的非審慎措施,等等。有的承諾目前正在兌現之中,有的承諾也只剩下短短的兩三年過渡期,即將兌現。以銀行業為例,隨著金融服務市場的逐步開啟,近兩年搶灘我國的外資銀行的數目不斷上升,涉足的地域范圍、客戶范圍、業務范圍不斷擴展。內外資銀行間的全面競爭不可避免。且不說進駐我國的外資銀行大多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豐富的金融產品、先進的技術設備、成熟的管理經驗和良好的服務意識,以及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業務擴張能力,就中資銀行業自身現狀看,高額的不良資產已使中資銀行業暴露在巨大的信用風險下,直接威脅著中資銀行業的生存和發展。例如:國際大銀行的平均不良資產率一般僅為3%上下,而中資銀行的不良資產是凈資產的數倍,2000年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高達40%,是當年財政收入的2.2倍。在這樣的內憂基礎上再加上來自外資銀行的外患,中資銀行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可想而知。所以,加入WTO對我國金融業而言,可謂急流險灘,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國金融業除了積極備戰和應戰外,別無選擇。當然,辨證地看,這也並非壞事,不是有句話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嗎?加入WTO對我國金融業意味著嚴峻的挑戰,對老百姓則相反,意味著利好消息,意味著將有更多更好的金融產品可供選擇,有更優更廉的金融服務可以享受。君不見,這兩年參與市場競爭的金融企業越來越多,有國有的,有民營的,有中資的,有外資的;各類金融企業都在努力強化管理、提高效率、優化服務、爭創特色,以吸引更多的客戶,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於是市場上供應的金融產品日益多元化,提供的金融服務日益個性化。外匯寶、網路銀行、自動取款機、金融超市等等新產品、新服務,以往聞所未聞,現在則已不再稀罕,和居民社區一樣普遍和普通,帶給你我看得見的方便。此外,伴隨加入WTO所帶來的開放效應,老百姓所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務的地域范圍勢必也越來越寬。這是因為,加入WTO可以獲得雙贏的結果:一方面,獲准進入我國的外資金融機構越來越多,為了取得競爭優勢,其海外的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的各種資源和網路越來越多地向我國消費者開放;另一方面,加入WTO也有利於我國金融機構的海外拓展。作為WTO的成員國,根據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我國在履行WTO規則所規定的義務時,也可以享受WTO規則所賦予的權利和待遇。我國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的同時,也得以享受WTO其他成員給予我國金融業的市場准入、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等利益,從而有利於我國金融機構向海外滲透,在海外設立機構、拓展業務,打造我國的國際大銀行、大券商,進而為我國企業的跨國發展創造條件,為我國老百姓的金融消費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這已經不是未來不是夢。前幾日的一則報道便證實了這一事實。據報道:某著名交響樂指揮家於2004年2月4日成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信用卡的首位用戶。這是2003年底經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各家監管部門審批、我國內地首張由外資銀行(即全球規模最大的花旗集團)參與管理和技術合作的雙幣種信用卡。該卡以人民幣和美元分別結算,包括金卡和普通卡,可在我國30萬家、全球逾2000萬家商戶通用,將提供廣泛的功能和優惠項目,例如首次引進我國的由保險機構負責提供的「購物保障」和「旅遊不便保障」,金卡持卡人還可享受由花旗集團提供的全球最大用卡優惠計劃,在全球逾1.5萬家商戶簽賬消費時獲得特許、折扣和優惠。[i]可見,加入WTO為我國的金融業發展和老百姓生活打了一扇「世界之窗」,有力地促進了百姓金融福利的最大化。其深遠影響還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繼續,讓我們拭目以待。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金屬加工產業發展 瀏覽:519
房地產貸款自有資金比例 瀏覽:165
華大基因資金行情財經 瀏覽:15
昭通市投融資 瀏覽:80
新朋股份宋琳投資風格 瀏覽:982
別人用我的信用卡貸款怎麼辦 瀏覽:116
3千人民幣兌換日元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220
杭州睿弘融資 瀏覽:308
雅迪上市股票價格 瀏覽:286
新美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737
徽商外匯 瀏覽:697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外匯市場 瀏覽:714
股票選股黃金通道怎麼按裝 瀏覽:996
浙商基金專戶 瀏覽:839
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價格 瀏覽:820
天津信託徵信 瀏覽:505
期貨和股票可以同時做嗎 瀏覽:576
貸款收入來源可以是房租嗎 瀏覽:908
煤化氣股票 瀏覽:97
浙商世紀投資控股集團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