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朝削弱相權的機構有哪些
唐代通過設三省六部來削弱相權,是通過在程序上分段管理來避免宰相獨攬大權,以此來加強君權。
隋文帝時,為了強化君權,在中央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內史」、「門下」、「尚書」,三省長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牽制,決策機關是內史省,審議機關是門下省,處理日常政務的機關是尚書省。而三省總的職權,在秦漢時都歸丞相所有。
唐代,沿襲了隋的這種做法,即中央政權的主要機構,仍然是三省六部,只是具體設置有所差異而已。唐代「三省」為「中書」、「門下」、「尚書」。就職權來說:「中書」主起草詔令,「門下」主審議詔令,是決策機構。「尚書」是執行機構,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負責貫徹各項詔敕和政策。而人員設置上,在唐初,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的長官侍中(二人)和尚書省的長官左、右僕射都是宰相。有時,朝廷為了彌補宰相缺額或擴大宰相的人數,指定年紀較輕和品級較低的官員,例加「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名號,其身份也為宰相。
也就是說,唐代的「弱相」手段有二:一是在程序上,「三省」分段管理,草擬、審核、執行分步進行;二是通過增設宰相職位,使各個宰相的具體職權減少,而且還相互牽制,最終都要對皇帝負責,以此來達到弱相強君的目的。
2. 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出現與唐朝的
我國最來早的銀行雛形是出自現在唐朝。唐宣宗時期(公元847~858年),有「金銀行」出現。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時,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條為「銀行軋造吹銀出賣許多告提」,這是「銀行」一詞單獨出現最早的時間。後來出現了錢庄,最後是票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因貨幣的兌換而產生的一種信用機構.票號是清代出現的一種以匯兌為主營的金融機構,由山西商人創辦經營。由於資本主義的不斷入侵,使中國社會漸漸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強大的外國金融勢力控制著中國的金融市場,左右著資金的吞吐,匯率的漲落和金銀的出入,使得清末金融風潮不斷。再加上錢庄、票號本身也存在著不少弱點,且對外商銀行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導致其抗風險能力的削弱,由此錢庄、票號便退出了歷史舞台。錢庄、票號,與銀行的相同點是:都屬於金融機構,不同點是:錢庄、票號,是我國的前期金融象徵,規模較少,勢力薄弱;銀行,是後期從國外傳入的事物,逐漸取代了「錢庄、票號」,而成為新時期的金融力量,逐漸至今發展著!
3. 古代最掙錢的行業,幾乎穩賺不賠,你知道是什麼嗎
這里說的古代最掙錢、穩賺不賠的行業是典當行。典當行業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存在了,一直到清朝典當行業都還很火爆,直到近些年人們有了其他的選擇典當行才消聲覓跡。
宋朝時的典當行甚至能獲得官身和免除賦稅,這在古代是非常大的殊榮。宋代對於商業的發展是非常支持的,他們為了刺激經濟便出台了對典當行的規定。宋朝政府規定只要你開典當鋪那麼就能獲得“朝奉郎”官職,並且還能因此免除徭役捐稅。這使得典當鋪成為除了販鹽之外最暴利的行業,他遠遠比販私鹽要安全的多。
4. 為什麼說古代金融業真正形成在唐代
隨著南朝佛寺典當經營活動的興起和普及,典當業逐漸形成。不過南北朝專時期的典屬當業還僅僅是屬於寺院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處於萌芽階段。直到唐代,中國典當業才真正跳出佛寺 這個狹小的圈子,成為整個社會十分常見的蓬勃發展的金融業。唐代典當行業普及全社會,民間當鋪也稱為「質庫」。
5. 唐朝盛世幾個
2個: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
1、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2、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
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5)唐朝金融機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1、貞觀之治背景
「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唐初,由於隋煬帝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
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亂,而隋煬帝造成天下大亂,人口銳減,隋朝「留給」唐朝200餘萬戶(按《通典》記載杜正倫奏,經隋煬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亂,到了唐初武德年間僅200餘萬戶。)。
以及內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李淵李世民統一中原與南方,為貞觀之治創造了條件。
2、開元盛世背景
武則天以後,唐朝政局動盪,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了局面,使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飲茶之風也在全國范圍盛行。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武則天被逼退位之後,唐王朝進入了一個短暫的混亂期:先是武三思與韋後、安樂公主勾結,害死於唐中宗復位有功的「五王」;而後太子李重俊率御林軍殺死武三思、武崇訊,而其也被韋後部下所殺。
再而後,韋後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李顯,立傀儡李重茂為少帝,自己總攬大權,垂簾聽政。韋後肆無忌憚,安樂公主公開賣官,朝政異常腐化。武後退位後八年的時間里,政變迭起,政局動盪。
6. 中國第一家銀行叫什麼
銀行在我國起來源於源唐朝,在唐宣宗時期(公元847~858年),蘇州就有「金銀行」出現。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時,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條為「銀行軋造吹銀出賣許多告提」,這是「銀行」一詞單獨出現最早的時間。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內不僅有遠谷市、紗市、鹽市、牛馬市,而且「銀行、花市、雞市、鎮淮橋、新橋、筐橋、清化橋皆市也」。可見,銀行那時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條「銀行街」,其街非常繁華。「大清戶部銀行」是我國最早的官辦銀行,建於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
7. 唐朝的政治機構有哪些
唐朝中央機構總結來說叫做: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省(決策、秘書)中書令、門下省(侍從、諫議)侍中、尚書省(行政)尚書令; 尚書省下轄六部(主官:尚書):吏部(人事)、戶部(戶口、財政)、禮部(禮賓)、兵部(國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其代表了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完善。
唐朝的三省機構是朝廷最高政務機構,三省的文書制度,集中體現和代表了唐朝中央政府文書工作的基本特徵。唐朝中央機構的決策方式是三省分別負責決策、審核和執行,由皇帝最終決定。
作用:
1:唐朝最終結束了家國一體和貴族門閥政治的國家體制,開啟了皇帝—官僚政治體制
2:唐朝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後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模式
3:唐朝各級官吏的任用都必須經過考試,官僚形態呈現出新的特徵
4:唐代政治制度一直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而調整,體現出較強的自我完善的機能
5:在政治制度的運行中,呈現出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
在經濟上繼續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在政治上,承襲並厘改了隋朝的制度,最重要的便是包括三省六部制在內的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
唐朝中央行政機構最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唐朝的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掌封駁審議,長官侍中二人,中書、門下通過的詔敕,經皇帝裁定交尚書省貫徹。
尚書省職責為執行,長官尚書令一人,副長官左、右僕射各一人。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尚書,六部分理各種行政事務,每部又領四司,計24司。
三省長官共議國政,執宰相之職,他們議政的場所叫政事堂。
尚書令位高權大,自隋以來,基本不設(煬帝曾封楊素為尚書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職,故此後,唐朝不再授人以尚書令之職。
左、右僕射代領尚韋省事,亦職為宰相。
8. 我國金融機構的雛形始於哪個朝代
我國的金融機構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那時候中國最早出現了當鋪。
當鋪起源很早,在南朝時已有寺院經營為衣物等動產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唐朝當鋪成為質庫,唐玄宗時有些貴族官僚修建店鋪,開設邸店、質庫,從事商業和高利貸剝削,它與櫃坊同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唐會昌5年,皇帝的一個文告中說:「朝到衣冠」,「貸承華胄」以及「清途」們都私置質庫樓店,與人爭利。
宋代當鋪稱長生庫,由於宋朝社會經濟日益發展,長生庫(質庫)亦隨之發達。富商大賈、官府、軍隊、寺院、大地主紛紛經營這種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業務。
(8)唐朝金融機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通常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金融服務:
1、在市場上籌資從而獲得貨幣資金,將其改變並構建成不同種類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資產,這類業務形成金融機構的負債和資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行使這一功能的金融機構是最重要的金融機構類型。
2、代表客戶交易金融資產,提供金融交易的結算服務。
3、自營交易金融資產,滿足客戶對不同金融資產的需求。
4、幫助客戶創造金融資產,並把這些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市場參與者。
5、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保管金融資產,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
上述第一種服務涉及金融機構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種服務是金融機構的經紀和交易功能;第四種服務被稱為承銷功能,提供承銷的金融機構一般也提供經紀或交易服務;第五種服務則屬於咨詢和信託功能。
9. 唐朝「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是區別是什麼
一、時間、皇帝不同
1、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
2、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二、原因不同
1、貞觀之治是因為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措施,使得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繁榮,由此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2、武則天以後,唐朝政局動盪,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了局面,使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飲茶之風也在全國范圍盛行。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三、局面不同
1、貞觀之治時唐太宗重用人才,虛懷納諫,得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唐太宗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
2、開元盛世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10. 中國最早的金融機構在哪一朝代
唐朝
那時候出現了櫃坊和飛錢,其中櫃坊相當於現在的銀行
當然其實從秦始皇開始,三公九卿制度之下,就有專門負責金融的官員,但是這個是官方的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