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

發布時間:2023-01-29 13:03:07

A.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會有哪些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x0d\x0a(一)搶占商業銀行市場份額\x0d\x0a\x0d\x0a面對互聯網金融迅猛的進攻態勢,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的直接結果就是市場份額縮減。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方式、平台及跨界金融方面,對銀行造成沖擊,銀行可能基本上抵不過互聯網企業的進攻,被搶去市場份額。同時,互聯網金融可能蠶食掉銀行20%的市場份額。這可以很好理解,新事物的發展過程,必將會導致舊事物的縮減、退讓。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有信息處理方面的優勢,效率高,加之無傳統中介,擠掉了中間成本,而商業銀行在信貸方面顯然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市場份額減少成為必定。\x0d\x0a\x0d\x0a(二)減弱商業銀行中介功能\x0d\x0a\x0d\x0a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為客戶提供支付款業務,使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自主尋找交易對象,並完成交易,這與傳統銀行支付業務形成替代,致使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資金中介的功能逐漸減弱,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加速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的邊緣化。未來商業銀行在信貸領域的作用,將會逐漸削弱,直至被取締。\x0d\x0a\x0d\x0a(三)迫使商業銀行金融創新\x0d\x0a\x0d\x0a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方式、范圍上,都已固定成型,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正沖擊著商業銀行傳統的發展模式。中國銀行原副行長李禮輝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將迫使商業銀行作出轉變。馬雲也表示,銀行不轉變,我們轉變銀行。商業銀行如果自身不發展創新,適應這個新時代,那麼,就會有更多像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創新,倒逼商業銀行進行改革,否則,商業銀行這位傳統金融機構的「老師傅」,很有可能會被「亂拳打死」。

B.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1.互聯網金融改變商業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x0dx0a近十年來,中國商業銀行實現了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總資產和總負債年均復合增長率近20%。但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還是傳統上「重投入輕效益、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輕結構、重速度輕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長模式,「一高二低三優」的內涵集約化經營任重道遠。當前,利差仍然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2011年,我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佔比盡管有所提升,但僅佔19.3%。從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看,因為其客戶主要是對貸款有穩定需求的大企業客戶以及高端零售客戶,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是客戶的基本訴求,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主要是以其專業的技術、復雜的知識和冗繁的流程向客戶提供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的金融產品與服務。x0dx0a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目標客戶類型發生了改變,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不同,其價值訴求業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使得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被徹底顛覆。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和普及化,中小企業、企業家和普通大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金融產品或服務提供商是那些聚焦於為客戶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新興金融機構,其社會分工和專業化被大大淡化。客戶主要是追求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客戶及年輕消費者,方便、快捷、參與和體驗是客戶的基本訴求。x0dx0a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競爭基礎是網路技術、信息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需求響應、期限匹配、風險定價與管理等業務流程被大大簡化。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是在數據分析上的模塊化資產組合,以往傳統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那種基於密集知識和復雜技術的金融產品的優勢被削弱了。根據破壞性創新理論,互聯網金融使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基礎發生了演變,由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轉向快捷、便利和體驗,進而從金字塔的底端開始對銀行核心業務進行破壞。x0dx0a2.互聯網金融導致商業銀行支付功能邊緣化x0dx0a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動支付為基礎,其通過移動通信設備、無線通信技術來轉移貨幣價值以清償債權債務關系。互聯網金融進一步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邊緣化,並使其中間業務受到替代。例如,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和快線等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收付款、自動分賬以及轉賬匯款、機票與火車票代購、電費與保險代繳等結算和支付服務,對商業銀行形成了明顯的替代效應。x0dx0a迄今為止,央行為前後5批、共計19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頒發了支付業務許可證,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盛大、網路和Ebay等互聯網巨頭。目前,第三方支付的業務范圍已經涵蓋行動電話與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支付、貨幣匯兌、預付卡發行受理、互聯網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所提供的服務由單純支付、結算滲透至為整個產業鏈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區域范圍突破京滬和沿海擴大到河南、山西、四川、重慶、內蒙古、黑龍江等中西部地區。x0dx0a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國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虛擬貨幣的發行和流通量越來越大,涉及的用戶越來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據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全年交易額規模達2.16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99%。盡管與當年全國支付系統近2000萬億元的業務處理金額相差甚遠,但第三方支付組織已將手伸向了銀行的核心業務,且在電子支付領域奠定了優勢地位。業界人士預計,未來幾年其交易額將迎來爆炸式增長,業務佔比會不斷提升。x0dx0a3.互聯網金融重構已有融資格局x0dx0a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金融搜索平台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了一個機會發現的市場,同時現代信息技術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和交易成本,雙方對對方信息基本實現完全了解,資金中介將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資金信息中介。x0dx0a例如,2005年3月成立的全球第一家人人貸公司——Zopa,在資金借貸過程中充當了信息中介的功能:在Zopa網頁上,貸款者可列出貸款金額、利率和想要出借款項的時間;借款者可以在無中介的情況下自由尋找適合自己的貸款產品,而借貸雙方達成的借款利率,主要因貸款人的風險喜好程度而定,風險偏好型的貸款人會追求較高的利率水平,而風險厭惡的貸款人則會確定較低利率以規避相關風險。類似的,國內融360也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融資貸款搜索服務,實現用戶和業務人員的直接對接,讓用戶通過搜索就能獲取更高性價比的融資貸款產品。x0dx0a需要強調的是,互聯網金融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及個人消費貸款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貸款審批流程簡單、放款速度快、產品類型豐富多樣等。例如,專注於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阿里信貸,其淘寶商戶貸流程包括:3分鍾申請、沒有人工審批、1秒到款到賬。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異常迅猛,其中阿里金融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累計為超過13萬家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達280億,2012年上半年就累計發放貸款130億,新增獲貸企業4萬家,不良貸款率為僅為0.72%。x0dx0a另據報道,甚至有專家預測,「如果阿里巴巴拿到銀行牌照,三年內超過民生銀行不成問題!」。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不僅可以達到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而且還能大幅減少交易成本。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指出,20年後「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可能形成一個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x0dx0a4.互聯網金融挑戰商業銀行傳統金融中介理論x0dx0aMishkin(1995)指出,金融中介的存在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規模經濟和專門技術,能降低資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專門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緩解儲蓄者和融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引發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資金中介和信息中介是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中介最為基礎的兩個功能,分擔風險、提供流動性和信息也成為銀行最主要的服務。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興起商業銀行傳統金融中介理論的存在基礎形成了有力挑戰,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x0dx0a首先,互聯網金融降低市場交易成本。銀行直接融資以及股票和債券市場間接融資盡管對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產生很大的市場交易成本,包括貸款信息收集成本、銀行與客戶簽約成本、客戶信用等級評價成本、貸後風險管理成本以及壞賬處理成本等。這可以從銀行和券商高昂的利潤體現出來,如根據2012年三季度報告顯示,2471家上市公司1-9月份的實現凈利潤1.49萬億,其中16家上市銀行就高達8127.67億元,佔54.5%。x0dx0a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方運行完全依賴於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路進行聯系和溝通,並可以實現多方對多方同時交易,客戶信用等級的評價以及風險管理也主要通過數據分析來完成,交易雙方在信息收集成本、借貸雙方信用等級評價成本、雙邊簽約成本以及貸後風險管理成本等極小。x0dx0a其次,互聯網金融降低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商業銀行存在的重要基礎之一。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交易雙方之間信息溝通充分、交易透明,定價完全市場化,風險管理和信任評級完全數據化。例如,一位上海客戶需要申請一筆貸款期限為12個月、金額為10萬元消費貸款,當通過融360專業貸款搜索平台進行融資時,他可以在10個商業銀行以及9個非銀行金融機構所提供的27個貸款產品中進行選擇,並且每個產品都有獨特的產品特點。x0dx0a再如,Zopa平台在承擔資金借貸中介功能時,首先會參照該借款人在Equifax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分的基礎上對借款人進行風險評級;其次,錄入借款人的家庭情況、借款用途、借款金額、願意支付的最高借款利率及信用評級,並將其安排進入相應等級的細分市場;最後,特定信用評級的貸款人參考借款人的信用評級,結合貸款期限,以自身貸款利率參與競標,利率低者勝出。x0dx0a第三,互聯網金融加速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中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涌現和崛起,大大加速金融脫媒。在傳統的支付產業鏈中,電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銀行扮演著各自的角色:電商為用戶提供網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網關服務平台,實現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之間的在線支付,並提供現金流轉、資金清算服務;銀行則是最終資金結算服務的提供者。x0dx0a但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壯大,他們已不不滿足於只做銀行的網關支付平台,而是藉助其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開始直接向供應鏈融資、小微企業信貸融資等領域擴張。盡管目前互聯網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貸業務占仍比較小,但由於其為資金借貸雙方之間提供了直接連通的通道,成為商業銀行戰略和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

C.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影響。
2、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形成挑戰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主要有以余額寶為代表的新基金銷售模式和P2P信貸服務,尤其是余額寶模式不僅具有傳統存款的特點,並且具有比銀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動性,獲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直接降低了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競爭力,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是否具有充足的存款是開展其他業務活動的基礎,余額寶和P2P信貸服務的出現,不僅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產生了影響,並且因為存款受到影響,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和其他業務活動的開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影響。
4、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產生的影響主要來自P2P貸款和眾籌模式。P2P貸款和眾籌模式的出現,為潛在的貸款需求企業和個人在融資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而與商業銀行復雜的貸款手續不同的是,使用P2P貸款和眾籌的方式進行貸款不僅手續簡單,而且貸款的流程也大為簡化,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5、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影響。
6、支付業務是商業銀行提供的傳統服務,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我國政策允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和發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業務不僅使用方便而且費用較低,而商業銀行提供的支付業務,手續復雜,不同的商業銀行間辦理支付業務時還面臨較多的困難,而互聯網金融服務有效的克服了商業銀行支付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對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D. 互聯網金融平台與銀行相比有什麼優勢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有:
第一個優勢是交易成本低。商業銀行目前也在大力發展網上銀行,辦理一筆同樣的業務,網上銀行只有實體網點成本的十分之一,網上銀行對實體網店的替代使得運營成本大幅降低。金融業的本質是服務業,在市場經濟中,服務業發展的規律就是不斷向交易成本降低的方向發展。前兩年大家都說銀行業暴利,銀行業暴利意味什麼?意味著銀行業給客戶提供的服務成本高。客戶的成本就是金融服務機構的收入。從市場競爭的規律來看,未來的發展肯定要往交易更低的方向走,而互聯網金融就代表了這種趨勢。
第二個優勢是客戶服務口徑擴大,解決了長尾客戶的問題。勞動法和辦業務客戶群的雙重要求使傳統銀行有營業時間的限制,客戶去銀行的時間呈現正態分布,哪段時間客戶集中度最高,銀行就選擇這段時間營業,但是有部分客戶卻有不同的偏好或者臨時需求,這類處於正態分布兩邊的客戶就享受不了銀行網點服務。而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很多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為消費者大幅度節約時間成本,可以滿足一直被忽視的「長尾」群體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戶覆蓋率。
第三個優勢是應用大數據,在解決銀行傳統的風險管理上有其內在優勢。銀行是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所以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篩選客戶進行風險管理的能力。互聯網金融強大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行為跟蹤能力能夠逾越一般財務報表,有效地調查、監督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有效地甄別異常狀況,這在技術上解決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互聯網金融基於互聯網數據挖掘技術不斷創新徵信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以上就「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相比較,有哪些優勢?」的具體介紹。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E. 互聯網金融會取代銀行的房貸和對公業務嗎

互聯網金融當然不會取代銀行的房貸和對公業務,相反的是,以後互聯網金融是銀行的天下。

互聯網金融這幾年發展一直很火,但是也出了很多問題,特別是互聯網網貸更是成了很多人的噩夢。為此國家這幾年一直在規范互聯網金融,特別是各省逐步取締了所有的P2P網貸機構。

但是網貸的需求還是存在的,那麼P2P網貸取締後,這一塊市場誰來做,那肯定是銀行。銀行會逐漸佔領網貸等互聯網金融市場。

有人可能說了,銀行是競爭不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這是一種誤解。其實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給銀行打工的,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支付寶和微信等都不會顛覆銀行作為金融核心的地位,支付寶和微信再牛提供的只是金融服務,而金融的核心存貸、融資和資本業務還都是銀行的強項,支付寶和微信的強大其實幫助了銀行的強大,因為支付寶和微信把銀行最不掙錢和耗費精力、成本的業務做了,這促使銀行減少了支出,提高了效率和利潤,更有利於銀行集中精力發展其核心的存貸、融資和資本業務。

互聯網金融同樣如此,支付寶和微信看似非常火熱,但是他們根本就沒有金融服務牌照,不得不藉助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核心的金融服務。而兩個銀行的規模現在還比不上很多城市商業銀行,特別是我國銀行大部分都是國有或國有控股銀行,他們有國家做後盾,必然會在各行各業無往不利。最終,互聯網金融肯定還是會讓位給銀行的,不是說銀行終結了互聯網金融,而是銀行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主力軍。

所以,現在與其說各地在取締和規范互聯網金融,不如說在為銀行佔領互聯網金融市場鋪路。永遠不要看衰中國的銀行,否則吃虧的是你。

不會,也不可能取代。

銀行的性質和互聯網金融不同,銀行要配合央媽完成各種發債及資金分配動作。互聯網金融通過與銀行合作,能夠更好的講資金,金融服務更好的傳達到鏈端。兩者職責不同。

不會取代。互聯網金融只是增加和豐富了房貸和對公業務的的運行方式,也可以理解成是把「線下」搬到了「線上」。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就目前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很難完全取代銀行房貸對公業務,但銀行已經在傳統房貸和對公業務中採用了大量的互聯網技術。存在問題如下:

1、房貸,主要有一手房按揭貸款和二手房按揭貸款,銀行房貸互聯網化有兩個障礙,

一個是手續環節多,又涉及多方主體,房貸的前提是房產交易,由於中國採取了預售制度,造成一手新房的不動產證晚於買賣合同簽訂,在貸款發放到辦理不動產證的抵押過程中,需要房地產商提供階段性擔保並配合辦理相關手續,先有購房合同的簽約、貸款及抵押合同的簽約,再加上開發商的階段性擔保及不動產抵押配合辦理問題,都需要大量的線下工作,二手房雖然少了房地產商環節,但房產交易本身的中介化也難以互聯網化。。

第二則是不動產證的辦理、抵押業務需要在當地不動產中心辦理,目前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鄭州為例,推出了電子不動產權證,以及金水、經開等均可辦理市區內全部業務等便民服務,但是下轄縣市依然需要到當地辦理,更不用說跨市跨省了。

鑒於以上情況,不僅僅是房貸,就是涉及到房產抵押的貸款,最新的互聯網金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也明確把房產抵押貸款排除在互聯網金融之外,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屬地管理。

2、對公業務,對公網銀其實是早於對私網銀的,早在03年非典時期,筆者還在中行,大量的單位財務人員主動要求開立對公網銀,當時工行的對公網銀競爭力強,目前主要是開戶環節要求必須櫃台開立,而且要求上門核實,日常的轉賬、代發工資、簽發匯票等業務辦理均可以在網銀辦理。

希望這些回答可以幫到你。

是趨勢

有點困難,目前銀行正在對此嚴防死守。比如說對公轉賬,目前互金都辦不了。

F.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發展有哪些影響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資產事務的影響,傳統商業銀行重大輕小,很多中小企業成為傳統商業銀行的商業盲點,時代的發展導致了中小企業的擴張,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債務業務的影響,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崛起分流了銀行的部分存款,用戶可以隨時將多餘的資金轉移到支付寶進行支付。用戶利用余額寶在短期資金進行金融投資獲得收益,互聯網理財的收益率明顯高於銀行的存款利率,同等條件下,用戶會選擇收益率較高的互聯網金融,支付寶的出現打破了商業銀行壟斷存款的傳統,給傳統商業的債務業務帶來了沖擊。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第三方支付結算的出現搶佔了原商業銀行在支付結算方面較大的市場份額。例如,隨著支付寶的出現,支付寶出現了一定數量的自由提現,互轉不收手續費,這對銀行的商業轉賬手續費中間業務產生了影響。
拓展資料: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如何?
1.平台合法化
合法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正規的平台不僅有助於行業的整體發展,降低系統性風險,還能幫助企業塑造自己的品牌,獲得大量的忠實用戶。在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中,遵守規則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發展必須堅持以行業法規為首要發展原則,加強風險管控,提高風險識別和化解能力,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做出貢獻,在實現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2.服務實體經濟,脫虛向實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充分利用其開放性和便利性,資金需求方和資金供應商可以通過網路平台更快地完成信息篩選、匹配和交易,實現透明、准確的對接。讓資金流向有需要的人,從而幫助實體經濟,引導資金脫離虛擬現實。
3.金融服務更注重用戶體驗

G.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互聯網金融的日益興起對我國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從服務質效、內部流程、組織架構、人才隊伍建設、風險管理控制、產品開發設計等多個方面影響著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未來新邏輯的起點,是新階段全新的信息通信技術對金融產生革命性影響的開始。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只有主動擁抱互聯網,充分運用新一輪高新信息技術革命的先進手段與工具,加速創新改革,才能不斷增強自身能力,強化風險管控力、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實現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共贏,打造中國金融健康發展新格局。
一、對服務質效的影響
服務是銀行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內容。在互聯網去中介化的過程中,用戶和銀行的關系、交互渠道以及「服務」的核心都隨之有了新的外延和內涵。
1、促服務意識轉變。在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同業競爭加劇的局面下,很多銀行的服務措施仍顯刻板和被動,對非核心客戶的開發與維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動性。同時,大量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業,一是不懈追求用戶體驗的提高,帶動了金融服務整體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用互聯網用戶群帶來的規模優勢,大幅降低金融服務費用,甚至出現大量免費服務。因此,商業銀行將同時面對來自同業和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銀行的服務意識及服務模式產生了根本性變革,開始以智能化、專業化、特色化、休閑化的服務爭取客戶,以便捷的用戶體驗贏得客戶,力求維系、鞏固既有客戶資源,挖掘、發展過去不被重視的非核心客戶。
2、服務深度廣度增加。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催生了各種融合類需求,金融用戶開始希望獲得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務。例如原本基於專櫃、專人的私人銀行、個人管家之類的定製化個人服務,借用互聯網走進了社區、提到了線上。而企業用戶也不滿足於原有的基於當地銀行的投、融資類的服務,把目標放在了更加寬廣的供應鏈體繫上,希望銀行能夠提供包含信用信息咨詢、交易撮合、跨區域、跨行業、一體化的供應鏈類金融服務。這樣的新型需求,催生了一批基於互聯網的跨界企業,他們正以互聯網行業特有的創新力和執行力飛速地搶佔新興市場。在用戶和競爭者的催逼下,傳統銀行必須拓寬原有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以適應互聯網大潮的強力沖擊。
3、服務方式變化。互聯網技術可使部分傳統櫃面業務實現遠程交易,各銀行的櫃面人員可以脫離物理網點的束縛,借用專業的互聯網終端設備,走進社區,為用戶帶來便捷的專業智能化服務。例如,民生銀行的社區金融服務站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系列社區金融服務,如遠程開卡,遠程開通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還推出集成了銀行借記卡、小區門禁卡、繳費卡和停車卡等功能的「聯名IC卡」,設立了遠程視頻櫃員機(VTM設備),可為客戶提供購買理財產品、信託、保險等自助服務。互聯網技術使得銀行原本如同「蹲點」式的服務方式,變得更加靈活、主動、人性和智能。
二、對內部流程管理的影響
流程是保障銀行正常運行和防禦風險的根基,商業銀行以往在流程設計時主要考慮保證風險可控、責任明晰,在執行上常常以「盡職免責」為原則。互聯網時代下市場競爭壓力迫使銀行重新審視、調整原有內部管理與工作流程。主要表現為:風險仍然是第一要素,但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盡可能精簡程序提高效率,並將之作為贏得客戶的重要手段。「盡職免責」不再是一種消極的工作方式,而是利用流程制度來保護創新的手段。同時,在互聯網時代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節奏下,流程制定的節奏加快,更迭周期縮短。流程和制度在初步制定後需要不斷進行增補和修改,緊跟互聯網產品迭代升級的步伐。
三、對組織架構建設的影響
為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各商業銀行相繼對內部組織架構進行了中心化、專業化的改革調整,針對性地建立起目標明確、邊界清晰、責權對等的獨立或半獨立專門機構,整合優勢資源聚焦目標領域進行專項攻關,變互聯網金融的挑戰為機遇,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各銀行對組織架構的調整主要包含三類:
1、設立致力於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專門部門。例如,中國銀行設立了創新研發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等相繼設立了電子銀行部,工商銀行還成立了互聯網金融營銷中心,這些部門獨立於傳統業務條線部門,在其他部門的協同配合下,合理調配行內資源,主導全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與創新。
2、建立針對性的事業部和子公司。例如平安銀行成立了公司網路金融事業部,重點開發網路金融產品。民生銀行設立了直銷銀行二級部門,其業務拓展不以櫃台為基礎,打破時空限制,主要通過電子銀行渠道營銷金融產品、提供金融服務。
3、設立專題組或項目組。這類項目組目標明確,時間確定,資源調配靈活,可高效地完成某一產品或服務的開發設計,能夠滿足互聯網產品、業務時效性較高的要求,同時可與各部門、各事業部及子公司並存,形成矩陣式組織架構,兼顧銀行短期攻關與長期戰略的統籌發展。
四、對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由於全新知識和技術的引入,以及相關思維體系、業務領域的擴展,商業銀行吸收人才的領域被拓寬,不再局限於金融、財會、營銷等泛金融領域,還需要各類信息技術、電子商務、自媒體管理、互聯網營銷以及其他生活類、娛樂類應用開發及運營人才,特別是需要大量既懂社會行為學又懂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分析的新經濟復合型人才。例如上海銀行2014年招聘100名跨界人才作為客戶經理,旨在充分挖掘其專業優勢,與金融業務有效對接,拓展行業客戶。跨界人才的招募,給銀行帶來全新知識、技術以及新型業務,對銀行的思維方式及企業文化產生影響,最終將轉化為推動銀行發展的生產力。
另外,傳統銀行過於刻板的程式化工作模式壓制了創新性人才的積極性,使各個層級的金融從業者流動到創新性更強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因此,銀行需要審視自身在人才建設方面的不足,轉變經營思維,以發展的戰略眼光建立健全金融創新機制、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五、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控制的影響
風險管理控制既關繫到銀行的生存與發展,又關繫到金融市場與國家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程中,風險管控的任務更加復雜和艱巨,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風險種類增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大量應用以及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業務及商業模式創新的大量涌現,銀行業面臨的風險類型不僅包含了傳統銀行業務風險,還包括由互聯網金融自身的技術性、創新性、試錯性而衍生出另外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新型風險。其中,以下幾種風險尤其需要關注。
一是法律/監管風險,源自於業務創新的探索性。由於外部監管政策的空白,一些業務創新運作於無規可循的灰色地帶,待相關法律、監管政策補位完善後,部分不符合規范的業務模式必將花費較大代價進行調整,甚至會被監管機構叫停。
二是技術風險,源自銀行生產率的提高對IT運行維護的更高要求。由於互聯網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使得銀行業務交易量以數量級的跨度急速提升,技術運行維護跟不上,將對銀行的經營運轉產生巨大影響。
三是信息安全風險,是信息流通的過程中產生的風險。互聯網大大提升了信息流通的廣度和深度,用戶的個人信息、賬戶信息、交易信息以及銀行的各種內部信息都存在被泄露的風險。
四是宣傳/公關風險,來自於社交網路的飛速發展。由於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極速擴張,銀行一旦出現經營、風險、信譽等方面的負面信息,將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不僅影響自身發展,而且會危害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
2、風險應對響應時限變短。互聯網提升了信息傳播效率,也同樣提升了風險事件的影響力及破壞力。互聯網技術的引入使銀行的服務時段向7×24小時的方向發展,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金融交易,留給銀行從業者處理風險事件的「安全」時限縮短。只有建立快速有效的風險防控預警及處理機制,才能將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3、風險管控體系變化。新的風險形式催生了大量全新的風險管控體系。企業各自為戰的風控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帶來的風險挑戰,銀行必須與同業及其他關聯行業充分合作,共同抵禦互聯網帶來的風險沖擊。另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風險管控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CFCA(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建立了「CFCA交易監控及反欺詐系統」,通過收集海量交易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並豐富完善欺詐行為規則庫,可以對交易行為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給出有效的預警和處置建議。此類基於「大數據」的風險管控方法改變了傳統銀行體系中主要依賴風控人員經驗和實體抵押等手段的風控模式,把經驗主導轉變為數據驅動,從以實體憑證確認為中心變成了以模型計算預測為中心,提高了風險管控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時間效率。
六、對產品開發設計的影響
1、設計方式的變化。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傳統的資金籌集渠道、融資方式和信用評價方式被逐步改變,銀行從重視資金規模效應轉向重視需求規模效應。同時,市場競爭壓力敦促傳統商業銀行改變產品的設計方式以適應市場需求和互聯網電子商務新規則,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變革:以大數據為支撐,劃分客戶群體,掌握客戶的流動性規律和需求定位,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產品,提高客戶對產品的感知度和認可度;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鞏固既有客戶群體,發掘潛在客戶資源,例如重視「長尾」屬性的產品開發,發揮「長尾」效應,提高市場佔有率;重視產品的便利性,提高用戶資金的收益率,例如一些理財產品在提高用戶收益率的同時降低了最低申購和贖回的限制,提高了資金的周轉效率,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開展服務功能的跨界整合,研發綜合服務產品;降低產品交易成本,簡化服務流程,提升產品普惠性;發揮自身優勢,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高產品的風險防禦能力。
2、產品結構簡單化。在互聯網上發售金融產品或提供服務,面向的客戶主要是大量的個人客戶及少數企業客戶,因此產品需要滿足時效、簡單、快捷、便於理解等特點,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設計產品時,產品結構不能太復雜,風險識別簡單易行,交易方式便捷安全,使產品通過互聯網達到大批量獲客、大批量交易的效果。
3、產品類型豐富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商業銀行的產品類型更加豐富,一是銀行的一些傳統業務被搬上互聯網,並藉助銀行自身的品牌、信用和資金優勢展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二是整合金融資源產生全新產品,例如民生銀行以網站、手機APP和微信銀行為媒介,推出了直銷銀行,打造集存款、理財、基金、貴金屬、貸款等為一體的產品體系。三是跨界合作產生交叉領域的新產品。近年來,銀行紛紛展開與互聯網平台的深入合作,開發出以銀行電商平台(例如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主要大型商業銀行,以及成都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均已開設網上商城)、社交平台金融服務(例如微信銀行、微博銀行,以及微融資、微理財等服務)、移動金融(例如各類融合了金融服務、消費、娛樂等場景的移動金融APP,以及與移動運營商合作,基於NFC-SIM卡模式的手機近場移動支付產品和服務)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4、產品設計周期縮短。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和高效性,產品的更新換代加速,市場競爭加劇,銀行開始提升創新速度和效率,把握市場機會,設立較高的風險容忍度和快速補償機制,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縮短產品開發創新周期,快速推出產品。
5、產品效果評估方式改變。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和復雜化。對銀行開發設計出的產品的效果評估方式也更加多樣:一是產品的獲客效果;二是交易成本的降低程度;三是風險產生概率是否在風險容忍度之內;四是交易過程是否快捷和簡單;五是是否和其他消費領域跨界結合,以獲取潛在的消費者和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另外,在互聯網經濟環境下,產品效果的評估不再僅限於事後分析,信息技術的發展、市場商機的瞬息萬變、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迫使銀行必須實時關注產品效果,做好實時跟蹤、信息收集和反饋,並同步指導後續產品的優化。同時,產品服務的設計要立足金融本質,在逐利過程中更要重視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銀行產品的效果評估是一個系統性的長期過程,不僅包括對某一產品的效果評估,還包括與之相關的後續服務和關聯服務的評估和完善,再加上對互聯網金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最終達到產品開發的長期願景,提高金融效率,實現資金的有效融通。

H.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影響有哪些

當今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迅速,對我國整個金融產業尤其是銀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先介紹互聯網金融的基本內容,進而簡述現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我國傳統銀行業的影響,並針對發展情況和具體現狀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
當前,我國金融創新業務蓬勃發展,支付寶、余額寶、網上銀行、雲金融等新興業務的受眾度越來越廣,由此逐步開啟我國金融探索的新模式——互聯網金融,它在國內的迅速發展將大眾帶入數據化、信息化、網路化的時代,甚至對生活方式改變產生了影響。互聯網金融因其快捷支付、操作方便等優勢,與傳統金融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使金融業內展開激烈競爭,同時也對傳統的金融模式的發展造成了影響。 1互聯網金融的內涵 互聯網金融是藉助於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它是一個新興的發展領域,使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在通過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上,使其成為一種新的參與形式,而不是傳統金融技術的簡單升級。 1.1互聯網金融的特徵 (1)技術需求水平高。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交易雙方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直接的溝通和交易,它若要達到規模經濟,釋放出互聯網的成本優勢,必修要建立在大數據與雲服務的基礎之上。交易過程其中涉及到的在線支付全程電子化、數據收集、分析和處理等,都需要強大的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作為支撐。 (2)受眾較多的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無傳統中介、無壟斷利潤、無交易成本,交易雙方能夠在時空幾乎不受限制的前提下及時滿足自身交易需求,能夠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和促進民間金融的陽光化、規范化,更可被用來提高金融包容水平,促進經濟發展。 (3)資源配置去中介化。第三方支付組織崛起,加速了金融脫媒的進程,使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體系,直接輸送給需求方和融資者,貸款、股票、債券等的發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網上進行,市場有效性提高,去中介化明顯,這無疑是對傳統金融業的巨大挑戰。 (4)信息對稱。傳統銀行業主要經營信息不對稱業務,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信息交流更加暢通,交易雙方可以通過網路及時、全面的了解對方的資料,降低信息不對稱,從而使金融業減少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時,由於信息傳遞便利,對交易對手違約的情況也可以做及時有效的處理,以減少違約損失。 1.2互聯網金融的功能 (1)資源配置和平台功能。當前互聯網金融企業著眼於個人和小企業客戶,藉助掌握的龐大數據以及強大的數據處理技術,以更低的成本迅速發現客戶,了解其消費行為和信用等級,極大的促成小微金融交易的發生。在這個由互聯網創建的平台上,資金需求和供給雙方可以自由、靈活、便捷的交易,彼此能夠便利的掌握各方資料、更及時准確的獲得收益防範風險,從而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 (2)支付功能。當前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斷發展壯大,極大便利交易雙方的交易進程,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業銀行、傳統支付平台的地位。 (3)信息搜集和處理。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人們利用「雲計算」原理,可以將不對稱、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實現數據的標准化、結構化,提高數據使用效率。 (4)價格發現。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的需求和供給雙方都直接在平台上彼此選擇,共同商議交易價格,實現了完全的交易自由化和市場化。隨著參與度的提升和交易額的進一步增加,金融機構能夠利用這一交易機制判斷市場利率走勢,找尋符合市場的價格,從而更加精確制定自由市場下的借貸利率和價格基礎,為日後實現真正的利率市場化積累經驗。 2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2.1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傳統銀行業出現生存危機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和不斷發展,其交易量和交易規模都有了極大幅度的增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增長迅速。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第三方支付企業交易規模(線上、線下交易規模總和)達到6.91萬億元,完成2012年全年交易量(104221億元)的66%,行業增速穩定(賽迪顧問數據)。2013年以來,第三方支付大力拓展新興行業的業務,其中支付寶與天弘基金聯手推出的余額寶,因為短短幾天內便帶來高達超過百萬級的客戶以及幾十億的銷售,令業內受到極大震動。2012年,互聯網支付總金額累計達到830萬億元。這些數據另一方面也表明,電子交易量與交易額的增長極大的擠佔了傳統金融業的交易份額。 其二,互聯網信貸規模迅速擴大。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阿里巴巴集團為例,其在2012年完成貸款數額達40億美元,2013年更是累計貸款額達1500多億元,小微信貸的客戶數量有已經達到64萬,不良率不到1%(中國電子研究中心數據)。 其三,P2P網路貸款平台出現。自2011才出現的P2P貸款平台,目前已有上百家不斷發展壯大,其中以人人貸、拍拍貸最為典型。整個借貸過程中,資料與資金、合同、手續等全部通過網路實現,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其四,互聯網企業業務擴展。現今眾多互聯網企業不只局限於第三方網路支付,而是藉助信息、數據的積累和技術的增強創新,不斷向融資領域擴張,未來可能沖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搶奪銀行客戶資源、替代銀行物理渠道,顛覆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 短短幾年,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讓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壓力。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模式,更加開放和透明,同時在信息對稱、傳遞、處理以及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都比傳統的銀行業更具優勢。它的出現和發展,無疑對傳統銀行業的生存帶來巨大挑戰。 2.2促使傳統銀行業服務內容、方式發生轉變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巨大挑戰和沖擊,傳統銀行業勢必會在其業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渠道方面進行調整和轉變。客戶是商業銀行開展業務的基礎資源,針對日益成熟的互聯網平台,傳統商業銀行可以即發揮自身優勢,又創新開發新型支付、結算等服務方式,從而使得其在2.3使金融脫媒速度加快 傳統銀行業作為資金融通的借貸機構,其中介角色已逐漸不適應市場發展的狀況。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則改變這一局面,加速金融脫媒的進程,削弱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互聯網金融只需有一個互聯網信息聯絡平台,資金的需求方和供給方在此信息中介上尋求有用信息,一旦達成交易協議,之後的融資交易都是由交易雙方自己完成,不再需要傳統銀行中介來促成交易。3傳統金融業的應對措施 3.1調整戰略,積極革新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無疑對傳統銀行業尤其是大銀行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小銀行的發展提供機會。傳統金融企業尤其是商業銀行,應該在激烈的競爭中擺正位置,積極創新,汲取互聯網金融在技術、客戶、時效、信息等方面的有利特點,並與自身傳統業務相結合,推出更多新興業務,開發電子銀行平台,在滿足客戶更多需求的同時形成優勢。從這一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也推動了傳統銀行業的運作模式,從而推動金融行業向更電子化、便捷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3.2拓展互聯網業務,實現服務升級 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巨大,已超過5億,這無疑是金融業巨大的客戶資源,互聯網也將是最有前景的交易平台。面對互聯網金融吸引廣大客戶的絕佳優勢,傳統商業銀行不僅可以開發互聯網新業務,吸引更多客戶,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服務升級,以更細致、便利的服務留住更多客戶。 通過互聯網拓展金融業務,使傳統物理網點優勢弱化,讓銀行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目標客戶群,而是吸引更多追求多樣化、人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參與各種金融交易。 3.3以數據、信息為根基,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通過資料庫和網路信用體系,使得信息快速傳遞,交易成本大幅減少,資源配置效率極大提高。對此,傳統的銀行業也需要加大對技術的研發,建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資料庫,利用網路平台收集發布信息,藉助其優勢推動自身業務的發展和效率的提高,向數據驅動型銀行方向邁進。 3.4明確市場定位,強化專業化、差異化競爭優勢隨著金融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更多網路金融企業發展起來爭奪現有市場,傳統銀行業更要重新定義或鞏固自身市場定位和業務拓展方向,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注重某一業務的擴展和深化,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應加強對客戶信息的收集和整合,針對不同風險偏好、信用水平的客戶設計不同金融產品並制定合理價格,讓目標客戶的需求得到最充分的滿足。同時要勇敢面對在專業化技能和水平上面臨的重大考驗和挑戰,最終建立絕佳競爭優勢。 3.5完善綜合化服務 盡管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優勢顯著,但其主要目標客戶群體是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主營小額貸款業務,而傳統商業銀行則具有更雄厚的資金、廣闊的的客戶資源和發展經驗,基礎設施完善,網店分布廣泛,深得客戶的社會的認可與信任。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傳統銀行業逐步探索出一條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發展模式,這比僅靠效率、便捷取勝且業務單一的網路金融公司更具優勢。這些都是一個大銀行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對此,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應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完善綜合化的服務體系,加強對客戶全方位金融需求的滿足。

I.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關系

首先,互聯網金融的盛宴少不了銀行的參與。互聯網金融最核心的缺失是什麼回,自答然是風控能力,從這一點上,銀行的參與等於是「品質的保障」。從中信銀行監督託管余額寶也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其實非常需要銀行「兜底」,這種兜底顯然不是剛性兌付,而是對於資金安全附加承諾和保障。

其次,銀行也在藉助互聯網實現創新和與轉型,不同銀行的路徑選擇也十分不同,有兩分鍾就可以完成審批的POS網貸,有肩負重任的電商新平台,有被稱為銀行版的「P2P」業務模式,還有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的直銷平台。這些探索多數還未見效果,但是銀行的創新態度卻十分鮮明。

第三,早在余額寶等各類互聯網金融「寶寶」橫空出世之前,銀行就已經開始大量發行中短期理財產品,並為利率市場化熱身。也就是說,最開始決定「消滅」活期存款的恰恰是銀行本身,互聯網金融僅僅是加快了進程、放大了規模,而且從目前來看這部分資金還是迴流到了銀行體系(當然是以成本更高但銀行尚能承受的方式迴流),互聯網金融與銀行並不僅僅是對手。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棗庄股指期貨配資 瀏覽:149
49000韓幣是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228
2018年國內總不良貸款 瀏覽:551
中州期貨手續費水平 瀏覽:832
創業板什麼時候推股指期貨 瀏覽:409
基金幾個點買好一點 瀏覽:427
基金份額390什麼意思 瀏覽:961
通達信強勢主升指標 瀏覽:238
債權性資金 瀏覽:131
權證股票代碼 瀏覽:315
人民幣匯率對港股的影響 瀏覽:599
螞蟻金服投資曠視 瀏覽:816
股權股份股票 瀏覽:927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構成 瀏覽:416
采購端融資 瀏覽:745
農行的理財產品哪個好 瀏覽:184
007355基金在哪家銀行認購 瀏覽:443
森信股票 瀏覽:819
永坤投資 瀏覽:583
25萬元理財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