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強整頓後,2017年什麼樣的網貸平台能夠崛起
2016年是P2P網貸最強監管年,經歷連續出台的《指導意見》、《整頓辦法》、《暫行辦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洗禮,P2P平台逐漸減少。
隨著行業整頓的深入,貨真價實的好平台將逐漸浮出水面。具備商業模式清晰、自主拓展優質資產能力、平台資金良性循環、能夠專注於垂直細分領域,鎖定一定目標人群的平台會在未來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商業模式清晰,能夠快速佔領市場
車貸、房貸標准業務在業內發展逐漸成熟,而具備清晰的商業模式才能快速佔領市場。在如今監管趨嚴、行業動盪的背景下,P2P平台都試圖尋找一種清晰且全新的商業模式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消費金融模式、供應鏈金融模式、汽車金融、融資租賃、票據金融等發展方向,已在業內獲得較大認可。對於模式而言,P2P火爆的一大因素就是其可復制性強、門檻低等優勢,從而發展為互聯網金融中受眾最廣、參與主體最多的一個分支。
如果說在管理技術和組織技術層面,互聯網給企業部門帶來的創新意義具有可復制性;那麼一個平台具備可復制性的商業模式,即能在短時間內幫助企業形成競爭優勢,更快佔領市場,以標准化的風控模式完善風險模式。
自主拓展優質資產,練就核心競爭力
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了優質資產才是平台賴以生存的基石,可以說「資產為王」是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已達成的共識。
從2015年開始,業內「資產荒」的論斷不斷涌現,可見行業對資產的關注程度之深,增強自身的資產開發獲取能力,是網貸平台擁有的核心競爭力。
自我造血,平台資金良性循環
互聯網時代,都說「羊毛出在豬身上」,重視獲取用戶的模式而輕贏利模式,而實際上,穩定的現金流對一家P2P公司來說尤為重要,如何盈利是每家公司在創立之初就思考的問題。在如今的資本市場,不燒錢而能憑借自身的造血能力賺錢,更成為了判斷平台是否值得投資的一個直觀且重要的指標。
大資本的不斷進駐是創業公司、新興產業所翹首以盼的。資本的注入相當於一個輸血的過程,為企業打通全身經脈,在這樣一個良性狀態下企業不斷發展完成自我創造現金流,最終實現整個血液系統的完全融合。
擁有自我造血盈利能力,要求P2P企業自上而下建立完整有序的產業鏈,並不斷完善自身的產品線。雖身處嚴寒的資本環境,但具備自我造血能力及盈利能力的平台依舊頗受青睞。
專注細分,快速成長為某一領域的老大
P2P歷經10年的沉澱,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從到處撒網到重點培養,部分專注於垂直細分領域的P2P平台從萬人競跑中脫穎而出,也印證了垂直細分將會是網貸行業的資本追逐的又一著力點這一行業預測。
隨著競爭的加劇,資本方對P2P平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粗放的個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聚有錢認為,網貸模式的細分化,挖掘垂直細分市場的深度,成為P2P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面對監管和競爭的雙重壓力,細分領域的「小而美」平台雖然從市場佔有率、品牌知名度上遠不及很多大平台,但是卻更容易成為某區域內的當之無愧的老大。無論如何,在這一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資本寒冬之下,聚有錢認為,具備以上能力的優質平台能夠快速打一場翻身仗,在下一階段里脫穎而出,實現彎道超車。
B. 我想問一下消費金融有什麼優勢
消費金融無需抵抄押擔保,消費襲金融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設立初期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資本金,在規模擴大後可以申請發債或向銀行借款。專業的消費金融公司,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比如,捷信消費金融公司,客戶辦理一筆業務,如果符合申請條件,通過他們的審核,就可以辦理成功,很方便快捷,還款也很靈活,有很多種選擇。需要注意的是,有需求時一定要選擇合法合規的正規的消費金融公司,「理性借貸,合理消費」。
C. 捷信集團對17年的消費金融行業是怎麼看的呢
有人斷言,2017年將成為消費金融行業的洗牌之年,而消費金融行業的戰國局專面也將趨於穩定。機遇與挑屬戰中,企業唯有堅實腳步、擁抱監管,在合規經營、普惠實踐、技術實力、品牌延伸等方向不斷發力,方能把握住消費金融行業的時代脈搏。相信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捷信的巨頭地位仍無法撼動。
D. 2017年P2P理財怎麼樣
這個不要擔心
E.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優勢有哪些
答:
1、政策方面
眾所周知,我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之中正式提出發展消費金融,中國人民銀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繼放開了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的政策,以促進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這也是發展消費金融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結構合理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消費金融成為熱點詞彙。據了解,2016年3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 《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政策利好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技術優勢
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的不同之處在於互聯網消費金融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打造「線上互聯網+線下實體」的運行模式。從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機構在資金來源上有一定的優勢,通過探索信用消費+場景布局,進而打造成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的樣本,通過場景的建立,增強客戶粘性,不斷擴張消費金融市場,實現盈利。隨著雲計算的普及,大數據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精確的進行市場細分、選定目標客戶、評估客戶信用等級,從而降低資金配置風險,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3、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消費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後超前消費意識逐漸增強,接受新型金融產品的能力較強,因此使用消費信貸手段來緩解預算不足的觀念逐漸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費觀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發展消費金融已經具備相應的社會基礎。而作為解決資金問題之一的消費金融系統必將迎來發展商機,像迪蒙自主研發的消費金融系統是一款集消費貸款、消費分期為一體的業務管理系統,有效幫助企業迅速開拓消費市場,推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實現業務模式的「互聯網+」轉型。系統通過規則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動徵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實現借款業務的快速審批、智能風控、借款流程自定義等功能,滿足消費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業務需求。
F. 2017年消費金融系統服務商排行榜名單
每個消費金融系統開發公司都有自己獨到的特色和優勢,博恩軟體、長亮等都算是不錯的這個行業系統開發不錯的,博恩軟體背景資源、技術實力還不錯。。。
G. 互聯網金融這個專業前景怎樣
學互聯網技術不一復定製在本地呢 多看看專門的電腦學校
目前學計算機 還是挺不錯的好就業,計算機分很多專業如平面設計,UI設計,互聯網營銷,電競,動漫,都是非常好就業的專業哦,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可以去電腦學校看看的 對比哈更加靠譜
H. 2017金融業有什麼大事件
即將過去的2017年,必然是載入中國金融業史冊的一年。趣店風波、「無現金時代」之爭、資管行業大一統、人工智慧崛起……金融亂象糾偏的背後,無不透露著日漸鮮明的監管信號。
金融開放路線圖:
外資持股比例提高
始於1978年底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金融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中國商業銀行資產名列全球第一,股市市值全球第二,私營部門債券市值全球第三。
近日,銀行、證券基金和期貨等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開的消息,引起外資金融機構高度關注,一些外資私募已開始加速布局中國市場。這不僅增添中國金融市場的活力、動力,也將有助於提升中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金融業對外開放對小型金融機構的影響將更為明顯,未來外資控股的證券、期貨、基金公司有望誕生,外商獨資資產管理公司也將越來越多。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
強化調控監管防範風險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其設立強化了統籌協調監管,為對外開放做出制度保障。
金融穩定委員會的設立將統籌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分析研判國際國內金融形勢、做好國際金融風險應對、研究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處置和維護金融穩定重大政策。同時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
金融行業一向欣欣向榮!
I. 互聯網金融這個專業前景怎樣
作者:侃財社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377077/answer/1982328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趨 勢 一:科 技 金 融
有人認為2017年將成為金融科技元年。從去年開始,金融科技儼然成為了國內互聯網金融圈最熱門的詞彙。這標志著中國互聯網新金融由商業模式為主的創新,轉向科技驅動。然而也存在著很多企業標榜Fintech的標簽,而科技屬性較弱的現象。
相比「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這個詞更聚焦於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並強調它們對於提升金融效率和優化金融服務的重要作用。根據麥肯錫的數據,過去5年,超過4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個領域。在強勢資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過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
未來新的金融體系應該是大眾金融、普惠金融、消費型金融,更多服務於普通用戶、長尾用戶,而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使普惠金融成為可能。展望2017年,平台之間的「流量之爭」或許仍在,但是「金融科技」之戰才是決定公司未來命運的關鍵。
趨 勢 二:消 費 金 融 細 分
消費金融是當下互聯網金融乃至整個金融領域的熱點,處於政策紅利階段,市場主體仍面臨增量市場。數據顯示,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萬億元左右。顯而易見,這個萬億級別的市場,仍將處於風口前沿。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下發《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個人在同一平台借款余額不超過20萬元,企業在同一平台借款余額不超過100萬元。網貸暫行辦法下發以後,很多平檯面臨業務轉型,其中消費金融成為熱點,競爭呈現白熱化。
同時,隨著消費場景趨於多元化。住房、汽車、電商、旅遊、教育等不斷細分,電商巨頭如阿里、京東也已紛紛發力消費金融,將相關產品植入線上購物平台,這也為消費金融在需求端打開出口。
趨 勢 三:集 團 化
互聯網金融緣起P2P,現在卻在一步步的淡化P2P。由於政策監管或市場競爭等因素,網貸行業需要將戰略重點轉移,擺脫單一的業務模式。2016年,經過業務剝離、獨立上市、兼並整合,版圖調整等一系列動作,一批起步於網貸的行業巨頭,正在淡化身上的P2P色彩,通過集團化和多元化的綜合財富管理業態轉型,向更多傳統機構的業務版圖滲透。
集團化有利於互聯網金融企業適應理財端、資產端的不同發展需求,形成互相配合的趨勢,穩定業務構架;同時淡化外界的原有印象,實現品牌升級,提升估值,增強企業的信任度,讓投資者更加看好公司集團化發展的優質平台。
趨 勢 四:監 管 趨 嚴
2016年,牽涉廣泛的惡性事件頻發,使得人們認識到,沒有安全,互聯網金融將無法真正發展。為了規范行業發展,多部文件密集下發,互聯網金融監管日漸趨嚴,形成了「中央統籌、行業自律、專項整治」三大行動體系。
隨著監管方案的逐步出台,2017年將是監管合規進一步落實之年。各種監管政策的過渡期、整改期臨近,都將加速行業洗牌。因此,2017年合規將成為互聯網金融平台發展的主基調,也將成為其先發的優勢。在徹底洗牌的行業格局之下,對平台資質的完善,對風控機制的構建,以及對運營模式的創新等諸多因素成為檢驗互聯網金融平台最基本的要點,率先完成各類監管的合規整改,就意味著能搶占行業先機。
因此,2017年合規將成為互聯網金融平台發展的主基調,也將成為其先發的優勢。在徹底洗牌的行業格局之下,對平台資質的完善,對風控機制的構建,以及對運營模式的創新等諸多因素成為檢驗互聯網金融平台最基本的要點,率先完成各類監管的合規整改,就意味著能搶占行業先機。
隨著各項監管政策的過渡期、整改期臨近,行業洗牌加速進程。可以說2017年是互聯網金融行業貫徹專項整治要求、建立監管長效機制的關鍵一年,也是協會自律管理規范的深化之年。1月23日,中國互金協會部署17年工作,繼續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會議提出了新的一年互聯網金融整治的9項主要任務,為互聯網金融行業行穩致遠積極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