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金融服務的發展簡況
在中國汽車金融尚處萌芽階段,而在國外,汽車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場考驗中成熟壯大,發達國家的貸款購車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截止到2006年,全球41個國家有38.2%的用戶是通過貸款買車的,汽車金融公司已經成為汽車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當一國人均GDP達到700美元時,便開始進入汽車消費時代。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這是《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後中國首家汽車金融公司,標志著中國汽車金融業開始向汽車金融服務公司主導的專業化時期轉換。目前,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汽車金融公司,截止2011年12月,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公司業務范圍已擴展至全國30個省300多個城市,為近百萬購車者提供貸款服務。
隨後又有福特、豐田、大眾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相繼成立。2004年10月1日,銀監會又出台了《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以取代《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汽車消費信貸業務。中國汽車消費信貸開始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保險公司的車貸險業務在整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作用日趨淡化,專業汽車信貸服務企業開始出現,銀行與汽車金融公司開始進行全面競爭。
截至2011年底,中國汽車金融公司主要有13家,另外創富汽車金融是「租代「售」模式的代表。
Ⅱ 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的公司發展里程碑
- 2005年8月 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際,總信貸資產規模突破10億元人民幣,當月汽車零售信貸放款超過台,業務覆蓋范圍超過50個城市,100家4S經銷商
- 2006年12月 公司總信貸資產規模突破64億元人民幣,當月零售信貸放款超過4900台。覆蓋城市120個,4S商350家,員工總數達到250名
- 2007年4月 公司進行股權調整及增資,注冊資本由原來的人民幣5億元增加到10億元。股權結構做相應調整,股東有原來的兩家(SAICFC, GMAC LLC)調整為三家股東(參見簡介)
- 2007年10月 公司再次進行增資,注冊資本由原來的10億元增值15億元
- 2007年11月 公司作為第一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參加了國務院批準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成功獲批以公司的汽車貸款通過特殊目的信託,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總額2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支持證券
- 2007年12月 公司總信貸資產規模突破120億元人民幣,業務范圍拓展超過140個城市,590家4S經銷商,員工總數超過350名
- 2008年1月 公司獲得銀監會(CBRC)和央行批准後,於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額度約20億元的通元08第一期資產支持證券,並獲得全額申購。同期我司還獲得了央行上海總部批准,正式加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
- 2008年10月 公司獲得銀監會批准,根據新頒布的《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中所述調整業務范圍,由原先的8條可營業務擴大至12條,從政策上大大增強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為公司進一步發展拓寬了渠道。
- 2008年12月 公司總信貸資產規模突破122億元人民幣(非資產信託口徑),業務范圍超過170個城市,4S經銷商超過800家,員工總數超過380名
實際上,,商務部《關於外商投資舉辦投資性公司的補充規定》(下稱《補充規定》)正式實施,外資汽車公司在中國的投資許可權被進一步擴大。《補充規定》與2004年底頒布的《關於外商投資舉辦投資性公司的規定》相比,主要職能增加了包括:允許外資公司的地區總部投資公司從事經營性租賃和融資租賃業務等全新功能,但是實際上,由於外資汽車公司在國內的眾多合資公司市場地位日益重要,合資公司已經從投資公司手中奪走主要職能和業務。中國地區的區域總部地位日益被弱化。
這其中最尷尬的莫過於通用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通用(中國)」)。在三年之前,在強勢的墨斐的領導之下,通用(中國)在處理(中國)投資決策以及協調合資公司上海通用之間關系的事務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上海通用日益壯大,上海通用已經開始滲透和奪走原本屬於通用(中國)的職能范疇。通用汽車顯然也樂見這種變化,他們進一步整合了其在亞太地區總部和中國地區總部的職能。遷移到上海之後的亞太總部和中國總部職能嚴重重疊,並產生諸多爭端,為通用效力多年的墨斐為此憤而出走。
此外,伴隨著區域總部整合進行的是職能的重新定位,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本屬於通用(中國)的進口車SAAB(薩博)被移交給上海通用,通用(中國)繼三年前轉交豪華品牌凱迪拉克之後,目前通用(中國)只經營進口車品牌歐寶(OPEL)。而近來關於OPEL國產的消息也甚囂塵上,通用(中國)的尷尬可想而知。
面臨尷尬的同樣還有日產汽車公司,日產(中國)在今年年初整合原來位於香港的日產進口車和內地的北京辦事處成立日產中國之後,日產(中國)目前主管進口車和中國的有關投資業務,但是日產(中國)目前主要職能仍然以進口車業務為主,同時肩負一些日產品牌建設的職能。其他則轉交給日益強勢的東風日產。
類似的情形同樣發生在本田(中國)和豐田(中國)上,這些改變均和外資在華的合資公司日益強大有關。
合資公司日益強大
在豐田汽車等眾多外資汽車公司中國投資公司的網站上,有對其自身職能的介紹,綜合來講,這些外資公司的地區總部職能主要包括:參與集團公司在華生產、研發等投資活動,培養人才、提供法律支援,與中國政府、媒體溝通等。在本田和通用的網站上,其中國投資公司的職能被描述為:通用和本田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的投資方,代理總部行使管理和相關業務的職能。
專家指出,這些投資公司實際上就是「區域總部」,但是其投資職能相對薄弱。同時,這種區域總部的職能由於外資汽車在華業務的日益復雜和多元化,區域總部和投資職能均在不斷弱化。
上海社科院外國投資研究中心李小鋼主任分析說:「雖然不少汽車業的外資公司都在國內建立了投資公司,但現在主要還是在行使區域總部的管理職能,投資職能非常有限。」
多家外資汽車公司在華公關部表示:《補充規定》從理論上講擴大了公司的經營范圍和渠道。但是否開展這些業務,還要根據公司的總體經營策略而定。
實際上,由於合資公司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相關汽車金融業務和重大研發投資任務都逐漸被合資公司吸納,如原先屬於通用中國管轄的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由通用汽車和上汽集團各投資50%組建)也在2004年正式移交上海通用管理。同樣,今年年初剛剛組建,位於廣州花都的日產技術研發中心的管理權在今年年初被東風日產接管。
合資公司日益強大以及市場地位日益重要是導致外資汽車公司地區總部職能弱化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國內汽車公司獨特的50%:50%的股權分配模式也是導致地區總部逐漸轉移自身職責的重要因素。
「在拉美和東南亞地區的區域總部職能非常明顯,他們主要充當集團利益的管理者角色,對當地的投資行使總部的監控和管理職能,但是中國市場獨特的股比分配必然會導致中國地區總部更多隻能擔任當地投資的協調人角色。」PSA中國一位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所以,目前國內大多數地區總部除了進口車銷售等業務之外,更多隻能擔任一些如品牌建設以及企業文化傳播等輔助職能,重大的投資計劃和產品規劃職能並不能實際執行,合資汽車公司實際上已經跳過地區總部直接與集團總部進行協調和談判。(
Ⅳ 汽車金融的發展
自2004年8月18日,《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起,我國汽車金融市場已經走過近九個年頭。在此期間,我國汽車銷量增長近300%,但汽車金融的滲透率卻僅僅翻了一番,與國外70-80%的消費比重相去甚遠。
此外,近幾年我國汽車金融公司數量增長幾乎停滯,截止目前總共不過十餘家,且大部份都是外資主導。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除了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方式不同於國外,主要還在於汽車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來源於銀行的資金拆借,導致我國汽車金融公司成本高企。再者,國內汽車市場的不夠成熟和信用體系不夠健全等都加大了汽車金融的風險。
實際上,我國汽車消費信貸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汽車金融業將有5250億元的市場容量。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人均GDP已達到5300美元,而平均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60輛左右,除北京等個別大城市外,均低於每千人141輛的世界平均水平。未來汽車消費潛能巨大,必將推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從而對汽車消費貸款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目前,中國汽車消費信貸開始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有力地激活了汽車消費市場。
作為我國首家汽車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如今已是國內最大的汽車金融公司。截止到2011年底,憑借國際先進的汽車金融管理經驗和技術,它的服務范圍已擴展至全國30個省300多個城市,為近百萬汽車消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汽車金融服務。而2011年車市陷入低速增長,通過周邊業務服務來提升新車銷量,成為汽車企業尤為關注的問題,發力汽車金融即成為車企「救市」的戰略之一。據統計,2011年,全國新成立5家汽車金融公司。
Ⅳ 誰有在國外的汽車相關融資產業的整套發展內容
汽車 工業 已成為國民 經濟 的支柱產業,經過一段穩定的增長期後, 目前 已進入高速增長的階段。我們可以通過下列的數據大致了解汽車工業的 發展 進程: 在產量增長的同時,汽車行業的經濟效益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在整個工業中的比重也也不斷提高,汽車行業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成長的「火車頭」。 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消耗「上游產業」,如鋼鐵 、橡膠、玻璃、 電子 、石油、化工、紡織等行業的產品,同時,也會帶動道路、城建、保險、 旅遊 、運輸等「下游產業」的發展。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重增長產業的特徵已經形成,並正在向快速成長期過渡,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有關部門發布的《 中國 行業景氣 分析 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國民汽車產銷量增長率走到30%,並且在未來3—4年內仍可保持20%—30%的增長率。到2010年,中國將成為繼美國、日本後的第三大汽車市場。屆時,中國將有50%的的汽車以貸款形式銷售,中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潛力無限。 在關注汽車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市場需求總量不變、使用環境不理想、 金融 支持不夠完善等 問題 ,仍是阻礙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比如,國外普遍推行了消費信貸與分期付款購車的消費方式,美國80%的新車是通過貸款購買的,德國是70%,印度也有60—70%。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統計,我國汽車消費信貸從1998年後呈直線上升趨勢:1998年只有4億元,1999年為25億元,到2003年8月底, 到1700億元,其中國家國有商業銀行達1454億元,佔85%,股份制商業銀行206億,佔12%,城市商業銀行98億,佔5.7%,財務公司5.7億,佔0.3%,也就是說金融機構貸款支持的汽車銷售,占同期汽車銷售僅為20%,與國外的情況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也顯示了其發展潛力。 二 汽車金融業是對應於汽車工業,為汽車銷售領域和消費市場提供融資、租賃、保險等業務的服務行業。從國外的經驗,還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趨勢來看,汽車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消費環境和完善的銷售體系,也需要汽車金融服務與之相匹配。 完整的汽車金融服務體系具有三項重要職能:其一為生產廠商維護銷售體系,整合銷售策略,提供市場信息;其二為經銷商提供存貨融資、營運資金融資、設備融資;其三為用戶提供銷售信貸,租賃融資、維修融資、保險等業務。通過汽車金融,生產廠商可以加快減少庫存積壓,提高產業效率,經銷商能夠更加成功地
麻煩採納,謝謝!
Ⅵ 汽車金融公司的發展
汽車金融是由消費者在購買汽車需要貸款時,可以直接向汽車金融公司申請優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個性化需求,來選擇不同的車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對比銀行,汽車金融是一種購車新選擇。
自2004年8月18日,《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起,我國汽車金融市場已經走過近九個年頭。在此期間,我國汽車銷量增長近300%,但汽車金融的滲透率卻僅僅翻了一番,與國外70-80%的消費比重相去甚遠。
此外,近幾年我國汽車金融公司數量增長幾乎停滯,截止目前總共不過十餘家,且大部份都是外資主導。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除了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方式不同與國外,主要還在於汽車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來源於銀行的資金拆借,導致我國汽車金融公司成本高企。再者,國內汽車市場的不夠成熟和信用體系不夠健全等都加大了汽車金融的風險。
實際上,我國汽車消費信貸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汽車金融業將有5250億元的市場容量。
《中國汽車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前瞻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人均GDP已達到5300美元,而平均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60輛左右,除北京等個別大城市外,均低於每千人141輛的世界平均水平。未來汽車消費潛能巨大,必將推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從而對汽車消費貸款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中國汽車消費信貸開始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有力地激活了汽車消費市場。
Ⅶ 發達國家的汽車金融公司發展情況國內的發展情況
汽車金融是主要在汽車的生產、流通、購買與消費環節中融通資金的金融活動,包括資金籌集、信貸運用、抵押貼現、證券發行和交易以及相關保險、投資活動。它是汽車製造、流通業、服務維修與金融業相互結合滲透的必然結果。
在中國汽車金融尚處萌芽階段,而在國外,汽車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場考驗中成熟壯大,發達國家的貸款購車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截止到2006年,全球41個國家有38.2%的用戶是通過貸款買車的,汽車金融公司已經成為汽車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當一國人均GDP達到700美元時,便開始進入汽車消費時代。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這是《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後中國首家汽車金融公司,標志著中國汽車金融業開始向汽車金融服務公司主導的專業化時期轉換。隨後又有福特、豐田、大眾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相繼成立。2004年10月1日,銀監會又出台了《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以取代《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汽車消費信貸業務。中國汽車消費信貸開始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保險公司的車貸險業務在整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作用日趨淡化,專業汽車信貸服務企業開始出現,銀行與汽車金融公司開始進行全面競爭。
截至2007年底,中國汽車金融公司主要有9家,其中3家為中外合資,6家為外商獨資。截至2007年12月底,已開業的8家公司資產總額284.98億元,其中:貸款余額255.15億元,負債總額228.22億元,所有者權益56.76億元,當年累計實現盈利1647萬元。
金融服務是汽車產品流通和消費的潤滑劑,對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私人用車的銷售中有70%是通過貸款方式銷售,而中國貸款銷售僅占汽車銷售的20%,還遠遠未達到這個比例。到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將達到1500萬輛,整個市場銷售額至少會達到15000億元,即使未來20年中國信貸購車比例只有國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車金融業也將有5000多億元市場容量。在此背景下,汽車金融公司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中投顧問2008-2009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