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時代和金融時報有什麼區別
《金融時代》是上海投融旗下的雜志,面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刊。
《金融時報》是英國一家財經報紙。
㈡ 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的介紹
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或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價指數),簡稱富時100指數。創立內於1984年1月3日,容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最大的一百家公司的股票指數。它由倫敦金融時報編制。該指數是英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歐洲最重要的股票指數之一。相關的股票指數包括富時250指數(除了100家最大的公司以外接下去的250家最大的公司的股票指數)和富時350指數(富時100和富時250指數的結合)。
㈢ 本案例文本節選自《金融時報》中文版2010年11月15日的文章。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1.金本位制的特徵是黃金是國際儲備貨幣,國家通過法律規定金鑄幣的形狀、重量和成色,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輸送點成為匯率波動的界限。同時,國際金本位制度下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可
通過物價的漲落和黃金的輸出輸入自動恢復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嚴重地沖擊了「金本位制」。歐洲參戰各國為了應付財政赤字,紛紛脫離金本位制,開始通過印刷鈔票來彌補巨額的戰爭開支,停止紙幣與黃金的自由兌換,限制黃金的流動。一戰結束後的初期,各國政府試圖通過大量的公共開支來恢復經濟,使大多數歐洲國家陷入了惡性通貨膨脹之中,對穩定的金融環境的渴望又促使各國紛紛嘗試恢復金本位制。1919年美國首先恢復金本位制。1925 年英國也恢復了金本位制度。各國恢復金本位制的直接結果是對黃金的過度需求和黃金供給的相對短缺,不得不盯住一個更低的黃金標准,通貨緊縮應運而生,成為誘發20 世紀30 年代的大蕭條的重要因素。1930 年從美國開始的銀行倒閉風潮加速了世界經濟的滑坡,而金本位制在這時又扮演了火上澆油的角色,因為許多國家為了保證金本位制而努力保護自己的黃金儲備,使得它們不願為銀行提供流動資金(因為政府向其本國銀行提供的任何貸款都會增長私人對政府寶貴的黃金儲備的潛在要求權),加速了銀行的倒閉。在1933 年的倫敦會議上,各國未能就穩定法、英和美之間的匯率達成一致,標志著國際金本位制度的終結。隨著二戰的爆發,各國關注的焦點集中在軍備上,無暇再顧及金本位制的重建。
2.1944 年7 月 1 日,在美國新罕布希爾洲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有 44 國代表參加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簡稱布雷頓森林會議)。會議簽訂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以下稱《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A、成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其主要任務是對各成員國的匯率政策進行監督,並為成員國提供資金融通。B、實行以美元-黃金為本位的可調整固定匯率制度。C、各國貨幣的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D、國際儲備資產的確立。外匯與黃金共同構成國際儲備資產。E、國際收支的調節。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轉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美元對外價值穩定。二是美國的黃金儲備充足。三是黃金價格維持在官價水平。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天生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金匯兌制本身的缺陷。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享有特殊地位,這就極大地加強了美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一方面,美國可以通過發行紙幣而不動用黃金進行對外支付和資本輸出,取得鑄幣稅;但另一方面美國也背上了維持金匯兌平價的包袱。當人們對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對短缺時,這種金匯兌平價可以維持。當人們對美元產生信任危機,美元擁有太多,要求兌換黃金時,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平價就難以維持。也就是說,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完全依賴於美元和美國經濟的穩定,這無疑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和脆弱性。
第二,儲備制度不穩定的缺陷。這種制度無法提供一種既數量充足,又幣值堅挺、可以為各國接受的儲備貨幣,以使國際儲備的增長能夠適應國際貿易與世界經發展的需要。戰後黃金生產增長緩慢,與國際貿易增長相適應的國際儲備的增長只能是美元的增加。1960 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黃金與美元危機》中指出:布雷頓森林制度以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在黃金生產停滯的情況下,國際儲備的供應完全取決於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美國的國際收支保持順差,國際儲備資產不敷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美國的國際收支保持逆差,國際儲備資產過剩,美元發生危機,並危及國際貨幣制度。美國只能以逆差的方式為全球提供儲備貨幣,而同時又使這一貨幣的幣值難以維持。這種難以解決的內在矛盾,國際經濟學界稱之為「特里芬難
題」,它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不穩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第三,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缺陷。該制度規定匯率浮動幅度需保持在l%以內,匯率缺乏彈性,限制了匯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理論上成員國暫時的不平衡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融通資金,根本性的不平衡則靠調整匯率來糾正,但這兩者的規模都是有限的,實際的調整效力也是有限的。實際上更偏重於國內政策的單方面調節。第四,內外平衡難統一。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各國不能充分利用匯率杠桿來調節國際收支,而只能採取有損於國內經濟目標實現的經濟政策或採取管制措施,以犧牲內部平衡來換取外部平衡。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美元匯率下跌時,根據固定匯率原則,其他國家應干預外匯市場,但這往往會導致和加劇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若這些國家不加干預,則美元貶值就會加劇,就會遭受美元儲備資產貶值的損失。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逐步暴露出
來,並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了這一體系的崩潰。其發展過程從美元荒到美元災,再到美元危機,最後整個體系崩潰。
3.小川行長的所說的缺陷主要指: 對於儲備貨幣發行國而言,國內貨幣政策目標與各國對儲備貨幣的要求經常產生矛盾。貨幣當局既不能忽視本國貨幣的國際職能而單純考慮國內目標,又無法同時兼顧國內外的不同目標。既可能因抑制本國通脹的需要而無法充分滿足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也可能因過分刺激國內需求而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理論上特里芬難題仍然存在,即儲備貨幣發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 當一國貨幣成為全世界初級產品定價貨幣、貿易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後,該國對經濟失衡的匯率調整是無效的,因為多數國家貨幣都以該國貨幣為參照。
4.從構建一個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出發,我方認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必須依靠兩大支柱,一是儲備貨幣體系的改革,二是國際政策監督機制的改革。
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一)改革SDR 籃子,推動儲備貨幣多元化。(二)大力倡導SDR 的貨幣化使用,逐步推動其成為全球性儲備貨幣。在完善國際政策監督機制方面,仍以基金組織為監督的核心機構,推進基金組織加強監督能力,調整監督重點,提高監督效力。
本人為你精心准備了答案,請你兌付獎勵呀!
㈣ 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的英國金融時報簡介
1888年2月13日在倫敦創刊的《FINANCIAL TIMES》是英國以經濟、金融報道為主的對開日報,發行量約20萬份,回是4家全國性高答級日報中發行量最小的一家,但在西方國家影響較大,其讀者分布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該報平均每天38版,廣告佔47%,主要報道財政、金融、工商業方面的消息,同時也十分重視與經濟有關的國內外政治動向,被認為是英國金融集團的喉舌。它刊載的30種股票指數是判斷英國政治、經濟情況的重要晴雨表。
㈤ 大家怎麼看待民間金融行業啊
中國民間金融徵信可以有效的監控民間金融行業,是一種風險前置的過程,快去網路了解中國民間金融徵信系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