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央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商業貸款利率上限取消了嗎
不是,上限取消意味著在一定范圍內可以靈活的調整利率;但是基準利率還在,其4倍以上為高利貸這一說法一直沒有變。
⑵ 我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現在還有有管制嗎 如沒有的話什麼時候取消的
沒有,但法院一般按基準利率的四倍判是否高利貸。所以一般控制在基準利率四倍以下
⑶ 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是什麼意思是向銀行貸款的利率國家徹底不管了嗎完全由貸款雙方協商嗎
對 讓推給市場讓市場決定 風險越大利率越高 這個本應如此 有利於中國經濟健康發展
⑷ 為什麼要對利率進行管制
1.我國現行國債發行利率水平是怎樣選擇的,為什麼這樣選擇?
答:利率市場化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進行金融市場改革的核心內容。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資金市場上融資的利率。它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供大於求時,利率下降;供小於求時,利率上升。
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原因:
1 利率管制影響了國內資金的充分利用。
惡化了中資銀行的競爭地位目前外資銀行享有超國民待遇,外資銀行被允許在規定的利率基礎上收費,但禁止中資銀行收費。這實際上相當於外資銀行的貸款利率是浮動的,而中資銀行的貸款利率卻是管制的。國內商業銀行無法根據項目風險的大小確定貸款利率,因此出現了所謂的「惜貸」現象,客觀上也使貸款流向大中企業,流向國有企業,而中小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難以獲得贊款。這樣。對利率敏感的效益好的非國有企業由於無法獲得貸款而不能增加投資。削弱了利率政策的投資效應。加入WTO後,不推動利率市場化,必將束縛國有銀行的手腳。使中資銀行的網點優勢無法發揮。國有銀行將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2 利率機制僵化使宏觀調控受到約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在政府推動下逐步發展.但由於利率管制和債券利率沒有與風險程度掛鉤。各種債券為主導的資本市場利率和同業拆借利率、公開市場利率為主導的貨幣市場利率沒有形成合理的比例關系。貨幣政策要通過金融市場傳導。利率作為金融市場的核心結構受到管制。無法形成具有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和靈活的利率體系。必然使貨幣政策效應大打折扣。
3 利率市場化是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的客觀要求
加入WTO。這意味著我國的金融業將全面融入國際金融市場。按照協議.我國要承擔的義務之一就是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必須遵循國際銀行業經營管理的「游戲規則」,建立起敏感的價格信號系統,完善市場機制。這必然要求建立利率的市場形成機制。
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經濟間的聯動性和趨同性大大增強了,這就要求各國的經濟機制日趨接近。顯然,我國現行的利率管制同國際金融市場普遍執行利率市場化的機制是不接軌的,造成國內的資本市場同國際資本市場脫節。總之,利率市場化是我國擴大改革開放和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客觀要求,是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而主動進行的理性選擇。
⑸ 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怎麼理解
因為現在實復行的是市場利率,制但屬於半開放的,因為央行制定一個存貸款的基準利率,所有金融機構都得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或下浮利率, 當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後,那麼貸款將不存在基準利率了,完全由市場決定其定價水平,有可能出現某家銀行的貸款利率比另一家的存款利率還低的極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