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草根出身的劉強東,他是如何逆襲成為大富豪的
胡潤全球富裕清單,劉強東已獲得125日優秀的成績,財富900億元,並成為中國有知名的百萬人。京東創造,近年來也取得了快速發展。 2019年,京東的年營業額高達5769億元。在《財富》年,景東排名139.984.1億美元。劉強洞可以開始一個家庭。創造這樣的大型行業並不容易。他們年輕時的照片揭示了苦澀的歷史。
良好的場景不長。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京東曾在破產中的邊緣,劉強東是一個整晚。這一次可以說是他最困難的時刻。為了拯救公司,劉強東必須尋求各行各業的投資,而是反復擊中牆壁。幸運的是,景大仍然越來越過,發展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
Ⅱ 劉強東創業故事
在1998年,大學生劉強東從人民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創業之路。他騎著二八自行車,拿著20000塊錢,跑到中關村創業。當劉強東交完租金印完宣傳單,買了一台電腦,一台刻錄機,全部准備工作幹完後只剩下四百塊錢。前兩三個月,公司就他一個人,天天拿著宣傳單站在樓下發。
在創業初期,劉強東的遭遇讓他深感痛苦。他將自己創業的事情向父母隱瞞了三年,在創業的那幾年,他一直只告訴父母自己在一家外企工作。直到2001年,劉強東母親感覺到不對勁,突然有一天給他打電話,說她已經在北京西站,要他過來接她。劉強東創業的事情才突然露餡了。他的母親很自責,認為他走下坡路,做錯了事情。母親的態度讓劉強東很痛苦。更讓他痛苦的是女友和女友的父母。女友看不起他,認為他一輩子就要這么生活下去。女友的父母則認為劉強東創業是很恥辱的事情,堅決反對女兒和劉強東來往。
發展時期,京東商城獲得融資,飛速發展。1998年創業之初,定位為傳統渠道商,到2001年,打算復制國美、蘇寧的商業模式經營IT連鎖店,到2003年,京東商城的IT連鎖店已經發展到十多家,但最後由於「非典」的到來而被迫歇業。之後通過一年的時間開始嘗試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經營產品,2005年,公司最終下定決心關閉零售店面,轉型為一家專業的電子商務公司。京東商城的兩輪融資正是公司發展的兩次轉折,第一輪融資為1000萬美元,主要用於廣州分公司的建立、庫房、品牌建設及產品品類的擴充,產品種類從3000種增加到18000種,這一階段主要是提升公司的銷售額、訂單量和知名度。第二輪2100萬美元的融資主要用於升級物流平台、服務技術和擴建網路,這一階段是擴大公司規模的發展階段。
京東商城一直保持最低的運營成本,因此不會涉及零售店的開設。另外,鑒於國內物流體系還不夠發達,服務品質和效率還遠遠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京東商城將加大物流上的投入。在2009年3月底之前,京東商城在天津、深圳的配送中心將投入使用,4月底之前,杭州、蘇州配送中心將投入使用,到2009年年底之前,南京、無錫、寧波等城市的配送中心也將陸續投入運營。但新增的城市目前還不利於庫房的建設,我們將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的庫房輻射過去,主要負責當地城市的配送業務。
劉強東,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人,是大型網購平台京東商城的CEO。2011年12月12日,獲得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Ⅲ 木瓜移動平台進行"換量"時收取中介費嗎 劉強東最後悔的一件事是融資太晚嗎
木瓜移動平台進行換量是不會收取中介費的。劉強東最後悔的一件事是融資太晚。
Ⅳ 08年的劉強東差點掛掉又是如何崛起的~
「我花了20年時間從宿遷到北京,又花了20年時間從北京到紐約。」這是京東上市的慶功會上,來自劉強東的感慨。
現如今,功成名就後的八卦邊角料,成了劉強東和京東時常讓人關注的焦點。而翻開那段京東的 創業 史,出身草莽,一步一個腳印,和現在的創業者比起來,沒有少走一個坎。
資本寒冬下的創業融資困境,每個創業者都曾感受過投資人的拒絕。同樣的事情在早年的京東身上則更為嚴重,最困難的時候,劉強東曾聽40家投資機構說過NO。
兩個決定
在北京坐地鐵四號線,到中關村站下車,都不用出地鐵站,沿路就有人手裡拿著小廣告,熱情詢問:「買東西還是維修啊?給你個熟人價。」把時間倒回去,在這群人中,可能也出現過京東老闆劉強東的身影。
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還沒正式工作,劉強東就因為校內創業失敗欠了一屁股的債。為此,他在中關村站過櫃台,賣過碟,打過地鋪,和周圍店家有一點不一樣的是:他堅持只賣電子正品。好不容易名聲散開,生意有點起色,不巧撞上了2003年的非典。
如果研究一下國內的電商發展,你會發現非典其實在電商領域是有歷史意義的。當非典的陰影籠罩全國的時候,阿里巴巴的員工們在各自隔離的家裡完成了淘寶網的上線。
在距離杭州1200多公里的北京,這件事也打開了劉強東新世界的大門—— 互聯網 電商。一年後,旦彎他決定關閉所有店面,將線下經營全部搬到線上。
2007年,京東拿到第一筆融資,投資方是今日資本。錢剛到手,劉強東宣布了兩個決定:將京東從售賣3C產品向全品類擴張,轉為一站式消費平台,並決定自建倉配一體的物流體系。
投資人們從劉強東口中聽到這兩個決定時,幾乎個個哭笑不得。因為不論是全品類擴張還野基是自建倉配物流,在他們眼中都是花樣燒錢。全品類產品會加大物流和運營成本,倉配物流更不用說。大洋彼岸的前車之鑒——美國生鮮電商Webvan就是因為自建倉庫燒掉整整12億美元,嚇得美國的生鮮電商整整停滯了20年。
第一個擴張品類的決定,所有投資人全部反對,京東管理層內部也有將近一半質疑,原因很簡單,連亞馬遜都沒能在網上把大型家電賣掉,何況是國內。第二個自建倉配和物流的決定提出時,投資人委婉地讓劉強東先做個預算。然後他的預算是:需要10億美元。
今日資本的總裁徐新也算了算:投資倉配一體的物流,一個城市一天要送2000單才能盈虧平衡。要達到2000單的業績,卻需要很長時間,有可能是9個月,也有可能是兩年。
10億美元和兩年,這兩個數字一出來,在場的投資人估計都想跑了。只有劉強東異常堅定:「利潤不能拿錢袋子裝起來,有更大的疆土需要開拓,收獲的資金或者資源應該像種子一樣撒出去。」
他手握京東壓倒性數量的股份,在絕大多數人反對的情況下,用剛融到的1000萬美元力推這兩項措施:籌建廣州分公司、購買庫房、擴充渠道,產品種類漸漸從3000種增加到18000種。
風風火火一年,為未來做的鋪墊還沒完成,京東就把第一輪融資用完了模脊悶,第二輪融資勢在必行。只是,金融危機也來了。
一夜白頭
大多數人記憶中的2008年,除了金融危機和奧運會,還有就是年初的那場大雪。正是這場雪,把京東上海的倉庫也壓壞了。
徐新拉著急需融資的劉強東,到處給他介紹投資人,只是客觀經濟環境實在是太糟糕。華爾街不行了,恐懼在整個創投界蔓延。幾個與京東談得好好的投資人,在聽說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後,轉眼間都避得遠遠的。
京東的估值跳水式下降,和投資人談融資,價格從2億美元降到1.5億美元、1.2億美元、1億美元、8000萬美元、6500萬美元、4500萬美元……最後降到3000萬美元。徐新打電話給劉強東,說價格雖然不好,但京東得要這筆錢。劉強東直接拒絕了。
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他最煎熬的日子:投資人都不肯出錢,物流還在虧損,資金也沒有到位,京東要活過春節都很艱難。有次,京東的副總裁王笑松拿著付款單找陳生強(現京東金融集團CEO),因為供應商說京東再不付款就不給貨。陳生強也很無奈:「明天要給員工發工資了,這錢付出去之後,工資就發不出來了。」
不得已之下,劉強東向今日資本申請過橋貸款,每年的利息是20%。時間就是金錢,劉強東開始拚命見投資機構,有時一天見兩三家,有時一天五六家,拜訪了四十多家,還是沒人看上京東。每個投資人都問他:京東怎麼賺錢?你的模式跟淘寶相比有什麼優勢?成本跟國美、蘇寧相比,優勢又在哪裡?還夾雜著毛利率過低,運營效率太差等批判。
今日資本給京東做了四五次的過橋貸款,年底就是還款日。劉強東在面對員工時,總是熱血沸騰地說:「錢馬上要來了!」但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他因為害怕員工知道真相之後失去信心,一個人躲在咖啡店裡喝悶酒解壓。
「從98年創業開始到現在,京東已經有二三百名兄弟了,很多跟了我快十年, 別人挖都不走。十年後,他們離開時卻可能一無所有,連房子都沒有,車也沒有。而且當他再出去找工作,別人會說他是來自倒閉的京東商城,找工作都很難。一個成功企業的員工離職找新工作很容易,但作為一個失敗或者倒閉的企業的員工,找工作是很難的,因為是敗兵。我的痛苦真的是難以言喻,骨子充滿了恐懼感,還有那種對兄弟們的愧疚、羞愧。」
正是在這段時間里,34歲的劉強東,額頭上方生了一撮白發。
最後期限里的轉機
彼時,如日中天的富士康高調宣布要進入3C電商,也跟京東談融資,態度很傲慢,條件很苛刻:想以極低的價格控股,要求劉強東必須答應,不然就用5億美金砸死京東。劉強東又拒絕了,並強勢反擊:「我們光腳不怕穿鞋的,和我合作是你們一生中進入零售業的最後一次機會。」
眼看著距離償還今日資本過橋貸款的日子越來越近,京東還是沒有找到投資人。那一年,今日資本在召開年會的時候,除了邀請LP參加,也不忘叫上劉強東。當劉強東在年會的台上介紹自己和京東時,好運終於光臨到他頭上——一位來自香港的知名銀行家留意到他。
這個人是徐新曾經的上司,百富勤投資的創始人兼香港超級富豪梁伯韜。他是徐新找來的「大咖」,並被特意安排在與劉強東同一桌的相鄰位置。
「當時與京東同台競爭的還有當當和卓越,但劉強東已經開始強調要建立自己的物流,降低這部分成本。我參考過美國零售業,也認為中國零售層次太多導致費用過高,劉強東的執行力也很強,我認同他的理念。」
認同是一回事,投資又是另一回事。梁伯韜拉上徒弟——雄牛資本的李緒富,打算一起先對京東做個盡職調查。李緒富投行出生,與蘇寧緊密合作過,可以說是親眼見證蘇寧是如何顛覆傳統零售業並崛起的。與劉強東的結識,讓他意識到另一種顛覆的可能性。
京東終於完成第二輪2100萬美元的融資,其中雄牛資本領投1200萬美元,今日資本跟投800萬美元,梁伯韜以個人名義投了100萬美元。這筆錢,照樣被劉強東有條不紊地用在京東的物流平台、服務技術等方面。
京東「自毀般」的「燒錢」終於迎來效果:2008年到2012年,京東的年銷售額分別為13.2億元、40億元、102億元、210億元、600億元。比當當的種類全,比淘寶的正品多,正是劉強東當初一意孤行的兩個決定,令京東殺出一條血路。漂亮的成績單也引來投資:老虎基金、高瓴資本、紅杉資本、DST、騰訊……
從2007年下定決心做全品類和物流,到2008年痛苦融資,迄今為止,京東的虧損數額依舊年年登上媒體頭條,但2016年世界500強中唯一入榜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不是BAT,而是被無數人否定過的京東。
當困境與誘惑同時出現,這對於如今寒冬中的創業者都是一次重大考驗:你能否選擇更好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