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KPMG(畢馬威)的IT ADVISORY是做什麼的需要考什麼證書嗎
1、KPMG的InformationTechnologyAdvisory(ITA)是一個隸屬於KPMGadvisory畢馬威咨詢。
主要從事信息系統運行及咨詢工作。
2、主要的工作
(1)auditsupport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信息系統來代替傳統的人工運營,特別是在財務領域。
(2)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經過評估,認為其企業內部控制等方面存在較多的信息技術因素,就會求助於ITA部門,ITA部門以信息系統專家的身份對信息系統的設計及運行有效性進行評價,以為審計部門的結論提供保障。
(3)獨立的咨詢項目,種類就比較多樣了,完全取決於部門承接什麼樣的項目,偏向於企業內控之類的。
3、證書方面
(1)咨詢方面:考CPA和CISA
(2)軟體開發的有國家軟考的初級程序員、中級軟體設計師、中級資料庫系統工程師、高級系統分析員、高級系統架構師,還有微軟的專家認證、SUN公司JAVA認證、國家等級考試4級的資料庫工程師。
(3)軟體測試有國家軟考的中級軟體測試員、國家等級考試4級軟體測試工程師。
(4)資料庫的有ORACLE公司的OCP認證、微軟的SQL SERVER資料庫管理員認證。系統管理的,有RED HAT linux操作系統管理的認證,還有其他一些LINUX公司的認證,windows操作系統伺服器版管理等。
(1)kpmg合作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1911年,William Barclay Peat & Co. 和 Marwick, Mitchell & Co. 合並成為一家網路遍布全球的會計及專業咨詢機構 — Peat Marwick International (PMI) 。
1979年,Klynveld、Deutsche Treuhand-Gesellschaft 和跨國專業服務機構 McLintock Main Lafrentz 進行合並,組成 Klynveld Main Goerdeler (KMG)。
1987年,PMI 和 KMG 的成員機構進行合並。自此,它們在全球各地的所有成員機構均以畢馬威的名義提供服務,或把畢馬威之名納入其機構名稱內。
價值觀
以身作則 為人表率- 各個級別的人員都從我做起,用行動給同事和客戶做榜樣。
上下一心 團隊精神- 讓每個人發揮所長,建立密切和諧的工作關系。
互敬互重 群策群力- 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尊重他們個人以及作為團體成員的知識、技能和經驗。
實事求是 卓見精闢- 求證假設,探究事實,名符其實成為客戶值得信賴和客觀的合作夥伴。
開誠布公 言行一致- 經常地﹑有建設性地分享信息﹑觀點和建議,憑勇氣和真誠戰勝困難。
熱心公益 回饋社會- 承擔作為企業公民的責任,通過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鞏固我們的技能﹑經驗和洞察力。
誠信為本 守正不移- 時刻堅持最高的專業准則,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一絲不苟地維護我們的獨立性。
Ⅱ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畢馬威
畢馬威(KPMG/台灣又名安侯建業)成立於1897年,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一家網路遍布全球的專業服務機構,專門提供審計、稅務和咨詢等服務。
畢馬威在全球156個國家擁有152,000名員工。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瑞士實體由各地獨立成員組成,但各成員在法律上均屬分立和不同的個體。
現畢馬威中國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廈門、青島、廣州、深圳、成都、重慶、佛山、天津、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 共設有十七家機構 (包括畢馬威企業咨詢 (中國) 有限公司) ,專業人員超過9,000名。
在2018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畢馬威排名第163位。
(2)kpmg合作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網上刊物
1、按服務分類的刊物:
審計稅務咨詢風險管理和合規咨詢服務營運規劃和信息技術咨詢
服務投資和重組咨詢服務
2、按行業分類的刊物:
零售和消費品業金融服務工業市場信息、通訊和娛樂業房地產和基建私人資本投資
3、主題系列、期刊或通訊:
4、主題系列:定期更新的刊物及主題系列刊物
5、電子通訊:畢馬威中國出版一系列的電子通訊,為讀者帶來最新行業信息。這部分不但展示最新發布內容,還提供了很多過往期號,方便讀者翻閱。
Ⅲ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司業務
零售和消費品業
零售和消費品業(消費品、零售、餐飲):畢馬威的零售及消費品業專責團隊專心致力於服務大中型零售、貿易、分銷及快速流通消費品業客戶。以快速流通消費品業為例,不論是製造業、供應鏈渠道,還是零售網點,我們均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畢馬威零售及消費品業可按三個主要分部劃分:零售、消費品及餐飲。
跨國企業紛紛打入亞洲區消費品市場,它們不僅引入業內的最佳經營模式,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消費者本身的要求也日漸提高,他們不僅講究個人品味,還不斷嘗試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渠道,例如互聯網上的電子商貿。
把握成功之道的企業不僅懂得有效地管理客戶界面,而且還能夠不斷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以創新的手法向市場推廣。駕馭市場巨變的關鍵在於善用新技術和擁有開拓新市場的能力。
畢馬威中國在國內為多家知名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在全球范圍,我們在超過140個國家有94,000多名專業人員專責服務消費品業的客戶。我們以足夠的實力和誠懇的態度協助客戶在消費品市場大展宏圖。畢馬威的專業人員對各種市場的供應鏈流程和運作、信息技術及籌資等均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為客戶提供可靠、明智和清晰建議的最佳人選。
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銀行和金融、保險、證券、投資管理):畢馬威在全球均設有金融服務業,藉著規范地協調各辦事處的金融服務業,發揮團結一致的精神,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一流的專業服務。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綜合金融服務市場中,所有公司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轉變。面對銀行、保險及證券業公司需要以下以更快的速度作出回應:
資本充足比率和風險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
公司治理和增加對內部財務報告的監管
客戶需求越來越高
由國家及地區的主要金融機構帶動的全球擴展
合並及收購
新技術及分銷渠道
進軍新市場,經濟狀況不明朗和監管規則改變所帶來的問題。
工業市場
工業市場(工業產品、能源和天然資源):畢馬威在世界各地為工業市場的企業提供服務,不論客戶在何處經營業務,我們都能凝聚遍布全球的服務網路,為客戶提供一脈相承的優質專業服務。畢馬威了解工業市場的企業要面對的挑戰,為此特別成立工業市場專業團隊,挑選從國內大型企業重組和首次招股項目培養出來的多元人才隊伍,為這個行業的客戶提供周全的增值服務。
為了更有效地調配資源和專門技能,因此把工業市場的客戶劃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化工和制葯類主要包括商品/特殊化學品、石油化工、塑膠製品、制葯、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材等行業。
這些行業在制定企業戰略時需要面對產業整合、社會道德考慮、調研效率和人才培訓等問題。而整個領域的增長潛力則取決於起伏不定的原油價格和醫學界在對抗疫症方面的努力。
能源和天然資源中國國情特殊,在中國從事石油天然氣、電力和公用事業、采礦和林業的企業需要面對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牌照申請和定價的嚴格規管;企業在啟動重大新增投資項目前,也必須獲得監管機構批准;中國市場對外開放,競爭加劇最終可能會影響盈利增長。
工業和汽車產品雖然工業產品和金屬、汽車、航天國防及工業電子行業正受到全球化和投資需求走勢的挑戰,但它們同時需要面對更為切身的問題。畢馬威工業市場行業團隊發揮他們豐富的行業及財務知識和實干經驗,提供切實精闢的分析,協助客戶在瞬息萬變的市場迎接各種挑戰。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信息、通訊和娛樂業
信息、通訊和娛樂業(通訊、電子、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媒體和娛樂):畢馬威的信息、通訊和娛樂業服務部門專責為多個充滿活力的行業提供服務。科技進步、放寬監管、收購合並等時代潮流,既為這些行業帶來無窮機遇,也使它們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先進電信基礎設施;媒體及娛樂業發展成熟、競爭激烈;眾多電子、軟體和信息技術(IT)服務公司也以香港為基地,充分發揮香港毗鄰中國,可較便利使用內地製造業和開發設施的優勢。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過去一些不允許境外和私營企業踏足的市場將會逐步開放。中國作為一個製造、開發和加工中心,市場潛力不可限量,機遇與挑戰並存正是中國市場令信息、通訊和娛樂業各領域的企業無可抗拒的魅力所在。
畢馬威的信息、通訊和娛樂業服務部門可為以下幾個重點行業提供服務:
通訊
固定線路及移動電信網路、電纜及衛星通訊以及互聯網基建。
放寬監管、機構重組、收購合並、加大帶寬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不斷沖擊著通訊業,使通訊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保持競爭優勢,電信商必須不斷鞏固並擴大客戶基礎,為客戶提供切合需要的產品及服務組合。
電子
製造、供應及分銷通訊設備、消費用及工業用電子裝置、電腦設備及半導體。
電子產品製造商及分銷商都不得不面對產品周期縮短、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品牌忠誠不復存在、邊際利潤節節下調的嚴峻挑戰。關鍵在於能夠生產出更快捷、更小巧、更價廉物美和功能齊備的產品。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
研發及分銷軟體、信息技術(IT)服務及互聯網上的商貿活動。這一行業的特點是研發成本高、品牌開發更新時間短、市場反應變化快。軟體開發商及互聯網上的商貿活動需要不斷地推出新的升級解決方案、達到臨界量,以維持可持續的盈利能力。
媒體和娛樂
節目廣播、出版、廣告、體育及其它內容。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互聯網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使傳統的信息傳遞模式受到沖擊。在這一高科技行業里,新興企業不斷積極開拓新的內容,使媒體公司受到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房地產和基建
房地產和基建(房地產、建築和酒店、公營機構和基建):畢馬威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為滿足客戶的需求,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畢馬威調集了所有主要專業服務領域的優秀人才,組成一支既集合眾家之長,又具備行業專門知識和經驗的房地產和基建團隊,專責為這個行業的客戶提供優質的專業咨詢服務。
房地產
香港是舉世公認的房地產建築、發展和投資中心。國內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房地產業也發展得十分蓬勃,現已擴展到二、三線城市。面對區內巨大的競爭,投資者必須同時發揮創意和講求成本效益,才可以爭一席位。
基建
基建是中港兩地的經濟命脈。硬體基建如港口、機場、隧道、收費公路、橋梁和相關運輸設施,例如鐵路和航線等為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國內其它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私人資本投資融資、投資和交易、實現價值和組合管理
私人資本投資機構目前的處境十分微妙,尤其是在投資活動空前興旺的大中華市場。融資既能夠一顯管理才能,又反映超出歷史回報的增值效益。投資者都在檢討私人資本的分配,有利可圖的投資交易引來了激烈的競爭。但即使全球的並購活動近來正逐步升溫,私人資本投資機構從交易中爭取最大效益的空間仍在每況愈下。
當今市場把鞏固現有資產的價值和管理現有資產的表現作為新的重點工作。除了純粹的投資交易技能外,私人資本投資機構可能還需要其它更廣泛的技能。所以,客戶期望我們提供的傳統服務已不再局限於投資交易,而且還逐漸向長期服務過渡。畢馬威率先為客戶提供綜合服務,協助客戶處理策略、投資交易和組合管理等多方面業務。
畢馬威在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從事多元化的專業服務,在私人資本投資方面,匯聚了不少精通審計、咨詢服務、企業財務、交易和商業審慎調查及稅務工作的資深顧問。畢馬威還設有策略和商業資訊部,專門提供對投資交易舉足輕重的市場評估服務。憑著積累多年的專業技能,我們能夠協助私人資本投資客戶渡過融資和投資活動的高潮和低潮。
Ⅳ 四大在中國的主要客戶
德勤在中國的業務主要是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全面的會計、審計、稅務和商業咨詢服務。
早在1917年德勤即在上海開設了首家辦事處,至今德勤已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面向大型國有企業、跨國公司及成長迅速的新興企業 提供服務。1997年,德勤與具備長期中國業務經驗的香港著名的關黃陳方會計師事務所合並,使其中國業務的實力得到了極大加強。合並後的公司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專業服務事務所之一。
德勤中國的目標是成為中國專業服務機構之首,為客戶架起一個雙向橋梁,即將外國投資者與中國的機遇連接起來,向希望成為國際化的中國公司提供專 業資源和服務。為了加強這種橋梁作用,我們的專業人員共同分離並吸收了豐富的專業人員共同分離並吸收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支持在北京、香港、上海及 其他新興商業中心的專業服務。
安永在中國
1973年,安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1981年,安永成為最早獲中國政府批准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的國際專業服務公司之一;
1992年,在北京成立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2001年,安永與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並,合並後成為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大華是中國最大和最受推崇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此次合並在中國的會計服務業中尚屬首例。
在中國大陸有兩個子公司,分別是安永大華會計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安永大華」)實際上和安永華明上海分所合署辦公。
由香港安永會計事務所與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成立的、由財政部財會(2001)1020號和外經貿部外經貿資-函(2001)1230號文批準的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
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是上海財經大學在1985年創辦的,曾經是中國本土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大華還是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首批具有從事金融業務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
普華永道主要業務
1. 保證及企業咨詢服務。具體包括:財務報表審計、石油行業價值證分析、全球擴展及私有化、內部控制服務、內部審計服務、風險管理、外包服務等;
2. 商業程序外包。具體包括:財務及會計、應用流程、采購、人力資源、不動產管理等;
3. 財務咨詢服務。具體包括:企業重組服務、致力於有形及無形資產評估等的公司價值咨詢服務等;
4. 全球人力資源。具體包括:全球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人力資源咨詢支持等;
5. 管理咨詢服務。具體包括:公司戰略、技術戰略、組織戰略、 經營戰略、改造戰略等。
畢馬威在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發展歷程
畢馬威在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業務可上溯至一九四五年。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香港淪陷時,匯豐銀行總辦事處被迫暫時遷往倫敦。該行當時的核數師之一 — 倫敦的 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獲委任協助該行編制賬項。戰爭結束後,匯豐銀行總辦事處遷回香港。為了保持核數工作的連貫性及在該行的要求下,當時擔任該行聯合核數師的 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遂於香港設立辦事處。
1945年,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在香港的合夥業務正式成立。
1983年,畢馬威在國內設立了首家辦事處。
1987年,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與 Klynveld Main Goerdeler 進行全球合並,組成了 KPMG Peat Marwick。
1992年,畢馬威成為首家獲准在國內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1998年,KPMG Peat Marwick 更名為畢馬威 (KPMG)。
在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畢馬威
畢馬威中國在北京、沈陽、青島、上海、南京、成都、杭州、廣州、福州、深圳、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共設有十二家分公司 (包括畢馬威企業咨詢 (中國) 有限公司),專業人員超過8,500名。
一九九二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更早在一九四五年,在香港提供專業服務逾60年。率先打入中國市場的先機以及對品質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多家中國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專業服務,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隨著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經濟和境外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畢馬威將結合其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對市場的全面認識等優勢,在日趨復雜但又機遇處處的中國市場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畢馬威以統一的經營方式來管理中國的業務,以確保我們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我們統一的管理結構具備高度的靈活性,使我們能夠有效和高效地為整個中國地區的客戶提供完善的服務,同時也使我們來自不同辦事處的專業人員可以在有經驗的合夥人的統一領導下攜手完成工作。
我們在國內建立了實力雄厚的行業專責團隊,以便使我們的合夥人和員工在各行各業不斷累積經驗。憑借我們對各行各業和國內情況的深入了解,我們可隨時調派深諳客戶業務的各類專業人員,為客戶提供至臻完善的專業服務。
Ⅳ 去中國農業銀行好還是去畢馬威(kpmg)好
建議您選擇中國農業銀行。
農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農業合作銀行。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農行相繼經歷了國家專業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等不同發展階段。2009 年1月,農行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農行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農行是中國主要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之一,致力於建設經營特色明顯、服務高效便捷、功能齊全協同、價值創造能力突出的國際一流商業銀行集團。本行憑借全面的業務組合、龐大的分銷網路和領先的技術平台,向廣大客戶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截至2016年末,農行總資產195,700.61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97,196.39億元,吸收存款150,380.01億元,資本充足率13.04%,全年實現凈利潤1,840.60億元。
截至2016年末,農行境內分支機構共計23,682個,包括總行本部、總行營業部、3個總行專營機構,37個一級(直屬)分行,365個二級分行(含省區分行營業部),3,506個一級支行(含直轄市、直屬分行營業部,二級分行營業部)、19,714個基層營業機構以及55個其他機構。境外分支機構包括10家境外分行和3家境外代表處。農行擁有14家主要控股子公司,其中境內9家,境外5家。
2014年起,金融穩定理事會連續三年將本行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2016年,在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名中,農行位列第29位;在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以一級資本計,農行位列第5位。農行標准普爾發行人信用評級為A/A-1,惠譽長/短期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F1。
Ⅵ 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這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有什麼區別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這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1:人員規模: 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德勤
據說北京財富中心的普華永道光審計人員就已經2000人了,而且應屆生的offer發得最多.
2:專業方面:普華永道專業最沒有限制,和我面試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中文和別的學文秘專業的都錄取為審計人員或者稅務人員了,安永對專業限制最為嚴格,周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會計,財務,金融,經濟類專業,從安永的summer leadership program 也可以看出,邀請的多為會計知名的大學的會計或者財經類畢業生.安永的TSRS部門倒是給清華工科本科和碩士發了很多OFFER,畢馬威和德勤對專業的限制也不多。
3:從客戶方面:
普華永道:中國銀行,中國石油,TOM網路,諾基亞,愛立信,中國華能,中國鋁業,國家電網,中國人壽
畢馬威: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德意志銀行,西門子,寶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建設銀行,等等。
安永:高盛銀行,瑞士銀行(UBS), 雷曼兄弟,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人保財險,浦東銀行,深證發展銀行中國海油,網路在線,思科,ABB,賓士,上海電氣,馬鞍山鋼鐵集團,百盛集團,孟牛乳液,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鐵建,中國南車集團,國美電器,等等。
德勤:中國農業銀行,
從工業審計領域:畢馬威、普華永道、安永、德勤
從金融銀行領域:安永、畢馬威、普華永道、德勤
從IT領域: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
從零售領域: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德勤
從稅務領域: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
從內部控制(重大錯報風險評估領域):安永、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
2類對比:
從國內收入比較:普華永道、安永、德勤、畢馬威
從國際收入比較: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畢馬威
從國內業務收入增長:安永、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
從畢業生熱度領域:畢馬威:普華永道、安永、德勤
從工作以後若非要四大內部跳動:安永、畢馬威、普華永道、德勤
從北京地位比較: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德勤
從上海地位比較: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
從總體收入比較:畢馬威、安永、德勤、普華永道
從勞動強度比較:畢馬威、普華永道、德勤、安永
從男性員工比例比較: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
從外國老闆高級經理比例比較:安永(貌似很少中國內地老闆)、普華永道(部分內地老闆)、畢馬威(內地合夥人比較多)、德勤 (已經很LOCAL)
從偏愛的學校比較 :
普華永道 :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有1/4 的人,完全可以開班會) 2:中國人民大學 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北京工商大學 4 : 其他大學比例也多
其中普華永道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合作協議.
畢馬威:1:北京大學 2:中國人民大學 3: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安永:1:清華大學 2:中央財經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其中安永和清華經濟管理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電信中心方面)有合作協議
德勤:1:德勤最喜歡中國人民大學 2:北京工商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 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補充下,以下為工資福利狀況(個人言論, 不代表泄露公司機密)
目前的北京的四大基本是:
1: 應屆畢業生( 在安永叫SA-1 普華永道叫SA-2)
工資基本在5500-5800 (如果畢業就獲得某國家的注冊會計師證書,可以獲得基本工資外的資格補助500-1000元,但不計入基本工資,所以這部分是不去計算五險一金的) (所以在這個級別上一個最合格的員工的最高收入是RMB 6800 /月, )(按12%交納住房公積金,8%交養老保險,還有其他稅之類,所以現金收入在4000左右)
如果該員工剛進事務所就能去做IPO,或者做IPO下面的一個LOCAL TEAM 的話,加上長時間的出差和比較寬松的OT, 運氣好的話一個月發10000也是有可能的.但平均下來,第一年的收入基本等同於一個在卡夫食品,愛立信3年工齡的ACCOUNTANT的收入,在這個階段,被獵頭挖走的概率是很低的,因為你根本沒有太多的審計會計事務經驗.離開事務所的部分是因為已經獲得美國知名大學的MASTER OFFER,或者是部分人為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基本不太適應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早期改變職業規劃也比較理智,基本95%的人留下來到第二年。
2、在四大的第二年(在安永叫SA-2,普華永道叫SA-1)
當學習完WEBSITE-LEARNING 和其他晉升培訓後,基本99%的人晉升為審計第二年,這也是收入增長幅度不大的一年,基本收入在RMB 6500 -RMB 8000 之間 (能到RMB 8000的基本是第一年表現在4-5分左右且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了的),在這一階段,你不光只做做在第一年的銀行存款,財務費用,票據,營業外收支,費用等等簡單科目,你應該基本會往來類別(OP,OR,AP,AR等),還有的能做存貨,收入,成本等等,
所以在這階段是通向高級審計師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也是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和理解的過程,有時候你會發現你是這個團隊的核心哦,很多時候FIC還要依靠你。在這階段辛苦的做IPO,或者大量加班的話,最多能拿到14000左右現金(我看我自己以前的工資單),基本稅前在19000左右.(是很辛苦我沒出差,一個月不休息一天,每天從早上10點到晚上2-3點回家的情況,另外可能外面的物價變了,你都不知道)。
3、第三年, 高級審計師第一年
從審計員有95%的人會晉升為高級審計師,由於這一階段漲薪比較大,且在前2年基本能評價一個人的各方面能力(溝通,合作,會計審計知識,表達,能否高強度工作等等),所以每個人的得分差距就比較大,最終會影響你在這個階段是拿HIGH PAY 還是LOW PAY 還是AVERAGE PAY,
基本情況:薪水應該是10000 - 12600 左右( 今年根據CPI應該還會漲, 再加上500-10000的資格費用)
在這階段,作為一個高級審計師, 有大量的責任,經理會依靠你,你也可能被委任為一個小組的FIC,需要做所有的工作,需要監督STAFF 的工作和檢查他們的WORKING PAPER,需要更加自律,和高度的責任心.當然會計審計稅務知識也要完全跟上,如果沒有通過CPA的,在這階段最好通過2-3科了。如果非常辛苦的做一個OT寬松的IPO 項目,最多應該能拿到現金19000 左右。
根據跳槽情況看,在這個階段應該會有很多獵頭挖你去大的銀行總行,新進入中國的外資公司,或者是能給出四大基本工資的有金錢實力的外企。
一般對方開出的薪水,也是在11500- 13000 左右.基本職位應該在經理之下。
4、在四大的第四年,高級審計師第二年
毫無疑問,在這個階段,如果說在前一年還有高級做FIC的話,在這個階段,你肯定就是一個團隊的FIC了,也需要大量的知識用於審計報告,審計報告中副注的披露,主要是披露表達,會計政策與估計的運用,重大風險的評估,重大事項的處理,企業環境,組織結構,治理結構,權益結構的變動,以及重大的經營,投資,籌資活動等等的全方面的考慮。
還需要學習IFRS US GAAP 等知識,用於同時做A+H 等項目。
這階段的基本工資在 RMB 13500 -RMB 15500 之間 (在加上500-10000的資格費用)
這階段離職率已經升級到比較高的階段,有能力很強的去做財務經理(認識一個德勤的高級去摩根士丹利某業務板塊做財務經理) ,有錢的公司能開出RMB 22000左右的薪水,不過相比這時候,如果你做的是一個OT很寬松的IPO項目的話,加班費是驚人的,拿到稅前RMB 30000 - RMB 45000 的薪水,所以很多挖四大這階段的員工,工資是遠遠達不到四大總收入的,只能是依靠其他優勢(比如基本很少加班,很少出差,工作強度小,工作壓力小.能做經理等管理層外)
5、在四大的經理前最後一階段:高級審計師最後一年
在這一年,每個組剩下的5年元老基本只留下50-60%就不錯了,很多有各方面原因離職的,也有無法勝任工作離開的,也有去別的四大升級的,這個階段的基本工資應該在 RMB 17500 -RMB 21000 左右( 500-1000的資格費用除外)
這一階段是加班最昂貴的階段,經理和老闆會很慎重的用你, 你的作用也需要做大量的SRM SAD REPORT CLAER Q FROM PARTNER AND EIC 等等工作.如果在這階段能做一個加班費用很寬松的IPO的話,能月拿到42000 -55000 之間的薪水.原來有KPMG的高級員工家裡10萬的裝修費用就是過年幾個月的加班費用補來的。
這階段的人離職的基本去做大公司的財務經理了,當然很多喜歡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或者極其受老闆和經理賞識的,會大量的拒掉獵頭的電話。
通過這一階段的,且獲得香港,英國,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中國大陸注冊會計師資格,且表現讓人滿意的會在下一年正式升級為MANAGER
在四大工作5年升級為經理的在經理職位工作滿1年會獲得12-15萬的獎金,以彌補沒有加班費用的損失,經理的起薪水,應該在27000 - 33000 之間,看你的能力而定。
以上所有數據均為最佳估計數....不代表每家四大的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或者是公司人力資源成本政策.....
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Ⅶ 畢馬威的中國
畢馬威在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業務可上溯至一九四五年。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香港淪陷時,匯豐銀行總辦事處被迫暫時遷往倫敦。該行當時的核數師之一 ——倫敦的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獲委任協助該行編制賬項。戰爭結束後,匯豐銀行總辦事處遷回香港。為了保持核數工作的連貫性及在該行的要求下,當時擔任該行聯合核數師的 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遂於香港設立辦事處。
1945年,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在香港的合夥業務正式成立。
1971年,台灣張安侯會計師與朱寶奎會計師、吳國風會計師,共同組設安侯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並加盟PMM(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成為國際性會計師及專業諮詢服務組織 。
1983年,畢馬威在國內設立了首家辦事處。
1987年,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與 Klynveld Main Goerdeler 進行全球合並,組成了 KPMG PeatMarwick。
1992年,畢馬威成為首家獲准在國內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1998年,KPMG Peat Marwick 更名為畢馬威(KPMG)。
在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畢馬威
畢馬威中國在北京、哈爾濱、沈陽、青島、上海、南京、成都、杭州、廣州、福州、廈門、深圳、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共設有十三家分公司(包括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2010年10月成立廈門分所),專業人員超過8500名。KPMG台灣所歷經多年不斷的發展與成長,目前(截至2013年4月)擁有約八十九位合夥會計師以及約兩千位員工,服務據點遍及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五大城市。
2010年10月,畢馬威將啟用其新設於福建廈門的分公司,董事長CarsonTong今日表示,廈門分公司服務范圍將輻射包括整個福建省在內的海峽西岸地區。至此,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全部入廈駐點。廈門將成立畢馬威第十三家分公司。
一九九二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更早在一九四五年,在香港提供專業服務逾60年。率先打入中國市場的先機以及對品質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多家中國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專業服務,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隨著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經濟和境外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畢馬威將結合其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對市場的全面認識等優勢,在日趨復雜但又機遇處處的中國市場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畢馬威以統一的經營方式來管理中國的業務,以確保我們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我們統一的管理結構具備高度的靈活性,使我們能夠有效和高效地為整個中國地區的客戶提供完善的服務,同時也使我們來自不同辦事處的專業人員可以在有經驗的合夥人的統一領導下攜手完成工作。
我們在國內建立了實力雄厚的行業專責團隊,以便使我們的合夥人和員工在各行各業不斷累積經驗。憑借我們對各行各業和國內情況的深入了解,我們可隨時調派深諳客戶業務的各類專業人員,為客戶提供至臻完善的專業服務。
中國市場
目前,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中同時扮演著製造業基地和消費市場的角色,這無疑對境外投資者產生了雙重的吸引力。然而,即使在加速現代化發展步伐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條件下,中國對投資者和企業家來說仍然是一塊充滿挑戰的土地。在建立、構築和拓展在華業務的過程中,境外投資者需要獲得可靠、公允和獨立的專業咨詢服務。畢馬威對跨國投資者在華所面對的 問題具有透徹的理解。無論是跨國還是地區業務問題,我們都能夠向在華跨國公司及其境外總部提供具體務實的建議。
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企業將無可避免地在國內市場與全球知名企業展開競爭。今天,中國的優秀企業並不滿足於在國 內市場取得成功,它們還必須無懼國際競爭的挑戰。企業必須將業務的各個方面提升至國際水平,理解並採納國際標准和模式。籌資、重組、上市、引入境外合作夥伴或拓展境外業務已成為眾多企業的發展戰略抉擇。畢馬威堅信,我們在這些方面 長期積累的國際經驗和對中國市場實際問題的了解和體驗,將使我們更能切合中國客戶的具體情況,幫助它們迎接挑戰。
在中國投資不僅帶來空前的機會,同時也面對著嚴峻的挑戰。境外投資者正涉足一個陌生的領域,國內企業也在適應新的競爭壓力。從計劃經濟到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國經濟的急劇轉變必將會在市場掀起蛻變的驚濤駭浪。
從發掘新的思路到實現戰略目標 -畢馬威中國的專業人員將利用他們豐富的業務經驗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使您在業務發展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二十七。 行業獎項
OpRisk & Compliance 評選為2009年咨詢服務排名第二- 表揚畢馬威在風險管理此方面的經驗。
《國際稅務評論》亞洲稅務獎項- 表揚畢馬威全球轉讓定價服務的卓越表現。
2008年度房地產稅務咨詢服務最佳事務所- 表揚畢馬威的房地產稅務咨詢服務深厚的本土知識和跨地域經驗。
熱心公益 回饋社會
第五屆中國優秀企業公民- 表揚畢馬威中國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惠普綠色之道2009文印環保大獎- 表揚畢馬威在綠色辦公、文印管理方面做出的表率和努力。
上海美國商會頒發的2009企業社會責任獎- 表揚畢馬威在其公司治理,社區外展,環境保護和員工健康與安全等方面的傑出表現。
2009年度全國最佳人員安置計劃金獎- 表揚畢馬威在四川興建社區活動中心。
2009年抗震救災捐贈特別獎- 表揚畢馬威對於四川大地震重建工作的貢獻。
2007-2008年度有心企業獎- 表揚畢馬威對於提倡青年義工的支持。
2007年扶貧慈善之星- 表揚畢馬威對於新長城計劃的貢獻。
2007年度合夥人制肯定獎- 表揚畢馬威員工到國際成就計劃旗下的農民工學校義務授課。
2006年無障礙優異網站銀獎- 表揚畢馬威在提供高可達性網站方面的努力。
2002-2009年「商界展關懷」獎- 表揚畢馬威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支持。
2006年度傑出夥伴合作計劃獎- 表揚畢馬威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出色的夥伴合作,合力針對社區需要而作出的貢獻。
理想企業
2009年度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僱主- 表揚畢馬威為實踐「理想企業」的努力。
2009最受中國大學生歡迎的僱主- 表揚畢馬威為實踐「理想企業」的努力。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南華早報2008年度人員管理獎- 表彰畢馬威通過連貫的策略性的管理人員方面的成就。
2008年度 Universum 理想僱主名錄- 表揚畢馬威為實踐「理想企業」所付出的努力。
2009年度華東區最佳僱主- 表揚畢馬威為實踐「理想企業」的努力和成就。 按服務分類的刊物:
審計稅務咨詢風險管理和合規咨詢服務營運規劃和信息技術咨詢
服務投資和重組咨詢服務
按行業分類的刊物:
零售和消費品業金融服務工業市場信息、通訊和娛樂業房地產和基建私人資本投資
主題系列、期刊或通訊:
主題系列:定期更新的刊物及主題系列刊物
電子通訊:畢馬威中國出版一系列的電子通訊,為讀者帶來最新行業信息。這部分不但展示最新發布內容,還提供了很多過往期號,方便讀者翻閱。
Ⅷ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國際客戶
畢馬威作為大型獨立審計機構擁有許多國際知名公司客戶咨詢業: 埃森哲、FTI咨詢公司、加德納、紹爾集團
建築及不動產: 英國艾銘、Carillion建築公司、CB-理查德·埃利斯、KBR、LLC、禮頓控股、列剋星敦房地產信託公司、迪斯曼斯派爾、仲量聯行、Mirvac
能源業: 加德士、西提戈、戴文能源、哈里伯頓、哈士奇、科威特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墨菲石油公司、西方石油公司、巴西石油股份、依賴能源、TransCanada Pipelines、巴列洛能源公司、通用電氣
金融服務業:房利美、 AIB、安泰、安聯股份公司、澳新銀行、蒙特利爾銀行、美國紐約銀行梅隆公司、花旗集團、歐洲氣候交易所、瑞信、德意志銀行、德國證券交易所、德累斯頓銀行、富達全國金融、富達國民信息服務、第一共和銀行、澳大利亞保險集團、國際商業銀行、伊藤忠商事、HBOS、萊格梅森、美國萬通金融集團、穆迪、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全國互助保險公司、北方信託、Old Mutual、歐力士、奧本海默基金、永久股份有限公司、保德信、Postfinance、雷蒙·詹姆斯財務、所羅門美邦、渣打銀行、旅行者公司、Visa、瓦霍維亞、富國銀行、印度工業信貸投資、荷蘭銀行、荷蘭商業銀行
政府與教育機構:喬治亞彩票、聖瑪麗大學、聖克拉拉大學、CPS能源、聖安東尼奧市政府、得克薩斯州、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大學、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司法部、美國能源部、美國內政部、新澤西州、美國人事管理辦公室、美國財政部、印度勝利管理教育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杜克大學
醫療機構:安塞爾、凱澤基金會、Res-Care、普羅維登斯醫療系統、瑞典衛生服務、奧本山醫院、健康合作夥伴、Medstar、馬里蘭大學醫療系統
酒店業:凱悅集團
製造業:旭硝子公司、巴斯夫、建材控股公司、BMW、Boral、Cemex、戴姆勒-克萊斯勒、Greatpac、本田、Jabil Circuit、小松有限公司、松下電器、三菱電機、Navistar國際、韋爾、住友集團、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惠好
傳媒業:英國廣播公司、貝塔斯曼、獨立電視台、新城國際、國家地理學會、NBC環球、R.H. Donnelley、RealNetworks、世嘉、索尼BMG音樂娛樂公司、太陽時報媒體集團、沃爾特斯·克魯維爾、維珍集團
采礦業:必和必拓、俄羅斯鋁業公司
制葯業:輝瑞
零售業:阿爾貝托-卡爾弗、Arla、朝日啤酒、英國聯合食品、漢堡王、嘉吉、嘉士伯、家樂福、康尼格拉食品、好市多、達登餐廳、帝亞吉歐、聯邦百貨、Jack in the Box、J.C. Penney、通用磨坊、古德曼·菲爾德、孩之寶、喜力、Hooters of America、Macy's、莫霍克工業、芝加哥莫頓公司、雀巢、Netflix、Office Max、百事可樂、Publix超市、R.J.雷諾煙草、露絲的克里斯牛排、Seaboard、資生堂、Supervalu、好時、家得寶、楓葉食品公司、溫迪克斯超市、百勝
高科技行業:奧多比系統、蘋果電腦、應用材料、貝克曼·庫爾特、波士頓科學公司、博通公司、蔡司公司、CA公司、Cerner、CNET、杜比實驗室、美國藝電、電子數據系統、愛立信、LG、摩托羅拉、美國國家半導體、Navteq、北電、奧林巴斯、飛利浦、三星、Sanmina-SCI、SXC健康解決方案、賽門鐵克、TDK、TiVO、WebEx、VeriSign、Infosys
電信業:大東電報局、世紀電訊、邊際通信公司、Embarq、紐西蘭電信公司、、Rogers通信、SprintNextel、奎斯特、Cablevision
旅遊及物流行業:法國航空公司、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美鐵、韓亞航空公司、Brink's、easyJet、不列顛鐵路公司、長榮航空、邊疆航空、荷蘭皇家航空公司、諾福克南方鐵路、瑞安航空、全美航空、西捷航空、澳航
Ⅸ 畢馬威(KPMG)的 global values是什麼!
We lead by example - at all levels acting in a way that exemplifies what we expect of each other and our clients.
以身作則 為人表率 - 各個級別的人員都從我做起,用行動給同事和客戶做榜樣。
We work together - bringing out the best in each other and creating strong and successful working relationships.
上下一心 團隊精神 - 讓每個人發揮所長,建立密切和諧的工作關系。
We respect the indivial - respecting people for who they are, and for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nd experience as indivials and team members.
互敬互重 群策群力 - 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尊重他們個人以及作為團體成員的知識﹑技能和經驗。
We seek the facts and provide insight - challenging assumptions, pursuing facts, and strengthening our reputation as trusted and objective business advisors.
實事求是 卓見精闢 - 求證假設,探究事實,名符其實成為客戶值得信賴和客觀的合作夥伴。
We are open and honest in our communication - sharing information, insight and advice frequently and constructively and managing tough situations with courage and candour.
We are committed to our communities - acting as responsible corporate citizens and broadening our skills, experience and perspectives through our work in our communities.
熱心公益 回饋社會 - 承擔作為企業公民的責任,通過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鞏固我們的技能﹑經驗和洞察。
Above all, we act with integrity - constantly striving to uphold the highest professional standards, provide sound advice and rigorously maintain our independence.
誠信為本 守正不移 - 時刻堅持最高的專業准則,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一絲不苟地維護我們的獨立性。
(9)kpmg合作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畢馬威(KPMG)的 global values原文:
Toronto, January 23, 2017– KPMG International was ranked as the leading mid-market provider of M&A services for both the number of announced and completed deals in 2016, according to Thomson Reuters』 Mid-Market M&A Review (deals up to USD $500M).
Furthermore, KPMG has also been ranked #1 in Global Mid-Market (up to USD $50M) and Global Private Equity Mid-Market (up to USD $50M) by Bloomberg M&A Advisory League Tables.
「M&A remains crucial for companies seeking to capture new opportunities and extract value in a market that is rapidly changing,」 commented Leif Zierz, KPMG』s Global Head of Deal Advisory.
「In this new environment, our position in the league tables is market recognition of our ability to combine deep sector knowledge, breadth of services and an integrated global network into a holistic offering that continuously delivers value for our clients.」
Thomson Reuters Mid-Market M&A Review shows KPMG leading the M&A field in 2016 for Undisclosed Values & Values up to USD $500M, with 432 deals.
KPMG also came in first place in the European Involvement Mid-Market Rankings with 321 deals, and Eastern Europe Involvement Mid-Market Rankings with 33 deals.
Bloomberg M&A Advisory League Tables shows KPMG leading in the Global Mid-Market (up to USD $50M) with 245 deals and USD $1.2B in deal value.
For the Global Private Equity Mid-Market (up to USD $50M), KPMG leads with 81 deals and USD $378M in deal value. Global League Tables are based upon announced total values.
「We are proud of our professionals who work with our clients at deal speed whether cross-border or cross-sector,」 said Phil Isom, KPMG』s Global Head of M&A.
「The breath of our network allows u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ite of services – from business cas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d business diligence through to 'Day One' execution and integration.」
KPMG』s Deal Advisory M&A team includes more investment bankers than any other global investment bank, covering the largest number of countries, with global instry reach.
KPMG rank #1 amongst the Big 4 and M&A boutique firms with more than 2,500 professionals in 67 countries.
Ⅹ 畢馬威 是什麼
畢馬威(KPMG/台灣又名安侯建業)成立於1897年,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一家網路遍布全球的專業服務機構,專門提供審計、稅務和咨詢等服務。
畢馬威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威廉·巴克萊·匹特在倫敦創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1877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會計師事務所在格拉斯哥開辦了一家分所。在1911年,威廉·巴克萊·匹特公司和馬威克·密卓爾公司合並成為後來為人熟知的畢馬威(Peat Marwick)。
與此同時,在1917年,皮特·克里恩菲德在阿姆斯特丹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會計師事務所,而且後來收購了克拉恩霍夫的公司。
並購
(為閱讀方便,1995年後的KPMG統稱為畢馬威。)
1979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公司改組為KMG,由一家只在本國開展業務的公司,變革為一家開展國際業務的跨國企業。隨後在1987年,KMG與畢馬威在美國合並成為了現在的KPMG,而在英國,合並後的公司叫做畢馬威-麥克林托克公司。
1990年,這兩個分公司統一名稱為「KPMG-畢馬威-麥克林托克」;但在1991年,他們又更名為「KPMG-畢馬威」;最終在1995年,該公司正式定名為「KPMG」。
1997年,畢馬威和安永曾經共同宣布他們將合並,此舉意在對抗普華和永道的合並。然而最後,普華永道的合並得到了批准,而畢馬威和安永的合並則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