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機構網路安全性

金融機構網路安全性

發布時間:2021-04-22 22:48:22

A. 銀行網路安全要注意哪些在線等

在線支付、賬戶信息、證券交易等等這類吧

B. 網路安全問題對網路金融發展有什麼影響

現在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互聯網 ,金融行業也不例外 ,都和網路息息相關內,而金融行業信息安容全和網路安全就更為重要了,如果網路出問題了,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對整個國家都造成威脅。所以建議金融行業不要再用傳統網路,要把網路升級成免疫網路,信息安全和網路安全就有個徹底的保證。

所謂網路金融,是指基於金融電子化建設成果在國際互聯網上實現的金融活動,包括網路金融機構、網路金融交易、網路金融市場和網路金融監管等方面。從狹義上講是指在國際互聯網上開展的金融業務,包括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網路金融就是以網路技術為支撐,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路金融安全、網路金融監管等諸多方面。它不同於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是存在於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路化的。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路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

C. 金融機構如何識別應對金融科技帶來的潛在風險

金融科技發展應用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潛在風險

互聯網科技與金融的高度融合,使金融科技這種輕資產重服務的網路模式慢慢滲透到金融模型、業務類型中,逐漸對傳統金融業務產生了鯰魚效應和示範效應,並推動金融機構產生變革。然而,網路虛擬環境信息不對稱、交易過程透明度低、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使傳統金融機構在原有聲譽風險、系統性風險等宏觀風險的同時,容易引發道德風險、技術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微觀風險。

金融科技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結合的產物,金融機構在發展金融科技和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時,面臨諸多的問題,總結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風險的動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金融科技政策的模糊、法律的缺失、監管的滯後,容易引發法律風險、市場風險;如e租寶、大大集團等風險的頻發;其二,互聯網虛擬環境下的信息不對稱、交易不透明、身份不確定,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其三,金融科技對信息系統的依賴性、可篡改性、受攻擊性,容易引發技術風險;其四,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業務的交叉性、綜合性、替代性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風險分類和風險識別

金融科技究其本質,它還是金融,其活動沒有脫離資金融通、信用創造、風險管理的范疇,沒有違背風險收益相匹配的客觀規律,也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和負外部性的特徵。不僅如此,現代網路空間的多維開放性和多向互動性,使得金融科技風險的波及面、擴散速度、外溢效應等影響都遠超出傳統金融。金融機構開展金融科技業務主要風險類別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金融機構布局金融科技P2P業務,容易引發信用風險。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布局金融科技業務,由於我國信用環境不健全、信用錄入數據不完整,容易引發信用風險;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為P2P平台提供資金託管服務,基於平台自身制定項目審核和資金管理,一旦平台出現信用問題,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容易引發對傳統金融機構資金託管的責任追究,導致信用風險爆發。

(二)是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支付、眾籌和互聯網理財等合作,容易引發法律風險。傳統金融機構利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投資網上貨幣市場基金,逐步拓展到定期理財、保險理財、指數基金等,支付機構會利用資金存管賬戶形成資金池,從而導致備付金數量劇增,支付機構違規操作挪用備付金引發客戶兌付困難,從而引發法律風險;與違規經營企業合作導致的非法集資、集資詐騙、洗錢等違法問題發生,容易引發法律風險。

(三)是金融機構搭建金融科技綜合經營平台,容易引發操作風險。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布局金融科技綜合服務平台,將金融投資、融資服務、證券交易、基金購買等金融業務植入網上平台,通過打通銀政保業務界限,提高綜合化經營水平,增強客戶粘性。金融科技平台的便捷性促使平台更新信息並便於用戶操作,然而,一方面由於網上開戶容易缺乏充分的投資者教育,容易引發投資者操作不當,另一方面,由於業務交叉容易引起內部控制和操作程序的設計不當,由此造成投資者資金損失或身份信息泄露,進而引發操作風險。

(四)是金融機構與P2P、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銀行合作,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一方面,P2P、互聯網理財違規採用拆標形式對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息、集中兌付等,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賬戶活躍度較高並投身到金融科技領域,存在著資金期限錯配的風險因素,一旦貨幣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就會出現大規模的資金擠兌,從而引發流動性風險。

(五)是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容易引發信息技術風險。移動通信技術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取決於網路平台的IT技術、風險識別技術、抵禦黑客和病毒攻擊技術。近年來,偽基站、偽造銀行服務信息、信息「拖庫」「撞庫」事件頻發,如果防備不當,極易發生信息技術風險。

(六)是金融機構涉及寶寶類貨幣基金業務,存在監管套利風險。一方面導致產品功能跨界。另一方面可能從監管標准不一中套利。例如,互聯網「寶寶」類產品投資與銀行協議存款資金不屬於一般性存款、不需要繳納存款准備金,被一些人士認為是一種監管套利行為。

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風險應對機制

目前,監管部門已經著手金融科技行業跨界互聯網理財和跨界金融業務規范的制定,傳統金融風險應對機制已經不能適應互聯網的金融創新。一方面,互聯網業務在確立負面清單、行為監管和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等方面通過創新科技監管防範風險;另一方面,加強對資產、資金端、投資者的分類保護強化風險控制能力勢在必行。此外,根據《商業銀行並表管理與監管指引》,無論是銀行集團各附屬機構之間、附屬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交叉產品和合作業務的協同,或是其所屬機構的公司治理、資本和財務等,都必須在現有體制下進行全面持續的並表管控。因此,傳統金融機構布局金融科技或者與相關企業合作時,為防範風險跨業傳染,同樣必須將金融科技的風險類別融入現行風險管理體系中,構建一體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才能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並表後總體風險狀況。

(一)合理把控金融科技內控風險,首先,應建立完備的金融機構防範金融科技風險內控機制,提高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操作管理以及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有效防範操作風險;其次,加強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風險防範意識,增強員工的道德教育和行為管控,提高員工的職業素養,有效防範道德風險;第三,加強賬戶和資金流轉監測,嚴格身份識別、交易審核、大額對賬等;第四,建立金融機構子公司風險承擔、風險轉移的差異化經營策略,有效防範和化解聲譽風險;最後,建立風險預警應急措施,對涉嫌非法集資、集資詐騙、洗錢等違法違規行為做到早預警、早處理、早報告,一旦發現採取清收措施,並快速啟動司法保護程序,有效防範法律風險。

(二)加強金融科技信息科技風險防範,首先,提升金融科技核心技術水平,運行安全防範體系,如維護操作系統安全、防火牆技術、虛擬專用網路技術、入侵檢測技術、金融信息和數據安全防範技術等,防範系統故障、黑客攻擊、病毒植入等技術風險;其次,自建信用信息徵集和應用系統,配合監管機構實現信息共享,運用信息科技技術實現現場與非現場檢查,有效防範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的非法集資、集資詐騙、洗錢等犯罪活動,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最後,運用先進的、大數據挖掘、區塊鏈等技術,建立信用評估體系和風險預警模型,有效防範防止信息泄露等產生的法律風險。

(三)構建金融科技風險量化監測指標體系,首先,運用量化指標,分析金融科技運行、強化金融科技風險管理和宏觀決策,金融機構可在資產品質端另列金融科技板塊,定期提供金融科技產品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與操作風險資本等量化指標風險監測。其次,可依託現行風控指標模型選擇指標,例如經由橫跨銀行?證券與保險採用的流動性覆蓋率(LCR)與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防範兌付流動性風險,利用資產組合的五級分類監測防範信用風險,或者通過關鍵風險敞口提列資本來防範操作風險。最後,從綜合統計的視角構建風險數據採集的基本框架,通過匯集金融科技子平台相關信息構建指標體系,形成一套與現行風險管理制度融合統一的監測框架,作為傳統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的補充。

(四)避免金融科技風險傳染發生,首先,金融科技在大量客戶的相互遷徙和交叉等日趨復雜化下,應制定單一用戶畫像?個別交易對象或關聯企業所屬集團?特定商品風險頭寸?特定信息服務提供商等風險集中型態的限額,抵禦交易過於集中而產生交叉傳染的風險。其次,對於金融機構所屬的不同網貸子平台可建立同一人、同一關聯人或同一關聯企業的信息系統,運用平台間借款金額閥值的動態風險調整機制,有效防範跨平台借貸行為可能產生的違約或者惡意詐欺風險。最後,建立金融科技板塊重大突發信用事件通報機制,及早防範危機發生時的交叉感染風險。

D. 急求我國法律在對銀行網路安全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抄和國襲人民銀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網路安全:
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暫行規定;
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
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2005年4月1日)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2000年1月1日)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1997年12月30日)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2000年1月1日)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法律]《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0年12月28日)

E. 網路安全的工作前景怎麼樣

網路安全的工作還是非常有前景的。因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網路,但是現在的網路又是非常復雜的,而且現在網路詐騙,還有各種網路侵犯事件經常發生,這就需要大量的網路安全來保護網民。

F. 金融機構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1) 信息泄露:保護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給某個非授權的實體。
(2) 破壞信息的完整性:數據被非授權地進行增刪、修改或破壞而受到損失。
(3) 拒絕服務:信息使用者對信息或其他資源的合法訪問被無條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權訪問):某一資源被某個非授權的人,或以非授權的方式使用。
(5) 竊聽:用各種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竊取系統中的信息資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對通信線路中傳輸的信號搭線監聽,或者利用通信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6) 業務流分析:通過對系統進行長期監聽,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諸如通信頻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總量的變化等參數進行研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
(7) 假冒:通過欺騙通信系統(或用戶)達到非法用戶冒充成為合法用戶,或者特權小的用戶冒充成為特權大的用戶的目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黑客大多採用的就是假冒攻擊。
(8) 旁路控制: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處獲得非授權的權利或特權。例如,攻擊者通過各種攻擊手段發現原本應保密,但是卻又暴露出來的一些系統「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攻擊者可以繞過防線守衛者侵入系統的內部。
(9) 授權侵犯:被授權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統或資源的某個人,卻將此許可權用於其他非授權的目的,也稱作「內部攻擊」。
(10)抵賴:這是一種來自用戶的攻擊,涵蓋范圍比較廣泛,比如:否認自己曾經發布過的某條消息、偽造一份對方來信等。
(11)計算機病毒:這是一種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傳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為類似病毒,故稱作計算機病毒。
(12)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不完善:由於當前約束操作信息行為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邊球,這就給信息竊取、信息破壞者以可趁之機。

G. 想要確保網路的安全性,關鍵在於網路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請問採取什麼防護措施才能確保網路信息安全呢

【熱心解答】

網路安全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只是採取單一措施即可解決,需要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共同綜合措施。通常,企事業機構需要先對網路系統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各類潛在風險和等級,並針對各類風險確定相應的策略和方案。經過有效的安全控制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殘留風險將通過監控和分析,並在意外發生時作出應急響應和災難恢復,最終實現業務的持續運行。

實際上,原有的一些傳統網路安全技術,通常可以使企事業機構在檢測攻擊、發現漏洞、防禦病毒、訪問控制等方面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然而,卻無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網路信息系統整體防禦的問題。面對新的網路環境和新的威脅,促使各國為具體的安全技術建立一個以深度防禦為重點的整體網路安全平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如我國某金融機構的網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總體框架,如圖所示。網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的外圍是風險管理、法律法規、標準的符合性。

註:摘自清華大學出版社《網路安全實用技術》賈鐵軍教授主編。

H. 關於金融網路安全研究的論文和資料

原文鏈接: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8568&p=1

秋風初起,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金融(銀行)技術暨設備展覽會在京如期召開,與往年的展會主題不同,今年金融展的內容緊緊圍繞「數據大集中後的安全與應用」全面展開。在眾多國內外參展企業當中,國內領先的網路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銳捷網路(原實達網路)展示了其全線網路產品及針對金融行業的解決方案和應用案例,同時率先推出了基於「SAFER」網路架構的全新金融網路安全概念——「應用得心應手,安全無處不在」,不僅無縫契合了本次金融展的核心主題,還吸引了眾多來自銀行、保險、證券等不同金融領域參觀者的關注。
「SAFER」是2002年金融展當中銳捷網路提出的金融網路解決方案,以獨特的架構體系全面滿足新一代金融網路對安全(Security)、適用(Application-based)、可擴展(Flexibility)、易用(Easy to use)、可靠(Reliability)等特性的要求。本屆金融展,圍繞未來「大集中後的安全」核心,「SAFER」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對此銳捷網路的詮釋是:新「SAFER」架構進一步深入考慮了現在和未來金融用戶對安全性能的需求,在原有「SAFER」架構的基礎上賦予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核心體現為「全民皆兵」、「全程聯動」、「全面防禦」、「全線定製」。
雖然只是言簡意賅的四個詞語,其中卻蘊涵著銳捷網路多年來致力於金融信息化事業的豐富經驗和積極探索,同時也傳遞出銳捷網路對中國金融信息化建設的深刻理解……
「大集中」需要「大安全」
2003年是中國進入WTO的第三年,眾多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爭相湧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加大著國內金融信息化的步伐和力度。現階段,中國的金融信息化已經走過了「金融電子化」,正向「金融信息化」深層次邁進。在數據大集中之後,通過數據倉庫、數據挖掘(DM)等日漸成熟的技術,加強客戶和市場分析,構建新型銀行經營管理體系已經成為必然的應用發展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銀行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到目前為止已經基本完成了數據大集中的工作,而保險、證券和基金等其他領域的數據大集中工程則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對此,銳捷網路認為:金融信息化的遍地開花有力地促進了傳統運營模式和服務模式的現代化變革,使未來金融業務全面虛擬化的美好藍圖成為可能。但同時數據的集中也意味著風險的集中。同時,銳捷網路進一步指出,我國當前的網路安全建設中存在著四大方面的欠缺:整體安全系統建設的欠缺;內部網路安全監控與防範的欠缺;智能與主動性安全防範體系建設的欠缺以及全面集中安全管理策略平台定製方面的欠缺。
在未來中國金融產業深化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不管是新一代「AAA」式服務(任何時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為客戶提供方便、安全的金融服務)還是從Saving Bank向Service Bank轉變,種種金融創新都將對網路的安全保障以及支持未來業務的綜合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建設作為銀行等金融產業發展的主要技術支撐的同時,全方位的網路安全無疑已經成為金融創新的主要源動力。搭建穩定的網路平台,創造安全的應用環境,為金融業務的大集中浪潮提供最強的支撐力和實現保障已經成為網路廠商們所刻不容緩的職責和任務。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網路安全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
秋林集團投資者索賠 瀏覽:311
2014年中國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瀏覽:886
股票雙鴨頭 瀏覽:500
多少錢可以炒股票 瀏覽:597
粘膠短仟股票 瀏覽:982
外匯分為那些 瀏覽:488
怎麼發現一字板的股票 瀏覽:948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
現貨白銀投資k線 瀏覽:200
大陸期貨開戶不入金可以嗎 瀏覽:377
湖南信託官網 瀏覽:654
典典養車融資 瀏覽:132
郵政儲蓄銀行貸款解押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