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能力

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能力

發布時間:2021-04-23 05:05:23

Ⅰ 如何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積極穩妥地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推行專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組織的企業化、商業化,同時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進一步強化改進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職能,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使金融業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總的思路是:
①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②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③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④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

Ⅱ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六項任務

一要深來化國有銀行改革。鞏固和發源展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成果。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重點進行國家開發銀行改革。

二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構建分工合理、投資多元、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充分發揮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乾和支柱作用,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適當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鼓勵各類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機構。探索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新型金融組織,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積極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

三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穩步發展股票市場,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市場。進一步加強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推進股票、債券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市場監管。

四要深化保險業改革,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和防範風險能力。

五要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開放水平。

六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健全監管協調機制,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

Ⅲ 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積極推進新三板轉板試點嗎

12月16日,由中國商業報道領導者21世紀經濟報道發起主辦,深圳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17亞洲產業與資本峰會」在深圳隆重召開,峰會主題為「新時代·新動能·新機遇」。

——市場功能不斷拓展。近年來,深交所著力打造支持創新創業的市場培育服務體系。2016年以來,累計舉辦20多場行業研討,涉及生物醫葯、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等專題,走訪企業1600家,推動一批創新創業企業成功對接資本市場。2014年10月,聯合科技部火炬中心發起「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2.0」,建立的「科技金融信息平台」覆蓋29個省市自治區,佔比90.63%;73個國家高新區,佔比46.79%;28個股權交易中心,佔比70%;為4098家科技項目,4539投資機構10917個投資人提供了對接服務;融資成功項目654個,融資總額215.5億元。

年來,深市培育了一批諸如海康威視、京東方、中興通訊、科大訊飛等高科技標桿企業。特別是創業板,八年實踐證明,作為我國科技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在促進科技與資本有效結合,引導各類要素流入高新技術產業,完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報告將現代金融明確歸入產業體系,深刻闡釋了金融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休戚相關、共榮共生的關系。健全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體系,完善現代金融和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機制,是促進經濟轉變方式、優化結構、轉換動力的根本要求。

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深刻地改變世界發展的格局,現代經濟的競爭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科技的比拼。近些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新興產業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一大批科技創新前沿企業不斷涌現,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層出不窮,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新的訴求。建設資本市場強國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任務。在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期,如何激發微觀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如何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迫切需要加速創新資本形成,穩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不斷拓寬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覆蓋面,這是資本市場支持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歷史使命。

第一,深化市場改革。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文件多次提出創業板改革的要求。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深化創業板改革;《「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要求深化創業板市場改革,健全適合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的制度安排,擴大服務實體經濟覆蓋面。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求,深交所將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一是優化市場定位和制度安排,研究支持符合國家發展戰略、行業地位高、研發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創新型企業上市,提高創業板的包容性。二是積極推進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試點,加強不同層次市場間的有機聯系,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

第二,提升服務效能。為切實提升創新企業培育服務功能,一是強化「上市資源培育工程」, 建立覆蓋企業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後全程服務體系。聯合國家相關部委、地方政府、企業集團等,通過研討、培訓、走訪、調研等方式,支持創新型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針對重點區域開展專項服務工程,如在浙江實施「梧桐工程」對接「鳳凰行動」等。二是積極拓展「科技金融信息平台」,完善創新資本形成的生態體系,為政府部門、高新園區、創投機構及第三方專業服務中介之間實現信息互享、流程互通、功能互補,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融資和培育服務。

第三,加強一線監管。新修訂的《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將在明年1月1日起施行。新辦法強化了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責,進一步明確了對上市公司開展現場檢查等手段措施。為貫徹依法全面從嚴監管,一是完善上市協議,充實監管手段,補齊制度短板。優化規則體系,健全完善以上市規則為核心,以規范運作指引、信息披露指引、行業信息披露三類指引為主幹,以業務備忘錄為補充的上市公司監管規則體系。陸續推出新興行業中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機器人、鋰電池、集成電路行業信息披露指引。二是加強科技創新應用,提升科技監管水平,推進企業畫像等重大項目的應用及實施,強化所內所外監管協同協作,防控和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促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穩定運行。

Ⅳ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做到那六個方面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准提高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二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四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雄安新區。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五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准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六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凡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路,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Ⅳ 如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做大做強廣州、深圳兩個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規范高內效的區域金融市容場,發展壯大地方金融機構,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打造幾家競爭力強的省屬金融控股公司。
會議提出,要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求廣東各地各部門要牢牢盯住風險多發高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嚴防地方債務風險,處置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落實好市縣防控風險責任,市級政府要履行好省政府委託的金融監管責任,縣級政府要擔負起規范民間融資的監管責任,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會議還強調,要落實地方金融監管責任,完善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和制度,構建上下聯動的金融監管體系。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主動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派出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推動省內金融監管部門形成工作合力。

Ⅵ 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應著重於哪些方面

一要深化國有銀行改來革。鞏固和發展國源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成果。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重點進行國家開發銀行改革。

二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構建分工合理、投資多元、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充分發揮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乾和支柱作用,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適當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鼓勵各類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機構。探索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新型金融組織,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積極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

三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穩步發展股票市場,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市場。進一步加強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推進股票、債券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市場監管。

四要深化保險業改革,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和防範風險能力。

五要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開放水平。

六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健全監管協調機制,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

Ⅶ 加快經融體制改革,要提高經融服務什麼效率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回險監管全答覆蓋。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和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改革,發展民營銀行,啟動投貸聯動試點。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化建設,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適時啟動「深港通」。建立巨災保險制度。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加強全口徑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扎緊制度籠子,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Ⅷ 深化(),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選項B 金融體制改革
回答來源:十九大報告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閱讀全文

與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
秋林集團投資者索賠 瀏覽:311
2014年中國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瀏覽:886
股票雙鴨頭 瀏覽:500
多少錢可以炒股票 瀏覽:597
粘膠短仟股票 瀏覽:982
外匯分為那些 瀏覽:488
怎麼發現一字板的股票 瀏覽:948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
現貨白銀投資k線 瀏覽:200
大陸期貨開戶不入金可以嗎 瀏覽:377
湖南信託官網 瀏覽:654
典典養車融資 瀏覽:132
郵政儲蓄銀行貸款解押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