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風險投資與正常入股有什麼區別
風險投資與正常入股的區別:
一、投資對象與投資目的的差異。
風險投資又名創業投資,其投資對象為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這部分企業通常在營運初期風險很大,獲利又不高,其誘人之處在於他未來極大的市場發展潛力。風險投資看重的是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潛在的商業價值 ,風險投資追求的是股本增值的收益,而不是利潤分配的收益,與此相反,普通股權投資的投資對象一般都是處於成熟期以後的企業。其投資目的是為了追求來自公司利潤的分紅,傾向於長期利益。
二。 運作機制不同
普通股權投資一般只涉及兩方當事人,即股權投資者與被投資企業,股權投資者及資金所有者,他對資金享有所有權和使用權,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自主決定投資於何企業,在這里資金的供給方與需求方直接聯系,沒有中介機構的介入。風險投資則涉及三方當事人,即:風險資本投資者,風險資本運作者(基金管理人)和風險企業。
風險投資的風險綜合體現在投資,融資雙方。對投資方而言,風險投資的資金往往會在目標項目上沉澱多年,甚至可能完全收不回來,無法全身而退。據統計,在美國獲得風險投資的高科技企業中,大約60%會破產,只有10%能夠上市。足見此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對籌資者即風險企業而言,如前所述,為吸引風險投資,風險企業往往會讓風險投資者擁有某些特權,例如在權益分配上可能超過其資金所佔份額,而風險企業一旦成功,其回報率是相當高的,這樣風險企業將較高比例的權益出讓給投資者,就是以犧牲潛在利益為代價而獲取風險資金,顯然此代價是昂貴的。
三。 退出機制不同。
由於普通股權投資追求的是一種長期投資收益,其目標是企業的長期利潤分紅,它主要是通過股利的收益回收投資,因此資本的回收是逐步的,基本上不存在一次性的資本撤出。而風險投資則不同,由於它是一種階段性的投資,其退出機制對於風險投資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主要由三種:一種是通過發行上市實現資本的退出;一種是通過兼並與收購實現;;還有一種方式是通過場外交易實現。
㈡ 投資公司是 什麼
金融投資公司是一個對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依法對金融企回業行使出答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現金融資產保值增值的投資公司,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種金融中介機構,將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投資於眾多證券或其他資產之中。
㈢ 金融家是怎麼賺錢的
啟示一:亂局即大局
書評家馬德瑞克曾經說過:「姑且不論華倫巴非特及索羅斯的個人天賦,她們所處的時代,對於能在金融市場賺錢特別有利。」也就是說造成賺錢有利的原因是因為1970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不預期的通貨膨脹的結果,以及過去20年國際市場資金的戲劇化、混亂的擴張所致。
索羅斯的一項重要能力就是在凡人眼中的一場混亂,他卻能辨識混亂的類型。一個長期追蹤避險基金績效的華爾街公司的領導人李伯說:他以全球的角度觀察大勢,他極了解市場是如何運作的,因此他清楚的何處可以運用杠桿操作,不論是知識性或金融性的杠桿。
索羅斯說過:金融市場天生就不穩定,國際金融市場更是如此,國際資金流動皆是有榮有枯,有多頭也有空頭。市場哪裡亂哪裡就可以賺到錢。辨識混亂,你就可能致富;越亂的局面,越是膽大心細的投資者有所表現的時候。
一項情形變的越遭,就會向上彈的越高。跌的越深,市場越亂就越可能出現大行情。很多情況常常是:市場亂,投資人跟著一起亂。所以我們常常可見到恐慌性賣壓,投資人奮勇追高等新聞標題。亂局對冷靜的客觀投資人來說,正式天賜良機,因為這可能是大撿便宜貨的機會,也是財富重分配的時候。
啟示二:見壞快閃,認賠出場求生存是索羅斯投資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則,那麼眼明手快,見壞就閃就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方式。
政治上:1987年索羅斯基金會在中國大陸設立分會,並以改革開放為名,資助中國的民主活動;但1989年時,在大陸的分會遭中共監控,索羅斯見局勢不妙,便結束分會,至今尚未在大陸復會。
1974年,索羅斯在日本股票市場建立極高的持股比例,一日下午,東京某位營業員打電話告訴他一個秘密,內容是告訴他日本人對陷入水門案件丑聞的尼克森總統反應欠佳,當時正在打網球的索羅斯毫無猶豫的立即決定賣出由此可見眼明手快是許多基金操盤人的必備功夫。
大部份投資人充斥一種捨不得的情緒,上漲捨不得賣,下跌也捨不得賣,看了難過,殺了手軟,出脫往往是波段最低點。
啟示三:昨天的歷史,明日的走勢
索羅斯成功的預測1987年的崩盤,秘訣為何?鑒往知來。
經濟危機的爆發,往往是累積長期不穩定的情況所醞釀而發生。歷史的經驗往往可以預測未來,因為歷史是會重演的,所以以史為鏡不失為預測重要方向。
1929年及1987年崩盤類似之處:
1929 1987
短期貨幣市場利率走揚
造成股市資金動能不足 大量美元流入他國中央銀行
美國聯邦理事會沒有注入等量貨幣造成資金流動性不足
下跌幅度36% 與1929年相似
每日價格的波動 與1929年相似
胡佛總統對股災之初發表談話,里根總統在股災發生之初發表談話,內容與胡佛相似
啟示四:別人的話中話,我見財上財—解讀能力
一些平淡無奇的話,在索羅斯聽起來,可能就是重要的買進或賣出的訊號。這樣的啟示說明了索羅斯一項重要的能力,就是解讀。
各國重要領袖、甚至政府領袖、商界人士的重要談話,都隱含了相當重要的意涵在其中,而差別在於聽者能聽懂幾分、又能執行幾分。
1992年德國央行史萊辛革的一習演說提到:如果投資人認為歐元是一籃子固定的貨幣的話,那就錯的離譜了。」當年總統為了經濟問題,一再提高馬克的利率,使得馬克變成強勢貨幣,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史的德國及義大利不得不跟進,但是英國及義大利的經濟情況不理想,因此苦撐匯率之下,對德國抱怨連連。索羅斯聽了史萊辛閣這番話以後,認為其中別有文章,他話中的涵義可能影射虛弱的義大利里拉。事後索羅斯與史萊辛閣談話,問其是不是喜歡以歐元做為一種貨幣。史氏回答,他喜歡歐元的構想,但是歐元這個名稱則並不喜歡,如果用馬克的話,他會比較容易接受。讀出弦外之音的索羅斯便立刻放空義大利里拉,大賺三億,並借了一大筆英鎊,改換成馬克,又大賺十億美金。
啟示五:小心,明牌就在你身邊
小心懂的判斷、聽的懂事件的涵義,明牌就出現在報紙、新聞、電視、廣播、甚至口耳相傳的小道消息上。
1972年,有一天晚上索羅斯聽到了國民城市銀行招待證券分析師吃晚飯的消息,這是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雖然索羅斯不在受邀行列之列,但他卻敏銳的認為其中必有不尋常的事情要發生,他立即主張買進經營體質較佳的銀行股,他的聯想是銀行業可能要公布利多消息。果然索羅斯買進的股票獲利五成。
啟示六:仙人打股有時錯,錯誤為投資之必然
1987年索羅斯仔細檢視全球經濟大勢後,他的結論是:崩潰會從日本開始。當時日本債券市場崩盤,索羅斯研判債券市場的崩盤效應會擴大到股票市場,因為股票市場股價高估的現象遠高於債券市場的不合理性,所以他認為日本股市會領先下挫,但沒想到投機性的資金反而涌進了日本的股票市場,日本股市又創了新高。
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也經常犯錯,彼得林區也坦言自己有一大堆錯誤,但他說需要的只是在十年內選中幾支飆股,若手中的十支股票有三支大贏,就能彌補其中一、二支的虧損和另外六七支表現平平的股票了。
啟示七:勇於認錯的自省精神
索羅斯相信使他與眾不同的最大能力,就是能很快的察覺過錯。能做到很快察覺過錯,勢必擁有較為敏銳的心智及高人一等的勇氣。
在索羅斯的理論里,由於他認為人類對事情的認知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所以人類思想天生就容易出錯。索羅斯能夠了解事實與認知的差距。
絕不犯錯不等於投資成功。成功往往是瑕不掩瑜,做對的是多過於做錯的事,假如你出錯,或者你假設與事實不符,,那就要切切實實、認認真真研究到底哪裡出錯,換言之,越是不成功,就越要花時間研究錯誤。
啟示八:最大天賦—化繁為簡
化繁為簡伴隨了項人格特質—耐煩和歸納的能力。
耐煩—好比金融市場若真的要分析起來,鐵定沒完沒了,經濟大勢、政治影響、個股基本面、歷史走勢圖、產業前景等等分析後,最後很單純,只是買或不買、賣或不賣的最終判斷而已。索羅斯每天閱讀十數份各類專業刊物的原因就在此。
歸納—堆積如山的信息,可能夾雜不時的信息和消息,陷阱處處,既復雜又危險。所以要先收集資料,再分門別類,再抽絲剝繭,最後歸納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最重要一點是不能因為求快而漏了一大堆有用的信息,尤其在復雜的金融市場,,錯失一步,可能就滿盤皆輸了。
索羅斯可以帶領即將達到四十個國家據點的慈善組織,也可以跨足不動產、農牧業、網路公司、壽險公司、金融商品、超級市場等各種不同領域,他全部是親自了解,並不只是聽任幕僚人員的建議。而且他每天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思考,他並非超人,他只是將化繁為簡真正融入到他的投資生涯和日常生活中。
啟示九:在前進中整頓
邊進行邊修正的策略—在市場千變萬化的情況下,有些時候是不能拖延的,否則很容易就喪失了一大段精採的行情。邊進行邊修正的策略就是要能夠時時靈活的適應變局,有時候理論太多,是無法落實的,計畫趕不上變化就是說明這個道理。
例如索羅斯要進入美國市場前,他對美國市場並不了解,可是他採用直接進場的方式學習,然後在過程中,時時檢討缺失。先拿一部分金額投入測試一下市場,感覺對了,又印證他的理論,再開始調集重兵,予市場致命一擊。
在前進中整頓,不是走一不算一步,而是從行動中積極調整投資策略。
啟示十:管理風格
開放式溝通:索羅斯身邊的人不是唯唯諾諾的人,而是在不同意見時,勇敢的反駁索羅斯。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例如有位能力不錯的交易員,在不知情下進行了風險很大的貨幣交易,這筆交易賺了大錢,但索羅斯請他走路,因為若有閃失,是由他自己負起全責,而非手下。英國霸菱銀行倒閉就是一個件類似的例子。
充分授權:例如他多次在跟屬下會議中,告訴他們如果看好一項投資標地,為什麼下這么少的賭注呢?其實那名部屬所投資的金額已經是天文數字,但是索羅斯卻是鼓勵部屬加碼,告訴他你的許可權可以這么高,放手去做吧。
恩威並重:他常常問部屬問題,讓部屬難以招架,為了就是要知道負責的人到底了不了解狀況,如同台灣王永慶的主管會報,不過他也賞罰分明,讓屬下又愛又恨。
啟示十一:你有沒有自己的舞台
人必須有舞台才有發言的餘地,才會受到重視,也可以在政治上謀求更大的商機。
例如八O年代末期,索羅斯曾企圖說服當時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支持一項歐洲的復興計畫,但是這項建議非但沒有被重視,還遭受人所嘲笑,他了解必須成為公眾人物才能受到重視。於是推動了放空英鎊一役,讓英格蘭銀行破產,從此聲名大噪,為自己創到了一個舞台。之後還應南韓總統之邀到韓國進行訪問,以非正式顧問之名評估南韓進行鉅額投資的可行性。
啟示十二:要有垃圾里找黃金的慧眼
索羅斯對冷門的東西特別感興趣,例如在套匯還是一項冷門又無聊的工作時,他把套匯研究的很透徹,一躍成為套匯理論兼操作的大師。
1960年,他發現一家德國保險公司—聯合,若以他的資產價值相較,股價實在太低了,他便開始推薦聯合的股票,結果此股票漲了三倍。
要有獨去慧眼去找到低價而有潛力的股票。
啟示十三:與其聽你的擺布,不如照我的規矩
索羅斯說過:我特別注意游戲規則的改變,不只是在游戲規則里打轉,而是了解新的游戲規則何時出現,並且要在眾人察覺之前」。他還試圖改變游戲規則,在金融市場、政治市場皆然。
例如他不以政治捐獻或以資助候選人的傳統做法,來做為增加政治影響力的主要方式,而是直接用他的財富支持和與其倡議的議程有關的辯論,希望受教育的大眾能認同他的看法,或者捐款給內容涵蓋廣泛的民間組織及計畫, 這類的組織有助於改變全國的政治文化。
啟示十四:市場,我永遠不相信你
索羅斯說過:市場走勢不一定反應市場的本質,而是反應投資人對市場的預期。但是投資人往往是不理性的,因此更加深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如果號子里偌大的營業聽里,只有兩三隻小貓在看盤,這就告訴你該進場了,如果號子里擠的水泄不通,連上市上櫃都分不清,股票名字都叫不出來的隔壁歐巴桑都告訴你該買股票了,這就是該退場的時候了。
啟示十五:神秘第六感
索羅斯很相信他自己的動物本能。每當事情生變,他就會覺得痛,當他直接管理的基金時,就時常會背痛,只要一開始痛,他就知道投資組合有問題,更妙的是如果痛的地方接近腰部就是買超出了毛病,若是左肩痛就是貨幣方面有麻煩。
重點是:話雖如此,仍然不可忽視專業能力的培養,只是在下注前,不免有猶豫的心理,偶而找個直覺來說服自己只是幫助投資的果斷而已。直覺是幫助決定用的,幫助加碼時堅定自己的信心。絕不可倒果為因。
啟示十六:存活下來,一切好談
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的導論中說:如果我必須就我的實務技巧做個總評,我會選擇一個字:存活。
例如:1987年,當股市崩盤,他判斷會從日本開始,然後才是美國股市,但是他原本放空的日本市場反走高,使他受到重創,他並沒有執迷自己的判斷,立刻認賠出場,他的原則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所以雖然這次的投資失敗,但全年的基金錶現仍有14%的盈餘,也為他留下日後大戰的籌碼,也才有日後『讓英格蘭銀行破產者』的封號。
啟示十七:分散風險就是致力於投資組合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投一個籃子里。
量子基金會把凈值的資本投資於股票市場,而將融資的部分投資於像股票指數期貨、債券、外匯等金融商品上。原因是股票的流動性相對於金融商品而言較小,因此將部份的凈值資本投資於股票上,萬一發生追繳保證金時,就較能避免災難式的崩盤。
啟示十八:最高境界,無招勝有招
索羅斯說,他的特長就是沒有特定的投資作風,或者更精確點,他常常改變自己的作風以遷就環境。
量子基金成立以來,有時做多,有時放空,有時玩股票,有時買債券,期貨沒少過,衍生性金融商品,他還是使用的鼻祖之一,全球各地的主要金融市場大概找不到他缺席的紀錄。
1970年代初期,索羅斯開始投資在相當不成熟的日本、加拿大、荷蘭,之後又投資石油公司、銀行、國防公司、農業公司的股票而獲得豐厚的報酬。1973、1974年股市重挫時,索羅斯以放空方式賺錢。
啟示十九:融資,小心融資
索羅斯重大勝利中從事的大部分是融資,但是索羅斯並非瘋狂地一味運用融資操作,他本人非常了解融資的風險。
索羅斯對融資的觀念有幾個基本的重點:
1. 基金的凈值必須用來支持所使用的融資:
不得超過借貸的融資部分不得超過基金凈值,以防舉債大於資產的負面狀況產生。
2. 對於純粹的商品類基金,使用的融資倍數十分節制:
太危險的不碰,在索羅斯的認知里,商品類基金的風險較其它大,因此索羅斯在沒有太大的把握下,不敢輕易以高杠桿方式操作。
3. 投資組合本身就具有融資效果
索羅斯認為期貨、債券、股票各有不同成數的融資保證金,所以不同的投資組合,就出現不同情況及比例的融資成數,所以善用各類商品及工具,就可以變化融資成本。
4. 必須處於正確的行情,才能藉融資來獲利
索羅斯相信自己看法正確時,才會大手筆投入。
啟示二十:無心差柳尚且成蔭;有意栽花當然要發
數十年來索羅斯在很多國家建立他的民主慈善大國,他捐出去的慈善捐款已經超過十三億美元,他甚至表示希望在死之前把所有的財富都捐出去。
他以慈善為名,在很多國家建立起人良好的政商關系,例如延聘了許多退休的政府官員,姑且不論他是否有所意圖,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相對的,對他在人脈、在當地國情的了解上,以及他的影響力,勢必對他投資有極大的幫助。
啟示二十一:見風是雨的聯想力
索羅斯說:你的思考一定要全球化,不能只是很狹隘地局限於一隅,你必須知道此地發生的事件,會如何引發另一地的事件。他就是要投資人培養國際觀,並且能夠找到事件的連動關系。
索羅斯不僅注意公司的體質,同時在意當時的大環境。兼顧微觀與宏觀,兩者是連動密切的
1970年代中索羅斯曾經放空雅芳股票,他以120元放空賣出,兩年後以每股20回補,每股賺了100美元。因為索羅斯洞悉了一個趨勢,即人口逐漸老化,化妝品業者收入將大受影響,他並且認為小孩子也不再用那種東西,所以他研判化妝品的銷售榮景已經過去了。
啟示二十二:親自了解而不是道聽塗說
索羅斯訂了三十種業界雜志,也閱讀一般性雜志,四處尋找可能有價值的社會或文化趨勢。他遍覽群書的目的,就是要從資料審視有何特殊之處,伺機切入市場。他很清楚,他必須把各種可能的信息輸入腦子里,然後才能有憑有據地輸出投資策略。
單是閱讀資料,索羅斯認為尚嫌不足,在他有地位及影響力後,他更可以透過親自了解,實地勘查的方式,更深入了解投資標地。
啟示二十三:我不是冷血動物,而是冷血投資動物
索羅斯說過:當我四下尋找一個投資標地時,我便遭遇困難。我並不屬於任何特定社會….1947年我到英國,1956年到美國,但我從來沒有完全同化成一個美國人。索羅斯從未公開擁抱美國人或猶太人的身分,有些人認為索羅斯沒有種族認同。
在索羅斯的投資世界裡,他保持冷靜,超然,目的取向很重要,目的就是獲利,他不隨國內多數人起舞,避免跟股票談戀愛,才不致於沖昏頭而感情用事。
索羅斯並未忘本,他一直是他的祖國—匈牙利的長期資助者,在他的辦公室內,都還懸掛著匈牙利藝術家的作品。
啟示二十四:看到缺點,我就放心
根據索羅斯的理論解釋,市場參與者的偏見會影響市場價格,他並且認為有時候不僅影響價格還會影響基本面,所以他在剖析投資標地時,就習慣帶著找碴的眼光,試圖看出其缺點。因為只要知道缺點所在,他就能領先樂觀派的投資大眾。
索羅斯常與實際操盤人就投資問題做檢討及辯論,索羅斯的作風就像博士班學生考試時的口試委員一樣,不斷質疑考生論文的論點,試圖找出缺點。倘若一問,問題百出,就不斷進行檢討,他的問題又專業又刁鑽,一直到部屬回答都正確時,再也沒有問下去的必要,才放心進行投資。
啟示二十五:低買高賣有條件,選購股票像頂店
從索羅斯的合作夥伴透漏出索羅斯的投資策略為:找尋低估的股票,而且擁有強勢產品連鎖店的公司。
投資股票或收購其它公司都是要經過精算的過程,我們可以假想今天如果要去頂下別人的店或收購別人的公司,一定要詳細推敲賣價是否合乎本質,公司的財產清冊、營收狀況、每月開支等等各個角度作深入的剖析,用這個價格買下來合理嗎?但是事實上投資人並非如此,好象股票跟公司是不關聯的獨立個體。
啟示二十六:我是我眼中的我
索羅斯自從在英鎊一役勝利後,就努力的轉型,開始強化他慈善行為的形象和行為,並轉到公共政策的領域,他時常四處演講、接受訪談、批評世局、批評某國政策不當,儼然成為了政界人士。但是大多數人沒有興趣聆聽他的意見,他們所興趣的是他在金融方面的看法。
在政治人物的眼中,索羅斯不是一個政治人物,連兼職都不被認同,在大眾眼光,充其量他只不過是個很敢花、捨得花錢的慈善家罷了。
但是索羅斯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而是在自己怎麼做自己,所以在很多方面,如協助共產國家朝民主化邁進。捐錢、捐設備、設立大學、獎助教授及學生、關心教育議題、網路普及、民生問題、美國對死亡的重視等等都有一定的貢獻和成就。
啟示二十七:時間換取空間,空間也可換時間
通常大部分的人會認為索羅斯是標準的投機客,這類的人一定沒有耐心,專跑短線,如果是以這類的印象看索羅斯,那就失之偏頗了。
例如他在1989年到1992年重創英格蘭銀行,索羅斯就布局了三年,他只對一個只是預判,但尚未實現的局面等了三年,所以我們能說他沒耐心嗎?
對相於長期投資的觀點,索羅斯只是不用長期時間來換取上漲的空間,因為只要價格滿意,「朝買進、夕可賣出」,時間長短並非考慮的重點,因為目的已經達到了,然後他再爭取時間找尋下一個目標。
啟示二十八:果斷
索羅斯有一點非常重要的特色:說做就做,劍及履及的果斷行動力。
例如在1974年,當索羅斯接到一通東京營業員的電話,覺得當時環境不利,在日本擁有極高持股部位的索羅斯,立即毫不猶豫做出出脫的決定。當做決定的時機成熟時,他絕不花十五分鍾以上的時間做研究。
索羅斯說過,日本是他喜歡的地方之一,他願意在他喜歡的市場里,全部撤出,必然是他研判局面可能生變。但是對於尚未發生的事,能夠勇於即刻做決定,沒有半點遲疑,這樣的果斷利,的確超乎常人。
啟示二十九:徹底分工就是徹底成功
索羅斯的金融生涯里曾經有一度遭遇瓶頸,他衣食無虞,基金規模不斷擴大,但是他的精神卻幾近崩潰,他對眼前的成就忽然起了疑心,結果又與妻子離異,與工作夥伴拆夥。
當時他設法找人分擔經營基金的責任,不斷地徵人訪才,找到人之後,卻又放心不下,能然過問業務,甚至還是自己做決定,結果導致量子基金出現後首度虧損。
經過多次教訓,他真的做到交棒的動作,把業務逐漸轉給一些手下悍將,他將許多重要的工作充分授權給下屬負責,當然本人仍然關心基金的運作,也隨時提供建言,結果量子基金之後又創造了另一波高峰。
啟示三十:冒險不是忽略風險,豪賭不是傾囊下注
翻開索羅斯征戰金融界的紀錄,一般人都會被他出手的霸氣嚇到,也可以說豪氣。很多人誤以為只是命運之神特別眷戀索羅斯,認為只是賭贏罷了,賭輸了還不是窮光蛋一個。
其實索羅斯在從事冒險之前,是評估過風險,下過研究功夫的,他的冒顯並不是不顧安全考量,賭資雖大但不是他的全部家當。他雖然時常豪賭,但也會先以資金小試一下市場,絕不會財大氣粗到處拿鉅資作戰。
仔細觀察他下注方式是:有理論有根據,依研究報告為輔,嗅出市場亂象浮現,調集大筆資金,予以致命重擊。
啟示三十一:政府護盤,反向指針?
經濟學家眼裡政府以任何方式介入股市都是不當的做法,但並不為索羅斯索所贊同。但索羅斯也不完全贊成政府幹預,他贊成有一個夠力的的國際央行之類的組織,足以解救瀕臨危亂的經濟,他並沒有明講是否贊成各國政府介入。
從紀錄上來看,索羅斯應該不反對,因為這可能又是一次大好的賺錢機會。國際投機客通常是在政府介入之後趁虛而入,因為這時通常是一國經濟出現了病兆,例如出口衰退、債務過高、信用過度擴張等等。當投資客奇襲成功時,政府再進入護盤,都形成了民眾恐懼的反效果,如果政府的護盤沒有立即的效果,後果不僅政府的信用盪然無存,民眾更是不計成本,殺出股票。
例如1997年的金融風暴,從泰國央行喊話開始,到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台灣、香港、韓國、每一個政府的央行皆大力護盤,但是結果不但徒勞無功,而且更加慘重。
政府的護盤有時可成為市場變盤的警訊,所以在投資前,可顗考慮政府的態度,它有可能成為研判走勢的反項指針。
啟示三十二:不昰閑人閑不住,真是閑人非等閑
我們仔細研究一些金融股市大亨的行事模式後,我們可以發現他們並不昰整天忙忙碌碌地盯著大盤,為一兩天的漲跌神情緊張的喊近殺出。
例如股神巴菲特,並沒有一般大眾印象中的忙碌生活。他的公司並未設在繁華的市中心,而是設在遙遠的內布拉斯市。最重要的辦公室里,甚至沒有計算機或股票交易的終端機。巴菲特說:沒有熱鬧的小道消息,才能冷靜思考。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共同基金—麥哲倫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也和大多數被下屬簇擁的大亨不同,他的工作小組人口簡單,只有兩名助手,他認為:「人一多,要溝通的時間勢必也長了…。
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的管理工作早就落在他的手下身上,他曾說,他一天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思考,並澄清自己對於將要往何處去、世界要往何處去等問題的想法。
索羅斯也說過,自己一直未涉入過程中,他是以一個思考的角度參與,思考就是要置身事外,保持自己的客觀與超然。
啟示三十四:要效法索羅斯先定位自己
因為索羅斯的成功造成所有避險基金的經理人都流行一種「只管總體金融面,不從事證券分析」的流行現象,每一個人都想跟索羅斯一樣,做一個總體經濟面的宏觀投資人,不必再從事選股的工作。這些基金經理人忽視為上市公司做基本分析,不看年度報表,不管企業界的問題,也不管他們的競爭力,每一個人都想成為另一個索羅斯。
但是其時每個人遭遇不同,所羅斯一開始就接觸套匯,加上他特殊的歐洲背景,促使他在套匯領域勤加鑽研,所以他必須熟悉市場大勢,但是一般的金融工作人員,不思在自己的領域中,堅守崗位,只是一味的跟進成功之後的索羅斯腳步,結果導致自己的失敗。
啟示三十五:我看我我且非我 誰裝誰誰就是誰
從索羅斯所扮演的角色來看,包含生活各種差異極大的事物,他可以說是一個慈善家,又漸成一個政治家,他自視是一個哲學家,在金融領域方面又是一個投資家,他也擅長鑽法律漏洞,利用法律規定不嚴的灰色地帶,取巧行事。
很清楚的,索羅斯不以現狀滿足,仍朝理想邁進,不以事多而苦,仍一一釐清完成,多重的角色在他身上,雖不甚協調,但是他成功演出每一個角色,在每個角色,都盡力表現。
啟示三十六:風雨不驚 無怨無悔
1987年的股市崩盤,索羅斯猜錯了崩盤的排序,於是造成他損失極為慘重,當然有記者問到他對此次重挫的反應,索羅斯只說:我覺得很有趣。
索羅斯的朋友說過:索羅斯面對崩盤時表現鎮定,索羅斯認賠的態度比我見過的任何人都好,他可能認為市場沒照他的想法演變,但既然出了錯,經他理解後,就大步離去,不再留連了。
索羅斯當然並非全然沒有痛苦,他說過:對我而言,賠錢這事是一件痛苦的過程,的確是一個慘痛的遭遇,但是你玩這個游戲你就必須忍受痛苦。
索羅斯不管賺錢也好,虧前也罷,一切的結局都是榮辱不驚,在他的人生里,錢已經不是這么重要,賺錢是他的工作,不是他的目的。這樣的修為值得每一個投資人努力培養與學習。
㈣ 金融街控股開發的項目有哪些
津門津塔!馬上還有個金融城的項目 我在金融街實習過
㈤ 金融街控股有限公司
金融街項目(單位:平米)
北京 合計 871,639
金融街A5 地塊 寫字樓 90,000 自持
金融街E6 地塊 寫字樓 121,718 自持
金融街E6A 地塊 寫字樓 自持
金融街E1 地塊 四合院高檔餐飲 19,000 自持
金融街E2 地塊 四合院高檔餐飲 24,190 自持
金融街F3 地塊 寫字樓 98,713 2008年結算,已預售
金融街F7 二期 寫字樓 12,000 自持
德勝H 地塊 寫字樓/高檔公寓 83,300 2009年結算
大屯項目 住宅 81,500 2009年結算
後沙峪項目 別墅 65,266 2009-2010年結算
麗思卡爾頓酒店 酒店 41,127 自持,已開業
金融街公寓 酒店式公寓 50,719 自持,已開業
金融傢俱樂部 高檔活動中心 6,000 自持,已開業
金融街購物中心 高檔商場 89,000 自持,已開業
金樹街項目 飲食商業 8,916 自持,已開業
C3 四合院 四合院高檔餐飲 2,081 自持,已開業
金融大廈 寫字樓 12,825 自持,已出租
金陽大廈 寫字樓 10,619 自持,已出租
通泰大廈 寫字樓 1,173 自持,已出租
B7 會議中心 會議中心 1,437 自持,已出租
富凱大廈 寫字樓 19,261 自持,已出租,部分已銷售
其他(車位及配套) 32,794 自持,已出租
天津 合計 580,000
津門項目 寫字樓/公寓/商業/酒店 240,000 自持,2009年結算部分
津塔項目 寫字樓/公寓/商業 340,000 自持,2010年結算部分
重慶 合計 753,176
大學城項目 住宅 194,651 2009-2011年結算
馬房灣項目 住宅 186,753 2009-2010年結算
江北城項目 商業 331,118 2009-2011年結算
嘉年華項目 商業 40,654 2008年結算,已銷售
南昌 合計 739,997
紫金園一期 住宅 47,429 2008年結算
紫金園二期 住宅 71,543 2008年結算
紫金園三期 住宅 178,425 2009年結算
紫金園四期 住宅 192,600 2010年結算
紅谷灘商務區B5-B6 地塊 寫字樓/商業 250,000 2010年結算
惠州 合計 2,301,924
惠州巽寮項目 公寓/別墅/商業 2,258,305 2009-2016年結算
惠州酒店項目 43,619 自持,已開業
總計 5,246,736平米
金融街靠房地產開發和物業經營盈利
㈥ 有人知道聖商集團合夥人陳茜嗎
陳茜,女,漢,漢族,
1976年出生於湖南衡陽市
聖商(北京)控股集團股東
聖商集團合夥人
聖商集團湖南分公司副總經理
中文名 陳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南省衡陽市
出生日期 1976年7月18日
畢業院校 衡陽南華大學
個人簡介:
陳茜 女 漢族 1976年岀生於湖南衡陽
聖商(北京)控股集團股東
金融領域專業股權投資人
聖商集團合夥人
聖商集團運營中心學習顧問
聖商集團湖南分公司副總經理
個人經歷:
2001年: 畢業於衡陽南華大學
2002年至2003年:她在當地一家飼料廠負責財務工作
2004年:擔任董事長,負責1988成立的家族養殖產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12年。
2017年 她加入聖商集團,開啟金融資本行業,深入學習金融資本、股權投資的理論與實踐,對股權深入的了解,同時學習到頂級機構投資人方法論與實踐,演練如何投資,並能親自參與到稀缺、名星企業項目的投資,對資本運營在企業中的作用有了理論認識,立志成為:股權基金管理人、成為金融家、資本家、慈善家。
工作成就:
2017年一2019年,兩年時間她帶領團隊夥伴投資到優質、稀缺名星、獨角獸企業早期股權有:聖商集團、聖商醫療、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匯銀智慧社區(HK01280)、農商銀行、小米、京東物流、大疆無人機、滴滴打車、特斯聯等企業早期股權。她幫助過企業融資,對接資本機構,並實現營收快速成長,直到登陸到資本市場,用資本的力量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另外,也參與聖商集團成立的社會慈善活動。
人生規劃:
一、不斷探索金融資本學習、實踐,日精進,使自己成為一名專業的股權投資人,成為一名:金融家、投資家、演說家、慈善家。
二、幫助身邊夥伴做財富資產管理、配置,傳播專業金融資本知識讓更多人財富保值、增值直到財富自由,使其成為一個值錢的人。幫助企業走岀困境,解決融資、對接資本機構,讓企業運用資本運營,藉助資本的力量使企業做大做強,為國家經濟發展、金融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成立一家公益醫院、一家公益學校、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幫助更多看不起病的人解決看病問題,幫助更多孩子通過學習教育改變命運。為實現目標不斷努力前行,將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㈦ 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資本算不算風險投資公司
嘉實資本全稱為嘉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注冊地為北京市,注冊資本為1億元,業務范疇將包括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及其他財產權利等的投資,拓展非二級市場投資管理能力,包括逐步參與資產證券化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私募股權等特定領域及細分市場競爭。
風險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一種權益資本。
對比兩者,我覺得嘉實資本可以做風險投資的業務(實際上風險投資是私募股權投資的一種),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公司。尤其它是公司制的組織形式,和傳統風投採用的有限合夥制不太一樣。
㈧ 創投公司和風投(風險投資)有何區別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通常被稱為「風險投資」。 實際上,「Venture」與Risk並不相同。Risk表示「專風險、危屬險」之意,而Venture表示人們主動承擔可能的創新風險而進行的有意義冒險創新活動或創業行為。尤指"冒險行為"、"創新行為"、"創業企業"等。如把創業企業稱作"New Venture","合資企業"稱作"Joint Venture"等。因此,把"Venture Capital"稱作為"創業投資"更為貼切。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第二條 :「前款所稱創業投資,系指向創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期所投資創業企業發育成熟或相對成熟後主要通過股權轉讓獲得資本增值收益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