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是什麼意思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是卓文君之名作 "白頭吟", 是寫來勸她的夫君司馬相如回心轉意, 不要負情納妾的,意思是:滿以為嫁了個情意專一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
備註: 據說司馬相如因《長門賦》而受到漢武帝的賞識,平步青雲。
皇帝想拉攏他,欲將公主下嫁給他,他欣然接受
卓文君在家鄉聽到消息後,作了此詩給他.
全詩如下:
皚如山上雪①,皎如雲間月②。
聞君有兩意③,故來相決絕④。
今日斗酒會⑤,明旦溝水頭⑥;
躞蹀御溝上⑦,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⑧,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⑨,魚尾何簁簁⑩。
男兒重義氣⑾,何用錢刀為⑿!
【譯文】
愛情應該象山上的雪一般純潔,象雲間月亮一樣光明
聽說你懷有二心,所以來與你決裂
今日猶如最後的聚會明日便將分手溝頭
我緩緩地移動腳步沿溝走去只覺你我宛如溝水永遠各奔東西
當初我毅然離家隨君遠去,就不象一般女孩兒凄凄啼哭
滿以為嫁了個情意專一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
男女情投意合就該象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潑可愛
男子漢應當以情認為重,失去了真誠的愛情是任何錢財珍寶所無法補償
B. 刻苦讀書(打一物理名詞)狀元及第(打一教育名詞)永不停步(打一金融機構簡稱)急急…
刻苦讀書[力學]狀元及第[高中]永不停步[人行]
C.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出處是哪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出自《白頭吟》,收於《西京雜記》。此詩相傳為卓文君作。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日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或作: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D. 一人行,白聚首,不相離。解釋一下這意思
應該是一人心,原句是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只要嫁得一個情意專一的男子,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就算很幸福了
出自漢代詩人卓文君的《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賞析 晉人葛洪《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但《宋書·樂志》言《白頭吟》等「並漢世街陌謠謳」,即民歌。《玉台新詠》載此
,題作《皚如山上雪》,則連題目亦與卓氏無關了。《西京雜記》乃小說家言,且相如、
文君關系亦未嘗至此,故雲文君作,顯系附會。此詩當屬民歌,以女子口吻寫其因見棄於用情不專的丈夫而表示出的決絕之辭。首二句是一篇起興,言男女愛情應該是純潔無瑕的,猶如高山的白雪那樣一塵不染;應該是光明永恆的,好似雲間的月亮皎皎長在。這不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徵,也當是女主人公與其丈夫當初信誓旦旦的見證吧。誠如清人王堯衢雲:「如雪之潔,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古詩合解》)但也有解為「以『山上雪』,『雲間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兩意人。」(張玉谷《古詩賞析》)意亦可通。細玩詩意,解為反面起興,欲抑先揚,似更覺有味。故「聞君」二句突轉:既然你對我的愛情已摻上雜質,既然你已心懷二心而不專一持恆,所以我特來同你告別分手,永遠斷絕我們的關系。「有兩意」,既與首二句「雪」「月」相乖,構成轉折,又與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對比,前後照應自然,而譴責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詩的決絕之旨。「今日」四句,承上正面寫決絕之辭:今天喝杯訣別酒,是我們最後一次聚會,明晨就將在御溝(環繞宮牆的水渠)旁邊徘徊(躞蹀)分手,就像御溝中的流水一樣分道揚鑣了。「東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東西;或解作偏義復詞,形容愛情如溝水東流,一去不復返了,義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筆宕開,言一般女子出嫁,總是悲傷而又悲傷地啼哭,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個情意專一的男子,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遺棄才最堪凄慘悲傷,這是初嫁女子無法體會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辭意婉約而又見頓挫;已臨決絕而猶望男方轉變,感情沉痛而不失溫厚。誠如清人張玉谷所評:「凄凄四句,脫節暗轉,蓋終冀其變兩意為一心而白頭相守也。妙在從人家嫁娶時凄凄啼哭,憑空指點一婦人同有之願,不著已身說,而己身在里許。用筆能於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為靈警。」(《古詩賞析》)堪稱深得詩旨。
結尾四句,復用兩喻,說明愛情應以雙方意氣相投為基礎,若靠金錢關系,則終難持久,點破前文忽有「兩意」的原故。「竹竿」,指釣魚竿;「嫋嫋」,形容柔長而輕輕擺動的樣子;「簁簁」(shī)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魚尾像沾濕的羽毛。「錢刀」,即古代刀形錢幣,此處泛指金錢。以魚竿的柔長輕盈擺動和魚尾的滋潤鮮活,比喻男女求偶,兩情歡洽。《詩經》這類比興較多,如《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毛傳》:「釣以得魚,如婦人待禮以成為室家。」但此處聯下文之意,似又隱含愛情若不以意氣(義)相知,僅以香餌誘魚上鉤,恰似只靠金錢引誘,那愛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評曰:「何以得魚?須芳其餌。若一心人意氣自合,何須芳餌為!」(《樂府廣序》)結句點破男子「有兩意」是因為金錢關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錢為誘餌去另圖新歡呢?還是那位「新歡」家資頗富,致使這位男子貪圖富貴而厭棄糟糠呢?這只有留給讀者去猜想了。
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的棄婦形象,不僅反映了封建社會婦女的婚姻悲劇,而且著力歌頌了女主人公對於愛情的高尚態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視情義,鄙夷金錢;要求專一
E. 白頭偕老不分離打一字
耄
F. 1、枯木逢春(打一外國書名);2、永不停步(打一金融機構簡稱)3、萬眾歡騰(打一交通用語)
枯木逢春 《復活》
G. 高不成,低不就,打一金融機構名稱是什麼
中行
H. 高不成,低不就(打一金融機構名稱)
中行(中國銀行)
I. 謎語,高不成,低不就 (打一金融機構名稱
是中信銀行不是中央銀行 中信銀行叫中行 中央銀行叫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