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確定美元在戰後國際金融領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你好,應該是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確定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放銀行協定》
確定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❷ 簡答題 戰後美國是如何確立其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的
1、通過1944年7 月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2、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曾計劃成立國際貿易組織,使之成為控制與協調戰後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由於美國國會反對,國際貿易組織胎死腹中。
3、利用戰後重建的時機,迫使西歐國家接受高利貸性質的金融服務。
❸ 金融小白求問:為什麼說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美元在此體系中具體獲得了什麼
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宣告了金本位制垮台的同時,也宣告了英國作為世界經濟領導者的終結。然而,同為戰勝國和前世界經濟領導者,英國自然不甘心被排除在戰後國際金融體系的制定過程之外。這就出現了所謂的「凱恩斯計劃」與「懷特計戈IJ」之爭。雖然最終結果是以「懷特計劃」為藍本,但英國的努力也沒有完全白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某些方面還是體現了「凱恩斯計劃」的立場。和戰前的金本位制相比,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行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
這些變化一方面反映了當時世界經濟的客觀要求,如黃金供給量的有限性與國際經濟活動擴張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更多反映了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絕對霸主地位和利益。
第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是大國之間的一項聯合行為。具體地說,是在美國主導下的一項聯合行動,而不像國際金本位制的實施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
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有44個國家參加,所簽署的「布雷頓森林協定」於1946年正式生效。而在金本位制的形成過程中,曾作為世界經濟的領導者,英國並沒有能夠把各國召集起來宣布在某一特定時期推行金本位制。1816~1821年間英國就已經完成了向金本位制的轉變,但直到1870年只有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亞採納了金本位制。186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金融會議是金本位制在國際范圍內實施的轉折點,來自歐洲、美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最終決定實施金本位制。但英國並不是巴黎會議的代表,只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並且拒絕把英制單位與國際通行的十進制單位統一起來。如果把1867年的巴黎會議作為國際金本位制的起點,到1897年在世界主要大國(俄國與日本正式實施金本位制)內完成,這一過程持續了30年的時間。②
第二,布雷頓森林體系不僅擁有一整套規則,而且還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監督實施這些規則,這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國際復興與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終目標是為商品、服務貿易自由化或取消國際收支管制創造一種環境。為此,它的具體目標包括:首先,通過廢除外匯管制建立以世界性貨幣自由兌換為基礎的多邊支付體制。
其次,以一種有序的方式做到維持合理的匯率穩定,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以及進行必要的匯率調整。最後,促使成員國財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匯率穩定的有機結合。③這些都是國際金本位制所無法比擬的。
第三,布雷頓森林體系盡管是美、英兩國立場的妥協結果,④但基本上反映了美國的利益。首先,作為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度,「凱恩斯計劃」力圖降低黃金在未來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作用,「懷特計劃」則主張未來世界貨幣與黃金之間的可兌換性。其結果是確立了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平價,但同時黃金與美元之間只能在中央銀行層次上自由兌換。英國的這種要求客觀上也符合了美國的利益。其次,與國際金本位制的匯率決定機制不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保持固定匯率。同時,為照顧英國的利益,協議規定了在「未具體說明的條件下」,成員國可以調整匯率,從而形成了「可調整的」固定匯率機制。最後,與此相聯系的是第三種妥協,英國要求對貨幣可兌換加以控制,美國則要求貨幣的完全可自由兌換,協議結果是:成員國資本項目下貨幣兌換可以加以控制,但經常項目下必須保持可自由兌換。
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
從形式上看,這和戰前英鎊的地位很相似,然而它們的維持機制卻不完全相同。在金本位制下,英鎊是以黃金為基礎的,人們不會懷疑英鎊的真實價值。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只是與黃金保持一種固定的官價。一旦人們不再相信美國有能力維持黃金的美元官價,對美元的信心就會喪失,從而誘發兌換黃金的浪潮。
通過確立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元在為全球貿易提供交易與儲備手段的同時,美國也從中獲得了美元霸權的巨大收益。首先,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國處在世界銀行家的地位上,因此其對外投資是一種自然的結果。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美國的經常賬戶一直保持順差狀態,為滿足其他國家對美元的巨大需求,對外直接投資就成為美元輸出的一個主要渠道。由本國發行的價值被高估的貨幣購買其他國家的資產,其收益是不言自明的。其次,美元被人為高估使美國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它可以入不敷出,保持經常賬戶的赤字,而不用擔心美元的貶值。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國基本上是一個資本與商品市場不受控制的中心地區。歐洲與日本的資本由於受戰爭的破壞,構成了新興的外圍地區。處於外圍的日本與歐洲國家為了保持在美國商品市場上的競爭地位,需要不斷地買人美元,以避免本幣對美元的升值。它們選擇低估本幣,控制資本流動和貿易,積累外匯儲備,運用中心地區(美國)作為金融中介融資。20世紀50—60年代期間,日元和主要歐洲貨幣被嚴重低估的背後反映的是一種經濟發展戰略的理念:壓低本國的工資水平,進而也是限制消費,以擴大投資(表現為出口的增加)。實際上,匯率低估和壓低工資就像硬幣的正反面。計算這一時期日元和歐洲貨幣實際匯率的另一種方式就是把日本與歐洲國家的工資摺合成美元進行比較。⑤反過來,美國主要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向外圍地區提供長期信貸。到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後期,美國的經常賬戶開始出現赤字,但上述格局仍能繼續維持。原因之一是外圍國家願意把積累的美元儲備重新投入到美國(如購買美國國債);原因之二是由於美國成熟高效的資本市場,它可以進口短期資本,出口長期資本,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金融中介服務;原因之三,與上述格局相聯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國感受不到需要調整經濟失衡的壓力。對美國而言,它不需要在黃油與大炮之間進行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中美國能夠最終獲勝的原因之一)。以美元計價的有價證券源源不斷地被外圍國家中央銀行所吸納,其結果是美元的堅挺與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並存。美聯儲無須在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做出選擇(像菲利普斯曲線所預測的那樣)。當然,美國政府也不需要刻意約束其財政支出,它可以在不需要增稅的前提下,享受廉價的海外資本。
與巨大的美元霸權收益相對應,布雷頓森林體系要求美國付出的成本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和同一時期多邊貿易體系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為了確立戰後的多邊貿易體制,美國曾經倡議建立國際貿易組織,並以《哈瓦那憲章》的形式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但是美國國會卻以損害美國立法許可權為由否決了這一方案,最終不得不演化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❹ 20世紀40年代,美元貨幣的「世界貨幣」地位是怎麼樣確立的簡要說明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的有利條件
地位的確立:(1)2戰削弱了英法德
(2)美國儲備了大量黃金
有利條件:(1)使美元「等同黃金」,從而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
(2)美國就可以用紙幣帶替黃金作為國際支會手段
(3)確定一盎斯黃金等到於三十五美元的官價,在當時也對美國有利
(4)各國貨幣以與美元保持固定比價,不能隨意變動,也有利於美國的擴張和建立貨幣金融霸權
(5)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還要求各國取削外匯管制
希望對你有幫助!注意採納啊!!
❺ 美國何時確立國際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
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定》版。
1945年國權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成立。它們都是國際金融機構,美國從中取得了決定性的控制權。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美國從此確立國際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
❻ 二戰後紐約進一步確立世界金融中心地位額歷史條件
過程:
國際金融中心從出現到現在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發展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一戰前———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當時40%的國際貿易是以英鎊結算的,英國的海外投資佔西方對外總投資的一半以上。
第二階段
兩次大戰之間———倫敦、紐約雙雄並舉。美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恢復金本位制,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開始取代英鎊,紐約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與倫敦平分秋色。
第三階段
二戰以後———紐約獨占鰲頭。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後,世界貿易的90%是以美元結算的,大量的國際借貸和資本籌措都集中於紐約,成為世界最大的資本供應中心
❼ 確立美元在戰後資本主義世界金融領域中心地位的是( )
D:「布雷頓森林協定」
❽ 美國在二戰結束後怎樣確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的主導地位
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舉行了布雷頓森林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確立了以美元與黃金掛鉤、各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的貨幣政策,相當於美元取得了與黃金相等的地位。
之後,根據布雷頓森林協議,先後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美國取得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