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

發布時間:2021-04-30 23:43:17

㈠ 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包風險管理指引是否現行有效

有效,但是不如銀行自己培養幾個有風險管理能力的人,這樣也能提高銀行抗風險的能力,不受制於外包機構

㈡ 如何做好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

你提的這個命題很好,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國家成立了銀監會,人民銀行也又風險管理職能,各家商業銀行還有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你的這個命題太大了,沒有人能答復你。

㈢ 銀行業風險管理包含哪些內容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銀行業風險管理包含度量、監測和控制風險所必需的所有技術和管理工具,目的是通過設計一整套風險管理流程和模型,使銀行能夠實施以風險為本的管理戰略和經營活動。本書對銀行風險管理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從全球視角一直到某個特殊的利潤中心的基本面的管理,都有詳細論述。書中既強調對概念的理解和風險管理問題執行的必要性,又對銀行風險管理的最新技術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檢驗,包括在險價值、資產負債管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管理等。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㈣ 銀行業金融機構國別風險管理指引的附件1:國別風險主要類型

間接來國別風險指某一國源家經濟、政治或社會狀況惡化,威脅到在該國有重大商業關系或利益的本國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的風險。
間接國別風險無需納入正式的國別風險管理程序中,但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評估本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時,應適當考慮國別風險因素。

㈤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風險管理

風險水平類指標包括流動性風險指標、信用風險指標、市場風險指標和操作風險指標,以時點數據為基礎,屬於靜態指標。
1.流動性風險指標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狀況及其波動性,包括流動性比例、核心負債比例和流動性缺口率,按照本幣和外幣分別計算。
1.1流動性比例為流動性資產余額與流動性負債余額之比,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總體水平,不應低於25%。
1.2核心負債比例為核心負債與負債總額之比,不應低於60%。
1.3流動性缺口率為90天內表內外流動性缺口與90天內到期表內外流動性資產之比,不應低於-10%。
2.信用風險指標包括不良資產率、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全部關聯度三類指標。
2.1不良資產率為不良資產與資產總額之比,不應高於4%。該項指標為一級指標,包括不良貸款率一個二級指標;不良貸款率為不良貸款與貸款總額之比,不應高於5%。
2.2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為最大一家集團客戶授信總額與資本凈額之比,不應高於15%。該項指標為一級指標,包括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一個二級指標;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為最大一家客戶貸款總額與資本凈額之比,不應高於10%。
2.3全部關聯度為全部關聯授信與資本凈額之比,不應高於50%。
3.市場風險指標衡量商業銀行因匯率和利率變化而面臨的風險,包括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和利率風險敏感度。
3.1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為累計外匯敞口頭寸與資本凈額之比,不應高於20%。具備條件的商業銀行可同時採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險價值法和基本點現值法)計量外匯風險。
3.2利率風險敏感度為利率上升200個基點對銀行凈值的影響與資本凈額之比,指標值將在相關政策出台後根據風險監管實際需要另行制定。
4.操作風險指標衡量由於內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員差錯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風險,表示為操作風險損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損失與前三期凈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風險遷徙類指標衡量商業銀行風險變化的程度,表示為資產質量從前期到本期變化的比率,屬於動態指標。風險遷徙類指標包括正常貸款遷徙率和不良貸款遷徙率。
1.正常貸款遷徙率為正常貸款中變為不良貸款的金額與正常貸款之比,正常貸款包括正常類和關注類貸款。該項指標為一級指標,包括正常類貸款遷徙率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兩個二級指標。正常類貸款遷徙率為正常類貸款中變為後四類貸款的金額與正常類貸款之比,關注類貸款遷徙率為關注類貸款中變為不良貸款的金額與關注類貸款之比。
2.不良貸款遷徙率包括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和可疑類貸款遷徙率。次級類貸款遷徙率為次級類貸款中變為可疑類貸款和損失類貸款的金額與次級類貸款之比,可疑類貸款遷徙率為可疑類貸款中變為損失類貸款的金額與可疑類貸款之比。 風險抵補類指標衡量商業銀行抵補風險損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備金充足程度和資本充足程度三個方面。
1.盈利能力指標包括成本收入比、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成本收入比為營業費用加折舊與營業收入之比,不應高於45%;資產利潤率為稅後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之比,不應低於0.6%;資本利潤率為稅後凈利潤與平均凈資產之比,不應低於11%。
2.准備金充足程度指標包括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和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為一級指標,為信用風險資產實際計提准備與應提准備之比,不應低於100%;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為貸款實際計提准備與應提准備之比,不應低於100%,屬二級指標。
3.資本充足程度指標包括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為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不應低於4%;資本充足率為核心資本加附屬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不應低於8%。 核心指標的設置實質是將風險量化的方法,同時通過持續監測,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從而逐漸減少風險,將風險降至最低。風險量化的第一階段主要是計量和跟蹤,必須要知道如何對數據進行量化,這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工作。大多數歐洲和美國的銀行,目前都在經歷這樣一個階段。這些信息要以一種系統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須量化。第二階段是評估的階段。當銀行量化有關信息之後,要對它進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階段需要很多相關技術的開發。銀行可以建立來自於內部和外部的風險損失事件資料庫,並從數據中擬合風險損失的分布,通過設置一個置信區間,比如95%,銀行就可以計算出風險損失,也就可以為其分配資本了。為風險分配資本的最大好處就在於,當銀行遭受某種災難性損失的時候不至於癱瘓,甚至於倒閉。而到了第三階段,就是向各個管理層提供數據,以讓他們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通過組織與制度流程設置、風險監測以及風險分配預測資本能夠對銀行的風險實施有效控制,支持銀行健康持續的發展。

㈥ 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哪些缺陷

某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

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後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堅持依法監管、嚴格監管、公正監管、廉潔監管,堅決剎住亂象,堅決治癒沉痾,著力防範化解銀行業風險,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閱讀全文

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 瀏覽:883
中國貴金屬交易所發展史 瀏覽:598
進口高純貴金屬材料 瀏覽:54
會理財的意思 瀏覽:124
紅棗期貨上市受益股票 瀏覽:745
陝西金葉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747
交易師多屏全推122 瀏覽:708
信託打包 瀏覽:483
外匯年檢是什麼 瀏覽:658
布魯克融資 瀏覽:84
瀘州老窖股票最低價是多少 瀏覽:981
通達信手機版沒有國際貴金屬 瀏覽:781
融資性擔保的性質 瀏覽:511
香港的信託基金 瀏覽:187
基於macd的價格分段研究 瀏覽:707
基金東方紅169101 瀏覽:273
旺順閣融資 瀏覽:785
短線寶投資 瀏覽:401
北方水業股票 瀏覽:57
702港幣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