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4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高峰論壇,有這個會么
您好復,有的。基於論壇背景,四制川省工商聯與深圳三合創業工場聯合主辦此次論壇,將通過聯絡政府主管領導、經濟學家、行業翹楚、金融專家、民營企業家等高端人士,共同探討中國民營經濟的改革與發展、民營金融的發展方向、機會、監管等重要話題,誠邀各位嘉賓蒞臨出席,共謀發展。
詳情可關注活動家:專注會議報名訂票
⑵ 本屆的g20峰會為什麼在杭州舉行下一次在哪
第十一次G20峰會於2016年9月3日-4日在中國杭州舉行,第十二次G20峰會將於2017年7月7日至8日在德國北部港口城市漢堡舉行。
G20由七國集團財長會議於1999年倡議成立,其始創成員包括: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以及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土耳其19個國家和作為一個實體的歐盟。
G20成立初期,其運行機制為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機制。2008年金融危機後,G20升格為領導人會議。從2011年法國戛納峰會起,G20每年舉行一次峰會,標志G20峰會機制化。
⑶ 中國經濟2018年宏觀形勢解析暨民營經濟發展新布局峰會在哪裡可以看
杭州G20峰會的成功舉辦,凸顯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負責任體現在對宏觀形勢的客觀判斷上。8年前,二十國集團臨危受命,同舟共濟,把正在滑向懸崖的世界經濟拉回到穩定和復甦軌道。本次杭州峰會,世界經濟又走到一個關鍵當口。中國會同參會國家和組織客觀研判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情況,認為世界經濟雖然總體保持復甦態勢,但面臨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等多重風險和挑戰。正是基於這種客觀的判斷,才為峰會取得系列成果奠定堅實基礎,也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嚴謹態度。負責任體現在對未來發展的積極應對上。本次峰會中國結合五大發展理念,給世界經濟發展開出了「中國葯方」,提出了「中國方案」。最後,各方努力下,杭州峰會形成了「五大決心」的成果: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正是出於對世界經濟發展負責的公心,才能形成各方的共識。負責任體現在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視上。杭州峰會首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全球宏觀政策、可持續發展均需考慮發展中國家的話語,離不開發展中國家的助力。在中方的推動下,杭州峰會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峰會。峰會發起《二十國集團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和《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將為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全人類共同發展貢獻力量。正是重視發展中國家,才會取得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成果。相信,此次會議將成為一個嶄新起點,讓二十國集團從杭州再出發,引領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⑷ 請問下一屆中國投資環境論壇在哪裡舉行
背景資料:中國投資環境論壇
中國投資環境論壇由世界銀行、國家信息中心組織創立,有關部委及省級政府共同主辦,已分別在北京、湖南、江門、成功舉辦了三屆,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2002年12月3日,由國家計委、財政部、世界銀行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投資環境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部委領導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在此次論壇上,世界銀行首次發布了《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研究報告,對「投資環境」的概念、評價方法作了具體的介紹,通過對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廣州五城市1500家企業的調查分析,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就,高度評價了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突出表現,為投資環境評估提供了新的視角。
2003年11月15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世界銀行、國家信息中心共同主辦的「2003·中國(湖南)投資環境論壇」在長沙召開。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部委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並圍繞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民營經濟發展等主題發表了演講。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部主任杜大偉發布了《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城市競爭力:中國23個城市排名》研究報告,報告在2002的基礎上,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建立了更偉全面地評估體系,並對各個城市的優勢和潛力做出了具體的說明和建議,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2005年5月25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世界銀行、國家信息中心、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投資環境論壇(廣東·江門)」在江門召開。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商務部等有關部委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圍繞地方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等主題發表了演講。世界銀行和國家信息中心對近年城市投資環境案例研究方面的合作成果進行了介紹,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中國投資環境論壇的創立和召開,推廣了投資環境改善的理念,推動了投資環境研究和評估工作,增進了國際國內、政府與學界的共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促經地方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政府職能轉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第四屆中國投資環境論壇將以「區域協調與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為主題,旨在總結近年中國投資環境改善的成果,交流經驗、促進合作。屆時,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David Dollar)還將發布世界銀行對中國120城市投資環境調查報告,為有關問題的深入討論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⑸ 金融該如何支持我國民營經濟發展
.在利率政策上,同樣存在所有制歧視 政府和央行對國有 企業 給予較多的利率優惠,而對民營企業則不實行。在實行浮動利率時,對民營企業的浮動幅度也往往比國有企業要高。少數 金融 機構還採取一些不合規的方式,擅自或變相提高對民營的貸款利率。所有這些,都加大了民營企業的籌資成本。使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3.在直接融資方面,所有制歧視更為嚴重 政府對民營企業的股票發行和上市雖然沒有明文限制,但存在著事實上的所有制歧視。在「額度管理」的股票發行機制下,民營企業要從相當緊張的發行額度中分得一杯羹,實在是難於上青天。到1999年,發行A股股票在深滬兩家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已達900多家,但民營企業為數寥寥。民營企業基本上還是處於「望股興嘆」的境地。這與有關方面的指導思想有關,因為管理層一直將股票上市當作為國企解困的有效法寶。至於對民營企業進入企業債券市場,管理層也基本上持排斥態度,到 目前 還沒有民營企業發行債券的實例。 4.在中間業務方面,滿足民營企業交易需要的結算工具較少 國有商業銀行不對民營企業辦理托收承付和匯票承兌業務,當然更談不上票據貼現。由於結算渠道不暢,資金進賬時間長甚至發生梗阻,致使一些民營企業改用現金結算,加大了交易成本。 5.在金融組織機構方面,缺乏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 發展 服務的金融機構 中國 民生銀行原擬專為民營企業服務,但現在越來越與其它股份制商業銀行沒有區別了。此外,對非國有金融機構與國有金融機構不能一視同仁,對國有銀行呵護有加,利用國家權力和信用予以保護,而對非國有的金融機構,則輕易採取治理整頓、接管直至破產的辦法,從而也限制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三、強化對民營經濟金融支持的主要對策 1.健全、完善為民營經濟服務的金融組織體系 這是強化對民營經濟金融支持的組織保證。近來,許多同志提出新建專門為民營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民營銀行。這個 問題 要全面慎重考慮。要不要新建民營銀行,應按照「有利於促進金融業的公平競爭,有利於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有利於保證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穩健運行」這三條原則,通盤考慮,審慎從事,以克服金融組織建設的盲目性。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的基點,應放在大力發展區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機構上,放在對現有金融機構的功能強化和業務拓展上,而不是簡單地新建民營銀行。否則,即使建立了這類民營銀行,它們也會很快成為「二國營」(據說,一些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貸款對象60%以上是國有企業)。應該看到,隨著銀行商業化改革的深入,經營信用業務的商業性金融機構之間已經沒有明確的業務分工界限,利潤最大化成為它們共同的經營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摒棄「唯成份論」的做法,對原來的信貸政策進行調整,那麼,國有商業銀行也是可以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那些經營穩健、知名度高的民營企業,還有可能成為金融機構競相爭奪的貸款對象。1998年,為了強化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各家國有商業銀行大都建立了相應的機構。但是,由於小型民營企業不是國有商業銀行傳統的服務對象,加之出於降低信貸交易成本的考慮,這些銀行還只能把規模較大、效益較優的民營企業納入服務范圍。而城市商業銀行、 農村 信用合作社由於網點面向基層,與民營企業聯系緊密,則可成為城鄉范圍內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的主體力量。因此,要大力發展非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造現在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城鄉信用合作社。 2.通暢民營企業的貸款渠道,為民營企業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 在貸款方面,要著重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國有商業銀行要改「唯成份論」為「唯效益論」,自覺放棄「政府身份」,以平等的法人關系、契約關系來對待與民營企業的信用關系;二是政府財政要對民營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除前面提到的投資補貼貸款貼息外,應盡快建立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基金,為中小型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中小型民營企業由於資產規模、產業特點、組織程度、成長性等原因,在爭取貸款上處於不利地位,因而政府扶持是必要的。這也是國際慣例。當然,民營企業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信用度。 3.矯正有失公允的利率政策,消除因所有製成份而產生的不合理的利率差異 對同一種類、同一期限的貸款,對所有貸款對象都應實行同一水準的利率。在實行浮動利率的場合,超過基準利率的浮動部分,實際上是對金融機構承擔貸款風險的一種補償。其浮動幅度應主要根據借款人的借款期限、借款的風險程度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狀況而定,而絕對不應把借款人的所有製成份作為基本依據。中央銀行應加強對銀行的民營企業貸款的利率稽核,對違規行為採取必要的處罰措施。 4.拓展中間業務的種類和范圍 應根據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資金運動的特點,推出靈活的、多樣化的結算工具,暢通匯路,為民營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結算服務。應盡快對民營企業開辦托收承付、匯票承兌與貼現業務。此外,還應利用金融機構網點眾多,佔有信息量大的行業優勢、匯票承兌與貼現業務。為民營企業提供市場商機、經濟政策、經營與投資決策咨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務。 5.給民營企業以「國民待遇」,使其以與國有企業平等的市場主體身份進入資本市場 應既允許民營企業發行A股,也應允許其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發行B股、H股、N股等特種股票和存托憑證(如ADR),籌措外資。因此,有必要降低民營企業股票發行和上市的門檻,或另開第二板市場或場外交易市場,為民營企業的股票發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場條件。在資本經營已被企業普遍重視的今天,應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兼並、收購與股權置換等方式實現產權重組,謀求更大發展。世界上任何國有企業的收購兼並都離不開金融支持,中國的民營企業更為需要,在放活國有中小企業的情況下,金融對民營的支持更為緊迫。此外,企業債券市場也應對民營企業敞開大門,允許民營企業在符合發行要求的條件下,通過發行債券籌資。
⑹ 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要建設民營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對嗎
推進民營經濟發展除了完善資本主義民營經濟制度和國家金融機構以外是不能建設別的管制平台的。因為民營經濟是資本主義財產私有制之下人民個體或民間企業集團不受政府引導和干涉的生產及貿易活動。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民營經濟最大程度達到政府行政企業化,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大市場小政府的關系,除了保護個人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和維持社會公共治安,政府一般不幹涉市場的自由。否則就不是以民營經濟為社會主要經濟了。與民營經濟不同的有國營經濟,國營經濟也稱為官辦經濟或國有經濟,是政府設立經營管理機構所進行的生產、分配、國貿等活動。國營經濟屬於國家人民公共所有,進入這種經濟模式的勞動人民都要在政府最大控制與最大引導之下進行公共生產。這種模式最大程度就是共產主義,就如毛澤東提倡的全國性生產合作社,那時拒絕資本主義,不準買也不準賣,一切歸國有,一切要按分配。這種模式小的有半資本半共產的社會主義,就如鄧小平所提倡的,那時允許個體戶私營,國家有國營的一部分也有民業私營的一部分。當然還有以資本為主以共產為輔的形式,也有以共產為主以資本為輔的形式。第三種就是混合經濟了,混合經濟就是一國之內同時包含民營經濟和國營經濟兩種類型的社會經濟形式。與混合經濟不同的有兩種,一是純民營經濟,那是只有市場沒有政府的分配;二是純國營經濟,那是政府進行按需分配沒有私人買賣市場的。一般國家都不可能有純民營經濟或純國營經濟,要嘛是大政府小市場,要嘛是小政府大市場,要嘛二者比較平衡;實踐表明,任何國家都不能走兩個極端,既不能徹底國營也不能徹底民營。而那真正為民營經濟提供服務的是政治經濟,政治經濟就是政府在政治活動中所必須做的經濟事務和對國家經濟所必須有的基礎服務。是政府實行宏觀調控,以政策、法律、金融、稅收、福利等對國家的資源、市場、民營生產進行協調與管理的活動。
⑺ 金融如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民營經濟是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加快發展的戰略支撐,是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長力量。要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金融機構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上存在體制機制上的弊端。民營企業融資難,歸根結底是很多金融機構在體制機制上設置了障礙,致使民營企業融資的門檻過高。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改善銀行內部管理機制入手,逐步建立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國有商業銀行針對民營企業的產品設計模式存在缺陷。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大量資金上存,銀行和民營企業之間長期存在「銀行有錢貸不出、企業缺錢卻貸不來」的「兩難」局面。除了體制機制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國有商業銀行缺少適合民營企業的信貸產品,其產品設計模式存在缺陷。 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服務方式有待改變。政府部門要從計劃經濟的行政干預銀行信貸投放,向引導服務金融機構主動投放轉變。政府的職能定位要清晰、明確,服務到位、不越位。 民營經濟發展所付的融資成本過高。由於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規模小、底子薄、資質差等原因,很多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融資條件苛刻、手續繁瑣、利率過高,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尤其是地方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利率一浮到頂,小額貸款公司甚至達到了民間借貸利率的水平。貸款成本已經成為民營企業沉重的經營包袱。從長遠來看,金融機構幫扶民營企業與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並不矛盾,在當前國有企業及政府性工程、項目有限的情況下,只有幫助扶持好民營經濟,使民營經濟良性發展,金融機構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希望各金融機構切實轉變思想觀念,讓民營企業在利率水平上與國營企業一樣享受「國民待遇」。 為此筆者建議:一是完善擔保基金。可成立由政府牽頭、財政出資、企業為核心、金融機構為後盾的聯合擔保機構,並設立擔保基金,對民營企業融資進行擔保。二是出台鼓勵性政策,積極引進培育中小金融機構,拓展民營經濟的融資渠道,更大程度上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三是通過建設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獎懲制度等手段,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信用松原」,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要積極為民營企業爭取各項優惠政策。有效利用差別存款准備金政策。積極爭取民族用品企業的信貸優惠政策。自「十五」、「十一五」開始,中央財政聯合國家民委、中國人民銀行對生產民族特需產品的企業貸款實行貼息政策,而且貸款利率優惠。目前我市有5家企業獲得國家民委批准指定為生產民族特需企業。今年在市人民銀行推動下,已經有一家長嶺縣的企業獲得貼息貸款3000萬元,少支付利息近100萬元。其餘4家企業尚未享受到此項優惠政策,尚有較大推廣空間。人民銀行將持續關注此項工作,推動更多民營企業享受此項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受金融機構業務品種、管理體制和人民銀行利率政策的影響,目前人民銀行再貸款、再貼現可運用空間還很大。為充分發揮其作用,一方面人民銀行將積極向上級行爭取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為滿足金融機構的資金需求提供保障。同時積極向上級行爭取利率優惠及使用條件方面的寬松政策。另一方面各金融機構也要努力改善自身經營狀況,降低不良資產比率,從而獲得更多的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 商業銀行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著力擴大小微企業信貸總量;嚴格規范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深入落實銀監會「七不準」、「四公開」規定,除銀團貸款外,不得對小微企業貸款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嚴格限制對小微企業收取財務顧問費和咨詢費等費用,禁止捆綁搭售行為;執行差異化利率政策,建立並完善專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定價機制,綜合考慮小微企業貸款期限、信用等級、風險程度等多重因素,合理確定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浮動幅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執行差異化考核標准,適度放寬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通過設置小微企業貸款管理考核激勵約束機制和盡職免責機制,充分調動機構和信貸人員營銷積極性。不斷創新小微企業信貸品種。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和流通實際需要,增強產品和企業的匹配度,支持銀行業機構研發適合小微企業特點的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微貸工廠」等個性化創新服務產品,廣泛開展上、下游企業商業匯票結算業務,支持法人銀行機構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