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金融行業的頭部公司有哪些
投資銀行:高盛,抄摩根史坦利,雷曼兄弟(已倒閉),美林(被收購),貝爾斯登(被政府接手)。
金融集團:花旗集團(當時合並時是違法的),摩根大通(和摩根史坦利是從摩根集團中強制拆分出來的)。
證劵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美國城市債券保險,安巴克金融集團。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標普,惠譽。
另外還有一些大的儲蓄銀行,如美國運通銀行,美國國家銀行,美國銀行,美聯銀行,紐約銀行,大通曼哈頓,美國第一銀行,美國道富銀行,美國富國銀行 等。
『貳』 如果你是中信銀行,有沒有收購美國美國金融機構的必要原因
可以入股美國銀行,但收購風險很大,因為收購意味著你必須從留存收益中拿出幾百億的美圓來彌補虧損和穩定市場,這個需要實力.當然一些小的美資銀行可以收購,但是這樣意義就不大了,畢竟資本市場現在不是太穩定
『叄』 美國有哪些大型金融企業
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史坦利,雷曼兄弟(已倒閉),美林(被收購),貝爾斯登(被政內府接手)容。
金融集團:花旗集團(當時合並時是違法的),摩根大通(和摩根史坦利是從摩根集團中強制拆分出來的)。
證劵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美國城市債券保險,安巴克金融集團。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標普,惠譽。
另外還有一些大的儲蓄銀行,如美國運通銀行,美國國家銀行,美國銀行,美聯銀行,紐約銀行,大通曼哈頓,美國第一銀行,美國道富銀行,美國富國銀行 等。
『肆』 美國金融危機下中國企業是否應該收購兼並美國金融企業
個人認為不太現實。
首先是管理能力問題,美國金融市場要比中國金融市場復雜得多,而中國金融企業的管理能力遠遠不如美國,就像讓一個小賣店的老闆去管理麥當勞一樣,雖然可能每天都吃、每天都見,甚至每天都想,但還是缺少管理能力。
其次,金融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美國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讓讓中國企業來控制這個行業,那怕是行業中的一部分。
『伍』 國外有哪些知名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申請破產或被收購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2008年9月15日資產規模:6910億美元
華盛頓互助銀行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8年9月26日資產規模:3279億美元
華盛頓互助銀行曾是全美第六大銀行。去年,由於客戶擔心其可能會資不抵債,在短短10天內取出160億美元存款。監管部門查封了控股公司的銀行資產,以1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摩根大通。
通用汽車
申請破產保護日期:2009年6月資產規模:910億美元
通用汽車申請破產是美國商業史上最大的工業公司尋求破產保護。破產重組後的新公司將繼續經營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和GMC品牌。其餘表現不佳的品牌龐蒂克、土星、悍馬、薩博和歐寶可能會出售或倒閉。美國政府將持有新公司大約72.5%的股權。 悍馬已經賣給中國騰中了/ 歐寶 本來是賣給歐洲與俄羅斯的,可後來美國政府准備扶持歐寶,今天我又看到新聞 通用主席還是希望歐洲援助30億美元。
克萊斯勒
克萊斯勒今年4月進入破產保護程序,該公司當時是美國破產保護申請史上最大的製造商。克萊斯勒重組之後正在與義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合作。兩年前,克萊斯勒賣給了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瑟伯羅斯資本管理公司,在此之前的近十年間為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賓士所有。
美林公司
美國銀行以440億美元收購美林公司
房立美和房地美被美國政府接管
『陸』 金融危機中國收購美國多少企業
好像,真的非常少,除了吉利收購沃爾沃。
『柒』 溫州商人林春平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屬實嗎據說收購的是一家公司而不是銀行,是這樣嗎、
林春平
2011年6月,溫州商人林春平成功收購特拉華州美國大西洋銀行,後改名為新匯豐銀行,成為首家溫商控股銀行。2012年3月6日美國特拉華州政府的回函確認:林春平的USA NEW HSBC FEDERATION CONSORTIUM INC。(「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在特拉華州沒有金融牌照,不是銀行,此外,特拉華州也沒有大西洋銀行,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與大西洋銀行之間也沒任何關聯——至此,虛構神話被戳穿。
解決了問題別忘了採納喔。
『捌』 中國收購美國的企業了嗎
中國沒收美國的企業.一般美國的企業都是高科技的.技術東西再多錢也不出賣.中國參與救市了.不救到時也不行.這是復雜問題.這不能一一回答.你明白美國是火車頭,我們是車皮就是了.所以必先多少參與救市~~~
『玖』 如何收購國外公司
你們要收購的外國公司,要解決很多關鍵問題。
1。法律問題。該公司所在地是否使用被收購的行為,需不需要當地或者該國的管理部門批准。
2。外匯結算問題。
3。收購公司的性質問題,是分公司還是代表處還是研發中心還是什麼其他,都需要考慮,這和你的財務管理方法息息相關。
4。對收購公司的管理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主要涉及這樣幾點:1語言,2文化,3當地政治經濟穩定性,4法律稅收制度,5習俗,6其他外部條件,如衛生醫療治安等。這些問題,空降一個合適的人,恐怕很難很難。國外大公司做海外投資,都會考察同類企業很長時間,甚至上10年。如果是往發達國家投資,對不安定因素考慮會少一些,但是對法律風險要考慮更多一些。
5。最好是安排一個委員會,由幾個高層領導組成,共同管理。同時委派一個人負責執行委員會的決策。這個人不需要很強的業務能力,主要是用作溝通和執行。需要有很好的耐心,很強的溝通能力,和適應能力。在對收購後的企業充分了解之後,在來慢慢改變其不合理的制度,跟公司協調統一起來管理。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看公司規模而定。最少也得半年左右。
你的問題太抽象了,我也只能籠統的回答。我公司有多次收購海外企業的行為,都是我在經手,希望能有所幫助。
『拾』 中國有那麼多的外匯儲備為什麼不收購美國大公司的股份!
樓主的材料信息掌握的不多吧,中國的外儲哪有那麼多,外匯不僅僅只有美元還有歐元英鎊等,美元只佔百分七十左右,加上外儲不是只是現金,也包括美國的國債(很大一部份)和投資等等,近幾年來美元不斷貶值而人民幣不短升值,是有一種說法是使外儲蒸發了三分一,真正能拿出來用的貌似三千億吧,不過相對其他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來說確實是一比不小的數目,至於你的提議是挺不錯的,大舉收購,但是是不是有趁人之危之嫌,是否影響國際形象呢?這點比較重要,而且收購一般不是國家出面的,一般是由大企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來制定計劃實行,另外一點就是如樓上所說的,若想收購美國的高科技公司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即便公司允許,會有人出面阻止的,舉個例子我國有一次想去收購美國一家實力不是很靠前的石油公司,但最終因為國會的出面而受阻,可見收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過來說而且咱們也不會輕易把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轉讓給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