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討論一下量子通信,潘建偉是騙子還是神人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
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
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並因此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
量子通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量子的不可克隆性質生成量子密碼,他是二進制形式的,可以給經典的二進制信息加密,這種通信方式稱為「量子密鑰分發」。我們下一節會單獨介紹。
第二種是利用量子糾纏用來傳輸量子信息的最基本單位——量子比特。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A和B,不論它們分開多遠,我們把其中一個粒子(A)和攜帶想要傳輸的量子比特的粒子(C)一起測量一下,C的量子比特馬上消失,但是B就馬上攜帶上了C之前攜帶的量子比特,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量子隱形傳態」。
根據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處於糾纏態的兩個粒子,在被觀測前,其狀態是不確定的,如果對其中一粒子進行觀測,在確定其狀態的同時(比如為上旋),另一粒子的狀態瞬間也會被確定(下旋)。
『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確實是一所大師雲集、精英薈萃的學府。她為兩彈一星而建,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方針,建校之初即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著名科學家。這里要澄清一下,題主提到的錢學森先生並不是「從這個學校走出來的」,錢學森教授是中國科大建校十三系中的系主任,在建校之時即已久負盛名,他對科大的建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而言之,科大的校友取得的成績大多集中在科研領域。謝謝閱讀,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叄』 如何解讀中科大潘建偉項目組實現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平台建立天地鏈路(合成照片,2016年12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1996年,奧地利老城因斯布魯克,一位中國小鎮青年帶著樸素的夢想來到這里,那時他想,一定要在中國建一個國際一流實驗室。
21年後的12月19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最新一期的特寫板塊中發布了年度十大人物——在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當年的這位青年上榜了。他所帶領的中國量子「夢之隊」,刷新了中國科研工作者在量子科學領域的國際顯示度。
3個月前,從中國發出的一聲問好,就這樣跨越了半個地球來到奧地利,實現了歷史上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墨子號」作為近年來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這一年,他已經47歲。
如今,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從太空建立了迄今最遙遠的量子糾纏,證明在1200多公里的尺度上,愛因斯坦都感到匪夷所思的「遙遠地點間的詭異互動」依然存在。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團隊內誕生。目前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糾纏和完整測量,發布成果……
量子大廈,破土孕育。
潘建偉還有更大的目標——在地月間建立30萬公里的量子糾纏,檢驗量子物理的理論基礎,並探索引力與時空的結構。未來,希望結合中國在10至15年後的登月計劃,實現Bell不等式檢驗實驗。
在朋友圈,潘建偉曾轉發臉譜公司創始人扎克伯格的演講,並挑出這樣一段話:目標是我們意識到我們是比自己更大的東西的一部分,是我們需要更為之努力的東西。
「只希望到60歲,我能把這個實驗做完。」他說。
於家為國,潛心默守
『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哪些名人校友
哇,作為科大的一員,看到這個問題真是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所知道的科大著名校友。
首先就是潘老師潘建偉啦,我們同學親切地稱他為潘神,他最近比較著名的成就就是量子通訊方面的成績,在Nature上發了不少文章,論科研,潘老師實在是令人傾佩的一名教授!
『伍』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量子通信工程是國家品牌,很多測評專家的專業知識也在那裡。量子通信的國際學術界也很權威,能被這么多人認可,說明量子通信真的很厲害。
墨子號推出已經快三年了。有哪些新發現?量子通信與大眾有什麼聯系?是偽科學嗎?1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說了很多話。
墨子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以來有哪些新發現?潘建偉說,“墨子”作為科學實驗衛星,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實用。為了實現衛星與地球之間非常遠距離的量子保密通信,它還有一個基本的科研目標,需要驗證愛因斯坦嚴格意義上的“量子力學的非局域性”。
潘建偉表示,中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即使在某些方向上,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也不能過於樂觀,部分優勢受到歐美發達國家的強烈沖擊。與傳統的國際科技強國相比,中國以往的科研組織模式主要是短期科研項目,在滿足國家戰略的迫切需要以及科技資源的整合和支持力度上仍然不足。與發展相比
潘建偉表示,他所從事的量子信息科學已經進入深化和快速發展的階段,尤其需要跨學科交叉融合和攻關。他希望國家在這一領域部署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國家實驗室。
去年,在全國政協雙周咨詢論壇上,潘建偉發表了“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的演講。考慮到歐盟、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在量子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國家戰略已經啟動,國際競爭激烈,潘建偉建議中國盡快實質性啟動相關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和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同時, 依託相關領域最具優勢的創新單位開展國家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具體負責相關重大科研任務的總體部署和實施。
『陸』 量子通信實驗成功了,為什麼還有人會黑潘建偉
量子通信實驗成功了,但為什麼潘建偉的「量子通信」理論仍被質疑?各位,這個話題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平時老百姓喜聞樂見,經常討論的話題,屬於社會熱點話題,比較接地氣,也比較能引起大夥兒的共鳴。其次,這個問題具有科普的性質。我們知道,作為文字工作者,其職責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闡述事實,澄清謬誤,引領社會輿論,起到為大眾發聲,為正義吶喊的作用;第二,文字工作者應該宣揚正確的價值導向,弘揚正能量。
有些人對於我國的量子通信技術就提出這樣的疑問「量子通信這么厲害,為啥美國不去搞呢?」,好像什麼科技都必須先經過美國,不然就是一種偽科技!最後說一點,理論基礎科學但實際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條路又必須走!牛頓的經典力學經過了幾百年才有了太空梭和衛星的上天,我們不能因為基礎科學的漫長道路就選擇放棄,不然我國的科技永遠只停留在表面,跟著別人的似屁股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