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存款利息和互聯網金融的收益哪個比較高
一般來說互聯網金融的收益比銀行高,但是銀行比互聯網金融安全。
高收益伴隨的是高風險,謹記!
2.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銀行儲蓄存款帶來哪些影響
後商業銀行儲蓄存款的走勢變動進行了分析,又對余額寶規模變動和...商業銀行競爭力,在 面對互聯網金融時因勢利導,最大化降低互聯網金融
3. 互聯網銀行存款利率最高的是哪個
現行存款利率是2012年7月6日進行調整並實施的。2012年6月8日起對利率市場化進行了推進改革。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允許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不同。以一年為例,銀行可以自主將一年期存款利率定位不超過3%的1.1倍。最高的可達1.1倍,即一年期存款利率3.3%。各銀行根據本銀行的情況實行基準利率1-1.1倍之間的利率標准。在具體執行中,中小銀行如城市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執行110%即上浮到上限的利率水平,大銀行(工商、農業、建設、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均沒有上浮到上限,則在100%-110%之間。
2014年初,由於各種理財產品的推出,銀行之間、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競爭激烈,年初農業銀行將存款利率上浮到10%,建設銀行也進行上浮10%的試點。工行對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上浮到了10%的上限。
活期存款:
央行基準利率0.35%(2014年未作調整的大銀行0.35%,上浮10%後利率0.385%)
整存整取:
三個月央行基準利率2.6%(2014年未作調整的大銀行2.85%,上浮10%後利率2.86%)
半年央行基準利率2.8%(2014年未作調整的大銀行3.05%,上浮10%後利率3.08%)
一年央行基準利率3.0%(2014年未作調整的大銀行3.25%,上浮10%後利率3.3%)
二年央行基準利率3.75%(2014年未作調整的大銀行3.75%,上浮10%後利率4.125%)
三年央行基準利率4.25%(2014年未作調整的大銀行4.25%,上浮10%後利率4.675%)
五年央行基準利率4.75%(2014年未作調整的大銀行4.75%,上浮10%後利率5.225%)
4. 銀行存款大增,互聯網金融去哪兒
在整個社會的儲蓄資金中,銀行無疑是最大的資金沉澱和管理方,因為,在目專前的金融體制下,銀行是主要的屬資金流動和結算方,也是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託管方,而且是最終方。在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儲蓄存款在40-50萬億左右,另外還有差不多規模的對公存款,而互聯網金融在來勢洶洶的存款搬家浪潮中,樂觀估計最多在1萬億左右,由於互聯網用戶的理財投資習慣還是具有一定的區域特色和消費習慣,銀行業基本上還能承受住這1萬億的壓力(依靠同業拆借和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
況且,這部分資金最終還是要迴流到銀行,不論是通過同業市場還是P2P投資、電商小貸等。因為在現有的金融法律框架下,銀行還是唯一一個具有最全面的貨幣流通和兌現的機構,其他的金融和類金融機構要麼是託管,要麼是充當這種渠道之一。其實,互聯網金融最開始起到的也是渠道的作用。
5. 互聯網理財對銀行存款的影響怎麼樣
影響是非常來明顯的。
銀自行存款雖然安全,但是收益率很低。以一年期存款定期利率3.5%計算,剛剛跑贏cpi。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P2P的一年期利率可以達到10%以上。
受互聯網理財的影響,存款增速放緩已經成為中國銀行業的通病。央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3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24.8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8個和2.0個百分點。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4.15萬億元,同比少增1.64萬億元。
所以,互聯網理財尤其是P2P的出現對銀行存款有很大的影響。
未來隨著P2P等理財方式的進一步規范,相信這一趨勢還會更加明顯。
6. 目前,互聯網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為5%,而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3%,活存款利率
「搬不搬家」取決於投資收益,不涉及流通性與安全性,故C、D排除.回
定期1年獲得的利息答為10000×3.3%×1=3300元;6個月取出後存入「××寶」,1年可獲得利息為10000×0.35×0.5+(10000×0.35×0.5+10000)×5%×0.5=2679.4元.可見不「搬家」獲得的利息更多一些.故B正確.
故選B.
7.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存款擠占問題
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確分走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塊蛋糕,但相對來說只是一小部分,它只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渠道補充,並不是理財產品的主渠道,暫時也沒有能力替代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隨著互聯網理財的發展,也不排除對理財產品政策的調整。政策的調整不會僅針對銀行傳統的理財產品,隨著互聯網理財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在銀行業推出相應對策的同時,監管層也會加強對互聯網理財的政策監管,互聯網理財業務將結束其「野蠻生長」的狀態。
8. 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有影響
主要影響有三方面: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影響。
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形成挑戰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主要有以余額寶為代表的新基金銷售模式和p2p信貸服務,尤其是余額寶模式不僅具有傳統存款的特點,並且具有比銀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動性,獲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直接降低了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競爭力,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是否具有充足的存款是開展其他業務活動的基礎,余額寶和p2p信貸服務的出現,不僅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產生了影響,並且因為存款受到影響,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和其他業務活動的開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產生的影響主要來自p2p貸款和眾籌模式。p2p貸款和眾籌模式的出現,為潛在的貸款需求企業和個人在融資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而與商業銀行復雜的貸款手續不同的是,使用p2p貸款和眾籌的方式進行貸款不僅手續簡單,而且貸款的流程也大為簡化,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影響。
支付業務是商業銀行提供的傳統服務,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我國政策允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和發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業務不僅使用方便而且費用較低,而商業銀行提供的支付業務,手續復雜,不同的商業銀行間辦理支付業務時還面臨較多的困難,而互聯網金融服務有效的克服了商業銀行支付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對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