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內蒙古自治區的簡稱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成立於1947年5月1日,是我國建立最早的一個民族自治區,是中國第三大省區
② 內蒙古的人口民族
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比上年增加7.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490.6萬人,鄉村人口為1014.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為23.3萬人,出生率為9.31‰;死亡人口為14.4萬人,死亡率為5.7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6‰。城鎮化率達到59.5%,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2010年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8176128戶,家庭戶人口為23069077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2人,比2000年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的3.31人減少0.49人。在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2831359人,佔51.94%;女性人口為人11874962,佔48.0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全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521938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73692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9689387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27988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803人上升為1020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760人上升為1512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798人上升為3921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1134人下降為25418人。全區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005102人,同2000年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161139人,文盲率由9.12%下降為4.07%,下降5.05個百分點。
全區常住人口的地區分布如下:呼和浩特市2866615人,包頭市2650364人,呼倫貝爾市2549278人,興安盟1613250人,通遼市3139153人,赤峰市4341245人,錫林郭勒盟1028022人,烏蘭察布市2143590人,鄂爾多斯市1940653人,巴彥淖爾市1669915人,烏海市532902人,阿拉善盟231334人。 2014年,內蒙古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35.6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65.1萬公頃。糧食總產量達2753萬噸;油料產量170.3萬噸,甜菜產量160.2萬噸,蔬菜產量1472.7萬噸,水果(含果用瓜)產量322.3萬噸。全區牲畜存欄頭數達12915.8萬頭(只),牲畜總增頭數7349.9萬頭(只)。全年肉類總產量252.3萬噸。其中,豬肉產量達到73.3萬噸;牛肉產量達到54.5萬噸;羊肉產量達到93.3萬噸。牛奶產量788萬噸;禽蛋產量53.5萬噸。
2014年末,全區農牧業機械總動力3632.6萬千瓦,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8%。全年農村牧區用電量63.1億千瓦時;化肥施用量(按折純)222.7萬噸;機耕地面積628萬公頃。 工業
2014年,內蒙古全部工業增加值8004.4億元。全區原煤產量達99391.3萬噸;焦炭產量3445.9萬噸;天然氣產量281.1億立方米;發電量達到3857.8億千瓦小時,其中,風力發電量386.2億千瓦小時,;鋼材產量為1763.2萬噸;載貨汽車為11996輛,。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064億元,實現利潤1294.4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6.9%,產成品庫存額635.7億元。
建築業
2014年,內蒙古建築業增加值1217.6億元。全區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建築施工企業963個;施工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053.4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3648.9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率45.3%。全年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實現利潤101.9億元,實現稅金57.9億元。 國內貿易
2014年,內蒙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19.9億元。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955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8.2%;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64.9億元。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食、食品、飲料、煙酒類完成零售額188.9億元;汽車類完成零售額420.7億元;石油及製品類完成零售額594.9億元。
對外經濟
2014年,內蒙古海關進出口總額145.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63.9億美元;進口總額81.6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額達80.4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55.3%;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額達35.7億美元;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達2.6億美元。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39.8億美元。年內全區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外商投資企業3036家。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數44家。
金融業
截至2014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6217.6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7093億元;個人存款余額8317.3億元。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4947.1億元。全區保險機構共有2160家,保險從業人員10.6萬人。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314億元。全年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110.5億元。全年全區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0億元,累計賠付支出14.9億元,219.2萬戶次農牧戶受益,充分發揮了支農惠農作用。
③ 內蒙古呼市下崗再就業貸款怎麼辦理
這種政策性貸款都是要你自己政府有人才可以辦下來,外面小貸公司和中介都是其他貸款產品,說能幫你拿下這類貸款的都是忽悠你做其他貸款產品的!
④ 介紹一下內蒙古
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3區7旗2縣,總人口460萬,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此外,赤峰也是公認的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
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屬於東北遼吉黑蒙四省區的西部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3區7旗2縣,總人口461萬,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方言為東北方言遼西口音;赤峰已有一萬年的人類文明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赤峰屬於東北經濟區,是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大城市,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東北振興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腹地,也是內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區,距離錦州港260公里、綏中港300公里。
⑤ 內蒙古很發達嗎
內蒙古自治區疆域遼闊,地跨中國東北、西北地區,東起東經126度29分,西北東經97度10分,是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東西直線距離為400多公里。內蒙古東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毗鄰,南部、西南部與河北、山西、陝西 、寧夏四省區接壤,西部與甘肅省相連,北部與蒙古國為鄰,東北部與俄羅斯交界,國界線長達4221公里。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12.3% 。
2006年經濟建設主要數據:
生產總值:4790億元
財政總收入:712.88億元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3.34億元
地方財政支出:913.73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406.28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5.27億元
進出口總額:59.47億美元
旅遊總收入:279.71億元
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036.56億元
經濟總量進入全國中列,人均GDP位居全國前列。
我們雖然沒有一樓所說的的口岸,海岸線,那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但是我們內蒙古的滿洲里毗鄰俄羅斯,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我們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市,是世界最大的地級市。鄂爾多斯市,具有世界罕見稀土礦產,鄂爾多斯羊絨衫,也是享譽世界的「軟黃金」。「西氣東輸」也就是指的我們內蒙古為我國其他省市所做的貢獻。就連首都北京所用的電力資源,很多也是由我們這里「送去」的。我不知道樓主究竟是以一種什麼口氣提出的疑問,就拿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講話,那我可以回答您,我們內蒙也有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環境氣候要比南方好的多,冬暖夏涼應該是形容我們內蒙古才最為貼切。大草原是內蒙古的標志,我想樓主如果有機會可以來我們內蒙看看,您領略一下我們這里的風光,如果這里的草原,城市,不能令您折服的話,我無話可說。
⑥ 咋打銀行在國內運營模式如何
<獨特運營模式保證業績增長>「渣打銀行作為一家一直致力於中小企業和農村服務的全球金融機構,落戶內蒙恰逢其時,在國家擴大內需、激活農村經濟的大背景下,渣打銀行服務農村經濟的金融經驗和探索將為內蒙的農村金融注入新鮮血液。內蒙金融業也可以借鑒外資銀行的成功經驗,豐富主體,完善機制,更好地支撐經濟的發展。」4月27日,內蒙金融辦宋亮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高度評價」渣打銀行落戶內蒙對內蒙金融業的促進作用。
宋亮表示,內蒙農村金融落後是造成信貸投入、消費水平都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農村對信貸投放的期望高、需求迫切,內蒙農村金融市場的盤活對內蒙經濟的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內蒙快速發展的經濟和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吸引各種金融主體進駐的「資本」, 2008年11月28日在內蒙古和林格爾開始營業的渣打村鎮銀行被稱為渣打銀行在華乃至全球成立的首家村鎮銀行,使內蒙的金融市場首次出現了「外資」的身影。至此,內蒙形成了國有、股份制、外資、地方等多元競爭格局的金融體系。 渣打欲在內蒙設分行
「4月9日,渣打銀行中國首席運營官馮載麟先生一行來內蒙,拜訪了我們金融辦、銀監局、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等相關單位,探討了在內蒙設立分行的事宜,准備籌建渣打銀行內蒙古分行」,內蒙金融辦副主任李毅剛向記者透露,從准備在內蒙開設和林格爾村鎮銀行至今,渣打銀行的各級管理和工作人員總是時不時從香港、上海、北京飛到內蒙,工作嚴謹有序。
李毅剛表示,渣打銀行在內蒙古設立全球首家村鎮銀行是非常慎重的,籌備了將近一年,和林格爾村鎮銀行的營業,不說規模大小盈利多少,單填補了內蒙銀行業組織機構缺少外資這項空白就意義非凡。
從村鎮銀行的設立到籌建省級分行,期間渣打銀行無疑要經歷一個「漸服水土」的過程,渣打作為外資銀行布局中國西部地區的戰略也會慢慢浮出水面。 渣打為何「情系內蒙古草原」
對於渣打為何「情系內蒙古草原」? 渣打中國首席執行總裁兼董事會常務副主席曾璟璇表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增長潛力巨大,GDP數值每年以兩位數增長。同時,內蒙集中了大批農牧企業及農業從業者,吻合村鎮銀行的目標客戶群。和林格爾縣是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所轄旗縣之一,自治區級開發區內蒙古和林格爾經濟開發區為促進當的地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支持。這些優勢為渣打在內蒙古發展可持續的業務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我們選擇了內蒙古」。
其實,除此之外,為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來內蒙「安營紮寨」、尋求發展,內蒙古已出台和相繼要出台一些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比如,對於全年存款余額超1000億元、當年新贈貸款200億元的銀行,自治區要加大獎勵力度;對新設金融法人機構,自登記之日起,5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對銀行抵貸資產稅費給予一定的優惠;免費為村鎮銀行提供數據傳輸等。
據了解,2008年,內蒙金融機構的賬面營業利潤達到了128.7億元。盡管金融危機給實體經濟造成了影響,但內蒙古各家銀行正在積極行動,紛紛到各盟市、企業尋找貸款的項目,金融機構正在為實體經濟輸血、打強心劑,金融支持企業、支持經濟發展的勢頭正濃。 渣打欲構建一個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和林格爾渣打村鎮銀行目前只提供存款及匯款服務,此前有媒體對和林格爾渣打村鎮銀行目前「只存不貸」的營業狀況也進行過「質疑」報道,曾璟璇表示:「渣打正在籌備貸款業務。任何一個經營計劃都需要深思熟慮,渣打在推出新業務之前必須先投入時間和資源進行深度的市場調研,唯有在徹底了解當地市場的情況下,渣打才能樹立一個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構建一個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渣打對支持和林格爾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有著長期的承諾。在研發更貼近當地市場需求的貸款服務的同時,我們必須確保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以讓我們能夠長期地在和林格爾為更多居民和企業服務,這是我們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行為之一。」 「允許渣打有個摸索的過程」
李毅剛認為:「渣打村鎮銀行是來內蒙試水、探路的,渣打作為一家在華經營超過150年的金融機構,有著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思路,通過與渣打銀行來內蒙工作的各級人員的接觸,我認為渣打銀行是個較為嚴謹的金融機構。開展經營金融業務畢竟是有風險的,在沒有詳細調研製定出切實有效的一套規避風險的運營模式之前,暫時不放貸是無可厚非的。尤其是作為渣打在華乃至全球范圍內建立的首家村鎮銀行,應該允許其有個摸索的過程,不應該急功近利目光短視地挑剔。相信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一定會根據當地的實際,開展一系列服務當地工商企業、農牧民的金融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⑦ 新中國有什麼日新月異的變化
1、新中國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經過70年的奮斗,我國經濟總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0多億元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新中國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我國實現了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跨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重大成就。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更加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大力弘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大幅度提高,精神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創造力和活力競相迸發,「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動景象成為新時代的社會標識。
3、新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分量越來越重,影響力越來越大。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178個。中國堅持正確的對外方針和政策,廣泛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還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無論是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彰顯了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色、大國風格、大國氣度,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7)呼和浩特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新中國「新」的含義意思是現在的社會制度相對於之前的封建制度和奴隸制度是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前進趨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
1、創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無論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土地革命,是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這條路線,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
3、土地革命使廣大貧雇家政治上翻了射,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
⑧ <急!高懸賞!>內蒙古近年來耕地面積、人口、牲畜的增長(具體數字)
內蒙古 耕地面積 統計表
發表年份 統計對象 數字 全文快照 來源文獻
1985 內蒙古自治區 達.25萬畝 全年各級推廣部門與農民簽訂技術聯產承包合同9.9萬份,耕地面積達478.25萬畝,增產幅度平均2.5成以上。 查看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農業, 欄目:各地農業,《中國農業年鑒》(1985年)
1988 內蒙古自治區 有489.5萬公頃 農業資滾內蒙古有耕地面積489.5萬公頃,人均耕地3.6畝,居全國之首。 查看
來源:自然資源, 欄目:內蒙古概況,《內蒙古統計年鑒》(1988年)
1989 基礎教育; 65萬畝 全縣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人均不到4畝,且多為鹽鹼沙灘,春旱秋澇,十年九災。 查看
來源:一、基礎教育, 欄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中國教育年鑒》(1989年)
1989 種植業; 擴大到487.1萬公頃 據統計,去年全區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勞動積累工達3516萬個,比上年增加679萬個;動用土石方1.1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0.4%,配套機電井8.3萬眼,比上年增長16.8%;因地制宜,新開荒地4.1萬公頃,使全區耕地面積擴大到487.1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發展到107.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4.1萬公頃。 查看
來源:種植業, 欄目:1988年內蒙古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內蒙古統計年鑒》(1989年)
1994 內蒙古自治區 有496.6萬公頃 內蒙古有耕地面積496.6萬公頃。 查看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 欄目: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年鑒》(1994年)
1996 內蒙古自治區 有496.6萬公頃 有耕地面積496.6萬公頃。 查看
來源:概況, 欄目:內蒙古自治區,《中國年鑒》(1996年)
1996-1997 內蒙古自治區 531萬公頃 撰拱舉朴熱:蕊群麟我然炭仁全區耕地面積531萬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23公晚超過全國人均耕地一3倍多。 查看
來源:第一節自然資源與投資環境, 欄目:第十章內蒙古自治區,《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年鑒》(1996-1997年)
1998 內蒙古自治區 為549.14萬公頃 1995年耕地面積為549.1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森林面積1406.6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n.9%;草原總面積8666.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3.3%;淡水總面積85.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7寫。 查看
來源:土地資源, 欄目:自然資源,《內蒙古年鑒》(1998年)
2001 內蒙古自治區 8201千公頃 土地總面積中,耕地面積8201千公頃,佔全國耕地面積的6.3%;人均耕地0.34公頃;草原面積86腸7千公頃,佔全國草原面積的73.3%,可利用草場面積達68180千公頃,居全國之首。 查看
來源:土地資源, 欄目:內蒙古自治區,《中國農業年鑒》(2001年)
2001 內蒙古自治區 全國耕地面積的6.3% 土地總面積中,耕地面積8201千公頃,佔全國耕地面積的6.3%;人均耕地0.34公頃;草原面積86腸7千公頃,佔全國草原面積的73.3%,可利用草場面積達68180千公頃,居全國之首。 查 看
2004 內蒙古自治區 1.1億多畝 內蒙古自治區現有土地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總人口2377萬人,全區草原面積13億多畝,佔全國的1巧,耕地面積1.1億多畝,農村人口人均佔有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草原面積、人均耕地面積位居全國首位;森林面積近3億畝,佔全國的1 查看
來源:a.概況, 欄目:3.5內蒙古自治區,《中國食品工業年鑒》(2004年)
2005 內蒙古自治區 40萬公頃 山南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說,總面積1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萬公頃,待開發面積27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灌區,是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也是內蒙古糧、油、糖、瓜果、畜產品的主要產區。 查看
來源:三、知名企業, 欄目:第四節內蒙古區糖酒市場,《中國糖酒年鑒》(2005年)
2005 內蒙古自治區 709.1萬公頃 全區天然草原8666.7萬公頃,居全國第一,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耕地總面積709.1萬公頃,人均佔有量達4.5畝,是國家12個重要糧食主產區之一森林1866.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7.5%,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防線和林產品供給基地。 查看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縣域經濟發展情況, 欄目:2005年度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情況,《中國縣域經濟年鑒》(2005年)
2006 農墾; 593962公頃 土地總面積537190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93962公頃,牧草地面積2528233公頃,林地面積241716公頃,水面面積83036公頃,茶果桑園面積1648公頃。
2008年,內蒙古凈增耕地1.5萬畝,全區農業人口人均耕地超過10畝,補充耕地評估結果位居全國首位,保證了重點建設和民生項目用地
2009 1.07億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
內蒙古自治區 6,100,104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的幾項主要統計數字
(一九六四年)
內蒙古自治區 12,348,63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關於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主要數字:內蒙古自治區 19,274,279人
年份 年中數合計 年末數合計
牲畜1950 1191.4
1960 3315.5
1970 3865.2
1980 4656.8
1990 5307.5
2000 7300.5
⑨ 鄭州屬於二線城市嗎
鄭州屬於十五個新一線城市之一。
4月26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上內海發布了《容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以此綜合計算得到的結果是,四個一線城市在各自的兩個梯次中調換了位置——由「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15個「新一線」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變,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9)呼和浩特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擴展閱讀:
此次排名並非考量城市綜合實力,也不僅僅是看GDP排名,而是按一線品牌進入密度、一線品牌進入數量、高鐵站數量、經過高速公路條數、消費活躍度、夜間活躍度、出門新鮮度、休閑豐富度、創新能力、高校人才、城市的GDP、人口數據、《財富》全球500強進入數量、大公司重點戰略城市排名、機場吞吐量、使領館數量、國際航線數量等作為主要指標。
⑩ 內蒙古產業結構
內蒙古的產業機構是以第三產業為主,第一、二產業為輔。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03.2億元。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47.2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6408.6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8047.4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比例為10.2:39.8:50.0。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3%、14.8%和74.9%。
1、第一產業(農業):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98.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8%。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頭數達12614.8萬頭(只),比上年下降7.2%;牲畜總增頭數7148.6萬頭(只),總增率達52.6%。
2、第二產業(工業):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全部工業增加值5109.0億元,比上年增長3.6%。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3.7%;實現利潤增長1.2倍。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2%,產成品庫存額增長8.8%。
3、第三產業(服務業):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新開工項目17404個,下降11.5%;在建項目投資總規模39027.9億元,增長5.6%。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郵電業務總量516.9億元,比上年增長86.7%。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2952.8億元,比上年增長8.4%。
(10)呼和浩特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擴展閱讀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404.6億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19.3億元,下降7.0%。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單位投資6647.5億元,集體單位投資92.6億元,個體投資225.5億元,其他經濟類型單位投資7439.0億元。
從三次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891.1億元,增長15.0%;第二產業投資5617.6億元,下降13.4%;第三產業投資7895.9億元,增長11.6%。按項目隸屬關系分,地方項目完成投資13746.6億元,中央項目完成投資657.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