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信託小故事

信託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5-05-23 05:53:14

❶ 三個故事告訴你信託是什麼

三個故事告訴您“信託”是什麼?

故事一: 采訪某“投行范兒”十足的新任信託公司總經理,他之前沒做過信託,但躊躇滿志。我問“你覺得信託是什麼?”他轉過身去,拿起列印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給我讀了一段:“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他的回答無可挑剔,是最標準的,但我准備的一大堆問題,都問不出來了,采訪只好草草收場。不到一年,此君就因業績不佳而離任,我聽說後,感到並不是很意外。

故事二: 一位溫州人,沒上過大學,也沒做過金融,因“炒房”來到北京,輾轉多個行業,當了信託經理。我問“你覺得信託是什麼?”他興奮地說:“我講給你聽啊,信託這個東西太好了,你能把別人的錢拿過來,然後又放出去,還不叫非法集資!”

他的回答讓我回味無窮,這就是一個溫州人對信託的樸素理解!此君開始時對信託一無所知,但是虛心好學,總能找到最專業的人幫他把問題解決了,現在信託公司做得風生水起。

故事三: 一位銀行的支行行長,和信託公司合作了幾次,逐漸上癮,自己出來創業了。我問“你覺得信託是什麼?”他說,是一種組織形式!我追問,什麼樣的組織形式?他說,就是資源整合,如果你有足夠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整合全產業鏈,你一個人就是一個信託公司!你沒有信託牌照,你找人“貼牌”嘛!

此君做了一個資產管理公司,找好項目,也協調好信託產品銷售渠道,再去找信託公司,信託公司樂得有人送項目上門來,收個2%的信託報酬就已很滿足,而此君可以收融資方3%-5%的財務顧問費。當然,前提是,他找來的是“靠譜”的項目,才能過得了信託公司的風控程序。

這三個故事,都是比較典型的,但另一個信託人的微博簽名,給了我更多的思考。他說:“真正的信託是一種文化,根植在契約和信仰中的文化,是天地良心的承諾與守護,我們離它還很遙遠!”

聯想到信託的起源,一種說法是“十字軍東征”,戰士可能一去不復返,“出征”之前,把財產甚至是妻子兒女都託付給他人。在中國歷史里,類似的故事是白帝城託孤。

我隱隱感受到,信託,初看是金融,再看是法律安排,認真感悟,是人性。信託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基於信任,是基於對人性善的一面的認知。當然,這種信任,也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做基礎。

回到現實來看,中國的信託業究竟缺什麼呢?缺的可能不是投資工具,不是投資標的,缺的是信任!信託公司在中國,還不能獲得足夠的信任。

這從大多數信託人及其合作夥伴對“信託是什麼?”的回答中可以窺見,他們更多的是把信託當成一種金融工具,當成一種整合資源,實現利益的工具,而沒有從接受委託人的委託,實現委託人利益的角度來看。

❷ 西亞信託公司故事真假

西亞信託公司故事真。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二戰前夕,德國有一家很不起眼的信託公司叫巴比納信託行,專為顧客保管貴重財物。

❸ 金融小故事大道理15個

金融領域內最突出的特徵是金融創新的不斷涌現和發展。這一方面,提高了金融效率,另一方面,又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全球性或地區性的金融危機的不斷發生,所以看一些金融勵志小 故事 ,從中可以感悟一些金融的知識,預防一些錯誤的發生。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金融小故事,希望大家領悟到其中的大道理!

金融勵志小故事1:改變現狀的 方法
兩個園林工人吃飯時閑聊。甲說:“整天挖坑種樹的,讓人煩透了!”乙說:“你想著咱們是在建設一個美麗的新花園,這樣心情就好多了!”多年後,甲依舊在花園里挖坑種樹,而乙卻成了設計師。

其實改變現狀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心中有個“新花園”就可以了。

【金融大道理】 真正冠絕一時的人物有賴於時代,他們之中並非個個都能生逢其時,或雖生逢其時卻又不能因時而動。但是,人的智慧畢竟有一個長處:它是永恆的。縱然現在不是他得志的時光,總會有許多別的機會可讓他一展風采。
金融勵志小故事2:變得聰明的方法
威廉.亨利.哈里森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他又蠢又傻。因為別人給他一毛錢和一塊錢的時候,他總是去拿一毛錢。這個小孩長大後,當選為美國第九任總統。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那樣做。他說:“如果我拿一塊的,以後誰還會給我一毛錢呢?”

其實變得聰明的方法很簡單,裝裝“傻”就可以了。

【金融大道理】 有時最高智慧在於顯得一無所知。有時被認為愚者並非愚人,愚人者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裝蠢扮傻,你就並不愚蠢。要想成大氣,就要學會掩藏你的聰明。
金融勵志小故事3:李老漢存錢遭鼠害
李老漢70多歲時靠省吃儉用,積攢了2萬元人民幣。因考慮日後養老之用,他在自己 家裡的內牆上挖了個洞穴,用木箱把錢幣裝好,埋入牆內。老漢73歲那年突然暴病死亡,死前還來不及告知子孫埋幣之事。

過不久,一場暴雨把老漢遺屋摧垮。兒子在清理房屋時,發現牆內洞穴的木箱里裝滿紙屑,經仔細辨認,才知是被老鼠咬碎的紙幣。2萬人民幣竟白白讓老鼠享了口福。

【金融大道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投資處處有風險,然而死守家財的風險可能會更大。 投資理財要承認風險,分析風險,管理風險,進而降低風險,這是每一位投資人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金融勵志小故事4: 傳說 中
有個商人到了一個山村,村子周圍的山上全是猴子。商人就和村子裡種地的農民說,我買猴子,100元一隻。

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試著抓猴子,商人果然給了100元。

於是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農民都很高興:這比種地合算得多了。

很快商人買了兩千多隻猴子,山上猴子開始變少了。

商人這時又出價200元一隻買猴子,村民見猴價翻番,便又紛紛去抓,商人又買了,但猴子已經很難抓到了。

商人又出價300元一隻買猴子,猴子幾乎抓不到了。

商人出價到500元一隻,山上已沒有猴子,三千多隻猴子都在商人這里。

這天,商人有事回城裡,他的助手到村裡和農民們說,我把猴子300元一隻賣你們,等商人回來,你們500元賣給商人,你們就發財了。

村民瘋了一般,把鍋砸了賣鐵,湊夠錢,把三千多隻猴子全買了回去。

助手帶著錢走了,商人再也沒有回來。

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們堅信商人會回來500元買他們的猴子,終於有人等不急了,猴子還要吃香蕉,這要費用啊,就把猴子放回了山上,山上仍然到處是猴子。

【金融大道理】 這就是傳說中的股市!這就是傳說中的信託!這就是傳說中的黃金市場!這就是傳說中的房市!
金融勵志小故事5:金融危機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錢一個,每天產值40元。

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

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 保險 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金融大道理】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金融勵志小故事6:現金是要流通的
這是炎熱小鎮慵懶的一天。太陽高掛,街道無人,每個人都債台高築,靠信用度日。這時,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他進了一家旅館,拿出一張1000元鈔票放在櫃台,說想先看看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

就在此人上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1000元鈔,跑到隔壁屠戶那裡支付了他欠的肉錢。

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豬農的豬本錢。

豬農拿了1000元,付了他欠的飼料款。

那個賣飼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經濟不景氣,當地的服務業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務)。

有了1000元,這名妓女沖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

旅館店主忙把這1000元放到櫃台上,以免旅客下樓時起疑。

此時那人正下樓來,拿起1000元,聲稱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收進口袋,走了。

這一天,沒有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麼東西,可全鎮的債務都清了,大家很開心。

【金融大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現金是要流通才能產生價值,而經濟永遠存在炒作。
金融勵志小故事7:投資市場要靠自己判斷
如何把投資理財的風險降低到最低呢?張先生有一條很重要的 經驗 :把錢放在能就近照管的地方才對。

他說,你沒時間研究產業經濟,就盡量買基金,別親自短線投資股票;如果你的行業是鋼鐵、運輸產業,就盡量別投資電子類的股票。如果你真的要投資非本業股票,就一定要花工夫研究市場景氣周期。

他認為市場景氣不景氣,要自己判斷,不能問別人,更不能輕信股市分析師的謊言。

【金融大道理】 投資理財,風險無處不在。如何規避風險,把風險降到最低?投資基金優於投資股票;投資本業股票優於投資非本業股票。要花工夫去研究市場,靠自己判斷市場景氣與否,而不是一味聽信別人。
金融勵志小故事8:尋找財富的方法
一個農場主懸賞100美元尋找他丟失在谷倉里的一隻名貴手錶。金錶太小,谷倉太大,稻草太多。人們在夜晚來臨時還沒有找到金錶,一個個放棄重賞的誘惑離去了,只有一個小男孩還在堅持尋找著。在一切喧鬧靜下來後,一個奇特的聲音“滴答、滴答”不停地響起。小孩循聲找到了金錶,最終得到了100美元。

其實尋找財富的方法很簡單,只要保持寧靜的心靈就可以了。

【金融大道理】 一個看得透、斷的準的人可駕馭事物而不被事物所駕馭。他可以洞察到事物的深處,了解並能把握其本質。觀察嚴謹,思考細致,推理明晰,所以天下沒有什麼東西他不能發現。

閱讀全文

與信託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慈善宣言信託 瀏覽:577
美國房產信託 瀏覽:929
信託怎麼建立 瀏覽:416
中天融資票 瀏覽:781
紫光集團10億信託 瀏覽:514
銀行信託收益 瀏覽:813
信託歷史圖片 瀏覽:591
政協類信託 瀏覽:879
簽證信託 瀏覽:467
信託財產買房 瀏覽:945
光大興隴信託怎麼樣 瀏覽:916
信託小故事 瀏覽:81
中融信託雙優 瀏覽:358
印度1OO換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84
股票相對強度指標 瀏覽:232
財源寶理財 瀏覽:485
金融理財降息 瀏覽:419
聯東投資理財是真的嗎 瀏覽:217
白拿理財 瀏覽:332
男性理財管理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