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聯璧被調查的原因是什麼
6月21日,獲悉,上海聯璧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璧金融」運營主體公司)已被公安部門立案偵查,立案緣由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經偵人員表示這主要是由於「人數超過30人、金額超過100萬、承諾還本付息」這三個特點。公安只是啟動調查,最終的結論以法院的判決為准。
作為知名的「高返」平台,聯璧金融的運營主體公司聯璧科技此番突然被調查令業內震驚。業內人士認為,在互聯網金融持續專項整治、打擊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這類平台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窄。
聯璧金融的運營主體公司聯璧科技此番突然出狀況,聯想到之前剛剛爆雷的「唐小僧」。對於「高返」平台,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認為,唐小僧等幾家平台經常會被行業人士討論,是因為廣告多,常年高返,業務模式另類,時不時就會被媒體質疑。比如唐小僧的P2F等,從常識的角度看,這些平台業務模式的合理性難以理解,甚至是騙局,難以長期持續。在互聯網金融持續專項整治,打擊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這類平台生存空間越來越窄,最近部分「知名」平台的爆雷,使得高返的投資人在不斷撤離,從而引發了連鎖反應。
② 聯璧金融可靠嗎我買了個路由器零元購那個,到期領錢需要綁身份證和銀行卡,身份證上我是00年一月的,
是有風險的。
眾所周知,聯璧金融K2碼子價格正在飛速上漲中,余額號行業利潤也在不斷縮水。在這個關鍵節點,是各種風險的高發期,建議大家謹慎上車,把大部分資金先撤出來。
【風險一】羊頭跑路風險
也許你會說,我只找熟悉的人,合作了這么久了,為什麼會跑路?那麼我告訴你,對方不跑路,是因為和你合作建立信任後,你會和他繼續合作,從而他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收益。但是現在碼子越來越貴了,碼子也越來越難以買到。
指不定余額號行業還可以搞多久,有些心急的羊頭心想:現在量越來越少,說不定什麼時候這個行業就做不了了,還不如趁早跑路。在行業向上走,量越來越大的時候,沒有人會選擇跑路,但是行業拐點已過,總量開始呈現下滑趨勢,有些人可能就會選擇跑路。
也許你會說,我的實卡在自己手裡,別人沒有辦法修改我的密碼。當然了,除非這些卡都是你親自從正規途徑辦的,別人是沒有辦法。但是正規途徑不可能讓你辦這么多卡,只有從卡商那裡買。卡商是有辦法補辦你的卡的,然後你的卡就失效了,余額號就被卡商佔領,然後卡商跑路,你欲哭無淚。
【風險二】聯璧投資用戶少
有些人會說有人會成為聯璧的投資者,投資理財產品。但是我想說的是,大部分人做的是余額號,而不是K碼,這部分人用敵×號都是別人的手機號,你覺得他們如果真的想投資真的敢投資的話,難道不願意自己注冊一個手機號嗎?
即使是用自己手機號注冊的用戶,願意投資的人也少之又少。聯璧的產品,收益並不高,膽子大的看不上聯璧的收益,膽子小的連陸金所都不敢投資,怎麼可能投資聯璧這種不知名品牌?
真正投資聯璧的,絕大多數是為了激活K碼而被迫投資的,這部分人的年化收益高達50%以上,這是一個做實業的企業無法承受的。
【風險三】聯璧K1、K2、K3價格水漲船高,或許難以撐到K4
上面我們說了,大部聯璧用戶都是做余額號秒提現的,僅僅激活一個K碼,真正投資聯璧的用戶少之又少。
分析一下聯幣金融0元購的現金流,用戶花399元買K2路由器,但是中間渠道商吃了太多差價,斐訊公司只能得到320左右,再減去生產一個路由器的變動成本,實際斐訊公司只能獲得不到300元,但是聯璧金融要再一個月之後返還用戶399元。即使聯璧公司可以拿這筆錢做投資,但是一個月高達33%的收益,任何投資都不可能達到。
只有靠新進的資金才能滿足前期提現資金的需求,典型的龐氏騙局模式。有人以為,現在聯璧還在發展壯大,應該離收網還早吧。任何在圈套中的人都想著自己不是最後一個接盤的,但實際上總會有人是最後一個接盤的。
第一、聯璧發布了K3路由器,返現周期高達一年,且價格是K2的5倍。一個路由器1999元,如果說是頂級路由器,可能是接近這個價格的。回顧聯璧從K1升級到K2,從199元升級到399元,價格提升2倍,聯璧為了更多地佔用用戶資金。但是從K2到K3,從399元提升到了1999元,價格提升了5倍!等到接下來K3用戶基本提現完畢了,是不是要出K4了?K2、K3有這么多資金回饋用戶了,K4價格至少要再提升5倍,才能覆蓋掉K2、K3的返現給顧客的資金,同時滿足K4的返現需求。
K3路由器已經高達1999元了,接下來K4如果還是零元購的話,價格至少要1萬元,試想一下,誰願意花比手機電腦還貴的價格買一個路由器呢?個人認為,到了K3階段,再升級K4已經非常困難了,K3或許就是這一旁氏騙局的終點。
【風險四】一個實體企業,連開兩家P2P意欲何為?
聯幣金融,開一個還不夠么,為什麼要再開一個?聯璧金融缺錢了,又不好放開無限激活K碼,再開一個萬家金服,老用戶依然可以激活K碼。擼毛行業流傳著一句:全網復投、不日將雷。斐訊放開了K碼激活途徑,不能說馬上雷,但至少是缺錢了。
【風險五】斐訊與聯璧的關系存疑
聯璧金融標的極其不透明,大家都會認為是斐訊自融。但是現在各種國資、上市公司甩鍋的比比皆是。聯璧沒問題時,斐訊利用聯璧來融資,但是聯璧一旦出了問題,斐訊的第一做法會是撇清關系。
聯璧的網站並沒有明確寫著與斐訊的關系,斐訊的官網也沒有提出和聯璧的合作。僅僅只是購買斐訊路由器後通過聯璧的方式獲得返現而已,雙方並沒有明確表示是一家的,一旦一方出了事情,另一方撇清關系是必然的。可能由於監管不允許自融,他們沒有寫出聯璧的資金是給了斐訊,但是他們至少應該用其他方式表示聯璧與斐訊的合作關系。不表示出來,日後甩鍋更方便。
【風險六】萬家金服與跑路平台車豐匯關系存疑
萬家金服的運營商是華夏萬家,華夏萬家以前是車豐匯的運營商。車豐匯暴雷,華夏萬家收購了車豐匯。
聯璧金融的工商信息在2017年5月24日變更了,而變更的股東又剛好接盤了車豐匯。
跑路平台股東開的檯子,恰好那個時候全網都開始流傳聯璧眾籌,可見原來養號的人不敢養了。大家明白了吧。
【風險七】嚴重缺碼,市場陣形亂
現在嚴重缺碼,各大開車司機紛紛表示暫停開車,不少聯璧老司機表示暫時退出聯璧界。到時候萬一代理們都不做了,這么多餘額號賣給誰?
最後一波了,就算聯璧不跑路,市場肯定不能想之前那樣維護得那麼好,行業總是會衰退,最後一波,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③ 斐訊路由器399是騙局嗎
斐訊路由器399是騙局,已經被警方立案調查。
消費者以399元一個的價格去京東商城購買斐訊K2路由器,此後可以憑借每個路由器上的K碼,將K碼輸入聯璧金融APP禮包兌換口,就能激活K碼換取399元理財存款。這筆存款,在規定的日期後可提現。
若用戶花費1399元購買K3C路由器,則將分為12期分期返還。第一期返還價值420元,後續11期每期為89元。
(3)連壁金融公司擴展閱讀
據投資者自發建立的「聯璧金融維權網站」統計,截至6月30日24點,有效登記的投資者為3973人,資金8.44億元,人均21.25萬元。
另據福建福州的投資者統計,截至7月7日,福州的投資者78人,金額1700多萬元,人均21.79萬元。另據浙江寧波的投資者統計,截至7月10日,寧波投資者80人,金額1600萬元,人均20萬元。另據北京通州的投資者統計,截至7月10日,通州的投資者15人,金額250.5萬元,人均16.7萬元。
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他得到警方最新的回復為,聯璧案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案情、資金流向等情況,可能在之後法院判決中披露,投資者能否挽回損失,也需要根據追繳的情況由法院判決。
警方一份涉聯璧公司案的通知顯示:2018年6月21日松江分局對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
經了解,聯璧公司通過「0元」購買路由器等商品的方法,誘導群眾安裝公司推出的手機APP,進而通過手機APP發布借款標,承諾10%至13%的年化收益率向不特定群眾非法吸收資金。
該通知還透露,該案案情復雜,涉及人數多,涉案金額大,涉及地域廣,涉案隱患大,要求各分局做好群眾報案登記工作。
昨日,記者致電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相關負責人答復稱聯璧案件目前對外公開的信息僅有6月23日的通報。而對於上述通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說,該負責人表示「應該沒問題」。
④ 斐訊免費惹來騙局謠傳
我有個朋友在斐訊裡面上班,他自己也擼了兩台K2,免費了自然非議多嘛,我只在乎我到手的斐訊K2確實是沒花錢的,總體看來這樣搞無非就是一種營銷手段, 商家之間的競爭我不管,消費者能獲得好處才是實際的好嗎 。
⑤ 斐訊體脂稱連不上wifi是怎麼回事 難道是跑路了
斐訊破產倒閉了。
自2016年起,斐訊開始推出「0元購」模式:購買斐訊產品的顧客可通過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聯璧金融APP全款返現,如再「0元購」,則需在聯璧金融平台投資。
在實體商品捆綁金融產品的模式下,聯璧金融獲取了大量投資,斐訊產品銷量也一路飆升,在不久前的「6.18」大促中,斐訊狂賣7億元,多項數據位居同行業第一。但就在次日,投資者陸續發現聯璧金融出現兌付困難,定期投資及活期存款均無法提現。
2018年4月16日,上海互聯網金融評價中心發文稱,「斐訊公司涉嫌利用『0元購』所謂營銷創新,實質捆綁互聯網金融平台發行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並提醒投資人「不輕信、不參與,以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5)連壁金融公司擴展閱讀:
投資風險
從風險控制上來看,多數P2P網路借貸平台不在項目本身的風險控制上下功夫,而是藉助於自身和第三方提供擔保,主要的風險管理模式包括擔保抵押模式、風險准備金模式、保險模式、技術手段規避風險、增信手段等幾種。
目前國內P2P網路借貸平台的定價模式也還在探索之中,風險定價、成本加成、競標定價等模式共存。在實際操作中,P2P網路借貸平台為了提升人氣,傾向於向借款者收費,向投資者少收費或者不收費,甚至向投資者提供各種補貼。
最後,資金在P2P網路借貸平台的留存方式也包括「資金池」模式、第三方支付託管模式,銀行大賬戶存管模式與強存管模式等,不過與銀行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的平台在正常運營平台中佔比極少。
⑥ 新辦的銀行卡在連壁金融上多久可以使用
1.
新辦的可以轉賬。
2.但未激活的屬於睡眠,不可以進行取款轉出操作。
3.需本人持及身份證去辦卡的銀行櫃台激活。
⑦ 車貸逾期被起訴了,法院找不到人和車,會別抓嗎
車貸逾期被起訴了,法院找不到人和車輛,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負法律責任。建議你還是盡快面對,去償還貸款。
不還貸款。
不還貸款,貸款到期後遲遲拖欠不還;手頭緊張一直還不上;東躲西藏欠債不還,以上這些行為申請人都是要承擔一定的後果的!
1、個人徵信收到影響
欠錢不還需要繳納罰息還僅僅是第一步,之後申請人的個人徵信還會收到影響。我們都知道現在十分重視信用體系的建設,正在大力構建信用,各個地區、部門、領域的信用信息體系都在逐步落實之中,各項懲戒與激勵措施也都在不斷完善和提升,個人信用在日後的生活中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如果申請人還不上貸款,那麼在申請人的個人徵信報告上將留下信用「污點」,日後再想申請貸款、信用卡將處處受阻。另外,一些朋友認為找一些不上徵信的小貸公司辦理貸款不就好了,這樣自己的徵信別人也查詢不到,對於有這種想法的朋友,我想說想的太當然。
現在很多金融機構都接入了第三方徵信公司的數據,申請人在其他平台的借貸數據、購物數據、信用卡還款數據等等信息都能輕而易舉的被調取出來,一旦登上小貸公司的共享「黑名單」體系,那麼只要一家拒貸,家家都會拒貸,日後再想貸款就不可能了。
2、 受到頻繁的催收
貸款催收有三部曲:簡訊、電話、上門。前期欠款時,小貸公司的業務員會通過簡訊或電話的形式好心提醒你:應該還錢了。但是到了後期,如果小貸公司一再提醒你、催促你還錢,申請人仍然無動於衷,那麼他們可能會採取簡訊群發的形式,讓申請人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你在外面借了錢並且始終未還,讓申請人的聲譽受到損害。
另外,在貸款時有些小貸公司會讓借款人在填寫貸款資料時至少填寫幾個關系比較親近的聯系人,比如申請人的父母、親屬、朋友、同事等,有些需要申請人授權讀取手機通訊錄和運營商網上營業廳的通信記錄。當申請人還不上錢時不但你有可能會遭到「電話轟炸」,就連申請人身邊的家人朋友也有可能會收到騷擾,這將嚴重擾亂你和你家人的生活。
3. 產生罰息和違約金
無論申請人是在哪家申請的小額貸款,都會與借款機構簽訂相應的借款合同,既然簽訂了合同,當然要按照合同辦事,履行自己的還款義務。一旦合同到期後,申請人欠錢不還,那麼首先申請人遭遇到的就是罰息,並且有些機構還會按照合同內容收取一定的違約金,如果申請人還是一直都不還錢的話,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申請人的罰息將越來越多,日後申請人還款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如果申請人還是不還錢,那麼催收人員有可能會上門進行催收,到你工作的公司進行討債,這樣一來申請人的工作飯碗有可能不保,得不償失!
另外,如果催收時申請人的態度十分惡劣,做出一些辱罵毆打催收員等無賴的行為,那麼你就斷送了與小貸公司之間商量的餘地,將自己逼近了死胡同!所以欠錢不還時申請人也要擺正自己的態度,積極與小貸公司協商解決問題,這樣還有可能獲得寬限期。
4. 受到法院起訴
經過一系列的催收活動後,如果金融機構發現始終催收無果,那麼他們可能會到法院提起訴訟,採用法律手段來討回貸款,在這期間申請人可能會收到法院發出的催款函、執行文書等,一旦法院宣判完畢,那麼即使申請人不願意,也必須要執行還款裁決,否則法院會查詢申請人的財產,或對其進行凍結扣押、或依法查封、或進行拍賣,總之,會用申請人所有的財產來償還欠款。
5. 情節嚴重可能坐牢
通常來說,欠錢不還這類事情屬於民事糾紛,但如果在法院執行判決下達後,借款人拒不執行裁決,堅決抵死不認,充當老賴,那就另當別論了,法院會追究刑事,情節嚴重的很有可能會坐牢,如果事情演變到這個地步,那就悲劇了。
不過總得來說,只有惡意欠款才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一般非惡意欠款是不會涉及到坐牢這個程度的。不過,對於借款人來說,欠錢不還不但對自己沒有好處,而且還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實在是一件不值得的是,作為借款人還是按照自己的經濟收入與還款能力去借錢吧。
⑧ 聯璧金融app,打不開頁面了,怎麼辦
危險是沒有的,只不過你那app裡面的錢就沒有可能取出來了,如果額度多的話可以去維權,連橫幅。一般這樣的app倒閉之後都會有大量的維權群出來,你可以加入一起去申訴。
⑨ 50天163家P2P公司跑路,這難道是巧合嗎
1、恐慌的蔓延。
66家出事平台也好,70多家也好,可不都是野雞平台。可能每天都有野雞平台出問題,但是不會引起投資者太大的關注。
這其中有幾家業務規模超百億,唐小僧高達800億,引起了大范圍投資人的關注和恐慌。
從4月份恐慌的跡象已經顯現了,上線半年業績就突破4億的花果金融、銀行存管上市背景的錢滿倉等接連出問題,隨著6月份唐小僧、聯璧等的爆雷,恐慌的氛圍突然被蔓延開來。
恐慌的氛圍是非常恐怖的。
平台最怕什麼呢?監管?備案?經營的壓力?都不是,因為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最怕的是投資者失去信心,恰恰最近投資人的信心正在下降。
網路擁堵或後台出了點小問題,網站暫時打不開,或者因為占線、非上班時間客服不容易打通等,馬上就會擔心平台是不是跑路了,緊接著可能就是去提現擠兌,平台迅速出問題。
2、大環境原因。
每一年年中的這個6月份,本身就是資金比較緊張的時期,再有今年監管的主格調是機構去杠桿,就使得市場上的資金比往年更加吃緊。還有就是經濟的大環境,動盪也好、信貸收縮也好,使得市場的資金量減少。
需求資金增多,資金量減少,結果導致很多的借款企業債務違約率上升,大量的項目出現逾期,平台的資金鏈斷裂。
3、備案的延期,新政策又不明確。
這其中有一部分平台,是想利用備案成功的契機,好好的發展一下,前期可能投入了大量的成本,結果現在沒能成功,備案遙遙無期了,錢也花了,高昂的運營成本又降不下來,直接影響正常的運營。
還有一部分平台,是想趁著備案的機會把平台賣掉,之前開展的業務都是為備案准備的,具體業務本身極可能都是虧錢的,沒有達到一定規模之前實現不了盈利。
現狀成了規模也沒做上去,買家也沒有了,同時投資人的信心又下降了,對於做好一個平台失去了希望,乾脆清盤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