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黃金輸出點和輸入點,和匯率有什麼關系
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這是金本位體系結構下的
❷ 黃金輸送點 解釋一下
所謂黃金輸送點,是指匯率的上漲或下跌超過一定界限時,將引起黃金的輸出或輸入,從而起到自動調節匯率的作用。其計算公式為:黃金輸送點=鑄幣平價±1個單位黃金運送費用
隨著黃金輸出量或輸人量的增加,將減輕外匯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壓力,縮小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並使其逐漸恢復或接近鑄幣平價,這樣就起到了自動調節匯率的作用。
❸ 外匯匯率上升至黃金輸出點,怎麼理解
這是指當匯率抄上升到一定程度時,一旦匯率超過將黃金直接運輸(跨越國境)所產生的成本,市場就會選擇運輸黃金來支付,而不是買賣外匯。
這是指金本位制度下而言的。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的的波動受到黃金輸送點的制約。因為當時黃金本身可以鑄造成貨幣,所以在國際貿易中,結算可以由貨幣支付,也可以用等價的黃金。
假設當時1英鎊含4克黃金,1美圓含2克黃金,則1英鎊應等於2美圓,如果匯率波動,導致1英鎊等於,比如2.5美圓,說明英鎊的匯率被高估了,那麼,美國商人在用英鎊支付貨款時,就吃虧了。(比如,原先支付1000英鎊的貨款,用2000美圓就可以了,現在要用2500美圓)那麼他就不會選擇用美圓兌換成英鎊支付,而是把等價的黃金千里迢迢運送到英國,這樣即使有一些運輸保管費用,也是劃算的,當時黃金的運送費用大概是總值的千分之六,所以只要英鎊升值超過這一界限,大家都會選擇直接用黃金結算,所以這就是英鎊匯率的上限,下限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就是黃金輸送點的由來。所以在金本位制度下,匯率自然是固定匯率制。
現在在紙幣制度下,這樣的機制不存在了,所以匯率波動的幅度就加大了。
❹ 國際金融學中怎樣判斷兩個國家中是哪個國的黃金輸入點和輸出點
黃金輸送點包括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等於鑄幣平價加減運送黃金的運費。
在直接標價法下,黃金輸送點的公式為:黃金輸出點=鑄幣平價+黃金運費黃金輸入點=鑄幣平價-黃金運費例如,假設1英鎊黃金從倫敦到紐約的運費為0.03美元,那麼對於美國人來
❺ 什麼是黃金輸送點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包括金幣本位、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制。一次大戰前,國際貨幣體系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
當時的貨幣體系有「四大自由」:自由流通、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進出
這個時期,各國貨幣以金幣形式按法定的含金量鑄造,兩國貨幣法定含金量之比稱鑄幣平價(Mint Par),它是確定兩國貨幣交換比率的基礎。
例如,1英磅法定含金量是7.32238克,1美元法定含金量是1.50463克,則兩國貨幣 的鑄幣平價是:
7.32238/1.50463=4.8665
兩國貨幣的實際匯率受外匯供求的直接影響圍繞鑄幣平價上下波動,但波動的幅度有限。
典型的金本制下,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匯率波動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引起黃金的輸出入,我們稱這個限度為輸金點(Gold Points)。它是由鑄幣平價±1單位黃金運送費、包裝、保險費構成。若英美兩國1單位黃金的輸送費為0.03美元,則匯率波動的上下限如圖所示:
黃金輸出點-------------------$4.8665+0.03=$4.8965
鑄幣平價---------------------£1=$4.8665
黃金輸入點-------------------$4.8665-0.03=$4.8365
可以知道鑄幣平價是匯率的決定基礎而黃金輸送點決定了匯率的波動范圍。
❻ 在金本位制度條件下,外匯匯率的波動幅度受到黃金輸送點的限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實際匯率圍繞平價浮動,只要黃金自由流進、流出,對其買賣不加以限制,不會出現銀行券超過黃金儲備的過量發行,銀行券不會貶值,匯率將在黃金輸送點之間波動。
如果因供求變化,使得匯率波動超過黃金輸送點,貨幣兌換就不如直接運送黃金再換取它種貨幣來得成本低,因此黃金輸送點是實際匯率波動的范圍。但當紙幣大量發行,其名義含金量與實際代表的金量不符時,自由兌換遭到破壞,以黃金輸送點為基礎的匯率便也會遭到破壞。
隨著黃金輸出量或輸入量的增加,將減輕外匯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壓力,縮小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並使其逐漸恢復或接近鑄幣平價,這樣就起到了自動調節匯率的作用。
(6)國際金融黃金輸送點擴展閱讀:
國際金本位制度崩潰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❼ 匯率制度中的黃金輸出點是什麼意思
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
就是指當匯率上升或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引起兩國市場上黃金的輸出或者輸入,而黃金直接運輸(跨越國境)所產生的成本,就會成為黃金輸送點。
這是指金本位制度下而言的。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的的波動受到黃金輸送點的制約。因為當時黃金本身可以鑄造成貨幣,所以在國際貿易中,結算可以由貨幣支付,也可以用等價的黃金。
假設當時1英鎊含4克黃金,1美圓含2克黃金,則1英鎊應等於2美圓,如果匯率波動,導致1英鎊等於,比如2.5美圓,說明英鎊的匯率被高估了,那麼,美國商人在用英鎊支付貨款時,就吃虧了。(比如,原先支付1000英鎊的貨款,用2000美圓就可以了,現在要用2500美圓)那麼他就不會選擇用美圓兌換成英鎊支付,而是把等價的黃金千里迢迢運送到英國,這樣即使有一些運輸保管費用,也是劃算的,當時黃金的運送費用大概是總值的千分之六,所以只要英鎊升值超過這一界限,大家都會選擇直接用黃金結算,所以這就是英鎊匯率的上限,下限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就是黃金輸送點的由來。
❽ 黃金輸入點和輸出點
1、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是指在金本位制度下,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 ,匯率總是以鑄幣平價為中心,在這個下限波動。
假定,在美國和英國之間運送價值為1英鎊的黃金,運費為0.03美元,英鎊與美元的鑄幣平價為5美元,那麼對美國廠商來說,黃金輸入點=5-0.03=4.97(美元)
2、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匯率總是以金平價為中心,在這個線下波動。黃金輸出點與黃金輸入點概念相對應,是黃金輸送點的上下限。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輸入減少,輸出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
(8)國際金融黃金輸送點擴展閱讀:
金本位時代:
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一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制,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鎔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
各國規定了每一金鑄幣單位包含的黃金重量與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貨幣間的比價以含金量來折算,兩國本位幣的含金量之比即為鑄幣平價(Mint Par)。例如:1英鎊鑄幣的含金量為113.0016格令,1美元鑄幣含金量為23.22格令,鑄幣平價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鎊約摺合4.8665美元。
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Gold Transport Points),黃金輸送點等於鑄幣平價加上從一國輸出或從另一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一機制,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一定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