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講述國際互聯網金融的書籍
《論道互聯網金融》
⑵ 鄧建鵬的學術著作
(1)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與黃震教授合著如下著作:
《互聯網金融法律與風險控制》,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6月版
《論道互聯網金融》,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做讓用戶尖叫的產品:互聯網金融創新案例經典》,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2)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發表如下學術論文:
《互聯網金融時代眾籌模式的法律風險分析》,載《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思考》,載《科技與法律》2014年第3期。
《英美P2P監管體系比較與我國P2P監管思路研究》,載《金融監管研究》2014年第10期(第二作者)
《「寶寶類」互聯網直銷基金的法律風險控制》,載《金融電子化》2014年第7期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載《中國信息安全》2014年第11期
《大數據在P2P網貸中的應用與困境》,載《金融電子化》2014年第12期(第一作者)
《財產權利的貧困:中國傳統民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私有制與所有權──古代中國土地權利狀態的法理分析》,載《中外法學》2005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5期轉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5年第7期全文轉摘
《宋代的版權問題──兼評鄭成思與安守廉之爭》,載《環球法律評論》2005年第1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5年第4期全文轉摘)《子思學派法家思想傾向初探》,
載《渠水集──紀念饒鑫賢教授法學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健訟與賤訟──兩宋以降民事訴訟中的矛盾》,載《中外法學》2003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4年4期全文轉摘);全文轉摘於《中國法史精粹(2001-2003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440-462頁;
《訟師秘本與清代訴狀的風格──以黃岩訴訟檔案為考察中心》,載《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權利的難題──中國傳統法律的一個視角分析》,載《私法》總第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私人財產之抑制與中國傳統法文化》,載《中西法律傳統》第3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清末股東權初探》,載(台灣)《月旦民商法雜志》第1期(2003年9月)。
《清代訟師的官方規制》,載《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
《清代健訟社會與民事證據規則》,載《中外法學》2006年第5期
《清朝〈狀式條例〉研究》,載《清史研究》2010年第3期,(約2萬字)
《從陋規現象到法定收費──清代訟費轉型研究》,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約3萬字)
《也論冤案是如何產生的──對〈錯斬崔寧〉、〈竇娥冤〉的再解析》,載《法學評論》2010年第5期,(約2萬字)
《清代民事法研究的回顧與思考》,載(韓國)《亞洲研究》第9期(2010年5月),(約2萬字) 「法治與中國文化暨中國法律史年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河南開封,2005年10月)
中國法律史學會、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河南大學法學院主辦,受邀作題為「清代民事起訴的方式──以黃岩訴訟檔案為考察中心」的學術報告。 《失禮的對話:清代的法律和習慣並未融匯成民法》,載《北大法律評論》第10卷第1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3.6萬字),《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7期轉摘 《美國的公司治理與購並──20世紀80-90年代歷史之解讀》,載《私法》(總第7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8萬字)
《過失殺人:劃分犯罪意圖的譜系》,載黃宗智、尤陳俊(主編)《從訴訟檔案出發》,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64-202頁(2.7萬字)
⑶ 柳傳志《論道》觀後感
你把自己看過以後的心得體會寫出來就可以了
⑷ 鏡廳論道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鏡廳論道商標總申請量3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鏡廳論道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⑸ 2020年創業做什麼好
2020年創業可以考慮互聯網內容服務業、教育和培訓行業、傳媒產業、移動互聯網行業、養老產業、旅遊產業、直銷商等。
一、互聯網內容服務業
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是瞬息萬變的大行業,不同的子行業熱門程度也會跟行業的壟斷程度和發展速度等相關,現在比較熱門的是互聯網金融、視頻、電商和搜索等,因此大數據開發、搜索、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等熱門領域也都是高薪崗位。
互聯網內容服務業的定義:
1、面向生活的娛樂、休閑、游戲類,以信息資源的傳播為特色,主要通過互聯網等諸多媒介,通過線上、線下進行關於餐飲、休閑、娛樂、購物多平台的信息服務及互動,為一定區域人群、區域消費服務提供一站式多平台的系列增值內容服務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2、根據格魯伯從服務對象出發的劃分標准,服務業可以分為三部分:消費服務業、生產服務業和為社會服務的政府服務業。本文研究的互聯網信息內容服務業屬於消費服務業。
3、互聯網信息內容服務業主要通過會員制服務,為購買信息內容資源的會員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解決方案,具體包括:消費聯盟折扣共享、個性化需求信息資源集成、會員文娛活動等等。在市場推廣過程中,通常伴生著會發行大量的相關會員服務卡,以作為會員憑證。
二、教育和培訓行業
教育培訓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將知識教育資源信息化的機構或在線學習系統。一般來說,這種機構或網站會包含從幼教到大學,甚至博士或者出國等各個階層的教育信息。
也有包括對現任職位的工作者或者下崗人員等類別的技能培訓,是以提供教育資源和培訓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專門性網站或培訓機構。
行業發展現狀:
2012年,整個中國的教育培訓市場總值已經達到9600億元,平均每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2%,教育培訓業總量快速膨脹的同時。競爭也變得更加劇烈。以北京為例,北京市每年新增教育培訓機構300多家,同期自然「死亡」的也有300家左右。
三、直銷商
直銷商是有能力把產品銷售到最終用戶手裡的人,一系列直銷商政策目的是支持能面向直接用戶銷售產品的經銷商開拓零售市場。按現代經濟理論的理解,直銷實際上是將產品的部分利潤從代理商、分銷商、廣告商處轉移給直銷員的一種經營形式。
成功直銷商是直銷商的目標,是直銷組織的靈魂,是直銷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那麼,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直銷商需要具備以下方面的素質:
1、成功素質
在直銷事業中,成功的直銷商多種多樣,不同性格、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社會背景,都有人成為成功的直銷商。盡管如此,直銷商的成功素質還是有很多共同要素,這些共同要素在所有成功的直銷商身上都有表現。
2、人生有夢
根據海外直銷行業統計,幾乎所有的成功直銷商都是有夢想的人。他們的經歷說明一個道理:夢想是創業的動力,有大夢者方能創大業。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並不相信夢想,常聽有些人說:「我這個人很現實。」其實,這些人不明白,現實大到一定程度就是夢想。對於很多人來說,想買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屋,或者想小屋換大屋,想要送子女去外國讀書,想要周遊世界,想要比別人早些退休等等,就已經是夢想了。
有些人本來夢想並不大,但只要有,只要想去實現,只要走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開始,夢想還可以在事業中不斷增大。前文所述那些美國直銷商,只是因為要買屋供屋,但卻成了著名國際級直銷商。敢想是第一步,如連想都不敢想,什麼都沒有了。
3、擇善固執
敢想是擇善,好的東西人人都嚮往,人人都想得到,這是人的本性。成功就是人人都嚮往的東西,但是,為什麼沒有見到人人成功呢?就是因為擇善容易堅持難。
成功的直銷商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很固執。他們對自己所做的選擇非常執著,絕不輕言放棄。這種成功者的素質並非後來才有的,而是從起初認定目標時就已經有了。
4、坐言起行
改變自我始於心態,見諸行動。所以,成功的直銷商都有坐言起行的特徵。一位成功的直銷商,在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與體會時說,最重要的經驗與體會是「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
人是在行動中改變,經驗是在行動中累積,成功是在行動中得到。不管是在順境中還是在逆境中,行動都是最重要的。許多成功的直銷商都知道,順利時加緊行動會產生勢如破竹的效果,所以,他們當初在向高層領袖的目標沖刺的時候,是一鼓作氣毫不停頓的。
同時,許多成功的直銷商也知道,遇到挫折時加倍行動,才能擺脫困境,如果一旦停頓下來,往往會一蹶不振。
美國一位卓越的直銷商,當初他的下層向他哭訴連續受人拒絕,他不是去安慰,也不是去分析問題,而只是問她:「受了多少人拒絕?」下層回答說:「一連13個!」於是他說:「我曾經一連受過160人拒絕。」下層聽了不再哭訴,馬上又去行動。
有一位高層直銷商,越是在不順利的時候越去「簽人」(保薦),一次台風天,一日就簽了30多人。成功的直銷商善於用自己的行動,將一切不利因素都變成有利因素。
5、包容成功
所謂包容成功就是包容別人成功。很多人以為包容別人最難的是包容缺點與錯誤,其實包容別人的長處與成功才是最難的。
有些直銷商受人拒絕時會說:「沒關系,等他看到我成功時就會來了。」結果恰恰相反。普通人尚且如此,作為一個領導人包容別人成功就更難。直銷是一個人贏我贏的事業,包容不了別人的成功,自己也很難成功,因此,成功的直銷商都具有包容成功的特徵。
四、旅遊產業
旅遊產業主要指隨著我國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旅遊產業要素進一步擴展,各要素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緊密的旅遊產業鏈。
傳統意義上的旅遊產業要素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食住行游購娛」,。
旅遊行業專家林峰認為,如今的旅遊產業要素已擴展為「食、住、行、游、購、娛、體(體驗)、會(會議)、養(養生)、媒(媒體廣告)、組(組織)、配(配套)」,他們相互交織組合,形成了以下九個類別的行業,構成了一個緊密結合的旅遊產業鏈:
1、遊憩行業:包括景區景點、主題公園、休閑體育運動場所、產業集聚區、康療養生區、旅遊村寨、農場樂園等的經營管理和運作的行業;
2、接待行業:旅行社、酒店、餐飲、會議等;
3、交通行業:包括旅遊區外部的公路客運、鐵路客運、航運、水運等,也包括景區內部的索道等小交通;
4、商業:集購物、觀賞、休閑和娛樂等於一體的購物休閑步行街、特色商鋪、創意市集等;
5、建築行業:園林綠化、生態恢復、設施建造、藝術裝飾等;
6、生產製造業:車船交通工具生產、游樂設施生產、土特產品加工、旅遊工藝加工、旅遊衍生品加工、信息終端及虛擬旅遊等設備製造;
7、營銷行業:旅遊商務行業(包括電子商務)、旅遊媒介廣告行業、展覽、節慶等;
8、金融業:旅行支票、旅行信用卡、旅遊投融資、旅遊保險、旅遊衍生金融產品等;
9、旅遊智業:規劃、策劃、管理、投融資、景觀建築設計等咨詢行業以及相關教育培訓行業。
五、養老產業
養老產業是為生命長期健康、幸福實現的各種產業和研究提供的服務;養老產業就一定是通過各種生命研發、科學研究、生產應用提供保持和延續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針對性聯通服務。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202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4萬億元。根據全國老齡辦數據,2020年全國60歲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為17%。從2015年到2020年間,隨著經濟發展、國人養老觀念的改變,老年人消費水平也將有所提高。
養老產業現狀:
1、老年人口基數大
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2億,是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1/5,是亞洲老年人口總量的1/2。
2、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30%。該過程發達國家用了100年。
3、高齡化趨勢明顯
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00萬,約佔全國老年總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
4、養老服務相對滯後
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絕大部分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綜合利用率較低,服務覆蓋區域和服務人群有限,服務內容單一 ,社會化專業水平不高。總體上與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創業注意事項:
1、積極利用現有資源
不少在職人員都選擇了與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創業,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是最大的創業財富,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以便近水樓台先得月。對能幫自己生存的項目,要優先進行考慮。不要在只能改善形象或者帶來更大方便的項目上亂花費用。
切不可誤用資源,在職老闆不能將個人生意與單位生意混淆,更不能吃里排外,唯利是圖,否則不僅要冒道德上的風險,而且很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自己的地盤,時間、金錢和才能任由自己使用。但是,如果亂搞一氣,自己的生意就會逆轉而下。
2、自己業務渠道
有些上班族有投資資金或有一定的業務渠道,但苦於分身無術,因此會選擇合作經營的創業方式。
如果自己需要合夥人的錢來開辦或維持企業,或者這個合夥人幫助自己設計了這個企業的構思,或者他有自己需要的技巧,或者自己需要他為自己嗚鼓吹號,那麼就請他加入自己的公司。
這雖能讓兼職老闆輕松上陣,但要慎重選擇合作夥伴,在請幫手和自己親自處理上,要有一個平衡點。首先要志同道合,其次要互相信任。不要聘用那些適合工作,卻與自己合不來的人員,也不要聘用那些沒有心理准備面對新辦企業壓力的人。
此外,和合作夥伴之間的責、權、利一定要分清楚,最好形成書面文字,有合作雙方和見證人的簽字,以免起糾紛時空口無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