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撥備前盈利
所謂撥備,指銀行業按五級分類標准所提取的風險准備金。撥備前利潤即指尚未扣除風險准備金的利潤。它等於凈利潤與風險准備金之和。
撥備前盈利:指商業銀行提取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帳准備金之前的盈利.
撥備率實際上就是呆、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為9%,即:按應收帳款余額的9%計提壞帳准備,提取的准備金進入當期損益。
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帳准備金,是銀行謹慎性考濾防風險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應業績真實性的一個量化指標。
此項比率應越低越好,反應損失較小利潤越高;比率越高說明風險越大,損失越大利潤越小。
跋備率的高低應適合貸款風險程度,不能過低導致跋備金不足,利潤虛增;也不能過高導致跋備金多餘,利潤虛降。
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應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
㈡ 什麼是撥備率撥備覆蓋率
撥備率,即呆、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壞專帳准備金屬的提取比率為9%,即:按應收帳款余額的9%計提壞帳准備,提取的准備金進入當期損益。 它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帳准備金,是銀行謹慎性考濾防風險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應業績真實性的一個量化指標。
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映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撥備覆蓋率是銀行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考察的是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依據《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撥備覆蓋率是實際計提貸款損失准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該比率最佳狀態為100%。
㈢ 什麼是撥備後利潤
銀行要根據不良貸款的多少,然後預留出一部分錢來抵禦這些不良貸款,這個就是撥備,而這些錢不計入利潤的
㈣ 什麼是撥備前利潤\撥備後利潤兩者有何區別
撥備前利潤:指尚未扣除減值准備金的利潤,它等於稅前利潤與減值准備金之和。
撥備後利潤:指已經扣除減值准備金的利潤,它等於稅前利潤。
撥備率實際上就是呆、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為9%,即:按應收帳款余額的9%計提壞帳准備,提取的准備金進入當期損益。
兩者的區別在於:
1、減值准備金是否被扣除:
撥備前利潤並未扣除減值准備金,而撥備後利潤已經扣除了減值准備金。
2、保守性原則的不同:
撥備前利潤不基於保守性原則,撥備後利潤基於保守性原則。
3、利潤數值的不同:
撥備前利潤數值相對比較高,撥備後利潤數值相對比較低。
(4)金融機構撥備率隱瞞利潤擴展閱讀:
在銀行或類似金融機構的在確定收入之前,通常會考慮到未來的壞賬可能性而作出資金上撥備,而實際上基於保守性原則,這種撥備通常略大,因而當年時點上賬面的利潤將會減少,但這並不是現金從銀行流出。
這些大量的未償貸款中,許多不同的客戶在不同時期的償債能力不同,而且拖欠的貸款也存在回收的可能。因而需要有PPOP這個指標,PPOP在於提供一個銀行作出撥備前合理的利潤水平,以供投資者了解其撥備前方面的經營利潤,合理、全面地比較分析銀行的經營水平。
對業績而言,撥備率越低越好,反應損失較小利潤越高;而撥備率越高說明風險越大,損失越大利潤越小。此外,撥備率與PPOP也從宏觀上反應了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
㈤ 商業銀行撥備前利潤具體是如何計算得出的
撥備前利潤=稅前利潤+減值准備金。
撥備前利潤(Pre-Provision Operating Profit ,簡稱 PPOP)指尚未扣除減值准備金的利潤,它等於稅前利潤與減值准備金之和。
撥備率實際上就是呆、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為9%,即:按應收帳款余額的9%計提壞帳准備,提取的准備金進入當期損益。
(5)金融機構撥備率隱瞞利潤擴展閱讀
撥備率或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損失、壞賬准備金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標。銀行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經營風險的企業,其生存發展與穩健經營的前提和關鍵,就是它所承擔的全部風險損失能夠被補償和消化。
其中預期損失必須以審慎的撥備計提形式計入銀行經營成本,並在金融產品價格或貸款定價中得到補償,而非預期損失需要銀行資本金加以覆蓋。正因為這樣,對貸款以及非信貸資產損失是否足額撥備、資本充足率是否滿足監管要求,就成了衡量銀行抵禦金融風險能力的重要指標。
㈥ 銀行撥備覆蓋率是什麼意思
撥備覆蓋率:
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映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
依據《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撥備覆蓋率是實際計提貸款損失准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該比率最佳狀態為100%。撥備覆蓋率是銀行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考察的是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
銀行會專門准備貸款的一般損失,另外再根據貸款的企業或個人的信用級別劃出風險概率,乘以貸款的錢,最後都加起來的金額,除以不良貸款的總額就是撥備覆蓋率。
1、撥備覆蓋率=(一般准備+專項准備+特種准備)/不良貸款*100%;
2、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貸款實際計提准備/貸款應提准備*100%;
如不良貸款余額100萬元,實際計提80萬元,假如應提90萬元,那麼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80/100*100%=80%;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80/90*100%=88.89%。
拓展資料:
現行規定:
根據我國《銀行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指引》規定,銀行應按季計提一般准備,一般准備年末余額不得低於年末貸款余額的1%;銀行可以參照以下比例按季計提專項准備:對於關注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對於損失類貸款,計提比例為100%。其中,次級和可疑類貸款的損失准備,計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動20%。
對於次級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5%;對於可疑類貸款,計提比例為50%;特種准備由銀行根據不同類別(如國別、行業)貸款的特種風險情況、風險損失概率及歷史經驗,自行確定按季計提比例。
最新政策:
中國銀監會2010年10月10日下發文件,要求銀行將之前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中,所有表外資產在今明兩年全部轉入表內,並按150%的撥備覆蓋率計提撥備。
㈦ 銀行撥備覆蓋率如何理解
撥備覆蓋率反映的問題是銀行作為高風險對貸款損失准備有多大。但是,不同銀行撥備覆蓋率之所以會出現較大不同,原因是銀行的撥備基礎是什麼,一般來說,撥備覆蓋率基礎是銀行的不良貸款、出現壞賬跡象的不良貸款,但是如果上市銀行評估時不認為某些貸款是不良貸款,這個比較基數就會很低,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不同銀行撥備覆蓋率相差懸殊的現象。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16日在銀監會2009年第一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指出,200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繼續嚴格控制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銀行撥備覆蓋率至少要達到130%以上,風險較高的銀行應更加註重創造條件,進一步將撥備覆蓋率提高到150%以上。
一般地說,撥備覆蓋率高,說明抗風險能力強。
㈧ 如果銀行發放貸款均為正常類貸款,撥備覆蓋率是否是0呢但是為什麼說撥備覆蓋率為100%最好!
舉個例子,從這個例子裡面說明:
銀行向一企業發放100萬元貸款,計提了10萬元撥備,
如果日後該企業產生了10萬元的不良貸款,那撥備覆蓋率為100%,也就是計提的撥備能足夠覆蓋不良貸款;
如果日後該企業產生了5萬元的不良貸款,那撥備覆蓋率為200%;
如果日後該企業產生了10萬元以上的不良貸款,那計提的撥備就不足,產生准備金缺口,在報表上會使銀行利潤虛增;
然後就有個問題了,如果企業無產生不良貸款呢?
撥備的關鍵點,在於它是根據不良貸款的數量來提取的,也只能用於因不良貸款無法收回而造成的損失。換句話來說,如果無不良貸款,那去談撥備覆蓋率已經沒有意義了。
撥備的計提率並不是一個理論上的死數據或公式,是需要根據不同企業不同情況而定。如果銀行所發放的貸款均為正常(現實中是不可能的),那銀行之前還是按照原來的比例計提撥備,那會導致銀行撥備變成多餘,從而使銀行利潤虛降,也就是銀行對貸款情況的估計和預算不準確。
也就是說撥備過高或過低都不好,至於為什麼100%的覆蓋率最好,這個很簡單,以上面的例子,銀行計提了10萬元的撥備,日後產生的不良也是10萬元,剛好完全覆蓋,說明銀行預算準確,撥備計提精確,不會使銀行利潤虛高或虛降,不會使銀行資金利用率降低,也不會產生准備金缺口,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
現實中,實際貸款中要怎樣計提撥備一直沒有得到一致的意見,這些就不羅嗦了。
㈨ 什麼是撥備率
即呆、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壞帳准備金的提取比率為9%,即:按應收帳款余額的9%計提壞帳准備,提取的准備金進入當期損益。 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帳准備金,是銀行謹慎性考濾防風險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應業績真實性的一個量化指標。
簡介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各國都在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力度。雖然監管部門有意在2011年將商業銀行撥備率指標提高至2.5%,但還需和財政部及銀行進行溝通,在充分考慮到中國銀行業實際情況後,再確定撥備率這一監管指標的具體數值。 此項比率應越低越好,反應損失較小利潤越高;比率越高說明風險越大,損失越大利潤越小。 撥備率的高低應適合貸款風險程度,不能過低導致撥備金不足,利潤虛增;也不能過高導致撥備金多餘,利潤虛降。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應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 撥備率的高低應適合貸款風險程度,不能過低導致撥備金不足,利潤虛增;也不能過高導致撥備金多餘,利潤虛降。 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帳准備金,是銀行謹慎性考濾防風險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應業績真實性的一個量化指標。 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應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的撥備占總貸款比率分別為2.39%、3.15%、2.26%、2.49%、1.97%,僅農行高於2.5%。中小型上市銀行中,除華夏銀行和南京銀行該比例為2.49%、2.15%外,其他銀行均低於2%,興業銀行僅為1.37%。要糾錯編輯摘要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各國都在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力度。雖然監管部門有意在2011年將商業銀行撥備率指標提高至2.5%,但還需和財政部及銀行進行溝通,在充分考慮到中國銀行業實際情況後,再確定撥備率這一監管指標的具體數值。
編輯本段類型
一般撥備(亦稱一般准備)用於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撥備。主要用於信用卡透支、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擔保墊款、進出押匯、拆出資金、應收帳款、投資(包括股權、債權)等。計提標准銀行原則上應不低於風險資產的期末余額的1%。 專項撥備(亦稱專項准備)是指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對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後,按每筆貸款損失的程度計提的用於彌補專項損失的撥備。根據人民銀行《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指引》及財政部有關文件規定,在五級分類中,按關注2%、次級25%、可疑50%、損失100%的撥備率計提;正常貸款是否計提撥備由銀行自主決定。 特種撥備(亦稱特種准備)是指針對某一國家、地區、行業或某一類貸款風險計提的撥備。由銀行根據不同類別貸款的特殊風險情況、風險損失概率及歷史經驗自行確定。
編輯本段影響
撥備率或撥備覆蓋率,指為了預防不良資產的發生而准備的金額的比例;實際上就是呆、壞賬准備金的提取比率。撥備率也就是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損失、壞賬准備金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標。 銀行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經營風險的企業,其生存發展與穩健經營的前提和關鍵,就是它所承擔的全部風險損失能夠被補償和消化。其中預期損失必須以審慎的撥備計提形式計入銀行經營成本,並在金融產品價格或貸款定價中得到補償,而非預期損失需要銀行資本金加以覆蓋。正因為這樣,對貸款以及非信貸資產損失是否足額撥備、資本充足率是否滿足監管要求,就成了衡量銀行抵禦金融風險能力的重要指標。周小川行長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五級分類制度和其他一些制度對銀行而言,相當於診斷。而完善的撥備制度相當於治療。如果撥備制度不健全,就等於看好病之後不準治療和吃葯,白白耽誤了治病的機會」。 事實上,撥備的作用在於真實反映資產的公允價值。撥備是利潤還是費用的實質取決於撥備是否能夠彌補未來貸款可能出現的損失,撥備不充足下的利潤是高估的。對於目前的商業銀行而言,大多數銀行的專項撥備不足以彌補未來貸款可能出現的損失,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保證制度計提充足的撥備,以提高銀行抵禦不良貸款風險的能力,並確保真實的利潤的基礎。 撥備是銀行用來平滑各年度收益水平的蓄水池,經營效益上升時提高撥備的計提水平,經營效益下降時通過釋放撥備來維持盈利水平。銀行呆賬撥備計提數額的多少,總的撥備對不良貸款及全部貸款覆蓋程度的高低是衡量銀行應對經濟景氣變化帶來的資產質量變化的能力的重要依據。 總而言之,撥備率應越低越好,反應損失較小利潤越高;損失越大利潤越小。撥備率的高低應適合貸款風險程度,不能過低導致撥備金不足,利潤虛增;也不能過高導致撥備金多餘,利潤虛降;應撥備前利潤(撥備前利潤即指尚未扣除風險准備金的利潤。它等於凈利潤與風險准備金之和。)和撥備後利潤綜合評價和考核。在經營管理中,兼顧效益與質量、加快發展與防範風險、短期與長期利益的關系,實事求是提高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