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
首先要充分了解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的含義: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2. 「貨幣當局」是什麼它和「央行」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是,意思不同、性質不同、職能不同,具體如下:
一、意思不同
1、貨幣當局
貨幣當局是一個國家所有金融機構或從事金融業務的所有機構的管理者和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
2、央行
中國的中央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
二、性質不同
1、貨幣當局
我國的貨幣當局是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
2、央行
國家中居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機構,是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
三、職能不同
1、貨幣當局
①、 貨幣發行。
②、制定與執行貨幣信貸政策。
③、管理國家的國際儲備。
④、對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扮演最後借款人角色。
⑤、對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進行監管。
⑥、代理財政。
⑦、國家與國際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業務及其他業務往來的委託人和代理者。
2、央行
中央銀行職能主要以制定、執行貨幣政策,對金融機構活動進行領導、管理和監督。是一個「管理金融活動的銀行」。
3. imf公布的中央銀行負債表和貨幣當局的資產負債表有什麼不同
根據《貨幣與金融統計手冊》提供的詳細目錄,表中各項目的主要內容是:
貨幣當局的資產包括兩大類:
1.國外資產,主要包括黃金儲備、中央銀行持有的可自由兌換外匯、地區貨幣合作基金、不可自由兌換的外匯、國庫中的國外資產、其他官方的國外資產、對外國政府和國外金融機構貸款、未在別處列出的其他官方國外資產、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持有額等。
2.國內資產,主要由中央銀行對政府、金融機構和其他部門的債權構成。
4. 財政存款、金融公司債權會影響我國基礎貨幣嗎怎麼影響
您好
基礎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
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
1、央行對商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
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
2、國外凈資產數額
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3、對政府債權凈額
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
4、其他項目(凈額)
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條: 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不可兌現的負債,央行通過壟斷對基礎貨幣的鑄造為政府獲取鑄幣稅,通過控制基礎貨幣投放量來調控經濟,中央銀行在使用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時,都是通過影響基礎貨幣中的准備金而發揮作用的。
5. 央行資產負債業務與其它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的區別和聯系
中央銀行,一貫作為國內經濟調控的重要機構的位置,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的加快,在國際間的位置也日益凸顯了,而各國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業務更是決定和主宰中央銀行重要性的因素。下面就中央銀行資產負債業務進行介紹,並對主要國家的資產業務進行比較,分析其集體影響國際經濟的因素。 一.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銀行的資產是指中央銀行在一定時點上所擁有的各種債權。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主要包括再貼現業務和貸款業務、證券買賣業務、國際儲備業務及其它一些資產業務。 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業務再貼現也叫「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為彌補營運資金的不足,將由貼現取得的商業銀行票據提交中央銀行,請求中央銀行以一定的貼現率對商業票據進行二次買進的經濟行為。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貼現率提高或者降低再貼現額度,從而調節信用規模。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急需資金周轉時,將其由貼現而取得的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中央銀行據此以貼現方式向商業銀行融通資金的業務。 貸款業務中央銀行的貸款是商業銀行基礎貨幣的重要來源,它對於維護金融體系安全,抑制通貨膨脹,調節經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業務的對象主要是商業銀行和國家財政,在特殊的情況下,也對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發放小額貸款。 1.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放款 2.對政府放款 3.對非貨幣金融機構放款 4.其他放款 中央銀行的證券買賣業務 (買賣的對象: 政府公債、國庫券以及其他流動性高的有價證券。 (買賣方式:直接買賣與回購協議 (買賣的限制 1.只能在二級市場購買 2.不能買流動性差的有價證券 3.一般不能買國外的有價證券 黃金外匯儲備業務 國際儲備的種類構成黃金、IMF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 二.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是其銀行性業務中資產負債業務的綜合會計記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業務的種類、規模和結構,都綜合地反映在一定時期的資產負債表上。 (1)儲備貨幣:主要包括公眾中的現金(通貨)、存款貨幣銀行的現金(庫存現金)、存款貨幣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存款)。 (2)定期儲備和外幣存款:包括各級地方政府、非金融政府企業、非貨幣金融機構等1個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外幣存款。 (3)發行債券:包括自有債務,向存款貨幣銀行和非貨幣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以及向公眾銷售的貨幣市場證券等。 (4)進口抵押和限制存款:包括本國貨幣、外幣、雙邊信用證的進口抵押金以及反周期波動的特別存款等。 (5)對外負債:包括對非居民的所有本國貨幣和外幣的負債,如從國外銀行的借款、對外國貨幣當局的負債、使用基金組織的信貸額和國外發行的債券等。 (6)中央政府存款:包括國庫持有的貨幣、活期存款、定期以及外幣存款等。 (7)對等基金:外國援助者要求受援國政府存放一筆與外國援助資金相等的本國貨幣的情況下建立的基金。 (8)政府貸款基金:中央政府通過中央銀行渠道從事貸款活動的基金。 (9)資本項目:中央銀行的資本金、公積金、未分配利潤等。 (10)其他項目:負債方減去資產方的凈額 三.資產和負債業務的關系。 資產=負債+自有資本 中央銀行的資產持有額的增減,在自有資本一定的情況下,必然導致其負債的相應增減,換言之,如果資產總額增加,則必須創造或增加其自身的負債或資本金,反則反之; 負債=資產-自有資本 中央銀行的負債的多少取決於其資產與自有資本之差,在自有資本一定的情況下,如果中央銀行的負債總額增加了,則其必然擴大了等額的債權,反則反之; 自有資本=資產-負債 在中央銀行負債不變時,自有資本增減,可以使其資產相應增減,例如負債不變而自有資本增加,則可以相應增加外匯儲備或其他資產。 四.主要國家間資產負債表的比較。
6. 如何從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計算基礎貨幣
來抵消這些因素對基礎貨幣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出;(7)政府持有的通貨、外匯,在以上這些因素中,對於這些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二是變動黃金,前6個為增加基礎貨幣的因素;(10)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證券。但是、外匯儲備。
在以上這11個因素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公開市場買賣,後5個為減少基礎貨幣的因素;三是實行貨幣政策(其中以公開市場業務為最主要);而有些則是中央銀行不能直接控制的:(1)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證券。由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中央銀行可通過運用其公開市場業務,有些是中央銀行所能直接控制的,一般認為;(4)財政部發行通貨,基礎貨幣的決定因素主要有,每個國家的基礎貨幣都來源於貨幣當局的投放;(3)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9)外國存款;(5)中央銀行的應收未收款項;(11)中央銀行的其他負債,而且這些因素均集中地反映於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因此;(6)中央銀行的其他資產;(8)政府存款。我們不難看出。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條在現代經濟中,基礎貨幣在相當程度上能為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2)中央銀行收購黃金:一是直接發行通貨
7. 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當局是指哪一貨幣當局
中國:中國人民銀行
美國:美聯儲
英國:英格蘭銀行
等中央銀行
印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