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中英金融機構體系對比

中英金融機構體系對比

發布時間:2021-07-15 13:48:14

㈠ 求貨幣銀行學(金融學)中英詞彙對照表

division of labor 勞動分工
commodity money 商品貨幣
legal tender 法定貨幣
fiat money 法定通貨
a medium of exchange 交換媒介
legal sanction 法律制裁
face value 面值
liquid assets 流動資產
illiquidl assets 非流動資產
the liquidity scale 流動性指標
real estate 不動產
checking accounts,demand deposit,checkable deposit 活期存款
time deposit 定期存款
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s 大額可轉讓提款單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貨幣市場互助基金
repurchase agreements 回購協議
certificate of deposits 存單
bond 債券
stock 股票
travelers'checks 旅行支票
small-denomination time deposits 小額定期存款
large-denomination time deposits 大額定期存款
bank overnight repurchase agreements 銀行隔夜回購協議
bank long-term repurchase agreements 銀行長期回購協議
thrift institutions 存款機構
financial institution 金融機構
commercial banks 商業銀行
a means of payment 支付手段
a store of value 儲藏手段
a standard of value 價值標准
reserve 儲備
note 票據
discount 貼現
circulate 流通
central bank 中央銀行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聯邦儲備系統
credit union 信用合作社
paper currency 紙幣
credit creation 信用創造
branch banking 銀行分行制
unit banking 單一銀行制
out of circulation 退出流通
capital stock 股本
at par 以票面價值計
electronic banking 電子銀行
banking holding company 公司銀行
the gold standard 金本位
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聯邦儲備委員會
the stock market crash 股市風暴
reserve ratio 准備金比率
deficit 虧損
roll 展期
wholesale 批發
default 不履約
auction 拍賣
collateralize 擔保
markup 價格的漲幅
dealer 交易
broker 經紀人
pension funds 養老基金
face amount 面值
commerical paper 商業票據
banker's acceptance 銀行承兌匯票
Fed fund 聯邦基金
eurodollar 歐洲美元
treasury bills 國庫券
floating-rate 浮動比率
fixed-rate 固定比率
default risk 拖欠風險
credit rating 信譽級別
tax collection 稅收
money market 貨幣市場
capital market 資本市場
original maturity 原始到期期限
surplus funds 過剩基金
宏觀經濟的 macroeconomic
通貨膨脹 inflation
破產 insolvency
有償還債務能力的 solvent
合同 contract
匯率 exchange rate
緊縮信貸 tighten credit creation
私營部門 private sector
財政管理機構 fiscal authorities
寬松的財政政策 slack fiscal policy
稅法 tax bill
財政 public finance
財政部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平衡預算 balanced budget
繼承稅 inheritance tax
貨幣主義者 monetariest
增值稅 VAT (value added tax)
收入 revenue
總需求 aggregate demand
貨幣化 monetization
赤字 deficit
經濟不景氣 recession
a period when the economy of a country is not
successful, business conditions are bad, instrial
proction and trade are at a low level and there
is a lot of unemployment
經濟好轉 turnabout
復甦 recovery
成本推進型 cost push
貨幣供應 money supply
生產率 proctivity
勞動力 labor force
實際工資 real wages
成本推進式通貨膨脹 cost-push inflation
需求拉動式通貨膨脹 demand-pull inflation
雙位數通貨膨脹 double- digit inflation
極度通貨膨脹 hyperinflation
長期通貨膨脹 chronic inflation
治理通貨膨脹 to fight inflation
最終目標 ultimate goal
壞的影響 adverse effect
擔保 ensure
貼現 discount
蕭條的 sluggish
認購 subscribe to
支票帳戶 checking account
貨幣控制工具 instruments of monetry control
借據 IOUs(I owe you)
本票 promissory notes
貨幣總監 controller of the currency
拖收系統 collection system
支票清算或結算 check clearing
資金劃撥 transfer of funds
可以相信的證明 credentials
改革 fashion
被纏住 entangled
貨幣聯盟 Monetary Union
再購協議 repo
精明的討價還價交易 horse-trading
歐元 euro
公共債務 membership criteria
匯率機制 REM
儲備貨幣 reserve currency
勞動密集型 labor-intensive
股票交易所 bourse
競爭領先 frontrun
牛市 bull market
非凡的牛市 a raging bull
規模經濟 scale economcies
買方出價與賣方要價之間的差價 bid-ask spreads
期貨(股票) futures
經濟商行 brokerage firm
回報率 rate of return
股票 equities
違約 default
現金外流 cash drains
經濟人傭金 brokerage fee
存款單 CD(certificate of deposit)
營業額 turnover
資本市場 capital market
布雷頓森林體系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經常帳戶 current account
套利者 arbitrager
遠期匯率 forward exchange rate
即期匯率 spot rate
實際利率 real interest rates
貨幣政策工具 tools of monetary policy
銀行倒閉 bank failures
跨國公司 MNC (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商業銀行 commercial bank
商業票據 comercial paper
利潤 profit
本票,期票 promissory notes
監督 to monitor
傭金(經濟人) commission brokers
套期保值 hedge
有價證券平衡理論 portfolio balance theory
外匯儲備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固定匯率 fixed exchange rate
浮動匯率 floating/flexible exchange rate
貨幣選擇權(期貨) currency option
套利 arbitrage
合約價 exercise price
遠期升水 forward premium
多頭買升 buying long
空頭賣跌 selling short
按市價訂購股票 market order
股票經紀人 stockbroker
國際貨幣基金 the IMF
七國集團 the G-7
監督 surveillance
同業拆借市場 interbank market
可兌換性 convertibility
軟通貨 soft currency
限制 restriction
交易 transaction
充分需求 adequate demand
短期外債 short term external debt
匯率機制 exchange rate regime
直接標價 direct quotes
資本流動性 mobility of capital
赤字 deficit
本國貨幣 domestic currency
外匯交易市場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國際儲備 international reserve
利率 interest rate
資產 assets
國際收支 balance of payments
貿易差額 balance of trade
繁榮 boom
債券 bond
資本 captial
資本支出 captial expenditures
商品 commodities
商品交易所 commodity exchange
期貨合同 commodity futures contract
普通股票 common stock
聯合大企業 conglomerate
貨幣貶值 currency devaluation
通貨緊縮 deflation
折舊 depreciation
貼現率 discount rate
歸個人支配的收入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從業人員 employed person
匯率 exchange rate
財政年度fiscal year
自由企業 free enterprise
國民生產總值 gross antional proct
庫存 inventory
勞動力人數 labor force
債務 liabilities
市場經濟 market economy
合並 merger
貨幣收入 money income
跨國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roation
個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優先股票 preferred stock
價格收益比率 price-earning ratio
優惠貸款利率 prime rate
利潤 profit
回報 return on investment
使貨幣升值 revaluation
薪水 salary
季節性調整 seasonal adjustment
關稅 tariff
失業人員 unemployed person
效用 utility
價值 value
工資 wages
工資價格螺旋上升 wage-price spiral
收益 yield
補償貿易 compensatory trade, compensated deal
儲蓄銀行 saving banks
歐洲聯盟 the European Union
單一的實體 a single entity
抵押貸款 mortgage lending
業主產權 owner's equity
普通股 common stock
無形資產 intangible assets
收益表 income statement
營業開支 operating expenses
行政開支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現金收支一覽表 statement of cash flow
貿易中的存貨 inventory
收益 proceeds
投資銀行 investment bank
機構投資者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壟斷兼並委員會 MMC
招標發行 issue by tender
定向發行 introction
代銷 offer for sale
直銷 placing
公開發行 public issue
信貸額度 credit line
國際債券 international bonds
歐洲貨幣Eurocurrency
利差 interest margin
以所借的錢作抵押所獲之貸款 leveraged loan
權利股發行 rights issues
凈收入比例結合 net income gearing

㈡ 中英會計制度中對合夥制企業的不同比較

中英會計准則比較及啟示

「會計准則是由特定的制定機構和專門的制定人員通過一定的制定程序制定,適用於一定范圍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標准。」一個國家的會計准則是根據本國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環境因素的特點制定的,因而各國會計准則的目標,會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財務報表的種類格式、編制方法,會計術語及其含義等都存在著差別。通過對英國會計准則的研究和比較,有利於發展規律和完善我國會計准則。

一、英國會計准則的內容和特點

(一)英國會計准則的概況

IASC的國際會計准則與美國的GAAP是世界范圍內應用較為廣泛的兩套會計准則。許多國家的證券交易所,同時接受外國上市公司按這兩套會計准則編制的財務報告。英國與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IASC的總部就設在倫敦,而且英國長期擔任著IASC的主席或秘書長,在IASC中一直充當著主要角色。至於英國GAAP的去向,英國會計准則理事會(ASB)在趨同方面的策略是什麼,目前還不明朗。根據歐洲法律,歐洲的上市公司從2005年起在編制合並報表時必須採用國際會計准則(IAS)。英國貿工部已經宣布上市公司在編制個別會計報表時也可以採用IAS.從2005年1月起,英國的其他公司和有限責任合夥企業也可採用IAS編制其個別及合並報表。歐洲的政府部門、會計職業界和經濟實體,都比較傾向於採用國際會計准則。

(二)英國會計准則的主要內容

會計准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准則包括會計准則的概念框架、具體會計准則,會計准則的解釋性公告、實務指引等文件,而狹義的會計准則僅指具體會計准則。如,從廣義的會計准則理解,英國會計准則主要由幾個部分組成:(1)財務報告原則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簡稱原則公告。實際上是一份制定會計准則的概念框架,相當於美國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和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的「編制和呈報財務報表的框架」等文件。原則公告為制定和評價會計准則以及為關心准則制定程序的有關人士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內外一致的參考框架。(2)具體會計准則。英國具體會計准則(或狹義的會計准則)目前實際上是由「標准會計實務公告」(SSAP)和「財務報告准則」(FRS)兩部分所組成。英國目前的具體會計准則共二十八項,由九項SSAP和十九項FRS所組成。(3)小型報告主體財務報告准則。ASB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就開始研究關於「小型報告主體會計准則」(Financlal Reporting Standard for Smaller Entities,FRSSE)的問題,ASB出台小型報告主體會計准則(FRSSE)對小型報告主體設立了嚴格的確定標准,並不適用於以下報告主體:大中型公司、集團和其他報告主體;上市公司;銀行、建築互助協會或保險公司等。(4)緊急問題工作小組「摘要」(UITF Abstracts)。即是由ASB發布的關於「緊急問題工作小組」對某些特殊問題形成的一致意見的摘要。制定和發布UITF摘要的主要目的是:當現有的會計准則或有關會計立法對某些重要會計問題的處理存在矛盾時,對採用什麼樣的會計處理方法形成一致意見。至今,ASB已陸續發布了二十多項UITF摘要。已發布的UITF摘要只要沒有被新的會計准則所取代或被取消,就必須如同遵守SSAP與FRS那樣被遵守。

(三)英國會計准則的特點

雖然英國追隨美國制定會計准則,但是英國會計准則與美國會計准則並不完全相同。與美國等國家的會計准則相比,英國會計准則大致上有幾個特點:(1)「真實和公允的要求」至高無上。在英國,「真實和公允的要求」是至高無上的(The True and Fair View is Overriding)。它是財務報告的指導思想,也是對財務報表的最終測試,它對英國的會計實務具有強有力和直接的影響。財務報表只要能夠提供真實和公允的觀點,有時可以背離會計准則的要求,甚至可以背離英國《公司法》中的有關會計要求。(2)會計概念清晰明確。美國會計准則通常被稱為「公認會計原則」。由於歷史的原因,「公認會計原則」是一個十分混雜和含糊不清的概念。美國在「公認會計原則」中經常將「原則」、「實務」、「規則」、「慣例」、「方法」、「程序」等概念相互混淆,這種情況曾受到了查德菲爾德教授等人的嚴厲批評。與美國的做法不同,英國會計准則所使用的各種概念是比較嚴謹和明確的。(3)重視法律環境的制約。在英國1948年的《公司法》中,已經提出了財務報表必須符合「真實和公允的觀點」的要求;而隨後修訂的《公司法》則逐漸規定了財務報表的形式和內容;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英國雖然開始仿效美國,通過民間團體制定會計准則,但是在英國所制定的會計准則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求會計准則與法律保持一致,這一點也就成為英國會計准則與美國會計准則的顯著差別之一。(4)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要求進行協調。關於這一點,在英國《會計准則前言》中也作了說明:「在制定財務報告准則時,已適當地考慮了國際方面的發展,會計准則委員會支持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協調國際財務報告的目標。作為這種支持的實際行動,在每一項財務報告准則中均設立了一個小節,說明在處理相同課題時它與國際會計准則(IAS)的關系。在大多數情況下,遵守財務報告准則就能自動地保證遵守相關的國際會計准則」。

二、中國會計准則的特點

中國在制定會計准則的過程中,既借鑒和吸收了國際會計准則成功的經驗,同時也充分地考慮到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即中國國情。會計准則是一種經濟現象,我國會計准則的特點是由我國的會計環境決定的,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1)政府在會計准則的制定中起主導作用。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有制佔主導地位,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力度較大;另一方面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會計人員普遍認同由國家制定的會計准則。(2)會計准則具有突出的政策性、強制性和權威性。中國會計准則的政策性,主要是指中國會計准則制定與頒布的政府基礎、政府部門的關注和政府經濟的影響。就全社會而言,國家投資在企業資金來源中佔主體,決定了政府必然在會計准則的制定中體現其意願、發揮主導作用。因此,中國會計准則的政策性,反映了濃厚的國家利益色彩。中國會計准則的強制性和權威性,主要是指我國的會計准則呈其會計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且由財政部直接組織制定和頒布實施,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和權威。(3)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並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企業具體會計准則主要是規范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的,非上市公司在相當長時期內仍採用會計制度的規范模式;二,在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中,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採用會計制度的規范模式,事業單位會計以基本准則為原則性規范,以會計制度為具體規范。(4)會計准則目標呈多元化。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第十一條明確規定「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濟管理的需要」。這實質上確定了我國會計准則的三重目標結構,即會計准則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投資者、銀行、銀行外的其他債權人、國家稅務部門、企業管理階層、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等。(5)會計准則體系的框架結構具有三個層次。從我國目前已頒布的會計准則來看,我國會計准則體系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本會計准則,包括會計准則所運用的基本概念、原則和方法;第二層是具體會計准則,它是會計准則體系的主體,是對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的具體、恰當的規范;第三層次是會計准則指南,它是對具體會計准則的進一步解釋和說明,加上必要的舉例,以提高其可操作性。

三、中英會計准則比較

(一)會計准則制定機構的比較

英國會計准則的制定機構經歷了「會計准則籌劃委員會」(ASSC)、「會計准則委員會」(ASC),到新的「會計准則委員會」(ASB)的演變,現在由ASB負責制定英國的財務報告准則。英國會計准則制定機構由純粹的會計職業界民間組織,發展成一個「半獨立」的機構。英國的ASB屬於半獨立,而中國的准則制定機構屬於不獨立。英國的會計准則管理機構是民間性的,會計准則是由民間會計專業團體頒布實施的,並不一定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法院給予會計專業團體所頒布的會計准則以很大的支持。中國的會計准則管理體制是行政性的,中國會計准則管理體制的「行政色彩」更濃。會計法明確規定,國務院財政部是全國會計的主管部門。

(二)會計准則制定人員的比較

英國會計准則制定機構的人員組成結構、任命方式和代表性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英國ASB成員來自於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證券交易所、銀行和上市公司等多方面,但他們基本上由會計職業組織聯合成立的「會計團體咨詢委員會」委派,惟獨ASB主席一職由英國貿易與工業大臣和英格蘭銀行總裁聯合任命,因此ASB己帶有半官方色彩;其二,為了保護公眾利益並且不受其他利益團體影響,會計准則制定人員應由專職人員擔任。英國會計准則制定機構ASB的9位成員中,除ASB主席和技術部主任是專職人員外,其他都是兼職人員。中國的會計准則由財政部制定,但具體參與制定的人員也並不僅僅局限於財政部官員,還包括通過世界銀行技術援助資金聘請的由德勤國際會計公司有關人員組成的國外咨詢專家組和由學術界、政府部門、企業界等代表組成的國內咨詢專家組。中國與英國參與會計准則制定的人員,都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三)會計准則權威性比較

英國會計准則的權威性和法律地位更強。1989年的英國《公司法》首次引入了會計准則的定義,並要求除了小型公司之外,任何公司的財務報表都應說明,是否根據適用的會計准則編制的,對與這些准則是否有任何重大背離均作了特別提示,並解釋了理由。ASB發布的財務報告准則以及所採用的標准會計實務公告,都是《公司法》所承認的會計准則。自ASB發布的「財務報告准則」被《公司法》奠定會計准則的地位。英國目前的會計准則不僅具有權威性,並且還已經取得了法律上的認可,中國的會計准則是由政府機構制定,政府官員的參與是必然的;英國會計准則雖由民間機構制定,但通過吸收政府官員參與,也為會計准則獲得政府支持奠定了基礎。

(四)會計准則制定目標的比較

英國會計准則的制訂目標是為投資者服務,維護投資人的權益,為投資人提供決策依據,有助於投資者對企業經營業績做出評價。這種會計准則有利於保護企業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但在會計處理的合理性方面有所欠缺。我國會計准則強調會計信息應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投資人、債權人決策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主要問題是無法較好地適合企業實際,發揮企業的能動性。

(五)會計准則制定程序的比較

會計准則制定程序包括會計准則起草、討論、徵求意見、批准、發布的全過程以及所採用的方法。會計准則的質量,與它的制定程序密切相關。英國在制定會計准則方面已積累了大量可供借鑒的經驗。中國會計准則制定,充分參照了英美及國際會計准則。財政部會計司領導及相關負責人組成會計准則核心小組,負責總體計劃和重大問題的研究討論與初步決策。完成的徵求意見稿對外公布徵求意見,經過充分討論並作修改後才批准發布:(1)在制定會計准則的公開性方面,英國從討論備忘錄到准則徵求意見稿全部對外公開,必要時還舉行公開聽證活動;而我國制定會計准則的程序則比較秘密,制定準則會議從不對外公開,僅發布會計准則的徵求意見稿,也極少舉行任何公開聽證活動。(2)在尋求會計理論的支持方面,英國制定了「財務報告原則公告」,並以此指導會計准則;我國在制定會計准則時尚缺乏「概念框架」的指導。

(六)會計准則對會計概念界定的比較

英國會計准則所使用的各種概念是比較嚴謹和明確的。ASSC在1971年發布的SSAP2「會計政策的揭示」中,區分了三個層次的概念,ASB在2000年發布了FRS18「會計政策」,以此取代了SSAP2「會計政策的揭示」,明確界定各種會計概念:(1)基本會計概念,是指企業編制定期財務報表所依據的廣泛性基本假設,主要包括持續經營、權責發生制、一致性、審慎性。基本會計概念包括會計假設在內,英國僅列舉了四條,其他一些原則雖然沒有單獨列明,但理解為它們實際上已被公認,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就假設它們已被遵守。(2)會計基礎,是指將基本會計概念表達或應用到財務交易事項中所使用的方法。會計基礎是在基本會計概念的指導下歸納或演繹發展起來的各種會計方法,屬於標准會計實務,即相當於美國的會計准則。由於會計基礎實際上要比基本會計概念多得多,因此處理某一特別事項可能存在不止一種被認可的會計基礎或方法。而會計准則的發展則越來越要求縮小這種選擇的范圍,以減少會計實務間的差異。(3)會計政策,是指由企業自行判斷並選擇採用的那些最適合企業環境、最有利於企業編制財務報表的特定基礎。我國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根據其在會計核算中的作用,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四類:體現總體性要求的一般原則;體現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一般原則;體現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體現會計修訂性慣例要求的一般原則。

四、啟示及結論

英國會計准則制定機構均在致力於制定高質量的會計准則,因此在准則制定機構的重組、准則制定人員的甄選、准則制定程序的改善以及概念框架的建設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英國國家會計准則的制定經驗可以為我國所借鑒:(1)處理會計准則的本國化與國際化的關系。把握世界會計准則變革的動向,明確每個會計准則的變遷、制定或改革動因,了解和掌握具體操作方法,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制定高質量會計准則是加強會計監管、防範會計風險的主要方法。而在不同社會和經濟體制下,採用與全球標准有差異的、反映我國特殊經濟環境的會計准則,在一定條件下是符合客觀要求的。我國應注意比較和研究各國不同的會計准則,制定既適合我國國情特點、又保持國際先進的會計准則。(2)構建良好的會計准則制定模式。良好的會計准則制定由恰當的准則制定機構、高素質的准則制定人員以及完善的准則制定程序所構成。恰當的准則制定機構能適合它的會計環境,並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它應有廣泛的代表性與相對的獨立性。高素質的准則制定人員是指他們應有正直的品質、獨立和公允的品格、淵博的財務會計知識、勤奮的工作態度等,大部分應由專職的財務會計專家擔任。完善的准則制定程序特點是公平、公正與公開,應舉行公開聽證會或將准則制定機構的有關會議向大眾公開,保證准則制定程序的公開、透明和民主化。(3)研究會計准則的概念框架。高質量的會計准則必須建立在會計理論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基礎之上,保證各項准則之間內在一致和首尾一貫。但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一個概念框架,對於採用成文法體系的我國而言,尤其需要採用一套系統一致的方法,以完善和充實《企業會計准則》,科學界定會計概念,探討「財務報表是為誰提供的」這樣的基本理念問題,突出投資人的信息需求。

中國會計准則尚在制定過程中,無論從會計准則的內容上看,還是從會計准則的程序方法上看,都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同時,有許多內容需要完善和補充,如中國會計准則的體系結構、理論框架、國際協調、修訂程序和方法以及監督機制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各國的會計准則都有各自的特點,隨著國際經濟交往的加強、會計國際化的要求也越發迫切。而我國實施的會計制度體系,是我國會計核算制度改革的必然選擇,會計制度中的一般規定中又包括了許多會計准則的內容,這在一定意義上或許可看成是會計准則的變異。總之,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准則將長期並行,共同指導和規范我國的會計實踐。

[參考文獻]

[1]David Alexander & Anne Brittorg 「Financial Reporting.」 Third Edition.London:Chapman Hall,

1993.

[2] ASB, 「Accounting Standards2OOO/2001.」London:The Bath Press,2OO1.

[3] Sarah.蘇格蘭特許會計師公會《CA Magazine》2003.

[4] 葛家澍:《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核心准則的未來》,《會計研究》2001年第8期。

[5] 汪祥耀:《全球會計准則:離我們還有多遠》,《會計研究》2001年第3期。

㈢ 請問金融與金融管理的區別

金融與金融管理的區別:金融專業研究的內容比較偏向宏觀金融,多為國家金融體系、國際金融體系還有金融理論,例如貨幣政策這種的;金融管理專業研究的比較偏向微觀金融,多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例如商業銀行表外業務。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金融管理專業充分發揮了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優勢,同時吸收西方有關領域的新知識、新方法,主要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才兼備,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金融管理方面應用性、職業性的專業人才。

拓展資料:

  1. 金融學發端於經濟學,但如今已經從中獨立出來,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成為獨立的學科.現代金融學也象經濟學一樣,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入手(行為金融學考慮了非理性行為),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因素的市場均衡體系,考察金融系統在資源跨期配置中的機制和作用。

㈣ 著名的國際金融機構有哪些

恆生銀行、中英人壽、香港匯豐銀行、英國渣打銀行,匯豐銀行
國際金融機構是指從事專國際屬金融管理和國際金融活動的超國家性質的組織機構,能夠在重大的國際經濟金融事件中協調各國的行動;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穩定匯率;提供長期資金促進各國經濟發展。按范圍可分為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和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

㈤ 哪裡有比較系統金融的知識結構體系表中英文的都可以

系統金融學目錄

作者介紹
系統金融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必要性
系統金融學簡介什麼是系統性
什麼是系統金融學?
系統金融學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系統金融學與現有金融學科的區別?
作者介紹
系統金融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必要性
系統金融學簡介 什麼是系統性
什麼是系統金融學?
系統金融學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系統金融學與現有金融學科的區別?
展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和外在規律,金融也不例外。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系統性,規律就在系統中。 「如果理論前提遠離現實, 那麼結論就難以解釋現實。科學的目標就是要用盡可能少的理論來解釋盡可能多的問題或現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默頓o米勒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丁大衛,金融規律的發現者、金融定律的發明人、國際著名金融專家、金融危機預言家、國際企業管理專家、國際金融界權威人士、全球金融領跑者、金融市場守望者、中國金融市場診斷師、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道路的促進者。 全球獨一無二、最先進、最完善、最實用、最有效的管理體系、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金融樹體系、系統金融學、金融生態學、金融科學及金融科學體系的發明人和創始人。 曾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考取了極個別人才能通過的幾乎所有美國金融/證券行業所需的營業執照,並在該行業的不同領域從業至今,涉及企業和金融管理的方方面面。 歷任:美國環球證券首席投資執行官,美國國際金融證券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多倫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顧問,加拿大風險資本交易所董事,博鰲亞洲論壇/博鰲水城投融資總策劃,博鰲亞洲論壇顧問,博鰲水城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中美多所大學教授或特聘教授、博導,中國黃金投資專家委員會首席金融科學家,國際多家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美林、高盛、黑石、野村等國際投行的經常顧問。
編輯本段系統金融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必要性
相對絕大多數其它學科,如數學、文學、物理學、地質學、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生物學等,金融學,尤其是現代金融學還是一門非常年輕,很不完善的學科。盡管如此,半個多世紀以來,伴隨著現代金融業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學也取得了長足的量的進展。無論是在師生數量還是研究成果方面,金融學都早已超過歷史悠久的經濟學。盡管新的金融學科不斷產生並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如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衍生金融、貨幣銀行、投融資、金融經濟、微觀金融、金融心理、金融工程、金融行為等等,但它們的內容和研究對象都局限在金融的某個局部或某個方面,而不是金融的整體,更不是金融的系統性、全維性和規律性,因此,在發現和揭示金融規律、指導金融實踐等方面,它們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和突破,也不可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因為這些理論的前提就遠離現實,它們的結果也一定是遠離現實。試想,每門醫學學科都是研究人體的某個局部或某個方面而不是整個人體,這樣的學科能對人體有全面系統的了解嗎?再試想,每個人都去設計生產汽車的某個零部件,而不去關注汽車的整體和系統,這樣的零部件組裝的汽車能用嗎?此外,猶如人體的經絡,金融本身系非實物資產,對絕大多數世人而言,金融是一套看不見摸不著網路價值體系,但其實不然,否則,中醫又如何為病人號脈把脈呢?實際上,同人體和人體經絡一樣,金融也是一個整體,但由於金融貌似看不見摸不著,所以被不明真相的學者憑主觀意識肢解得七零八碎。直至今日,在全世界金融仍被視為充滿主觀意識的人文學科。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怎能找到金融的客觀規律。因此,金融學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只見影子,不見實物,撲朔迷離,非常復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支離破碎,不成體系,與現實嚴重脫節,難學難懂,費時費力。 為改變上述現實,讓世界上每個人都能輕松、系統地學會、運用金融知識、金融產品和金融體系,筆者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終於發明創造了系統金融學
編輯本段系統金融學簡介
筆者認為宇宙萬物皆有規律,且相同。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存在一定的系統性。比如,沒有樹根,就不會有樹干,沒有樹干,就不會有樹冠。同理,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沒有現在就不會有未來。現在人類普遍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時間和空間,所以宇宙是無限大的。但筆者強調的是不管宇宙有多大,它一定是系統的,即有規律的。太陽本身就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宇宙中有無數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系統性是規律的最重要體現。人類的文明史就是發現規律的歷史。
什麼是系統性

系統性指的是事物的系統性質。系統指的是同類事物按一定關系組成的整體。有些事物的系統作用非常強且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金融就是如此。此外,汽車、電器、人體、氣候、地球等也頗為類似。比如,用鑰匙輕輕一擰,幾乎汽車的所有系統就開始工作了。掌握了系統性便可變未知為已知。 比如,數字1-100有著很強的數字關系和數理邏輯,由於這種關系和邏輯,其中的任何數字少了,我們都知道是什麼。數字有著很強的數理邏輯,通過數字或者說通過數理邏輯,我們可以解決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將很多非數字的問題和事物數字化提供新的解決辦法。現在的數字電視就是將圖像及聲音信號數字壓縮和數字調制後形成數字電視信號。
畢達哥拉斯樹是由畢達哥拉斯根據勾股定理所畫出來的一個可以無限重復的圖形。又因為重復數次後的形狀好似一棵樹,所以被稱為畢達哥拉斯樹。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無論是解說外在物質世界,還是描寫內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沒有數學!最早悟出萬事萬物背後都有數的法則在起作用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畢達哥拉斯。 「勾三股四弦五」。這是中國著名的勾股定理。不過最早的證明大概可歸功於畢達哥拉斯。他是用演繹法證明了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即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又比如根據人類的族譜(Family Tree),不管你認識不認識,你都會知道你們家族成員和你的血脈關系,你該如何稱謂他們。如父親的妹妹是姑姑,姐姐的女兒是外甥女。也許有的人歲數比你還小,但按家譜和血脈關系,你仍要管他們叫大爺或大媽等。
我們知道人體本身就是系統集成而且是多個不同系統集成的集成,人體的主要系統有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呼吸系統(respiratory system)、心血管系統(cardiovascular system)、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免疫系統、循環系統、骨肌系統、外皮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
如前所述,任何事物都存在著一定的系統性,很多事物都是多個系統的系統集成,比如人體、氣候、各種機器、汽車等。眾多系統之間又有主次先後之分。比如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都是致命系統;汽車的制動系統等都是關鍵系統。
由此可見,系統就是邏輯,就是規律,更准確地說規律存在於系統之中。一旦掌握了事物的系統性質,你就知道它的變化規律,你就知道他的來龍去脈,你就可以通過必然的聯系推斷出必然的結果。
什麼是系統金融學?
系統金融學是筆者經過20多年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後創立的一門嶄新的金融學科。它涵蓋了金融的方方面面。它通過系統的研究,揭示了金融的系統規律。它根據金融的系統性,如同上述的人體、汽車等事物,將所有金融,根據它們的位置、作用、功能、來龍去脈、相互關系等,分門別類地系統集成為一個整體。出人意料的是這個整體不是別的什麼東西,就是一棵「樹」,至此,所有金融規律都可以一目瞭然地在這顆「樹」上顯現出來。 任何事物都存在點和面,即個體和整體的關系,金融也是如此。其次,金融的屬性決定了金融的系統性更強。可以說,離開了系統性,金融就什麼也不是。這種系統性中既有線性和非線性的數理邏輯、機械原理,但更多的是自然的生態規律。因此,樹是系統性和生態性的最佳代表;樹乃天地規律的集大成者;金融樹乃金融規律的系統集成。 事實證明,金融的屬性、表現形式、運轉規律、邏輯性、系統性、全維性、來龍去脈、變化規律、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和作用等一切的一切同樹如出一轍,因此,金融就是樹!盡管金融目前屬於人類意識范疇,但它必須遵循天地的系統規律——地球法則。「金融樹」通過樹,揭示了金融發展變化的唯一客觀規律。所有金融危機都是人為的,都不應該發生,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人類掌握金融的基本規律之前,金融危機是難以避免的。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證明,金融就是樹,違背了樹的原則和規律,金融危機就一定會發生。
系統金融學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系統金融學的內容及研究對象涉及金融的全部,盡管如此,它並不是將所有金融現象或問題面面俱到,而是根據金融產品、金融體系及其生態環境發展的內外規律,主次分明,有整體,有局部,由點及面,系統的,有機的,將它們集成在一起。事實上,它們本身就是一體的,只是由於我們的認識不足,被人為的割裂成七零八落。我們知道,許多事物都是宏觀、微觀、整體、局部、關鍵和輔助的系統集成。比如,相對汽車的零部件,車架(無論是大梁式還是承載式或其它形式的車架)就是汽車的宏觀和整體,離開了這樣的整體框架,去研製汽車的局部和零件,只能是徒勞。當然,汽車光有框架還不行,框架還必須與所有部件和零件有機的系統的集成為一體,才能運轉。
同樣的道理,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並獨立發揮作用,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存在系統性並在系統中發揮作用。比如,一棵完整的樹是由樹根、樹干、樹冠三部分組成,三者不僅缺一不可,而且系統順序不能錯,即樹根、樹干、樹冠,否則,這棵樹就難以存活。若想讓它枝繁葉茂,首先就得讓它根深蒂固;若想讓它根深蒂固,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根深蒂固的能力、環境和土壤。又比如,自行車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體現在它的車把(方向盤)、前後輪、車鏈及飛輪,四者缺一不可,否則就無法正常運轉。再比如,要想學好微積分,就必須首先系統地學好算術、代數、幾何等相關課程。同樣的道理,離開整體性和系統性,金融學就變得支離破碎,撲朔迷離,不成體系,難以學懂掌握,更難發揮作用——解釋現實。系統金融學強調金融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如同金融樹體系中的樹根、樹干與樹冠的關系,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是金融產品和市場(Financial Procts & Financial Markets)的根基,同時又是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的基礎;財務管理是基礎證券(Basic Securities)管理的基礎;基礎證券是衍生證券(Derivative Securities)管理的基礎。他們環環相扣,步步
延伸,體現了經濟發展由低級向高級的自然的內在規律。不僅如此,系統金融學(R)根據金融產品、金融市場產生,形成的來龍去脈,揭示會計、財務、金融及金融產品之間、金融市場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做到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知道它們從哪裡來,而且要知道它們到哪裡去。 人們對事物的系統認識是由表及裡,先整體後局部再細微的循序漸進認識過程。如果你連事物(比如汽車、大樓)的輪廓都記不住,你怎麼能記住它們的細節(零部件)。如果你對事物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都不了解,怎麼能發現它存在和運作的內外規律呢?如果你不掌握事物的規律,怎麼能靈活運用呢?由此可見,不成體系的,本末倒置的教科書和學習方法,不可能帶來理想的效果。 綜上所述,系統金融學的創建及其內容不僅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而且符合系統學習法,避免了大量重復,把空泛零亂難以把握的金融理論變成系統的實操體系。
系統金融學與現有金融學科的區別?
盡管金融涉及的是非實物資產和體系,看似看不見,摸不著,但一旦掌握它們的屬性、整體性、系統性、生態性,所有金融資產、其體系及規律都可以圖文並茂地「顯像」出來,讓人一目瞭然。這不僅是全世界所有其它金融學科望塵莫及的事實,而且是它們從來沒有或者說從來沒敢設想的。 令人欣慰的是國際頂尖的金融學專家已意識到並試圖改變上述糟糕現狀。金融學的頂級教授茲維·博迪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莫頓合著的「金融學」一書,得到諾獎獲得者——大牌經濟學教授保羅·薩繆爾森推薦。在本書的范圍介紹中,作者寫道:「在化學等發展成熟的研究領域,通常的教育方法是在入門課程中涵蓋一般原理,給學生一個該學科的總印象,從而為其他更專業的課程(如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打下基礎。同樣的,將金融學的所有分支領域——公司財務、投資學、金融機構學,囊括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1、作者認為,相對化學等領域,金融學發展不成熟;2、作者將所有分支領域——公司財務、投資學、金融機構學——囊括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中。其實,金融學的分支領域遠遠不止上述三個。 盡管如此,相對目前及以往的金融類教科書和教學方法,「金融學」這本書已經是一個偉大的,前所未有的創舉。但由於不了解這些分支學科及影響企業、金融、經濟所有因素的相互作用、關系、位置等,作者未能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和系統性,只是機械地把幾個分支學科的知識堆積在一起,因此把它們的位置、關系和作用等都搞錯了。好比把樹葉放到樹根的位置,樹根放到樹乾的位置,汽車輪子安裝在汽車的裡面,發動機放到汽車頂上。由此可見,系統的金融管理知識體系一直是個空白,業界專家仍在黑暗中摸索。這就是為什麼金融、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難學難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事實勝於雄辯,多年的大量人證物證顯示,系統金融學不僅在教學方面帶來了「四兩撥千斤」,效果、效率倍增的革命性變化,而且在實踐中,如企業診斷、金融管理、風險預測等方面發揮了前所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來自各界的相關報道頗多,故在此無需贅述。

㈥ 深圳市中英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中英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7月0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外包服務(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等規定需要審批的,依法取得相關審批文件後方可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黃松喜
成立時間:2015-07-02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326238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田街道深南中路3039號國際文化大廈26樓2604

㈦ 求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的畢業論文

淺析次貸危機對我國政府金融監管的啟示論文字數:9659,頁數:9 有開題報告,任務書摘 要 2007年年初浮現的美國次貸危機已經向全球蔓延,演化成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此次次貸危機所反映出來的資金供應方降低信貸門檻、忽視風險管理,需求方過度借貸、反復抵押融資應該引起商業銀行和貸款購房者的警惕。而作為本應承擔金融監管主要責任的美國政府,在此次危機中監管角色缺失,監管不到位,使得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不斷蔓延,最終演化成影響至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的監管體制存在信息不對稱、制度缺失、標准失控等因素。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中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斷尋求金融創新是中國金融業的必由之路,而作為宏觀經濟指導者的中國政府應該從此次次貸危機中吸取經驗教訓,切實履行好自己的監管職責,引導金融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次貸危機 按揭貸款 金融監管 監管體制 混業經營Analysis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from sub-loan crisis
Abstract Emerged in early 2007 at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global credit crisis has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into economic crisis. The sub-loan crisis in the supply of funds is reflected in a lowering of credit threshold to the neglect of risk management, demand-side over-lending, mortgage financing should be a cause of repeated commercial banks and loan buyers alert. As this should bear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U.S. government, the crisis in the lack of supervisory role, monitoring not in place, making sub-loan crisi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spreading, and ultimately evolved into the scope of the impact to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a large extent, reflects the existence of the U.S. regulatory system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stitutional shortcomings, the standard out-of-control and other factors. As a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constant search for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China's financial instry, as the macroeconomic guidance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be in the sub-loan crisis, lessons learned, and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ir regulatory responsibilities, and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stry
【Key Words】 meeting mortgage loan crisi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mixed operation system目 錄 緒論…………………………………………………………………………………(1)
一 美國次貸危機問題的本質和形成過程………………………………………(1)
(一) 美國次級貸款的定義…………………………………………………(1)
(二) 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過程……………………………………………(1)
(三) 美國次貸危機的本質…………………………………………………(1)
二 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及其成因………………………………………………(1)
(一) 貸款機構之間盲目降低貸款條件 …………………………………(2)
(二) 房地產泡沫持續膨脹後的破滅 ……………………………………(2)
(三) 加息造成還款壓力增加 ……………………………………………(2)
(四) 高風險放貸產品創新掩蓋了本身的風險……………………………(2)
(五) 相關部門監管不力……………………………………………………(2)
三 對美國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監管效果的分析…………………………………(2)
(一) 監管體制本身存在缺陷 ……………………………………………(2)
(二) 監管目標沒能很好協調 ……………………………………………(3)
(三) 監管行為整體性的缺位 ……………………………………………(3)
1 對放貸機構發放次貸的行為缺乏監管 ……………………………(3)
2 對信用評級機構的行為缺乏監管 …………………………………(3)
3 對投資銀行的活動缺乏監管 ………………………………………(3)
四 中國政府從美國政府金融監管中得到的啟示………………………………(3)
(一) 我國現行監管體制及存在的問題……………………………………(3)
1 分業監管對金融業務的交叉部分形成監管薄弱環節 ……………(3)
2 監管部門眾多,監管目標難以協同…………………………………(4)
3 分業監管不利於金融創新,制約金融業的發展……………………(4)
4 金融監管機構缺乏獨立性 …………………………………………(4)
5 監管經驗不足,監管效率不高………………………………………(4)
(二) 我國從次貸危機中得到的啟示………………………………………(4)
1 理智對待住房按揭貸款 …………………………………………‥(4)
2 高速上漲的風險會掩蓋金融風險 …………………………………(4)
3 金融監管對於金融風險的防範至關重要 …………………………(4)
4 正確對待金融產品 …………………………………………………(4)
5 提高信貸風險控制能力 ……………………………………………(5)
五 我國金融監管的發展方向……………………………………………………(5)
(一) 辨證地看待金融創新,改善對金融創新的監管……………………(5)
(二) 採取適當的綜合監管措施,加強國際間合作…………………………(5)
1 進行適當的綜合監管 ………………………………………………(5)
2 加強國際間監管合作 ………………………………………………(5)
(三) 審慎對待個體風險與系統性風險……………………………………(6)
(四) 加強監管有效性與監管能力建設……………………………………(6)
1 監管的覆蓋面應該隨著市場的發展而擴大 ………………………(6)
2 監管有效性的建設應該貫穿於監管的各個環節 …………………(6)
3 監管更需要加強戰略性規劃 ………………………………………(6)
(五) 加強中央銀行的獨立性………………………………………………(6)
結論…………………………………………………………………………………(7)
參考文獻……………………………………………………………………………(8)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45-6/6625.htm

㈧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機構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

  2. 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五個成員機構組成。成立於1944年,主要任務是資助國家克服窮困。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一道,成為國際經濟體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

  3. 國際清算銀行,是英、法、德、意、比、日等國的中央銀行與代表美國銀行界利益的摩根銀行、紐約和芝加哥的花旗銀行組成的銀團,根據海牙國際協定於1930年5月共同組建的,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現成員國45個;

  4. 美洲開發銀行,即泛美開發銀行;總行設在華盛頓,成立於1959年12月30日,是世界上成立最早和最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

  5. 歐洲投資銀行,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合資經營的金融機構。根據1957年《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羅馬條約》)的規定,於1958年1月1日成立,總行設在盧森堡;

  6. 非洲開發銀行(ADB)是於1964年成立的地區性國際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是非洲最大的地區性政府間開發金融機構;

  7. 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ADB),致力於促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發展中成員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區域性政府間金融開發機構。

  8. 特別的,還有近來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總部設在北京。

閱讀全文

與中英金融機構體系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元人民幣對英鎊 瀏覽:794
萬雲股票 瀏覽:758
紅蜻蜓股票行情 瀏覽:56
股票福建板塊 瀏覽:784
股票有個xd 瀏覽:499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
170000韓幣換算人民幣 瀏覽: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貴金屬微信騙局嗎 瀏覽:579
澳元200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98
鏈農融資情況 瀏覽:784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