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公司喬遷

金融公司喬遷

發布時間:2021-10-19 22:51:02

① 天津開發區辦公積金的那個農行,就是第三大街南海路23號農業銀行金融超市,搬家了,誰知道搬到哪去了謝

就在南海路23號
今天我剛從那回來 也是辦的公積金
可麻煩了
你是從市裡去嗎 要是的話就坐輕軌在市民廣場下 然後打車9塊錢就到
你告訴師傅去南海路那個金融超市他就給你拉到了
自己找還真不好找 不顯眼 還都是樹
就在三大街一過就是
前面有個公交站

② 深圳市中融科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公司簡介深圳市中融科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位於深圳市福田區NEO大廈,擁有「融科貸」品牌。公司股東和管理層由從事過銀行信貸業務、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及民間借貸的資深業內人士組成。我們凝聚了一批致力於中國民間借貸陽光化、透明化、合法化的職業團隊,我們將員工的個人職業與公司的長遠發展規劃相結合,共同開創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的輝煌明天。平台簡介融科貸2013年10月24日上線,總部位於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NEO大廈B座24樓,注冊資本5000萬,是深圳市中融科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p2p網路借貸平台。平台成立以來一直堅持透明、陽光,規范化的運營理念,為有借貸需求的廣大工薪族、個體戶、小微企業和有理財需求的個人提供誠信、安全、高效的金融信息中介服務。企業文化運營理念——誠信規范,公開透明平台目標——立足深圳,輻射珠三角形,深耕細作借貸行業細分市場,成為一家有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p2p網路借貸企業平台使命——為理財渠道狹窄的投資者開辟新的理財渠道,為資金短缺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快捷便利的融資平台,為打破長期形成的二元金融結構注入一道新鮮血液平台願景——不做大,只做強,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口碑,成為p2p網貸行業擁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企業。2013年8月29日進行工商注冊2013年10月24日平台上線2013年11月25日開展陽光理財活動,將所做抵質押業務抵質押給投資人2014年1月12日召開《投資人監督融科貸陽光理財活動暨融科貸投資交流會》5輛汽車質押給5位所投該業務投資人代表2014年1月20日融科貸喬遷至現辦公場所NEO大廈B座24樓2014年2月27日融科貸自主研發系統正式上線,系統為java+mysql開發2014年4月22日融科貸與快付通簽訂資金託管協議2014年4月23日融科貸與鵬元徵信達成戰略合作2014年5月,融科貸獲批「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資質2014年6月,融科貸東莞營業部開業
法定代表人:李瑞
成立時間:2014-05-14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935472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海德三道海岸城西座2201

③ 從廣州搬遷到英德市九龍工業區有什麼金融廠

都搬遷到英德市九龍工業區那邊,金融廠都比較少

④ 金融網點搬遷宣傳稿

應該幾面考慮宣傳問題:、新址:既搬遷新址肯定各面原具體原先用考慮要用業務發專展需要簡單概括屬行二、客戶:搬遷必使客戶群發改變考慮客戶特殊優惠其實家難說應該說幾率較主要給新客戶看讓別覺店定講信譽重視客戶印象三、開業酬賓:主打根據自經營服裝具體童裝/男裝/裝等經營服裝面考慮(比:男裝達少金額送皮帶/打火機)假若都應該強調童裝原:1.孩都比較舍2.孩禮物比較便宜(買送)呢再強調:業唯要做氣管用要讓客進門重要業提前幾幾街道貼點海報別怕麻煩甚至業找幾托呵呵壞點都考慮自要根據自實際情況寫海報內容哦

⑤ 我之前在保險公司幹了幾年電銷,公司搬家了我就沒再繼續做了。

我也是前不久就沒再上班了,上份也是電銷,每天300電話量,說實話,挺累的,遇到最多的就是拒接,被罵,不需要此類言語,心中也產生厭倦的心理,就在昨天,我去一家廣告營銷的公司面試,面試官從中發現我不夠主動,對銷售這份工作也不是特別喜歡,既然不喜歡,幹嘛還強迫自己去做,到頭來才發現不適合,還不如趁早意識到,所以我現在決定不再找銷售工作了,提不上興趣,說真的,趁現在剛畢業,意識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不然以後改變方向也晚了,。扯遠了😂️😂️ 來自職Q用戶:陳女士
你之前有過保險公司電銷的工作經歷,可以考慮一些比較正規或知名的教育培訓機構的銷售工作。大致的工作模式是很類似的,你的過往工作經驗是有幫助的,只需要對於所銷售的產品、客群和話術進行熟悉和了解就應該可以很快獨立上手。 來自職Q用戶:趙先生

⑥ 北京首鋼要搬遷,請問會搬遷到什麼地方前景會怎麼樣,請大家分析一下,詳細說說!謝謝

曹妃甸,原是渤海灣一個沉寂千年的小島,漲潮時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如今正在進行一項世人關注的鋼鐵大工程。

4月7日上午,《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驅車來到這里。強勁的海風中,絞吸船倒海翻沙,施工車輛穿梭往來,石油碼頭正在打樁,載有數十萬噸鐵礦石的巨型船正在進港……

采訪車的GPS衛星導航系統上,十分確切地顯示我們現在行駛在海平面上。一年之前,記者腳下站立的這片土地還是汪洋大海,電子地圖顯然還沒有來得及進行調整。

一個310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呼之欲出。一座包括「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電能」等四個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城市,正在這里迅速崛起。其中「大鋼鐵」即指在這里建成一座年產千萬噸精品板材、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

這個鋼鐵聯合企業的前身,就是北京首鋼。而到了河北省的曹妃甸,這一鋼鐵聯合企業有了新的名稱: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其資產組成為:首鋼控股51%,唐鋼占股49%。

2005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首鋼搬遷方案,同意首鋼實施壓產、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設一個新首鋼。2010年首鋼將搬遷完成。

國家發改委關於首鋼搬遷的批復中說:「對於首鋼在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新廠建設,要求按照循環經濟理念,結合首鋼搬遷和唐山地區鋼鐵產業實際,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通過首鋼的搬遷,還要加快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而具體承擔《首鋼工業區改造規劃》的北京市規劃委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透露。首鋼搬遷後,工業區舊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為「城市西部綜合服務中心」和「後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區」。

此後,隨著首鋼產能的遞減和「新首鋼」建設步伐的加快,首鋼正在北京作最後的「謝幕演出」。

首鋼的搬遷和新首鋼的建設,給《瞭望》新聞周刊進行「重工業淡出大都市」的專題調研提供了最佳的切口和視角。經濟在快速發展,城市在快速擴張,而我們的大城市,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功能定位,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據制高點,並成為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家園?

要首鋼還是要首都

首鋼的建設和搬遷,牽動著幾代中央決策者和廣大的老百姓。

距離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僅二十幾公里的首鋼,建廠於191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決策層認為北京應該承載更多的生產功能,要建設成全國的「經濟中心」,首鋼迎來快速發展期。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首鋼產量更由100萬噸猛增至800萬噸,在中國鋼鐵企業中排第一位。隨著生產規模的急劇擴大,對大氣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在90年代初最為嚴重的時期,在石景山區86平方公里范圍內,首鋼的粉塵排放量平均是每年每平方公里34噸。

事實上,早在1986年首鋼產量只有150萬噸時,就有專家發出過「首鋼遷,還是首都遷」的警報,90年代後期更是發起了「要首鋼還是要首都」的討論,隨後便是個漫長的論證過程。

1994年,首鋼的鋼產量達到了823萬噸,而廠區的降塵量也達到市區的29倍。人們開始關注這一矛盾,有人提出把首鋼遷出北京的建議。

1995年,首鋼宣布,將鋼產量限制在800萬噸左右,並關閉了每年盈利一億多元的特鋼公司和一些建在市區內的重污染企業。此後,首鋼每年從生產利潤中拿出30%來治理污染。

1999年,首鋼作出再次減產80萬噸的決定,並通過高新科技改造,把發展重點轉移到高新技術產業上。首鋼的環境質量明顯好轉,到2001年首鋼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加強環保,又進一步降低了污染量。2002年,首鋼的環保投入達到2.41億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首鋼當年利潤的50%。

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決策層終於痛下決心,將首鋼遷出首都。

搬遷一錘定音,首鋼積極應對。首鋼董事長朱繼民告訴本刊記者:「確定搬遷後,從2002年開始,我們組織了大量的專家,包括中國工程院十多位院士對首鋼如何進行結構調整,如何實施搬遷改造,作了系統的論證,以期探索出大型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的新型模式。」

多方利益博弈

對首鋼這樣一個大型工業企業難以割捨的復雜心態,除了幾十年積淀下來的感情之外,生產總值和財稅收入的巨大誘惑,無疑是所在地政府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

在首鋼壓縮產量前的2004年,集團上繳稅收2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619億元。首鋼的銷售收入貢獻佔到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

「首鋼搬遷,的確將對北京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首鋼總公司總經理王青海表示,「近年來首鋼鋼鐵產業每年為北京市提供的工業增加值超過80億元。首鋼上交稅收佔到北京市財政收入的1/20。搬遷後,這部分工業增加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將轉移到河北。而給北京留下的首鋼其他產業、離退休職工以及內退職工,卻需要花一定的人力物力來解決。」

巨型企業的搬遷,背後牽動的是地方政府的巨額利益。2003年,首鋼200萬噸鋼聯項目選址河北遷安,按照「屬地納稅」原則,僅首鋼一期200萬噸鋼聯項目產生的稅收將達7.1億元,比2003年遷安市財政收入多0.5億元,可謂「再造遷安」。

此後,在秦皇島撫寧縣,首鋼一期「秦板」項目,預計稅收超過5億元,而2003年,撫寧縣財政收入為3.5539億元。這等於再造了「一個半撫寧」。

「首鋼涉鋼產業整體搬遷曹妃甸,同樣等於再造一個唐山。」談及首鋼之於唐山,唐山市的相關負責人顯得很興奮。「首鋼新廠將在2008年初開始試運營,一期800萬噸精鋼的生產,一年的工業增加值可以達到200~300億元,加上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以現在唐山市的經濟總量來作比,無異於再造一個唐山。」

但本刊記者采訪時不斷聽到相關官員的議論,首鋼搬遷後的地方稅收不可能全部都給河北省。唐山市委書記趙勇明確向記者表示,凡是從北京、天津轉移到唐山的工業,稅收都可按照一定比例「分享」,而GDP則可以全歸原屬地。渴望發展的京津冀腹地的領導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鼓勵重化工業由大城市轉移出來。

然而稅務專家卻指出,京唐鋼鐵公司是首鋼與唐鋼共同出資所建的股份制企業,肯定應該執行『屬地納稅』原則,即在企業所在地繳納所得稅。

「首鋼佔用我們的礦產,污染我們的環境,消耗我們的水資源,不可能與地方上沒有一點關系,肯定要在稅收上照顧當地。」河北省發改委一名官員說。對唐山而言,開礦和冶煉,難免加重當地的污染和環境的負擔,如果把稅收上繳到當地,也就為治理環境提供了經濟基礎。

北京方面,對曹妃甸新鋼廠地方稅收歸屬的態度是明朗的。2005年3月7日,北京舉行關於首鋼搬遷的專題會議。市委書記劉淇和市長王岐山在會上明確表示,北京市將站在國家大局、北京市未來和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角度來正確對待和處理首鋼搬遷的有關問題。

但對稅收究竟如何分配,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遲遲沒有給外界一個公開的表態。

饒有意思的是,為補償北京的「損失」,國務院批復的首鋼搬遷方案中留了一個伏筆:「在順義建設150萬噸冷軋薄板項目」。首鋼150萬噸冷軋薄板項目選址在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廠區總規劃面積73.37萬平方米。項目估算總投資為64億元,預計年銷售收入70億元(不含稅),計劃2007年底前建成投產。項目設計年產量為150萬噸冷軋薄板,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建築、家電等行業。

北京打造「軟產業」

國家行政學院張孝德教授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隨著鋼鐵、化工這些「硬產業」遷出北京,北京將「置換」出發展其他產業的巨大空間。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北京市以生產服務、文化創意為代表的「軟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發展之路實際上是一條工業化城市的道路,而且是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工業化城市的路。

上世紀末的統計顯示,北京市從事工業生產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40%以上,遠遠高於上海、天津。北京市工業生產的產值結構,重化工業佔62%,輕工業佔38%。國家統計的工業門類是164個,北京擁有147個,佔90%以上。各個工業門類,北京都自成體系。而且,在工業化過程中間,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

新中國建國以來,北京工業布局發展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建國初至50年代末。初步形成東郊棉紡織區,東北郊電子工業區,東南郊機械、化工區和西郊冶金、機械重工業區。以上工業區分布在當時的城區之外,與城市的功能並不相悖,同時為解決城市就業和城市建設提供了物質保證。

第二階段,60年代至70年代。基於計劃經濟體制和當時的經濟狀況,北京工業從產業結構上向基礎原材料工業傾斜。盡管新建大型企業開始在郊區布局,但仍有相當大的投入是在已發展為城區和城區邊緣的工業企業。因而在取得工業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逐漸顯現了城市中心區地域擴展與城市功能的矛盾。

第三階段,80年代至今。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北京城市規劃的兩次調整,開始實施以解決污染擾民為目的的企業搬遷和組建分布在郊區縣的工業科技園區,創造了北京工業實施統一布局調整的先期環境。

2000年,北京市提出調整工業布局。並希望通過調整建立起與城市生態環境現代化國際要求相適應,與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地位相匹配,與首都經濟的空間環境條件相吻合的產業布局。

北京市工業布局調整規劃中提出,加快規劃市中心區內現有企業的搬遷調整。加快啟動市中心區內及周邊地區總佔地613萬平方米134戶搬遷企業的工作。在此基礎上,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使四環路以內的工業企業原則上都進入搬遷改造的實施階段。

以上計劃全部完成後,連同1985年以來已遷出的企業佔地,規劃市中心區內將置換出800萬平方米左右土地,工業用地比例將降至7%,基本解決規劃市中心區內工業企業的污染擾民問題,同時通過搬遷,形成市中心區體現繁華、郊區體現實力,分布有序,相對集中,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合理的工業布局體系。

2004年,北京市修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了自己「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產業結構調整為「都市國際化、經濟服務化、區域一體化、產業輕型化」。

從2006年開始,北京建立了能耗、水耗公報制度、節能監察和評價制度,並將「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分解到各區縣和重點耗能企業。對全市135家年綜合能耗2萬噸標准煤以上的單位開展了節能監測執法檢查,啟動了105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首鋼搬遷調整啟動,北京焦化廠正式停產,合成氮、電石、硫酸、油制氣等27種傳統工業產品退出生產,基本消滅了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紙、小鋼鐵。

停產或者搬遷這些「硬產業」,消滅了北京城市發展的「硬傷」,全新的產業體系正在這座越來越國際化的大都市中崛起。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中心區、臨空經濟區、奧林匹克中心區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已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引領帶動者,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的近一半,金融業增加值佔到全市的70%以上,信息服務業增加值也超過全市的一半。

「京津冀」視角

首鋼搬遷是近幾年產業區域間轉移的標志性事件,而將這一事件放在京津冀區域產業循環視角下進行觀察時,可以發現首鋼搬遷是一種產業歷史的必然。

國務院新近批準的京津兩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備受關注的一大亮點是,北京不再強調「經濟中心」,而將發展目標明確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天津則提出建設「中國北方經濟中心」。

而河北,則一直在積極實施其承接京津兩市產業梯度轉移的計劃。

京津冀三地在經濟發展上各有所長,北京擁有知識經濟等優勢,天津擁有加工製造業和海運等優勢,河北則擁有重化工業和資源等優勢,三方優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強化京津冀更深層次的合作,將更有利於三方合理分工、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這一認識,在三地引起強烈共鳴,並在高層取得高度共識。2004年,京津冀三方終於開始進行對話,涉及三方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對話的一個重點就是產業轉移。

在新的城市定位下,北京開始了以首鋼外遷為代表的產業轉移,同時發揮歷史文化優勢,著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總部經濟和現代高端服務業;天津則承接了空中客車A320總裝線、百萬噸乙烯工程等重大項目;而周邊的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努力建設中心城市產業轉移的承接地。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說,政府在城市化進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資源配置作用,10年來我國的大城市在招商引資上占絕對優勢,「贏者通吃」,從勞動密集型到高科技產業,大城市佔盡所有產業,高度發達,高度集中,而中小城市被邊緣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污染、交通、人口壓力、資源短缺等各種大城市病凸顯,大城市的管理者突然意識到,只有將中小城市發展好,才能真正緩解城市壓力,重化工產業轉移由此拉開序幕。從這一點上來看,首鋼搬遷到曹妃甸是具有歷史示範意義的。

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副局長常青說,北京將發揮中心大城市的帶動作用。深化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合作,積極優化發展環境,使北京成為國內外大公司、大企業總部以及研究開發和銷售機構等的集聚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立區域協調機構,形成有效的區域合作機制。促進北京工業與津冀地區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加強區域間汽車、電子、通訊設備等重點產業鏈的生產合作。鼓勵發展跨區域的大企業集團,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功能的優勢互補,引導產業轉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區域產業新格局。

河北省發改委主任沈小平表示,首鋼搬遷帶來了機遇,河北省要完成由鋼鐵大省向鋼鐵強省的轉變。

但這並不意味著首鋼搬遷和河北省污染增加劃上等號。沈小平說,鋼鐵是河北的主導產業之一,盡管河北省的鋼鐵產量佔到中國的五分之一左右,但仍算不上是鋼鐵強省。河北省將借首鋼搬遷的機會,加大對鋼鐵企業的調整整合力度,促進鋼鐵工業向高端、精品、深加工的方向發展,促進鋼鐵產業優化升級。

而專家告訴本刊記者,一個產業分工明晰、功能互補、互為依託的京津冀經濟區域,在經過如首鋼搬遷這樣的「產業磨合」後,將更具國際產業競爭力。2006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與此同時,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完成,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初現端倪。

⑦ 分公司搬遷員工調總公司,同是一個城市,但是我不想去,那麼分公司有賠償嗎

這樣的肯定不會有賠償的,是因為你有工作,能給你提供適合你的工作,又在一個城市,沒有理由索賠。

⑧ 金融系統喬遷之喜的對聯集錦

閱讀全文

與金融公司喬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謝克對人民幣匯率多少 瀏覽:354
看看貨幣基金 瀏覽:424
安泰豐貴金屬投資公司58同城 瀏覽:162
股票價格還有負的嗎 瀏覽:825
丹麥對人民幣匯率計算器 瀏覽:867
中國農業銀行外匯轉帳 瀏覽:214
今天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50
南京商廈古今內衣價格多少錢 瀏覽:1000
黑角現貨交易 瀏覽:730
樂投天下投資 瀏覽:638
社保基金怎麼進了鹽湖股份 瀏覽:567
560002基金發行價 瀏覽:241
貴金屬深加工流程 瀏覽:395
債券價格表 瀏覽:309
炒外匯圖片 瀏覽:222
德州線下貸款 瀏覽:725
後市融資 瀏覽:735
一塊錢人民幣等於多少比索 瀏覽:362
歐元匯率人民幣最高多少 瀏覽: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資 瀏覽: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