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買指數基金要注意些什麼
目前A股市場上的指數各種各樣,能查到的指數至少有600多種,這些指數大抵可分為寬基指數、行業指數,策略指數,主題指數、大數據指數這么幾類,其中寬基指數是最為大家所熟悉的,比如廣泛用作指數基金基準的滬深300指數就是典型的寬基指數。這些指數往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那麼購買指數基金又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第一、要注意費率差異,這關繫到你的投資成本
一般的指數基金、增強型指數基金、指數分級基金、ETF、ETF聯接基金的費率其實都存在差異,比如管理費率、銷售服務費率、託管費率等,大家在挑選時一定要留意一下。
其中手續費在平台一折之後C類產品是0,其他的0.1%~0.15%不等。其他的各種費率也是有差別的,大家買基金的時候一定要看看,要明白直接買基金需要承擔哪些成本。還有持有低於7天贖回費1.5%,所以千萬別用場外基金短炒。
從基金類型來看,綜合費率基本是ETF和ETF聯接基金較低,費率較高的是增強指數型基金。因為增強指數型基金的管理費率比較高。
另外,相比銀行渠道和券商渠道,建議大家到第三方銷售平台或基金公司官網申購基金,因為申購費率會便宜很多。尤其對於定投的基民來說,由於每次扣款都相當於申購,所以要主動挑選申購費率低的指數基金,長期算下來也能省不少錢。
第二、注意跟蹤誤差
跟蹤誤差指的是指數基金錶現和指數表現的差距,這個指標可以反映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我們追求的,當然是跟蹤誤差越小越好。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最好選擇日跟蹤誤差在0.2%(年跟蹤誤差1.5%)以內的指數基金。
一般來說,跟蹤誤差主要源自以下情況:
(1)復制誤差。由於指數基金無法完全復制標的指數配置結構帶來的結構性偏離。
(2)現金留存。開放式指數基金必須要留存一定比例現金以備基民贖回之需。
(3)管理費及其它各項費用。各類費用越高,跟蹤誤差也就越大。
(4)股利分配。ETF與基準指數在成份股的股利分配數量和登記分配時間上存在著差別。
(5)估值效應。因採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對基準指數中交易不活躍的成份股估值有差別從而導致的跟蹤誤差。
建議大家最好選擇日跟蹤誤差控制在0.2%以內或者年跟蹤誤差在1.5%以內的指數基金。具體跟蹤誤差數據,大家看基金的品種頁就知道了。
第三、注意成分股
對於行業指數基金或主題指數基金,我們還要注意成分股的問題。同一個行業的指數,它的細分不一樣,我們挑選時要關注相關指數的投資風格,然後根據市場風向做出選擇。
第四、找准指數基金跟蹤標的
指數基金的投資目標就是要獲得與跟蹤指數一致的收益,所以,挑選一個合適的指數是投資指數基金的關鍵。
從投資方式來說,如果投資者選擇了定期定額的方式並計劃長期持有,建議選擇跨市場的寬基指數,比如上證50、滬深300指數,其特點是市值覆蓋率比較高,可以力爭較為穩定的獲取市場平均收益。有的投資者對於市場風格比較敏感,就可以選擇深圳100指數、中證500指數進行波段操作。一般而言,即使考慮經濟周期的擾動因素,長期中市場還是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長,所以,投資者的投資也會隨之獲得較為穩定的收益。
第五、比較各基金所屬公司
指數型基金是被動式投資,運作相對簡單。但其跟蹤的基準指數分析和研究是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精密的計算和嚴謹的操作流程。基金公司實力越強,付諸投研的成本就越高,投資水準更高。
第六、清醒面對分級基金
而對於分級指數基金來說,投資者需要對杠桿的大小和跟蹤的指數都有清醒的認識,這樣才能很好的控制風險。
通常來說,分級指數基金分為優先份額和進取份額,在基金合同中將對兩者的搭配比例進行一定的規定,這一比例決定了指數被放大的倍數,而優先份額的比例越重,杠桿的放大效果越明顯,投資者需要承擔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當然,如果恰逢指數上漲,那麼收益也隨之被放大。另外,中小板指的波動幅度往往也大於大盤指數,這些因素也將在杠桿中被不同程度的放大。
第七、注意觀察該基金的投資指數
指數基金購買前,要觀察該基金投資的指數,分析它包換哪種股票或產業、哪些包括大盤藍籌、哪些包括中小股、創業板類的。你看好哪種就增加購買的比重。總之,要購買前要注意觀察。
第八、注意購買指數基金背後的主題和行業發展如何?
想要投資獲益,那就要在選擇該行業基金時相信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值得你期待的。其指數基金的走勢是取決於行業的發展程度和相關政策的。因此投資者不要單方面只看走勢,不分析行業未來趨勢。
第九、注意觀察指數基金的歷史業績
投資者要清楚即使是相同的指數基金,那各個金的投資回報率也是不同的,主要取決於基金的投資方法、投研能力的不同。歷史業績較佳的基金才是在未來會讓你取得較高回報收入值得那你選擇的基金。
㈡ 如果買指數基金買哪支最好
1)、擇同標的指數基金一隻即可,如果持有過多,可適當精簡,保留一隻基金投資實力版強的基金。
2)、不權同市場的品種,可根據個人資金實力和風險偏好選擇相應的主題指數基金。如偏重中小盤成長的,可以選擇中證500、中小板等指數,注重紅利分哦,可以選擇紅利ETF等。
3)、風格配比,大盤風格與中小盤風格可以根據組合風格情況進行搭配。如持有的指數基金屬於大盤風格的,就可以增加中小盤風格基金,比如中證500,則能一定程度的降低震盪市場風險。
㈢ 購買指數基金需要買多少只
兩到三隻左右吧
比如滬深300和中證500兩只指數包含幾乎所有的優質股票。另外可以選一些行業指數基金,例如現在的熱門 中證醫葯行業
㈣ 指數型基金怎麼買合適
第一、 注意費率差異
指數基金的費率其實都存在差異,比如管理費率、銷售服務費率、託管費率等,大家在購買基金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需要承擔哪些成本。從基金類型來看,費率較高的是增強指數型基金。因為增強指數型基金的管理費率比較高。
另外,相比銀行渠道和券商渠道,建議大家到像金基窩,這樣的第三方銷售平台申購基金,因為申購費率會便宜很多。尤其對於定投的基民來說,由於每次扣款都相當於申購,所以要主動挑選申購費率低的指數基金,長期算下來也能省不少錢。
第二、 注意跟蹤誤差
所謂跟蹤誤差,就是指數基金錶現與所跟蹤指數表現之間的距離,該指標是反映指數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建議大家選擇日跟蹤誤差控制在0.2%以內或者年跟蹤誤差在1.5%以內的指數基金。具體跟蹤誤差數據,大家看基金的品種頁就知道了。
第三、注意成分股
對於很多行業指數基金和主題指數基金,我們還要注意其成分股問題。以醫葯行業指數基金為例,今年以來業績最好的收益達到了32%,業績差的收益只有19%,由於成分股不同,表現出現巨大差異的現象。建議大家在挑選行業指數基金和主題指數基金時,要進一步關注基金的投資風格和重倉方向,再結合市場整體行情做出選擇。
第四、注意被動還是增強
跟蹤同一指數的基金往往有被動型和增強型之分,被動型試圖完全復制指數的收益,而增強型一般80%倉位按照指數進行配置,剩餘20%的倉位進行主動管理。所以,增強指數型基金往往獲得更高的收益,但也承擔了更高的風險。
從歷史數據看,牛市中一般增強型指數基金不敵被動型指數基金,而熊市中增強型指數基金錶現更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增強指數型基金錶現雖然有高有低,但出現虧損的增強指數型基金也是很少的。
建議大家可以購買增強指數型基金博取更高收益,但一定要結合其歷史業績、風險控制、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等進行多方位評價。
更多金融、投資、理財知識,請關注公眾號「金基窩」,讓理財真的為你所用。
㈤ 指數型基金最少一次要買多少份
指數型基金是股票型基金的一種,如果股票型基金細分那麼就會有主動型回和被動性兩種,指答數型屬於被動跟蹤滬深兩地的某種指數,因為是被動所以受到人為因素影響較小。這種基金在牛市裡表現較為搶眼,會跑贏大部分的股票型基金,但是在震盪的行情中就不算搶眼了。
指數型基金里還會細分一種叫ETF的基金,是在證券市場交易的,因為它根據策略不同分為藍籌和中小板,藍籌就是國內最為優質的藍籌股,這些股票如果中小投資者購買股票不能准確判斷安全邊際,所以有指數型基金就會有這樣的區別,不過大盤藍籌型指數基金通常有門檻,一般是起購50萬,一般機構投資者會比較多,中小投資者只能望其項背。中小板沒有要求。
非ETF型指數基金一般的投資下限為1000塊,在基金公司網站可以直接申購,在銀行也可以申購。其他的凈值公布,費用計算都已基金公司為准。指數型基金波動相對較大,比較適合定投,一般投資者如果持有,建議需要有充分的心裡准備,因為該種基金是波動最大的。基金一次性申購最低下限都是1000塊,定投則是2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