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情況很正常的,和後市的發展沒有決定性關系。
具體分析這種情況由回以下因素導致:
1、投資人答不願意直接披露個人信息,通過陽光私募作為通道投資。
2、股票質地確實較好,私募基金願意建倉。
3、證券二級市場中,陽光私募產品眾多,管理規模較往年有較大的發展。
補充:陽光私募基金為信託發行的產品,目前陽光私募已經成為證券市場的主力軍,尤其是一些機構化信託,因為有杠桿存在,是很多大戶的資本運作常用手段。
② 最近有些閑錢,想買資金流動性高的私募基金,求推薦
對於流動性要求比較高的投資者來說,元普量化對沖月月盈1號是比較理想的
③ 私募直營店:基金什麼時候買入好
買基金要穩中求賺。就是選擇一個相對穩定的點買入基金。
通常,對於投資新版手,建議他們定權投指數基金。為啥呢?因為主動型基金依賴於基金經理的個人決策能力,而指數基金主要取決於對應指數的表現。指數基金受到人為干擾的因素較少。
買指數就是買國運,正常情況下,國家經濟運行良好,指數基金就會長期上漲。而且指數基金可以規避一些風險,比如:個股黑天鵝風險,本金損失風險,制度風險。
除此之外,指數基金還有費用低的好處。「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John Berger)在創建指數基金時,曾說過,低成本是指數基金戰勝其他股票基金的最根本的制勝法寶。
「回本就賣」,可能是大部分基民最傷最痛的賣出基金姿勢了!一項數據顯示,23.4%的用戶在持有收益率±1%附近贖回,多數是被套回本就賣。相信有不少基民深有感觸,要麼是沒有及時止損被套,要麼是曾經「盈利過」,但沒有止盈被套。
④ 目前私募基金經理待遇如何
「100萬人產生一個」、「年薪百萬、多金有才」……不久前,深圳一名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經理在《非誠勿擾》徵婚時,被貼上了這樣的標簽。
相比公募,私募的薪酬體系更為靈活,基金經理有可能拿到更豐厚的報酬,這就難怪連匯添富原總經理林利軍這樣的公募老總都「奔私」了。
滬上一名私募研究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私募的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管理費和業績提成。一般情況下,公司會拿走業績的20%,而其中的1/5則屬於投研團隊。
以上海一家知名私募為例,該公司的產品組合規模約為20億美元,若賺1個點便是2000萬美元,公司拿20%就是400萬美元,投研團隊則將獲得其中的80萬美元,由於研究團隊與投資團隊的提成基本等比例,所以研究團隊實際可拿到40萬美元。
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即便同是研究員,最後拿到手的獎金也千差萬別,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崗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薪酬揭秘
一家好的私募到底能有多賺錢,又有多大方?朱雀投資提交在股轉系統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道出了隱情。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資主營業務收入包括基金管理費、投資顧問費、浮動業績報酬、認購費等。浮動業績報酬即通常所說的提成,通常為單位凈值超過面值或約定業績基準部分的20%。
上半年,朱雀錄得總營業收入約4.53億元,其中浮動業績報酬部分佔比最高約為4.18億元,凈利潤2.73億元。其中,僅「支出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一項就達到9503萬元左右,佔到上半年凈利潤的34.8%,按朱雀投資上半年總人數66人計算,人均半年收入就達到了約144萬元。
不過,無論是私募還是公募,基金經理的收入都遠遠高於後台員工。同樣,即便都是做研究員,收入情況也是兩極分化。
「私募高的很高,低的很低,我知道基本工資是1萬塊的人很多。最後獎金是看你薦股的好壞與賺錢的程度。這種體制也是大多數私募採用的,導致牛市賺很多錢,熊市比較難熬。」上海一家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北京一家私募的投資總監溫權(化名)也告訴本報記者,投研薪酬採用的是市場化的計算準則,人與人不一樣,差距甚至達到十倍。以研究員的年終獎來說,論能力和貢獻從10萬到近百萬都有。「工作兩年內的話,一般是20萬~30萬一年的總薪資。研究員也沒那麼好做,百里挑一。」他說。
「一個點拿40萬美元,年終獎一般就是這個。當然也還要加上平時的base(基本工資)。」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告訴記者,平時一般月薪就是發定薪,年末根據考核業績來發獎金,而重陽投資則是相對另類。
「重陽的模式就是基本工資很高,應屆生做研究員的月薪就是2.8萬~3萬元,資深的就更高了,指數級別地上升。所以就不是直接和業績掛鉤,主要是看今年你的表現怎麼樣,然後決定給你N月的base。」上述上海的私募研究員說。
「一部分私募相對比較現實,就是承包制,掙錢的時候就海掙,不掙的時候就沒了。掙了錢就拍屁股走人,因為後面如果是熊市的話就白幹了。」溫權表示。
「至於公募,一個普通研究員進來也就是2萬元,畢業只有1年的話,2萬元都拿不到的。在賣方做了兩三年後在買方做1年,研究員大概是2.5萬的水平。在上海,一般的基金經理是3萬~4萬的月薪。不包括年終獎。」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向本報記者透露。
晉升考核
百萬年終獎顯然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比拼在還沒畢業時就已經開始。
深圳一家規模超百億的私募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去年公司新招投研團隊10人,收到簡歷約2000份,參與首輪面試的人數達到100人。
基金經理這一層面的考核就更為復雜嚴格。
以上述深圳大型陽光私募為例,基金經理的考核主要有兩項:投資研究及對組合收益的貢獻——是否大比例超過指數基準。
本報記者了解到,該私募的投研進階為「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高級基金經理-投資委員會委員」,一路下來大約需要8~10年,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要3~5年,而公募則相對體系化,幾年的基金經理助理之後再往上就是基金經理。
研究員晉升基金經理助理前,有四關要過:做研究寫分析報告,去調研寫調研報告,還要寫一些行業的深度分析及上市公司的深度分析。成為基金經理助理後,除了繼續做研究,還要過模擬組合及薦股這兩關,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基金經理。
「一個非常嚴格的考評標准,全部量化後打分,每個季度考評一次,連續兩年表現優秀,考評都不錯,就可以上來了。」一位接近該私募的投資人士介紹稱。
同時,一些私募投資人士也表示,創業後通常找的團隊成員是此前與自己有過合作的同事或熟悉的業內人士。「我現在這兩個研究員都是我自己帶過的,用著也放心。」溫權表示。
不過,在一個固定體系下成長起來的投資經理,對其他體系會有較長的適應過程。「一些研究員要看3年以上的,你用1年的業績來考核人家也未必合理。」業內人士指出,重陽投資不同於其他私募薪酬制度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們對研究員的考核時間周期較長,這種模式也適合長期考核。
「不同的培養體系也有一定的不兼容性。如果體系比較獨特,在其體系下成長起來的研究員必須在這個體系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單打獨斗的話可能就沒有辦法做太好。」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亦表示。
搭建團隊
招了兩名研究員後,溫權發行了他「奔私」後的第一隻產品。
「倉位沒敢太高,剛剛開始建好安全墊。」溫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投研團隊以其為核心,兩名研究員都是此前在公募任職研究總監時的下屬。
上半年來,像溫權這樣「奔私」一度成為基金業潮流,但下半年碰到斷崖式下跌行情,公募「奔私」潮趨緩。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78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69家基金公司,其中6月份離職的基金經理達51人。7月份至今,離職基金經理數減少為79人。
「團隊很重要,要找到合適的團隊。我並不想迅速做私募,做得越快可能也死得越快,結局可能不是很好。這是當時沒有去私募的一個考慮。」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
一方面,鑒於市場周期波動性的不可避免,私募盈利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管理費受產品設立的節奏、數量和規模影響,與現有產品贖回、清算退出、業績表現等也相關。而管理規模、業績表現還受到諸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證券市場監管政策、市場情緒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同時,是不是要「奔私」創業,基金經理們的思量不同。一旦創業,意味著無法像此前那樣一心專注於投研,租辦公場地、聯系發行渠道等都要落到自己身上,搭建團隊更是核心。
鑒於不同基金經理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在做初始團隊搭建時,基金經理通常圍繞核心競爭力來進行,若著眼於未來的建設顯得異常重要。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今年可能賺了幾千萬、一個億,你並不能保證明年不會吐出去。」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
一位此前在公募搭建過團隊的私募老總也表示,做公募時著急出成績,會挖熟手;但創立私募後,考慮的是長期的事業,也不急於第一年就做出好成績。
⑤ 史上最嚴」出資證明新規,私募基金備案申請還有哪些
管理人備案過程中再次接到中基協反饋,協會明確表示機構實繳資本不能為過橋專資金屬。此外,協會建議該機構將注冊資本降低至1,000萬元,並採用實繳資本為250萬元的黃金底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備案過程中,要求實繳資本必須符合機構能穩定運營半年,合理推究一般為250萬,按照最低25%認繳即需要注冊資本至少1,000萬。
此前,協會曾對基金備案出資能力證明提出要求。出資能力證明需要證明的是認繳金額,這是協會對出資能力的頂格要求,之前主要是針對實繳金額提供出資證明,主要是對代持現象進行嚴格的限制。而未實繳部分需要說明股東目前的變現能力,具體包括工資、投資收益、房產方面的出資證明資料。其中,工資部分需要上傳銀行的工資流水,投資收益要有對賬單及投資時簽訂的憑證。
⑥ 私募與風投的區別是什麼
上面說的都很專業。剛好我也是做投資的。用土話說一下。方便樓主理解。
私募:
去上海的時候,我見過幾個私募,他們的運作方式大概是這樣。假設自己有2000萬,於是就去找大的閑置資金,通過各種途徑找到8000萬。這樣就湊上了一個1億的資金。然後成立一個投資公司。各個投資人在這個公司佔有各自的比例。然後去投資好的項目,包括投資工廠,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投資互聯網公司等等。投資之後有分紅,盈利。當然了。更多的私募賺錢並不是指望所投資的企業分紅的。經常是投資一個企業之後,再把這個企業搞上市。比方說開始投資2000萬進去。上市就不一樣了。這2000萬原始股票市值一下子就變成了2億。就賺錢了哦。
上面說的是私募股權投資
還有一種說的是私募基金,就是把老白姓的錢搞過來,成立一個基金,去投資股票。類似於一般的基金的公司。這類公司目前也不少。
風投,通常是巨大的資金。成立的專業的投資公司,風險投資,這個風投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但是一般都是某個大機構拿出一大筆錢去投資某個有前景的企業。跟私募股權投資做的事情差不多少。區別就在於私募股權投資更多是民間形勢來操作。
目前私募股權投資,並沒有明確的合法身份。這也是很多私募都以項目公司的形式存在。不太符合國際上標准私募的募集形勢。
說起來比較復雜。簡單說幾句。如果哪裡不懂。咱們再探討。
⑦ 和私募合作炒股是真是假
要找就找陽關私募,地下私募考查不了。
如果要合作一定要實地考察不要被幾個電話就搞暈了。可以與當地的私募進行合作,因為與當地的私募合作可以實地考察。
⑧ 現在又私募股權基金說是為了推動該公司股票上市進行融資,但是給的又是理財協議是什麼回事
建議不懂的網友們不要亂回答,要看你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基金正規不?不排除是騙錢行為,回但根據你描述答的是PE類(俗稱的風投公司),PE類私募股權基金做創業性投資是以基金整體行為投資,你實際是委託基金進行創業性投資,所以你只是認購了該基金的很小一部分,當然你得到的就是理財合同。在做這一類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首先風投公司必須規模夠大,還有就是要多方查詢下該基金的資料,做到萬無一失。最簡單的判斷標准,這類公司吸收資金一般是最低擋300萬以上起投,且是以百萬的整數倍數遞增的,如果的投資的資金規模小於這個數字,多半是上當了。 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信或來電咨詢,我樂意幫你解答。
⑨ 上海鼎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鼎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一批業內資深人士組建的專業投資管理公司,注冊資本3190萬元人民幣;主要從事證券投資及股權投資的管理與咨詢業務。公司目前正在運行25隻陽光私募理財產品,包括管理型產品15隻, tot產品4隻,mom產品2隻,創新型產品4隻。目前總體管理規模超過20億人民幣。2010年成為農業銀行總行「 金牛精選tot 」管理人之一(已於2013年11月結束);2011年成為中國銀行總行「中銀成長組合」管理人之一,光大銀行總行私募基金寶穩健增長組合管理人;2012年中旬,成為工商銀行tot產品管理人。 公司目前已有超過10個私募股權項目投資(pe),已完成投資3億元人民幣;各項目總體收益率水平良好。
一、鼎鋒簡介:
2007.11成立;3190萬注冊資金;35名員工;100億元資產規模
證券業協會會員;基金業協會會員;海際會理事;
國內多家銀行總行的私募管理人,先後獲得四十多座業界獎杯;
2014年晨星***私募基金獎;2013年福布斯***私募基金獎;連續3屆金牛陽光私募管理公司;
鼎鋒致力於成為私募證券投資、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及新三板投資領域最專業、最受尊敬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基金管理人上海鼎鋒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是上海鼎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成立於2012年2月28日,認繳金額1000萬元人民幣。主要從事股權投資,目前專注於新三板擬掛牌和已掛牌企業的股權投資。鼎鋒股權新三板團隊目前已有15人。
10月,鼎鋒李霖君說 「得新三板者,得天下!」 未來三五年的大錢、大機會就在新三板。
今天,鼎鋒股權新三板團隊向天下賢士發出邀約,尋找能和我們一起找大機會、賺大錢的你!
只要你願意付出,和公司共同成長和進步,公司在福利待遇、股權激勵和工作氛圍上都會給你驚喜。
公司網站:www.dfasset.com
法定代表人:張高
成立日期:2007-11-10
注冊資本:3987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6783429XP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Shanghai Dingfeng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人員規模: 100-499人
企業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江場三路76、78號711室
經營范圍:資產管理,投資管理。【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⑩ 我想知道上海有哪些私募公司
騰龍私抄募是中國騰龍私募基金的簡稱襲,被譽為「中國內地最有信譽的私募基金」該基金總部設在上海,深圳和武漢為機構的辦事處,三地均設有辦公地點,但是該私募行蹤詭秘,很少能與他們聯繫上,據了解合作對象主要是大資金的客戶,小資金的客戶一般很少有機會跟他們合作,他們的合作講究的是長期而誠信的合作。也曾提出過「聚滴水成江河」合作計劃,曾經發展過一批資金量小的客戶,一步步的用長時間的合作,將小資金變成大資金,將小散變為大散。他們對股票的操作風格是快進快出,穩健盈利,從而規避風險。我知道就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