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宗馥莉電話號及QQ號是什麼
這個屬於個復人隱私是不制會公開的。宗馥莉(1982年1月15日-),杭州宏勝飲料集團總裁、 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的女兒。 2014年成立"浙江馥莉慈善基金會"。
拓展:
1、2014年,福布斯中文網發布"中國商界女性排行榜",宗馥莉再次榜上有名,並高居第八位。2015年,宗馥莉身家30億美元居亞洲十大年輕富豪第三名。2015年,在全球最富有的20位35歲以下億萬富豪排行第11名。2017年,位居2017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第十三名。
2、宗馥莉的首次獨立正式亮相是在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7000萬元,設立"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教育基金"的儀式上。在儀式上,她全程跟蹤參與研究員課程設置、研究課程和方向制定,她說,"我要對我每一筆錢的流向和用途都清楚。
3、宗馥莉在公司內部頗有"鐵娘子"風范,凡事注重規則與效率。公司內跟從其父親的員工曾表示,宗馥莉與父親的思維和處事方式迥異。在公司,她讓員工叫她Kelly或馥莉,她的名片上不印頭銜,但這不妨礙她乾脆利落地行使決斷權。
⑵ 有誰知道「馥莉慈善基金」的聯系方式,最好是宗馥莉的聯系方式,謝謝!
杭州清泰街娃哈哈總部
⑶ 宗馥莉老公圖片
宗馥莉(1982年1月15日來-),杭州宏勝飲料集團總源裁、 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的女兒。 2014年成立"浙江馥莉慈善基金會"。
2014年,福布斯中文網發布"中國商界女性排行榜",宗馥莉再次榜上有名,並高居第八位。
2015年,宗馥莉身家30億美元居亞洲十大年輕富豪第三名。2015年,在全球最富有的20位35歲以下億萬富豪排行第11名。
⑷ 王健林都想要的兒媳,30歲沒談過戀愛卻是千億資產繼承人,是誰呢
她的名字叫宗馥莉,是杭州娃哈哈集團的董事長的獨生女,這可是這內女的千金。像這樣的家庭肯容定是要門當戶對才可以,就連王健林都希望她可以做自己的兒媳婦。最主要的是宗馥莉不單單身世背景不簡單,本身自己也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女人。
因為她覺得要是和首富相比的話,差距還是挺大的,所以她想要幫著自己的父親創造更多的財富。也許是因為她的條件太過於優越,所以很少人能夠接近她,所以現在已經36歲了,還是單身的狀態,看來宗馥莉的現在還是以事業為主了。
麻煩大家幫忙點個贊吧!
⑸ 宗慶後:為什麼我不贊成裸捐
「首先要為社會創造財富;第二,先把自己企業的員工弄好,讓他們生活富裕起來,收入不斷提高;第三,有錢了之後再做點慈善事業,幫助它培育造血功能」 「讓管理層接班也沒問題」 《中國慈善家》:去年以來,「中國首富」一直是你一個最受關注的身份,那麼「首富」這個名號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否會帶來壓力呢? 宗慶後:這個名號實際上是對企業價值、社會責任的一個認同。我是賣水的,既沒有搞過暴利行業,也沒有搞過錢權交易,經營操作都很透明,所以也沒什麼擔心的。「首富」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使招商變得容易了,所以尋找合作可能會更加方便,尤其是西方,很相信這個東西。 《中國慈善家》:財富可不可以多元化地來理解? 宗慶後:對財富的理解確實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為什麼經濟發展得快,第一步就是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工廠搞了個人承包制,農村搞了土地承包制;第二步允許老百姓擁有私有財產,而且鼓勵你發展民營經濟,調動一批人創造財富的積極性。 《中國慈善家》:現在中國社會很關注企業接班人的問題。像你這一代的創業者,如何將這個棒接給第二代? 宗慶後:你所說的第二代,也就是所謂的富二代啊。我敢說最起碼一半以上不會接班,因為第一代的創業者應該都比較窮困些,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第二代大多數都去國外讀過書,所以他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想法也不太一樣。因為我們從事的都是一些比較低層次的行業,他們想乾的可能就是別的一些行業啊。他們要是不願接老爸的生意也可以,做另外的生意都是可以的。 《中國慈善家》:年輕人可能嚮往更高端更酷的一些新商業模式吧!我們知道你的女兒宗馥莉小姐很優秀,你有沒有考慮過:將來是培養自己的女兒,還是培養另外的經理人? 宗慶後:關於這個接班問題,我認為就是讓管理層接班也沒問題啊——股權可能是子女接,管理者可能是管理層接。當然現在中國企業的管理層還沒成熟起來,但我想將來人們的壽命比較長,像我們這批人可能還能夠幹些年吧。這些年我們也把自己的企業慢慢給規范起來了,像我這些年也是在管理層上慢慢規范,並且也在分期授權,確實也在培養一批能夠頂上去的管理層接班人。 「扶植成一個產業,給它造血功能」 《中國慈善家》:你是怎樣參與慈善的? 宗慶後:中國有句古話叫「救急不救窮」,救窮是越救越窮,這是我認同的理念。我們碰到大的自然災害,捐得就比較多。救窮就得幫窮困的人建立自我造血的能力吧。娃哈哈每年過年時都會參與「春風行動」,好幾年我們都是捐了幾百萬的。 《中國慈善家》:你對「慈善家」如何定義? 宗慶後:我認為首先要為社會創造財富;第二,你先把自己企業的員工弄好,讓他們生活富裕起來,收入不斷提高;第三,你有錢了再做點慈善事業,但是做慈善也還是得幫助人培育造血功能。最高境界就是你要為社會創造財富。 《中國慈善家》:在慈善方面,我發現你有很深的教育情結。 宗慶後:娃哈哈的前身是校辦企業嘛。當然,再往前講,我母親退休前一直是小學教師,我自己又是初中畢業就讀不起書了。我想今後國家能不能培養出人才,關鍵就在教育,下一代有文化才能把國家建設好。但我處在做企業的位置,關鍵還是要幫助人家培育造血功能,讓他們勤勞致富、真正脫貧。所以,我們在很多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建了很多工廠,按照經濟規律,是不應該到那個地方去建廠的。 《中國慈善家》:你會時不時去看一看你在這些貧困地方建立的工廠嗎? 宗慶後:我肯定要去看的,從建廠、選址到投產都會去。投產後每年也要去看的。 《中國慈善家》:怎麼選擇援建哪些地方和項目? 宗慶後:目前為止,大多是政府分下來的對口任務,有時也是地方自己找我們的。 《中國慈善家》:第一個做的扶貧項目是哪個? 宗慶後:我們第一個扶貧投資在涪陵,也是三峽庫區。那是1994年,當時省政府動員我們去對口支援,有領導也對我說了,風險太大了。但我已經跟人家承諾了,所以還是堅持做下去了。當時那裡的工廠破破爛爛的,工資也發不出來,我們全給收下了,有一個酒廠、一個糖果廠、一個飲料廠,還有一個罐頭廠。 《中國慈善家》:當時投入了多少資金? 宗慶後:我們剛開始投了4000萬,後來又不斷在增加投資。現在已經有四期投資了,還在別的地方建立了分廠。當時它那個地方四面都是山,建廠房很困難,打地基都要靠人往下去挖洞。 《中國慈善家》:現在這些工廠是什麼情況? 宗慶後:我們去了以後應該帶動了一大輪投資,現在留下的工廠裡面,我們的算最好的了。因為我們做得比較好,政府有扶貧任務也就都願意交給我們做,貧困地區也願意來找我們。這些項目都發展得很好,不少都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利稅大戶,所以我們跟達能打官司,很多地方政府都支持我們,因為做了貢獻嘛。 《中國慈善家》:有沒有你們自己主動尋找的? 宗慶後:很少,基本都是國家任務。比如1997年全國工商聯讓我們到西藏去扶貧,去考察的企業很多,但那次只有我給投資了。 《中國慈善家》:你不怕風險嗎? 宗慶後:任何事情都有風險,我們是扶貧,所以就算有風險也還是要去做的。我們去的時候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都需要我們去考察,就跟拓荒一樣。如果真的要脫貧的話,就要把它扶植成一個產業,給它一個造血功能。我們投資的工廠都力爭做到當年投資當年投產。 《中國慈善家》:你所扶貧的地方解決多少人的就業問題? 宗慶後:娃哈哈現在大約是3萬人,杭州就有幾千人,其他大部分在貧困地區吧。 「我是實實在在地做事」 《中國慈善家》:在你的慈善觀里,簡單地捐款只是「輸血」,而你更偏重的是「造血式」扶貧。這與好多企業家做慈善的方式不一樣。 宗慶後:我提倡「造血」,但「輸血」我也做了很多啊,比如我們也捐了很多希望小學,我記得有一年就捐了二十多所,因為希望工程還比較規范嘛。但為什麼我不贊成裸捐呢?資本讓你在能創造財富的時候創造更多的財富,你全部送完了就沒有創造財富的能力了嘛。 《中國慈善家》:你關注你所捐助的公益項目的落實嗎? 宗慶後:我沒有辦法關注啊,中國還沒有建立起真正透明慈善制度。捐錢後無法知道給誰了,捐了就捐了。 《中國慈善家》:其實現在有辦法關注的。去年福耀玻璃(10.80,0.07,0.65%)的老總曹德旺(專欄)與扶貧基金會合作的西南五省兩億捐助就開創了中國慈善問責第一單。 宗慶後:我現在精力也顧不過來的,覺得總還是發展企業要緊吧。 《中國慈善家》:你在慈善方面怎麼評價自己? 宗慶後:我覺得我是實實在在地做事。 《中國慈善家》:你一直強調企業家做慈善的前提是先搞好員工。你的公司有1.7萬多名股東,是不是全員持股? 宗慶後:所有員工,三年以上就可以持股,按照技能、工齡、工錢,不同級別。1992年就開始這樣做了。這個效果蠻好的,一是要增加老百姓的資產性收入,二是使員工真正當主人。 《中國慈善家》:你覺得你的慈善觀念和中國輿論普遍認同的觀念一樣嗎? 宗慶後:有點不一樣啊,他們是捐多少錢就算有多大慈善心。我是幫他們富裕起來。 《中國慈善家》:其實你的慈善觀可能更符合現在提倡的企業社會責任。但老百姓的觀念可能確實不一樣,為此你覺得輿論給你的壓力大么? 宗慶後:壓力是肯定有的,但我這個人抗壓還是比較強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希望建中國的諾貝爾基金會」 《中國慈善家》:你怎麼看待自己幾百億的資產? 宗慶後:它是社會的,所以還要再投資,再創造就業機會。 《中國慈善家》:很多企業家到了一定階段就會思考他的財富到底何去何從,在美國幾乎所有大企業家都成立了自己的家族基金會,然後一代一代地往下傳。 宗慶後:他們的遺產稅很厲害,他們的資產是死的,而不是活的現金,要繼承財產就得交遺產稅,他們交不起! 《中國慈善家》:所以你覺得中國目前還是不適合推廣這種家族基金會的做法? 宗慶後:我現在不同意這個做法,還是鼓勵去投資,但以後或許也是趨勢吧……我覺得,老了干不動了的時候,也可以拿一些錢出來這么做吧! 《中國慈善家》:其實美國富豪做慈善不一定都是為了避稅吧。比爾·蓋茨就不一樣啊,他現在可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業中去了。 宗慶後:他的企業已經有人幫他管了。他自己不用操心,企業一樣也運轉。我現在還沒到這個程度呢! 《中國慈善家》:你嚮往蓋茨這種生活嗎? 宗慶後:如果企業到這個階段,我也願意嘛。其實,我是最希望能建立一個類似諾貝爾獎基金會,鼓勵我們國人創新。諾貝爾獎老欺負中國人,哪有中國人的份?其實中國人很聰明的! 《中國慈善家》:如果你建立了類似諾貝爾的基金會,讓你自己選擇的話,會資助一些什麼項目? 宗慶後:我還沒仔細考慮過,但主要會是在科研開發上。 《中國慈善家》:你覺得中國慈善業比西方做得好的是哪些方面? 宗慶後:西方的富人做慈善,很多是合理避稅,基金還是他控制的。中國做慈善動機更純粹吧。西方有的慈善基金是把別人的錢放在自己袋裡的生意,這並沒有增長財富,我們是創造財富搞實業的人。 《中國慈善家》:或許,這恰恰源於我們的制度缺失,而不是動機誰更純粹的問題。你覺得蓋茨和巴菲特去年來華有沒有對中國的慈善環境產生影響? 宗慶後:其實我倒覺得他們做得不成功,他們後來也不敢說是來勸捐的嘛。 《中國慈善家》:如果當時你要有時間的話,會去參加他們的晚宴嗎? 宗慶後:也不一定。那時剛好要去國外參加福布斯的一個年會,所以沒有去。其實,我這個人不大願意湊熱鬧的。 《中國慈善家》:你還是那種比較中國式傳統、比較低調的企業家? 宗慶後:本來就挺引人注目的了,再高調一點更麻煩。 專訪手記 宗慶後樸素的慈善觀,驚人地暗合著國際流行的CSR理論。如何將這種「智慧」加以制度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國命題 一如他的外表很難讓人聯想起這是位頭戴「中國首富」桂冠的實業巨賈,若非與之相聊那樣長的時間,誰也不會把他從牙縫里擠出的三言兩語,當做什麼振奮人心的「首富箴言」大書特書。 三月初的一個晚上,在深藏於車公庄大街普通住宅小區的娃哈哈集團北京辦事處,宗慶後剛應付完兩家日本媒體和一家中國著名財經雜志的短暫群訪,就立即認真而熱情地接受了我們的獨家特別專訪。於是就有了這期封面故事。這也是我們創刊以來,第一次以企業家作為雜志封面人物。 關於財富,關於慈善,宗慶後的大白話里諸多再樸素不過的理念,實在引人沉思。其中,尤其讓我暗自吃驚的一點,是問及對「慈善家」的定義時,他給出了這樣的「三段論」答案:「首先要為社會創造財富;第二,先把自己企業的員工弄好,讓他們生活富裕起來,收入不斷提高;第三,有錢了之後再做點慈善事業,幫助它培育造血功能。」 這個「三段論」,顯然不會像他的「首富」名號那樣受人重視,恐怕也難以寫入慈善思想史,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宗慶後所表達的類似樸素的慈善觀,不僅在全國工商聯領導人那裡有著強烈共鳴(見本期論道《對話經濟學家王忠明:慈善是財富的必然邏輯》),更驚人地暗合著現下國際非常流行的CSR(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還有諸如「我們的財富,目前無非是以個人的名義在掌管,到一定時候都將是屬於社會的」、「救急不救窮」等話語,一同構成了大巧若拙的宗式哲學。 其實從更寬廣的歷史視角來看,上述財富觀和慈善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主流看法。這代企業家因日夜奔忙於實業創建和財富積累,雖漸漸掌握些企業社會責任的常識,但對真正意義上的慈善,則往往缺乏更為系統的關注與思考,多在大災大難時以捐款的形式噴薄其愛心,鮮有將慈善作為事業規劃重要方面的。從這個意義上,足見中國首富與世界首富之距。那些流於碎片化而不乏智慧的樸素話語,也將成為一個時代的典型符號。 然而,究竟如何將這種智慧加以制度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國命題。今天,相比在商業上日益表現出對資本的開放心態,對於慈善,宗慶後也表示出一些「西學東漸」的願望,諸如打算通過建立中國版的「諾貝爾基金會」來鼓勵國人創新,像極了盛裝出發、見賢思齊的虛心學徒。 訪問結束後,一向低調而強悍的宗慶後,欣然為本刊慷慨題詞——「希望《中國慈善家》雜志能讓中國更多的富人關注並投身於中國的慈善事業,讓中國的老百姓富裕起來。」這位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代言人笑言,他將來要做「《中國慈善家》代言人」。
⑹ 宗馥莉是誰_宗馥莉資料_宗馥莉照片_宗慶後女兒宗馥莉
center> /center>宗馥莉,女,2005年起任娃哈哈集團蕭山二號基地管委會主任助理,之版後歷任蕭山基地管委會副主任、杭州宏勝權飲料集團總裁等職。目前,已在蕭山開發區建立了以宏勝飲料集團為主的市北和橋南兩大生產基地、3家企業連年入圍蕭山區百強企業,宏勝飲料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5 年來娃哈哈蕭山基地上繳稅收達到11.2億元。其中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41億元,上繳稅收高達4.14億元,比去年增長56%。為政府「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應對危機做出了切實的貢獻。除了傳承父輩為事業而奮斗的企業家精神、刻苦經營企業、為企業員工謀福利之外,宗馥莉也努力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將慈善事業作為企業的社會使命。其設立的「馥莉慈善基金」三年來已捐資96萬元,重點捐助貧困大學生與小學生。宗馥莉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父親是國內知名的實業家,如果說她的成長經歷與別人相比較的差異之處就在於她是生在紅旗下,成長在異國他鄉。在美國多年的求學生活既開拓了她的視野,豐富了知識,也為她個人性格的塑造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練就了她獨立、自信、坦率、嚴謹的風格。
⑺ 宗馥莉的人物經歷
小學階段:杭州市建國一小、杭州市勝利小學
中學階段:杭州市第二中學
高中階段:San Marino High School
大學階段:Pepperdine University(美國佩博代因大學,majo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82年1月出生的宗馥莉,只比娃哈哈早誕生了5年。宗馥莉上小學時,娃哈哈正處於發展期,父母忙於工作,放學後她只能自己背著書包到公司食堂吃飯,在幾個大學生集體宿舍間跑來跑去。
事業使得宗慶後無法分心照顧女兒,每每言及這段往事,宗慶後總是深懷疚意。
宗馥莉說,父母的生活至今很簡朴,她也一直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富孩子,倒是從小生活的歷練讓她不得不獨立處事。
1996年讀完初中,宗馥莉去了美國讀書。4年後,進入洛杉磯佩珀代因大學,主修國際商務,2004年大學畢業後回國,宗慶後馬上讓她直接參與管理。其父事必躬親的作風也體現在宗馥莉身上。她管理的蕭山第二基地的員工反映說,宗馥莉是第一個到基地,最後一個離開。
宗馥莉的首次獨立正式亮相是在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7000萬元,設立「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教育基金」的儀式上。在儀式上,她全程跟蹤參與研究員課程設置、研究課程和方向制定,她說,「我要對我每一筆錢的流向和用途都清楚。
宗馥莉在公司內部頗有「鐵娘子」風范,凡事注重規則與效率。公司內跟從其父親的員工曾表示,宗馥莉與父親的思維和處事方式迥異。在公司,她讓員工叫她Kelly或馥莉,她的名片上不印頭銜,但這不妨礙她乾脆利落地行使決斷權。
由於長期受到西方成熟市場經濟運行和社會文化理念的影響,宗馥莉與重視人情的父親大不相同。她更尊崇嚴格的規章制度,與中國人習慣含蓄表達的方式不同,她更喜歡直來直往。
宗慶後主持娃哈哈已達25載,據娃哈哈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董事長幾乎沒有辭退過什麼員工,一群和他一起創業的元老,至今仍然對宗慶後忠心耿耿,這種感情放在宗馥莉身上也沒有變。」不過,宗馥莉的管理方式就不一樣了。「實在不符合這個崗位要求的員工,就會被辭退。」這位人士表示,「當然,也有年紀輕輕被擢拔的人,這又顯示了其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一面。」
在娃哈哈,宗馥莉被稱為「公主」,其中不乏玩笑成分,當然還有某種敬畏感。她是「娃哈哈帝國」的「欽定」接班人,這個帝國在2011年的營業額達到了678億元。在這個帝國中,宗慶後無疑是權力中心、是帝王,他毫不避諱的「大權獨攬」的強悍管理風格,早在業界聞名遐邇。身為帝王之女的宗馥莉,以「公主」形容自然非常貼切,但這是最表面的一層,再深入一層的話,如你所知,人們形容的是她與父親幾乎同樣的強勢、果斷。歷經多年的打拚,輔以父親的悉心培養,公主如今已經有了自己的「小王國」。
2007年11月,出資1000萬元成立「馥莉慈善基金」。
2013年,宗馥莉所管轄的娃哈哈蕭山二號基地有6家分公司,分屬於飲料、方便食品、童裝、日化行業。企業主要經營范圍:生產、銷售食品、飲料、服裝、化妝品。這些企業連年入圍蕭飲料已通過國家高新技術,2006年以來娃哈哈蕭山基地上繳稅收達到11.2億元。其中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41億元,上繳稅收高達4.14億元,比2006年增長56%。為政府「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應對危機做出了切實的貢獻。
⑻ 宗馥莉身高體重
中文名
宗馥莉
外文名
Kelly(fuli Zo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82年(辛酉版年)1月15日
職 業
企業家
畢業權院校
佩珀代因大學
主要成就
設立「浙江馥莉慈善基金會」
2012年度風雲浙商
西安交大馥莉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
父 親
宗慶後
職 務
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⑼ 宗馥莉是誰
宗馥莉,1982年1月生,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的女兒,被回外界公認為宗慶答後事業的接班人。
宗馥莉2005年起任娃哈哈集團蕭山二號基地管委會主任助理,之後歷任蕭山基地管委會副主任、杭州宏勝飲料集團總裁等職。2013年,企業;這些企業連年入圍蕭飲料已通過國家高新技術,2006年以來娃哈哈蕭山基地上繳稅收達到11.2億元。其中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41億元,上繳稅收高達4.14億元,比2011年增長56%。為政府「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應對危機做出了切實的貢獻。除了傳承父輩為事業而奮斗的企業家精神、刻苦經營企業、為企業員工謀福利之外,宗馥莉也努力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將慈善事業作為企業的社會使命。其設立的「馥莉慈善基金」自2008年來已捐資96萬元,重點捐助貧困大學生與小學生。
⑽ 被稱為中國真正的富二代的商人之子是誰
1、李澤鉅——華人首富李嘉誠之子
李澤鉅其父李嘉誠,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2013福布斯排行榜華人首富。
2、王思聰——萬達集團老總王健林獨子
王思聰2010年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老總王健林的獨子。王思聰現任北京普思投資董事長、萬達集團董事。
3、汪小菲——「俏江南」集團老闆張蘭的獨子
現任俏江南集團執行董事,主要負責俏江南的海外推廣、設計以及時尚創意等工作。2011年6月13日汪小菲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他正式接任俏江南餐廳集團CEO的職務。
4、柳青——聯想老總柳傳志之女
柳青現任高盛(亞洲)集團執行董事。
畢業後加入高盛(亞洲)集團投資銀行部負責「分析員工作」。
2004年轉投直接投資部工作,2008年晉升為執行董事。
5、王雪紅——「台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之女
王雪紅的父親是被譽為「台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台塑集團的創始人。也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富豪。
6、宗馥莉——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宗慶後的女兒
宗馥莉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哇哈哈集團,在哇哈哈集團內業績不菲。
其設立的「馥莉慈善基金」自2008年來已捐資96萬元。
重點捐助貧困大學生與小學生。
7、陳丹霞——立白集團創始人之一陳凱臣的女兒
陳丹霞現任立白集團經營管理與改革中心副總經理、立白集團化妝品事業部總經理、上海新高姿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廣州澳希亞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澳希亞(澳大利亞)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堪稱女中豪傑。
8、孟晚舟——華為公司的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的女兒
孟晚舟剛讀完高中就進了華為,從前台接待員總裁,孟晚舟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做起。
期間,孟晚舟還在繼續進修,先後獲得華中科技大學會計學碩士學位。
2011年4月17日擔任華為常務董事兼CFO.
9、楊惠妍——碧桂園創始人之一楊國強的之女
楊惠妍在《福布斯》亞洲版2007年中國富豪榜上,楊惠妍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
2012年3月27日,碧桂園發布公告,委任楊惠妍為副主席。
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九位。
10、羅訂坤——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祖亮之子
羅訂坤現任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接力中國副理事長。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國際經濟學學士、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生。
11、段劉文——四通集團董事長段永基之子
段劉文「中關村之父」、四通集團董事長段永基的兒子。
作為企二代的他同時也是一個「創二代」,他拒絕接受父親的幫助、堅持絕對獨立創業的代表人物。
如今,他已是漢朗光電的創始人之一兼CEO。現任接力中國理事長。
12、何劍鋒——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享健獨子
何劍鋒早些年曾經做過空調製造上游的相關生意,並一度引發外界關於美的要父傳子的猜測,不過後來何劍峰多在香港發展,並且專注於投資行業,與美的關聯漸少。相比其父親的製造業天下,何劍鋒最感興趣的也還是資本市場、金融產業。在業界頗有成就。
13、梁冶中——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的獨子
梁冶中現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財務總部總監,歷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製造車間調度員、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資金結算中心副主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部第一副總監。
14、魯偉鼎——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魯冠球之子
魯偉鼎是高級經濟師,萬向集團公司總裁,同時是民生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萬向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件供應商,不僅為中國轎車製造商提供零配件。
同時將工廠開到了美國,成為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的供應商。
15、劉暢——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之女
從2006年開始,劉暢多次登上胡潤女富豪榜。到2012年,在胡潤少壯派富豪榜中,劉暢以109億元財富位居4位。
16、尹索微——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之女
尹索微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與第二任妻子陳巧鳳之女。現任力帆集團董事、力帆控股、力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重慶力帆摩托車產銷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
17、陳星言——新東苑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慧琴之女
陳星言其母親沈慧琴是新東苑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上海新東苑國際投資集團副總裁、接力中國副理事長。
18、湯子嘉——湯臣集團創始人湯君年之子
湯子嘉其母親是台灣擁有「一代俠女」之稱的金馬影後徐楓,父親是擁有「浦東開發第一人」之稱的湯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