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技術分析存在三個基本假定或者前提條件:第一,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第二,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第三,歷史會重演。這不僅構成了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靈魂,也是一切運用技術分析方法的市場人士所普遍認同和相信的。即使有人對技術分析中的一些方法產生質疑,但卻鮮見有人對這三個前提條件進行思辨。
首先,「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在約翰·墨菲的論述中,他認為價格變化必定反映供求關系。也就是說,投資者不用關心價格漲落的原因,只需順勢而為就行了,因為市場行為或價格變化已經包容了各種信息。但是,我們必須對此相應認識到:「市場大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都是錯誤的。」如果以已發生的市場行為來解釋價格變化的原因或作為我們實際操作的依據,那麼,很大的可能性是——追隨錯誤,並導致失敗。這是一種悖論。
其次,「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趨勢」作為技術分析的核心,被技術分析者奉為圭臬。「追隨趨勢」被認為是最佳的投資策略。但是,對於一波行情而言,趨勢有許多不同形態:有所謂的長期趨勢、短期趨勢。而且對於「長期」、「短期」的時間界定是模糊的,所謂「長期」的跨度可以是一年、一月或一周,而「短期」則可能是幾天、幾小時或幾分鍾,而對於絕大多數散戶而言,他們所能承受的浮虧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在追隨趨勢的過程中,往往是在一波大趨勢中被一個相反的小趨勢淹沒。這也是一種悖論。
同樣,「歷史會重演」也存在一個相反的命題——「歷史會刷新」。如果我們嚴格信守歷史的重復,在投資活動中,在所謂的「頂部」、「底部」進行經驗性操作,那麼,一旦某次歷史出現「改變」,即突破「頂部」或「底部」,則投資者將導致慘敗。即便歷史無數次重演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利潤,但只要一次改變就足以「致命」。所以,每當我們面臨「歷史」時,也就是我們面對上述悖論時,辯證思考將使我們避開重大損失.
B. 怎樣理解證券市場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宏觀經濟
就是一級市場股市
就是二級市場.兩者變化成正比
C. 簡單談談對證券行業的認識
隨著經濟的發展,證券市場的發展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近現代社會,起作用不可小覷。
D. 談談 你對證券市場的認識
這是一個鍛煉人的意志與耐力的地方。
E. 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談談對證券投資風險的認識
1.利率風險。
這是指利率變動,出現貨幣供給量變化,從而導致證券需求變化而導致證券價格變動的一種風險。利率下調,人們覺得存銀行不合算,就會把錢拿出來買證券,從而造成買證券者增多、證券價格便會隨之上升;相反,利率上調,人們覺得存銀行合算,買證券的人隨之減少,價格也隨之下跌。在西方發達國家,利率變動頻繁,因利率下降引起股價上升或因利率上調引起股價下跌的利率風險也就較大;而在以下不發達國家,利率較少變動,因利率變化所引起的風險也相應較低,人們承擔這種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也較差。例如1988年8、9月間,我國銀行利率上調,對一些原來買債券的人來說,當初購買時就是因為看中債券比銀行利率高,有的好不容易才通過各種關系購得,這時,債券利率反比銀行利率下降了,而且還不能「保值」,故有不少債券投資者向銀行、發行債券的企業以及新聞媒介呼籲,要求調高債券利率。實際上,這正是他們缺乏投資常識,不知道買證券還會遇上利率風險得一種反映。
2.物價風險。
也稱通貨膨脹風險,指的是物價變動影響證券價格變動得一種風險。這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重要物品(如電、煤、油等)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大部分產品的成本和收益;另一種是那個物價指數的變動。一般來說,在物價指數上漲時,貨幣貶值,人們會覺得買債券吃虧了,而引起債券價格下降,1988年搶購風時100元面值的國庫券以七八十元的價格拋出,就是受此影響。但是,股票卻是一種保值手段,因為擁有企業資產的象徵,物價上漲時企業資產也會隨之增值,因此,物價上漲也常常引起股價上漲。另一方面,物價上漲,特別是煤、電、油的價格上漲,使企業成本增加,這時投資股票也不免會有風險。不過總的來說,物價上漲,債券價格下跌,股市則會興旺。
3.市場風險。
這是指證券市場本身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
證券市場瞬息萬變,直接影響供求關系,包括政治局勢動盪、貨幣供應緊縮、政府幹預金融市場,投資大眾心理波動以及大投機者興風作浪等,都可以使證券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就拿上海股市來說,1991年6月前疲跌不振,持股人眼看自己手中的股票價值不但沒有增加,股票反而跌進票面以下,對股市毫無興趣,泄氣之至;擁有資金者面對行情持續處於跌勢,也不願貿然進場,造成進出均少,盡管上市股票不過區區幾千萬元,仍是供過於求。7月以後,在外地投資者的影響下,加之浦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興奮作用,上海股市大振,大眾心理起了根本變化,幾千萬元股票變得大大供不應求。對這樣畸冷畸熱的股市,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在意料之外,因為其中有許多無法預測的偶然因素。換言之,投資者若在6月投資股市,盡管價格很低,卻會碰到許多難以意料的風險,正因為風險大,獲利機會也高。6月投資的人,到10月,股價就翻了兩番。
4.企業風險。
指上市企業因為行業競爭、市場需求、原材料供給、成本費用的變化,以及管理等因素影響企業業績所造成的風險。企業風險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營業風險,這里有市場上某種產品飽和滯銷的因素,也有政府產業政策的影響,是某一行業或產業受到限制。例如為防治污染,有污染性的企業或因此關門,或則遷移,或則必須花極大費用去整治污染,從而造成企業利潤大大下降甚至虧損。二是財務風險,指的是企業財務狀況不良,包括財務管理不當,規劃不善,擴充過失等,從而造成不應有的營業損失和資本損失。一個企業若發生營業性風險尚可調整方向,若遇財務風險,有時在其會計報告中會用不屬實的財務數據來欺瞞股東,誤導投資人,當財務報告中突然出現大額營業外收入或非常利益所得,看起來公司獲利大為增加時,需特別引起注意,這很可能是一種假象,投資者一定要謹慎對待。
F. 對證券.投資市場的認識、體會等
清楚自己到股市來的目的,即不是來預測而是來賺錢的,不是來證明自己正確與否而是來盈利的,而且是希望自己在平靜而不是在煩惱中賺錢或贏利的。
我不預測股指還跌不跌,也不預測股指是漲還是不漲,對於別人猜謎似的種種預測也沒有絲毫興趣。自然,這些種種預測不會令我不安、恐懼或興奮。道理很簡單,你預測百分之百正確,但你可能不賺錢,虧錢甚至虧大錢。相反,你不去預測或不輕信任何預測,但你可能賺錢甚至於賺大錢,只要你牢牢守住手中的好股票。
似乎應該有所區別,甚至於應該嚴格區別開來:對於公司的估值與股指的預測。如果公司有持續成長性,而且公司的股價高得不是十分離譜,盡管該公司的股價也可能下跌甚至大幅下跌,你應該做的是買進、持有而不是賣出。相反,如果公司已經沒有了持續成長性,或者公司的股價已經高得十分離譜,盡管該公司的股價還有可能上漲,你應該做的是賣出而不是買進或持有。這樣做,與股指的預測沒有關系,甚至與股指的預測絲毫沒有關系。
股指下跌,好公司可能不跌甚至上漲,當然也可能下跌,不過,股指下跌50%,而該公司可能下跌的是20%、30%,當然,也可能是60%、70%。也就是說,這些都有可能。經驗表明,關注這么多種可能往往使人心生迷亂,煩躁不安。其實,這些都不重要甚至是不值得關注的,重要的是當股市下跌或股市回升特別是在今後的大牛市到來時,該股票還在不在自己手中。
當然,對於公司的准確估值絕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持久的訓練,甚至是終身訓練。只要准確地掌握了一家公司的估值,就會離賺錢越來越近。而學習預測股指或學習讓自己相信股指,則可能離賺錢越來越遠。
在訓練准確把握一家公司估值的過程當中,都需要時間和耐心、眼力和定力。
作為股民,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永遠要清楚自己來股市的目的。
G. 如何理解證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核心
資本市場: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長期金融工具進行交易的市場。
按照市場工具通內常劃分成股票市場、容債券市場、投資基金。
證券市場是股份制企業發行證券、籌集資金及證券流通交易的場所。股票、債券都屬於證券吧。
所以資本市場包含了證券市場。
H. 對中國證券市場的了解
我國證券來市場只有十年的歷史,但源其發展速度卻是罕見的。至2000年底,在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超過1000家,企業從股票市場籌集的資金累計已超過4000億元,上市企業市值佔GDP的比重已超過了50%。證券市場的作用愈來愈大,並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十年來,我國證券市場對發展和改革功不可沒。首先,企業從股票市場融入了大量資金,為企業緩解資金困難、特別是為國有企業脫困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次,企業上市融資畢竟促進了企業改革,促進了傳統的國有企業向現代公司制度邁進。再次,出現了所謂的財富效應,一些證券投資者的財富因此而增加,特別是在證券市場發展的前幾年,不少人在證券投資中積累了財富。
但是,僅僅根據這些並不能對我國的證券市場作一個全面的評價。問題的關鍵在於,證券市場的功能絕對不只是幫助企業融資、改制,也不是為了實現財富效應。盡管融資功能是證券市場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但決不是全部。事實上,與融資功能相聯系的是,證券市場應該比傳統的銀行體系更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主要依賴於證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投資變現功能和風險分散功能。
I. 結合你股票投資的一次經歷談談對證券投資的認識
證券投資不僅僅抄包括股票投資,還包括商業票據,政府票據等有價證券.
就給你說說股票的吧.
股票是上市公司發給股東作為已投資入股的憑證.
股票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指公司上市時發行股票的市場,資金直接流入公司.二級市場是股民之間買賣股票的市場,股票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資金只在股民之間流動,不流入公司
證券投資的收益來自利息差,股票投資分為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兩種.也被稱作"長線""短線",長期投資主要靠公司利潤的分紅,這部分收入與公司業績直接相關.短期投資需要看準市場價格的趨勢,利用價格差獲得利益.
證券投資高風險,高收益.
證券市場直接影響到國家GDP中的「投資」一項,對國民經濟有重要貢獻,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股市過熱會導致泡沫經濟,出現虛擬增長的現象,信用膨脹,潛在有經濟危機。
只列出綱要,內容你自己理解著充實
J. 證券怎樣理解
證券:是指發行人來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的源、表示其持有人對發行人直接或間接享有股權或債權並可轉讓的書面憑證,是各類財產所有權或債權憑證的通稱。按其性質不同可分為憑證證券和有價證券,通常所說的證券是指有價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基金、權證、及其他各種派生的金融產品等。證券具有收益性、流通性和風險性。股票、債券、基金的投資目的在於獲取投資收益,買入或認購後,有獲得股息、紅利或債息的權利。在證券市場上自由地將持有的證券轉讓給其他人,流通性還起到了減少投資風險的作用。發行人因經營不善造成虧損甚至破產,則投資人的預期收益可能喪失。一般來說,風險大的投資收益相對也高,風險小的投資收益較小,股票的風險和收益一般比債券大和高,而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則介於股票和債券兩者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