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股指期貨基差套利

股指期貨基差套利

發布時間:2021-01-11 08:10:34

1. 期指小課堂:從股指到期指,哪些因素主導了基差

影響股指期貨基差的因素是:
首先,從期貨定價的理論上來講,股指期貨的價格體現的是未來股指價格的現值,因此相當於現貨價格加上持倉成本再減去未來股票現貨的分紅收入。這樣基差就主要體現為3個方面:對未來股指漲跌的預期、持倉成本以及股票分紅。當市場對股指強烈看好時,基差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抬升;而持倉成本對於股指期貨也就相當於資金的成本,因此基差又受到利率因素的影響;最後,在每年夏天分紅季(5~8月),基差的貼水幅度會相對較深,這便是來自股息分紅的影響。
拋開理論來看,市場本身正向套利相對於反向套利更為便利等交易規則也是其中一大因素。正向期現套利時,只需持有股票現貨或股票型基金的同時做空股指期貨,但反向套利則需要通過融券的方式賣空股票現貨或股票ETF如滬深300ETF的同時做多股指期貨。由於市場上可融券賣出的滬深300ETF量相對有限,反向套利的力量本身就會弱於正向套利。除此之外,如流動性、保證金制度等因素也會影響基差的變動情況。
目前的股指期貨長期處在貼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投資者的影響。自股指期貨被限以來,市場上的投機者數量迅速減少,更多的是做套保的機構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大多持有股票現貨,通過做空股指期貨對現貨套保,鎖定價格,也因此壓低了股指期貨的價格。因此當股指期貨松綁消息出來後,市場也在預計股指期貨貼水收窄,尤其是對於遠月合約而言,目前的貼水幅度較大,流動性也不高,盡管目前的松綁尚未對遠月合約的基差構成明顯的推動因素,但隨著股指期貨的進一步松綁後,流動性的回升或將使其貼水進一步收窄。

2. 基差與期貨價差有何不同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現貨價格與該商品在期貨市回場的期貨價格之答差,即:基差=現貨價格一期貨價格。參照物不同,基差結果不同。
價差: 買賣價格之間的差異;用於衡量市場流動性。在正常情況下,價差越小,流動性越高.
計算價差應用建倉時,用價格高的一「邊」減去價格較低的一「邊」。所以在期貨中價差一般是正數.

3. 套期保值和套利是什麼意思呢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內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容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套利是指投資者或借貸者同時利用兩地利息率的差價和貨幣匯率的差價,流動資本以賺取利潤。套利分為抵補套利和非抵補套利兩種。

(3)股指期貨基差套利擴展閱讀:

在進行套利交易時,投資者關心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投資者買進自認為價格被市場低估的合約,同時賣出自認為價格被市場高估的合約。

如果價格的變動方向與當初的預測相一致;即買進的合約價格走高,賣出的合約價格走低,那麼投資者可從兩合約價格間的關系變動中獲利。反之、投資者就有損失。

套利活動的前提條件是:套利成本或高利率貨幣的貼水率必須低於兩國貨幣的利率差。否則交易無利可圖。

4. 為什麼中國的股指期貨基差比美國大

朋友,不要動不動就拿外國的東西來比,我們自己的股票就按照自己的情況弄!

5. 股指期貨升貼水是什麼意思

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價格的差被稱為基差,當股指期貨價格高於現貨指數價格時,股指期貨處於升水,基差為正;反之,股指期貨處於貼水,基差為負。股指期貨上市以來,社會普遍關注其升貼水情況。有觀點認為,升水就是做多看多、貼水就是做空看空股市的標志,甚至將股市下跌歸罪於股指期貨貼水。這是對境外市場個別觀點的不當概括,很值得商榷。綜合境內外研究及實踐情況來看,股指期貨升貼水主要受金融市場利率、股市分紅、微觀資金成本、套利力量、市場情緒等影響,升貼水不代表定價有偏差,也不是看多或看空的有效標志,更不是股市走勢的指南針。
股指期貨升貼水是反映市場運行的一個窗口指標

1、期貨價格與到期時指數實際價格無關,並非預測股市未來的指標

如前所述,股指期貨理論價格公式為(F=S*[1+(r-y)*t/360])。可見,期貨理論價格的決定基礎是指數當期價格,與到期時的指數價格無關。准確地說就是,期貨價格不是到期時指數價格的無偏估計。因此,期貨價格高於或低於現貨指數,並不意味就是對未來股市看高或看低,不能誤將股指期貨價格簡單視為交易出來的到期時的指數價格。尤其是當市場套利機制十分有效的情況下,這種判斷更加不合理。相對商品期貨,金融期貨期現套利更加便利和發達,上述這種理論價格關系也更加牢固和扎實。

2、基差存在不等於定價偏差,一定的升貼水區間仍屬合理

升貼水或基差,是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的價差,而定價偏差是股指期貨實際價格與理論價格的差異,二者既聯系又不同。第一,基差存在不等於定價有偏差。舉例來說,假設滬深300指數為2000點,期指價格為2015點,資金成本為5%,指數的股息率為2%,股指期貨距離交割日還有90天,則期貨理論價格為(2000*[1+(5%-2%)*90/360]=)2015點,定價偏差為(2015-2015=)0,而基差為(2015-2000=)15點。可見,基差和定價偏差是兩個概念,基差存在不意味著定價偏差。第二,定價有個合理區間,在無套利區間內都是合理價格,實際價格不等於理論價格但也可以是合理價格。繼續上述例子,假設考慮到各種套利成本後,當期貨價格高於2035點時或低於1990點時,套利有利可圖,套利者會自動介入,促進期貨價格趨向合理。但當期貨價格處於1990-2035點較小的區間內,收益不抵成本,套利無利可圖,套利交易不會發生。這樣,圍繞著期貨理論價格這樣一個「中軸線」,存在一個所謂的「無套利區間」。在這個區間內,任何一個價格都是合理的。因此,6-7月間貼水較深、基差較大,實際價格低於理論價格,但考慮了融券不暢導致反向套利成本過高後,期貨價格仍在無套利區間的較窄「箱體」內。

3、貼水並非看空股市、不影響股市大漲,升貼水不是股市預測神器

正如前面反復說的,期貨升貼水有其內在原因,不排除市場情緒、預期等影響,但主要是分紅與資金成本的影響。因此,升貼水自有規律,與股市走勢關系不大,並不像一般的分析師或媒體所說的「升水」或「正基差」就是看多後市、「貼水」或「負基差」就是看空後市。

一方面,從境外市場實踐來看,持續貼水並不會導致股市走勢持續走低。例如,美國標普500指數期貨自2009年出現持續貼水,截至2013年11月15日,1228個交易日只有13天正基差,正基差天數只有1%,但美國股市自2009年一路走高,累計漲幅超160%。標普500指數先是從2009年3月666點的近13年新低升至2010年4月末的1186點,漲幅超過78%;經過此後短短兩個月的回調,該指數繼續上攻,並在2011年4月突破1300點關口;短期休歇後,從2011年10月開始,標普500指數再次發力,至今25個月來上漲超過59%,最高達到1804點;今年漲幅已經超過26%,已創歷史新高。分析顯示,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刺激使得無風險利率持續走低甚至接近於零,而企業利潤增長和勞動力市場好轉等使得股息率一直維持在2%以上且穩步提升,無風險利率與股息率之間的巨大差異彰顯出美國股市投資價值,成為拉動美股持續上漲的核心動力。可見,股市走勢還是受宏觀經濟政策、利率資金成本、企業盈利狀況等基礎因素決定。

另一方面,針對滬深300指數及其期貨的深入研究也沒有發現升貼水與指數走勢存在穩定關系。研究顯示,一是股指期貨基差與股指漲跌相關性系數僅為0.006,十分微弱,且統計上不顯著;二是即便加入股市漲跌慣性和波動性等變數後,二者的相關系數也只有0.013,且統計上仍不顯著,無法證明二者存在相關關系。並且,2013年7月2日股指期貨出現最大負基差(滬深300指數收於2006.56點)後,股市並未繼續下跌,而是逐步企穩,至今年11月15日漲幅為5.79%,期間最高漲幅達到12.41%(9月12日滬深300指數收於2255.61點)。可見,股指期貨升貼水與股市漲跌既沒有機理上的經濟相關性,也沒有統計上數據相關性,升貼水不是預測股市走向的指標。

6. 股指期貨的期現套利與跨期套利都有什麼特點

期現套利是指來某種期貨合約,當源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在價格上出現差距,從而利用兩個市場的價格差距,低買高賣而獲利。理論上,期貨價格是商品未來的價格,現貨價格是商品目前的價格,按照經濟學上的同一價格理論,兩者間的差距。

即「基差」(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應該等於該商品的持有成本。一旦基差與持有成本偏離較大,就出現了期現套利的機會。

期貨價格要高出現貨價格,並且超過用於交割的各項成本,如運輸成本、質檢成本、倉儲成本、開具發票所增加的成本等等。 期現套利主要包括正向買進期現套利和反向買進期現套利兩種。

(6)股指期貨基差套利擴展閱讀:

期現套利交易不僅面臨著風險,而且有時風險甚至很大。主要的風險包括:

(1)現貨組合的跟蹤誤差風險;

(2)現貨頭寸和期貨頭寸的構建與平倉面臨著流動性風險;

(3)追加保證金的風險;

(4)股利不確定性和股指期貨定價模型是否有效的風險。

由於面臨這些風險,在考慮風險之後的套利收益率如果高於其他投資交易機會,那麼期現套利活動才可能發生。因此,套利所面臨的風險和預期收益率將影響套利活動的效率和期現價差的偏離程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期現套利

7. 期貨中套利是什麼意思

期貨中的套利即為跨期套利。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種,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

跨期套利又可分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兩種形式。例如在進行金屬牛市套利時,交易所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希望近期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合約價格的上漲幅度;而熊市套利則相反,即賣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約,買入遠期交割月份合約,並期望遠期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

(7)股指期貨基差套利擴展閱讀

套利的風險

1、交易風險

通常兩次或三次交易不能嚴格同時完成,因此存在套利組合部分交易和價格波動部分暴露的可能性,而平倉的可能性也不能保證交易在盈利的價格下進行。不同的市場交易時間也給套利者帶來風險。例如,套利者發現IBM的股價在紐約證交所和倫敦證交所之間有利潤空間,但由於紐約證交所和倫敦證交所交易時段的不一致,他無法同時在兩個交易所完成投資組合操作。

2、無效配對

套利交易的另一個風險來自買賣雙方價格關系同時失效。仲裁員可能認為一對資產之間存在密切的價格相關性。他們出售價格被高估的資產,購買價格被低估的資產。他們希望在未來通過縮小資產差距來盈利。然而,仲裁人的判斷可能是錯誤的。由於市場波動,資產組合的價格相關性也將長期失效,這種套利交易將面臨超預期的風險。

3、交易對手

由於套利涉及未來的資金交付,因此存在交易對手違約、無法支付資金的風險。如果只有一個交易對手或多個關聯交易涉及一個交易對手,風險將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中,許多交易對手違約,通過杠桿放大風險。

8. 國債期貨該如何進行基差套利

理論上期貨價格是市場對於未來現貨市場價格的預估值,而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聯系則用基差來表示。國債期貨的基差指的是用經過轉換因子調整之後期貨價格與其現貨價格之間的差額。國債的期貨現貨套利策略,本質上則是對於基差的預期變化進行交易。
國債期貨交割的時候期現基差是0,因此如果市場上出現負基差,就可以做多基差,如果在後續交易中出現正基差,可以平倉獲利,或者持有至交割,獲取基差的利潤,這是基差交易的基本思路。
基差交易的利潤來源於持有期收益和基差變化。基差交易是利用基差的預期變化,在國債現貨和期貨市場同時或者幾乎同時進行交易的交易方式。買入基差或者基差的多頭就是買入現貨國債並賣出相當於轉換因子數量的期貨合約;賣出基差或者基差的空頭則恰恰相反,指的是賣空現貨國債並買入相當於轉換因子數量的期貨合約。
基差的多頭從基差的擴大中獲取利潤,如果國債凈持有收益為正,那麼基差的多頭還可以另外獲得該持有收益;基差的空頭從基差的縮小中獲取利潤,如果國債凈持有收益為正,那麼基差的空頭會損失該凈持有收益。
相較於其他品種,國債期貨最大的特殊性在於其現貨標的由多隻可交割債券決定,而其他金融期貨一般只有一個現貨標的,這就決定了為投資者所熟知的期現套利策略可以在國債期貨的多隻可交割債券上運用。在多隻可交割債券上運用的期現套利,其收益機會來源不再是簡單的由投資者情緒造成的二級市場期現價格的錯殺,由於國債期貨跟蹤標的會在一籃子可交割券中變動,也就是最便宜可交割券(下簡稱CTD券)會發生變動,這使得國債期貨期現套利有更豐富的收益機會。
市場投資者一般把這種在國債期貨運用上延伸了的期現套利稱為基差交易策略,可以說基差交易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期現套利,期現套利只是基差交易中的一種特殊情況。

9. 什麼是量化投資交易策略

一文看懂量化投資策略

閑話基

量化投資在近些年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包括規模、策略、業績。量化投資,是指通過藉助統計學、數學方法,運用計算機從海量歷史數據中,尋找能夠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策略,按照策略構建的數量模型嚴格執行投資,力求獲得長期穩定可持續高於平均的超額回報。

跨市場策略涉及外匯兌換、國際期貨交易對沖,交易實現難度大,國內用得少。

由於期貨具有杠桿屬性,這類策略持倉的市值往往很大,有時候甚至超過產品資產總值,導致收益率的波動率是所有量化策略中最大的。在市場出現連續震盪行情時,這樣策略由於杠桿屬性會出現較大的回撤。另外一個對這類策略的一個限制是,目前市場上活躍交易的期貨品種不多,高頻交易很大程度倚重於品種成交量,開平倉時間間隔較短,使得策略容量不大。

10. 什麼是基差套利

基差套利交易的概念:套利也就是在買進一個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另外一個合約。可以是同一商品不同月份之間的套利,也可以是不同商品之間的套利。或者是同一商品在兩個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套利。套利者同時做多一個合約並做空一個合約。套利交易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多頭頭寸,另外一部分是空頭頭寸。
同一商品不同月份之間的套利稱之為跨月套利;不同商品之間的套利稱為跨商品套利。投資者通過套取兩個合約之間的價差來獲取利益。套利者關注的是兩個合約之間的價格關系,而非商品的絕對價格。
大商業機構套利交易做得很大。他們分析並利用商品者之間的基差,採取多種多樣的方式來進行套利交易。大的投機機構(基金)也進行套利。然而小的投機客,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卻很少涉足套利交易。這是因為有些基差跟蹤和分析起來十分復雜。不過,有一些簡單的套利交易技巧適合個人投資者去學習運用。
據說,多數套利交易者主要依靠基本面分析來決定他們的交易,而多數直接進行期貨交易的投機者則主要依靠技術分析來做出交易決斷。
正如我在開篇講到的,套利交易較之於直接的期貨交易風險要小一些。可貯存的商品有其額外費用,而對於資深的套利交易者來說,基差很少超越某種歷史水平。這就是說,一個交易者在進行套利交易時,心中能確定其風險程度。有些套利在交易過程中震盪比較劇烈,例如跨商品套利。由於風險較低,經紀公司對於套利交易者所要求的保證金較直接進行期貨交易的投資者來說要低一些。
跨月套利分為「牛市基差」和「熊市基差」。牛市基差套利指的是交易者買進同一商品近月合約,拋空遠期合約。交易者這樣做套利原因是他認為近月較遠期合約更為強勁(價格漲幅更快)。相反,如果價格下跌,牛市套利者認為近期合約較遠期合約跌幅要小。而且永遠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即近期合約蠢蠢欲漲,而遠期合約則時時待跌。熊市基差正好同牛市基差相反。針對同一商品,投資者拋空近期合約而做多遠期合約。熊市套利者認為遠期合約將較近期合約上漲空間大,或者說近期合約較遠期合約下跌幅度要快。在市場中,牛市套利或者熊市套利都可以作為直接交易的替代品。其優勢是震盪較小,保證金成本偏低。不利的一面就是當你對市場走勢判斷准確的時候,基差套利所獲取的利潤不若單純直接做某個合約的空間大。
跨商品套利的一種特殊方式就是在一個商品和它的附屬產品之間做。常見的一種套利方式就是在大豆和它的產品豆餅、豆油之間做,叫「大豆提油套利」。這種套利是一種相對較為復雜的交易。大豆很少直接被消費。幾乎所有的大豆要生產成兩種產品:豆餅和豆油。大豆生產商從買進大豆的成本及其豆製品中的差價來獲取利潤。這種交易被稱為「大豆提油套利」。
對於那些單純從事期貨交易的投資者來說,商品基差套利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投資工具。舉個例子,假如近月玉米價格漲勢較遠期強勁,這往往意味著市場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是基本面顯牛的一個信號,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上漲。相反,如果在上漲過程中近月玉米漲幅不若遠期合約,投資者可以大致得出這樣的結論,近期價格的上揚主要是基於技術性買盤的推動,而基本面仍無實質利好,應隨時做好拋空的准備。
通過觀察基差,投資者可以發現哪個合約走勢最為強勁,從而買進該合約,而拋出那些走勢可能乏力的合約。

閱讀全文

與股指期貨基差套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廣發穩健凈值 瀏覽:136
境外匯款電子銀行 瀏覽:266
連續漲停的股票怎麼操作 瀏覽:858
2018年12月24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瀏覽:955
中信證券重組定價格 瀏覽:678
2014年抵押貸款利率 瀏覽:196
家族信託優勢 瀏覽:329
銀行信託證券保險 瀏覽:75
信託房地產風險 瀏覽:139
蘋果期貨利好股 瀏覽:513
買信託哪家好 瀏覽:741
一元人民幣對英鎊 瀏覽:794
萬雲股票 瀏覽:758
紅蜻蜓股票行情 瀏覽:56
股票福建板塊 瀏覽:784
股票有個xd 瀏覽:499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