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興業證券的發展歷程
1991年5月25日,作為興業銀行屬下的一家證券營業部,興業證券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初創而拉開事業的序幕。
1991年5月,營業部成立之初僅有十幾個職員,1000萬元資本金。相對於1988年來已經有不少證券公司成立而言,興業證券營業部不過證券市場的新兵。
1991年10月29日,營業部正式對外營業,業務品種單一,主要從事國債櫃台買賣和少數的企業債券代理發行。
1991年,第一批加入中國證券業協會,並當選理事單位。
1991年,實現利潤20多萬元。 1992年2月,與中國40多家證券經營機構一道,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出會員申請並獲批,成為首批13家異地會員之一。
1992年10月,福州開始實施股票異地交易系統,克服了大量的手工操作的問題,業務發展進入質的飛躍。
1992年,實現利潤200多萬元,同年加入深圳證券交易所。 1993年,福建省成為中國股份制改革試點省份,興業證券擔任省內股票認購證申請表發行主幹事。
1993年,共主承銷福建省5家上市公司中的3家新股(福建水泥、福建東百和閩東電機)發行,並推薦上市,是投資業務的里程碑事件,由此一舉打開業務局面,並奠定了興業證券在福建省內的行業龍頭地位。 1994年4月29日,福建興業證券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金1億。
1994年,代理證券交易總量首次進入上海交易所10強,列第4位。
1994年,投資銀行業務主承銷福州東百和閩福發配股,首開國家股、法人股以權證方式向社會公眾轉讓的先例,實現收入6000多萬元。
1994年,在熊市的大環境中實現當年利潤5000多萬元,利潤指標在中國400多家證券經營機構中排名第6。 1995年,在市場持續低迷情況下,基本規避由3.27國債期貨事件等引發的全中國性市場風險。
1995年9月,主承銷福建豪盛配股,開創法人股非定向轉配的模式,實現1000多萬轉配股在1分鍾內銷售一空的記錄,引起市場各方熱烈關注。
1995年,代理證券交易總量仍居上海交易所10強,列第6位。
1995年,實現利潤3530萬元,列全中國第8位。 1996年,市場回暖,全年代理證券交易總量首次突破1000億元,再度名列上海交易所第4位。
1996年,主承銷股票發行3家,主承銷福建省地方鐵路建設債券2億元。
1996年,公司業務立足福建,同時重心開始向上海轉移。
1996年,實現利潤巨幅增長,達3億多元。 1997年,由於資本金和地方監管機構的因素,失去收購專業銀行下屬信託證券經營機構的機會。
1997年9月,開始部署和實施勞動、人事、分配製度。
1997年,繼續實現利潤增長,達4.28億元,列中國第7位。, 1998年4月,公司在設立北京聯絡處,
1998年5月,控股經營福建企業顧問有限公司
1998年5月,舉辦「98年度資本市場研討會」
1998年6月,在國際互聯網開設網站,開始網上交易的准備。
1998年主承銷6家上市公司配股發行,成功策劃實施巴士股份定向增發法人股案例,開創了通過定向發行法人股吸收合並非上市公司的先河,被評為當年「十大最具影響力的重組案例」。
1998年,規范管理,穩健經營,全年實現利潤2.78億元 1999年,投行業務主承銷福建天香
1999年,投資銀行業務成功策劃浦東大眾以部分經營性資產認購大眾出租
股份,開上市公司間業務與股權整合之先河。1999年8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首批進行改制增資。
1999年12月19日,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標志著公司二次創業開始。新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9.08億,凈資產12.88億。
1999年12月19日,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大會在福州召開,二次創業正式開始。
12月19日,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在福州召開,會議選舉蘭榮為董事長、並聘任蘭榮董事長擔任總裁。經蘭榮總裁提名,聘任鄭蘇芬、王君恩、左興平、吳懷坤為副總裁。監事會第一次會議同時召開,推選陳永耀為監事會召集人。
12月31日,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937.45萬元,利潤11931.38萬元,凈利潤6885.56萬元。 1月,與中國社科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舉辦第四屆上市公司發展論壇。與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合舉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研討會。
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公司獲准進入金融同業拆借市場。
1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北京、武漢營業部獲批設立。
3月,中國證監會核准公司增資改制方案及更名,同時核准公司為綜合類證券公司。隨後,公司總部遷入福州湖東路99號標力大廈新址辦公。
4月7日至8日,2000年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明確公司二次創業的發展目標與思路。
7月,在2000年研發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明確業務重心向上海轉移的發展思路。
9月,新成立的資產管理部開始運作。
10月,位於上海浦東黃金地段的新辦公區投入使用。
11月,參加「福建省赴美國招聘留學人才工作團」,招聘留學歸國人才。
12月,外聘華信惠悅管理咨詢公司,著手重組人力資源體系。
2000年,二次創業的第一年各項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經紀業務實現A股基金交易量1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部均交易量第六。投行業務全年主承銷5家,擔任2家副主承銷和21家分銷商,融資額高達26.9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2000年實現營業收入7.96億元、利潤3.38億元,年底公司凈資產達14.9億元。 2月,召開工作會議,首次確立走「專業化、規范化、市場化」道路的戰略指導思想。
2001年,杭州、南京、成都、西安、哈爾濱等5家營業部相繼開業,全國性營業網點布局初步形成。
2002年,各項業務仍舊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其中經紀業務A股基金市場份額上升60%,交易量排名從上年第19位上升到第16位,部均交易量排名從上年第6位上升到第4位。
2001年,B股市場向國內個人投資者開放後,首家獲得經紀業務資格。
2001年,投行業務融資額20.4億元,市場份額上升68%,承銷金額和家數排名分別從上年的第19和第17位上升到第16和第13位。
2001年,受託投資管理業務在下半年市場大幅下挫的系統性風險下,風險控制不當,業務受挫,出席潛虧,公司經營壓力顯現。
2001年公司股票主承銷家數、主承銷金額、股票基金交易總額、凈資產和凈資本等5項指標躋身中國20強。 1月,召開工作研討會,分2階段分別在福州和上海召開。分析總結上年經營成敗得失,研討下一步項業務發展。
3月,成立證券分析師委員會。
4月,召開工作會議,提出2002年工作思路與措施。
5月,組織優秀客戶經理隊伍前往香港考察。
上半年,投行業務繼續穩健發展,成為上半年首發、增發和配股金額均躋身10強的唯一券商。
7月,證監會核准受託投資管理業務。
8月,部署並全力實施營業部營業成本與費用大削減。
9月,興網被評為「中國十大優秀證券網站」
9月,召開經紀業務點評會,提出業務戰略轉型。
10月,舉辦「生物醫葯世界論壇」
11月,召開投資銀行業務點評會。
12月,華潤集團來訪,商討公司再次增資擴股事宜。
2002年,證券市場延續持續低迷。公司經紀業務發展遭遇瓶頸,增長法理,首次出現虧損。但是,承銷業務仍舊保持良好勢頭,全年主承銷金額27.7億元,主承銷家數6家,排名從分別上年第16和第13上升到第7和第3,連續3年增長水平居業內前列。
2002年,證券行業出現整體性虧損,造成公司經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對資產管理業務虧損進行了如實的披露與釋放。 1月,興業基金管理公司獲准籌建。
1月,公司主承銷16億元的新鋼釩可轉債成功發行,開創了投行業務承銷特大型發行項目之先河,大幅度提升投資銀行業務的業內地位和品牌價值,
2月,主承銷三房巷5500萬A股,承銷業務一路高歌。
2月,調整公司組織架構體系
3月,召開工作研討會,提出公司整體戰略轉型
3月,開放式基金代銷業務資格獲准
4月,部署簽訂部門和個人業績合同,建立公司績效文化。
7月,廣州營業部開業。
8月,組織學習貫徹中國證券公司規范發展座談會精神。 10月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權代碼SH601377
『貳』 股指、國債和程序化實戰高端研討會
有興趣做投資的可以一起交流,我們是專業做金融投資的
『叄』 什麼是強制減倉麻煩告訴我
期貨中國網-股指期貨/商品期貨投資自由之路·關注七禾網微信公眾平台·永安國債期貨與資產配置·大地期貨貴金屬投資講座·永安小型私募資金對接會·人工高頻操盤手培養計劃·浙商油脂油料油粕研討會·實盤冠軍【林波】報告會·頂級策略師量化投資論壇 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橡膠和銅連續三個漲停板,交易所根據風險控制管理辦法對連續三個漲停板的合約進行停盤一天,隨後進行強制減倉。那麼?對交易所來說,強制減倉是一個風險控制手段,在市場連續單邊市的情況下可能會進行強制減倉。通俗地說,好比是:汽車在行進途中突然剎車失靈,必須利用外力強行進行阻止,當然效果取決於汽車的行進速度以及外力的強度。 期貨投資者有兩種:投機、套保套利,遇到強制減倉時,對於虧損的投機者來說當然是剎車,有用的剎車,至少多了一個緩沖力,有了了結頭寸的機會;對於盈利的投機者來說,當然不是一個好消息,盈利被強行中斷,如果被強行減倉,也就意味著被迫了結頭寸;對於套保套利的投資者來說,意味著可能會對套保套利的頭寸產生風險,也許本來該頭寸沒有大的風險,也會因為這個制度而產生一個比較大的系統性風險,不可小覷,要盡早評估風險,妥善處理。
『肆』 我國能源期貨市場
原油期貨標的商品的選擇。雖然我國將首先從燃
料油期貨入手,但原油期貨將是最終目標。目前,世界三大
原油期貨分別是NYMEX 的輕原油期貨(WTI) 、IPE 的布
倫特(Brent) 原油期貨和東京工業品交易所( TOCOM) 的中
東原油期貨,其標的產品分別是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
北海的布倫特原油和中東地區的原油。由於這三份合約已
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套期保值者和機構投資
者的參與,因而我國如果推出以這三種原油為標的的期貨
極有可能遭受失敗。我們應該從國內的原油品種中選擇供
應穩定、安全,且已經形成完善市場的某種原油作為我國原
油期貨的標的商品。大慶原油是一個不錯的備選對象,況
且在1993 年我國推出石油期貨時以大慶原油為標的的原
油期貨取得過巨大的成功。
市場參與者的構成。期貨合約取得成功的一個重
要因素就是存在規模巨大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我們應
該允許國外的套期保值者進入我國的石油期貨市場規避風
險,這樣能進一步擴大市場的容量。對於國內的機構投資
者,規定其參與期貨市場持有頭寸不得超過其資本金的一
定比率來控制風險, 而對於國外機構投資者, 可以仿效
QFII 的相關規定,給予符合規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一定金
額的投資規模,以活躍市場。同時,提高散戶的准入門檻,
將散戶的比率控制在一定的規模以下。
局部和整體的關系。上述分析可知,國外經驗表
明,首先推出的石油期貨合約取得成功後,後繼者難逃失敗
的命運。為避免重復推出帶來的人、財、物方面不必要的浪費,防止國內期貨交易所為了爭奪客戶而惡性競爭,管理部門應杜絕國內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相同或相似燃油期貨產品現象的發生。
近年來,亞太地區石油消費快速
增長,使得亞太地區在世界石油市場
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石油的「亞洲
定價權」也就成為了眾多國家的爭奪
目標。
據了解,目前亞洲地區並沒有成
功的原油期貨市場,這也導致在全球
石油價格體系中一直存在「亞洲升
水」的現象,即中東原油銷往中國等
東北亞地區的價格比銷往歐美地區的
價格每桶要高大約1~3美元。
1999年,日本在東京商品交易所
推出汽油、柴油品種,確立了東北亞
市場的原油基準價格。韓國也增加了
油品交易種類,試圖打造亞洲能源定
價中心。
今年5月5 日,伊朗宣布成立以歐
元計價的石油交易所,試圖改變國際
石油體系的框架,打破業已形成的石
油利益分配格局。卡達計劃建立一
家名為國際商業交易所的能源交易
所,預計2006 年11 月份開業,並提
供電子交易。俄羅斯打算於2007年推
出以盧布計價的原油期貨交易。
西方大國也試圖抓住現在的時
機,控制亞洲石油的定價權。美國的
紐約商業交易所今年准備與阿拉伯聯
合酋長國合作,在迪拜建立石油交易
所,牽制亞洲產生獨立的石油交易機
制和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有關人士表示,相對日本、新加
坡和印度等亞洲國家而言,中國在建
立區域性的石油交易中心方面有更多
的優勢。但如果不加快建設和完善本
國的原油期貨市場,就有可能失去在
亞太建立原油定價中心的戰略機遇。
據了解,中國不但是重要的石油
消費國,而且年產原油1.7 億噸,是
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隨著中哈、
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以及國內石油
儲運和煉制設施的不斷完善,中國在
連接中東、中亞石油生產國和東北亞
主要石油消費國的能源陸路通道中將
處於越來越有利的樞紐地位,有很大
可能發展成為亞洲石油中轉、加工、
交易和定價中心
『伍』 做市商制度的國內運用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包括期貨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必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其未來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學習和吸收海外金融市場先進的運作模式已成為必然選擇。中國對於國債、股票、期貨市場的做市商制度研究和探索,雖然起步較早,但效果不太明顯,直到目前仍未形成健全的制度。
證券市場運用情況
做市商制度在中國探索和運用始於證券市場。成立於1990年12月的原「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STAQ)曾經試行做市商制度。1991年8月16日,STAQ執行委員會制定了〈〈關於實行做市商制度的說明〉〉,並於同年9月開始正式實行做市商制度。但是,由於是在市場規則極不規范的環境下運行,做市商制度名存實亡。該系統後來停止運行,做市商制度未能堅持下來。
⑴股票市場
1993年至1994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內部及證券公司層面曾提出過多份做市商研究報告,建議在缺乏流動性的B股市場建立做市商制度。1995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曾組織過有關證券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大規模研討活動。在1999年5.19行情和2000年下半年的暴跌行情中,一些機構的出逃導致了股價的劇烈波動,有關方面為穩定市場,再次提出建立做市商制度問題。
中國創業板市場(又稱二板市場)將目標定位在高起點、國際化、規范化上,這表明中國的創業板市場將努力吸收發達國家二板市場的成功經驗,科學設計,嚴格管理,力爭成為規范、有效、活躍創新性企業的融資市場。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可避免地要對包括交易制度在內的現行制度體系進行調整。但是就是否引入做市商制度實行報價驅動機制,在證券市場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其中的觀點對於我們在期貨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很有幫助。反對在中國二板推行做市商的觀點稱,「中國股市的流動性(以換手率為衡量指標)居全球之冠,因此不需要引進旨在增強流動性的做市商制度。」
中國推出創業板市場,在交易機制方面完全用不著照搬納斯達克的制度,而應當延續主板市場的交易機制。其原因還在於,延續主板機制可以降低二板市場的設立成本,簡化運作程序,使券商和投資者能迅速地適應二板市場的交易環境。但鼓動在中國股市推行做市商制度的業內人士,其訴求點並非是「活躍市場」,而是「規范市場」。「中國股市的最大問題是操縱,而做市商制度恰恰可以抑制操縱。」做市商抑制操縱的原理是,由於做市商對某種股票持倉做市,使得有意操縱股價者有所顧及,既不願意為做市商「抬轎」,又擔心做市商拋壓;另外,做市商還可以利用技術手段來平抑股價——當市場出現買賣指令不均衡,有過大的買盤過度推高價格,或者是有過大的賣盤壓低價格時,做市商可以插手其間,平抑價格波動。但反對的觀點稱,做市商事實上也是莊家,也有可能濫用享受的特殊權利,甚至和其他做市商合謀串通,產生新的操縱行為。中國證監會前顧問梁定邦認為,「做市商與莊家有根本的區別,做市商的交易行為是透明的,而莊家的行為則是不透明的。」由於考慮到當時國際二板市場的整體環境及對主板市場的影響,中國二板市場至今仍沒有推出。較為可取的意見認為,中國二板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模式應當是:以電子自動撮合的競價制度為主、以競爭性多元做市商制度為輔的混合交易模式,比如在不活躍的大盤股板塊以及股價波動劇烈的股票,都可以輔之以做市商制度,這樣既不拋棄原有的比較成型的交易制度,同時又能夠融合做市商制度的優點。
⑵銀行間債券市場
真正在做市商制度的探索方面做出實際行動的是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實行的雙邊報價制度具備做市商制度的雛形。
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中國貨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成立時,市場交易主體僅為商業銀行。隨著市場准入制度的改變,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主體的類型不斷豐富。截至2002年12月末,交易主體已達945家,已開立4萬個櫃台債券個人賬戶。類型由商業銀行擴展到財務公司、保險公司、證券投資基金、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法人。市場的交易主題也從國債延伸到金融債券、央行票據和金融債券等,品種日益豐富。幾年來,銀行間債券市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在完善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體系與傳導機制、促進財政政策的實施、擴大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改善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前已經成為發債融資、優化金融資產結構、貫徹實施財政貨幣政策的重要場所。
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及其功能的發揮。最突出的問題是市場存量很大而流動性不足。二級市場交易規模過小,現券交易不活躍,與一級市場供不應求和龐大的市場存券量很不成比例。無法形成科學的收益率曲線,致使債券市場的利率形成機制不能為央行的決策提供准確、靈敏的利率信號,從而影響到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和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另外,許多商業銀行的債券資產比例不斷提高,而債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遠不能適應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的需求,使商業銀行面臨潛在風險。為此,中央銀行適時提出了「在發展中逐漸建立做市商制度,以便活躍市場交易」的要求。2000年初,在上海召開的「債券交易推介及做市商制度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的一位官員表示,要形成統一的、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中國債券市場,並在市場交易活動中培育做市商。 表一:2002年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情況單位:億元品種 成交筆數 環比 成交量 環比 拆借 5363 58% 12107.24 50% 回購 67811 91% 101885.21 154% 現券 6645 429% 4411.68 426% 合計 79819 99% 118404.13 141% 探索及運用情況研究
中國期貨市場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社會資金缺乏投資渠道,期市生逢其時,交易十分火爆,各個交易所成交經錄不斷被刷新。在巨大的利益驅引下,各地爭相建立期貨交易所,在短期內,國內交易所達50餘家,期貨經紀公司則有300多家。僅商品期貨在1995年就曾達到9.62萬億元成交額,作為金融期貨的國債期貨在1995年達到6.2萬億元成交額,期貨市場輝煌一時。在這種盲目發展時期,成交量十分驚人,市場規模大,更不缺乏流動性,恰恰相反,市場面臨的問題是投機過度。因此,當時做市商制度在期貨市場根本不存在引入的原動力和發育土壤。
過熱的期貨市場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市場操縱屢禁不止,利用外盤期貨的詐騙事件不斷發生,國有主體及銀行資金進行期貨投機,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從1994年初,國務院開始進行全面的規范整頓,特別是對期貨交易所的試點單位重新審批認定,1994年10月首批確定了14家交易所,進而在1998年最終確定為鄭州、上海和大連三家試點交易所;對經紀公司進行重新審核,停止了大部份交易品種,並將品種上市批准權收回國務院。限制或禁止國有企業、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進入期貨市場。由此期貨市場開始進入調整期。法律法規的限制引發投資群體、資金的流失,成交量大幅萎縮,隨後更是出現了期貨業全行業虧損的嚴重局面。在此後數年的規范整頓過程中,期貨市場規模逐年縮小,2000年達到最低的1.63萬億元,商品期貨交易規模比1995年下降83.06%;期貨交易所由1993年的近50家先減少到1994年的15家,1998年再減少到現在的3家;期貨公司數量由最初地上地下合計1000多家先減少到1994年的330家,再減少到目前的200家。2001年,期貨市場在規范運作條件下,實現了恢復性增長,成交規模達到3萬億元,開始進入了規范發展新階段。而隨之品種的交易流動性問題暴露出來並成為市場的焦點問題。各個交易所面對市場生存危機,為保證當前品種及新品種上市後能夠成功運行,都開始從制度創新入手,設法活躍交易,國際市場的做市商制度開始受到關注。
為提高市場流動性,進而擴大交易規模,交易手續費減收政策首先出現在期貨市場,各期貨交易所相繼實行。減收政策的目的在於吸引資金、刺激交易,同時也有利於減輕會員單位特別是經紀公司的經營與財務困窘。這種政策類似於現貨交易中的商業折扣,對交易量、持倉量達到一定標準的會員按一定標准進行現金返還。減收政策一般針對全體會員,沒有資格選擇,也無報價義務要求,只是就交易量及持倉量做出要求。因此,雖然其目的也在於提高市場流動性,但諸多方面與做市商制度存在不同。國家財政部於1997年發布的《關於期貨交易財務管理的暫行規定》中對手續費減收作出規定,從而解決了會計、稅收方面的實際應用問題,客觀上也確立了其合法地位。
與手續費減收政策相比,鄭州商品交易所於2002年4月推出的指定交易商制度向著做市商制度更進一步。鄭商所在此之前已經深入研究了做市商制度及在期貨市場實行的可行性。並向國家監管機構提交了正式報告。由於做市商制度在國內金融市場尚屬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出於謹慎性考慮,同時結合期貨交易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變通的情況下推出指定交易商制度。與做市商制度相比,指定交易商制度在目的和資格選擇、指定交易商的權利、責任豁免等方面的規定是共通的,區別在於義務方面。這點與手續費減收政策相同,要求指定交易商必須完成規定的成交量與持倉量,並沒有雙邊報價的內容。這主要與鄭商所期貨交易的現狀有關。鄭商所實行指定交易商的品種為普通小麥期貨合約,普通小麥缺乏流動性的主要矛盾不是缺乏報價,而是缺乏資金關注、市場競爭等方面問題。在對做市商制度進行深入研究和指定交易商措施的基礎上,為了迎接期權交易這一新型交易工具的推出,並確保推出後能夠成功運行,鄭商所正在加緊制定《鄭州商品交易所期權做市商管理辦法》,並確定在開展期權交易的同時實行做市商制度。這意味隨著期權的上市,做市商制度有可能在中國金融市場完成實質意義上的突破。與期貨交易相比,期權交易的交易策略眾多、交易理論復雜,被稱為華爾街的「導彈科學」,更需要做市商發揮其專家作用,為期權提供報價,因此引入做市商制度更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表二:全國期貨市場分交易所成交量統計期間:1998年—2002年 單位:萬手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鄭州商品交易所 5828.22 3697.14 1139.77 1463.82 1827.17 大連商品交易所 2652.95 3034.36 3497.77 9435.54 9681.48 上海期貨交易所 1076.58 695.66 825.8 1121.97 2249.02 合計 11555.75 7427.16 5 463.34 12021.33 13757.67
『陸』 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混合這個基金,是周應波新基,感覺大家都在討論,那會配售嗎
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運作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02. 基金簡稱及代碼
簡稱:「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
代碼:010316
03. 基金類型
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04. 基金的運作方式
本基金的運作方式為契約型開放式。
基金合同生效後的前18個月為封閉運作期,即本基金的封閉運作期為基金合同生效日(包括基金合同生效日)至18個月後的月度對日前一日止。在封閉運作期內,本基金不辦理申購與贖回業務;封閉運作期屆滿後,本基金轉為開放式運作,基金名稱調整為「中歐創新未來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並接受申購和贖回。
05. 基金投資目標
主要通過投向創新未來主題相關股票,在力爭控制投資組合風險的前提下,追求資產凈值的長期穩健增值。
06. 募集規模上限
(1)本基金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120億元人民幣(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基金管理人根據認購的情況可適當調整募集時間並及時公告,但最長不超過法定募集期限。基金募集過程中募集規模達到120億元的,基金將提前結束募集。
(2)若認購期間內認購申請全部確認後,基金認購的總金額不超過120 億元(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則對所有的有效認購申請全部予以確認。
若認購期間內認購申請全部確認後,基金認購的總金額超過120億元(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將對認購期內最後一個認購日之前的有效認購申請全部予以確認,對最後一個認購日有效認購申請採用「末日認購申請比例確認」的原則給予部分確認並以末日比例配售後的有效認購申請金額確定所適用的認購費率,未確認部分的認購款項將依法退還給投資者。
07. 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
封閉運作期內,本基金投資組合中股票投資比例為基金資產的60%-100%,投資於創新未來主題相關股票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港股通標的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全部股票資產的50%。
08. 單筆最低認購限制
本基金其他銷售機構的銷售網點每個賬戶單筆最低認購金額為1元(含認購費);直銷機構每個賬戶的首次最低認購金額為10,000元,追加認購的單筆最低認購金額為10,000元,不設級差限制(通過基金管理人網上交易系統認購本基金暫不受此限制,具體規定請至基金管理人網站查詢)。
09. 發售機構
(1)直銷機構: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網上直銷中心
(2)其他銷售機構:螞蟻(杭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10. 募集時間安排
本基金的募集期為自2020年9月25日至2020年10月9日止。
基金管理人可根據基金銷售情況在募集期限內適當延長、縮短或調整基金的發售時間,並及時公告。
11.
基金份額初始面值、
認購費用及認購份額的計算
基金份額初始面值、認購費用及認購份額的計算
(1)本基金份額初始面值為人民幣1.00元,按面值發售。
(2)認購費用
本基金基金份額在認購時不收取認購費用。
(3)認購份額的計算
本基金認購採用金額認購方法,本基金基金份額在認購時不收取認購費用,認購份額的計算公式為:
認購份額=(認購金額+認購利息)/1.00元
認購份額的計算保留到小數點後2位,小數點2位以後的部分四捨五入,由此誤差產生的收益或損失由基金財產承擔。
例:某投資人在認購期內投資100,000元認購本基金的基金份額,假設這100,000元在認購期間產生的利息為29.50元,則其可得到的基金份額數計算如下:
認購份額
=(100,000+29.50)/1.00=100,029.50份
即:投資人在認購期投資100,000元認購本基金基金份額,在認購期結束時,假設這100,000元在認購期間產生的利息為29.50元,投資人賬戶登記有本基金基金份額100,029.50份。
12. 基金費用的計提
(1)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費:本基金的管理費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1.50%的年費率計提;
(2)基金託管人的託管費:本基金的託管費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0.20%的年費率計提;
(3)基金的銷售服務費:本基金的銷售服務費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0.40%年費率計提。
13. 封閉運作期內戰略配售投資策略
本基金將積極關注、深入分析並論證戰略配售股票的投資機會,通過綜合分析行業景氣度等多方面因素,結合未來市場走勢判斷,精選戰略配售股票。本基金對戰略配售股票的公司基本面的衡量主要側重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特點及公司的行業地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的經營能力和治理結構等方面。本基金剩餘封閉期應大於戰略配售股票的鎖定期
『柒』 中國國際期貨杜清青:為何國債期貨成交量萎縮
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 杜清青
和訊債券消息 中國金融衍生品歷史上已塵封18年的國債期貨涅槃重生,首批5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合約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開盤交易。作為中國第一個場內利率衍生品, 國債期貨是固定收益市場的重要工具,對於促進國債發行、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提高資產管理效率、促進債券市場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固定收益俱樂部以國債期貨上市交易一周為契機,舉辦了「國債期貨上市一周」研討會。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杜清青發表了演講,為大家解釋了為何國債期貨交易量日漸萎縮。
以下是文字實錄:
杜清青:在座各位有多少人開戶做期貨交易?(答:我做債券,我做股指期貨
國債期貨上市一周,昨天為止交易了六天,六天之中成交量逐漸萎縮,開始第一天成交量3萬手,昨天幾千手,最後兩天做股指,那時候第一天的成交量,股指期貨第一天的上市成交量,包括第一周的上市成交量大概是什麼水平?每天平均大約13、14萬,一個月之後達到20多萬手,基本半年之後達到將近50萬手,到現在日均成交量大概90萬手,和商品不一樣,這是單邊的成交量統計。上市之後同屬兩個期貨品種,合約大小基本差不多,合約價值也差不多,這是100萬,那個乘起來也70、80萬,每個合約價值差不多。但上市之後成交量明顯區別特別大。
第一,因為它的波動性比較低,雖然保證金比較低,目前期貨公司收4%,但波動性太小。做過期貨的人會感覺到它的波動性0.3%、0.4%,非常小,相對其他期貨品種波動性太小,而大部分人一開始進入這個市場的人都是做投機的。做投機的基本是博取價差,很少考慮現貨價格,也很少考慮合約有沒有套利的可能性,開始交易的時候只關注波動性。這時候做股指波動性高於這個,流動性、收益性比國債期貨強,所以它開始上市交易的時候沒有那麼活躍。
第二,一些大的機構客戶持倉量沒有上來,在座各位、銀行、證券公司、基金、保險(放心保)公司固定收益部都沒有再交易,甚至都沒有開戶,造成機構開戶缺乏,造成沒有什麼持倉量,所以上市一周以來成交比較平穩,交易也比較平穩,但由於一開始交易的人群不一樣,導致它的成交量和成交額都比較小。
『捌』 陳松男的人物經歷
美國馬里蘭大學財務金融博士研究所主任七年、美國馬里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評審委員會主席、榮獲美國馬里蘭大學教學優等獎七次及擔任馬里蘭大學博士評議委員、美國馬里蘭大學財務經理培訓教授與中國生產力中心財務管理培訓教授、擁有15年教育美國馬里蘭大學MBA及EMBA(經理MBA班)的豐富教學經驗。指導美國馬里蘭大學「MBA股票投資基金」實務操作課程。基金資本額美金十萬元,由馬大管理學院提供,MBA學生實務操作股票基本面分析,並進行投資組合操作(1982~1985)、參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專門研究委員會」評估與監督大學生、碩士、博士課程規劃是否符合學術標准與政策性要求的組織、名列美國喬治亞大學教務長傑出人士、被列名為中央通訊社世界年鑒『名人錄』之內、被列名為對美國財務金融學術研究著作最有貢獻者前一百名之一(刊登於美國財務管理季刊、1988秋季;只有三位華人教授列名)、在美國財務金融學術期刊與商業期刊發表有關財務經濟、國際金融、投資與風險管理等研究報告,達五十多篇。其中十餘篇論文發表於美國高級期刊(SSCI論文) 榮獲美國財務管理學會膺選為FMA榮譽社之會員。
次應邀至北京商業組織、商業經濟部、清華大學、上海交大金融投資班、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上海管理科學會、上海國債期貨研究所及中國企業兼並與收購高級研討會主持數場財務管理、企業購並與投資風險等主題講學。多家台灣綜合券商及期貨商金融工程顧問。提供有關衍生性金融商品、金融工程、投資組合及資產配置專題、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等顧問及專業訓練服務。參與台灣中央銀行「發展亞太金融中心」咨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