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巴菲特對投資風險的態度

巴菲特對投資風險的態度

發布時間:2021-01-13 01:26:51

❶ 巴菲特的投資經歷對投資者有哪些啟發

很多啊 比如他注重的是長線投資而非短期的投機,還有他注重閱讀,全面分析回各公司會計報表和內部情況等等答,太多了,如果有興趣可以買本關於巴菲特的書看看,會寫的很全面。
順面說一句,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適合搞短線投機的人,莫要直接依葫蘆畫瓢。

❷ 從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分析,怎樣認識風險與收益

風險與收益不是必然相關的,傳統的考慮Beta制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只要在安全邊際以內,就可視為較保守的投資。安全邊際越大,投資就越安全,股票價值與企業內在價值之間的差異就更大。

❸ 巴菲特與普通投資者的不同

巴式方法大致可概括為5項投資邏輯、項投資要點、8項選股標准和2項投資方式。你瞧著辦吧!

5項投資邏輯
1.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所以我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我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2.好的企業比好的價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費壟斷企業。
4.最終決定公司股價的是公司的實質價值。
5.沒有任何時間適合將最優秀的企業脫手。

12項投資要點
1.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2.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線投資也是如此。
3.利潤的復合增長與交易費用和稅負的避免使投資人受益無窮 。
4.不在意一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僅有意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 。
5.只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6.通貨膨脹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
7.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理念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未來 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8.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協助你的投資:首先是緩沖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報酬率。
10.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聯儲主席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 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12.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預 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只注意兩點:A.買什麼股票;B.買入價格。

8項投資標准
1.必須是消費壟斷企業。
2.產品簡單、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穩定的經營史。
4.經營者理性、忠誠,始終以股東利益為先。
5.財務穩鍵。
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
7.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8.價格合理。

2項投資方式
1.卡片打洞、終生持有,每年檢查一次以下數字:A.初始的 權益報酬率;B.營運毛利;C.負債水準;D.資本支出;E.現金流量。
2.當市場過於高估持有股票的價格時,也可考慮進行短期套利 。

長期制勝的法寶:遠離市場

❹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符合資產組合理論嗎如何理解這種偏差(重點是如何理解這種偏差)

巴老的投資理念,
5項投資邏輯
1.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所以我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我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2.好的企業比好的價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費壟斷企業。
4.最終決定公司股價的是公司的實質價值。
5.沒有任何時間適合將最優秀的企業脫手。
12項投資要點
1.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2.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線投資也是如此。
3.利潤的復合增長與交易費用和稅負的避免使投資人受益無窮。
4.不在意一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僅有意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
5.只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6.通貨膨脹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
7.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理念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8.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協助你的投資:首先是緩沖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報酬率。
10.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聯儲主席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12.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只注意兩點:A.買什麼股票;B.買入價格。
8項投資標准
1.必須是消費壟斷企業。
2.產品簡單、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穩定的經營史。
4.經營者理性、忠誠,始終以股東利益為先。
5.財務穩鍵。
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
7.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8.價格合理。
2項投資方式
1.卡片打洞、終生持有,每年檢查一次以下數字:A.初始的權益報酬率;B.營運毛利;C.負債水準;D.資本支出;E.現金流量。
2.當市場過於高估持有股票的價格時,也可考慮進行短期套利。
某種意義上說,卡片打洞與終生持股,構成了巴式方法最為獨特的部分。也是最使人入迷的部分。
長期制勝的法寶:遠離市場

資產組合,
其實和巴菲特的理論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例如,資產重組的目的,就是為了資源優化與資源配置。那麼怎麼樣才能優化及配置呢,還是要通過市場規律來進行判斷。邏輯思路是挺相近的。再比如如果進行重組的過程中,發現不良資產,可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重組,或賣,或經營,還是要看市場的。

所以,個人看法是,市場是千變萬化,無論投資還是重組,最根本的是對產品或者是對於目標的判定。這種在高風險條件下進行的游戲,是虛實相結合,近期長期相交替的判斷及解讀,用好並理解好阿拉伯數字的這個工具或可成型。

❺ 索羅斯和巴菲特誰更厲害

據我自己的抄了解巴菲特是炒股是比較襲有建設性的,一生中遭遇5次美國大牛市(類似於中國前兩年的大牛)成就了巴菲特!~被譽為股神!~他的絕大部分資產也確定在他死後捐獻給社會。

而索羅斯背後是量子基金也就是他的後台老闆是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不僅做股市,凡是金融方面的他都做,比如貨幣方面,98年金融風暴是索羅斯一手導演策劃,從泰國的金融發起,最後泰國財政部和中央銀行敗於索羅斯之手,導致如今的泰國金融政策依然不敢有絲毫放鬆。
而後韓國,日本,香港股市全部受到影響,此後索羅斯又企圖在香港重施故技,但在中國大陸的財政支持下,香港財政司奮起反擊經過3輪成百上千億的資金子彈的互相爭斗之後,香港政府大勝,索羅斯小敗退卻。
整個98亞洲金融風暴,量子基金和索羅斯是最大的受益者。
現在中國金融領域進一步開放,為什麼政府要收取印花稅,一方面是為了分取股市的利益,其中隱藏在裡面的積極意義是防止像這樣的機構像索羅斯那樣操縱股市,對穩定股市有積極的意義,而一旦取消印花稅,機構就會大肆的操縱股市(零成本了),最終倒霉的還是散戶,所以現在散戶天天吵著要取消印花稅不能不說有點。。。

❻ 財務管理專業,案例分析, 1,李嘉誠的經營理念及其合理性 2,從巴菲特身上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

李嘉誠的經營理念
——「誠贏天下」
1、做事先做人,會做人才能成大事; 2、誠贏天下,要立事先立信;
3、善謀人脈,人脈決定財脈,財脈決定命脈; 4、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5、年輕人,要把吃苦當成吃補; 6、人家做8小時,我就做16小時; 7、成功10%靠運氣;90%靠勤奮。=
在李嘉誠的這七條理念中我們可以看出李先生對於誠信的看重。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以信論商,誠贏天下。 「信」不成人不立。由此可見,誠信是人立足的根本。

案例1: 「股神」巴菲特的6大投資良策

巴菲特創造了前無古人的投資成績,他的投資成績每年平均復息增長24%,保持達三十多年之久。假如你在1956年將一萬美元交給他,今天這筆錢已超過一億四千萬,當中已扣除了所有稅收和有關一切的交易費用。

二十多年來,由巴菲特主持的投資,有二十八年成績跑贏標准普爾五百(S&P
500)指數。大家不要以為標普表現不濟,事實上該指數過去的回報,保持在10%左右復息增長,這個投資成績比很多基金的表現還要優勝;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已是非常滿意的數字了。但是巴菲特的表現,拋離標普五百一倍半在增長,真令人驚訝!真令人佩服。

現在巴菲特的投資王國以股票形式在紐約交易所掛牌,名為巴郡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是全世界以每股計最貴的股票,時值每股美元七萬五千左右。不少人以擁有巴菲特的股票為身份的象徵,以每年春天能前往奧馬哈開股東大會為樂,以每年巴菲特有份撰寫的年報為投資界的「聖經」。所以,巴菲特是世上最成功的投資者,股神之稱,實至名歸。

比起很多著名甚至取得諾貝爾獎的投資理論,如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s)、有效市場假設(the effcient market
hypothests)和資本產定價(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等學說,股神的投資理論要簡單得多,而且多了些實用性,其精髓在於挑選優良及價值(value)的股票買入(buy),然後長期持有(hold)。

一、集中投資:巴菲特的意見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幾家公司上,合理的數目是十至十五間。如果投資者的組合太過分散,這樣反而會分身不暇,弄巧反拙。

巴菲特認為要選出最傑出的公司,精力應用於分析它們的經濟狀況和管理素質上,然後買入長期都表現良好的公司,集中投資在它們身上。對於分散投資,股神說:「分散投資是無知者的自我保護法,對於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麼的人來說,分散投資是沒什麼意義的。」

二、挑選價值股,不懂永不做:巴菲特的投資成績,在1999/2000年度一度落後於大市,當時由於股神表示不懂科網、不懂電腦軟體的未來發展和不懂半導體是什麼而拒絕買入高科技股。有人更以此攻擊股神,「老態龍鍾」、「與時代脫節」和「風光不再」等等的評語都套用在他身上。

結果隨著科網泡沫的爆破,再次證明股神是對的,這說明了股神只會買入自己能夠了解的公司股票。
三、戰勝心魔,理性投資:很多研究都指出,決定一個投資者成敗的關鍵之一是性格。

股神的心得是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貪婪。在經過深入了解和研究後,找到了買入股票的真正價值後,就不要理會它短期的價格波動。因為市場上充斥著太多不理性的投資者。遠離市場(紐約)是股神的選擇,這是為了「旁觀者清」。巴菲特的理論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持謹慎恐懼的態度,相反當眾人都小心謹慎時,要勇往直前。」事實上,短線的股價經常都不可理喻。

3,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現實中的體現
多元化經營的陷阱何在:
(一)多元化生產經營的理論基礎多元化經營實際上是證券投資組合理論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應用,因而,證券投資組合理論是多元化經營的理論基礎。 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認為,金融資產投資組合可以由一種以上的金融證券構 成。投資人可以通過持有多種不同證券的方式,將隱含在個別證券中的風險分散 掉,但存在於證券與證券之間的共同風險則無法分散。通過多角化投資來分散的 個別證券風險,稱為可分散風險(或非系統風險)。至於那些無法用多角化投資分 散的風險,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或系統風險)。當這一原理應用到企業生產經營活 動時,即為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活動。 然而,證券組合投資具有其特定的條件,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應用,必然陷 入多元化經營的陷階一喪失核心競爭能力、資金短缺和協調困難、財務失控。
(二)多元化經營與核心競爭能力的矛盾 運用證券投資組合理論進行分散風險的要點之一在於,只有非完全相關的 證券所構成的投資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資風險。這項原理應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時, 就要求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部分原有業務(甚至可能是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從 事與原有業務不相關的陌生業務。可滿足這一要求的結果有時不僅不能降低風險, 反而會把原來的競爭優勢喪失殆盡。這與多元化經營的目的相矛盾。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利潤、市場份額、競爭優勢、核心能力等因素中, 對企業影響最深遠的是核。動競爭能力,即企業面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 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的一項競爭優勢資源和企業發展的長期支撐力。它可能表現 為先進的技術,或一種服務理念,其實質就是一組先進技術和能力的集合體。盡管 企業之間的競爭通常表現為核心能力所衍生出來的核心產品、最終產品的市場之 爭,但其實質歸結為核心能力之間的競爭。企業只有具有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具有 持久的競爭優勢。否則,只能「曇花一現」。企業一時的成功並不表明企業已經擁 有了核心能力。企業核心能力要靠企業的長期培植。 在企業的經營中,獲取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本途徑有:內部管理型戰略 和外部交易型戰略。企業內部管理型戰略是一種產品擴張戰略,在現有資本結構 下,通過整台內部資源包括控製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開發新產品等,維持並發展 企業競爭優勢,橫向延伸企業生命周期線。內部管理型戰略通過企業內部的力量 培植、鞏固和發展企業核心能力,創造競爭優勢。外部交易型戰略是一種資本擴 張戰略,通過吸納外部資源,推動企業生命周期線的縱向延伸。外部交易型戰略可 以藉助外力來培植、鞏固和發展企業核心能力,創造競爭優勢。企業經營的精髓 就是內部管理型戰略和外部交易型戰略的有效應用。從國際上所有著名企業的發 展可以看到,企業在其持續經營和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在綜合運用這兩種發展 戰略。 內部管理型戰略與外部交易型戰略只有共同作用於企業,通過有機配合、 有效運用,才能使企業生命周期曲線不斷得以延伸,核心能力得以鞏固和發展,競 爭優勢將持續存在。否則,企業就難以維持原有的競爭優勢,更不可能培育出可以 長期擁有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 由此可見,企業應該根據其所擁有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作出是否採取多 元化經營的策略。

❼ 為什麼巴菲特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巴菲特其實並沒有這么說,也沒有這么做。

遍查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以及訪談演講,他並沒有講過雞蛋與籃子的比喻。在對分散投資的看法上,他曾兩次提到的是另外一句話:「如果你有40個妻妾,那麼你將不會了解她們中的任何一個。」

就巴菲特而言,他並不否認分散投資具有分散風險的作用,但他反對教條和過度的分散投資,也不贊成很多共同基金採用的「不理性的、強制性的多樣化資產配置要求。」

他引用凱恩斯在1934年8月一封寫給生意夥伴的信里的話:隨著時光的流逝,我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資方式,是將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在自己了而且相信的事業之上,而不是將資金分散到自己不懂且沒有特別信心的一大堆公司。

相反,他認為,將資金集中投資於你能力圈范圍內的行業和企業,其實是降低了風險。

「我們採取的這種(集中投資的)策略排除了依照普通分散風險的教條,許多學者便會言之鑿鑿說我們這種策略比起一般傳統的投資風險要高的許多,這點我們不敢苟同。我們相信集中持股的做法同樣可以大幅降低風險,只要投資人在買進股份之前,能夠加強本身對於企業的認知以及對於其競爭能力熟悉的程度。」(《巴菲特1993年致股東的信》)

絕對集中的投資是死路,不管是巴菲特,還是另一個投資大師索羅斯,從來都沒有把所有資金集中押注在單一投資上。因為這實際上與賭博無異。在投資的集中度上,巴菲特最多允許「將凈資產的 40%都投入到一支股票上去」。而且,前提是「我們認為該投資意味著巨大的回報,同時該投資標的價值發生劇烈改變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巴菲特強調的,其實是,將資金聚焦集中於自己了解和熟悉的行業。

❽ 請問,巴菲特投資特點有弊端嗎謝謝

看待投資方法要用辯證的觀點。

1、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投資方法。無論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也還,還是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還是技術分析、趨勢分析,任何方法都是有缺陷的。價值投資的缺陷在於,買賣點的確定僅是給出了買入區間如低於某某價位買入,而對於賣出點則更為含糊。而且,因為採用逆向投資法,往往買入之後股價會繼續下跌,所以一般採用越跌越買的辦法分批買入。但這並不妨礙價值投資成為一種優秀的投資方法。

2、投資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性格急的,你無法讓他買入後等著價值回歸。性格慢的,你讓他炒短線相當於將他置於煩惱之中。所以,任何優秀的投資方法都是與投資者的個性密不可分的。如果讓巴菲特使用索羅斯的投資方法,讓索羅斯使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這兩個人都不會進入世界富豪榜。

3、投資本身就是要將投資者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投資者本身的優勢是因人而異的,所以要充分挖掘、發揮,這樣才能制勝。而投資方法的選擇就是發揮優勢的途徑和工具,也只有這樣的投資方法才能與投資者相得益彰。

❾ 巴菲特的那套東西到了中國股市定會水土不服嗎

當我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時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人們對許多新事物,往往總要經歷從抵制、懷疑到認可、接受,再到喜愛甚至欣賞這樣一個過程,這就像我們對芝士、咖啡和啤酒的感覺一樣。常聽起人們說第一次喝咖啡的感覺就像是在喝中葯,喝啤酒就像是喝馬尿(盡管他們從未喝過馬尿),而我們自己對芝士的初次感覺是:世界上怎會有如此難吃的東西?而到了今天,喝啤酒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飲咖啡更變成了一種時尚。至於芝士,前不久本書的其中一位作者去法國旅行,在一次十分美味的法國大餐中,他不僅吃完了自己的那份乳酪,還把飯桌上所有未動過的乳酪全部一掃而光!
正如對人們芝士、啤酒和咖啡的認識一樣,我們對巴菲特投資體系能否適用於中國資本市場這個問題,恐怕也需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認識過程。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想在這里做出一番努力,嘗試以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對這個問題作出詮釋和解答,看看能否至少對本書的讀者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我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會出現許許多多的抵制和懷疑,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人們沒有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相信,當人們能最終了解到什麼才是巴菲特投資體系的本質,而不只是停留在諸如「美國行,中國不行」等表面上的認知時,就會有更多的朋友改變他們的看法,就如同人們最終改變對芝士、咖啡和啤酒的看法一樣。
那麼什麼才是巴菲特投資體系的本質呢?我們認為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它能夠讓投資人在較低甚至很低的風險水平下取得穩定的回報。這里的特定條件並不包括股票市場的地理位置、市場屬性(新興或成熟),更不包括投資人的國籍劃分和皮膚的顏色。不錯,巴菲特確實曾經說過他為自己出生並成長在美國而感到幸運,但我們談的不是投資者們能否最終變成一個同樣富有的巴菲特,而是他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策略是否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內容。
我們先來看「巴菲特的那套東西」如何帶領我們進入一個低風險的投資領域。眾所周知,不論哪個國家的股票市場,都有著與生俱來的三大風險: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和投資人非理性操作風險。在我國的股票市場,由於具有較強的「政策市」特徵,還流行著一個被普遍認可的觀點:系統風險最難防範。由於不斷跌宕起伏和巨幅起落確實構成了我國股市的一個基本特徵,我們就從所謂系統風險開始談起。
為何要稱其為「所謂系統風險」呢?這是因為在以巴菲特為集大成者的企業內在價值投資體系中,系統風險幾乎是一個偽命題。我們先來看看這一投資體系的三個關鍵詞:1、優秀企業;2、安全價格;3、長期投資。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假設:以20倍PE(美國股市的PE長期在10和20之間波動)買入一家每股收益為1元,預期年成長率為15%的名為「價值公司」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下表是價值公司未來10年的增長及初始買入時的價格所對應的PE數據:
表1、價值公司經營預期

1年後

3年後

5年後

7年後

10年後

每股收益

1.15

1.52

2.01

2.66

4.05

PE

17.39

13.16

9.95

7.52

4.94

數據顯示:即使買入後市場持續出現巨幅波動或長期步入熊市,那麼就10年後的情形而言,只有當PE值跌至5倍以下時,才會出現「本金損傷」。但需注意兩點:1、在我們買入的是一家優秀公司的前提下,市場持續給出較低PE的可能性很小;2、巴菲特對投資風險的定義是「本金永久損傷」,而對一家經營良好的公司而言,即使許多年後因市場下跌而出現價格與成本倒掛,但造成「永久損傷」的概率也將微乎其微。
不過,人們投資股票可不光是為了規避風險,最終還是為了取得令自己滿意的回報。下面我們給出了在上述相同假設下投資這家價值公司在不同PE情景下的期末回報:
表2、價值公司10年後不同PE下的年投資回報

5倍

10倍

15倍

20倍

25倍

總回報(%)

101.25

202.50

303.75

405.00

506.25

年復合(%)

0.12

7.32

11.75

15.01

17.61

如前所述,由於市場對於一家優秀公司的估值很少跌至並長期停留在5-10倍以下(如果我們選錯了或買貴了,那也主要是非系統風險或者非理性操作風險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在10年後至少可以獲得7.32%的年復合投資回報。這一回報將在較高的概率上高於同時期的無風險收益率,也將有效抵禦通脹的影響。當然,若出現長期惡性通脹,這種回報水平看起來就有些不盡人意了。但如果出現惡性通脹,股票市場的估值水平通常也將隨之提升,「價值公司」的經營與市場回報也將更上一層樓。
有趣的是,即使我們把投資風險的衡量方法改為「標准差」(現代投資理論衡量投資風險的指標),在長期持股的前提下,系統風險最終仍是一個「偽命題」。伯頓.馬爾基爾在其所著暢銷書《漫遊華爾街》中考察了1950至1988年的股市變化情況並得出結論:當投資期超過10年時,股票價格就只在「正值」之間波動;而約翰.博格(先鋒基金創始人)在其所著《伯格投資》(John Bogle on Investing)中亦提出了相同觀點:盡管「股票在今天具有很高的短期風險,但是時間可以修正其風險的波動。這種修正就像是一個魔幻圖,我們也把它稱之為組合投資的修正圖。股票投資的風險(標准差)在一個特定的短時期內可以使資產縮水60%,但是在第1個10年以後,75%的風險都將消失掉。」
下面我們再來看巴菲特投資體系中的所謂非系統風險。再一次使用「所謂」這個詞彙可能讓我們顯得有些輕浮,這可能是因為受了巴菲特在敘述相關問題時所表現出的那種樂觀情緒的感染吧!我們都知道,過去數十年來,巴菲特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有一套持之以恆的標准,我們不妨把它們歸結為「四隻腳理論」、「護城河理論」、「儲蓄賬戶理論」以及「反向悲喜理論」。根據我們對巴菲特50多年投資操作的長期觀察以及我們過去十多年來按照相同標准在我國股市的長期投資實踐,我們認為在巴菲特投資標準的框架下,同樣給非系統風險一個「所謂」的稱呼,似乎也並不為過。
讀者不妨與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巴菲特在幾次描述其實際投資操作和進行投資總結中所使用過的詞彙:1、1955年在投資聯合電車公司時,由於探究到公司的股票價格甚至低於當年計劃的現金分紅金額,巴菲特對是項投資描述為「幾乎沒冒什麼風險」;2、在回顧1973年對華盛頓郵報的投資時,巴菲特認為買入的「這筆資產可以說是絕對安全,即使是把我的全部身家投入到其中也不會感到擔心。」[i]3、在1994年致股東信里,在又一次描繪了投資企業的「四隻腳標准」後,巴菲特指出:依照這一標准,「我們出錯的概率微乎其微」。而在2002年致股東信中談到同一個話題時,巴菲特又做出了「我們預期每一筆投資都會成功」和「在我們經營伯克希爾的38年當中,投資獲利的個案比起投資虧損的比例大約為100比1」的表述。
當然,巴菲特使用過的這些語句和數據是否與事實完全相符,倒不是那麼的重要。即使不是1%,而是2%、3%甚至是4%和5%又如何呢?它仍然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按照巴菲特給出的投資標准操作,我們就一定會把股票投資中的非系統風險降至最低。
最後,我們來看股市投資中的第三大風險:投資者非理性操作。許多年來我們的一個基本看法是,從某種程度上說,投資者所遭受的損失中,有相當部分甚至絕大部分來自其非理性操作。提出這樣的觀點,源自我們一個可能較為較苛刻的標准:只要投資人能選對股票並能拿得住,就可以化解掉90%的投資風險。否則,就易於讓自己陷入非理性操作。
有這樣一則關於毛澤東的軼事:一位友人向他尋問打仗的秘訣,只見主席坐在那裡晃著椅子答道:「打仗嘛,很簡單,就四個字:集中兵力。」如果同樣的場景出現在格蘭厄姆面前,他的回答一定是:「投資嘛,很簡單,就四個字:安全邊際。」而如果我們再讓同樣的場景出現在巴菲特面前,相信他的回答一定會變成:「投資嘛,很簡單,就四個字:企業角度。」什麼是企業角度?簡單點說就是:選得好並拿得住。
下面我們來討論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如何能讓我們有效規避非理性操作風險。先來看容易讓投資者陷入非理性操作的三個典型場景:1、亢奮中的牛市;2、絕望中的熊市;3、頻繁且巨幅的股價波動。在我們判斷依照巴菲特的方法能否有效迴避上述三個典型場景下的非理性操作前,我們先將構成巴菲特投資體系的5項基本策略列示如下:1、把股票當作生意一樣去投資;2、視股價波動為朋友而不是敵人;3、安全邊際;4、集中投資優秀企業;5、選擇性逆向操作。不難看出,在有效規避投資中的第三大風險上,這5項操作策略可謂是「刀刀見血」!
把股票當做生意一樣去投資,我們就可以避免因頻繁炒作而造成的「非受迫性失誤」[ii];視股價波動為朋友而非敵人,我們就可以「利用市場先生的口袋而不是他的腦袋賺錢」;對安全邊際的堅守,就可以讓我們躲開絕大部分的「增長率陷阱」;集中投資優秀企業,就可以避免「小蜜蜂飛到西來飛到東」的忙碌與低效;選擇性逆向操作不僅會把我們從「追漲殺跌」的泥沼中拯救出來,還會讓我們最終處在一個「聰明投資者」的位置上。(上述引號內的詞彙分別摘自巴菲特歷年致股東信、格蘭厄姆所著《聰明的投資者》以及西格爾所著《投資者的未來》)
不難看出,上述所有分析並不是以股票市場在地球上的位置,而是以一種邏輯推理為前提。如果讀者認可或大部分認可我們的上述看法,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這樣一種可以讓投資者進行低風險操作且回報穩定而長久的投資方法,為何就不適用於我國股市呢?
炒股需要經常總結,實踐,長時間積累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心理斗爭和實踐的過程。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私募風雲網那個直播平台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投資愉快!

閱讀全文

與巴菲特對投資風險的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萬歐元多少錢人民幣匯率 瀏覽:749
123信託網 瀏覽:550
三安集團安信基金 瀏覽:475
22紐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94
每日基金凈值查詢002021 瀏覽:523
零首付購房融資犯法嗎 瀏覽:612
福牌阿膠股票 瀏覽:583
國通信託股東 瀏覽:104
基金如何凈值表 瀏覽:61
諾安基金公司價值多少 瀏覽:745
融資額與股價的關系 瀏覽:296
企業融資利息 瀏覽:844
國家性融資 瀏覽:917
公募基金發售時間 瀏覽:398
融資余額東方財富 瀏覽:513
發行短期融資券利好 瀏覽:337
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 瀏覽:513
中金所國債期貨手續費 瀏覽:813
愛投資ppt 瀏覽:688
原油外匯符號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