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海曼的情況
弗洛拉·海曼(1954年7月29日—1986年1月24日) 海曼是美國黑人運動員,世界女排著名攻球手。她身高1.96米,彈跳好,擊球點高,扣球兇猛有力,被譽為世界第一「重炮」手,在第三屆世界盃賽上獲最佳扣球獎和優秀選手獎。 海曼1954年7月29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鐵路工人家裡,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後四。10歲時她身高已達1.80米,由於體質差,體育老師就指導她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她參加過田徑、籃球和排球訓練,後來受她姐姐的影響愛上了排球運動。15歲時她開始接受正規的排球專項訓練,進入大學後她除參加學校的排球隊外,還利用業余時間到一個私人排球隊打球,以掙得一些學費。 1976年美國著名教練塞林格重組美國國家隊,海曼放棄了大學三年級的課程,報名參加了美國國家女子排球隊。在塞林格教練的指導下,她刻苦訓練,身體素質和排球技術提高很快。她舉手摸高達2.25米,原地踏跳在60厘米以上。由於勤奮好學,訓練刻苦,她不僅熟練掌握了強攻技術,而且快攻、攔網和防守技術也大有提高,終於練成了一名攻球、攔網、防守等各項技術全面的優秀運動員。 作為美國女排的主力,從1977年開始她先後參加了兩屆世界盃賽、兩屆世界錦標賽和一屆奧運會比賽,使美國女排在這些世界大賽中的名次直線上升。美國女排在1977年的第二屆世界盃賽中名次僅列第七,到1978年參加第八屆世界女排錦標賽時,名次已上升到第五。在1981年的第三屆世界盃賽上,美國隊名列第四。1982年和1984年美國女排分別獲得了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的第三名和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的亞軍。海曼為美國女排的崛起和跨入世界強隊之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1981年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女排賽上,海曼獲得了最佳扣球獎和優秀選手獎。在1984年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女排賽上,她被評為最佳扣球手,並被選入最佳陣容。 洛杉磯奧運會後,海曼和一批為美國女排振興的老隊員相繼離開了國家隊。根據合同規定,海曼又回到了日本大榮公司女子排球隊。她到大榮公司隊打球是1981年11月簽訂的合同。大榮公司是日本一家著名的超級市場,它想藉助外籍球員組成一支球隊在國內聯賽中取得好名次。塞林格為備戰洛杉磯奧運會,使美國女排兩名主攻手學習日本的嚴密防守,也就同意了大榮公司的要求,派海曼和克洛克特到日本去「留學」,時間為三年。到了1985年10月合同期滿時,大榮公司又把合同延長了一年,以爭取該隊在日本聯賽中奪得冠軍。 1986年1月24日下午,日本全國女排聯賽大榮隊對日立隊的比賽在島根縣松江市綜合體育館進行,雙方爭奪得十分激烈。當比賽進行到第三局、晚7點30分時,剛被換下場的海曼突然倒在地上,當即被送到醫院搶救。當晚9點36分,海曼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醫生診斷為她死於急性心臟器質性病變。就這樣,這位世界著名的女排「重炮手」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排球事業。 海曼在十幾年的排球運動員生涯中,參加過300多場國際比賽,為美國女排的崛起和奪得奧運會銀牌立下過汗馬功勞,為世界女子排球運動的發展作出過貢獻。為紀念她,美國成立了海曼基金會,並把海曼初學打排球時的英格爾伍德高校大禮堂命名為海曼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