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風險投資公司如何盈利
自1998年開始開始擔任風險投資人,目前就職於Kepha Partners風險投資公司的Jo Tango為我們解答了以上疑問。 總的來說,風投公司每次籌集資金都會獲得兩種報酬:首先,從投資最終獲得的利潤中抽取部分,抽取比例通常是百分之二十,這部分利潤被稱為「附帶收益」;然後是一系列手續費,這些費用用來維持公司正常運行,因為在投資效果還沒有顯示出來時,風投公司需要一定資金支持,手續費通常為每年收取管理資金總額的2%~2.5%。 許多人(包括許多投資人)不知道的是,實際上,風險投資開始運作後,這些資金被轉移到許多法人實體、即資金管理公司的賬戶上,由它們來管理資金運作以及決定許多方面的工作——員工工資設定和支付,房租費用、旅遊報銷、法律顧問等費用,僱傭和解僱員工的過程,並擁有特許經營權,這些資金管理公司才是資金的實際操縱者。 風投公司將特許經營權交給少數幾個資金管理公司,這類公司通常由少數幾個人組成,財務狀況保密,但他們的決策影響力非常大,被稱為「首席合夥人」。 其他資金管理公司的存在對於首席合夥人有著巨大意義,不經過他們允許,風投公司無法解僱首席合夥人,所以風投公司通常選擇自己的員工作為首席合夥人,方便控制全局。 但這樣的權力結構設置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都有影響: 第一,現在籌集資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企業認識的投資者擁有大量資金(現金或股票等),本身就在Facebook或其他大公司有著股份。一個新公司如果沒有籌集到足夠資金,它顯然無法做出任何人力或技術投資,所以新創公司的企業家若是需要籌資,必須與風投公司打交道,弄清資金狀況、誰能負責資金走向,這是個復雜的過程。 第二,已經獲得風投公司支持的公司中,首席合夥人並不需要與風投公司妥協,他們能在賺了一筆之後將資金撤離、隨時離開董事會,這會導致整個公司的運營變得更加復雜,甚至舉步維艱——沒有必要資金支持,也無法重新創立管理機制。 企業家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主要有兩種做法:維持良好運營狀況、不擔心沒人投資,以及與風投公司、或者說首席合夥人搞好關系。 現在各個風投公司的文化都迥然不同,有些公司為企業提供的首席合夥人也許不會太注意自身權威性,讓所有資金管理公司對於如何進行投資決策都有發言和建議的權力,但有些風投公司只會表面這么做,實際上投資決策完全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企業家們要了解這些文化,誰是首席合夥人、誰有權力做決定,就應該向原先與風投公司合作過的企業討教。據我所知,80%的風投公司都會有合議制的決策過程。 這種結構非常常見,是許多基金組織的標准,杠杠收購公司、對沖基金、組合型基金(籌集資金以向其他基金投資)幾乎都是採用這種結構,風投公司之所以要這樣,大多數因為律師給出了建議。 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人才和技術,還有發展策略和合作夥伴關系。
B. 怎樣才能在融資時找到風投公司
既然手上有項目,又符合風險投資公司的要求,可以直接找一份投資名單投遞商業計劃書給自己想投的資方,也可以找Fa/fp中間人幫你等!
恩美路演為你解答
C. 我創業需要風險投資,怎樣能找到這些投資呢
找風險投資方法:
第一,注意財經類的專業報刊雜志媒體,在各種報刊、雜志、網路媒體中,會出現大量投資者尋找項目的信息,事實上項目方也可以刊登一些廣告,發布一些信息來主動尋找投資者。二來由於是在本地,很多思維習慣比較接近,特別是與本地投資者溝通成本也很低。一般而言,現在很多投資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網站,這些很容易在網上搜索出來的。
通過網路,一般可以找到各種大型的VC機構。比如IDG、紅杉、軟銀等。
通過報紙等,一般可以找到當地的投資者。一個合格的商業人士要學會習慣閱讀廣告。從最不起眼的地方找到自己的機會。
第二,經常參加各種相應的聚會,參加各種創業性、投資性的聚會是一個認識投資人的不錯渠道,因為這樣的聚會很多找項目的投資人也願意參加,需要指出的是,參加這樣的聚會必須經常性、持續性,不要指望參加一兩次就可以找到合適的投資人。 這種活動一般以本地為宜,為了管理方便,投資人通常不會投太遠的、非熟人或者非熟人介紹的項目。
第三,多結交各界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越多,意味你的人脈圈子就越大,認識投資人的機會也就越大,這里注意的是,不要以為多交朋友就是一定要找有錢的朋友,那些雖然沒錢的人,他們也許會認識不少投資者,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次機會。 投資人要看你本身所在的交際圈子,很多海歸創業者就是通過留學時期獲得的投資人關系回來創業的,如果你在國內認識有投資人,在國內找也是一個好路子。一個人要想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取得成功的,必須依靠或者是藉助別人的力量。我們觀察身邊成功人士,他們除了忙於正常的工作和生意,其大部分業余時間用在了廣交朋友上,因為朋友就是信息,朋友就是商機,朋友就是創意,朋友就是提攜,朋友就是建議,朋友就是專家,朋友就是靈感,朋友就是財富。 。。。。
第四,找一些正規的中介,包含私人融資顧問,也可以找融資顧問公司,私人顧問收費相對低廉,服務積極,顧問公司人脈相對多一些,但是收費偏高;正規的中介會幫你做不少事。幫你建立合適的人脈,為你引薦一些合適的投資者,而且中介還能夠對你的項目提供適當的建議,這對於提高你項目被投資者看重的機會也是不小的幫助。
D. 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得到風險投資
項目方具備個人素質和完整的商業計劃書
有技能齊全的創版業團隊
有清晰地規劃權和調研
有自己的創業資金
需要接受財務控制
積極參加線上線下路演活動,側重項目可行性分析、團隊實力、股本結構、資金數量、資金用途、利潤分配和退出方式,強調資本的需求量,創業者要明確資金用途,估算資本需求量,預計固定資本和運營資本的數量。
E. 如何獲得政府和風投公司的有效投資
以下就是如何獲得政府和風投公司有效投資的五個關鍵。
關鍵一:創新不是一切
一般而言,風險投資者(以下簡稱「風投」)特別偏愛那些創新性非常強的領域,比如軟體、葯品、通信技術領域,他們甚至樂於為一些空泛的「概念」型創業買單——只要這些創業項目真的具有豐厚的市場潛力。比如,分眾傳媒、佔座網都是靠創意而融到風險投資的典型成功案例。因此很多的創業者認為只要擁有了好創意就一定能獲得風險投資,其實不盡然。在「風投」眼裡好項目的標準是項目具有獨特性,別人很難模仿,可以在短時間內復制,擁有龐大的客戶群,未來有望佔有超過30%的市場份額,甚至可能成為行業領頭羊,項目至少可以擁有5年的盈利期。最好項目已經投入到市場,前景看好,只是資金不足等。
關鍵二:盈利模式最受「風投」們重視
「風投」最終目的就是要賺錢,不是扶植高新技術。一個項目有沒有好的盈利模式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盈利模式是可以讓「風投」看得到、摸得到的一種賺錢方式,用現在行業中最成熟的盈利模式往往更能吸引「風投」。
關鍵三:團隊比項目前景更重要
「風投」除了為創業者提供資金以外,還提供法律、財務、人力資源、政府關系、企業關系等一系列的服務。對於投資者來說,「風投」相當於合作夥伴。因此「風投」們更看重將要合作團隊的實力和發展空間,他們甚至會將未來的合作夥伴的經歷調查清楚。對於「風投」來說,一個好團隊必須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負責市場開發、營銷的人員是團隊的主體,技術人員是輔助;團隊成員合作時間較長,不會輕易出現分歧;團隊中有一個領導者,領導者具有絕對權威;團隊成員中有超過50%以上的人有一定的從業經驗;團隊成員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團隊成員沒有不良的商業記錄;團隊成員都具備一定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的精神;團隊成員具有永不言敗的精神等。
關鍵四: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素質
創業者的創業素質對於融資有多大作用?「風投」們的回答是起決定性作用。「風投」們從感情上願意將合作者(創業者)當作朋友,如果「風投」們不欣賞創業者的自身素質,即使創業者有了好項目、好團隊也難以融到資。「風投」們判斷這一切僅有幾秒鍾,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評價標准。「風投」認為創業者必須具備以下素質才能讓他們放心:具有堅持不懈的意志,豐富的人脈關系,一定的處世能力,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大局觀,有過創業經驗,最好是成功經驗,勇於冒險,具備一定的商業素養,對所處行業整體競爭情況十分熟悉,為人直率,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具備成為行業領頭羊的潛質等等。
關鍵五:執著追求讓「風投」折服
軟銀賽富合夥人羊東說,所有的「風投」最願意合作的一種人,是執著的人。如果一個創業者沒有執著的性格很難成功。執著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在創業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果創業者沒有執著的性格,面對困難就會打退堂鼓,這是「風投」們最害怕看到的情形。因此如果創業者在和「風投」們談判時,展示出很強的執著性,肯定能獲取「風投」的好感。但是這種創業的執著信念並不是狂妄自大和固執己見,不能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風投」們的信任的。
F. 什麼是風投公司
定義:
風險投資公司,簡稱」風投「,專門從事風險投資的基金(或風險資本)版,把所掌管的資金有權效地投入富有盈利潛力的高科技企業,並通過後者的上市或被並購而獲取資本報酬的企業。
風投公司的作用:
(一)拓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二)加速企業科技創新;
(三)推動中小企業管理的現代化;
(四)最終,促進企業業績增長和長期發展。
G. 具備什麼條件才能讓風投公司投資
這個問題很大又很小
簡單的說就一個問題:你如何讓我投資?
風險
回報率
回報時長
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對我來說至少你有有一個打動的點子
H. 怎樣讓別人投資我的公司 風險投資
投資就相來當於集資一樣。一源般以股份方式進行。建議你找貿易公司。
例如,我的公司規模小,資金少。很難做大。你給我投資的話,我的資金自然就充足了,可以用於擴充。我掙錢,你自然可以按照股份的比例分紅。如果擴充失敗的話,可能血本無歸。
第一方商家會依照法律規定對你進行一定得賠償,當然了不會是全部。
從投資開始的時候就承擔了風險,這要看你眼光怎麼樣了。
I. 項目如何吸引風投
藍海創投總經理楊沛:打動風投團隊市場加技術「要在乘電梯的短短幾分鍾內打動投資人,怎樣才能辦到?你必須說明以下三個要素:團隊、市場和技術。」藍海創投總經理楊沛說,風險投資對「人」的關注往往超出項目本身,他們認為項目的缺陷和不足可以由團隊從商業模式、營銷管理等方面來彌補。這就要求團隊必須熟悉自己的創業領域,並有一定的經驗,而且注重商業道德。尤其是一些本身做技術的創業者,特別要注意商業規則。判斷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投資商希望了解的是你的產品或服務有多少人會購買、他們為什麼要買,這就是考察企業產品的市場。如果能夠提供某些潛在客戶的姓名和電話,會有助於增加說服力。而創業者的常見病是對目標客戶的描述過於牽強。比如說:我這個產品很好,只賣一塊錢,只要全國有1%的人購買,就有一千多萬。除了清晰定位目標用戶,企業還必須擁有足夠的市場容量。否則盡管你有潛力成為市場領導者,也未必能夠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初見投資人忌諱抒發情懷知名天使投資人、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告訴尋求風投的創業者們,與風投合夥人初次見面,有三大忌諱。周鴻禕說,有些創業者一上來就開始雲山霧罩地談很多定性的東西,說「我們這個項目,一出來准能把行業老大給滅了,是絕對的世界老大。」周鴻禕稱,這是非常忌諱的。「還有一種創業者一上來就談國際形勢,國內會怎麼樣……這也是非常忌諱的。」周鴻禕解釋稱,因為投資人天天讀產業報道,這些他都知道。周鴻禕還說,還有一類創業者,偏好先抒發個人情懷,就像詩人一樣,大談理想。周鴻禕說:「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詩集附在商業計劃書後面,投資人看都不要看,因為你太感性,投資人不相信你能把商業模式做好。」初次見投資人,周鴻禕支招:其實創業者只需要在幾分鍾內,用最簡單、清晰的語言描述自己做了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有什麼樣的市場,提供了什麼樣的價值,為什麼別人會用它。「至於怎麼賺錢,你自己知道就好了,不知道也沒關系。」凱雷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何欣:商業模式吸引風投的磁石「一個持續增長的財務報表,並不能在第一時間吸引我,真正吸引我投資的是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凱雷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何欣表示,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首先必須是能賺錢的。而光是能賺錢也不行,好的商業模式還必須是能不斷擴大的。何欣稱,很多不能在第一時間賺錢的小企業也能吸引風頭,若一個小企業的商業模式符合市場需求,並且處於有潛質的行業中,也能引起風投的興趣。有了好的商業模式,更需要一個能將這個模式執行下去的團隊。一流的團隊能將二流的模式做成一流,何欣認為,背景多樣、有大量管理經驗的團隊才能使好項目最終帶來利潤。在風投進入企業後,可能會因為資方要求對企業進行監管、參與企業經營與企業管理層發生一些摩擦,這就需要雙方增大溝通力度。何欣說:「風投向企業注入資金,當然會關心企業的經營狀況、資金流向等。」所以風投會對企業做大量的盡職調查,這種調查很可能會使得企業反感,而資企雙方之間保持信息的完全透明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台灣富鑫投資副總經理劉坤靈:能否上市是我的第一選擇「能帶給一個風投最高收益的就是讓投資企業上市。我在選擇商業模式時,最先看的就是這個企業能不能上市。」昨日,台灣富鑫國際投資基金副總經理劉坤靈表示,投資一個能夠上市的企業,才是漂亮的退出。而判斷一個企業能否上市,靠的不是第六感。首先要分析項目所處的行業,劉稱,以前很多人以為高科技公司很容易上市。而在他看來,國內中很多市場還沒被完全滿足,各種行業都有出現大型上市企業的可能。項目能上市,還需要一個有遠見、有經驗的創辦者。劉認為,一個有經驗的創辦者的作用,遠遠大過一個團隊。好的創辦者能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他的團隊,並留住這些人才,即使有朝一日團隊解散,他也能迅速組織一個新的團隊。劉坤靈還表示,風投進入企業後會不定期對企業的運營進行盡職調查,這些調查不但會要求企業提供大量完整的財務報表,還會查看企業簽署過的全部合約,不定期對公司的基層員工進行面試。這就要求企業和風投之間當用雙贏的心態接受彼此。特別提醒商業計劃書寫10頁就夠了對於商業計劃書如何書寫,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稱:「不要長篇大論,不要謳歌自己。用PPT(幻燈片)寫最好,就用大白話,越朴實越好。」他還介紹稱,商業計劃書最好就是十頁篇幅:第一頁是市場介紹;第二頁分析市場問題;第三頁寫解決問題的方式;第四頁調研市場;第五頁分析競爭對手;第六頁介紹核心競爭力;第七頁寫盈利模式;第八頁寫近期目標;第九頁寫資金預算;第十頁就介紹團隊。
J. 風險投資公司如何運作
雖然每一個風險投資公司的運作程序都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基本上都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 初審 拿到經營計劃摘要後,用很短的時間走馬觀花的看一遍,以決定在這件事上花時間是否值得。 二、風險投資家之間的交流 相關的風險投資商定期在一起,對通過初審的項目建議書進行研究,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面談,或回絕。 三、面談 如果風險投資家對創業者的項目感興趣,會邀請創業者面談,這是整個過程最重要的一次會面。 四、責任審查 如果初次面談成功,風險投資家將通過嚴格的審查程序對意向中的企業技術、市場潛力和規模以及管理部門進行仔細的評估,這一程序包括與潛在的客戶接觸,進行技術咨詢並與管理部門舉行幾輪會談。 五、條款清單 如果風險投資家認為所申請的項目前景看好,那麼便可以開始進行投資形式和估計的判斷。通常創業者會得到一個條款清單,概括出涉及的內容,這個過程要持續幾個月。 六、簽定合同 總的來說,早期風險投資大,潛在利潤高,晚期投資風險小,但獲利少。風險投資家力圖使他們的投資回報與承擔的風險相適應,根據具體情況,風險投資家對未來3-5年的投資價值分析,首先計算其現金流或收入預測,而後根據對技術、管理部門、技能、經驗、經營計劃、知識產權及工作進展的評估,決定風險大小,選取適當的折現率,計算出其所認為的風險企業的凈現值。 通過討論後,進入簽定協議的階段。一旦最後的協議簽定完成,創業者便能得到資金。在多數協議中,還包括退出計劃。 七、投資生效後的臨管 投資生效後,風險投資家便有了風險企業股份,並在董事會中佔有席位。多數風險投資家在董事會中扮演咨詢的角色。作為咨詢者,他們主要就改造經營機制以獲取更多利潤提出建議,定期與創造者接觸以跟蹤經營情況,定期審查會計師事務所提交的財務分析報告。 為了減少風險,風險投資家們經常聯手投資一個項目,這樣一來減少了風險,二來也為風險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咨詢資源,而且為風險投資企業提供了多個評估結果,降低了誤差。 怎樣與投資人討價還價 很多優秀的創業企業很難和投資人達成一致的一點就是企業的價格問題。創業者總希望把企業賣個好價錢,而投資商往往是很「吝嗇」,不斷地壓低價格。從這點上來看,和其他所有的買賣本質上是相同的。創業者要想有合理定價,首先還是要苦練內功,因為價格終究是企業價值的體現,一個爛攤子,怎麼也不可能值好的價錢。此外,還有一些可供參考的方法。 第一,合理的財務預測 創業公司,尤其是高科技的創業公司能夠吸引資金的主要理由就是未來的高增長和高回報。因此要爭取到一個合適的價格首先是需要對未來有一個合理的預期,這意味著企業價值的評估並不是難在最後的計算,而是難在前期工作:對公司未來增長的合理預測,對公司費用、成本的合理預估。從風險投資家的角度說,他們一方面關心財務報表中的具體數字,另一方面也十分在意財務預測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企業的財務預測很可能會與風險投資家的觀點和估計不盡一致,這很正常,這也需要創業者盡可能地去了解投資者的想法,去求同存異共同探討,並盡力去補充和完善自己的估計,有理有據。但要注意企業的財務預測中切記不可有常識上的錯誤和故意的樂觀估計,這些"失誤"有可能會葬送融資。同時,對某些關鍵信息的故意隱瞞更是萬萬不可的。企業家應該相信這一點:風險投資家都是足夠"smart"的人,想從他們那兒去"圈錢"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合適的估值方法和合理的價格 雙方要討價還價,當然初始的就是說大家首先應該有個「價」擺在這里。創業企業的估值有很多種方法,無論採取那種方法,都應該是大家所認同的方法,這樣雙方才有討論的平台,否則拍腦袋想出來的東西,投資人是不會和你有什麼探討的可能性的。對高科技企業來說,一般都是用excel做一個現金流量表,根據現金流折現,就是discount cash flow這種方法來做。當創業公司使用這種方法時,用什麼樣的折現率也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用30%、50%的折現率對公司現有價值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有時候是幾倍的影響。在創業公司還沒有驗證自己掙錢的能力的時候,折現率比較高,一般會在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另外,這種方法還存在一個末端價值的問題,這方面也要有一系列的假設,各個公司不太一樣,一般也是百分之幾的一個現實的數值。有了合適的方法和合理的價格,和投資人探討時也能有理有據了。 第三,設定可調整的價格 創業者和投資人談論價格時,還應該可以採取一些變通的手段。因為投資人雖然作了很多盡職調查,但他終究不是這個行業內的專家,而且市場的發展千變萬化,有很多不可預見的風險,投資人為了保證他們的收益,當然希望價格盡量降低一些。如果創業者能站在投資人的立場上想一想,相信也可以理解投資人的苦衷。為降低投資人面對的風險,創業者並不一定要在一開始討論價錢的時候斤斤計較,而是可以設立一個有彈性的條款。讓投資人,可以分階段投資。在頭一筆資金進來的時候,可以稍微價格有利於投資人一些。如果到了一定的階段,達到了創業者預定的目標,投資人的資金需要後續跟進,這時的價錢可以稍高一些。如此下來,從整個融資過程來看,可能價格是有利於創業者的,同時又減小了投資人的風險,應該說可能是雙方皆大歡喜。 第四,以增值服務代替價格 投資人投資一個企業,與資本同時進入的一些資源並不是完全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在價格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創業者可以充分利用投資人擁有的資源網路,享受更好的增值服務,這樣無形當中也等於提高了價格,而這方面的幫助可能比價格高一點或者低一點更重要。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他成為了創業公司的股東,當然就和這個公司結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只要是在他的資源網路之內的,他就會盡力幫助創業公司去解決。即使不在他的資源網路之內的,他可能也可以找到一些解決的辦法。而且,這樣的話他會覺得自己並不僅僅是一個資金的提供者,還有很多其他的資源和功能,感覺自己很受重視,他們也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