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1、人口問題突出。首先,龐大的人口規模對資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劇了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其次,人口老年化問題嚴峻,青少年人口比重嚴重偏低。使得我國老年撫養系數快速上升、社會保障壓力加劇、老年醫療和養老等問題突出。
2、資源形勢十分嚴峻。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由於人口多,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是「一多三少」,即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高質量耕地少、可開發後備資源少。而且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工礦、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不斷增加,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我國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大型和超大型礦床比重較小,貧礦、難選礦和共伴生礦多,尤其是鐵、銅、鋁土、鉛、鋅和金等多為貧礦,難選比重大,開采成本普遍比較高,實際可供利用的資源比例較低。
我國是水資源緊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在我國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缺水比較嚴重的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資源的有限性和人們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成為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瓶頸。
3、環境日益惡化
我國在獲得巨大經濟發展的背後,卻付出了更大的資源成本、環境成本和生態成本。我國的經濟發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壞自然資源為代價的。改革開放後,我國生態退化的局面不但沒有得到扭轉反而更加嚴重,如果繼續實行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問題只會變得更加嚴重。
現階段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現途徑
1.大力宣傳教育、培育生態文化,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生態文明理念。生態文明是個龐大的全民工程、社會工程,更需要全民的文明行動。環境和生態由無數小分子構成,不光是政府、企業、投資商的事,更是每一位公民的事。
2.從制度設計和體制機制上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節能減排。首先要重視和運用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要嚴格市場主體責任與權益。生態環境治理必須下狠手、下猛葯,企業要把環境資源成本納入成本體系,公眾要有監督意識和反映的渠道。
3.加強社會建設,充分引導、動員、利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之中。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建立廣泛的社會參與體系,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使全社會廣泛參與成為一項實踐生態文明的自覺行動。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挑戰及實現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