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戰興基金

戰興基金

發布時間:2021-01-17 09:28:49

① 什麼是最牛公募基金,業績可以到達多少

2020年「瘋狂的基金」終於告一段落。110隻基金凈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賺近60%,收益最高的冠軍基金年回報超過166%,每個數字單拎出來都相當炸。


乘著2020年業績的東風,「十倍基」(Ten bagger)的隊伍也進一步完成了擴容。將時間拉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以發現,在公募基金陣營中,雖然十倍基是一個相當珍稀的「品種」,但截至2020年底,整體漲幅超過10倍的基金達到了驚人的50隻(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回報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將近40倍了,堪稱「業績之王」。


這些不同類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點?它們的風格、業績爆發時點、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經理,又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怎樣才能識別「靈魂投手」,買到一隻真正的十倍基?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拆解了全市場50隻十倍基,用數據和事實告訴您答案。


正是由於績優基金經理的不斷接力和傳承,才鍛造出了這些優秀的產品。


如果結合這3隻基金的業績爆發年度來看,還能發現一些別的規律,於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作了一個統計。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這2隻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來了一波業績爆發,年度凈值增幅為70%左右。在其後的幾年間,這2隻基金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好,年度回報在-20%和20%之間來回波動,一直到劉彥春接手以後才重新起飛,收益扶搖直上。另一隻基金景順鼎益的情況與此類似,2015年劉彥春開始擔綱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當年回報就達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報均超過了50%。一個字,穩。


對於另外一些基金,或許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更大。例如華夏大盤精選,王亞偉以一人之力貢獻了近12倍的任職總回報和49.77%的任職年化回報,在同類型基金中一騎絕塵。在他離開後,華夏大盤精選又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經理頂著巨大的壓力,也創造了比較穩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國內公募歷史上唯一的一隻「四十倍基」。


總的說來,一隻「十倍基」背後往往是多個基金經理和其投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業,行情下跌時巨大的壓力或者公司人事的變動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發揮,毀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隻「十倍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能少。


怎樣才能買到「十倍基」?


最後來簡單講一講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怎麼才能買到「十倍基」。


通過前面部分的統計,大家可以發現,即便是最年輕的「十倍基」,也誕生於2008年,到2021年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將一隻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夠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人。這個沒有對與錯,主客觀因素都有,大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備這么長線的資金實力。


作業還是可以抄的。與其去抄基金的重倉股,也許不如認准這個基金經理,直接買這只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歸納了不少「十倍基」的特點,比如選擇中長期業績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動管理能力優秀、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深刻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同時避開一味炒熱點、做短線的產品。其實只要做到了這些,要選出一隻「潛力基」並不難。


這些已經成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可以進入你的基金池而進行關注的。近兩年市場風格轉換很快,熱點賺錢效應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結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業績來挑選出眼下依然能夠適應新形勢、沒有落後於市場的好基金。


還有一個特點是,近兩年業績增長一倍、兩倍的「翻倍基」隊伍也日趨龐大,從這些「翻倍基」中尋找下一個「十倍基」,也許並非天方夜譚。


總的說來,業界一直以來強調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資,不間斷,不以錯過「十倍基」而懊惱,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長期持有,中間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② 進保險公司的學員學習了幾天為什麼那麼自信

進保險公司的學員學習了幾天為什麼那麼自信?因為他們是精神病,只懂得接受,不懂得創造。可能會有好多人不認同、反駁我,甚至舉報我,我覺得無所謂,這個行業需要改變,我們一直在低效的工作,是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累。以前一個業務員大姐跟我說,不要給自己設置障礙,不試一試怎麼知道不成功呢。有些東西明眼人一看就不行的,為什麼還要去試呢……這就是現在保險公司的行業文化,叫自找苦吃。

大一點的總公司因為人多,專人專崗,還是不錯的,多數分公司後援條線也還不錯,當然也有下班之後玩手機一小時再走的,三四級機構就難了,可能的確是太忙了,忙的沒有時間和心情跳出自己來看自己,真的是一份五險一金收入尚可的工作就滿足了么?真的要幾年、幾十年的從早到晚的忙下去么?真的很難每天迎著夕陽下班么?真的需要用時間堆出來而不是高效率解決戰斗么?這個行業的文化很奇怪,前一陣的一個飯局上,有幾位從保險業走出來的前輩,之前也都是帶團隊的,他們聊天中我得到了一個信息,走出保險業之後,身體好了,精神好了,心情好了,收入也沒差啥。還留在業內繼續拼搏的,賺著錢,治著病,40多歲頭發就白了,而且,同樣是拚命熬下去,在有的公司任職,根本沒有成長。事情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

會有人認為,業務條線的內勤收入還很好,的確,肯定比我賺得多,畢竟我是一個賦閑養病之人,但我們看一看,做保險展業工具的、做健康管理的、與保險業異業合作的,太多太多了,也都不比保險賺的少,而且人就是正常的工作強度,更重要的是他們用的是保險公司的資源,賺的是保險公司的錢,而這些東西本該是保險公司自己去挖掘創造的!不思進取就會落後,落後就會挨打,星巴克企業文化使然,服務員都牛哄哄的,而且之前也不接外賣什麼的,現在呢?不少門店都免配送費了。網購興起時,物流蓬勃發展,然後呢,命脈被抓住了吧?外賣平台當初拎著一兜子錢去飯店做地推,求他們上平台,用戶習慣被培養好之後,現在不做外賣沒生意,做外賣不賺錢,當初得到補貼時早該想到有這一天。行業文化的滯後,導致了內部人員沿著固有的套路去發展,每個人都是一樣。業務口內勤發展路線就是組訓—營服經理—小中支副總—小中支總—大中支副總—大中支總——省分部門總、省分總經理室、儲備幹部等,這一套下來什麼年紀了,的確會成長很多,會學到很多,但是如果年齡大了的時候,行業變革了很多東西被新理念替代,一味的堅持那套幾十年的東西,可能就不再被需要了。

我深愛這個行業,但是對這個行業文化真的不理解,對外懦弱慫的不行,對內又想打造像軍隊文化、狼性文化;2小時就能完事的培訓一定要搞一天,雞血從早打到晚。有些必要的,比如准備第二天晨會業績播報,可能的確要在下班後整理一下,但是一個業績播報沒必要翻來覆去的重復很多次,只為了激勵大家的鬥志吧,現在外勤不像當年那波大姐了,唱歌跳舞換來工作中無限的激情,也不像以前要追著趕出職場去見客戶了,不少年輕一點的業務人員不想要那些,我私下問過很多人,基本上都是這個想法:有用的培訓,比如新產品新政策,我就去聽,那些扯犢子的雞湯課千萬別讓我去,上單是靠一個一個客戶走出來的,不是有了激情客戶就會買,晨會必須參加那就去走個過場。十多年前那一套下來,最後搞得內勤外勤都很累,而且很多人包括業務員有同樣的看法,保險公司的人說話不能信,全是假的。內勤找團隊長要出勤數,團隊長就忽悠業務員去上班,說有重要的會……很多問題在招聘時就能解決的,招人的時候說一天兩小時,結果一開會就半天,行業就是這個信譽么……

回歸主題,我有時會想,不尋求改變,強行搞得很累是不是能力不行……

不寫了,語無倫次,給自己寫一肚子氣……我看到下邊有位組訓夥伴講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可以實現自我真的挺好的,只要咱們喜歡,怎樣都好。

閱讀全文

與戰興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
170000韓幣換算人民幣 瀏覽: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貴金屬微信騙局嗎 瀏覽:579
澳元200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98
鏈農融資情況 瀏覽:784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