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私募基金為什麼會收取20%的業績提成是不是太高了點
因為私募都是做絕對回報的,私募不像公募,單個基金規模都很小,所以光拿一點固定管理費根本無法滿足公司的基本運營及發展,所以私募就必須要幫助投資者取得絕對回報,然後再和投資者分成這些超額回報。
B. 目前業績最好的是哪幾個基金
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國內市場上知名度較高的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該公司成立於1998年6月4日,注冊資本為1.5億元。該公司現有五位股東,各位股東的持股比例均為20%。各位股東的均等持股結構,這樣的股權結構有利於該公司的穩定運作。華安旗下共管理了3隻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和6隻開放式基金、1隻ETF和1隻外幣基金。
旗下股票型基金與配置型基金前四個月的收益率基本上都超過平均水平,其中華安宏利、華安中國A股、華安180ETF表現突出。華安宏利因成立時間不足一年,未參與我們的評級,其它基金都獲得三星以上的評價,其中華安中國與華安180ETF獲得五星評價。
華安中國A股與華安180ETF是指數型基金,在去年8月下旬以來,指數型基金的表現都很出色。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4月9日,注冊資本13800萬元。華夏旗下共管理4隻封閉式基金、11隻開放式基金,以及亞洲債券基金二期中國子基金和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組合,是國內管理基金數目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旗下明星基金華夏大盤今年以來的回報率排名第一,華夏中小板ETF與配置型基金華夏紅利也表現突出。
華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在去年三四季度的報告中認為當時機構投資者看好的熱門股大都漲到了合理的估值水平,未來要想獲得超額收益,需要尋找兼具增量資產注入能力和外生增長特徵的公司,以及中小盤的優質成長股。因而其在一季度重視對中小型公司,尤其是具有優資資產注入能力的中小型公司的投資,取得極高的超額收益。
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4月17日,注冊資本1.2億元,旗下管理著12隻開放式基金、4隻封閉式基金。
旗下7隻偏股型基金中,有四隻基金的回報率超過平均水平。易方達深100ETF的回報率位列前十,易方達價值精選也給投資者帶來不錯的回報。
基金的超額收益主要來自於四月份,把握住了本輪牛市演變特徵,抓住了業績超預期以及估值仍有提升空間的板塊、個股,把握資產注入、整體上市這一大趨勢、大背景,對績優股與有較明確資產注入、整體上市可能的優質公司進行了配置。行業投資方面對券商股,鋼鐵、化工等基本面處於反轉階段的周期性行業個股,電力、鐵路、公路等估值較低、具有明確資產注入預期的公用事業類個股進行了投資。
上面三家基金公司成立的時間較早,管理基金的總規模較大,在07年一些大基金公司整體表現不佳時,還能延續去年的表現,體現了其優秀的投資能力。
下面在今年以來表現出色的基金公司都是規模較小,成立較晚,它們勾勒出了今年前四個月新貴的興起情形:
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9月30日,注冊資本為9,800萬元,公司旗下管理著四隻開放式基金。
旗下基金回報率都遠遠高於平均水平,整體業績非常出色。
該公司旗下基金的收益率比較穩定,在前四個月中適時適度進行了倉位調整和結構轉換,拋售了一些短期估值過高的品種,同時在市場震盪中加快結構優化,進一步向基本面可靠、價格合理的品種集中。
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3月3日,注冊資本為1億元,公司旗下管理著3隻開放式基金。
旗下兩只偏股型基金前四個月的回報率都排名前十。
在一季度偏股型基金普遍減倉中,巨田旗下基金的整體倉位反而有了明顯的增加,充分分享了大盤單邊上揚帶來的收益。另外旗下基金對券商板塊及部分期貨類參股公司進行了投資,這是其超額收益的來源。
東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東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06月11日,注冊資本為1億元,共管理3隻開放式基金。
旗下的東方精選混合基金在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二。
其主要投資於具有估值優勢和業績增長較為明顯的鋼鐵、電力等行業,對航空、機械行業也有所配置,對整體上市與資產注入也關注。
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長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3年4月28日,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目前股權結構為: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佔49%、上海海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佔34.33%、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佔16.67%。旗下總管理4隻開放式基金。
旗下偏股型基金都高於平均水平。
旗下基金側重於對對人口紅利主題下大消費領域(商業零售、食品飲料、傳媒、酒店、旅遊)和大金融(銀行、證券、保險)、全球化主題下機械裝備、強國戰略下航天軍工、資產整合主題進行投資。
中郵創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郵創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5月8日,注冊資本為1億元,由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郵政局、北京長安投資有限公司、中泰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公司管理一隻開放式基金:中郵核心優選基金。
旗下中郵核心優選基金前四個月的回報率排名第二。
作為一個新的基金公司的首隻產品,中郵核心優選基金採取了穩健的投資策略,組合的構建和個股的選擇是以下跌風險較小同時具有良好業績支持的大盤藍籌股進行投資,尤其是滬深300各行業的龍頭。其行業投資重點以鋼鐵、銀行證券、裝備製造為核心。
C. 基金業績不好目前虧損10個點 可以轉換成業績好的嗎
公募基金是沒有必要轉來轉去的,基金不像股票。你可以嘗試一下基金定投來攤薄你的成本。
D. 現在有什麼業績好的基金,請推薦幾只
現在的行情里反復震盪,個人投資者選股擇時能力低,選擇業績優專異、分紅多有保障的基金是不屬錯的選擇。去年年末推出「北斗七星」的國泰基金旗下六隻基金將集體分紅。國泰金鼎、國泰金牛、國泰金鵬和國泰金鷹每10份各分紅0.16元、0.25元、0.24元和0.69元;國泰金龍債券A類每10份分紅0.5元,C類每10份分紅0.44元,國泰金鹿保本每10份分紅0.52元。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止2009年12月31 日,國泰基金本次分紅的六隻基金在同類基金中均排名靠前,如國泰金鼎、國泰金牛、國泰金鵬在同類基金中都排名前10,另外,國泰金馬和國泰金龍行業混合的全年業績也分別位居同類基金前10名。而根據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國泰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業績全年平均凈值增長率為86.43%,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六.希望對你有幫助
E. 什麼是最牛公募基金,業績可以到達多少
2020年「瘋狂的基金」終於告一段落。110隻基金凈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賺近60%,收益最高的冠軍基金年回報超過166%,每個數字單拎出來都相當炸。
乘著2020年業績的東風,「十倍基」(Ten bagger)的隊伍也進一步完成了擴容。將時間拉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以發現,在公募基金陣營中,雖然十倍基是一個相當珍稀的「品種」,但截至2020年底,整體漲幅超過10倍的基金達到了驚人的50隻(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回報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將近40倍了,堪稱「業績之王」。
這些不同類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點?它們的風格、業績爆發時點、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經理,又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怎樣才能識別「靈魂投手」,買到一隻真正的十倍基?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拆解了全市場50隻十倍基,用數據和事實告訴您答案。
正是由於績優基金經理的不斷接力和傳承,才鍛造出了這些優秀的產品。
如果結合這3隻基金的業績爆發年度來看,還能發現一些別的規律,於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作了一個統計。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這2隻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來了一波業績爆發,年度凈值增幅為70%左右。在其後的幾年間,這2隻基金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好,年度回報在-20%和20%之間來回波動,一直到劉彥春接手以後才重新起飛,收益扶搖直上。另一隻基金景順鼎益的情況與此類似,2015年劉彥春開始擔綱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當年回報就達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報均超過了50%。一個字,穩。
對於另外一些基金,或許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更大。例如華夏大盤精選,王亞偉以一人之力貢獻了近12倍的任職總回報和49.77%的任職年化回報,在同類型基金中一騎絕塵。在他離開後,華夏大盤精選又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經理頂著巨大的壓力,也創造了比較穩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國內公募歷史上唯一的一隻「四十倍基」。
總的說來,一隻「十倍基」背後往往是多個基金經理和其投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業,行情下跌時巨大的壓力或者公司人事的變動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發揮,毀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隻「十倍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能少。
怎樣才能買到「十倍基」?
最後來簡單講一講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怎麼才能買到「十倍基」。
通過前面部分的統計,大家可以發現,即便是最年輕的「十倍基」,也誕生於2008年,到2021年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將一隻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夠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人。這個沒有對與錯,主客觀因素都有,大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備這么長線的資金實力。
作業還是可以抄的。與其去抄基金的重倉股,也許不如認准這個基金經理,直接買這只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歸納了不少「十倍基」的特點,比如選擇中長期業績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動管理能力優秀、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深刻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同時避開一味炒熱點、做短線的產品。其實只要做到了這些,要選出一隻「潛力基」並不難。
這些已經成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可以進入你的基金池而進行關注的。近兩年市場風格轉換很快,熱點賺錢效應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結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業績來挑選出眼下依然能夠適應新形勢、沒有落後於市場的好基金。
還有一個特點是,近兩年業績增長一倍、兩倍的「翻倍基」隊伍也日趨龐大,從這些「翻倍基」中尋找下一個「十倍基」,也許並非天方夜譚。
總的說來,業界一直以來強調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資,不間斷,不以錯過「十倍基」而懊惱,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長期持有,中間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F. 長期業績好的基金請推薦幾個,謝謝……
上投系的來@和優勢都不錯
廣發的小自盤可以考慮為黑馬買入一部分。
新雞最近一段時間還是不考慮了,收益太慢,我就在後悔中...
我的雞,你可以參考下:
上投優勢4w,廣發小盤1w,海股票5k,中歐趨勢1w
優勢和小盤是1月12日申購的,海股票和中歐是1月8日買的。
到19日收益4k。
G. 有哪幾只投資中小盤業績比較好的基金
如果對寵物行業感興趣的話可以——聖寵官網——了解1.開寵物店,開店的整個流程及盈利專 2.學寵物屬美容,訓犬,我們有專門的訓導老師,並且都是國內知名的多次出國打比賽,畢業後工資也非常可觀。3.了解寵物養護等各方面相關知識。4.買狗狗,常見60多個犬種,點擊客服了解。5.了解寵物醫療和養狗狗的知識
H. 基金是不是歷史業績越高越好
結論是否定的,跟蹤的歷史業績記錄既可能是有幫助的,但也可能是來搗亂的。
從歷史業績進行推斷的主要陷阱包括以下幾點。
1、潛在風險
歷史業績誤導性的主要表現是未知風險。在一個基金的存續期中,投資策略可能對於某個小概率事件進行了風險暴露,而恰巧這段時間沒有發生這個事件,因此歷史業績沒有反映。在這種情況下,歷史業績是不具代表性的,或者說,具有極強的誤導性。這里的核心概念已經在第4章中進行了討論。
2、數據相關性陷阱
圖6-1展示了債券市場在過去30年的強勁上漲。想像一下:在廣泛使用的投資組合優化模型中使用債券這個投資標的。在給定的波動率(作為風險度量)條件下,投資組合優化模型會給出一個最高預期收益的投資組合。這個模型的結果是基於歷史上各個投資標的的預期收益和波動率,以及它們互相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計算的。一般來講,債券的上漲勢頭越強越穩定,在最優投資組合中的佔比也就越高。
圖6-1美國國債期貨主力連續合約
註:期貨主力連續合約圖表展示了連續持有國債期貨多頭的凈值變化,並考慮了合約展期的價格調整。
在投資組合優化模型中有一個隱含的假設:歷史數據是未來決策的可靠依據。這個假設合理嗎?具體到債券,過去30年的業績和未來業績的相關性有多強?債券市場長期牛市的驅動力來自從1980年開始的商品熊市和同期的低通脹。雖然自2002年開始商品市場觸底反彈,但是通脹繼續低迷,後者得益於2008年及之後的經濟危機。債券的長期牛市(或者說,利率的長期下跌),與自1979~1980年開始的兩位數的通脹率下跌到2008年後期不足2%的通脹率的這個大勢,是亦步亦趨的。
然而,債券的未來前景與過去的歷史業績似乎並無關聯。債券利率已經從1981年的15%跌到目前的3%,無論如何展開想像的翅膀,未來下跌的空間都是極其有限的。對於未來的預測,過去利率的下跌(債券的上漲)不僅僅沒有指導性,更是一個「不可能」指標。我們很難想像未來30年,利率可以從3%跌到-12%。相反,利率長期大跌之後,大反轉倒是很有可能。得益於快速發展的世界經濟帶來的強勁需求,商品價格已反轉形成長期上漲趨勢。到目前為止,由於較高的失業率,盡管商品上漲,通脹還是保持低水平。不過,隨著失業率的改善,通脹率似乎也要重拾升勢。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的延遲效應疊加了對於債台高築的擔心可能導致未來長期內上升的通脹和利率水平(也就是下降的債券價格)。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過去在牛市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未來可能是導致熊市的因素。過去的債券牛市是由於長期以來利率從非常高的位置跌落至非常低的位置,而未來的下跌空間已經十分有限,進入上漲軌道的可能性反而會很大。進一步來講,利率的長期下跌說明利息收入已經充分地下降了。在此背景下,過去30年債券市場的昂揚走勢更像是未來債券會持續走低的理由,而不是在一個投資組合中提高債券權重的理由。
歷史業績僅僅在歷史能夠推斷未來的時候有借鑒意義。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沒有理由做此假設。就像債券的例子一樣,有時候,過去的歷史業績其實是一個反向指標。在沒有搞清楚過去如何推斷未來之前,千萬不要用歷史業績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
3、過高的收益率可能反而是壞事
優異的收益績效未必就是一個好的指標。有時候,過高的收益率反映了基金經理傾向於承擔更大的風險而不是其優秀的管理技能。來看一下1998~1999年股票長/短倉的明星基金經理。那些重倉科技股股票(尤其是互聯網股票)的基金經理會大幅跑贏市場。這段時間內,越高的風險暴露——在互聯網股票上持有重倉——意味著越高的業績表現。市場對於持有過高估值,而在基本面上一文不值的股票的基金經理給予了過高的回報,從而導致了這些股票更高的價格。那些小心謹慎、剋制自己不過度投機的基金經理大幅跑輸市場。因此,在2000年年初選擇基金經理的投資人很可能傾向於選擇風險最大的投資組合而不是最高水平的管理技能。大多數在1998~1999年表現最好的基金經理在隨後2000年3月開始的互聯網泡沫中傷亡慘重,整個科技板塊巨幅下跌直到2002年。
另一個優異表現來自過高風險而不是管理水平的例子是2003~2007年採用信貸利差策略的對沖基金。擅長高收益債券投資的偏多的對沖基金得益於債權收益和資金成本的價差而表現出色。利用杠桿,價差帶來的利潤翻了好幾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杠桿可以提升利潤,但隨著信貸利差的收窄或者拉大,資本成本的收益和損失也會同步放大。2003~2007年,高收益債券的信用利差逐步縮窄,意味著資本收益提高了利息收入。那些用了最高杠桿和承擔了最高信用風險的基金經理同時受益於利息收入和資本收入(由於利差的原因)。因為信貸息差並未急劇擴大以反映長期暴露的風險,所以由增加杠桿而承擔的額外風險並不顯著。那些根據過去3~5年的歷史業績,在2007年年中,選擇信貸利差對沖基金的投資人很有可能選擇了那些承擔最大信用風險而不是擁有最高管理技能的機構。可悲的是,信貸利差的急劇擴大,導致杠桿下的成倍損失,那些承擔最大信用風險的對沖基金在隨後的兩年內糟糕透頂。
投資陷阱在於有時候過去優異的業績其實反映了負面的過高的風險,而非正面的過人的管理技能。如果市場條件十分有利,過高的投資風險將不被察覺—非常合拍的市場條件導致了優異的業績。而且,某些極端的行情鼓勵了投機(例如,互聯網泡沫、信貸利差泡沫),而這些狂歡大大加劇了市場往後形成拐點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過去不僅僅沒有代表性,還具有嚴重的欺騙性。投資人必須要理解助力優異業績的原因並且合理判斷未來是否能夠延續輝煌。2000年年初重倉互聯網股票的基金經理可能會有一個漂亮的業績曲線,但是理解背後原因的投資者才能對此風險保持警惕。正如保羅·魯賓(Paul Rubin)指出的,「千萬不要被牛市中的光環沖昏頭腦」。
4、無可比性
考慮以下兩個在策略池中候選的基金,我們以最大回撤作為主要的選擇標准。
(1)基金A:最大回撤25%。
(2)基金B:最大回撤10%。
哪個基金的風險更大?許多讀者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幼稚的問題。難道不是很明顯基金B的風險更小?錯了,未必是!事實上,以上的信息完全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假設我們提供更多信息,如下所示。
(1)基金A:最大回撤25%,歷史業績時間7年。
(2)基金B:最大回撤10%,歷史業績時間3年。
如果更小回撤的基金歷史業績的時間也更短,我們實際上無法判斷哪個基金的風險更小。如果基金A在最近3年的最大回撤僅僅5%(相比基金B的10%),那麼似乎基金A的風險就更小。這里的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基金B如果也有7年歷史業績的話最大回撤是多少:也許會遠超過基金A的最大回撤。
公平起見,比較必須基於相同的時間段。正如上例,如果最大回撤是主要的比較標准,比較就必須從兩者都有的業績時點開始,而不是從各自的起始點。對於其他比較標准,也是一樣。
假設我們想比較兩個偏多股票型對沖基金的平均年化復合收益率。基金A從1995年開始,基金B從2000年開始。如果比較是從各自的起點開始的,那麼基金A擁有了巨大無比的優勢,因為它在前幾年的牛市裡面進行了交易而基金B沒有。在這個例子裡面,擁有更長歷史業績的基金獲得了優勢;但在另一些例子裡面,結果是反過來的。比如說,從1997年中期開始運作的基金會比從1999年初開始運作的基金吃虧許多,因為它經歷了1997~1998年的熊市。同樣的,我們可以通過將起點對齊,來避免比較上的誤區。
對於基金的比較必須基於相同的基準,請記住以下這些原則。
(1)時間段。就像上面例子所講,如果兩個基金是從不同時點開始的,那麼統計數據必須要從兩者時間段一致的歷史業績中進行計算。
(2)策略風格。比較兩個不同策略風格的基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們的業績往往取決於對應的市場特徵。將偏多股票型對沖基金和固定收益套利基金做比較是不合適的。因為在趨勢上漲的市場中,前者佔有巨大優勢;而在趨勢下跌的市場中,後者佔有巨大優勢。
(3)參與交易的市場。相比管理技能,市場環境對於業績的影響往往更大。即使兩個基金經理是採用同一類交易策略的,但如果交易不同的市場,業績結果也會大相徑庭。舉例來講,假設兩個做趨勢跟蹤期貨交易的對沖基金(CTA),一個只交易商品期貨,而另一個只交易外匯期貨。當一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趨勢,而另一個市場窄幅震盪(一種非常難賺錢的市場環境),比較結果其實只反映了市場的趨勢特質,而非基金的管理水平。
5、過長的歷史業績往往失去意義
通常認為長的歷史業績會比短的歷史業績更具有說服力。這個常識其實並不一定完全正確。由於以下原因,更長的歷史業績可能並沒有實際意義。
(1)策略和投資組合發生了變化。資產管理規模的快速增長會使得投資策略和交易市場發生巨變。舉例來講,長短倉股票對沖基金往往受益於小市值股票的高速增長。隨著管理規模的增長,倉位被迫往更大市值的股票遷移;小市值股票的倉位配比被迫降低或者完全放棄。此舉可能大大降低該基金的未來業績。因此,早些年的歷史業績對於當前的管理風格並不具有說服力;或者說,利用太久遠的歷史業績可能會高估該基金的未來潛力。
(2)策略效率在衰退。一個基金早些年靚麗業績的主要驅動力很可能由於市場結構的變化或者競爭對手的進入而發生衰退。因此,由於之前的市場環境更為有利,早些年的收益率會遠高於最近幾年的收益率。可惜的是,昨日不再來。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做趨勢跟蹤策略的CTA取得的長期驕人業績。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趨勢跟蹤CTA的年化收益遠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隨著更多使用類似策略的CTA基金進入,這類策略的回報/風險比率大大降低。一般來講,那些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CTA基金在前期的業績會遠高於當前水平。我們經常見到歷史業績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是光彩熠熠而在此之後平淡無奇。由於助力輝煌業績的市場環境很難重現,因此把相應的歷史業績作為未來潛力的佐證,似乎是「水中月、鏡中花」。
(3)基金經理發生了更迭。擁有長時間歷史業績的基金往往更換了基金經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基金的創始管理人由於成功的業績,很可能升遷至管理崗位,而僱用或者指派其他基金經理來負責此基金。有些時候,原先的基金經理可能部分或者完全退休。另一些時候,在大機構內,雖然原先的基金經理離開或者被另一個取代,該基金仍然掛在其名下。當一個基金的管理人發生了重大更迭,早期的歷史業績一般是沒有意義甚至是搗亂的。
以上任何一個原因都能導致長的歷史業績並沒有比短的歷史業績更有說服力。
◆ 投資誤區1:利用歷史業績作為未來投資決策的依據是合理的。
真相:正如我們在債券例子中指出的那樣,如果有理由相信助力過去優異業績的歷史條件在未來不會重現,那麼歷史業績就沒有意義。同樣的,如果我們有理由相信助力過去優異業績的投資策略會發生衰退,那麼歷史業績也不可信。
◆ 投資誤區2:中等回撤下的歷史高收益,一般是個優點。
真相:有時候,過高的收益率反映的其實是在有利的市場環境下承擔過高的風險,而不是高超的資管技能。如果某個風險是小概率事件,而恰恰在基金存續期沒有遇到該風險事件,那麼歷史業績所展示的證據是不足夠的。理解業績背後的來源對於分析未來的潛力至關重要。
◆ 投資誤區3:在定量的評價中,擁有較高回報/風險比率的基金經理比擁有較低回報/風險比率的基金經理來得要好。
真相:經常可以見到,不同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從不同的時間節點開始,而他們的業績往往是由不交叉重疊的時間段的表現所決定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只比較相同的時間段(而不是從各自的起始點開始)。另外,交易相同市場並且採用類似策略的基金經理之間的比較才有意義。
◆ 投資誤區4:越長的歷史業績越有意義。
真相:有時候,如果在管理期發生了重大變更,越長的歷史業績其實越沒有意義。事實上,越長的管理期越有可能發生重大變更。
I. 推薦幾個長期業績穩定的基金
一般持倉股票越少越穩定,債券型基金最穩定。
較穩定的有華夏回報,嘉實增長,華安寶利,博時平衡配置等,是風險較小的基金
還有債券型基金:富國天利,華富收益增強A。
祝你投資順利!
J. 中國所有基金公司中哪幾只基金業績最好,賺錢最快、最多。
富國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匯添富基金今年表現相當不錯,可以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