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聯儲點陣圖是什麼意思
美聯儲點陣圖
美聯儲每三個月會公布一次利率預期的點陣圖,該點陣圖顯示了各聯儲銀行行長對短期和長期內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期。
其中,點陣圖中的中值也就是整個美聯儲對聯邦基金利率的中值預期。
美聯儲的利率路徑「點陣圖」一直被認為是美聯儲政策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外界預測美聯儲政策的重要途徑之一。
美聯儲點陣圖准嗎?
市場人士們最近兩年其實唏噓不已。尤其是去年(2015年)12月點陣圖預期今年(2016年)要加四次息,但實際上目前為止一次也沒加。
比如IMF就多次給美聯儲提建議,稱美聯儲應該改變溝通策略,不要再提供聯儲官員預測利率的點陣圖,那種方式讓人不解。
「會怎樣」與「該怎樣」
本周最有發言權的一位名人再次對點陣圖進行了討論——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28日在布魯金斯研究院網站撰文稱,點陣圖並不是美聯儲的政策承諾,去年點陣圖顯示今年美聯儲將加息4次並未實現,並不意味著美聯儲誤導了市場或撒謊;若FOMC作為一個整體對未來利率政策提供明確的指引或承諾,也只會出現在會後政策聲明及主席的發言中。
點陣圖是美聯儲經濟預測總結(SEP)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美聯儲對經濟增長、通脹、失業率等的預期。伯南克稱,SEP不是一個「無條件經濟預測的匯總」,點陣圖也不反應出未來將會發生什麼,點陣圖建立在「合適的貨幣政策」基礎上官員們做出的預測。
對於點陣圖在現實中應如何應用,伯南克舉了一個例子:
比如一位鷹派官員,她認為現在的貨幣政策過於鴿派,她可能會預期未來的利率依然維持低位(因為FOMC可能在未來也保持鴿派的共識),但是她可能提高對通脹的預期,因為一個鴿派的聯儲會更快的推高通脹。
不少市場人士常把點陣的圖當成美聯儲想要做的事,但通過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伯南克的核心邏輯是:
點陣圖顯示的是官員們認為未來可能怎樣,而不是未來應該怎樣。
伯南克還表示,點陣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看FOMC成員們觀點的差異大小。差異較大的情況下短期貨幣政策走向會更加撲朔迷離。
最後伯南克表示,美聯儲的經濟預測方式有改進的空間,不過對外界來說,只有能正確理解美聯儲的預測,才能得出有效的信息。
❷ 分析:伯南克為何不該連任
閱讀他最近向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發表的演講時,我起初懷疑這是場惡作劇。他在演講中為美聯儲在住宅泡沫期間的行動進行了辯護。他非但沒有承認,2002年至2006年間,自己和前任前任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將過低的利率維持了太長時間,致使局面變得一團糟,反而表示美聯儲的政策是合理的,住宅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不是廉價的資金,而是鬆懈的監督。 Searching in vain for a punch line, I was reminded of Talleyrand's quip about the restored Bourbon monarchs: They have learned nothing and forgotten nothing. Mr Bernanke is far smarter than Louis XVIII and Charles X, two notorious boneheads, and has done a good job of firefighting. But his unwillingness to admit the Fed's role in inflating the housing and broader credit bubble raises serious questions about his judgment. 我試圖找出笑話中的點睛之筆,卻沒有結果,讓我想起塔列朗(Talleyrand)對復辟的波旁王朝君主的嘲諷:他們什麼都沒有學會,也什麼都沒忘記。伯南克比路易十八(Louis XVIII)和查理十世(Charles X)這兩個臭名昭著的傻瓜要聰明得多,而且救火工作也做得不錯。但他不願承認美聯儲在催生房市泡沫和更廣泛的信貸泡沫中所扮演的角色,令人對他的判斷力產生了嚴重質疑。 The indivial elements of his presentation were questionable enough – is it really plausible to suggest that record low mortgage rates did not contribute much to the rise in US house prices? – but most disturbing was its failure to address the larger picture: from the mid-1990s, the Fed adopted a stance that encouraged irresponsible risk-taking. In periods of growth, it raised interest rates slowly, if at all, stubbornly refusing to acknowledge the course of asset prices. But when a recession or financial blow-up beckoned, it slashed rates and acted as a lender of last resort. 他演講中的個體因素就夠令人質疑的了難道認為創紀錄低水平的抵押貸款利率對於推高美國房價沒有多大貢獻,這種觀點真的看似有理嗎?但最令人不安的是,演講未能從大處著眼: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美聯儲採取了一種助長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的立場。在經濟增長期,美聯儲固執地拒絕承認資產價格的變化軌跡,即便提高利率,速度也相當緩慢。但在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向其招手的時候,美聯儲便大幅下調利率,並擔當起最終借款人的角色。 On Wall Street, this asymmetric approach came to be known as the Greenspan put. It ga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confidence to raise their speculative bets, using borrowed cash to do it. None of the Fed's actions since then have addressed this central issue of moral hazard. Indeed, the problem may have become worse. For all the damage that the financial instry has inflicted on itself, when disaster arrived the Greenspan/Bernanke put did pay off. By slashing the funds rate and providing emergency credit facilities to stricken financial firms, the Fed further entrenched the perception that its ultimate role is to provide a safety net for Wall Street. 在華爾街,這種不對稱的措施如今被稱作格林斯潘對策(Greenspan put)。它讓金融機構得以放心地利用借來的資金提高投機性賭注。美聯儲後來的任何行動都未能解決這個道德風險的核心問題。事實上,問題可能已變得更糟。盡管金融業給自己造成了傷害,但當災難來臨時,格林斯潘/伯南克對策確實發揮了作用。通過大幅削減聯邦基金利率、向受災的金融機構提供緊急信貸安排,美聯儲進一步確立了一種理念,即它的終極角色是為華爾街提供安全保障。 Unlike his predecessor, Mr Bernanke recognises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speculation and the massive externalities its sudden reversal can impose. In that sense, intellectu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But he and his deputy, Donald Kohn, still refuse to acknowledge the Fed's role in motivating reckless behaviour. 與前任不同,伯南克承認過度投機問題及其突然逆轉可能造成的嚴重外部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取得了知性方面的進步。但他和他的副手唐納德•科恩(Donald Kohn)仍然拒絕承認,美聯儲促動了不計後果的行為。 �6�5Take its current commitment to maintaining rock bottom rates for an extended period. Hedge funds and Wall Street dealing desks view this as an open invitation to borrow as much as they can and invest it in risky assets. As former Citigroup chief executive Chuck Prince might have put it, the music is playing, and it is time to dance. (The danger of being left without a chair when the music stops is greatly mitigated by the Fed's promise to provide ample warning of it unplugging the sound system.) �6�5 以其目前在較長時期內保持最低利率水平的承諾為例。對沖基金和華爾街投行的自營交易部門認為,這是在公開邀請它們盡可能借款,並投資於高風險資產。花旗集團(Citigroup)前首席執行官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可能會說:音樂已經響起,跳舞的時間到了。(美聯儲承諾在拔掉音響系統插頭前會提供充分警告,極大地緩和了當音樂終止時找不到座位的風險。) Mr Bernanke and Mr Kohn remain opposed to using interest rate rises to burst bubbles in their early stages. Mr Bernanke says this task should fall on a new systemic risk council of senior regulators. You do not have to be a devotee of Milton Friedman to wonder where these super-regulators will be found – surely not at the Fed, which botched its supervision of mortgage lenders and bank holding companies. 伯南克和科恩依然反對在早期階段利用加息來戳破泡沫。伯南克稱,這項任務應當由高級監管官員組成的新系統風險委員會承擔。即便不是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信徒,你也會想知道這些超級監管官員將從何而來當然不會來自美聯儲,它在監管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和銀行控股公司方面表現得一團糟。 But the problem goes deeper than one of hiring. When credit is artificially cheap and asset prices are rising, banks have enormous incentives to circumvent capital requirements. In such circumstances, even the smartest regulators will struggle to contain a dangerous rise in leverage. 但問題遠比從哪裡僱人要深刻得多。當信貸成本被人為壓低,資產價格不斷上升時,銀行有巨大的動機繞過資本金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最精明的監管者也會很難遏制杠桿率的危險上升。 In seeking to separate decisions about interest rates from issues of financial stability, Mr Bernanke is returning to the wishful thinking of the Greenspan era. In a financially driven economy, it takes vigorous oversight and a responsible monetary policy to prevent bubbles. Before the next boom gets under way, the Fed needs a credible commitment to limiting leverage and raising interest rates and doing what is necessary to shock people out of cloud-cuckoo land. The last thing we need is a return to the misguided policies that got us into this mess. Until Mr Bernanke pledges a decisive break with Mr Greenspan's legacy, his confirmation for another four years should be put on hold. 為了將利率決定與金融穩定問題區別開來,伯南克重新打起了格林斯潘時代的如意算盤。在一個受金融業推動的經濟體中,防止泡沫形成需要強有力的監管和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在下一個繁榮時期開啟之前,美聯儲需要做出可靠的承諾:限制杠桿率、提高利率、並採取必要行動將人們從烏托邦的幻境中驚醒。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再次採用導致我們陷入這場混亂的錯誤政策。在伯南克發誓與格林斯潘的傳統決裂之前,應該暫緩批准他連任四年。 John Cassidy is author of How Markets Fail and a staff writer at the New Yorker
❸ 求2012.9.14伯南克講話全文
午好。和往常一樣,感謝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主辦了這次研討會。今天的會議主題是長期經濟增長,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和過去多年的研討會主題一樣貼近現實。特別是,金融危機及其隨後的緩慢復甦已經產生了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盡管有著經濟蓬勃增長的長期記錄,不管國內公共政策作出了什麼樣的選擇,美國是否已經開始面對一個長期的停滯時期?過去幾年以來,不僅僅是在美國,還包括了多個發達經濟體所經歷的,非常緩慢的經濟擴張,是否已經逐漸成為可能延續更長時間的進程?
我個人對這些普遍的擔憂表示贊賞,同時,我也非常明確地知道我們在恢復一個有利於健康增長的經濟和金融環境過程中將面對的挑戰,這也是我今天將會談到的一些問題。但是,考慮到更長期的前景,我個人的觀點要更加樂觀。在我隨後的討論中將提及,雖然一些重要的問題還是存在,但是美國經濟增長的基礎面並沒有被過去四年中的一系列沖擊永久改變。復甦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是我們有理由期待經濟增長率和就業提升可以回到和這一基礎面相適應的水平。然而,在此期間,美國經濟決策者們遇到的挑戰將是雙重的:首先,他們需要幫助我們的經濟自危機和隨之而來的衰退中進一步恢復;其次,在這一過程中幫助整體經濟認識並利用更長期的增長潛力。任何經濟政策都應該經得起這兩個目標的考驗。
在今天上午的討論中,我將就為什麼美國經濟在過去至今的大部分時間內,僅僅有令人失望的復甦步伐提供一些看法,我同時將討論美聯儲的政策回應。隨後,我將簡單討論一下美國經濟的長期前景以及我國經濟在短期和更長期范圍所需要的有效經濟政策。
美國經濟和政策的短期前景
在討論短期經濟和政策的前景之前,我們需要簡單回顧一下我們如何來到當前的狀況。2008年和2009年席捲全球市場的金融危機是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各國經濟決策者們都在2008年秋目睹了全球經濟崩潰帶來的各方面風險,同時也知道了這場危機將帶來的,超乎尋常的嚴重經濟後果。我在之前的研討會中曾對當時政府和央行強力干預並緊密協調,以避免更嚴重崩潰的情況做出過描述。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海外,穩定金融系統的行動都通過持續的貨幣和金融刺激措施得以完成。但是,盡管有這些強有力和直接的措施,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嚴重傷害還是無法完全逃避。信貸市場的凍結,資產價格的暴跌,金融市場 的失效以及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導致全球生產和交易活動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出現了自由落體式地萎縮。
今天距離金融危機最嚴重的階段幾乎有整整三年時間了;距離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宣布的經濟復甦開始的時間也是差不多兩年出頭。那麼,現在我們是怎樣的狀況?
在過去幾年中,有一些相當積極的發展,特別是考慮到危機的對經濟影響的深遠程度。總體上,全球經濟在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帶領下已經有相當程度地增長。在美國,一個以歷史標准衡量僅算溫和,但是明確地周期性復甦也已經開始,並且進入了第九個季度。在金融領域,美國銀行系統總體上已經更加健康,各銀行持有的資本都有明顯增長。銀行可用信貸有改善,但是在包括小企業借貸等方面還有些緊縮局面,這些類別的潛在借款人的資產負債表受損還沒有完全修復。美國公司企業已經可以通過公開債券市場,以非常有利的條款,簡單地獲得貸款。尤其重要地是,金融領域的結構性改革一直在推進,在國內和國際都有雄心勃勃的嘗試,要加強各銀行的資本和流動性表現,特別是那些被確定為具有系統性重要性的銀行;風險管理的透明度需要得到改善;進一步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將引入更系統,或者說更宏觀地金融監管和監督方法。
更廣泛的經濟層面,美國製造業產量相比之前的低谷增長了接近15%,其中主要的推動力來自出口增長。事實上,相比危機前,美國的貿易赤字已經在近期明顯下降,部分反映出美國商品和服務在全球競爭力的提升。商業企業在設備和軟體上的投資持續擴大;雖然近期數據調降了對近幾年整體生產率提升幅度的估算,部分行業中生產效率的改進還是令人印象深刻。美國家庭在修復資產負債方面也有很多進展儲蓄增加了,借貸下降了,並且利息和債務負擔都有了削減。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離開了高點,從而降低了商業企業面對的成本壓力,幫助提升了美國家庭的購買力。
雖然有這些積極的發展,還是需要看到,經濟自危機中復甦的力度還是遠遠不及我們的預期。從最新的國家財政狀況全面評估,以及對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初步估算都可以看到,之前的衰退遠比我們所想的要嚴重,而復甦卻比我們預想的更無力:事實上,美國總體產出仍然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時間的經濟增長率都沒有達到能夠持續降低失業率的水平,後者近期一直維持在高於9%的水平。包括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對企業和消費者預算的影響,日本大地震對全球供應鏈和生產的沖擊等暫時因素,都是2011年上半年經濟表現偏軟的原因。因此,隨著這些因素影響力的減弱,今年下半年的增長很有可能會有所提高。但是,最新的一系列數據似乎也表明,更長期的一些負面因素還是在持續起作用。
為什麼從危機中的復甦如此緩慢和不穩定?從歷史來看,經濟衰退通常以降低在投資,房地產,耐用消費品的開支,從而積累未來需求的方式為復甦埋下種子。隨著經濟周期觸底反彈,市場信心的恢復,這些被壓抑的需求往往可以放大刺激性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影響力,幫助增加生產和僱傭。不斷增加的生產反過來提高了商業收入和家庭收入,並為更長遠的商業和家庭開支帶來動力。收入前景和資產負債狀況的改善同樣提升了家庭和企業的信貸質量,金融機構更願意為他們提供貸款。通常情況下,這些發展創造了收入和利潤增長的良性循環,更有利的金融和信貸環境,降低市場不確定性,為復甦進程提供更大動力。
今天,這些復甦動力持續生效,並將隨時間推移繼續促進復甦。不幸地是,過去的這一輪衰退除了異常嚴重而且席捲全球之外,還非常罕見地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大規模下跌和歷史性的金融危機。上一次經濟衰退的這兩個特點,不管是單獨還是共同作用,都將減緩自然復甦的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的多次衰退之後的復甦都是以房地產市場的增長為動力的。但是這一次,持續低迷的市場,大量止贖物業,住建商和潛在屋主面對的苛刻信貸條件,以及潛在買房者和借款人對房價會繼續下跌的擔憂,都導致新屋開建數量停留在不足危機前的三分之一水平。建築行業的低迷不僅影響了住建商,同時對更廣泛的,與房地產和住宅建設市場相關的商品和服務供應行業也有打擊。此外,對部分借款人的緊縮信貸也是限制房地產市場復甦的因素之一,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反過來對金融市場和信貸流動又有不利影響。比如,部分地區房價的急跌使得很多屋主變得「資不抵債」,造成家庭經濟困難,並且提高了抵押貸款還款拖欠和違約率,又反過來對金融機構施壓。金融機構和家庭受到的壓力,再次使得授信審查變得更謹慎,也拖累了消費開支的增長。
我已經提到過2008年和2009年間金融危機在引發經濟衰退中的核心作用。我需要再度強調,我們已經採取很多,同時正在採取更多措施來解決造成這次危機的原因,以及之後的影響,包括了大量金融改革:美國銀行系統和金融市場自此以後已經有了整體全面地改善。不過,財政壓力曾經是,也繼續是經濟復甦的主要阻力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其他國家。作為對歐元區主權債務問題和包括美國長期主權信貸評級被主要評級機構調降一級,以及國會兩黨圍繞聯邦政府債務上限的長期爭議在內的,美國公共財政狀況最新發展的回應,市場的極端波動和風險規避在近期再度出現。很難說這些發展對經濟活動到底造成了多大影響,但是說這些情況對家庭和企業信心造成了傷害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的,因此對經濟增長也構成了持續風險。美聯儲將繼續密切觀察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發展,並將與歐洲地區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決策者們保持定期接觸。
貨幣政策必須應對經濟的變化,特別是對經濟增長的前景和通貨膨脹預期作出回應。和我早些時候提出的觀點一樣,近期數據已經顯示,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率遠低於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所預期的力度,那些暫時性的因素只能對其中的一部分不利表現負責。因此,雖然我們還是認為溫和復甦將繼續持續,而且會隨著時間推移加強,但是委員會還是下調了未來幾個季度經濟增長力度的預期。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和進口價格的趨向溫和,以及長期通貨膨脹預期的穩定,我們認為通貨膨脹率會在未來幾個季度保持平穩,處於甚至低於2%,這樣的一個水平也被委員會大多數成員視作符合我們雙重法定任務的標准。
鑒於這樣的前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在近期決定為市場提供委員會自身對聯儲基金利率預期的,更明確的指導意見。特別是,在本月早些時候的利率決策會議之後的聲明中,我們指出經濟狀況,包括資源利用率的低下,以及中期范圍內通貨膨脹率前景的疲弱,可以確保當前史無前例的超低聯儲基金利率會維持到至少2013年中期。也就是說,以委員會的判斷,這種低下的資源利用率,短期通貨膨脹率,聯儲基金目標利率將會保持在當前低水平至少兩年。
除了完善我們的前置指導意見,美聯儲還有大量工具可以用於為經濟增長提供額外的貨幣刺激。我們在8月的例會中討論過相對的優點和這類工具的實施成本;我們將在9月的利率決策例會中繼續考慮這些選擇,以及其他相關的問題,這其中自然包括經濟和金融狀況的發展。這一次的例會將延長至兩天(9月20日和21日),而不是之前的一天會期,以便進行更全面的討論。委員會將綜合近期信息對經濟前景繼續作出評估,並准備採取委員會認為合適的工具,在物價穩定為前提條件下達到更強勁的經濟復甦。
美國經濟政策和更長期的增長
金融危機和之後的餘波已經在全球范圍造成大量嚴峻挑戰,特別是在發達工業國家。我已經在之前的發言中提及了某些特定的問題,並為美國緩慢的經濟復甦提供了一些診斷意見,也簡略討論了美聯儲在其中的一些政策回應。然而,本次經濟研討會主要關注的是更長期的經濟增長,而且考慮到長期增長率對決定生活水平的基礎重要性,這一議題也是完全恰當的。本著這種精神,我希望籍此機會簡要討論一下美國經濟更長期的增長前景,以及經濟政策在達成這樣的前景中的角色。
盡管我們目前還面臨嚴重困難,我並不認為美國經濟長期的增長潛力已經受到危機和衰退的重大打擊,只要,我再次強調,只要我們採取必要步驟來確保這一結果的發生。在中期范圍內,即使沒有其他原因,單單是人口的增長,以及之後的家庭組建也能夠使得房地產市場走向穩定,並且恢復增長。好的,積極的房地產市場政策將會幫助加速這一進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已經在幫助房地產市場正常化的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且我預期金融板塊還將繼續適應將會發生的變革,並繼續發揮重要的中介功能。美國家庭會繼續強化自己的資產負債狀況,雖然這種情況肯定會持續,但是如果經濟復甦加速,情況也會變得更好。企業將會繼續投資新資本,採取新技術,並繼續推進過去幾年的生產力提升。我很有信心,我們在歐洲的同僚非常清楚他們目前面對的困境意味著什麼,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也會採取必要的,恰當的措施來全面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這種經濟癒合需要時間,前進的道路上可能還會有挫折。同時,我們還需要對復甦中的風險保持警惕,包括金融方面的各類風險。不過,我願意在此作出這樣的表述,癒合過程不會留下太大的疤痕。盡管危機和衰退造成了創傷,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擁有高度多樣化的產業,即使在最近幾年的環境中,其國際競爭力還是持續提升了。我們的經濟保持了高度市場驅動的傳統優勢,強大的創業文化,靈活的資本和勞動力市場。我國依然是全球技術領袖,擁有許多世界領先的研究型大學,以及高於任何其他國家的研發開支。
當然,美國還面對著很多增長挑戰,和其他很多發達經濟體一樣,我們的人口正在老齡化,我們的社會需要適應更老的勞動力群體。我們的幼兒園到高中教育系統雖然有長足發展,但只是為占我國人口相當份額的國民提供了遠遠不足的服務。美國健康保健成本是全球最高的,而且沒有與之完全相稱的國民健康方面的成果。但是,所有這些長期問題在危機之前就已經存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努力一直在持續中,而我衷心希望,這些努力會一直持續下去。
美國經濟決策的質量將嚴重影響國家的更長期前景。為了讓經濟以最大潛力發展,決策者們必須努力促進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制定有效的稅收,貿易和監管政策;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鼓勵私營和公共部門的生產性投資;為研發和推廣新技術提供適當支持。
美聯儲有責任促進更長期經濟表現。最重要的是,為確保通貨膨脹維持低水平和長期穩定的任何貨幣政策,也有助於長期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性。較低且穩定的通貨膨脹能夠改善市場運作,幫助市場更有效的配置資源;家庭和企業不會在對整體物價水平有不可預知的,不必要的擔心下規劃未來開支。美聯儲同時以金融監管者的身份,對整體金融穩定監測者的身份,最後的流動性提供者的身份,致力於促進宏觀經濟和金融的穩定。
通常情況下,貨幣或者財政政策主要目的是在短期內促進經濟復甦加快步伐,這些政策並不被寄希望於顯著影響更長期的經濟表現。然而,當前環境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一種例外情況,貨幣或者財政政策被寄託了這樣的期望。我們的經濟目前正遭受異乎尋常地高失業率的困擾,其中接近一半的失業人口已經超過六個月沒有過任何工作。在這種不同尋常的情況下,旨在促進短期強勁增長的政策也將在更長期范圍體現作用。短期來看,幫助人們重返工作崗位能夠緩解經濟困難時期對他們的打擊,並且保證我們的經濟以完全的潛力進行生產,而不是讓有生產力的資源被閑置。更長期來看,最小化失業時期也能夠通過避免長期失業導致的技能生疏和勞動力的喪失,保持經濟的健康度。
盡管以上這些考慮增加了實現就業周期性復甦的緊迫性,大多數支持長期增長的經濟政策並不在美聯儲的決策范圍內。我想我們已經討論了足夠多美聯儲在美國聯邦財政政策中的作用,所以我希望結束這個話題,談一談財政政策在促進穩定和增長方面的作用。
為了實現經濟和金融穩定,美國的財政政策必須置於可持續道路上,確保國家債務相對國家收入在一個至少穩定的水平,或者最好是逐漸下降的道路上。如同我之前在多個場合強調的,沒有重大的財政政策修正,聯邦政府財政將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並冒著嚴重經濟和財政受損的風險。財政負擔還將伴隨人口的老齡化,健康保健成本的持續提升而增加,這也使得在這些領域採取迅速果斷的行動變得極為關鍵。
雖然財政的可持續性問題必須得到立即的解決,但是財政決策者們不應該因此而無視當前經濟復甦的脆弱性。幸運的是,實現財政可持續性的兩個目標,與避免對當前經濟復甦造成太大幹擾並沒有太大矛盾實現這一目標也將是設定更長期,負責任的財政政策的必然結果。馬上採取行動制定一個更長期的可信計劃削減未來的預算赤字,同時盡量避免干擾短期經濟復甦的選擇也將幫助達到這兩個目標。
財政政策決策者們還可以通過對稅收政策和開支項目的調整促進更有利的經濟表現。為了盡可能利用這一策略,我們國家的稅收和支出政策應該增加對就業和儲蓄的激勵,鼓勵對勞動人口工作技能的投資,刺激私營資本的形成,促進研發,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我們不能指望我們的經濟增長在財政失衡的大局中自發出現,但是更高效的經濟發展將能緩解我們面對的這種不平衡。
最後,同時可能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一點是,一個更好的財政決策流程應該可以更好的服務這個國家。在今年夏天針對聯邦政府債務上限的討論嚴重干擾了金融市場,可能對經濟增長也起到了負面作用,而且類似事件可能在將來再度出現,繼續嚴重損害全球各地投資者持有美國金融資產,或者為能夠帶來美國國內就業增長的項目進行直接投資的意願。細節可以進行談判,但是財政政策決策者們應該考慮制定一個更有效的流程,設定清晰透明的預算目標,加上一個預算機制來確保這些目標的可信性。當然,正式的預算目標和機制也不能取代財政政策決策者們為了確保國家財政有序發展所需要作出的那些艱難決策,也就是說,公眾對財政政策目標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非常關鍵的。
經濟政策決策者們面對著一系列,和短期以及長期挑戰有關的艱難決定。然而,我毫不懷疑我們一定能夠解決這些挑戰,我國經濟的基礎面優勢將會確保這一點。美聯儲也肯定將盡其所能在物價穩定的大前提下幫助恢復高速增長和高就業。 (來源:21世紀網)
❹ 美聯儲是私有制的銀行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 (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Fed)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於1913年成立的。 它的主要職責有: 1、制定並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 2、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並保護消費者合法的信貸權利。 3、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 4、向美國政府,公眾,金融機構,外國機構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 這個系統主要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等組成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中央管理委員會和12家分布全國主要城市的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組成。伯南基為現任美聯儲管理委員會主席。 美國最早具有中央銀行職能的機構是1791年獲批的美國第一銀行和美國第二銀行。1837年至1862年間的「自由銀行時代」美國沒有正式的中央銀行,而自1862年至1913年間,一個(私營的)國家銀行系統起到了這個作用。 美聯儲是由美國國會在通過歐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稱聯邦儲備法案)的基礎上建立的,由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於1913年12月23日簽字。 美聯儲的主要任務是: 管理及規范銀行業 通過買入及售出美國國債來執行貨幣政策 維持一個堅挺的支付系統 美聯儲不能發行美國國債 其他任務包括: 經濟教育 社會超越 經濟研究美聯儲新任主席本-伯南克將於今日正式宣誓就職,並發表其上任後的首個公開講演。布希總統將出席伯南克的宣誓典禮,其也將是美國歷史上僅有的三位親臨過美聯儲總部的總統之一。伯南克實際上已在行使美聯儲主席之職,2006年2月1日,其已先期舉行了一個私人的就職儀式,正式接替1月31日屆滿離任的格林斯潘,出任美聯儲自1913年建立以來的第14位主席。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數布希總統的到場出席,因為之前僅有羅斯福和福特兩位美國總統到過美聯儲的總部大樓。 2006年1月31日,伯南克就任美聯儲主席的提名獲參議院批准,任期4年至2010年1月31日屆滿,而其最多還能在該職位上連任14年直到2020年1月31日。伯南克是共和黨人,也是一個棒球迷。踏入政壇前,伯南克先後在斯坦福商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執教23年。2002年8月,伯南克被布希總統任命為美聯儲成員,去年6月轉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❺ 本·伯南克的政策主張
伯南克有一個綽號「印刷報紙的本」,這個綽號起源於他與格林斯潘在通貨膨脹問題上的分歧,公眾賜予伯南克這個雅號是基於他的一個觀點: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過大量印刷鈔票的方法來增加流動性。
但是,伯南克認為這個雅號曲解了他的本意,他主張設定一個明確的通脹目標,即要在一定時期內使通脹率保持在某個特定水平。他認為,這樣做既可以引導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也有助於美聯儲提高其價格穩定目標的可信度。
2002-2003年,在解決美國的通貨緊縮問題上,伯南克就已經在業界獲得極大的知名度,他當時極力鼓吹降息,結果導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45年來的最低點)。
對於石油價格的上升,伯南克認為,石油和其它常規能源供應吃緊且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而全球經濟的快速擴張帶來需求的增長,在這種局面下,能源消費者可能在今後幾年內感受到沉重的壓力。雖然從長期來講,能源價格的上漲有可能致使經濟增長放緩,但我們認為,已然居高不下的油價不大可能進一步大幅上漲,因此油價對經濟的長期影響應該在可控制范圍內。
關於美國的「雙赤字」問題,伯南克認為,美國外債膨脹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經常項目的實質性轉變」,這種轉變將這些國家從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借款者變成凈放款者。窮國的錢對美國經常項目赤字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關於「全球儲蓄過剩」與房地產泡沫,伯南克指出,在經歷低迷後的世界經濟復甦後,企業投資慾望低迷,而大量的金融資產在國際上到處尋找投資目標,美國乃至多國股市的崩盤仍使不少資金持有者心有餘悸,於是,住宅房地產便成為最受青睞的投資領域之一。資金進入美國後,首先抬升股價,從而既鼓勵消費者也鼓勵投資者。當股市資金充溢時,這些資金又轉向債券市場,導致房價上升,消費更加活躍。
伯南克還有一個理論貢獻,就是主張在宏觀經濟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經濟指標來決定貨幣政策的取向,以便實現更加有效的經濟穩定。並且,他也撰寫了大量的論文來說明他設計的一些方法。
2010年10月15日上午美聯儲主席在表示,因為通脹率仍然過低,同時失業率居高不下,美聯儲准備採取新的行動,以刺激疲軟的經濟,在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發表的講話中,伯南克闡述了採取新一輪非常規經濟刺激措施的理由。伯南克明確指出,通貨膨脹低於美聯儲的目標運行,是採取更多的措施刺激經濟的首要原因。
經濟觀點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消息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周四在在亞特蘭大的演講中表示,美國住房市場正在好轉,但其復甦仍面臨阻力,並對這些阻力感到擔憂。並表示聯儲將繼續「盡其所能」支持美國房市復甦。
伯南克周四在為亞特蘭大講話准備的演講辭中表示,Fed官員們仍擔憂持續高企的失業率水平,並對一些阻礙住房市場及整體經濟復甦加快的因素感到憂慮。
伯南克稱,Fed官員們了解問題的深度以及採取措施的必要性,將繼續利用手頭的政策工具來支持經濟復甦。
盡管伯南克指出美國多數地區的住房市場正顯示出改善跡象,但他還表示,住房領域仍面臨許多問題,包括低迷的建築活動、較低的銷量和售價、較高的止贖率以及不斷下降的全國住房擁有率。貝南克稱,住房市場還遠沒有擺脫困境。
他表示,加強並擴大住房市場的復甦仍是決策者、銀行和社區銀行面臨的主要挑戰。
2012年11月15日伯南克稱,Fed採取的政策行動旨在壓低長期利率,以降低借貸成本並促進支出。他表示,決策者們希望提高公眾對Fed目標的信心,增加他們投資、招聘和支出的意願。
他表示,Fed的政策使得抵押貸款利率處於歷史低位,這令越來越多的民眾能夠擁有住房,從而為住房市場提供了直接支持。
但伯南克稱,雖然在住房市場泡沫破裂後,對抵押信貸進行一定程度的收緊是必要的,但這種做法似乎有點矯枉過正。
伯南克還指出,住房市場存在的許多問題可能會對低收入群體產生格外嚴重的影響。
會對低收入群也是一種大的影響力。
❻ 《金融的本質伯南克四講美聯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金融的本質》([美] 伯南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0yNun9_-VZ78sbmZMpcrnA
書名:金融的本質
作者:[美] 伯南克
譯者:巴曙松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4
頁數:260
內容簡介:
《金融的本質》一書,即是伯南克以其擅長的通俗、直接的方式,匯集了伯南克關於美聯儲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採取的諸多政策背後的金融思想,以及他的金融理念。
該書主要分為四部分,內容貫穿了美聯儲從1914年成立至此次金融危機期間90餘年的歷史,既是一本簡短的關於美聯儲的中央銀行金融史,也可以說是應對危機的金融政策演變史。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美聯儲的起源與使命。第二部分講述了二戰之後直到最近這次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美聯儲。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講述此次金融危機以及美聯儲的應對措施及後續影響。這兩個部分能讓我們充分了解美聯儲相關政策如何出台及其背後的理念。
作者簡介:
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
美國猶太裔經濟學家,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2009年《時代》雜志 「年度風雲人物」,連續三年入選福布斯全球人物權勢榜前十(2011~2013年),執掌美聯儲8年,成功帶領美國度過大蕭條以來最惡劣的經濟危機。
生於美國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其父為葯劑師,其母為小學教師。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7年,曾擔任經濟學系主任。
❼ 本·伯南克的貨幣政策
伯南克講話導致白銀上漲
2013年1月14日,倫敦銀出現大幅上漲,最高價觸及31.16,最低價下探至30.36,收報於31.02,較上一交易日上漲0.58,漲幅達到1.91%。期銀【1306】在低開之後出現小幅上漲,最高價為6492,最低價為6409,最終收報於6479,較上一交易日上漲10,漲幅為0.15%,持倉量為219878。
北京時間1月15日凌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密歇根大學傑拉德福特公共政策學院發表講話。可以說,作為美聯儲12月會議紀要公布後的首次露面,伯老此次講話在事先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從其講話內容看,伯南克依然相對傾向於繼續維系現今的寬松政策,而這其實與市場此前的預期出入不大。受此影響美指出現小幅下滑,白銀大幅上行。
美國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在2014年1月14日表示,美聯儲(FED)於2012年決定將貨幣政策與具體經濟狀況掛鉤,應該能夠在不讓通脹抬頭的情況下幫助提振經濟復甦。而隨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發表的言論也更加傾向於「鴿派」的言論,希望維持現有的貨幣寬松政策。這對後市金銀的上漲將會起到一個不小的推動作用。
在白銀周線圖上顯示,白銀在經過連續三周震盪運行後,在本周(2013.1.14—2013.1.20)第一個交易日出現大幅上漲,並一舉突破135日線在31.00處的重要壓力位,並且MACD綠色動能柱略有縮短,KDJ在低位出現背離,周線築底完成。同時,我們在白銀小時圖上也可以看到,白銀正運行於一個短線的上行通道當中,並且白銀在觸及31.20附近的高點時,觸阻小幅回落,同時MACD紅色動能柱繼續縮短,白銀短期可能面臨一波上漲之後的回調。
伯南克表態震動市場 美股大跌黃金創一個月新低。
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凌晨消息,美聯儲發布聲明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稱美聯儲可能會從2013年晚些時候開始逐漸減少量化寬松(QE)規模,並在2014年年中的時候完全結束QE。伯南克的講話讓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美股大跌,三大股指均跌逾1.1%,金價創一個月新低,美元大漲,日元下跌,日經指數期貨在激增後大幅回落,美國信貸市場普遍大幅跳水。
美國國債市場收益率飆升,以5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急漲最為明顯,激增至2011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32%:標普500指數波動中大幅下跌,三大股指均跌逾1.1%;金價大跌,觸及每盎司1348.50美元,創一個月新低。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北京時間周四(2013年6月20日)凌晨公布了貨幣政策聲明。隨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發表了講話。而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是,此次無論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聲明還是伯南克講話,都一改以往模凌兩可的風格,基調變得極為清晰,即只要經濟條件滿足美聯儲制定的目標,最早在2013年就有可能退出QE,看來美聯儲已經意識到了此前由於退出政策的模糊不清造成了金融市場的動盪最終會對美國經濟的復甦進程產生影響,因此在市場的「逼宮行動」之下,美聯儲此次迫不得已一改往日的風格,明確給出了未來可能的退出時間。
在此次會議上,FOMC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不變,符合市場廣泛預期;同時繼續預計FOMC很可能至少在失業率仍舊維持在6.5%上方、通脹率在未來一兩年時間里較FOMC的2%長期目標高出不超過0.5個百分點、以及長期通脹預期仍舊十分穩定的條件下維持極低利率。FOMC同時決定維持資產購買計劃的規模不變,並表示將在就業市場或通脹前景發生變化時提高或降低資產購買計劃的步速,以維持合適的政策融通性。
美聯儲清晰表述飽含深意
而此前美聯儲之所以故意模糊退出政策的表述,可能是因為退出成本十分的高昂,美聯儲為將來順利退出轉嫁退出成本的重要手段。周四在貨幣政策清晰表述後,美國國債收益率和短期利率市場的大幅飆升已經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這也表明美聯儲在和金融市場的博弈當中,最終敗下陣來。未來美聯儲退出策略看來絕對不是一番風順的,必將歷經波折。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或許也說明了美聯儲的未來經濟復甦前景是抱有一定信心的,尤其是在完成關鍵目標上,即降低失業率和控制通脹水平上。這在只有未來美國經濟全面復甦,2013美國國債市場的異動才會自動修正,國債收益率才能回歸至正常水平,才不會令美聯儲未來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
但是就目前來看,美國經濟的整體狀況只能用弱勢復甦來形容,周四(2013年6月20日)公布的房市、製造業等數據好於預期,但美國勞工部(DOL)最新公布的上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增長超過預期,這表明就業數據依舊沒有擺脫反復狀態。而另一大美聯儲關鍵標尺通脹水平也遠離既定目標。
所以必須認識到的是,不管其他經濟指標表現如何強勁,失業率和通脹沒能到達美聯儲既定目標之前,美聯儲是不會採取實質性的退出動作的。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執行官MohamedEl-Erian日前撰文稱,隔夜金融市場反應重演了首次提到退出政策的情形。
El-Erian在文中寫道,固定收益品種、股票和商品市場幾乎集體迎來投資者的拋售潮。一些市場的流動性蒸發還導致更凌亂的價格震盪。市場激烈的反應彰顯投資者對於美聯儲要減少經濟支持力度的憂慮。隔夜市場表現基本上重演了幾周前美聯儲首次提到放緩QE的一幕。很多人會因此推測,美聯儲如果拒絕回頭,堅持此前的言論,就是在承擔預計到的風險。
El-Erian認為美聯儲官員當前最需要做的是要有序地消除正在走高的過剩風險。
El-Erian預計,市場要調整適應新的三重夾擊:流動性、風險和期限價差。更高的波動性也會加重避險情緒,包括降低經紀商累積庫存和大范圍投資者迴流本國的興趣。El-Erian預計,日後市場的波動會更大,流動性錯配也會越發嚴重。
未來金融市場波動可能更大
同時美聯儲在發布會議決議的同時也發布了未來三年間的經濟狀況預估報告。報告內容喜憂兼有。美聯儲下調了2013年度經濟增速前景預期,原因可能是因而短期的經濟受到了美國政府財政緊縮措施的沖擊,但中長期前景仍然看好。
因此從經濟基本面角度上看,這降低了2013年啟動退出的可能性,反而選擇2014年退出對於美聯儲來說可能是一個更加好的時機。而在政策聲明中提到的2013年9月份退出,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美聯儲急於終結當前金融市場的混亂情況,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的退出進行的提前預演,觀察一下在退出預期之下金融市場的表現。為真正的退出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即以最小的代價實現平穩退出。
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市場和美聯儲更依賴持續顯示實體經濟真正穩步好轉的跡象。這些跡象包括此後實際及預期名義GDP增長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關注焦點將轉移到將要公布的6月非農就業數據,市場對於數據的反應會較以往更為敏感,再鑒於未來一段時間美國金融市場可能因海外熱錢迴流而產生的流動性過剩的狀況來看,未來金融市場波動可能交以往更為頻繁、波幅可能更大。
總之,美聯儲的退出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接下來的問題是退出時機和方式的問題了。
評論: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打算
市場正在等一句痛快話,但很顯然,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並不想滿足這個願望。
2013年27月18日伯南克向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發表了一份事先准備好的證詞。伯南克稱,美聯儲絕不會預先設定每月850億美元債券購買計劃的縮減進程,如果就業形勢惡化、通貨膨脹率無法回到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水平、抑或金融市場形勢過緊,美聯儲可能維持現有購債計劃不變,甚至會擴大購買規模。
《華爾街日報》稱這是迄今為止貝南克發表的觀點最為清晰的講話。
這份證詞隨後被迅速公開傳播,並且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版本。路透社的報道稱伯南克正准備削減債券購買的規模,這是因為在證詞里伯南克的確語調一轉,稱如果經濟形勢好於美聯儲的預期,央行(美聯儲)可能會加速收縮購債計劃。
實際上,伯南克發揮了他一貫的特色,那便是對他自己不那麼喜歡的事情保持模稜兩可的態度。伯南克在此前一直堅持以量化寬松的方式來幫助美國盡快尋求經濟復甦。
這是美聯儲實施的第四輪量化寬松。與前三次量化寬松最大的不同是,2012年12月開始的這一輪沒有結束的時間表,也沒有資產購買的限額配置。伯南克不設立時間表的原因在於如果境況不好,他不需要為是否再次開啟下一輪量化寬松而召開一次次無休無止的美聯儲聽證會。
此輪量化寬松即將結束的消息開始於2013年5月5日,當天凌晨美元飛漲,其他高息貨幣在這天兌美元急挫。澳幣在5日之前可以兌換1.2元以上的美元,但在這天之後,澳幣兌美元降到了1元以下,時至今日,這些高息貨幣兌美元也都沒有走出頹勢。
市場上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正反映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投資者。那些將風險資產轉化成美元的人顯然希望量化寬松越早結束越好。這樣美元就會一直保有一種升值預期;而那些並未及時兌換美元,或者又重新換回風險資產的投資者顯然則希望量化寬松越晚結束越好。
量化寬松是一種在利率工具不太能發揮作用時的控制流動性的工具。它讓央行得以印鈔注入市場,但又因為這些鈔票買入了特定的資產而可以將央行的賬目表做平。
也正是因為美國多次使用這個工具,給全世界的央行樹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榜樣。在此之後,日本、英國以及歐盟都加入了央行干預經濟的隊列中去。但實際上,央行是貨幣的守護者,貨幣是自由的,央行是不應該屈從於政府的旨意的。
量化寬松很容易造成資產價格的飛漲,人們會購買更為長期兌現的資產來獲得其他的收益。這便是在量化寬松後,原材料的價格都會飛漲的原因。
英國已經明確將結束量化寬松,日本還一點跡象也沒有。中國表示不會有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推出。此前正是因為美聯儲無限量的注入流動性計劃讓日元兌美元升高到了一個極為可怕和危險的境地。
從長期來看,即便量化寬松結束,美元也不會變得強勢。美聯儲購買的資產會有一批陸續到期,這些資產的規模也比較龐大,以美國政府的實力是沒有可能買回這些資產的。屆時美元不可能提高利率。
量化寬松本來不應該開始,它不可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只會讓政府的業績看起來不那麼糟糕而已。但比一種本來不應該開始的政策更糟糕的事情是讓這個政策在不應該結束的時候結束。本輪量化寬松沒有解決失業率的問題,之所以數據表現的更好是他們將更多的沒有工作的人計入了無意願工作的行列(也就是勞動參與率),無意願工作就不能被統計進失業率的數據—對此伯南克其實是心知肚明的。
路透調查:伯南克任內表現獲較高評分
路透調查中,受訪分析師對他任期內的整體表現給出了頗高的評價。
伯南克曾引領美國經濟走出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多年不遇的經濟衰退。在伯南克的執掌下,美聯儲進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包括引入定期的記者會制度。以前美聯儲一度像一座堡壘,甚至都不宣布政策改變。
根據該調查,伯南克獲得的分析師給分平均為8分,滿分為10分,盡管他因未能預先發現隱患而受到指責。
Manulife資產管理的首席分析師Bill Cheney表示,伯南克在金融危機前後的表現都基本正確,沒有給10分的原因是,他事先未能採取防範措施,比如抵押貸款的監管措施。Cheney是53位打分的分析師中給分較高者之一。
Naroff Economic Advisors的Joel Naroff評價伯南克為「優秀的危機管理者,但卻未能預見危機。」Naroff稱,因為這個原因,他對房市和金融市場崩潰要承擔部分責任。
盡管美國經濟數年前已經走出衰退,但股市在飆升至紀錄高位的同時卻並未帶動經濟增長率上升,也未能惠及數以百萬計的失業人口;而美國房市終於開始復甦,但坐擁大量現金的企業卻並沒有進行投資。
伯南克動真格,美聯儲宣布縮減QE
伯南克可能終於讓投資者相信,量化寬松(QE)縮減並非「狼來了」。在他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最後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貨幣政策例會上,伯南克及其團隊決定開始逐漸縮減其資產購買規模,但對利率保持嚴格控制。
伯南克在例會結束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闡述美聯儲此次決定時指出:「即使經過此番縮減之後,我們還會繼續快速擴充我們持有的證券規模。」他數次強調,開始縮減QE並不等同於收緊貨幣政策。
周三,FOMC宣布將其每月債券購買規模減少100億美元,至750億美元。具體而言,美聯儲將把每月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的購買規模從400億美元縮減至350億美元,同時把每月美國國債的購買規模從450億美元縮減至400億美元。
在新聞發布會期間,伯南克重申了進一步縮減QE的失業率閾值為6.5%,但達到該閾值並不會自動觸發QE縮減。他預計美聯儲未來將以小步快走的方式逐步縮減QE規模,而利率環境保持寬松狀況的時間將會「遠遠超過」失業率達到閾值的時間,尤其是如果通脹率保持在2%下方。他說,委員會「決心避免通脹率過高或過低。」他表示,因此美聯儲未來採取的行動將會取決於經濟數據,這使得美聯儲未來加大QE縮減力度甚至再度提高QE規模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