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期股權投資中合營方向投出非貨幣性資產的問題
投資收益是只向除自身企業外的其他企業投資獲得的收益或虧損,丁企業是甲乙丙共同建立的合營企業,甲佔38%,丁屬它的子公司,相當一個公司
2. 企業對外用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投資單位和被投資單位如何做會計處理。(非同一控制下)。
1、用固定資產對抄外投資,一般應當進行評估,以評估值為基礎協商確定投資成本。
投資單位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
(1)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2)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固定資產清理
營業外收入
被投資單位接受固定資產投資:
借:固定資產
貸: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
2、用企業附屬全資子公司凈資產對外投資(非同一控制)
此種情況也即以企業所持的100%子公司股權對外投資,重點是如何對股權進行作價。實務中一般要對標的物進行評估和審計,按照評估的每股凈資產價格確認每股股權的價格。應當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長期股權投資的原理進行會計處理。假設該交易具有商業實質。
投資單位:
借:長期股權投資—被投資公司(按照確定的公允價值入賬)
貸: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賬面價值)
貸:投資收益
被投資單位按照同一種思路做賬。
3. 以非貨幣性資產作為對價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其中發生的相關交易費用是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嗎
對企業達到控制(一般控股比例≥50%)就計入管理費用,如果只是對企業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響(控股比例小於50%)就計入長投的成本。
4. 長期股權投資 非貨幣性資產
沒啥原因,准則講解就是這規定的,所以出題人也按講解進行出題。
看《准則講解》的例題。
【例3—10】甲企業於持有乙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的20%,能夠對乙公司生產經營施加重大影響。20×7年11月,甲公司將其賬面價值為600萬元的商品以90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乙公司,乙公司將取得的商品作為管理用固定資產核算,預計使用壽命為10年,凈殘值為0。假定甲企業取得該項投資時,乙公司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相同,兩者在以前期間未發生過內部交易。乙公司20×7年實現凈利潤為1 000萬元。假定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甲企業在該項交易中實現利潤300萬元,其中的60(萬元300×20%)是針對本企業持有的對聯營企業的權益份額,在採用權益法計算確認投資損益時應予抵銷,同時應考慮相關固定資產折舊對損益的影響,即甲企業應當進行的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1 000-300+2.5)×20%] 1 405 000
貸:投資收益 1 405 000
甲企業如存在子公司需要編制合並財務報表,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對該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應在個別報表已確認投資收益的基礎上進行以下調整:
借:營業收入(900×20%) 1 800 000
貸:營業成本(600×20%) 1 200 000
投資收益 600 000
其實,你把兩個分錄合起來就可以看出,折舊已經調整了(第一條分錄雖然是甲公司的,但最終也是要體現合並報表中的)。實際上就是未實現的營業收入和成本變成了投資收益,也就是視同賣出資產形成的損益中,屬於自己持股的部分是因為投資而帶來的收益。
-----------------------------------------------------------------------------
根據題解這部分收益在個別報表體現的是營業(外)收入,在合並報表中體現為投資收益;那如果是對外出售呢,在合並財務報表中也以投資收益存在?為什麼有這個區別
如果對外出售,也就是說未實現的已經實現了,那麼個別報表中原來調減的自然要加回來,合並報表中原調整的應沖銷。
要我說,為啥弄這個順流逆流,純屬於玩准則的人吃飽了撐的。當年新准則剛執行的時候,股權這塊多簡單易用,現在弄的太復雜了,實際意義還不大。
5.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出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時以成本法核算和以公允價值核算有什麼區別
二者在定義、核算方法、適用的區別:
1、定義不同: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核演算法,指投資按成本計價的方法 ,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一般不調整其賬面價值。只有在收到清算性股利和追加或收回投資時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公允價值計量是指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
2、核算方法不同: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核演算法以投資收益的確認為核心進行的,即被投資企業各年度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中到底有多少是企業真實獲得的投資收益。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恰恰就是既要計量資產和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公允價值,也要計量公允價值變動所造成的利益和損失。
3、適用不同:
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投資企業應將該類投資劃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量時採用成本法。
在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企業可以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減值或土地使用權攤銷價值直接反映在公允價值變動中,並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而不再單獨計提。
6.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出的是長期股權投資,應該以什麼值做分錄
.。A公司和B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均為 %。 年 月 日,A公司以一批庫存商品和固定資產與B公司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進行交換,A公司該批庫存商品的賬面價值為 萬元,不含增值稅的公允價值為 萬元;固定資產原價為 萬元,已計提折舊 萬元,未計提減值准備,該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為 萬元,交換中發生固定資產清理費用 萬元。B公司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 萬元,公允價值為 萬元,假設該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則A公司該項交易計入損益的金額為( )萬元.A公司會計分錄: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固定資產清理 營業外收入 ( - )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該項交易計入損益的金額= - + - =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借:無形資產 貸:固定資產清理 營業外收入 ( - - )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 . ) . 貸:固定資產--客車 --貨車 . 借:固定資產--C設備 --D設備 貸:固定資產清理 營業外收入
7. 長期股權投資,合營方投出非貨幣性資產
例如:投出資產抄公允價值1000萬元,利得120萬元,則從利得中扣除收到資產對應比例的金額即(120/1000)*50=6萬元作為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在個別和合並報表中列報,也就是說這部分可以確認了。
取得非貨幣性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入賬,50萬元的固資、無資、存貨什麼的一樣啊,把銀行存款換一下就行了
8. 長期股權投資,合營方投出非貨幣性資產的處理
所取得的其他貨幣性、非貨幣性資產相關的損益——匯兌損益和處置財產損益。一般非貨幣性資產出資需要評估,評估價值與賬面價值一般不一致,差額需按損益處理
9. 關於關於長期股權投資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問題,請高手指教.
高手來了!
看沒人回答樓主,就我來回答吧。其實高手們不回答不是因為不會,而是因為這些問題太過基礎,從問題能看出,樓主基礎還需要加強。
問題:固定資產清理不是1500嗎?為什麼多了500?
這個是因為相當於把固定資產以2000的價格出售了。1500是固定資產扣除折舊後的賬面凈值。但是售價是按照對方認可的價格出售,即公允。1500和2000的差額自然會有固定資產清理和營業外收入的分錄。
問題:存貨收入嗎?為什麼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這樣處理
當然是存貨了。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換出的資產,比如固定資產 無形資產 存貨,都是相當於賣掉了。存貨賣掉了自然要作為營業收入處理。固定和無形資產的處置,不屬於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所以不能用主營業務收入或者其他業務收入來反應,需要用「營業外收入」或者「營業外支出」來反應。
問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及賬面價值的差額?
是賬面和公允的差額。
問題:
借:長期股權投資 30 (這個怎麼算出來的?)
貸:營業外收入 30
這個你題目沒有給全,但是也可以根據答案猜到,根據交換進來的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值為4770,但是投資日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30%的份額一定是5000。根據准則,當付出的對價公允小於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同時記入營業外收入。(擴展,如果付出對價公允大於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作為「商譽」)。
另外說一句,這題是800年前的了,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50
投資收益 50
這一步分錄現在已經改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等其他權益變動,現在記入「其他綜合收益」,不再使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了。這點要注意。
建議樓主重新回顧「固定資產」章節,「收入」章節以及「金融資產」章節。
10. 長期股權投資中,合營方向合營企業投出非貨幣性資產時還取得了其他貨幣資金的問題
准則規定:
通常情況下,投資企業投入合營企業的各項非貨幣性資產,在合營企業中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並在公允價值計量基礎上確定投資各方應享有的權益比例。
在投資企業的個別財務報表中,按投出的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金額,投出的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相應的利得計入損益。
但在合並財務報表中,該部分利得中歸屬於投資企業的部分實質上是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當投資企業以非貨幣性資產投入合營企業以換取其在合營企業中的權益時,投資企業應當在當期損益中確認歸屬於其他投資企業的利得或損失部分。
如果除了取得合營企業權益之外,投資企業還取得了除在合營中權益(長期股權投資)以外的貨幣性或非貨幣性資產,在合並財務報表中確認與此相關的損益。
確認損益=內部交易損益*收到資產價值/投出資產公允價值
題目中甲公司以賬面價值880萬元的固定資產出資,公允價值1000萬元,確認收益120萬元(1000-880)。另收到現金50萬元,所以120萬元中實現利得為6萬元(120*50/1000)。
甲公司在個別財務報表中的處理
甲公司上述對丙公司的投資,按照長期股權投資准則的原 則確認初始投資成本;投出廠房的賬面價值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120萬元(1 000-880)確認損益(利得),其賬務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清理 880
累計折舊 320
貸:固定資產 1 200
借:長期股權投資——丙公司(成本) 950
銀行存款
5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 000
借:固定資產清理 120
貸:營業外收入 120
由於在此項交易中,甲公司收取50萬元現金,上述利得中包含50萬元收取的現金實現的利得為6萬元(120÷1 000×50),甲公司投資時固定資產中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120-6=114(萬元)。
2010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中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114-114÷10×9/12= 105.45(萬元)。
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800-105.45)×50%= 347.28(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丙公司(損益調整) 347.28
貸:投資收益
347.28
(2)甲公司在合並財務報表中的處理
借:營業外收入 57(114×50%)
貸:投資收益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