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新疆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管理中心

新疆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管理中心

發布時間:2023-05-15 20:38:05

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歷史沿革

1986~2000年,是新疆地礦行政管理機構更名易屬和管理體制改制、轉軌向企業化邁進的重要階段。此期,地礦部新疆地礦纖頌(勘)局把深化改革,發展地質市場經濟,努力開創地礦工作的新局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始終堅持以「地質成果商品化、地質單位企業化、地質工作社會化」為目標的改革方向,強調在地礦工作改革中必須以地質找礦為中心,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爭取地質找礦的重大突破和地質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地礦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局(簡稱地礦部新疆地礦局)於1988年在全國地礦系統最早提出「地質礦產科研、勘查、開發一體化,探采工貿一條龍」的改革發展思路,制定了「科技先行,加強基礎,區域展開,重點突破,深化北疆,開拓南疆」的戰略布局,使新疆地質找礦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制定了「以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為主導產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經濟發展戰略,從而開始了組建經濟實體和派生外向型經濟創收單位,積極吸收社會資金,使地礦工作逐步走向市場經濟軌道,將地礦工作資金來源由單純依靠國家預算撥款,轉變為國家預算撥款與吸收社會資金多渠道,使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局的工作生產和經營活動倍增活力。與此同時,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為重點,強化地礦行政管理工作。以整頓礦業秩序為突破口,逐步加強新疆礦產資源管理、礦產開發監督管理、地質環境管理和地質勘查行業管理職能,使新疆成為全國礦業秩序全面好轉的省區之一。
本著改革的精神,地礦部新疆地礦局於1985年開始,對部、局下達的指令性計劃的完成,試行了按地質項目管理,把市場經濟機制引進地質工作,以地質成果比作商品進行管理,在地質項目中試行項目承包或委託承包責任制。在承包或委託承包時以合同形式明確甲乙雙方(局、直屬單位)的責任和權利,輔以獎懲辦法。隨著地質工作(生產)計劃由直接分配改按項目管理,以承包或委託承包形式去完成,局對直屬單位行政領導幹部的任免程序也隨之改變,局只對承包人(法人代表)或委託承包人進行任命、聘任(其職務仍為隊長、廠長、主任等),承包期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由承包人提名,經所在單位黨組織議定報局審批,凡未被提名聘任的原行政領導班於成員的職務自行免除。在承包聘任期內,實行目標責任制,其任期與承包期一致,定為2年,3年、4年。到1995年基本停止地質項目承包形式,實行目標管理經濟責任制,直屬單位行政領導幹部的任免也恢復到由局直接任免的程序。
1996年7月,地礦部新疆地礦局更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簡稱新疆地礦廳),另組建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正式掛牌公布成立後,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地質礦產部隨即下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據此,廳、局及時地調整了職能機構,理順工作關系,在加強新疆地礦行政管理,抓好地礦工作(生產)年度計劃的實施和完成的同時,加大激扮開拓地質市場經濟的力度。根據1999年4月國務院批準的《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和1999年6月《國土資源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地質勘查隊伍屬地化管理的商談紀要》的要求,原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歸屬自治區人民政府直接領導,更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簡稱新疆地礦局,正廳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僅保留一支技術素質高、裝備精良、精幹高效的地質勘查隊伍,組織開展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基礎性、戰略性地質勘查隊伍,其餘則逐步改組成按照市場規劃運行和管理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多種經營和創收的經濟實體,向企業化邁進。
據此,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按照1998年制定的《關於戰略結構調整的明豎灶實施意見》,加大改革力度,重點抓好優化產業結構,按照市場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立足於主業及相關產業和現有企業上的改制、調整,拉長主業鏈條,充分利用地質產業本身優勢,積極佔領市場,本著以資產為紐帶,產業為關聯,進行資產重組,使之形成合力優勢,規模經營,以期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保證改制、轉軌工作的順利進行,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在2000年元月全局經濟工作會議上同時出台了《礦業公司組建方案》、《地質調查院組建方案》,《寶地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實施方案》、《資產經營責任制實施辦法》、《競爭上崗實施辦法》、《中小學改革實施辦法》等六項改革措施。到2000年,除在直屬單位中派生外向型創收單位外,局還先後組建新疆地質工程勘察總公司、新疆地質工程勘察設計院、新疆礦產品開發貿易公司、新疆地質物資供銷總公司、新疆寶地企業集團公司、新疆深圳城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大華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寶地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新疆寶地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寶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經濟實體和支柱產業,為新疆地礦局改制、轉軌,向企業化邁進奠定了基礎。 1986~2000年的15年過程中,新疆地礦管理機構隨著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幾經更名,易屬。
地礦部新疆地礦局,原系地礦部派駐新疆的地質礦產管理工作機構,又是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本地區地質礦產工作進行規劃管理的主管部門,實行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地礦部雙重領導,以地礦部管理為主的領導體制。使用事業編制,由事業費開支。直接領導管理本局所屬地質隊伍進行地質礦產資源的調查研究和勘查工作。
1995年10月26日,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以新黨發(1995325號文下發《關於自治區黨政機關、機關後勤和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 知》,通知中決定設立地質礦產廳,作為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地質礦產工作的行政管理機構,此前,地礦部副部長張宏仁代表地礦部黨組和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就自治區地礦行政機構改革問題在烏魯木齊市進行會商,取得共識,地礦局黨組書記馮志學、局長高壯參加了會商。據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代錶王友三和地礦部代表張宏仁於1995年u月29日在烏魯木齊就新疆地礦管理機構改革有關問題進行了會商,取得一致意見,並形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地質礦產部關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礦行政管理機構改革的會商紀要》(簡稱「會商紀要」)。其中:關於新疆地礦行政管理機構改革問題,根據新疆的實際情況,將地礦部新疆地礦局更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進入自治區人民政府序列,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在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統一履行全區礦產資源管理、礦產開發監督管理、地質環境管理和地質勘查行業管理職能。地礦部在新疆的地質礦產勘查隊伍,組成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與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實行地礦部與自治區雙重領導,以地礦部管理為主的領導體制;關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的行政經費與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工作經費,由地礦部按原渠道核撥。基本建設投資渠道不變,國有資產不分,權屬關系不變,實行統一管理;關於新疆地礦廳與地礦部新疆地勘局幹部管理,實行地礦部與自治區雙重領導,以地礦部管理為主。幹部任免,由雙方考察,取得一致意見,由自治區、地礦部分別按規定程序辦理任免手續。
此後,自治區和地礦部根據《會商紀要》原則,相繼任命子廳、局黨政領導班子組成人員,但地礦部新疆地礦局更名為新疆地礦廳,另組建地礦部新疆地勘局未正式對外公布,因而,原地礦部新疆地礦局繼續運作。1996年7月5日,正式掛牌對外宣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業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地礦部批准成立,並分別啟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和「地質礦產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兩枚印章,原「地質礦產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局」印章停止使用。至此,地礦部新疆地礦局才終止工作,新的使命和續管工作則由新疆地礦廳和地礦部新疆地勘局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地礦部所賦予的管理許可權,職責范圍履行各自的職能。
《會商紀要》形成後,為進一步明確新疆地礦廳、地礦部新疆地勘局的工作職能、內設機構、人員編制等問題,地礦部新疆地礦局根據自治區機構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自治區級黨政機關機構改革實施「三定」的意見》,擬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L《地質礦產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於1996年5月,分別呈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地礦部審批。經自治區機構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徵得地礦部同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於1996年8月16日,1996年11月19日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地礦部分別發出《關於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新政辦[19963140號)、《關於地質礦產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批復》(地發[19961249號),對新疆地礦廳和地礦部新疆地勘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做了明確規定。
新疆地礦廳是主管自治區礦產資源、地質環境和地質勘查的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責:(1)負責《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參與制定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組織制定自治區地礦工作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方針、政策以及有關規章制度,組織實施和監督,指導並監督檢查自治區各級地礦行政管理工作。(2)負責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組織編制自治區礦產資源規劃,依法合理分配礦產資源;負責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和使用管理,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的權益;統一管理全區各類地質成果資料,負責地質勘查成果登記和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審批和管理礦產儲量,審批下達礦床工業指導,審批礦山閉坑地質報告。(3)負責自治區礦產資源開發的監督管理,依法參與審批開辦礦山企業的立項報告;負責采礦登記發證管理工作;組織協調自治區有關部門調查處理重大采礦權屬糾紛;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督管理。(4)在國家和自治區環境保護規劃指導下,負責全區地質環境及其開發利用工作;組織編制地質環境保護、監測及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計劃,參與編制自治區環境保護規劃;組織協調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對重大建設項目、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經濟開發規劃的審批提供有關審查意見;負責全區地質環境監測站、網統一管理。(5)參與全區水資源調查、評價、規劃,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地下水資源;負責全區地下水資源勘查、監測、統計、分析和儲量審批管理工作,並對全區地下水資源(含天然礦泉水、地熱水)的合理開發利用進行監督管理。(6)負責全區地質勘查工作的行業管理;組織制定編制自治區地質勘查工作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並發布自治區地質勘查工作布局指南,管理自治區地方地質勘查資金和地質勘查基金,組織監督勘查項目的實施;依法負責地質勘查單位的資質認證和地質勘查項目的登記管理,協調處理地質勘查糾紛;負責地質勘查綜合統計工作。(7)組織制定全區地質科技發展規劃,負責協調重大地質科技項目的實施;管理地質科技成果;組織開展地質人才需求預測,編制地質教育發展規劃。(8)組織協調地質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工作的對外交流與合作;負責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的招商引資洽談和協議簽署,參與審批中外合資、合作與外資在自治區境內進行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項目;歸口組織參加有關國際重大地礦活動。(9)管理直屬地質勘查隊伍;提供礦產資源和地質資料;指導地礦行業各類協會、學會的工作。(10)承辦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地質礦產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地礦部派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廳局級事業單位,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一套工作班子,實行地礦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地礦部為主的管理體制。其主要職責是:根據國家計劃和產業政策,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抓好地質找礦,發展礦業經濟,帶好地質隊伍,承擔地礦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交辦的有關事宜。
由於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地礦部對新疆地礦廳、地礦部新疆地勘局的管理許可權,職責范圍作了明確的規定,從而使廳、局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998年3月l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批准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由地質礦產部、國家土地局、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測繪局等4單位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於4月8日正式掛牌宣告成立。盡管地礦部被撤銷,其工作業務劃歸國土資源部領導、管理,但地礦部新疆地勘局的名稱未改仍繼續運作。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1999年4月30日,國辦發C1999337號文印發的1999年4月9日國土資源部、中編委、體改委制訂並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要求,1999年6月2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國土資源部就原地礦部所屬駐新疆地質勘查隊伍屬地化管理問題進行商談,形成《國土資源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地質勘查隊伍屬地化管理的商談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代表蔣承菘,新疆維吾爾自治 區人民政府代表吾甫爾·阿不都拉共同簽署,並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於1999年8月6日,以新政辦[1999396號文印發新疆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直屬單位,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抓緊落實並予以大力支持,以保證駐疆地勘隊伍屑地化管理工作順利實施。
1999年6月23日形成的《國土資源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地質勘查隊伍屬地化管理的商談紀要》共十項,其中:為確保平穩過渡,保證地質勘查隊伍穩定,原地礦部駐疆地勘隊伍屬地化管理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地勘單位現行的有關政策繼續執行,並同時享受自治區事業單位的同等政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原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更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簡稱新疆地礦局),為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繼續管理原地礦部駐疆地勘隊伍。屬地化管理後,地勘單位不再層層下放。新疆地礦局所屬單位事業性質不變、建制不變、級別不變、黨團組織隸屬關系不變;原地礦部駐疆地勘隊伍屬地化管理後,其國撥地勘費的年度預算基數為16 020萬元,劃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在自治區區級財政預算科目中單列,用於原地礦部駐新疆地勘隊伍離退休人員費用、經常性費用和自身發展必需的地質勘查工作費用支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保證資金及時全額到位,不截留,不挪用。同時,根據地方財政狀況及發展需要給予必要的支持根據1998年財務決算,原地礦部駐疆地堪隊伍的資產總額90 939萬元,負債48 790萬元,凈資產42149萬元,其中國家基金(資本)33 832萬元,劃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將此資產委託新疆地礦局管理;原地礦部駐疆地勘隊伍現有下屬縣處級事業單位32個,職工總數15 584人,其中在職職工9 417人,離退休人員6 167人,屬地化管理後,其組織、人事、勞動關系分別劃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組織、人事、勞動部門管理。地勘單位下崗職工與當地下崗職工同等對待,職工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制度改革(包括住房公積金)按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事業單位的規定辦理,養老保險待國家和自治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方案出台後按規定統一解決;鑒於新疆國土面積大、成礦條件好、勘查程度低等原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新疆地礦局保留一支技術素質高、裝備精良、精幹高效的地質勘查隊伍。國土資源部表示,將繼續重視和加強新疆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並對新疆的找水及全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給予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新疆地礦局所屬隊伍由於經濟薄弱、投入不足、基地建設欠帳過多等特殊困難,希望國土資源部繼續給予支持和幫助。對上述困難,國土資源部完全理解,將盡力給予支持,並積極幫助解決好基地建設等遺留問題;自本商談紀要簽署之日起,原地礦部駐疆地勘隊伍正式劃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管理。
1999年6月23日,地勘隊伍屬地化管理《商談紀要》形成後,由於自治區人大對此未開會 研究,因而原地礦部新疆地勘局名稱未改,繼續運作。
2000年7月20日,自治區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審議通過自治區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後的機構設置,自治區人民政府原組成部門的廳長、主任,這次未重新任命的,其職務一律自行免除,不再履行免職手續的決定。以原新疆地礦廳、新疆土地管理局、新疆測繪局組成的新疆國土資源廳於8月5日正式掛牌宣告成立,同時宣布了新疆國土資源廳黨政領導班子組成人員名單,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由原地礦部新疆地勘局改稱)黨委書記兼副局長李琳、局長兼黨委副書記田建榮為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 原新疆地礦廳、地礦部新疆地勘局黨組書記兼副廳、局長馮志學仍任自治區政協委員;原新疆地礦廳廳長兼黨組副書記、地礦部新疆地勘局局長兼黨組副書記高壯改任新疆國土資源廳正廳級巡視員;原新疆地礦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地礦部新疆地勘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阿不都書庫爾·阿不都拉(維吾爾族)改任新疆國土資源廳副廳級助理巡視員。
按照《國土資源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地質勘查隊伍屬地化管理的商談紀要》原則,2000年7月13日,自治區黨委以新黨干字[20001213號文發出《關於成立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發局委員會的通知》(註:後經自治區黨委批准改設黨組),並任命了黨委書記、副書記;7月28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以新政任字C2000]111號文發出《幹部任職的通知》,任命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局長、副局長。8月11日,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以新機編字[2000]33號文發出《關於「地質礦產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更名」的批復,根據「商談紀要」精神,為理順關系、規范機構名稱,原地礦部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放地方管理後,更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為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據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於8月16日正式掛牌宣告成立並開始運作。
此後,自治區人民政府又發出數項廳、局領導任命的通知:2000年11月13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以新政任字[2000]128號文發出任命田建榮為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新疆地礦局局長兼黨委副書記)的通知和新政任字[20001129號文任命曾小剛、安尼瓦爾·阿不力孜(維吾爾族)為新疆地礦局副局長的通知:12月7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以新政任字[20001151號文發出任命王福同為新疆地礦局總工程師的通知 。

㈡ 新疆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新疆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新疆地質勘查行業隊伍的資質情況

1.甲級/乙級/丙級資質單位的分布情況

在頒發的64個地質勘查資質證書中,按單位取得的最高資質統計:取得1類以上甲級資質的單位有27個,佔39.13%;取得1類以上乙級資質的單位有11個,佔17.39%;取得1類以上丙級資質的單位有26個,佔43.48%。其中國有地勘單位43個,甲、乙、丙級的單位分別為26個、4個、13個,分別佔60.47%、9.30%和60.23%;甲、乙、丙級的資質分別為47個、34個、60個,分別佔33.33%、24.11%和42.56%。

2.地質勘查資質的分類、分級比例結構

在頒發的64個地質勘查資質證書中,共核定11個資質類別甲、乙、丙級資質141個。按資質類別統計:區域地質調查12個,佔8.60%;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12個,佔8.60%;固體礦產勘查54個,佔38.30%;液體礦產勘查5個,佔3.50%;氣體礦產勘查2個,佔1.40%;地球物理勘查12個,佔8.60%;地球化學勘查7個,佔4.90%;遙感地質勘查2個,佔1.40%;勘查工程施工18個,佔12.70%;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14個,佔9.90%;選冶加工試驗3個,佔2.10%。按資質級別統計:甲級資質47個,佔33.33%;乙級資質34個,佔24.11%;丙級資質60個,佔42.56%。

3.地質勘查資質證書資質類項的分布情況

在頒發的64個地質勘查資質證書中,按資質類別項數統計:獲得1項資質的勘查單位31個,佔48.44%;2項資質12個,佔18.75%;3項資質10個,佔15.63%;4項資質5個,佔7.81%;5項資質3個,佔4.69%;6項資質1個,佔1.56%;7項資質1個,佔1.56%;8項資質1個,佔1.56%。

(二)新疆地勘行業隊伍的人員情況

到2006年末,新疆地勘行業從業人員10397人,較2005年的10579減少182人,減少率1.72%,其中:地勘業從業人數、技術人員數、地學專業、高級技術人員、中級技鏈哪瞎術人員、工勘行業人員數較上年分別增長了10.95%、24.46%、23.98%、18.82%、14.38%和16.50%。礦業開發人員、其他產業從業人員分別減少了7.88%和3.42%。平均從業人數增加6.21%。勞動者報酬同比增長了23.62%。

二、新疆地勘行業經濟發展狀況

(一)基本經濟情況

到2006年末緩畢,新疆地勘行業所屬地勘單位總資產為18.28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24.55%,其中:生產性資產6.6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12.38%;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99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10.94%;專用儀器設備凈值1.9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10.29%。總負債7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24.12%。所有者權益11.2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25.70%;其中節余與收益11852.98萬元,較2005年末增長49.18%。

到2006年末新疆地勘行業所屬地勘單位總收入為14.7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22.4%。總支出12.04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59.6%。地勘業收入8.5億元(含地質事業費),較2005年末增長13.45%。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地質專項撥款中中央財政撥款7398.7萬元,較上年增長48.07%;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和中央地質勘查專項資金分別為3688萬元、3510萬元和10197.7萬元,較2005年末分別增長55.7%、130.77%和34.76%。

地質專項撥款中地方財政撥款10986.04萬元,較2005年末增長8.5%。其中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為3430.1萬元,較2005年末增長21.39%。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礦產勘查勞務收入2.6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97.56%。

(四)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礦業權轉讓收入7800萬元,較2005年增長26.4倍,礦業開發收入2.7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15.4%;礦業開發支出1.38億元,較2005年末棚空增長19.82%。

(五)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工程勘察收入1.2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26.0%。

(六)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其他產業收入7440.77萬元,為2005年末的6.07%。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進一步融入自治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地勘單位穩步發展的根本途徑

地勘單位的改革和發展首先要依託地方區域經濟,緊密結合地方區域經濟的需求,制定明確清晰的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在總體發展思路上,我們確立了「十一五」發展規劃,確立了「以加強地勘主業為龍頭、加強勘探、開發和研究,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地勘環境」奮斗目標,緊緊圍繞自治區優勢能源轉換戰略和新型工業化建設大局,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狠抓深化改革、轉換機制這個關鍵,突出提高職工生活水平這個重點,集中精力抓改革、抓機制、抓人才,抓創新、抓質量、抓市場,有利促進地質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障。

(二)堅持體制機制的創新,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是地勘單位全面發展的積極動力

近年來,認真領會和把握《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等政策法規的要求,以擁有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和地質勘查成果為依託,積極引入各類資本,與投資者組成股份公司,共同進行風險勘探和開發,聯合探礦,聯合採礦,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努力實現共同發展,進一步加快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積極探索按勞分配為主體,技術、管理等諸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逐步建立了有效靈活的項目、效益核算分配製度和激勵機制,通過完善新的收入分配體系,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活力,促進地勘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三)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地勘單位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

新疆地勘行業穩步、健康、快速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優化行業環境的過程。始終把加快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積極發揮地質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保障性作用,努力為自治區發展多找礦、找好礦、找大礦。

(四)重視科技創新和人才建設,不斷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是地勘單位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依靠科技創新,不受傳統找礦理論的桎梏,運用新的找礦理論和方法,在勘查評價工作中不斷取得突破性的發現;在人才建設方面,加強了人才規劃工作,不斷完善人才引入、選拔和激勵機制,不斷深化幹部選拔任用機制、職稱評聘等制度的改革,優化了用人環境,促進地勘事業的發展。

(五)加大投入

為適應新技術條件下地質勘查事業發展的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從國內外引進了一批當今具有先進水平的鑽探、測量、化探、化學分析測試、物探儀器裝備地質勘查隊伍,使地勘行業的生產設備和裝備步入全國地勘行業的領先行列,生產能力、生產效率、生產質量大幅度提高。

(六)建設一個團結拼搏的領導班子和一支幹事創業的員工隊伍是地勘單位快速發展的堅實基礎

只有領導班子團結堅強,發展思路清晰,用心把握,抓好工作,明確責任,恪盡職守,想干、會干、干好,才能帶領隊伍走出困境,創造業績。新疆地勘行業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得益於領導班子各位成員的團結協作、勤奮工作;得益於各單位講政治、講大局、講團結、講紀律、講奉獻,任勞任怨、忘我拼搏;得益於廣大地勘單位幹部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風餐露宿、辛勤奮戰的奉獻精神。

四、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和國家、自治區關於發展與穩定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以及新型工業化建設,抓住機遇,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抓找礦,鞏固和發展「大地質」、「大礦業」新格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地質找礦為中心,採用新理論、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努力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加強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職工隊伍建設,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努力改善職工工作生活環境,進一步提高職工生活水平。

(二)總體發展思路

以做穩做強做大地勘主業、突出成果為立局之本;以不拘一格全力創收、推進企業化、突出經濟效益為強局富民之路;以完善基地建設,努力創建平安和諧文明的工作生活環境為目標方向,全面提升有色地勘的社會形象。圍繞「一個中心」,鞏固「兩大格局」,實現「三個突破」,實施「四大戰略」,推進「五個轉變」,提升「六個水平」,把各項工作推上一個新台階,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

(1)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中心,突出重點,精心部署,加速勘查,以重要成礦帶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為核心,以尋找國家和自治區經濟發展急需礦產和優勢礦種為重點,打好地質找礦攻堅戰,多找礦、找大礦。

(2)鞏固和發展「大地質」、「大礦業」新格局,站在新的起點、新的高度,有效聚集和發揮各方面優勢,做大做強做足地質勘查和礦業開發的「大文章」。

(3)努力實現地質找礦工作、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經濟發展新突破。(4)堅持實施「四大戰略」。加強礦產資源控制和礦業權的有效管理與運作。積極穩妥地推進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強化內部管理,推進管理創新,提高管理水平。

(5)推進「五個轉變」。地質勘查業要向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增強找礦突破能力的方向轉變,礦業開發要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轉變,建築施工業要向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服務「大地質、大礦業」方向轉變,多種經營要向精幹高效、富有特色方向轉變,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要向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的方向轉變。

(6)重點提升「六個水平」。地質勘查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管理水平、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職工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要有新的提高。

五、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存在問題

1.地質勘查任務繁重,但隊伍結構不合理,地質技術人員緊缺

大部分的隊伍結構不合理表現為「三多、三少」,即離退休職工多(佔全部職工的50.4%)、結構性待崗職工多(佔在職職工的30%)、工人多(佔在職職工的56%),年輕職工少(35歲以下職工佔在職職工的29%)、地質技術人員少(僅佔在崗職工的25%)、高學歷職工少(大學及以上學歷僅佔16%),人的問題是制約地勘單位發展的關鍵問題。

2.經費不足,工作環境艱苦,難以通過市場配置資源

地質勘查是高風險行業,特別是前期的地質調查工作,具有專業化、高投入、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工作仍然需要靠政府投資,發現的礦產地由政府通過招、拍、掛方式配置。企業和社會投資有限,商業性地質工作還不發育,尤其是新疆地域廣闊,這就需要國家政府給予扶持才能使新疆的地質工作加大步伐,跨上新的台階。

3.各礦種的綜合利用及合理開發還存在一定的矛盾

由於礦業市場的活躍,使得業主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礦產的綜合利用,從而造成的不容忽視的損失。例如:新疆是一個砂岩型鈾礦的礦田大省,與之相關的20%的煤層中鈾含量較高,煤中所含的鈾量佔了總鈾量的相當一部分。如果不綜合利用就有可能使得本來就稀缺的鈾資源白白的浪費掉,同時若不引起高度重視,大量開采含鈾煤層,勢必造成環境的放射性污染,而且這種污染不易防治,更不能徹底治理,由此將造成極大地社會危害。其他伴生礦產或多或少也存在此種情況。

4.國家支持地勘單位發展改革的政策措施沒有完全得到落實

礦權轉增資本金政策、地勘單位土地使用權政策、基本建設投資補助政策沒有落實;養老統籌尚未建立。

5.基地建設積淀問題多

很多職工沒有享受到優惠售房政策,部分單位全部職工未能享受房改政策,很多單位到目前仍然有數名無房戶;各單位基地配套設施急需改建,需改造資金數億元,無投資渠道。發展改革的基礎條件還不具備。

6.地勘單位的管理辦法不健全

地勘單位的管理辦法不健全,給實際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沒有可操作性強的管理依據可循。

(二)對策建議

1.加大調查評價項目工作力度

新疆面積大,工作程度低,建議國家加大對新疆進行1:5萬調查評價項目的投入,以便摸清家底有利於今後對各礦產的規劃開發。

2.加大煤炭資源勘探力度

新疆煤炭資源預測儲量大,但是勘探程度低,近幾年新疆煤田地質勘查費用投入較低,與新疆作為國家能源接替區和煤電、煤化工基地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建議國家加大新疆煤田地質勘查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查明煤炭及伴生資源家底,以利於新疆煤炭的規劃和發展,使新疆能真正擔當起全國能源戰略接替區的重任。建立支持地勘隊伍吸引社會資本,開展風險勘查的配套政策和辦法,保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的落實,推進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

3.大力支持煤層氣(煤礦瓦斯)資源的勘查開發

按照國家發改委《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和國務院《關於加強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堅持先採氣後採煤、採煤采氣一體化,地面和井下綜合開采原則,加大對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資金投入,積極推進煤層氣抽采和利用示範工程建設。對於煤層氣礦權的設置,國家應以整體規劃,統一安排,合理布局為指導,以煤炭資源的自然賦存情況設置礦業權,理順石油天然氣、鈾、煤炭和煤層氣資源礦權關系,以實現煤層氣和其他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

4.切實維護地質隊伍智力、技術、經驗投入的權益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地質工作是探索性、科技性、實踐性很高的智力和體力相結合的過程,是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融為一體的技術性密集型工作。能否發現大礦、好礦,決定因素是地質隊伍的思想覺悟和技術素質、地質工作智慧、野外找礦經驗和綜合研究分析能力,因此要按照《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逐步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發項目收益分配的新機制」和「鼓勵國有地勘單位與社會資本合資合作,組建礦業公司或地質技術服務公司」及《物權法》的精神,認真貫徹地質成果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對地質隊伍的激勵機制,在礦權收益分配方面充分體現地質工作的重要價值,鼓勵支持地勘單位的礦業權轉讓、變更、作價入股組建礦業公司以及地勘單位職工參股等經營行為。

5.進一步強化對地質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明確管理的職能和地位

建議依法加強對地質工作的管理,高度關注地勘單位的發展和穩定,大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切實理順在礦權管理和地方政府利益之間的矛盾;完善地質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管理,依法維護地質工作秩序;完善礦業權審批機制,徹底解決地質隊伍申請登記探礦權難的問題。

6.堅持科教興地和人才強地的戰略

當前加強地質工作是攻深找盲,找礦難度大,因此要提供有效的資金保證,加強重大地質問題的科技攻關,依靠新的成礦理論、找礦方法和勘查技術,才能不斷取得找礦突破。推進地質科技進步,必須要加強地質人才的培養開發,要制定和實施地質人才培養工作規劃,在完善培訓制度,努力培養造就一批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地質找礦和科技研發人才隊伍。

7.擴大地質領域的對外開放

充分發揮新疆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根據「擴大地質領域對外開放」的要求,建設我國與中亞各國資源走廊,制定促進地勘隊伍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指導性政策,建立境外礦產資源勘查專項基金,並出台促進地勘單位前往周邊國家進行礦產資源開發的具體優惠措施,對於項目論證、信息提供、人員培訓、對外關系等方面給予引導和規范,鼓勵地勘單位在境外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提高國際競爭力,減少風險性和盲目性。

8.加快制定出台支持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配套政策,切實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精神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為地勘單位的改革發展帶來了春風,振奮人心,極大地鼓舞了地質隊員的熱情和士氣。急盼出台支持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易於操作的政策,徹底解決地勘單位分配機制單一、基地建設落後、設備陳舊老化、津貼福利偏低等與《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精神不相適應的矛盾和問題。

9.加快制定出台地勘行業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

進一步規范地質勘查單位的勘查行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㈢ 有色地質勘查局706隊是四國企單位嗎

不是。根據查詢愛企查顯示:有色地或虛質勘查局706隊是事業單位營業,不是國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七0六隊注冊地位於新疆阿勒泰市團結路10號,經營范圍包括為國家建塌塌設提供地礦勘查服務礦產地質調查與勘查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地質測繪與工程測量地質勘探地質勘查與探礦工程施工岩石礦物及水質分析鑒定寶石玉石鑒定與開發利用研究地質資料收集分析地質技術研究推廣礦業與地礦相關產業開團團圓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七0六隊對外投資13家公司。

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的相關介紹

自治區有色地勘局是:
——新疆地質協會副理事長單位;
——新疆礦業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
——新疆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員單位、地質分會理事滾態單位。 ※1950年12月3日,根據中蘇協定創立了中蘇合營的新疆有色稀有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下設地質處,從此開始了新疆有色地質找礦工作。 ※1955年1月1日根據中蘇公報蘇聯股份移交中國,改名為重工業部新疆有色稀有金屬公司,下設地質處。
※1956年11月成立新疆有色金屬公司地質勘探處,黨政關系隸屬有色金屬公司領導,業務歸冶金工業部地質局管理,從這時起有色地質隊伍開始從生產劃分出來,成立了七○一隊、七○二隊、七○三隊,地質勘探處機關設11個科室,形成了以後有色地質勘查局的雛形。
※1962年11月13日經冶金部批准正式成立新疆有色局地質勘探公司,黨政關系隸屬新疆有色局領導,業務上屬西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管理。
※1975年冶金工業部新疆有色工業管理局下放地方管理,地質勘探公司於1976年更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冶金地質勘探公司。
※1983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新疆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劃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並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新疆地質勘探公司,屬雙重領導關系,在黨政關繫上屬新疆有色金屬公司領導,在業務上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領導。
※1985年5月2日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新疆有色地質勘探公司為副廳局級單位,下屬各地質隊恢復縣團級建制。
※1989年11月,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批准,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新疆地質勘查局。 ※2000年7月1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撤銷,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屬地化管理。
※2002年5月29日,自治區編委下發機構編制方案,更名為現在的名稱。 有色地勘局50年來不斷的調整組合、更新完善,聚集了一大批從事地質找礦、物化探、測量、水工環、工程勘察、化驗測試、探礦工程、機械機電、采選冶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能適應地勘單位管理、企業經營的各類管理人才。
截止到2003年底,全局共有職工1370多人,其中各種專業技術人員和各類管理人員600餘人,是一支知識密集的專業化的地質找礦隊伍。
有色地勘人來自全國各地,又因隊伍調整、人事變動缺渣遍布全國各地,加上分布在全國各省的有色地勘隊伍和中外項目科研合作往來,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50多年來有色地勘對新疆的稀有金屬、有色金屬、黃金資源進行了大量的地質科研勘探工作。50~70年代,主要從事稀有金屬的找礦,先後查明了可可托海三號脈、柯魯木特河、庫克拉蓋、大小哈拉蘇等稀有金屬礦床。其中可可托海三號脈從礦床規模到稀有金屬品種都是屬世界級的,號稱世界稀有金屬的博物館。
繼60年代提交了著名的哈密天湖鐵礦並成了八一鋼鐵廠的主要礦石供應基地後,70~80年代又發現、勘查、查明了阿勒泰蒙庫鐵礦。當時提交儲量一億噸,通過近期的勘探工作,實際控制儲量已達到二億噸以上。
80年代開始在有色金屬、貴金屬方面開展工作,提交了可可塔勒鉛鋅礦、薩熱闊布金礦、金窩子金伏備悄礦、包穀圖金礦、闊爾真闊臘金礦。其中可可塔勒鉛鋅礦達到了大型鉛鋅礦的規模,具有超大型鉛鋅礦的遠景。
50多年來,承擔眾多礦種、各類地質勘查項目,共找到有色、黑色、稀有、貴金屬等礦床120多處,其中大型礦床26處。累計探明及控制儲量黑色4.7億噸、有色金屬300萬噸、稀有金屬30多萬噸、貴金屬數十噸,非金屬3億多噸,為新疆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幾十年有色地勘注重對外的技術合作、技術交流和科技工作,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和韓國礦振公社、日本三井公司、英國的成功集團、加拿大特拉維斯特礦業公司、澳大利亞阿佩克礦業公司合作,聯合勘查疆內礦產資源,取得一批新的勘查成果;與前蘇聯、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地球物理研究所、哈薩克地球物理研究所進行技術合作;與美國塞普魯斯礦業公司、加拿大JHP公司、旺克公司、洛克斯資源公司、西北公司、加拿大皇後大學地質系及澳大利亞BHP公司、金石公司、吉爾若斯地質礦產部等國際有名的礦業公司進行了廣泛的交流,為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 八、精神文明建設
地質工作的艱苦性,決定著每個忠實於地質找礦事業的人,必須具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勤奮」就是努力工作,不畏艱險,面對困難,奮發向上,不甘落後,樂於吃苦,講求奉獻。 地質工作的科學性,決定著每個忠實於地質找礦事業的人,必須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坦誠」就是要老實做事開誠布公,老實做人,與人為善,堅持原則,敢於自省,心底無私,天地自寬。 地質工作的群體性,決定著每個忠實於地質找礦事業的人,必須具有團隊精神。「合作」就是要求同存異,融於群體,合作共事,不講佔有,指揮有度,政令暢通,廣交朋友,講求誠信。
地質工作的超前性,決定著忠實於地質找礦事業的人,必須具有創新精神。「文明」就是要順應潮流,敢於創新,精益求精,崇尚完美,事業發展,多出成果,隊伍建設,多出人才。
※自治區有色地勘局是個團結敬業、蓬勃向上的群體,歷年來涌現出了國家級先進集體1個,先進個人2名;省部級先進集體9個,先進個人37名;局級先進集體150多個,先進個人350多名。省部級優秀黨員30多名,局級優秀黨員280多名。其中有:
——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原706隊黨委副書記阿不都克里木;
——全國自學成才先進個人原704隊地質技術人員阿不都·許可爾;
——中國有色總公司特等勞動模範原701隊野外炊事員於光榮;
這些典型人物的身上集中反映了有色地勘人的精神風貌。
※有色地質事業的發展,孕育了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2餘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省部級各類地質找礦獎20餘項,這些獎項是有色地勘人辛勤工作的結晶,是有色地勘的驕傲。
※局所屬各地勘單位陸續全部建成了所在地州市的「雙文明單位」、「民族團結模範單位」和「綜合治理模範單位」。近幾年局隊共籌資5000多萬元,進行職工住宅和隊部庭院建設,改善了工作生活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職工安居樂業的局面已形成。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西部大開發進程的推進,隨著自治區經濟的發展和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有色地勘又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加強地質找礦主業,圍繞「重點北疆(阿勒泰成礦帶),深化東西疆(東天山、西天山),探索南疆(西南天山、昆侖山)」的工作部署原則,開展以有色金屬為主兼顧黃金、鐵多礦種的勘查工作,實現地質找礦新的重大突破,使我局資源控制戰略得到持續穩定的推進。
※發展地質產業經濟,逐步拓展地質延伸產業的市場佔有份額,開闢地質災害、生態地質、環境地質等新型市場領域,利用高科技、新理論、新技術來提升我局的競爭力。 ※隨著國家地質市場的培育,堅定地走商業化地勘隊伍發展的道路,採用內引外聯多種形式,構建多元經濟成分的地質產業格局,壯大我局的整體經濟實力。
※隊伍總體規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形成專業結構合理,隊伍組成年青,用人機制靈活,職工收入優厚和精神生活豐富的地勘隊伍,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占職工總數的70%以上。
有色地勘50多年的歷程,凝聚了一支征戰天山南北的地質找礦隊伍,有色地勘50年的知識沉積,鑄就了厚積薄發的基石,有色地勘的戰旗下,邀集了一批獻身地勘事業的忠誠戰士,他們正用新的理論、新的觀念、新的技術,書寫著新的篇章!

㈤ 關於地質勘查基金運行管理的建議

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一項重要工作是建立地質勘查基金。本文就地質勘查基金運行管理談幾點認識。

一、統一認識建立地質勘查基金的作用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突出能源礦產勘查」,「加強非能源重要礦產勘查」,「做好礦山地質工作」等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任務。《決定》又明確:「完善商業性礦產勘查機制」,「確立企業在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中的主體地位」,「對於可以由企業投資的商業性地質勘查項目,政府原則上不再出資」。

同時《決定》提出:「建立礦產資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環機制」,「加大財政對礦產資源勘查的資金投入力度,注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國家建立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著重用於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前期勘查」。

《決定》明確了地質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長遠目標,又指出了面對現實的過渡性措施。建立地質勘查基金是重要的過渡性措施之一。建立地質勘查基金,用於在地質工作體制、機制轉換時期國家承擔投資風險的重要礦產資源前期勘查工作,既有重要的找礦意義,又有深遠的機制意義。從深化改革的角度講,更重要的是機制意義。其主要作用在於注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礦產資源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環機制。

二、認真研究建立地質勘查基金的難點

在改革過渡時期建立地質勘查基金,既要堅持改革方向,又要面對社會現實。既要注意由於市場體制還不完備,礦政管理法規體系尚不完善,礦業權市場體系還不夠規范,我國市場經濟不發育,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剛剛起步等原因所造成的問題;也要防止出現由於市場本身的欠缺即市場失靈所造成的問題。過多的採用行政辦法,國家包辦過多,就可能回歸舊體制;同樣,不克服市場失靈的問題,會造成新的混亂;另外,如何既要遵循地質規律,又要遵循經濟規律,在二者的結合上適時適度也是要研究解決的難題。

地質找礦周期長,要在預測5~10年後或稍長(中長期)時期市場需求形勢的基礎上,超前1~2個五年計劃安排地質找礦工作,具有期貨的特點;地質找礦風險大,在目前科學技術條件下世界各國找礦率(找礦項目成功率)不到10%,找不到礦要承擔風險,找到礦往往獲得高收益,又具有博弈特點;另外,地質找礦既要遵循地質工作規律,又是個動態的過程,很少有與設計預期完全吻合的項目,增加或減少投資甚至改變技術方法是經常發生的,投入產出比率在一個較長時期(如一個找礦周期)和一個較大空間(如一個區域或一個成礦區帶)才可顯示規律性,這與其他生產活動是不相同的。所有這些都要在地質勘查基金運行機制設計中充分考慮,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精心設計地質勘查基金的運行機制

1.地質勘查基金運行管理

地質勘查基金是改革過渡時期產物,是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聯結的橋梁,其作用決定了對其管理是動態的;其難點決定了其健全完善不能一步到位,要分兩個階段運行,隨改革深化逐步完善。

第一階段,政府主導,實行事業制管理。在政府領導下,由事業單位進行管理。地質勘查基金建立之初,政府出資為主,基金使用方向體現政府意志,反映宏觀調控走勢。政府既要解決由於市場經濟發展不成熟,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備而帶來的問題,還要防止出現由於市場本身的缺欠即市場失靈所造成的問題。礦產資源勘查投資是風險投資,國家投入建立地質勘查基金實質上是設立國家風險投資引導資金,即「母基金」,通過政府示範性引導資金拉動各類社會資金,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風險投資。這種引導作用市場本身做不到;另外,找礦成效3~5年後方可顯示(一個普查找礦的周期),基金在這一個周期盈(找到礦後出讓礦權)虧(找不到礦注銷資金)才能兌換。政府出資為主,需要穩定一個時期(一個普查找礦周期),使基金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一時期是國家扶持重要礦產資源前期勘查的起步階段,主要風險由國家承擔,產生效益(出讓礦業權分成)形成國家投入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資本。

第二階段,市場配置,公司制管理。隨著地質勘查基金投入效益產出,社會資金大量進入,實行地勘基金公司制管理條件的成熟,成立地質勘查投資公司進行管理。這時國家前期投入產生的效益(礦業權出讓分成)和國家新投入的資金作為國家股本投入有大量社會資金投入的地質勘查投資股份公司。投資股份公司運作,有利於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發揮,有利於規避風險,有利於發揮投資者的自主權。股東對投資行為進行監督,既能使國家資產(國家股本)保值增值,又促使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投入進入良性循環,進而保證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和礦產資源勘查效益的實現。

2.地質勘查基金的工作部署和項目選擇

首先,地質勘查基金使用方向正確與否,工作部署合理與否,以及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選定的優劣,既決定找礦效果,又關繫到基金機制的成敗。總體原則是統一部署於國家礦產資源發展戰略所確定的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上。如國家確定的能源、非能源重要礦產等16個礦種,國家規劃的40個重要成礦區帶。

其次,要集中力量,保證重點,遵循地質規律,依據基金規模,經過篩選排隊,有計劃、按步驟開展工作。在選定的區域內,對於現進行勘查的單位,要整合力量(若已登記取得探礦權的,與原探礦權人進行合作),統一部署。

第三,確定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要經過充分論證,有好的成礦背景,有較大資源潛力,有較大儲存空間(如在一個區帶內),有找到大礦的可能。防止項目分散、重復、小而全。項目確定後,要高強度投入,應用現代成礦理論,綜合使用各種先進的方法技術。要有韌性,敢於堅持,善於忍耐,反復比較,力戒浮躁,不急於求成。

工作程度一般做到普查,設計期限一般為3~5年。

3.承擔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單位的確定

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有資質的項目承擔單位。承擔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承擔單位按既定的設計書(基金管理機構的項目設計部門編寫)進行施工,只承擔勞務,既不承擔找礦風險,也不參與找礦收益分配;第二種情況是承擔單位在劃定的區域先做出設計,經過審定,再組織實施。項目承擔單位既要承擔一定找礦風險(如交納風險金),體現礦產資源勘查風險投資的特點;又參與收益分配(出讓礦業權收入的一定比例),是知識、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的一種形式。

(原載《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專家建議》2006年6月15日)

㈥ 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是什麼單位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是國土資源部直屬事業單位。受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共同委託,負責中央地質勘御梁此查基金的組織實施及日常管理工作。
各個省市自治區的是各個省市自治區國土鎮迅資源廳履行全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管理等業務的技術支撐單位,承擔全省地質勘查基金等項目的渣悔管理監督職能。

㈦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新疆院屬於國企嗎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新疆地質調查頃拆院(以下簡稱新疆院)隸屬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是集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綜合研究、地世乎漏質技搜爛術服務和礦業開發等多專業於一體的中央直屬地質勘查單位。

㈧ 強化服務 狠抓落實 為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2007年1月16日)

一、2006年國土資源工作簡要回顧

2006年,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領導下,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自治區第七次黨代答御會、七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服務新型工業化建設、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完成了國土資源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嚴格耕地保護和土地管理,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己任,不斷強化管理職能,努力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積極落實國家、自治區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為構建和禪舉段諧新疆做出了積極努力。扎實開展以煤炭開發為重點的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引進來、走出去」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取得顯著成效,地質勘查工作出現前所未有的熱潮,地質找礦工作實現突破性進展。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不斷夯實業務基礎,擴大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國土資源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堅持以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為重點,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通過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監督機制,國土資源懲防體系進一步完善。扎實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促進了國土資源系統全面建設,國土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

2006年是我區國土資源系統集中精力、齊心協力、開拓創新的一年,也是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的一年,我區國土資源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自治區領導多次專題聽取國土資源工作匯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司馬義·鐵力瓦爾地等黨政領導同志先後到國土資源部協調工作,並多次帶隊到基層調研;國土資源部孫文盛部長及其他部領導多次聽取新疆國土資源工作匯報並作出重要指示。我區國土資源工作得到了自治區和國土資源部的高度重視,對我們在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各地(州、市)、縣(市)黨委、政府(行署)及有關部門更加關注和支持國土資源工作,2006年,先後有8個地(州、市)的黨政領導12次來我廳座談,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自治區發改委、公安、監察、財政、環保、安監等部門對國土資源工作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進一步轉變思想、轉變觀念,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的溝通協調,認真工作,主動服務,贏得了各級黨政領導的支持和理解。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區國土資源系統各族幹部職工團結奮斗的結果。藉此機會,向全系統各族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有三點收獲:

一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正確指導思想。堅決貫徹國家、自治區關於加強土地調控、地質工作和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各項決定,資源保障和參與宏觀調控的能賀譽力進一步增強。

二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是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根本前提。圍繞大局、服務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是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是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條件。按照實現「三個轉變」的要求,堅持政務公開、依法行政、扎實工作,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國土資源部門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提升。

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國土資源部門參與宏觀調控的方法、手段和經驗還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新的管理體制和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但部分地區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還不適應新體制、新機制的要求;如何解決好國土資源管理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執法監察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國土資源違法案件仍時有發生;對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黨風廉政建設的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7年國土資源工作安排

2007年是落實「十一五」目標任務的重要一年,也是挑戰和機遇並存的一年。我們要堅持以全新的理念規劃資源,以全新的手段管理資源,以全新的措施保護資源,不斷開創國土資源工作的新局面。2007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新疆時的重要講話和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七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按照「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總要求,繼續推進自身建設和管理創新,積極參與宏觀調控,堅持從嚴管理、節約集約,不斷完善體制、提高素質,為實現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

2007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的總體思路是:

——服務「一個中心」:以服務經濟建設為中心,千方百計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和調控支持,為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規范「兩個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國土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深化土地和礦業權市場建設,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規范的土地市場體系和礦業權市場體系,力爭在城鄉用地、礦業權統一市場配置上取得突破,確保土地和礦業權市場健康穩步發展。

——加強「三個建設」:加強規范化建設,以建設「公開、公正、廉潔、便民、高效」的國土資源系統為目標,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打牢依法行政基礎;加強隊伍建設,狠抓幹部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加強作風建設,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辦事效率,增強服務意識,扎實推進國土資源系統效能建設,推動國土資源事業全面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國土資源管理職能逐步從資源管理向資源管理與參與宏觀調控並重轉變;國土資源管理手段逐步從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和技術手段轉變;國土資源管理方式逐步從微觀管理向調控總量和提高監管能力轉變;國土資源管理模式逐步從單一的部門執法向多部門聯合執法轉變。

——取得「五個實效」:在進一步參與宏觀調控,著力增強國土資源調控手段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上取得實效;在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著力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上取得實效;在進一步維護合法權益,著力促進社會穩定上取得實效;在進一步轉變管理方式,著力強化國土資源監管和服務職能上取得實效;在進一步深化「完善體制、提高素質」工作,著力提高國土資源管理能力上取得實效。

——力爭「六個進展」:力爭在加強土地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力爭在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方面取得新進展;力爭在加強地質工作方面取得新進展;力爭在「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方面取得新進展;力爭在支持新農村建設方面取得新進展;力爭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方面取得新進展。

2007年,我區國土資源中心工作有三項,一是嚴格土地管理,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和要求;二是扎實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穩步推進礦產資源整合,著力解決「圈而不探」、「圈而不開」問題;三是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工作。圍繞三項中心工作,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不斷提升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加強土地規劃計劃調控,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積極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合理確定用地結構和布局,統籌安排城鄉各項用地。嚴格限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准入條件的建設項目用地,優先保證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的項目建設用地,加大對新型工業化建設項目用地的扶持力度。對國家、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以及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供地政策的建設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保障用地需求,努力做到合理調度、開源節流、促進發展。落實國土資源統計工作改革要求,開展國土資源管理形勢分析,為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二)落實嚴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切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管理,落實用途管制、土地計劃管理、建設用地預審等制度,充分發揮規劃、計劃對土地供應總量、結構的控制和引導作用,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佔用農用地。認真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的各項制度,健全完善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考核體系和監管體系,監督各地落實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負責制。做好基本農田保護示範縣(市)的相關工作,第二季度召開自治區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現場會,總結和推廣經驗,提高我區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和建設水平。完成各地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狀的簽訂工作,監督落實問責制。認真落實占補平衡制度,堅持補充耕地數量與質量並重的原則,努力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7月份組織對各地耕地佔補平衡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嚴格土地審批和供應管理,加強土地變更調查和用地監管,重點對基本農田數量和建設情況進行核實,及時掌握耕地、基本農田和新增建設用地實際數量。上半年召開自治區園區用地管理工作現場會,加強園區用地管理,規范開發區(園區)用地。認真執行建設用地批後核查制度,推進建立新增建設用地批後監管的長效機制。繼續加強遙感監測和動態巡查,及時掌握重點地區和重點城市土地違法情況,按照監察部、國土資源部的部署,會同自治區監察廳完成土地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專項工作任務。

(三)積極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和諧新疆作出新貢獻

圍繞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加快推進伊犁河谷地和天山南北麓土地開發整理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確保項目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做好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自治區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完善統一征地工作制度,建立征地補償預存制度,年內出台征地補償預存管理辦法。推行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區片綜合地價,結合開展建設用地批後核查工作,重點監督征地補償安置措施的落實。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研究建立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制度,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權益,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加強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管理,完成2005年以來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清繳工作。總結並推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體系試點建設經驗,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體系,提高地質災害預報預警能力。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的立項和組織實施工作。

(四)堅持「開源節流」並重,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

結合自治區實際,穩步推進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在繼續規范經營性用地出讓的同時,實施全國統一的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不斷提高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程度。進一步落實節約集約用地的政策措施,堅持嚴控增量,盤活存量,鼓勵挖潛,引導用地單位充分利用存量閑置土地,強化項目用地控制性指標管理,提高土地容積率。4月份召開自治區土地儲備工作現場會,加快推進土地儲備工作,重點對擬開發建設用地、存量閑置土地等進行儲備。繼續做好自治區區屬國有企業改制土地資產處置管理工作。加強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管理,嚴格農村宅基地審批,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

(五)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全面完成整頓和規范工作各項任務

按照國發〔2005〕28號文和全國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會議要求,密切協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繼續鞏固並擴大整頓規范工作成果,進一步加強礦業權管理,開展動態巡查,加強日常監管。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查處礦產資源違法違規行為。按照礦業權管理規定,對已設置的探礦權再進行認真細致的梳理排查,及時查處不按期實施勘查工作、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等違規行為,重點解決「圈而不探」問題,研究制定自治區地質勘查准入條件和監督管理辦法,規范地質勘查行為。按照自治區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按時、按要求完成礦產資源整合實施方案和礦區整合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並穩步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各地重點整頓礦區和重點整頓礦種的專項整治工作要在2007年第三季度前完成,10月底前基本完成重點整頓礦區礦產資源的整合工作。按照國家和自治區關於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深化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改革的要求,第四季度召開自治區大中型礦山企業和地勘單位座談會,共同研究如何建立礦產資源管理的長效機制。完成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積極推進地(州、市)、縣(市)礦產資源規劃編制或修編,加快開展礦業權設置方案的編制工作,規范礦業權設置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在抓好整頓和規范工作的同時,要認真進行「回頭看」,防止反彈,確保年底前完成整頓和規范工作任務。

(六)加強地質工作,努力實現找礦新突破

2007年是全面落實加強地質工作決定的重要一年,要認真貫徹落實國發〔2006〕4號文件精神及自治區的實施意見,以實現地質找礦突破為目標,推動地質工作全面發展。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努力推進構建中亞—中國戰略性礦產資源陸上供應通道。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礦產資源管理職能,進一步調整優化地質工作布局,突出重點成礦區(帶)、重要礦種和重要經濟區,集中資金和力量,支持一批重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的開展。進一步完善地質勘查單位資質管理制度和監督管理機制,依法規范行業准入。2007年上半年完成對地勘單位和礦業權評估中介機構業績的摸底調查,年底前基本建立執業和信用檔案。開展建立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調研,會同有關部門,完成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制定自治區地質勘查行業統計分析、評價和情況通報制度,建立地質勘查行業協調機制。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於支持地勘隊伍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提高地質找礦成果質量和找礦效果,努力實現有宏觀影響的找礦突破。

(七)夯實業務基礎,不斷提高支撐保障能力

認真組織好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推進地籍管理規范化和地籍管理資料庫建設,建立統一的土地分類、調查、統計、登記制度。繼續做好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加快城鎮住房用地登記發證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擴大土地登記覆蓋面。認真做好兵團單位使用國有土地的確權工作,2007年兵地確權率達到95%以上。完成自治區14個重點城市的地價動態監測項目與20個縣(市)的農用地定級估價項目。第三季度召開自治區儲量動態管理工作現場會,總結和推廣儲量動態管理工作先進經驗。以礦產資源勘查施工為依據,建立儲量動態管理檔案,完善儲量評審備案制度,加強儲量登記統計,結合探礦權采礦權年檢,做好「三率」指標考核,不斷強化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日常監督管理。嚴格依法征繳礦產資源補償費,進一步規范徵收管理。全面實施國家西部1∶5萬比例尺地形圖空白區測圖新疆區域的測量工程和1∶5萬資料庫更新項目,啟動基於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新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系統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城市」建設。進一步做好自治區基礎測繪工作,全面完成重新測定艾丁湖窪地最低點海拔高程項目以及測量標志普查收尾和驗收工作。按照「金土工程」一期建設任務的要求,加快自治區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和土地利用等基礎資料庫建設,建立基本農田保護信息系統,基本完成建設用地審批管理、礦業權管理信息系統和國土資源網站體系、視頻會議系統建設,抓好地州市「金土工程」建設試點。擴大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查詢內容,大力推進電子政務,以信息化推動國土資源管理現代化。

(八)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為全面履行國土資源管理職能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扎實推進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活動。切實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4個長效機制文件精神,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完善工作制度,堅持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抓好民主集中、重大決策徵求意見等制度的落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全面貫徹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切實把品德好、有能力、會幹事的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努力把國土資源系統各級領導班子建成為「政治上強、團結協調、開拓創新、廉政勤政」的堅強領導集體。認真研究探索國土資源系統幹部實行垂直管理後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拓展幹部培養和成長的渠道,關心基層國土資源部門幹部的成長,積極向各級黨組織推薦優秀幹部,為他們的成長進步創造條件。推進國土資源系統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幹部輪崗交流和競爭上崗力度,進一步完善幹部考察方法,規范工作程序,加強對全系統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嚴肅組織人事工作紀律。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抓緊制定《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後備幹部培養和管理工作實施意見》,建立和完善國土資源系統後備幹部庫。加快推進我區國土資源部門領導幹部和後備幹部的掛職鍛煉工作,2007年組織一批幹部到內地發達省區國土資源部門掛職學習。關心職工尤其是老幹部身心健康,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繼續開展爭創「先進黨支部」、「優秀文明處室」、「文明職工」等一系列活動。抓好職工民主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眾團體和國土資源各行業學會、協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全面提升國土資源系統黨建工作水平。

(九)堅持教育、制度、監督並重,全面推進國土資源系統懲防腐敗體系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自治區紀委關於2007年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部署,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反腐倡廉教育,著力抓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學習和貫徹。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和會審、聽證、過錯追究等各項制度,強化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規范責任考核,完善制約機制。認真執行民主評議、誡勉談話、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和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年」活動,認真做好土地糾紛調處工作,暢通信訪渠道,認真辦理群眾來信來訪,抓好信訪問題的核查和案件辦理,處理好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發揮信訪工作和行政復議、訴訟的執法監督作用。開展治理商業賄賂自查自糾「回頭看」工作,把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同黨風廉政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完善國土資源系統防治商業賄賂的有效措施和長效機制。嚴格依法理財,管好和用好國土資源專項資金,加強重點專項資金的審計和檢查工作,組織對2004年以前安排的全區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專項審計。

(十)深化「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扎實推進和諧國土資源系統建設

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孫文盛部長在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完善體制、提高素質」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和長期任務抓實抓好,使國土資源管理體制和幹部隊伍素質不斷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果,充分發揮新體制的優勢,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工作體制。進一步更新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服從大局的觀念、依法行政的觀念,提高改革創新的意識、維權服務的意識、廉潔自律的意識。加強對現代經濟、科技、社會管理、法律、哲學以及相關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參與宏觀調控的能力。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要求,在全面檢查的基礎上,第三季度召開自治區國土資源依法行政現場會,推進國土資源依法行政工作深入開展。加強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加快國土資源規范化管理標準的編制工作,年底前起草完成自治區國土資源規范化管理標准範本。認真開展「五五」普法工作,大力推行陽光行政,積極開展「行風建設示範窗口」創建活動,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立法調研,進一步完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爭取出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辦法》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機制》。第一季度召開自治區鄉鎮國土資源所建設工作現場會,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和鄉鎮國土資源所標准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大力改善基層國土資源所工作環境。按照「統一規劃、分級負責、分類培訓」的工作機制,全面做好乾部教育培訓工作,繼續與黨校合作,加大對各級特別是縣(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幹部的集中培訓。推進文明行業創建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第一季度舉行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文藝匯演,10月份舉辦全系統籃球比賽,努力形成「奮發向上、團結和諧」為特徵的國土資源文化,促進和諧系統建設。

(在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摘要原載《新疆國土資源》2007年第1期)

㈨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待遇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待遇好。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工資高,福利待改脊遇好,有五險一金,年終獎金,帶薪年假,產假、病(工傷)假、事假、探親假、婚假、喪假等等。自然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是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從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組織實施及日常管理,投資重要礦產的前期勘查,承擔礦產地儲備具體工作,拉動社會資金投入,鋒殲豎為促進找礦突破、提高國家資源保障能力銀大提供支撐。

閱讀全文

與新疆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管理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越女懷了七個蛇寶寶 瀏覽:442
十大農村喜劇老電影 瀏覽:40
電影《沙漠》免費完整版 瀏覽:40
飛奪瀘定橋電影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67
哈利波特電影看劇網 瀏覽:72
推薦幾部你懂的電影 瀏覽:704
如何查看電影票房 瀏覽:133
免費在線觀看不卡的網站 瀏覽:936
愛情電影 在線 瀏覽:478
宅男影院在線看 瀏覽:120
誰有那種在線網站 瀏覽:588
巴霍巴利王3復仇之戰在線觀看 瀏覽:306
一部深海章魚的電影 瀏覽:216
石方理財 瀏覽:27
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多大 瀏覽:931
小電影網站哪個最好 瀏覽:963
性愛前戲電影 瀏覽:644
有哪些可以免費觀看的電影 瀏覽:601
電影愛戀相同影片 瀏覽:533
美國兒子和母親亂倫電影 瀏覽:570